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已經有一些VR全景視頻 他們的拍攝設備具體是那些?

看了一下insta360的攝像機,貌似還在開發中,沒有上市。也有一些非常小的全景視頻拍攝設備。。感覺拍出來的東西碼率肯定不夠

想知道目前稍微好點全景攝像機,國內能買得到的。


我問了下朋友,了解到的攢機方案主要有這麼幾個。

1. HeadcaseVR

2016年正式亮相了全新移動VR拍攝方案的HeadcaseVR團隊。這個創業團隊來自好萊塢。專門從事VR電影拍攝工作。主要採用17目Codex Action Cameras。Codex Cam有12bitRAW的記錄體系和13.5檔的高動態。採用2 / 3英寸的CCD感測器,單解析度1920×1080。23.98fps–60fps的幀率表現。頭部尺寸45mm
x 42mm×53mm
外觀十分小巧,同時也配備專業的採集設備來實現錄製。這個團隊還定製了更適合移動VR視頻拍攝的移動工具,雖然看上去像一檯布滿電池和採集器以及供電元件的輪椅,臃腫又複雜。不過他們這台移動設備解決了在VR視頻拍攝中由移動產生的位移偏差及抖動問題。目前拍攝的負責人是Marc Dando。

2.HypeVR

Hype採用將14個RedDragon拼合的方式一步到位的實現了真正達到電影級VR設備的方案。也運用了激光雷達感測技術。是Velodyne公司的產品,就是機器上方那個銀色的跟話筒似的東西,開機後會不停的轉啊轉的。RedDragon是6K的。HypeVR最終拼接完成可以達到16K90FPS.當然了。3D功能才是主打!

3.NextVR

跟HypeVR很像,他們採用的也是RED DRAGON 6K,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6台的拼接方案,三個方位。每個方位安放兩台。3D功能也必須支持了。雖然機器只有六台,但是也依然代價不菲。咱們算下:RedDragon 3萬美元一台。佳能 8-15mm f/4L 魚眼鏡頭1400美元一支。監視器是Red Pro。 1600美元一個等等。另外,4K直播通過RED的機器可以輕鬆實現。

4.J2VR
極圖全景

咱們中國的團隊。J2VR也是經過幾代更新的電影及VR解決方案。採用4台RedDragon分別對四個方向進行拍攝採集。最終達到24K錄製100FPS的標準。具體參數大家可以看下圖。其他的信息大家也可以百度一下了解。官方稱花費180萬重金打造這個方案。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5.其他基於RD的團隊

其他基於紅龍的VR電影解決方案也大概如此。6目7目 8目等等。在拍攝手法方面也是不斷的嘗試。佳能8-15魚眼或Sigma 8mm魚眼。地面拍攝一般都藉助一些動力設備進行移動,航拍擦用直升機懸掛墜物拍攝。總之百花爭鳴。熱鬧得很。

6.Google JUMP

他只是一個支架。需要配合16台GoPro來實現視頻採集。將16台機器並列圍城一個圓圈。並沒有向上,或者向下的鏡頭。所以只能在垂直範圍內採集120°的圖像。並藉助專業軟體將其拼接成3D視頻。同時這個相機組的造假相比其他RD方案來講真是性價比太高了。幾萬塊就可以實現360°的VR3D視頻拍攝。這對廣大起步資金不富裕的團隊真是福音。而且現在某寶已經有店主銷售3D列印的支架。大家如果有需求。就可以搜索下準備入手了。

7.強氧二代

10台 Drift Ghost-S 拼接而成,上兩台,下兩台,中間六台。其實強氧3代據說已經成熟了。為什麼今天還在介紹二代。因為…我只見過二代是怎麼運作的。強氧的VR產品經理韓老師介紹過這款產品,Drift Foream Ghost-S在長期運營,直播,散熱,耗電量,穩定性等方面較Go Pro有一定優勢。缺點就在於成像方面。其次就是目前韓老師並沒有將其同步控制,所以在開關機採集時會有些繁瑣。目前強氧二代並不支持3D拍攝,但韓老師也透露強氧團隊已經正在研發3D拍攝的方案。同時強氧3代也即將在4月份發布。目前強氧二代住要服役於大量的室內直播。出鏡率較高。

【上圖為強氧三代預覽版】

8.多目GoPro方案

多目黑狗4方案是為性價比而生的。成本約兩三萬元左右即可擁有。算是目前最常見的准商用全景入門設備了吧。操作簡單,成本低廉,上手門檻低。國內目前有天狗全景,來瑞特,Upane等。大概外形可以參考下圖。6目,7目,8目,10目,12目,14目。各種各樣。某寶中基本都能找到其相應的支架。然後再填充Gopro 適配遙控器即可。

目前了解到這些。


怎麼來挑選一款合適自己團隊的VR拍攝設備?我回顧從去年以來第一次嘗試拍攝VR影視內容, 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了。
在這一年裡我用過從2目到20目的各種VR拍攝設備。嚴格來說,
我算不上是一個「器材發燒友」,但在我們平常的工作中,我們經常都需要測試包括定製產品在內的各種VR相機,為各個不同的項目提供拍攝解決方案,和為團隊的硬體開發團隊提供最佳的建議。


我想以我這一年使用過的VR全景相機為線索,講講我的VR設備拍攝經驗和使用心得。 希望能對剛入行或者希望進入VR拍攝領域的朋友們提供絲毫幫助。

但在講VR拍攝之前,我們真的需要問一問自己,你的這個項目適合用VR拍攝嗎?因為追趕熱點,因為了VR的噱頭,而盲目做出來的VR影視項目有不少,能想像其效果是慘不忍睹的。傳統影視發展到今天, 擁有非常成熟的理論語言體系和技術設備。而VR影視在目前還是嬰兒階段,除了設備以外, 困擾創作者最大的困難是VR影視的語言理論體系。
我認為目前世界上沒有人真正懂VR影視應該怎麼拍攝製作,就如在人類的表演藝術的一個重要節點上, 當攝影機剛發明時,
很多傳統舞台戲劇劇導演也想嘗試成為電影導演, 但大多數的人並沒有成功, 因為當時電影語言並沒有被發明出來,他們做的只能是把攝影機放在舞台前面。這並不是給大家潑冷水,
想要說的是
是今天你做的任何VR影視製作嘗試,
都應該被寫進VR影視藝術歷史,未來的VR影視語言是今天的你們和我們塑造的!

說多了。

目前的VR影視由於種種限制,很多拍攝目的都無法達成,比如拍攝長篇VR故事片。 但是你又突然會發現, 在一些場景, 擁有一台VR拍攝設備是多麼的合適,派出的來效果是多麼的讓人覺得值得付出。


這張全景圖是我在拍攝VR紀錄片《我到新疆去》用手機拍攝的一張工作照。 真的, 當時置身於此類壯麗美景之中, 你真會覺得任何常規的相機和鏡頭都顯不夠。 因為美景在你前後左右,環繞四周!當 未來VR技術如果能做到目前技術性能的幾十倍(按AMD總裁的說法是81倍, 我也不知道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到那時VR和現實就很難通過視覺區分開來), 出門旅行將是一件奢侈的事吧, 因為在家你就能非常廉價地「身臨其境」看遍世界, 而且是體驗你無法輕易涉足的地方。那麼, 你為什麼還需要出行?(未來的VR不只是視覺上能欺騙你, 體感, 聽力,味覺採集和輸出應該也會配套起來)。


回歸正題。 準確來說,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 國內的VR創業情況開始進入一種火爆的狀態。
大量相關或非相關的行業人士開始蜂擁而入。我在2014年就領略過VR魅力, 也不免俗, 開始了嘗試VR影視內容拍攝,
到目前為止我把我接觸過的VR拍攝設備製作了一張表格, 如下:


我把現在的VR攝影器材可以分為四大類,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消費級別;
對發燒友或者專業團隊初步探索VR拍攝的入門級別(絕大部分是搭載gopro的3D列印支架);擁有更複雜演算法,更好的畫面質量和3D效果的專業級;還有針對不同導演和客戶調性設計的更高要求,
使用和後期製作上更複雜的電影級。


從最早一開始, 我使用的並不是消費級, 而是6-7隻gopro打造的全景支架。 但由於gopro只能針對單個鏡頭進行實時預覽,
我無法看到別的方向上的畫面(或者把每個畫面都鏈接一台顯示設備),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台能夠提供拼縫好的, 可以實時預覽的小型設備,
那個時候的選擇只有理光 Theta S。這個售價在2700元的產品都可以讓用戶輕鬆實驗VR影視項目。


其小巧的體積和簡單上手的手機APP應用可讓用戶進行拍攝參數設置和快速預覽拍攝片段。在正式拍攝前, 我們一般會用理光Theta S進行試拍,
然後導演和演員一起進行回放觀看, 調整場景調度和演員表演。由於gopro方案需要把素材先導出來,
然後通過拼接軟體進行簡單縫合後才能初步看到拍攝效果,這樣效率太低, 所以用理光Theta S這樣的消費級別設備進行準備預覽,一切準備好了之後,
再用專業設備進行正式拍攝是現在一種比較高效地拍攝流程。 關於理光Theta
S和目前國內類似的幾款雙目全景相機具體參數就不在此展開了,和更高端的產品相比,這些消費級全景相機的解析度再專業製作上顯得非常不夠。但如果你是初涉VR全景拍攝,消費級別的全景相機都是一個實惠的選擇,在加大投入之前可幫助你了解VR影視製作的相關情況。就算是更有拍攝經驗的專業人員也不應該忽視這些相機,這些產品很適合作為調度概念證明和實時預覽。此處有個小tip就是,使用理光的theta
S的照片連續拍攝模式, 然後生成具有延時效果的全景視頻, 效果還很不錯呢。


再說回到專業入門級VR相機,現在市場上買到的大多數是搭載gopro的全景相機支架, 比較常見的有國外的360
HEROS和國內的來瑞特等生產的從6個-16個不等的gopro全景支架。面對這塊市場和對未來的布局,gopro自身也推出了售價為5000美元的GoPro
Omni套件。這些全景套件 配備了多個gopro HERO4
Black相機,以單目2.7K-4K的解析度和30-60的幀率錄製內容。除了硬體之外,後期配以Kolor
Autopano軟體套裝可以讓客戶進行畫面拼接。今年上半年的時候, gopro收購了Kolor這家法國虛擬現實軟體公司,
可見gopro對VR市場的野心和布局。


但這些gopro們有明顯的缺點:沒有實時預覽和實時拼合功能。但配合理光Theta
S等消費級設備你仍然可以進行快速的預覽。在這個入門級別裡面,6-7個gopro是同最基礎的一套方案
。其一個多拳頭大的緊湊體積可以在使用時有更高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在此基礎上,
根據3D視差原理,在每個拍攝的方向上採用雙gopro模擬人眼3D效果的支架也做出來了, 如圖:


我們團隊在對這一方案使用的基礎上, 做出了一個優化的方案。如下圖的工作照中使用的設備, 是一個20目gopro的
3D全景方案。因為每對gopro之間的接縫處的3D效果會變差,且容易導致畸變, 所以我們設計了比360
HEROS的水平5對gopro更多的8對的方案。3D效果沉浸感會更強。而且DIY了散熱片, 在使用強度上也有所提高。在我們這支測試片中,
妹紙面向VR攝影機吹起來的泡泡會向你鋪面而來, 加之3D效果帶來的真實感的爭強, 這支試驗片早期一直是我們工程師直男團隊和客戶的摯愛。


剛才說到平行雙目在每對相機之間的3D效果會出現減弱的情況, 那麼解決方案就是間隔的每兩個相機都組成一對, 在水平180度內都有無間斷3D效果。
這樣做的要求對底層演算法的要求更高, 這也是谷歌的jump方案, 但由於其並沒有開源。我們的工程師團隊只能根據原理自己開發了這套演算法,
並成功拍攝和製作了黃曉明第一次觸電VR的作品-電視劇《萬水千山總是情》的VR宣傳片。


這套方案有除了有更好的3D效果外; 其拍攝安全距離也比大多數的VR攝影方案要小很多。比如上圖大多數觀看者都很喜歡的這個場景中,黃曉明當時離我們的VR設備甚至少於一米,, 大家都感覺這麼近距離觀看黃曉明很有衝擊感。由於VR拍攝沒有構圖景別,
設備和被拍攝對象的空間距離感, 可以作為導演來表達的一種VR影視語言。

所以較小的安全距離也能給VR導演帶來更大的創作自由度。


但是除了上面說到gopro無法實時預覽等問題外,
隨著設備越來越大帶來的問題也更多。 管理和設置20個獨立的gopro變成一件很讓人心煩的事情,換電池,換卡,
導素材的工作量變成了20倍!在拍攝現場會讓人手忙腳亂。更要命的所有的gopro的設置必須要統一, 不然出來的素材相差太大會給後期工作帶來很大的干擾。實際的拍攝現場, 由於趕時間和各種壓力意外, 最早出現設置的問題時有發生, 甚至在使用將近一年後, 時不時團隊還會出現設置不統一的問題。


還有一個重要的拍攝流程就是在拍攝的時候, 導演喊camera roll,演員action之前,
我們必須 用一塊電子屏幕讓每台相機錄製時間碼以便後期做幀同步, 該步驟至關重要, 是保證後期拼接最有效方式,
比通過用聲音的形式更準確。但這樣一個「多餘」的步驟在一些場合中就會變得很麻煩。 比如在重要的事件現場記錄。

比如在拍攝投資界網紅-- IDG副總裁熊曉鴿老師在一次重要會議上, 在各位投資界大佬講話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過去打板對時間碼就很尷尬了。

在對一些重要事件場所的全景記錄拍攝時, 除了要認真做好準備工作, 因為如同直播沒有犯錯的機會, 失去的無法重來一次。我們也希望拍攝設備在現場使用上要更加簡單,

降低使用難度和減少繁瑣步驟


這個時候洛基亞OZO上市了。其實我比較早就接觸過OZO,因為在2015前期拍攝巨幕電影和美國團隊合作的時候,
我們3D電影設備提供商,一家名叫3ality的好萊塢3D設備公司作為洛基亞的友商測試團隊擁有洛基亞OZO的全套設備,當時給我們一個項目的報價是200萬人民幣,
因為在2015年早期VR商用拍攝市場還沒有開展起來,
而不了了之。到了今年年初諾基亞OZO好不容易接受預購,但是6萬美元的美國預售價,加上消費稅等等,最後中國用戶拿下它的價格將近60萬,而且當時沒有進入中國市場,
除了問題根本沒有售後服務。通過合作過的美國導演Keith
Reed和3ality技術團隊的信息:「OZO配備了8枚攝像頭,每個攝像頭能夠覆蓋的角度為195度,八個感光元件能夠同步紀錄2Kx2K的圖像。OZO紀錄的圖像幀率為30幀每秒,雖然攝像機是可以紀錄360度影像,但是其能拍攝到的範圍是360度x180度,而不是360×360。」諾基亞官方給出的答案是,OZO拍攝出的大部分畫面是3D的,不過攝像機後面沒有鏡頭的部分,會有『少許』畫面是2D的。Keith對OZO使用過後的簡評是「由於鏡頭和晶元的限制,
畫面的效果還遠遠達不到他的要求」。
但是OZO作為一個精心設計的端對端工作流程,具備SSD固態硬碟來存儲影像內容、實時預覽監控,和高度集成一體化設計,是第一款真正稱之為VR相機的工業化產品。


隨著諾基亞OZO在中國的上市,其他VR拍攝設備廠商也陸續推出了競品, 下圖是我們公司量子DKVISION推出的20目VR攝影一體機-AURA。我們用它並成功在2016年中國網球公開賽完成了長達9天,單場連續錄製達到4小時的錄製和直播工作。


這裡要說的是,由於魚眼鏡頭的畫質限制
,專業的VR相機的鏡頭數量越多,理論上3D效果和圖像質量更好。比如國際上標杆性的VR企業JAUNT推出的VR相機設備—JAUNT NEO,
其包括24個高清攝像頭是目前最好的VR相機之一,但成本極高(約50-100萬人民幣左右),最重要是無法量產,
只提供給JAUNT自己的內容團隊和少數合作團隊使用;

洛基亞OZO因鏡頭數量限制,無真實3D效果,且成本也不低,目前國內售價在32萬人民幣左右。量子AURA相機的報價在OZO的一半左右,
與其他VR一體相機在性能及價格上有很明顯的優勢。


量子 AURA
3DVR相機由20個4K高清視頻採集模塊組成。左右眼的長邊解析度達到8K,一共16K的高清虛擬現實3D圖像。
AURA相機具備高度一體化設計,統一供電、存儲,一鍵錄製。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的藍牙模塊連接設備和mac本地伺服器,統一設置鏡頭參數,實時監看畫面圖像。


因為鏡頭數量的增多,對不同視角的視頻的圖像拼接質量也相應提高。目前全景視頻的拼接技術並未完全成熟,商用的拼接軟體都存在人物重影以及拼接縫隙和效率過低等問題。量子視覺科技提供的DKVISION
Editor軟體,利用互聯網雲服務,來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拼接服務。其拼接演算法原理就不在此展開了。


最後,對於那些有著更高畫面質量需求而市場上又沒有現成解決方案的導演和VR影視內容團隊來說,定製VR相機平台是另一個可行的選擇。在最近的拍攝中,我們團隊製作的13台BMPCC一個VR相機平台,在高達10K解析度和30FPS幀率下拍攝內容。你拍攝的解析度越高,在VR頭顯中的觀影質量就越高,我們在選擇VR相機系統時應該記住這一點。定製的電影級套件可以讓拍攝團隊拍攝時完全控制曝光率、更換鏡頭、以及作出其他調整,從而滿足高標準的VR影視拍攝的目地。


不過這樣的相機平台體積巨大,十分笨重,操作起來也比一般的VR相機更複雜。就算是有經驗的人在使用定製相機平台之前也需要好好地計劃拍攝場景,並滿足特定的拍攝要求。


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導演、艾美獎獲得者David Hamlin看了我們設計的電影級VR拍攝方案後和量子AURA後表示要捨棄美國公司VRSE的jump方案。

影視主創團隊的不斷提升的技術要求是推動影視科技進步的關鍵因素。


當然這套BMPCC也有很多缺點, 重量和體積較大, 需要提供不間斷穩定電源,造成使用時不夠靈活,幀率不夠高, 只能拍1920*1080p等等, 所以在電影級的VR拍攝定製的道路上需要走得更遠。比如HypeVR推出的14台紅龍的方案。


當然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方案在商業用途上目前是不合適的, 其超高的設備成本(目測成本在400萬左右)和超低效率不可能會被商用拍攝團隊採用。這樣有走火入魔的嫌疑。我們團隊目前在開發類似定製方案, 如下:


隨著VR領域中越來越多的新進玩家,和一些VR領頭羊團隊的不斷研發探索,更高解析度的拍攝設備和內容,更為簡化和更加標準的工作流程將會很快來到我們身邊。我相信81倍性能的VR拍攝設備和終端設備總將實現, 讓我們一起期待真正的VR時代的到來!


3D列印一個go pro支架,買一堆gopro,然後去買一套kolor或者videostitch一類的拼接軟體

比如這種

好處是土豪們不一定要用gopro,可以弄一堆魚眼單反來提高畫質

比如這樣

如果本身是影視界從業者的話,同樣方法組一套black magic或者red epic 也是可行的。不過現在來說軟體只能做80%的拼接工作,商業製作還需要不少後期調整。


睡前想起有一個舊坑沒填,來更新一波。

題主說Insta360 設備還在開發中是蠻久前啦,今年5月份我家Pro已經全球開售。

關於VR全景相機的攢機方案,樓上有朋友解釋的比較詳細了,比如Gopro Omni,關於攢機方案的弊端也有朋友提到過,比如畫面不是實時拼接、後期需要軟體精細處理,工作量大。

其實也有影視級別的一體機,比如諾基亞OZO,有8個光學感測器攝像頭,每個攝像頭都能以2K x 2K解析度進行拍攝,還配備了8顆嵌入式麥克風,可以記錄全息音像。

然而設備是好,價格是真貴——20多萬人民幣啊,普通的攝影團隊或者婚禮工作室買來拍攝很不划算。還記得OZO剛出的時候,有媒體問我司CEO對OZO這感人的價格有啥看法,老闆非常實誠地表示,因為太貴了,連買來研究的念頭都打消了_(:зゝ∠)_

所以再次打個小廣告,我家的專業級設備Insta360 Pro :人民幣24888元,只有諾基亞OZO的1/10,與一部單反相機的價格所差不多,完全在一個普通婚禮視頻工作室的經濟承受能力範圍內。Pro的使用操作門檻降低,而且伴隨著越來越多簡化編輯的程序推出,人力工作相應輕鬆許多,製作好一段VR成片非常快,1-2人就可以在2天時間左右出片,新手也能輕鬆勝任,大幅降低了對新人的培訓成本,可以說是「買得起、用得好」本人了。

————以下是原始答案————

謝邀。

作為Insta360 VR 全景相機專業打雜人士,剛剛關注到這個問題表示很慚愧。

首先感謝題主對我司的關注。在這裡打個小廣告:我們的專業級設備Insta360 Pro將於2017年1月面市,目前還在緊張的測試中。大家最早應該可以在2017年1月美國CES展上一睹它的芳容。

上一張我們(mo)老(fa)板(shi)測試Pro的照片:

傳說30歲時還保持XX就能成為大魔法師,老闆你要加油哦(*?????)

出於公司保密政策,小球給(嗶——)打了碼。目前能透露的就是:

1)這款VR相機解析度達到8K,並且具備真實3D效果;

2)這款VR相機的價格不會高於Nokia Ozo的1/10?:.?ヽ(?????)??.:?+?

其次,說回題主的問題。從這個提問下面的回答可以看到,很多答主給出的都是解決方案而不是真正產品化的攝像機,比如六狗或者基於紅龍的很多拼接方案。產品化的攝像機跟解決方案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比如這些拼接方案,現實操作起來就有三個問題:一是可靠性問題,比如十幾台機器拼接,其中一台出了問題,你這段素材就會很尷尬,要麼棄之不用,要麼想辦法補。二是便攜性問題,比如航拍來說,首先無人機自身載重基本就把多台紅龍排除了。就算你用8軸飛行器,載重過6公斤也很懸了。三是拍攝畫面,如果不是能實現機內實時拼接的產品,你拍攝出來的畫面還要用演算法跑一遍拼接,實現不了所見即所得,而這對於影視拍攝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目前很多解決方案級別的產品,比如Google Jump,NextVR,6狗之類的,註定是一個過渡性方案。它們存在的意義,就是在市面上還沒有充足的專業級產品供應的前提下,讓最早的行業從業者熟悉VR拍攝,了解VR技術,思考VR的表現手法和行業前途。

在這裡其實小球建議現在對VR設備感興趣的朋友,如果初涉這個領域,可以從簡單的消費級產品開始。畢竟VR全景攝影最大的一個特點在於:它是沒有取景框的,所以基於傳統影視技術發展起來的許多敘事手法是不管用的。這種時候你要用它來進行VR創作,你要思考,除了新穎的視角和震撼的沉浸感之外,你還能給你的觀眾提供什麼。


要說拍攝設備,可能少不了穩拍器。

全景視頻目前大多採用固定視角拍攝,但有些大場面的宣傳片還是要移動中拍攝,相機要增穩才能拍出有震撼力的鏡頭。

一般的穩拍器不適用於全景拍攝,新近有家公司開發了一款專用穩拍器,可以正立拍攝和弔掛航拍,很好的解決了全景視頻的運動拍攝難題。


可以根據自己需求來定製。這個是我桌子上的,有廣告嫌疑呀。哈哈哈,我們自己試過一些價格比較高的,但是其實效果都差不多,這個gopro方案性價比比較好。


樓上的都是一些高大上的設備,動則數萬,還要各種專業設備、各種牛逼技術配合,完全不是普通人能夠玩的起的。本人最近對VR比較感興趣,但是又沒有各位牛人這樣的資金和技術配合,於是就想有沒有什麼物美價廉可以體驗一下VR拍攝的設備呢。於是一頓猛搜,還好皇天不負苦心人啊,偉大的國產廠家已經為我們提供了解決方案。下面隆重介紹這貨

兩顆800萬廣角鏡頭合併,然後居然就可以拍攝360度的全景視頻,關鍵是某寶上搜VR拍攝設備價格只要1K多一點就搞定,拍攝完畢後用廠家附帶的軟體進行簡單的縫合就有了一部完整的全景視頻,還可以用手機APP利用WIFI遙控,有了這貨,還要什麼自行車!!雖然沒有牛逼的4鏡頭6鏡頭全向拍攝,沒有超高的4K解析度,可是不也不需要後期多鏡頭縫合,不需要牛逼的後期技術,不是專業團隊的話隨便玩玩不就夠了么?

PS:利益相關,業餘賣點VR眼鏡VR設備等,這裡就不打廣告了。


諾基亞有,FACEBOOK有開放代碼的


國內的Lairait萊瑞特目前新出了個3D 20目的,商用最少建議7目,方便後期製作。ps:上個淘寶圖


上海酷景傳媒使用獨有的360全景互動視頻結合內置熱點技術和航拍、水下拍攝等。適用於大型娛樂和體育賽事的宣傳活動和現場直播、高端商務展、名勝古迹,地產公寓房、星級酒店度假村,私人遊艇的營銷展示及政府項目招商等。全程實地跟拍,獨特的虛擬現實,超強的互動體驗,有助於高端客戶品牌形象推廣和銷售業績的提升。聯繫電話15026657764王


我們是做VR智能全景的,在全國找代理商,有需要可以聯繫


廣告貼閱畢


我還是來寫個接地氣一點的回答吧,為什麼接地氣昂?下面來給大家分析分析,咳咳

現成的產品:效果---優

便攜性---優

.......

反正就是各種優。

自己攢:效果---看個人

便攜性----一般不會太好

.......

反正就是不怎麼靠譜。

那麼答案很明顯了,當然是自己攢啊,現成的產品動不動就是幾千塊美金,我這種窮狗怎麼買得起。

那麼自己攢的問題又來了,怎麼攢呢,看看大廠像facebook很厚道,直接出了個解決方案,facebook surround 360,就是下圖這個東西(圖侵刪)

人家把全套的參數,設計圖紙什麼的都給你列出來了,還給了一張零件圖,真講究

但是!但是!但是!

這些東西可不是樣樣小賣部都能買得到的,你怎麼辦,得找工廠吧,工廠把你趕出去了,那你可以去3d列印呀,3D圖紙沒有?自己畫呀,我估計等我折騰完這一路,VR浪潮已經過去了吧。

其實到這,基本就剩一條路可以走了,哦哦哦,還有一類是雙目攝影機,有直接掛手機上的,但是我個人對那種嗤之以鼻,但是人各有喜好,這裡就不表了。

最後就剩攢狗籠了,看了一眼gopro的價格,差點也要放棄了,但是偶然看到,咦,山狗!山寨gopro咯,可以可以,價格也還行,說買就買,當即買了六台,後來拿到手發現是三無產品,我的天,我估計買到假的山狗了吧,後來網上查了才發現,原來山狗,人家是富貴人家的東西,我手上的只能算山山狗,也行吧,都是中華田園狗,不區別對待,要有愛心。

中間的坑什麼的也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反正最後是周轉多次,換了山山狗,用上純正的(價格高的)山狗才做出來了全景攝像機。

說了這麼多累了(好像也沒有多少),打個很硬很硬的小廣告,有喜歡VR全景視頻的小夥伴,可以點我的介紹鏈接看我拍的作品。


能否把6頭的改成水平180度5頭,對天空再加一頭,這樣解析度會增加很多,但就不知道後期軟體能拼接嗎?


一般都是用GO PRO,效果還是靠後期拼接剪輯


insta360你們把它到哪裡去了


前一段時間在學校上一門課,幫iZugar這家公司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這個問題可以回答一下。

我幫忙幹活的這家公司專註於提供低成本消費級的全景視頻拍攝配件。競爭力在於可以提供適配於Gopro相機的(多種)魚眼鏡頭。最猛的應該是下圖這種:

得益於鏡頭技術,這家公司可以提供最少只需要兩個Gopro相機來拍攝全景視頻的相機支架。全支架產品如下:

Z2X全套件(包括兩台GroproHero4以及拼接軟體等)要1699刀。

其餘套件具體價格感興趣的話可以看官網:iZugar Studio

另外注意最後的Zphereo Z6X3D,聲稱可以用6台GoPro拍攝3D全景視頻,除了六台GoPro之外的套件價格是2149刀,相對於6頭的紅龍可以說是白菜價。

當然以上信息全部來自iZugar官網。總的來說,在價格方面這家公司的產品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

利益相關:之前做的微小工作是個創業課程,基於這些產品寫一些策劃書之類的東西來拉投資。課上完了基本上也就沒有什麼聯繫了。

感興趣的話,請自行官網 -&> iZugar Studio


我們浩視界電影工作室已經可以拍攝全景了,有用GOPRO,有用佳能!

掃這個二維碼可以看我們的全景圖作品!

這個二維碼是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的碼,歡迎關注!


6台gopro

聲畫對位好

後期拼接

渣哥早就講過了……


推薦閱讀:

建模完成後如何把這個3D模型放入虛擬現實環境中然後能用HTC vive觀看?
VR為什麼不能做成簡單的3D顯示器?
如何看待 HTC Vive 發布的 1499 元無線傳輸模塊?
如何評價索尼PSVR、HTC Vive、Oculus Rift 三者之間的價格差異和市場競爭力?
有可能架設一個全球的精神網路,把人類的意識上傳上去,然後毀滅肉體嗎?

TAG:虛擬現實VR | OculusRift | HTCV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