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控股是一個龐氏騙局嗎?

賈躍亭夫婦及樂視體系12.37億財產被司法凍結,之前,他已償還貸款150億


終於被解禁了,以下為原來的答案:

事先說明,題主問的是「樂視控股」是不是一個龐氏騙局,由於「樂視控股」下設「樂視網」,而公開市場獲得的資料是基於「樂視網」這一上市主體的,所以以下回答是基於「樂視網」這一上市公司而言。

今天傳出了樂視收購亞馬遜中國的消息,所以隨手百度了一下樂視的財務數據。看到的是如下這樣的結果:

因為對TMT行業典型業務的盈利能力比較了解,所以看到樂視這種公司居然可以盈利,而且凈利潤還能夠保持增長,寶寶的內心是十分好奇的。於是寶寶發揮刨根問底的決心去下載了樂視公告的審計報告。有興趣的同志可自行下載研讀:公司資訊-巨潮資訊網

反映一個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是利潤表,由於報告篇幅較長,我給大家分五步歸納一下樂視的利潤表:

第一步:營業收入130.2億-營業總成本(成本和三項費用等)130.3億=-0.1億(虧損)

第二步:-0.1億+投資收益0.8億=0.7億(盈利)——這個叫「營業利潤」

第三步:0.7億+營業外收支凈額0.04億=0.74億(盈利)——這個叫「利潤總額」注意高潮來了:

第四步:0.74億-所得稅費用(-1.4億)=2.2億(盈利)——這個叫「凈利潤」

第五步:我已經看不下去了,給大家直接上圖:

簡單說就是剛剛在第四步不是算出凈利潤盈利2.2億嗎,第五步歸屬於樂視網這個集團母公司的有5.7億,歸屬於七七八八少數股東的:虧損3.5億(呵呵噠)~

下面我給大家解讀一下:

第一、二、三步:

第一步的營業收入減營業總成本其實最能反映一個企業營業能力(某種程度上說就是盈利能力),因為(拋開其他業務不談)一個企業的主營業務往往決定了企業目前的狀況和未來的走向。很少有公司依靠除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科目去賺錢。所以在極端情況下,對於初創型企業,你會看到投資者更加關心他們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而不是凈利潤。因為有苗不愁長,有了收入,未來一切都會有,就算目前暫時虧損也不要緊。

通過上表我們看出,樂視網主要由終端業務(銷售手機與電視)、會員及發行業務(樂視網會員付費及發行影視劇作品)、廣告業務三大塊構成——這三者佔據樂視95%以上的收入。這個營業收入的數據怎麼樣呢?當然是吼看啊!相比去年增幅達到90%。如果是初創公司,分分鐘讓機構追著屁股投。

然而寶寶要說,嚴格意義上講,樂視並不是一個初創公司。原因非常簡單,你見過哪個初創公司的營業收入能達到130億的?這個體量的公司,如果不是亞馬遜、滴滴這種能夠給投資人無限遐想,讓他們願意放長線釣大魚的行業No.1,應該是具備基本的盈利能力,各項利潤指標不會出現負數的。反觀樂視,回到第一步:營業收入130.2億-營業總成本130.3=虧損0.1億。在營收超過百億量級時依然無法盈利——是不是和某個窮途末路的行業特別相似?

那麼樂視有可能成為如亞馬遜和滴滴一樣被投資人供養的行業巨嬰嗎?細分來看,樂視的主營業務無非是樂視電視/手機的銷售和藉助樂視視頻這個平台發行影視作品。就電視與手機的銷售而言,外有蘋果三星內有華為OPPO小米,樂視絕非第一陣營;就樂視視頻而言,優酷土豆愛奇藝尚未盈利,樂視則顯得更加前路漫漫。

所以根據第一步的分析,我們可以大膽地得出結論:樂視不盈利、不賺錢,而且未來也很難看到賺錢的跡象。結合第二步第三步,我們發現樂視在主要業務虧損的情況下還能有盈利,是由於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等非常規業務導致,這種收益是不能持續的。

第四步:

在分析第四步「凈利潤」之前,我要給大家普及一下所得稅的確認與計量。

舉幾個例子:

A. 如果一個企業業務模式非常簡單,買貨賣貨並且全部在一年完成:本年收入300萬,成本100萬,凈利潤200萬。那麼這個企業按照25%的稅率繳納營業利潤200萬*25%=50萬的所得稅。借所得稅費用50萬,貸應交稅費50萬;在利潤表上就是營業利潤200萬-所得稅費用50萬=凈利潤150萬。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企業的利潤表上「所得稅費用」是正數。

B. 如果一個企業在本年是虧損的,比如營業利潤-1000萬,根據稅法是不需要真金白銀去繳稅的,而且如果未來(5年內)有盈利需要繳稅了還能用這1000萬的虧損去彌補。然而根據會計準則,在企業預計未來有盈利能夠彌補虧損的情況下,因為未來的利潤可以先彌補這1000萬的虧損,相當於未來少繳稅,是一種變相的資產(預計未來能產生經濟利益的流入)。你這1000萬就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借遞延所得稅資產1000萬*25%=250萬,貸所得稅費用250萬。簡單說就是在利潤表上「所得稅費用」出現了負數-1000萬*25%=-250萬:營業利潤-1000萬-所得稅費用-250萬=凈利潤-750萬;然而如果企業的管理層認為未來這家公司仍然會繼續虧損不會有利潤,那麼這1000萬就始終無法彌補未來利潤,也就不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從而不會出現所得稅費用的負數:營業利潤-1000萬-所得稅費用0=凈利潤-1000萬。

寶寶們懂了么?如果你想讓所得稅費用出現負數從而增加你利潤表上的「凈利潤」,就預計未來這個企業可以盈利;如果你不想增加利潤表上的「凈利潤」,就預計這個企業未來無法盈利而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完全取決於管理層和審計師的判斷。

我們來看下樂視在2015年確認了多少這種性質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這是2015年公告:

2015年「可抵扣虧損」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是4.2億-1.8億=2.4億,負數。回到第四步,所得稅費用是-1.4億,把這-2.4億扣除,還原回去是-1.4-(-2.4)=1億,正數。也就是說,樂視管理層和審計師認為樂視的一些公司(因為所得稅補虧是基於單家層面而非合併層面)未來有可能產生盈利去彌補以前的虧損,從而將所得稅費用進行了-2.4億的處理。請注意,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判斷,因為這一判斷及其所對應的會計處理,直接導致樂視的凈利潤由虧損0.26億(+0.74億-1億= -0.26億)轉變為如當前第四步所示的盈利2.2億。

那麼管理層和審計師的判斷是否正確?這些公司未來究竟有沒有可能盈利呢?

答案是:沒有。

一切以審計報告為準,這是2014年的:

我們發現,在2013年末至2015年末這三年年末的時間結點上,樂視下屬子公司中可彌補虧損分別為0.8億,7.2億和17億——這是一個累計數,分年度來看三年各自虧損0.8億,6.4億和9.8億——沒有好轉的跡象。而且就整個合併層面來看,樂視2015年的利潤總額只有0.74億,主營業務呈現虧損狀態,也是沒有可能大規模盈利補虧的。

就第四步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樂視的管理層和審計師對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中可彌補虧損的處理是不恰當的。在以往三年子公司虧損持續擴大的情況下,依然認為虧損可以由未來的盈利彌補,這樣的會計處理有虛增資產甚至粉飾報表的嫌疑。

第五步:

在分析第五步之前,我要給大家普及一下合併利潤表中少數股東損益的產生:

A. 有個集團,母公司下面有個子公司A,母公司持有公司A

60%的股份,另外的40%由母公司高管的二舅的小叔子持有。如果母公司沒有業務,A公司虧損100萬,那麼在合併利潤表中,凈利潤就是-100萬,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是-60萬,歸屬於少數股東的損益就是-40萬。這就是少數股東損益的來歷。

B.同樣是這個集團,下面有個子公司B,B公司由母公司持有100%的股份,B公司盈利100萬,則B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就是100萬,歸屬於少數股東的損益就是0。

合起來看,這個集團的凈利潤是0,然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是-60+100=40萬,歸屬於少數股東的損益就是-40萬——這就是百度搜索結果第一張圖「鳳凰科技」中5.73億元的由來。順便給大家科普一下,財務報表舞弊分為兩種:「虛增資產」和「粉飾報表」,寶寶才疏學淺,覺得……可能……這種……連「粉飾報表」都算不上,就是很單純而無聊的「伎倆」。畢竟,誰的二舅沒有小叔子?

根據年報,樂視旗下的非全資子公司見下圖:我們看到其中樂視致新、樂視網文化發展、樂視雲計算和樂視電子商務為非全資子公司。

那麼,樂視網旗下虧損的非全資子公司有哪些呢?請見下圖,同樣出自2015年年報:樂視致新、樂視網文化發展、樂視雲計算、樂視電子商務和樂視體育。

非全資子公司全部虧損,真是驚天大巧合呢!

綜上所述,寶寶認為,樂視網2015年財報有被管理層粉飾的嫌疑,審計師發表意見的合理性值得懷疑。這樣的公司能夠如跳樑小丑一般將所謂的「互聯網」概念持續性自編自導自演,同時使得證監會、中介機構和各路媒體默不作聲甚至捧其臭腳,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悲哀。

=========================================

寶寶曾經天真地以為樂視及媒體們將「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73億」 說成是「凈利潤5.73億」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因為根據財報來看「凈利潤」2.2億是千真萬確的,5.73億的學名是「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做財務工作的應該很清楚「凈利潤」與「歸母凈利潤」的區別——我們心中的「凈利潤」就是唯一的那個「凈利潤」,是利潤總額減所得稅費用的那個「凈利潤」,不可能有其他指代與含義。

然而,直到寶寶查看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寶寶才恍然大悟: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_百度文庫

寶寶們明白了么?我們回到上述第五步 A B的例子:一個集團合併凈利潤是0,然而就是因為母公司高管找了二舅的小叔子作為虧損企業的少數股東,這個集團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就是《上市規則》釋義中「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是盈利40,「少數股東損益」是虧損40。如果這個集團是個創業板上市公司,並且連續多年採用這種利潤安排,你也不能利用《上市規則》13.1.1 13.1.2及釋義部分去讓他暫停上市。這麼任性的規則,寶寶還真是瞎了狗眼了呢~

========================================================================

再來說說非常高能的第四步,根據公開財務數據,樂視在2012年之前,是不確認一分錢可抵扣虧損造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而在2013年則對這部分進行了確認,這樣的會計處理從2013年一直沿用至今,其結果就是導致2014年和2015年的凈利潤由虧損轉變為盈利。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那是因為2013年成立或收購了新的公司,然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下樂視對2013年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說明:

那麼「樂視致新」這家公司在2012年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是否虧損,如果虧損它是否確認了可抵扣虧損造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呢?

答案是:存在,虧損,卻沒有在2012年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以下出自2012年審計報告:

同樣的一家公司,在不同年度採取了不同的會計估計和會計處理,關鍵是這種會計處理的轉變對凈利潤產生了根本的影響。你說這不是管理層的陰謀,寶寶不信,於是寶寶又發揮刨根問底的精神去查證了一下。你說巧不巧,A股市場上恰巧有一家叫做「貴糖股份」的公司在2014年就是因為這如出一轍的事件發布了一份公告:

貴糖股份還算比較有節操,在1231年審之前發布公告稱會計估計和會計處理會有改變。然而對於這份簡短的聲明,證監會沒有選擇置之不理。於是在我們監管部門「選擇性」干預下,貴糖及其審計師就這一事件又連發多份公告進行十分詳盡的說明:

寶寶想問,如果樂視真能坦蕩蕩拍著胸脯說「我改變會計處理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那為什麼不選擇如貴糖股份一樣用公告的方式昭然天下呢?你可以為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召開一次又一次的發布會,而不肯為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的會計估計變更進行公告嗎?寶寶還想問我們的監管層,為什麼在同一事項中,可以對不同上市公司有這樣差別的對待,為什麼對一個如此高調一輪一輪融資燒錢的公司沒有進行過徹底的調查?我們的監管層難道就沒有職業懷疑的態度么?

=============================================================

看到有評論提出了樂視網自上市以來經受的幾次比較大的質疑,寶寶也是受益匪淺。這裡給大家放上鏈接,不作評價,僅供大家研讀:

1.2012年中能興業發文《樂視網幻象》指出樂視網存在「重大疑問」甚至「涉嫌造假」:https://xueqiu.com/5210774343/21714811

2.樂視網發布公告回應上述質疑:樂視網發布公告回應涉嫌操縱業績相關質疑

3.中能興業對於上述回應的回應:https://xueqiu.com/5210774343/21722423

4.2014年劉姝威多次發文質疑樂視、樂視回應及吃瓜群眾態度:樂視網遭劉姝威質疑

寶寶其實並不是很關心樂視未來的股價走勢,因為你總可以說「股價是反映市場對企業未來的預期」的。但是,基於歷史數據的財務報表應該客觀地反映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如果管理層、審計師、甚至市場監管層都對虛增資產、粉飾報表的行為予以縱容和默許,那麼我們的商業環境就是沒有未來的。

==============================================================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很多——「樂視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在布一盤很大的局。你不懂就不要亂說」。請你們把以下的話默念三遍,注意一定要念三遍:

你們的邏輯錯誤在於:混淆了【賈老闆的夢想】和中國【上市公司的目標】。

你們的邏輯錯誤在於:混淆了【賈老闆的夢想】和中國【上市公司的目標】。

你們的邏輯錯誤在於:混淆了【賈老闆的夢想】和中國【上市公司的目標】。

其實解決方法非常簡單:不管這些當下虧損的公司未來是否盈利,把它們從上市公司的殼子里剝離即可。賈老闆的夢想不是非常宏大嗎?好,請賈老闆作為股東,拉上機構投資人為夢想買單,不要拉上連財報都看不懂的中國市場吃瓜散戶。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並不成熟,所以才有諸如《上市規則》中「連續三年虧損即暫停上市」這樣的要求。如果賈老闆說互聯網行業的特點就是先虧後盈,那麼請你去允許你連年虧損的美國資本市場上市:在這樣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上,京東連虧十年都沒人管,專業的投資人會為你的夢想買單的。

反觀現在賈老闆是怎麼做的呢?我把夢想放到中國上市公司殼子里去講故事,我的故事被吃瓜散戶接受了,然而本質上,毫無懸念,我現在就是虧,巨虧,但我還要用會計手段把它做成盈利——這就進入「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的範疇了。就算將來賈老闆夢想成真,樂視成為如蘋果一樣偉大的公司,也是無法洗白它當前財報舞弊嫌疑的。

所以評論中有人說寶寶分析得有硬傷,完全沒有將樂視同行業進行對比。你真的看懂寶寶想說什麼了么?寶寶壓根沒有想說財務分析。什麼趨勢分析、比率分析等等一切你們分析屍和投資人的那一套方法論,都沒有必要在這裡贅述。因為寶寶想說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用純粹的會計知識,去解釋一個上市公司涉嫌財報舞弊的問題。

========================================

2016.10.18 更新

以下是樂視公司對我回答的投訴,大家可以看看他們水平如何:

「您好,我們收到當事企業的侵權投訴,根據當事企業提供的證明材料,您在問題的回答中,有部分內容與對方提供的材料內容不符,為確保知乎社區所鼓勵的嚴謹性,同時避免給您帶來不必要的法律糾紛,我們建議您對以下內容進行修改和完善。當事企業投訴的具體內容如下:

1.您描述的「樂視網用遞延收入來增加公司凈利潤」存在不屬實的內容,當事企業表示您研究樂視網財報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是不能犯以偏概全的錯誤,無論是刻意規避數據還是真正遺漏,這都對樂視網造成了極大的誤解,對投資樂視網的投資者造成了重大的誤導,甚至對廣大投資者利益造成直接的損失。

——寶寶從來都沒提過「遞延收入」的事情。

2.您描述的「根據公開財務數據,樂視在2012年之前,是不確認一分錢可抵扣虧損造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而在2013年則對這部分進行了確認,這樣的會計政策從2013年一直沿用至今,其結果就是導致2014年和2015年的凈利潤由虧損轉變為盈利。同樣的一家公司,在不同年度採取了不同的會計政策,關鍵是這種政策的轉變對凈利潤產生了根本的影響。並引用了一則貴糖股份的公告來充當案例。」存在不實,當事企業表示2012年9月19日樂視宣布要發布超級電視,樂視致新這家公司也隨之成立,那時候的樂視致新尚未開展實際業務,因為其主打產品——超級電視是到了2013年5月7日才正式發布,一個多月後才正式銷售,因此2012年樂視並沒有做這種遞延所得稅的確認,也無法去考量適用遞延所得稅確認,等到2013年再做遞延所得稅確認實際上非常正常,並沒有違背任何準則。同時您引用貴糖股份的案例,稱貴糖股份在監管部門「選擇性」干預下,貴糖及其審計師連發多份公告進行說明。但實際上貴糖股份與樂視網沒有任何的可比性,貴糖股份之前是預測公司未來五年彌補不了虧損,所以剛開始沒有遞延所得稅確認,後來發現可以使用這一準則,所以主動變更,這屬於變更會計估計的範圍,而樂視網是業務開展的事情來決定的,不存在披露的問題。

——根據準則,任何企業,在任何情況下,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前提都是:預計未來有足夠的能力彌補以前的虧損。貴糖、樂視、中石油、工行以及所有ST,甚至美國和國際會計準則下的公司都適用。

3.您質疑的樂視網自己成立多家子公司來分擔母公司虧損的行為存在不實。」

——呵呵,多少人都質疑過了。

還有所謂「多家機構調研帝」的洗白文:

樂視控股是一個龐氏騙局? 機構調研帝告訴你真相!

後來《證券市場紅周刊》名為諸法空相的作者發表了一片文章:樂視網中報能「擠」出多少「水」

寶寶曾經看過一句話,大意是「有很多牛逼的公司在最初確實是虧損的,然而他們並沒有通過粉飾報表的方式把虧損做成盈利。如果有一家公司這麼做,希望大家能夠小心。」

==================================

11.12更新

官員受賄693萬為樂視網等上市提供幫助

http://tech.163.com/16/1110/16/C5H9K5LT00097U7R.html

=================================

2017.10.30更新:

最近就樂視問題的相關想法都在這個問題下面了:

Molly.Niu:如何看待深交所問詢樂視網 2016 年關聯交易等 16 項問題?


之前的回答被數次轉載,因為在敏感時期,許多人在有意或無意篡改內容後無授權轉發,以獲得更大的眼球。同時因為問題本身不受回答者控制,於是問題成為標題黨,從而影響了本人回答的本意。所以將原答案刪除,並寫標題和重申核心觀點,重新發布到專欄,感興趣的看這裡:結果是檢驗賊與侯的標準 - 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


樂視是個很危險的公司,他的資金鏈隨時可能會斷,到目前為止他還活著。

樂視如果出事,最有可能的導火索是他的股價,因為賈躍亭把持有的股份全部質押了,用來換取資金進行其它方面的投資。

如果股價大跌,要麼追加質押股份,要麼被人強行平倉,那麼資金鏈正式斷裂。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樂視只能不斷的講故事,不斷地炒作,在資本市場製造概念,維持比較高的股價,所以樂視為甚麼是個發布會公司,就是這麼來的,他一年要開100多場大型發布會。

其實你仔細分析發現,樂視啥也沒有。超級電視是找人代工的,樂視手機是找人代工,超級汽車是阿斯頓馬丁研發找北汽代工的,樂視影業也沒拍出什麼好片子,樂視體育現在好點。


以生態之名,行龐氏之實,但不一定是騙局,有成功的可能性

一、的確是龐氏的思路

1、分拆業務,分階段單獨融資

2、以新業務融資補貼就業務虧損,填充賬面財務,比如這次所謂的「硬體免費日」,硬體清倉巨虧補貼樂視會員和其他業務,中前期介入的資本都可以盈利退出

3、以生態之不斷擴充業務維度,吸引新的融資

二、不一定是個騙局

過去講的是掙錢,龐氏破滅新資金到賬不及時就會引發退出擠兌的連鎖反應

但是現在市場是資本驅動,講的是未來,不看短期盈利,資本退出也很慢,只要樂視新業務不停融資的進度高於舊資本退出的訴求,這個局就能繼續存在

「互聯網+」橫向滲透的訴求,客觀上樂視生態可以涵蓋多有的行業,任何兩個行業之間都有相關性,生態之名怎麼扯都可以,如果不能良性循環,7大子生態遲早變8大、10大、無限大

如果能夠最終在某一個環節上取得巨大成功,就能逐漸填平這個騙局

三、無論成敗,樂視真心牛逼

一個在任何行業都進不了前三的企業

可以在輿論地位上跟BAT平起平坐,可以在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

前無古人,後也可能無來者


樂視作為一個奇葩公司,我一直沒看懂過。龐氏騙局看似不像,但總覺得樂視少了些什麼,像空中樓閣,不斷擴展新的業務領域,推出新的概念,不斷吸引融資,實際上所有業務沒有一個做的特別好的,全部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感覺遲早會出事。


范冰冰三百萬公司賣7億。盡人皆知。。。

leshi兩年前幾個億買自己老婆一百萬的公司,神不知鬼不覺就成了。

做人的差距,開公司的差距,運作的差距,你看不見的差距


30倍市盈率收購一些上游企業,講故事100倍市盈率融資,通過隱形子公司或者相關公司硬體虧損美化母公司報表(E),然後繼續融資。簡單的說,底下硬體小嘍啰虧1塊錢,大哥可以拿到100塊的融資。底下的「生態圈」小嘍啰30倍估值納入100倍的母公司,約等於1塊錢變3.3。把故事講下去,理論上可以延續。

是不是覺得好簡單,為毛虧損也能持續經營?

因為市場願意用1%的收益去買他的故事,典型的賭博玩具,如果盈利能高於1%,那就不是龐氏騙局,低於1%就是了。(數字隨便列舉的,主要是定性用)


spaceX要是再成功射幾次火箭,估計樂視也會搞個LeRocket的故事。。

「LeRocket,旗艦殺手,生來獨孤求敗,射一次只要八百萬。「

總之,我非常期待賈躍亭的竄天猴,不知和金三胖的比,誰射的遠?


維基解密 - 樂視資本運作教科書

重磅:樂視拋出了高管增持3個億的計劃,年末大戲繼續發酵。

近來樂視流年不利。騎行客本與這家公司毫無瓜葛,因為其知名度高,各種資本運作的手段又多,時常拿來當樣本用於解釋各種股票的概念。實話實說,樂視這家公司,屬於我還在做VC時就已經拉黑,在二級市場不會買的股票之一。

騎行客的老東家曾經投過土豆,看過其CEO在困難時給我的大老闆寫的聲情並茂的郵件。視頻網站是個燒錢的行當,做響了品牌,做大了流量,最終也難逃被整合的命運。即便是優酷土豆合併之後,最終還是靠委身馬雲爸爸,美股這幫摳門的機構投資者是養不起這樣的燒錢大戶的。然而,樂視居然早在2010年就能作為一家盈利的視頻網站上市,證監會信了,股民信了,反正風投圈是不會信的。

樂視上市以後的第一個爆發點是做智能電視。這概念微軟炒過,當年的首富盛大陳天橋「進軍客廳」時亦步亦趨過,蘋果也煽過風點過火,最終只有做得到別的互聯網公司都做不到的樂視做出來了。樂視是如何做到的呢?靠的是價格殺手。把虧損的硬體留在體外,把挪過來的視頻會員利潤放進上市公司。這個財務分析感動中國的人物-「藍田鬥士」劉姝威做過,騎行客還算帶著善意寫的《PS估值法》也詳細分析過。

結果硬是在百戶人均擁有量接近120台的電視機上做出家「高科技」公司。20年前的長虹只得感慨「傳統顛覆未來」,「增長沒極限」。

此後,樂視已不滿足於對標視頻網站或是一家硬體公司 - 看優酷土豆被私有化的價格,再看TCL的市值,這也就是幾百億的想像空間。賈總的夢想大得多 - 生態圈,要玩就得跟上BAT的境界,哪怕BAT都不敢做的事也要上馬 - 造車!然而,騎行客在《生態圈?》一文中早就質疑過:靠自體每年不到10億的現金流,去和BAT規模達到300-600億的現金流拼生態,賈總必須有超強的融資能力。

2015年的虛幻牛市,這個海市蜃樓一度佇立在A股的遠方,到血流成河之前差點令人信以為真。樂視市值最高突破1500億。而賈總在發樂視控股期權的時候畫出的大餅是五年17000億。可是,阿里巴巴如今實現了17000億人民幣市值的夢想,但和當年港股的投資者也都沒有半毛錢關係。樂視這種把大量資產放在上市公司體外發展的模式是不可能給股票投資者帶來任何顯著回報的。賈總的融資又要依靠二級市場的股價,於是就只好發動輿論了。雪球這個自媒體平台上不缺鼓手,從已銷聲匿跡的跟14,到整日做T的梁宏。他們代表自己也好,代表別人也罷。夢想萬一實現了呢?那當初那些整日BB風險的大V就成了最討厭的人。

我寧願做那個討厭的人,因為我的文章是寫給投資,而不是投機的人看。對投資的人來說,重要的是不踩雷,賺錢有的是機會。而投機的套路本就不一樣,對著暴漲暴跌的K線,一定是買在左側,逃頂成功;對著連綿陰跌不決的K線,都能T出利潤來。做了十多年投資的我,實在沒這本事。我只會把有限的投資精力,投入到發掘那些 - 讓人不論何時上車,都能長久穩定盈利的股票上。

樂視原來於我井水不犯河水。A股招搖撞騙的公司多了,投資者躲開不就是了,犯不著較勁。它一手遮天的媒體策略確實讓我感到不爽。《證券X報》曾定期向我約稿,直到一篇解釋樂視市值(I、II)的文章,他們拒而不發,因為和樂視「有約定」。其實,這篇文章並沒有黑只是調侃而已。收買媒體至此,只能說中國的宣傳系統如果落在少數野心家手裡,只會更可怕。另有家SB自媒體也干過類似的事情,在一個小槽點上糾結不放,自以為流量逼人,影響力驚世駭俗,卻定期發些野雞經濟學家毀三觀,煽動民怨的無病呻吟性質的文章。只能說,江湖很黑。

《鈦媒體:樂視會想德隆一樣大崩盤嗎?》作者:趙何娟

《財經:特別報道 | 樂視危機虛實》記者:宋瑋、楊秀紅、張珺、劉一鳴

這兩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上網搜,流傳甚廣,這次來不及「和諧」了。特列出這些勇敢的記者們的名字,他們顯然沒得到包吃包住包玩的待遇,拿人的手軟,這世界上吃軟飯的太多了!

向這些真正的勇士致敬,騎行客要用實際行動,所以才有了這篇為投資者寫就的樂視資本運作教科書我們不關心樂視控股做了什麼,因為這跟樂視網的股票持有者沒有任何關係。我們也不關心他從上市公司體外獲取了馬雲爸爸,王思聰少爺....等等省略,自行查找賈總背景。從一個上市公司小散的角度,我們只還原樂視網(300104)過去2年來究竟做了什麼:

樂視的高管從2014年12月底,賈總逃亡回歸前開始的增持,奏響了樂視引領的2015年創業板瘋牛序曲。

當時的平均增持價按今日復權後處理,僅18元。除去2015/6/19瘋牛尾聲的最後一筆,平均價僅14元。時至今日,樂視股價仍在39元,收益率1倍以上,樂視高管當時的增持可謂名利雙收

第二次增持就頹了很多,2015/9/7股災2.0後,增持了不到1000萬,卻放風說要增持5個億,至今進度表仍停留在2%。儘管仍在水上,可後續已無信心加碼。

最蹊蹺的是在一年多後的今天,於前一個5億空頭支票於不顧,又放出3億的空頭支票。這次恐怕賈總都還未幫高管準備好子彈吧?

下面就是賈總個人的減持了。記住高管一共增了2000萬,賈總呢,一個人在2015年減持了57億,並且其中的25億是在6/1和6/3精準逃頂。

即便如此,到10/30,仍以折價,接近高管第二波增持價附近,32元的成本,套現32億。

無息借給上市公司的借口再美妙,投資要關注實實在在的資金流向,從誰的口袋進了誰的腰包。大股東大筆減持的,未必是看衰上市公司,但絕對沒有看好上市公司股價的理由。別拿小馬哥當年與投行鎖定騰訊收益的事當反面教材。在張小龍做出微信前,他就是看衰自家股票!

然後再來看上市公司增發

2014/8/8 預案增發45億,復權後增發價約15.8元;

2015/5/26撤銷了之前的方案,融資75億元,把價格直接提了5倍至復權後約74.5元;

到8/31股災2.0後無奈第二次調價至復權後約33.5元,融資額改為48億;

又時隔一年後,到2016/8/4,終於完成,募集資金48億,增發價45.01元。如今認購的人全部都埋了。因為它們忘了,在短短兩年前樂視以不到16元的價格就想增發股票。而且方案調了那麼多次,大股東只有那一次想參與22.22%,還是低於他的持股比例,之後完全沒了影子。

最後就是那個仍然懸在空中的98億併購樂視影業的案子:

30億的現金支付要靠50億的配套募集資金來解決,還是伸手向市場要錢。事到如今,向證監會解釋被併購的關聯方樂視影業為何估值那麼高已不是當務之急。(樂視影業賣得價格越高,賈總才能在上市公司佔得更多的股份,套得更多的現金)。因為,不僅配套募集資金價52.8元早已被擊穿,41.3元的換股價都已不保。

撕了,重新改方案去!

如今,高管3億元的增持計劃,維穩之意甚濃。也難怪樂視今日高開低走,市場的眼睛已經越來越雪亮。

我不希望樂視崩盤,不僅是為數萬因夢想投機樂視的小散考慮,也為在創業板仍有少量頭寸的自己考慮。雖然早在春天就有預言...

樂就是這個深秋懸在A股頭上的一把利劍。

儘管其他的ST,殼資源,垃圾股估值更加離譜,但幾十億的市值尚可人畜無害。所幸樂視從一千五百億以上到如今腰斬是陰跌完成,近800億的市值轟然倒塌,A股沒有先例。如果發生,這對中小創的信心將是毀滅性打擊。

作秀也好,畫餅也罷,看出來樂視確已成為賈總的一切,當賈總邁出哪一步 - 拿全部股票身家質押為樂視生態各子公司融資的時刻起。

另一種結局,我不敢設想。唯有儘早地說真話,凡事做到適可而止。

附文中提到的全部原創樂視分析:

2015/9/28:輕如鴻毛如何能價值千金?

2016/5/14:影視帝國將崛起:萬達樂視扳手腕

2016/5/16:生態圈?

2016/8/3:樂視的市值究竟是多少?

2016/8/5:樂視的市值究竟是多少【二】?

全部文章截圖來自九斗數據-消息神器


7月3日,騰訊財經報道稱,賈躍亭夫婦及樂視系3家公司的12.37億資產於上周被司法凍結。樂視控股方面回應:「據了解,招行申請的資產凍結,起因是一筆樂視手機業務融資貸款。但我們針對此筆貸款的資產抵押,足夠覆蓋債務。公司高層也正在與招商銀行在內的各金融機構緊密溝通中,希望儘快解決相關債務問題。」

AI財經社查閱發現,樂視系被申請資產被凍結並非個案,從2016年年底,便有金融機構、業務公司向樂視發起資產凍結申請,能統計到的有6起,金額接近15億元。

兩起資本方申請凍結樂視控股資金

資本方發起的資產凍結有兩起。

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消息顯示,深圳明曜一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在2017年4月24日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提出訴前財產保全申請,申請凍結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銀行存款460萬元。法院支持這一申請,稱「如果不足則繼續查封、凍結與不足部分價值相當的其他財產。」

明曜一期股權投資基金是深圳明耀投資全資子公司,與樂視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在2014年。2014年11月末,處於風暴中心的賈躍亭在離境六個月之後高調回國。之後的12月1日,身患胸腺瘤的賈躍亭在「北京某醫院病房」會見了主要投資方,其中就明耀投資。

兩家有過一年多的蜜月期。明耀投資董事長曾昭雄曾在2015年4月的齊魯證券私募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偉大的牛市,投資偉大的公司》,其中以樂視和賈躍亭舉例,稱樂視是新生代攪局者,正在「推動的顛覆性變革」。

除了投資樂視控股之外,明耀投資參與了樂視智能語音的研發。2015年5月,樂視控股成立智能語音公司樂樂創新,明耀投資持股5%。但今年5月,明耀投資從樂樂創新股東列表中退出。明耀投資與樂視也從曾經的盟友變成「法庭見」。

相比較明耀的460萬元,招商銀行申請凍結的12.37億數額巨大。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川北支行於2017年6月26日,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申請凍結樂風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和賈躍亭、甘薇名下銀行存款共計人民幣12.37億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財產。法院支持了該申請。

樂視與招商銀行曾有業務往來。樂視與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在2015年11月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在綜合授信、現金管理、財務顧問、國際業務等多個領域。其中,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將向樂視控股及旗下公司提供100億元戰略性全球綜合授信額度,滿足樂視國內外業務的資金需求。

四起業務方參與申請樂視系資金凍結,樂視致新成主要對象

在上述兩起之外,更多的是樂視業務合作方發起的凍結申請。

2017年6月14日,申請人華信永益(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提出訴前財產保全申請,請求對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銀行存款223萬元進行凍結,並請求對樂視雲計算有限公司的銀行存款260萬元進行凍結。

2016年11月16日,申請人瑞聲開泰(深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向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請求對被申請人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銀行存款人民幣6977.9萬元予以凍結或查封、扣押其相應等值財產。

同日,常州麗聲科技有限公司向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請求對被申請人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銀行存款4758萬元予以凍結或查封、扣押其相應等值財產。

2016年11月9日,申請人香港華清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向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請求凍結被申請人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銀行存款人民幣6448.5萬元或查封、扣押其相應等值財產。

賈躍亭:非上市體系資金問題比想像的要嚴重

自融創中國進入樂視以來,樂視的資金危機並未解除。

在今年3月30日,樂視網公告,融創馳援樂視的150億元資金,已支付125.53億元。此後樂視便再無公告披露融創支付資金進展情況。這意味著近兩個月時間裡,融創未有對剩餘25億元支付的舉動。

在6月28日的樂視網2016年度股東大會上,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坦承,「非上市體系的資金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在已還款150億元後,目前仍然沒有獲得金融機構的後續資金支持。」

此外,樂視控股法人在近期出現變更,賈躍亭不再擔任樂視控股法人,由吳孟接任。吳孟在樂視網擔任監事會主席,他曾任任職於中國建設銀行山西省分行垣曲縣支行,2003年追隨賈躍亭來到北京。

AI財經社(ID:Economic-Weekly)文|AI財經社吳倩男 編|嘉辛


今天賈老闆又搞了個大新聞:開始進入房地產行業了!看來這是要和萬達叫板的節奏啊!

可是想弱弱的問一句:賈老闆的屁股搽乾淨了嗎?不要又出國考察回不來了!


說龐氏騙局還高看了他,它就是一畫餅騙局。

不停畫大餅獲得投資,然後不停倒騰把錢從公變私,為了泡沫不要破得太快,用上各種眼花繚亂的「生態」。

但是,它符合中國國情。

制度有很多後門,大家都知道,但就不打補丁,因為那些後門是給某些人特意留的,目的就是來抽水。

賈躍亭只不過膽子大了些把餅畫大了點,水抽得多了點,他是有底氣的,你看他順利跑路,消息靈通啊


百度一開始說,我要做一家搜索引擎公司。

阿里一開始說,我要做一家電商公司。

騰訊一開始說,我要做一家線上社交公司。

樂視說,我要做一家大大大大大大大公司。


其實這路子跟龐氏騙局沒太大區別,都是吹前景拿新拉的錢來做大盤子,等做到極限做不下去了就馬上套現跑路。龐氏騙局是拿新錢還舊錢,只要新錢比舊錢多就能持續玩下去,而樂視是拿新行業來扎新錢推高公司市值,本質上沒區別。至於退路,實際上賈玩的還不夠好,真正的高手應該在公司股價高位時把公司出手找個白痴接盤俠,風風光光急流勇退片葉不粘身。賈現在有錢掙未必有命花,敢回國肯定被控制,不敢回國的話金融詐騙罪名跑不掉,一樣無法脫身。

至於樂視的普通股東,說句不好聽的能在三五年內拿回三五塊錢就算很好了。之所以這麼說,最直接的理由就是樂視現在的可變現資產能有多少,由於債權人的優先順序高於股東,可變現資產要先填債權人的深坑,這坑有多深現在還不知道,而且說實話,銀行也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主……另外樂視的可變現資產能有多少誰也不知道,換我在賈的位置,毛都不會留一根肯定都拔光了。里外里算一下,經過賈以及債權人,還有多少能留給股東?

更何況,散戶還要過大股東這一關,結果么,不用想都只能呵呵。

當然,以上都是往壞了想,沒準賈良心發現回國負責了呢。


請把旁氏兩個字去掉,謝謝。


我舉一個微觀的栗子,我家的樂視超級會員有效期已經到2022年了,我已經想不出再續費的理由了,而我這部分錢顯然算進了樂視2015年的收入里。現在樂視規模還在擴大,但不會是無限大,總不能讓我續費到2080年吧。


作者:田剛(麒麟財經駐站播主)

樂視?憑藉著一個人誰也說不清楚的「生態圈」、加上「賈布斯」的激情,輕輕鬆鬆市值過千億。你還別說看不懂,你要是說看不懂,准有人跳出來說你「短視」、說你「狹隘」、說你「OUT了」,這怎麼聽上去就像那個古老的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呢?

其實就在前幾天,網路上就出現了一個「匿名小團體」,冒充著名財務打假人士夏草的名義炮轟樂視造假,質疑樂視在無形資產攤銷等方面都有問題存在很多財務黑洞。隨即在、夏草「與本人無關」的聲明之下,這個匿名小團體與樂視大打了一回「口水仗」。

但是從我來看,樂視真正的財務黑洞,恐怕還不是在上市公司的體內;與之相比,在樂視集團旗下尚未裝入上市公司的業務,尤其是硬體業務(包括樂視電視和樂視手機),其中可能包含著更大的黑洞!

樂視在6月7日下午發布了6月開門紅戰報:在6月1日到6月6日期間,樂視超級電視總銷量已超 17.2萬台,超級手機總銷量超61.75萬台,易到用車總銷售額則超9000萬元。需要說明一下,易到用車是樂視在去年10月控股了70%股權的子公司,樂視與易到用車屬於「父子關係」式的關聯方。

這樣的數據恐怕會令無數的「樂粉」噴鼻血吧?一向樂觀且信心滿滿的券商研究員們又有推薦的理由了吧?但是且莫急著高興,關鍵是這個銷售數據是怎樣得來的?是不是被「注水」的乃至是不是真實的?

筆者湊巧在微信群中看到了一些信息,對於樂視而言似乎頗為不利。如果這些信息是真實現象,就將指證樂視所公布的靚麗的數據背後,其實可能只是樂視畫出來的一張大餅、也許只是一個財務「圈套」而已

這還得從易到用車說起,伴隨著樂視在4月20日召開的發布會上,伴隨著賈躍亭的哽咽和激動人心的破界化,易到也開啟了「燒錢」之旅:其中一條就是「充1400元即可獲得價值1099元的樂視1S手機一部」,而充值達到2200元即送樂視電視一部。

需要說明的是,用戶不是拿到的現場產品,而僅僅是一個手機兌換碼

但是充值客戶在拿到了樂視1S手機或者樂視電視兌換碼之後,真的願意兌換來使用、成為所謂的「樂視生態圈」中的一份子嗎?恐怕顯示並非這樣樂觀,很多用戶都會把兌換碼再折價賣給黃牛黨,這甚至在微信群中「培育」出了一批專職樂視產品的黃牛黨。

「黃牛黨」買到手中的兌換碼,顯然不會兌換出來自己用,如果是這樣,「黃牛」就太沒有「職業道德」啦!事實上,黃牛拿到手的兌換碼只會去找下家來兌換,關鍵是這個「下家」是誰呢

再來看一張截圖:

如果像微信群所稱的那樣,所謂送出去的樂視手機、樂視電視,換了一圈又回到了易到的手中

在這一過程中的財務處理卻是這樣子滴:易到在將兌換碼發給充值用戶時,易到產生費用、樂視產生收入;易到再從黃牛手中購買兌換碼時,易到產生費用、樂視與之無關;最後易到再將購買來的兌換碼清除。這也算是「樂視-易到-黃牛」之間構建的「閉環」、打造出來的另類「生態圈」。

整個流程下可以看出,樂視並非真正向用戶銷售電視和手機,僅僅是通過這樣一個「財務數字遊戲」,便將易到用車的費用變成了樂視的收入;但是如果將樂視、易到看做一個整體,這並不會產生出任何利潤。

當然,我之前在麒麟財經直播時講到過,對於創業公司尤其是像樂視、易到以所謂的「生態圈」為夢想創業公司,利潤並不重要的,收入、市場佔有率和粉絲數量才是最重要的。這也就是樂視在其發布會上只會公布產品的「銷量」,而不會告訴你通過這些「銷量」賺到了多少實際利潤。想問利潤?只會招來「樂粉」們的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乃至極端鄙視。

大V「一毛不拔大師」評價樂視和易道的微博被轉了30多萬次。

在這一過程中,並沒有發生任何真實產品的轉移,僅僅是通過一個電子代碼的轉換,原本滯銷的樂視手機和電視,就全部找到了「用戶」;無論是樂視手機還是樂視電視,產品連庫房都不用出,就為樂視創造了巨大的「銷量」和巨額的「銷售收入」,虛幻出了樂視的激情和樂粉的歡呼。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美國財務研究分析中心(CFRA)總裁霍華德施利特概括了美國上市公司七大騙術及三十種手段,其中就包括一項「向附屬單位出售產品」(恰如樂視將手機、電視銷售給易到),以及一項「給予客戶某種回扣作為補償」(恰如易到向充值客戶贈送手機、電視),以及一項「記錄缺乏實際經濟意義的收入」(恰如手機、電視從未離開過樂視的庫房)。

在樂視所稱的「超級電視總銷量已超 17.2萬台,超級手機總銷量超61.75萬台」當中,有多少是由其控股子公司易到用車的「電子遊戲」創造出來的?樂視的「夢想」、樂視的「生態圈」,難道只是通過這樣的電子代碼流轉就能夠實現的嗎?

如果把樂視的「生態圈」比作圍城,城外的「樂粉」想擠進城,城裡的樂視可是真會玩!


從金融和法律的角度,當然不是。所謂龐氏騙局,重點是騙:以虛假的信息誘導投資者。無論在你看來樂視的規劃有多麼不切實際,樂視已經做了充分的信息披露,其過去的財務和經營信息已經經會計事務所審計,證券公司審查,證監會監督,被認為是公正的。

至於對未來的,樂視也披露了其經營存在的風險,提醒投資者注意。樂視從未允諾投資者買賣公司股票可以獲得高收益。

滿足上述條件後,賈躍亭說我可以改變世界,打敗蘋果。有些人信了,更多的人不信,信的人買了公司的股票。有些人信了後發現形勢不對,難度太大,賣出股票。有些人開始不信,後來發現有門,買了股票。

無論信與不信,買與賣,風險與收益共擔,何來騙局?這與樂視的成敗無關!


就是騙局!

什麼叫「龐氏的思路但不一定是個騙局」?

還有知友和跟谷歌比?谷歌有全球頂尖的IT技術!

樂視有什麼?樂視有的就是買了不少視頻版權!

部分知友說樂視未來:「只要樂視... ...,樂視就能盈利。」

按這個句式,幾乎沒有不能盈利的公司。

沒有領先技術,沒有專一的領域,沒有真正的盈利。

完完全全就是騙局。

投資人並不是有多麼信任樂視的未來,只是相信樂視還能飛一段時間,相信自己能在牛皮破滅前收手,所以賈總只需要繼續吹呀吹呀,並且告訴大家牛皮看起來還有彈性,就能繼續吸引投資人。

如同知友流放瘋的回答中說:「 讓我長期投資的話,我更偏向於京東,樂視只能玩玩短線。」

另外,並不否定賈總和樂視的能力,執行力的確很強。


剛剛和朋友討論了一下。

有個名詞叫經濟金融化,意思是實體不賺錢,大家玩虛的,憑投機把別人手裡的錢掏出來。

其實對應的還有一個現象叫做經濟傳銷化。

指的是,傳銷和實體的唯一區別在於,它能不能給投資者它曾經承諾的回報。

以前動輒50%的回報承諾,把資金吸引過來玩龐氏騙局,後來經濟環境不好,30%就能開搞了,現在只要吹自己能賺錢就能開搞了,真是世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

經濟傳銷化,一般誕生於經濟金融化的大環境中。

以前賺錢的項目,現在不賺錢反而虧錢,但它依舊忽悠投資者說這個能賺。

那產生了傳銷的性質。

特別是那些沒有知識,專利競爭力的買辦型公司,伸手要錢後編個故事,買這個買那個,買來搞生產。

借寡人十萬大秦鐵騎,寡人要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哈哈哈哈。

以前可以,現在不行。

卻吃不到獨有知識產權,吃不到寒冬時專利或壟斷的活命錢,要是還想掏點公司的錢進自己口袋……「可以,這很傳銷」。

比如…樂視,還有某個苟延殘喘的手機,還有最近興起的某個營銷概念,呵呵…都是這個類型。

經此一役,即使不懂我在說什麼的投資者,也會有意識的去避免到這類的公司。

未來的投資環境估計會近一步緊縮了。

也好,去尋找有過硬含量的公司吧,只是這些公司在經濟高速發展,以量賺錢的年月里都轉型了。

要麼跟老王似的,跑去搞娛樂產業,不搞產業升級,你看看上頭的臉色會不會發黑?


推薦閱讀:

不知道怎麼理解賈躍亭對庫克的隔空喊話?
看完樂視汽車ff91發布會之後,離量產上市還有多遠?
為什麼沒人喊「別讓辭職後赴美的賈躍亭跑了」?
如何評價樂視在 CES 發布的概念車 FFZERO1 ?
如何評價人民日報《靠「PPT造車」忽悠投資者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TAG:賈躍亭 | 樂視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