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三線城市中營業概念書店是否可行?為什麼?

當我看到貓的天空之城之類的概念書店感到很開心也很好奇。在這裡我所認為的概念書店是一種可以放鬆心情。能夠將飲品和互聯網融合在一起。並且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為多個讀者提供讀書的地方。比如說運用互聯網可以縮短找書的時間並且可以在雲端貯存用戶所讀頁書和截至處,以便下次讀者繼續讀。


書的陳列面積小,做主題類(看自己的資源優勢在哪個類目),擴大公眾活動面積,多高社區活動,飲料會是一個收入和生存的主要佔比。售書很難做到盈利結餘,可以多從互動方面來思考一下,比如互動式交流式的圖書館,營造一種線上和線下打通的社會狀態。

所謂獨立書店,在業界各自對其定義都有不同,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能被稱為是獨立書店的,一定是有獨特個性、獨立主張、獨立觀點的,而不僅限於一定是個單體而非連鎖的書店。中短期內書店行業的發展會含有下述三種形態:

第一種是在經營理想,這些同業者非常值得我們欽佩,經營一家有獨特個性的書店往往是他們自小的夢想,他們也往往能在某一領域獨領風騷做到極致,成為一道真正小而優美的書店風景;

第二種是在經營生活,這些同業者讓我們羨慕,他們將生活和書店經營融合在了一起,這些書店往往開在我們嚮往的那種生活環境之中,他們很多是放棄了大都市的生活,如同半隱世般的經營著自己的書店生活,書店往往打造成家庭般愜意;

第三種是在商業化運營,但往往這一類別是經營中遇到最多挑戰的,也是難度最大,因為所有一切都要從商業模型來考慮,但也是這種類型能出現體量更大,商業形態更飽滿的綜合商業體,也就是我們說的書店的多業態融合式轉型,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台灣的誠品書店。

另外其實還有第四種狀態在現今還存在,就是傳統的商業形態書店,這些書店一般已經經營較長一段時間,而且往往都是曾經一度風光,但在互聯網、電子信息化的衝擊之下,經營越發困難,我們所說的傳統書店其實就是指的這部分還在用傳統方式經營的書店,這部分書店是近年來最困難的,也最容易崩潰倒下的,他們必須要加快適應社會環境的發展,找到合適自己發展的途徑,才能繼續生存,否則也勢必會成為商業進化的犧牲品。

其實前三種書店作為未來構築的書店主要形態都有其各自存在的價值和優勢,但前兩種可複製性比較差,往往書店=老闆本人的特質,國外也是如此,這些書店會成為一道道的靚麗,如同這世界的繽紛色彩,而第三種作為商業運營的模式能出現巨人,但難度也是顯而易見,需要不斷迭代自己的商業模式以及用戶的到店體驗,其次資金鏈壓力和運營成本的壓力也是最大的。

獨立書店是帶著強烈自身特質的,因此能聚合一群符合這個氣質的用戶,他們也會是粘度用戶,也稱忠誠用戶,當你的氣質符合人群基數越大,那你的規模就可以做的越大,當你的氣質更小眾,那就適合小圈子。

所以別過多的進行廣義推廣,那樣效果不大,而且往往會帶來部分跟粘度用戶價值觀或者品質觀不同的用戶,造成感受的衝突,這樣反而不利於書店的運營。

既然做了書店這個業態,尤其是做了獨立書店這個形式,就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是要打持久戰的,品牌特質是需要文化塑造的,文化塑造不是三兩天可以建立起來的,需要精耕細作,日積月累,逐步擴大影響的受眾群體。在宣傳上更適合的是口碑推廣,通過自身以及黏度用戶進行口碑宣傳比較理想,同時多做一些符合目標群體特質的互動活動,來吸引還不是粘度用戶的目標群體。

在信息膨脹的當前社會化環境下,信熟人已經是大多數人的首選信息來源了。所以,先做好自己,好的獨立書店還真是酒香可以不怕巷子深的。


謝邀。老家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妥妥的三線小城。

剛好這段時間回家,想去書店看看,於是收到了驚喜一些。

門口牆上的一段話。挺真誠。

進門處的暢銷區,看到左下新星出版社的《夢幻書店》,其實還有一系列無印良品菜譜,選書和陳列還都挺……小清新的。

書店共兩層,一樓有少數免費沙發,有文創用品區,生活雜貨區,還賣多肉和綠植,圖書以暢銷書、時尚生活類圖書、文學圖書為主,賣教輔。

外國文學區,選書和陳列都挺一板一眼。比較驚喜的是看到哈金、布羅茨基和喬納森·弗蘭岑,還有喬治·R·R·馬丁的《夢歌》。果然在實體書店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家的書是件能讓人興奮的事情啊……

紙本區,品牌看到了國產聯華,定價不高。這裡沒有Moleskine、九口山、小協奏曲等在其他獨立書店常見的品牌,基於三線城市人們的消費能力,完全理解並表示贊同。

生活區賣的花瓶,挺好看的,東西也不算貴。辦完會員卡之後得知在市中心某商場內還有店面(叫知一良品,因為時間有限,沒去看,但是看到書店的微信平台上放出的店面照片,裡面賣的東西又讓我驚呆了一下……它們大部分來自IKEA)

深色木樓梯和墨綠色的牆面配在一起真的很舒服啊……右手邊是咖啡區和繪本借閱區,左手邊沒進去,花花綠綠一片,貌似賣的是早教類圖書。這個分區我覺得很合理。

看到了眼熟的IKEA的小燭台。和許多小咖啡館的感覺差不多。

一樓出售的圖書需結款後才能帶上樓,樓上的書和雜誌以過刊和繪本為主。

美式咖啡不貴,也不便宜,20一杯。左邊的宣傳頁是本地文化機構做的新年音樂會宣傳,放在一樓的書架旁供讀者自取。文案寫的一般,但是活動內容還蠻豐富的。

書店有會員服務。價格很親民。購書有折扣,門檻很低,100元辦卡就享受圖書8.8折。於是很高興地買了一本理想國一本三聯的書。

出門的時候很有趣,在街對面看到一家宜家代購的實體店,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型。牡丹江周邊有宜家的代工廠,前些年還開了第一家山寨IKEA——嘉宜美的實體店。

臨回哈之前,我又去了一次知一,在那兒消磨了半個下午,那天是周五,和第一次去只有零星的幾桌不同,這次二樓居然坐滿了人。

感謝樓主的邀請,這個問題挺戳中我的。你問三線城市是否有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我對這個持樂觀態度。我記得我是上大二那年,我第一次看到知一書店的墨綠色招牌,作為一個字體控,我非常喜歡知一以前的招牌,當時它還是一家只賣書的書店,而且我記得陳列很亂套,令人很失望。後來回家機會寥寥,也就一直沒再逛過書店,直到今年。算算這家書店,開了也得有七年了吧。我不知道知一的經營狀況如何,但是就我個人看,客流量還是可以的。

然而我還是覺得,老闆一定得挺有錢,挺有人緣的。

之前,我工作的書店參與了廣西師大·理想國的一個在線活動——有人讀書。我發現在活動中有著強烈的競爭及表現慾望的,並非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人們。當然,或許這跟城市文化人群的數量及文化素質有一定關係,越大的城市越不容易發生集體性行為。像集體上傳照片達到一定數量請個名人來的事情,說實話,挺傻的。但是,我由此看到一些三線城市的文化人或者是書店經營者,對於提升城市整體文化氛圍的熱情度還是挺高的。我挺敬佩這些人付出的努力。

關於應該如何經營書店,我想,經營書店真的和經營任何一種買賣沒什麼差別,是個非常龐大的問題。知乎上許多書業大牛們一直在試圖用自己的經驗解答。作為一個僅僅做了一年網路編輯(是的我現在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做的是運營崗了)的小蝦米,我真的覺得自己說不好,我能發現的都是問題,可以拿出來分享、探討,但你問我怎麼去改變,事實就是,在一家體制內的書店裡,沒有太多機會能讓你個人去嘗試改變。我的一點點思考就是:要想清楚,你想開的書店的定位是什麼?你的目標客戶是什麼樣的人?你能投入多少時間精力金錢?

以下問題供你參考:

站在書店從業者的經驗來看,未來的書店空間能以什麼方式經營生存下去? - 傅璟的回答

在無國家政策支持下,獨立書店如何應對顧客「在實體店看書,網購買書」的情況? - 書店經營

為什麼很多人都想開咖啡店、書吧?有技術門檻嗎?盈利前景如何? - 創業

最後,感謝現在的知一書店,讓我重新對我的家鄉有了家鄉的感覺。以後回家,我終於找到自己能舒服待著的地方了。


推薦閱讀:

南京先鋒書店憑什麼被評為世界十大最美書店之一?
二三線城市的實體書店的未來在哪裡?
蘇州有哪些好的書店?
政府應該扶持實體書店嗎?
昆明有哪些值得去的書店?

TAG:創業 | 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