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RNI)和適宜攝入量(AI)是怎麼得出來的?長期觀察實驗還是什麼?

食品中標註的營養成分是根據食品的NRV(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營養素參考值 得出來的,而NRV又主要依據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RNI)和適宜攝入量(AI)而制定。請問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RNI)和適宜攝入量(AI)又是怎麼得出來的?


感謝邀請。RNI,也相當於傳統意義上的RDA,這個數據跟AI的制定方法不一樣。

RNI是根據EAR制定的,EAR就是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也就是營養素的人群平均需要量 。這個平均需要量,因為是平均量,所以是能滿足特定人群中50%個體需要量的攝入標準。

營養素的群體需要量呈正態分布的話,有了EAR,在EAR的基礎加上一定的標準差,通常是2倍,這樣就得出了RNI(RDA)。EAR適合人群中50%的個體,加上了標準差,成為RNI,一般就可以適合人群中98%的個體。

還有的情況不能計算出標準差,就需要使用變異係數來替代標準差。不同的營養素使用的變異係數也不一樣。總之,RNI是根據人群營養素的平均需要量算出來的。

AI不一樣。因為有的時候,沒法知道EAR,就用其它方法來推測營養素的推薦量,這種不是用EAR算出來的推薦量,就叫AI。比如通過母乳中營養素的含量推測出嬰兒的營養需要量,就屬於AI。

EAR是怎麼來的?這有一整套嚴格的方法,但基本的路子,我們可以理解成就是用人體試驗試出來的。給你一個饅頭,沒吃飽,再給你一個,覺得撐了。那就一個半,結果發現正好,這就找到了饅頭的需要量。

比如蛋白質的EAR,尤其在過去,主要就是靠氮平衡實驗。找一群人,讓他們攝入不同水平的蛋白質膳食,然後觀察被試者的氮平衡情況,直到達到氮平衡,就說明此時攝入的蛋白質不多也不少,這個量,就是蛋白質的EAR。

比如我們過去用的蛋白質RNI是1.16克/公斤/天。就是在1984年,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找了16個成年人作為實驗對象測定出的蛋白質EAR算出來的。當時使用的是一定比例的植物和動物混合蛋白質,測出來氮平衡時的蛋白質攝入量為0.92克/公斤/天。加上標準差,就算出RNI是1.16克。這是成人,兒童的EAR一般是用成人EAR推算出來的,要考慮兒童生長所需的額外營養素。

這個過程說著容易,但實際上很複雜。現在的DRIs,因為還考慮到了預防慢性病的問題,所以制定過程就更複雜,需要參考非常多不同論證強度的實驗數據,綜合研究來獲得。


簡單來講,推薦攝入量RNI=EAR*1.2,即EAR加兩個標準差,所以說RNI是由EAR推算出來的。

那麼,EAR(平均需要量)是怎麼算出來的?定義:滿足人群中50%的個體對營養素的需要。具體是通過大量的現場人群實驗研究出來的。

適宜攝入量AI:通過觀察或實驗,獲得健康人群營養素的攝入量。例如,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從出生到4-6個月,營養素全部來自母乳,故母乳中的營養素含量就是嬰兒所需各種營養素的AI。

現階段國內的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尚不是很成熟,很多指標是參考國外。教科書寫的也沒有很清楚,記住大體概念即可。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哈醫大孫長顥老師的視頻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營養學基礎的概論章節。


RNI和EAR一起,是通過做人群實驗得到的。對於這兩個值,18-59歲成年人的部分我們國家當年是找了志願者做的人體試驗。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參加試驗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軍醫大的學生,因為軍校生最大的優點就是令行禁止,可以保證對實驗條件的依從。不過,也正是因為年輕人部分的數據都是些軍校生,所以存在一點高估的可能性。

AI主要是觀察性研究得到的,就是說我們看到這樣吃的人都很健康,但是是不是必須吃這麼多就不知道了。所以AI也有一定的過高的可能性,實際工作中指導膳食,尤其是指導病人膳食的時候,可能需要考慮這一點。


推薦閱讀:

雞蛋和柿子到底能不能一起吃?
真的有能提高新陳代謝幫助減脂的食物嗎?
冷鮮肉是否將逐漸取代熱鮮肉?
今天上營養學,看到TVB的一個視頻說其實骨頭湯是沒有補鈣作用的,這是真的嗎?
蜂蜜高溫加熱後營養會流失多少?

TAG:食品營養 | 營養 | 營養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