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準備造車,勝算有多大?
3月6日,格力電器發布《關於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珠海銀隆」)的公告》,再次感覺到「空調女王」董明珠不按常理出牌、每每有驚人之舉的行事作風。這次打算造車,不知道勝算有多大?
格力是個好企業不假,但銀隆是一家誠信有問題的公司。董連續犯了那麼多錯誤——收購銀隆到底是為造車還是為儲能,說不清楚;銀隆美國財務造假和收購前突擊增資的誠信問題+中同華評估公司的誠信問題+格力對銀隆新能源車騙補問題的蓄意隱瞞,信息披露的誠信問題;蓄意攤薄廣大中小股東的權益;董的一言堂作風非常可能導致外行指揮內行,亂決策,把格力帶到坑裡去。。。。。。種種跡象表明,這個交易黑幕重重。
具體事實數據和分析,請參考本人在雪球的帖子:https://xueqiu.com/1462934228/72851954格力銀隆收購案,收,還是不收?一位格力長期股東的立場和分析https://xueqiu.com/1462934228/73879676
一張圖看懂董明珠的行棋布局——銀隆收購案的前世今生鬧劇一般的「格力賣手機」事件還沒被人們忘卻,格力又要搞跨界了,這次是新能源汽車。近日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表示,他們要收購一家叫做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新能源企業,打算開始製造汽車了。
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已經具備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它們具有生產3.3萬輛純電動客車,10萬輛運動型多功能電動車的能力,電池方面產能也達到電池6.2億安時,鈦酸鋰電池原材料5000噸,儲能800MW(兆瓦)的生產能力。2015年,該公司新能源汽車銷售訂單7000輛,產值金額達百億元,其中,完成生產純電動客車3189輛,純電動客車年銷量全國排行第七。
跟據《中國企業家》的報道,在最近一輪融資中,珠海銀隆估值50億元,目前格力收購價格還未最終確定,有業內人士估計,格力此次可能要花百億元收購,不過對現金流800億的格力來說,錢應該不是問題。
而格力籌劃這一交易的主要原因,一是格力倚重的空調業發展臨近天花板,急需轉型,二是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及政策紅利,可以一試。
數據顯示,2015年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出現了6年來的首次下滑。去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501.11億元,同比下滑13.4%,創下了格力近10年來最大幅度的下跌,而其中空調產品營業收入為419.89億元,同比下降了17.22%。對於格力來說,空調的營業收入佔比近年來都在95%左右,空調的銷量上不去,直接影響到了公司的業績。格力要實現5年2000億的目標,需要尋求產品多元化和新的增長點。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初董小姐豪言壯闊賣手機的壯舉。不過由於手機行業激烈的競爭,格力推出的手機由於缺乏爆點,只賣出了6000多部,離他們一開始預計的5000萬部是一個巨大的差距。
因此也有分析認為,格力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同樣面臨激烈的競爭問題,不僅是來自包括比亞迪和宇通這類新能源純電動客車企業的競爭,珠海銀隆主打的鈦酸鋰電池的生產也會遭遇國內外更先進更便宜的電池生產企業的競爭。加上家電和新能源汽車隔行如隔山,格力造空調是一流的,但這些經驗用在造車上含金量有多少令人擔憂。
事實上,家電行業想涉足汽車領域不是一兩天了,1997年春蘭集團收購東風集團旗下專用車公司涉足重卡,2003年奧克斯收購雙馬輕型車公司,2004年美的收購雲南客車廠, 但這些嘗試無一成功。
有可能是在傳統汽車領域進軍不奏效,家電企業這才開始在汽車行業的新興領域下功夫——除了格力,美的集團不久前宣布與上汽通用安吉星達成全國首個智慧家居與車聯網應用的戰略合作,把關注點放到了汽車的智能系統方面。
家電企業進軍汽車領域看似前景光明,但也道阻且長,迎接他們的是成功轉型還是只是泡沫,我們拭目以待。
好高騖遠且不說格力是否對汽車行業熟悉,單說目前的新能源汽車(泛指電動),小打小鬧居多,實際有影響的非常少。在電池續航技術、充電速度技術沒有突破之前,一切電動車都只是市區內代步工具而已。國內有能力研發這些電池技術的企業沒幾個,這方面我還是看好BYD。
格力汽車的空調系統肯定是汽車裡面最好的
收到格力電動客車方面的面試通知不知道去還是不去?現在在比亞迪上班。
汽車本質上就是一台四個輪子的空調
有沒有一種毒丸計劃的可能。防止野蠻人?
在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做了一點思考。我想先把一些觀點澄清一下:
1、我認為格力收購銀隆,首先不是奔著騙補去的,如果要是騙補,那麼其實只要很短的時間完成收購就可以,根本用不著費那麼多心思。公告發布之前,格力跟銀隆已經有很長時間的溝通,我相信這種溝通應該是各個層面的。2、在格力之前,也有很多非汽車製造傳統企業進軍汽車領域,比如03年的波導,到了09年的時候終止了整車業務;03年的奧克斯,到了05年的時候就全面退出汽車產業;04年-06年,美的先後收購三家客車企業,09年的時候被長沙當地政府收購;97年的春蘭汽車,到02-04年期間,春蘭重卡一度排名前三,最後合資項目也沒有得到國家批准,08年也被徐工收購。所以看以上的一些材料,我覺得格力是早有計劃要造車,但是前車之鑒,很值得去琢磨琢磨。
目前擺在格力面前的有以下優勢:1、政策優勢,新能源汽車這兩年一直佔據政策優勢,自不用說;2、資金優勢,對於現金流800億元的格力,資金不成問題。同時,如果格力造車達標,僅補貼資金就能達到百億元。不過也有以下疑慮:1、掙快錢的時代,格力能做到長期投入新能源客車的研發么?同時從家電行業到汽車領域,跨度如此之大,格力的造車技術方面優勢何在?2、能造車,就一定能賣車么?客車市場需求並不是很高,格力造車能打開多大的市場?才疏學淺,這幾個問題,希望大神能予以解答。投產後汽車銷售會怎麼樣不敢斷言,但是這筆買賣能成。銀隆自身在新能源汽車生產、鋰電池技術上在業內還是很有實力的,被收購之前已經在北方市場打下了一片天地。格力整個拿來,回頭把自己的機器人部門搬進去,技術方面沒太大失敗的可能。格力握著八百多億的貨幣資金,財力方面暫時不會太多擔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走向倒是影響這次收購決策的未知因素,留待以後看吧。
這貨本身是一家客車製造廠,只造6字頭產品,是否有造7字頭轎車的資質值得懷疑
拉拉投資,騙騙國家返利,你以為還有別的額?
推薦閱讀:
※歐盟商會稱中國反壟斷不公的說法有無道理?
※如何評價一汽集團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體員工下崗再競聘?
※碳纖維能用在量產車上嗎?
※為什麼歐洲人喜歡開標準軸距的車或者小車?
※在 Tesla 之前,為什麼所有汽車製造商採用經銷方式,而非直銷?整車廠和經銷商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制約?
TAG:汽車行業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