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在中國是否被過譽了?

因為盧梭是贊成人民民主的,和霍布斯集權以及洛克孟德斯鳩的分權不同,看上去和我國政體比較類似所以會不會有這種可能。就我了解的西哲史似乎對盧梭的評價都很高,不清楚國外什麼情況。


「盧梭是另外一個牛頓。牛頓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學,盧梭完成了人的內在宇宙的科學,正如牛頓解釋了外在世界秩序和規律一樣,盧梭則發現了人內在本性。必須恢復人性的真實觀念,哲學不是別的,只是關於人的實踐和知識。」

這話是康德說的。不過英美思想家還有一悠久傳統,把盧梭(有時候還要拉上笛卡爾或者其他法國啟蒙文人)說成沉湎於用幻想改造現實世界,並最終導致法國大革命中血腥專政,這其中有些批評是合理的,有些則是栽贓誣陷。我在別的答案里解釋過這個問題盧梭、霍布斯、洛克社會契約論的異同點? - 姜源的回答,這裡就不贅述了。


在智者多如璀璨星河的法蘭西,唯有最最睿智偉大者得以享祀先賢祠,而即便是在埋葬著雨果,左拉,居里夫人等其成就足以使世人望洋興嘆者的先賢祠中,也唯有二人擁有使自己的遺體享以單獨房間的尊榮——伏爾泰和盧梭。而我堅信,如果在這樣的先賢祠中唯有一人可以享有居於單獨房間的榮光,那他必為讓.雅克.盧梭而非伏爾泰。當伏爾泰在宴會廳周旋於王公貴族之間,希望他們對平民施以仁慈之時,盧梭卻早以身處在千千萬勞苦大眾中,告訴他們統治權屬於全體人民!專制必要以暴力推翻!


伏爾泰曾經罵道這是不社會的契約,寫自不那麼社會的盧梭,是以基督教徒為名對耶穌基督的褻瀆,是以公民為名對國家的推翻。

羅素曾經評價道 這是現代思想史上最罪惡和最強大的自由之敵人。

卡爾波普爾評價道 社會哲學史上最惡劣的影響之一。

「啟蒙運動的黑暗王子」

但是,這並不妨礙一些對盧梭的讚揚。

康德稱之為 道德世界的牛頓

羅爾斯稱之為 契約傳統的高點。

甚至 哈貝馬斯都是盧梭的傳人。

盧梭的評價從來都是兩極分化的。如果你相信盧梭,就捍衛他,如果你不相信,就反駁他。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為你自己而辯護。


雖然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等人都被稱為啟蒙思想家,但就法國大革命而言,指導理論主要是盧梭的。法國大革命的意義你覺得有沒有過譽?


法國先賢祠里只有兩個人有單獨的"房間",一個是盧梭,一個是伏爾泰,剩下的人都是四個人到八個人擠一個地窖,如雨果,佐拉等文豪.

嘛,所以你覺得他在法國也過譽了么?


盧梭在法國的地位高不高和他是否被過譽沒有必然聯繫,確切的說盧梭在法蘭西共和國里被尊崇到何等程度和他是否名不副實沒有必然聯繫。1875年憲法通過時候的第三共和國是沒有硝煙的內戰狀態,法國從意識形態到社會都是分裂狀態,共和國要塑造自己的意識形態甚至國家信仰,因為在天主教長女的法國,教會、教士、虔誠天主教徒都是站在合法君主一邊的,是共和國的敵人,所以第三共和國試圖憑空製造一個新的信仰,這個信仰就是「理性」或者具體的說就是「康德哲學」,這種空中樓閣般的努力和哈布斯堡宮廷的「審美民族」一樣是非常有意思的。

共和國不敢公開搞無神論,但是共和國依然被卷進了19世紀末的信仰鬥爭,共和國設立了國家級神學院「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意在培養一批國家自己的知識分子兄弟會,義務教育法試圖用康德哲學戰勝天主教,結果卻適得其反,高師的確成了一個知識分子兄弟會的大本營和培訓班,結果卻不是第三共和國的意識形態,而是法國馬克思主義的園地。呂西安-埃爾、和饒勒斯把高師和知識分子變成了社會黨的巢穴。

盧梭在先賢祠的地位也是第三共和國塑造國家意識形態的手段之一。盧梭在第三共和國是政府意識形態的一部分,而且盧梭不像伏爾泰那麼貴族化、盧梭支持人民主權所以比伏爾泰更能被共和派、社會黨和溫和保王黨接受,所以他在議會裡戰勝了伏爾泰如此而已。


不管你喜不喜歡贊不贊同他的觀點,他都是政治學史上重要的轉折點。你對他的評價都是基於現在你所站在的巨人肩膀上,而盧梭不論擁有多大的缺陷,他無疑開啟了一個時代。


盧梭在中國是不是被過譽,盧梭在西方的地位高不高,這種問題不敢回答。不過看過以賽亞·伯林的《自由及其背叛——人類自由的六個敵人》,那裡面詳細介紹了盧梭。

先介紹一下以賽亞·伯林,摘自維基百科:

以賽亞·伯林爵士,OM(Sir Isaiah Berlin,1909年6月6日-1997年11月5日)是哲學家及觀念史學家,被認為是20世紀的頂尖自由主義思想家。

伯林出生於拉脫維亞的里加(當時屬於沙皇俄國)的猶太人家庭,後成為牛津大學社會和政治理論教授。

伯林對自由主義理論的論述影響深遠,他在1958年的演說「兩種自由概念」(Two Concepts of Liberty)中,區分了積極和消極自由,對以後關於自由和平等的關係討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在《自由及其背叛——人類自由的六個敵人》里,盧梭排第二(大概是按時間順序排的吧……順便說一句,黑格爾也在其中……)。以賽亞·伯林是這麼說盧梭的(當然,這都是我的理解和轉述):

盧梭是非常熱愛自由的。盧梭認為,自由是一種絕對價值。有自由的才是人,沒有自由的只是一個物件,不是人。

不管是受環境的限制還是暴政的威脅還是其他,不能自主地選擇,就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奴隸有可能比自由人更幸福,但是幸福不是人追求的目標,放棄自由就是放棄人的資格

自由是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妥協的,不能說放棄一點點自由去換取別的什麼東西。

但是,任何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並不是理想狀態。現實中,人們生活在社會中,受到規則的約束。盧梭認為存在永恆神聖的絕對規則(這個來源有時被稱為自然,有時被稱為良知,有時被稱為上帝)。自由和這種規則都是絕對的價值,但是又不能在它們中間進行妥協。這種絕不妥協,正是盧梭與之前其他思想家的不同之處。

兩種絕對的價值:絕對的自由價值和絕對的正確規則價值,而且不容我們在它們中間進行妥協。這個悖論要如何解決呢?盧梭的答案是:

盧梭是在深受這個矛盾困擾的時候突發靈感想到這個答案的,當時他把自己感動得痛哭流涕……

答案推理過程如下:

自由表現在人想要不受阻攔地得到某些東西,這種東西一定是對我有利的,如果我不知道什麼東西對我有利,那即使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也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總之,只有知道什麼東西滿足自己的人才是自由的,而這種人是理性的。並且,理性是唯一的,所有理性的人的觀點肯定一致,如果你理性,而別人的觀點跟你不一致,他肯定非理性,可以忽略他。大家觀點一致,就形成了公意。總之規則是理性人自己選擇的,而不是被強加的,所以人仍然是自由的那些不理性的人,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即使我懲罰他,他內心的理性其實也是想要這樣的,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這是一種恐怖的推理。在盧梭之後,獨裁者們無不利用這種恐怖悖論來證實自身行為的合理性。

盧梭的影響力毋庸置疑是很大的。他之後的幾乎所有社會運動思潮,都受到他思想的影響。

順便說一句,據以賽亞·伯林描述,盧梭出身小資產階級,早年生活漂泊不定,比較自卑,所以仇視上層階級,厭惡科學和藝術,痛恨知識分子,恨他們高人一等的姿態……恨他們的小圈子不讓自己進去……(這娃是受了什麼鄙視,落下這麼深的心理陰影……)他厭惡精緻、文雅的東西,認為粗糙勝過精細、野蠻勝過馴服、騷動勝過平靜,他稱這種不精緻、文雅的東西才是自然的。質樸農民比城裡那些自命不凡的高雅之士對生活及自然的理解更深刻。(以上這段描述好熟悉,感覺跟中國的某人好像呢……)

總之,

最激烈地熱愛自由的人,最後成了自由最陰險可怕的敵人,這神轉折,真是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呀……對了,《自由及其背叛——人類自由的六個敵人》是以賽亞·伯林受邀在 BBC 做的系列演講的文字記錄,語言流暢,深入淺出,讀起來很有意思,歡迎吃安利哦~


這世界沒有普世的價值,盧梭也是,但,盧梭的理論總是能讓人找到有力於自己的說辭,看清楚,是有力,而不是有利。


不高,盧梭是可以同柏拉圖媲美的天才,十八世紀的良心。看看羅素和悌利等人寫的《西方哲學史》,看看康德、黑格爾的評價,你就知道西方社會怎麼看的盧梭了。


盧梭寫完《社會契約論》後,波蘭人請他設計一份民主的憲法,他勸告波蘭人選擇世襲君主制,但他又是那個時代思想家中少有的支持民主的,呼籲確立人民主權的例外,他很傾向於直接民主制,這一切的前提必須要很完美,國家人口規模要很小,並且民風淳樸,人民道德高尚,他反對全民啟蒙。所以他雖然善意耐心的教導波蘭實行君主制,他有點不一樣,有的時候不像狄德羅或者孟德斯鳩那樣激烈而專註的抨擊專制體制,或者像皮埃爾貝爾那樣拿以前的雅典來掘墳鞭屍,他其實骨子裡鄙視波蘭更甚於英國,這種低調樸素不言於表,需要一定政治學理論基礎的高級黑也只有盧梭敢做出來……


只讀過社會契約論的來強答一下

在中國不學這方面的人有幾個知道盧梭寫了啥的?

知道盧梭寫了啥的恐怕又有好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懺悔錄吧。

在業餘人士中的知名度我不覺得盧梭比孟德斯鳩高,因為名字的緣故,普通人可能會對孟德斯鳩這名字留下很深的印象,起碼很多人聽到孟德斯鳩還能想到三權分立,所以我不覺得盧梭有多少過譽。

何況在法國,伏爾泰和盧梭可是先賢祠扛把子,起碼說明在西方盧梭也是有足夠高的地位的。


第一次知道盧梭是高中課本里,著名哲學家思想家,然後?作品不知道名字,或者說那個年代的我為了考試,不需要記住名字都不需要去看。後來大專學法語,讓朋友帶了一本原版法國小說。盧梭的懺悔錄,法文原版,看不懂就買了中文譯本先看看,隨便買了一個孤獨散步者的夢。懺悔錄看的時候覺得挺真實的,很快看完了。還有覺得後期的眾叛親離只是因為個人思想不合很怪異,不過我個人性格也比較逃避,要是我也會和他一樣的想法。再後來過了很久才看一個孤獨散步者的夢,看完覺得丫就是被害妄想症吧!不過還是決定把懺悔錄再看一遍,把他其他的書也都看看。過不過譽不知道,但是對我的影響還是有的,也挺喜歡他的。就像好的作品好的人,不喜歡的非常不喜歡,喜歡的非常喜歡。個人感受,偉人已去,愛恨皆空。


盧梭真正的意識到了人的人性。

在盧梭之前,啟蒙思想千千萬,都是站在觀察者的視角去評述人類,把自己置於非人或者說超人的高度去對人類品頭論足,而盧梭是從一個平頭百姓的視角去論述一切的觀點。

盧梭一生都在追求民主共和的社會。在《社會契約論》中,任何有關他理想的社會都是從日內瓦共和國開始推演,闡述的。日內瓦共和國是一個極小的城邦共和國,權力掌握在由全國人民掌握的大議會手中,但那時權力卻被二十五人組成的小議會篡奪。盧梭就傾其所能去讚美大議會,批駁小議會。

往前看,孟德斯鳩歌頌三權分立的制度,伏爾泰想把神羅皇帝改造成哲學家。他們對政治的理解還是半中世紀的。他們心裡清楚政治權力的來源,卻不懂得這個來源。18世紀就是這樣的一個過渡期,歷史的主演正在從各位天才偉人王公貴族換成我們這些平頭百姓。盧梭與他的民主制恰巧就為我們這些主演的出場提供了方法。縱然資本主義的代議制在歐洲的大國之間紛紛興盛起來,我們,平頭百姓,無產階級,也在代議制的西洋鏡前找好了座位。

另一方面,盧梭是第一個透徹的、量化地看待社會的人。這一點在他的《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體現的較為明顯。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造就了什麼,意味著什麼?文明。這種欺師滅祖的話就是他嘴裡說出來的。接著,他又說,這種不平等是深深根植於我們人的天性中的。這瞬間就理清了自古以來社會發展的第一條基本的線索,也就是私慾的滿足。然後社會這一羞澀的小姑娘就解開了她面前的第一道面紗,告訴了我們她真正的身體構造——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並且萬世如此。盧梭同時也提出了緩和二者矛盾的第一種方法,就是在議會中失敗的一方成為被統治階級,再次勝利時再回歸到統治階級。如今法國的政體正是遵循的這一原則。

再有就是社會穩定的一個參考變數。用掌權者去比全體社會成員,顯然這個數越大社會就能越穩定。這便是盧梭提出的一個點。也就是因為這個簡單的公式,君主制貴族制間接民主直接民主孰優孰劣高下立判。

最後一點,就是我們共產主義。無產階級憑什麼獲得這個世界?資產階級憑什麼失敗?馬克思提出這些東西沒有受盧梭影響嗎?難說。換句話說,我們今天之所以能生活在這樣的新中國,有沒有盧梭的一份力呢?那盧梭在那些腐朽的資本主義國家都能被當做老祖一樣對待,在中國卻過譽了?

醒醒。


這個問題嘛,基本上等於:

馬克思在中國是否被過譽了?

個人觀點,不解釋,不爭論。


法國人是理想倡導者。

德國人是哲學家。


推薦閱讀:

你的文學啟蒙是誰?

TAG:啟蒙 | 哲學史 | 法國大革命 | 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