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里說的蔣介石人很好是真的嗎?
微博里說國民政府對百姓很好,有吃的都留給百姓吃,真的這麼好?———————————————————時隔很久了,我現在也找不到那條原微博了,我在網上找到了當時微博的配圖。
我發誓,自今後五年起,必恢復與潔如的婚姻關係。如若違反,祈求我佛將我殛斃,將我的南京政府打得粉碎。如果我不對她履行我的責任,祈求我佛推翻我的政府,將我放逐於中國之外,永不回來。其實人品好守信用的是佛祖,不是中正。
補充一點
雖然在道義層面,朝代更迭是民心使然。但是,從唯物主義角度講,現實條件也可能壓制住民心。剝削階級也可能會在上邊坐很久,不是說掀翻就掀翻。
更何況有些所謂的朝代更迭實質是外族侵略。比如元滅宋、滿清入關。
但人民會是最終的勝利者。
題詞一首: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我國民眾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本朝有了問題,就相信美化前朝的謠言。而且不過腦子就相信了。
一個政治人物的私德可能跟他的歷史作用無關。而任何一個政權都是複雜的、多面的。不是單純一句「好」或者「不好」就能概括的。只能說在某一時間段它做得好不好。
人民已經用實際行動表明了在1949年,國民黨和蔣介石不得人心。請定義「人很好」。
蔣先生是世之梟雄,想要成為梟雄不需要很高的道德標準。甚至很多時候,梟雄想在亂世生存,必須比其他人更加沒有下限才行。
蔣先生於公與私道德上皆乏善可陳,更多的時候他是以陰險狡詐、背信棄義、善於鑽營、趨炎附勢、生活荒唐、刻薄寡恩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的。你當然可以說他事出有因,但是「人很好」這三個字的評語,蔣先生是擔當不起的。
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蔣先生在這麼多軍閥之中異軍突起,常立於不敗之地,秘訣就在於毫不動搖的抱准了大腿。國民政府從來不是鐵板一塊,裝逼王馮玉祥、詩聖張宗昌、雙槍將王家烈、回憶錄尊者李宗仁、算盤聖手閻錫山和日記魔人常凱申,都是當地的國民政府,但是無論哪一個國民政府,「有吃的都留給百姓吃」這種天方夜譚都是聞所未聞的;反倒是橫徵暴斂、竭澤而漁、滿街拉壯丁的國民政府,到處都有。
我不想苛責蔣先生的道德水準,他也許有他的苦衷。但是如果蔣先生這樣的人都可以稱為「人很好」的話,那麼題主欠我一個一噸重的「道德楷模」獎章。用私德評價政治人物本來就挺逗的,何況還是人好不好這種抽象的評價。
國民黨當年派系鬥爭可不是現在這種舉手投票,直接綁架暗殺那都是輕的,動不動政變,這個環境升上來的人,絕對不可能私德無虧。
具體來說親自刺殺革命同志陶成章;幾個拜把兄弟李宗仁、馮玉祥、張學良個個和蔣介石的關係全部鬧掰;三任妻子說棄就棄,家裡有妻子還去勾搭其他人算什麼?自己中了埋伏致徐州潰敗,殺掉王天培泄憤。從中山艦到四一二,孫中山支持共產主義就跟著支持共產主義自稱「願為共產主義而死」,轉身就搞了中山艦事變反共,也不談共產主義該搞獨裁,一輩子這種出爾反爾的事兒從來不少,又怎麼算?
我也信他能幹出來看到群眾吃不上東西分給別人食物的事,但是這種「好」,放到當時環境下,毫無用處。他是不是好人不重要,人性的複雜從來不是一個好人壞人能概括的,對於當時的中國,他是個失敗的人物,僅此而已。請跟我一起唱: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就得靠我們自己。
挺好的,給長沙人民點火供暖,給河南人民澆水解暑。
忍不住笑出了聲!以後七字黨再添一員大將:愛民如子常凱申~
知道長沙大冬天的濕冷難熬,特地放了把火給市民取暖
1948年10月初,北平,坐鎮指揮的蔣介石,與傅作義(左)、衛立煌(右)合影,美國攝影師Jack Birns拍攝。此時國共遼瀋戰役激戰正酣,國民黨處於全面不利局面。蔣介石在作戰會議期間,突然接到宋美齡發來的急電,說其姨侄孔令侃囤積物資,被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時抓個正著,要蔣速飛滬解圍。蔣隨即動身,第二天傅作義就在9日《北平日報》上看到,蔣介石夫婦與孔令侃同坐一車在上海巡視。傅作義說「如此輕國事而重私務,對國事形同兒戲,哪裡還像個國家總統!他要愛美人、要金元,連江山都可不要,我們何苦為他撐這隻破船呢?」三個月後,傅作義與中共達成協議,和平解決北平問題,華北盡入中共之手。===========常凱申的為人還是不錯的 哪怕局勢如此艱難,對親屬也是關懷備至。
他是一個為祖國操勞半生的學者,在任職期間工作兢兢業業,是領域內的一流專家,也曾為祖國的科學事業作出過傑出的貢獻。他在學校里深受廣大學生的愛戴,曾把自己的相機「賠給」丟了相機的學生,也曾把自己的個人存款借給貧困生,他待人善良寬容為人和藹可親,即使有人親眼見到他也多半會把他當做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者。
然而這一切被廣大網友視若無睹,他亦是被指責為千古罪人,因為他是著名的GFW之父北郵校長方濱興。
微博里的人會說蔣介石人好,因為他們不是利益相關者,他們在電腦前安逸的敲著鍵盤,他們的親朋好友不會淪為國民政府暴政的犧牲品,於是蔣所做之惡被暫且擱置,所為之善被刻意強調。所以他們覺得雖然在歷史上蔣介石是個罪人,可他品行端正嚴於律己,他的政府偶爾待民如子,所以他本是個好人。
而同樣的善惡標準用在方校長身上就完全行不通,因為GFW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剝奪了他們自由上某些國外網站的權利。所以他們覺得一個人即使個人品德高尚,但如果他做了不得人心的事情,縱使是有些身不由己、職務使然,也應當背上罪人的罵名。
蔣介石如何歷史上已有定論,方校長如何在此不便評價。至於有些群眾不相信歷史卻相信自己一己之見,可他們的觀點看似獨特卻也不過是利益如此罷了。這裡重複一下以前在論壇發過的帖子。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同一個具體事件,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就不同,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對於具體事件如此,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恐怕更要全面辯證了。
然,在下感到一些網友對於一些歷史人物的評價呈現極端化、臉譜化傾向,一旦給某人貼上標籤,就深深的打上了個人好惡的烙印。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沒有論證過程,就是寥寥幾句定性的話語。若對某歷史人物親睞有加,則容不得對這位人物的絲毫批評;若對某歷史人物有成見,則對其視若仇讎,恨不得焚屍揚灰。這些歷史人物倘若是如希特勒、東條英機之輩有定論者(這裡不包括個別」極右翼「分子的意見),尚可理解。可很多歷史人物明明在國內外學術界並沒有統一認識的情況下,就一口咬定自己的看法,或者極好,或者極壞,根本沒有其他評判選擇。以不才之見,他們上煮酒不是來研討歷史,商榷見解,而是對歷史人物進行貼金樹碑,或者鞭屍泄恨。
竊以為,這種「就是好來就是好」,和「就是壞來就是壞」的論調,實在無助於我們全面、理性的認識歷史人物。在下聽說過憤怒出詩人,但沒聽說過憤怒出真相的。對不同意見,只是一味的義憤填膺,乃至破口大罵,並不能證明結論就是正確的、科學的、公正的。
以在下之見,對於歷史人物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評價,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特定的時代背景:您不要希望唐太宗提出什麼」天賦人權「的口號,您也不要希望華盛頓先生去為解放黑奴而去奮鬥,華盛頓先生的人權是白人的人權(喬治·華盛頓先生曾將弗倫山莊奴隸的牙齒敲下來,換自己口中的壞牙)。富蘭克林羅斯福連任4屆,去世於任上,您說這位老先生在搞終身制?!
2、理性的評價標準:評判歷史人物,不能單單從道義角度去考慮(比如和平主義者們往往對此看得太重,一提戰爭就是自相殘殺),否則謝爾曼將軍、巴頓將軍也是殺人惡魔了。更重要的是要看是否有利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3、辯證的認知理解:人無完人,任何一個歷史人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聖人。抓住一點,不計其餘,完全是本末倒置。
4、合理的角色定位:時勢造英雄,英雄也在造時勢,兩者是相輔相成。要承認歷史人物的重要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歷史人物的作用也是受世事制約和影響的。不誇大,不忽視。
5、全面的分析研判:要向孔老二學習,」勿臆,勿必,勿固,勿我「。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大量史料紛紛湧現,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因此,對於歷史人物的相關資料要廣泛收集了解,正面的、反面的,國內的、國外的,支持的、反對的,原始的、整理的……都要在放下個人成見的前提下,甚或是站在自己對立面的立場上進行閱讀分析。(對於史料,最好是第一手的,原汁原味的,不加個人評判的,述而不作的)。
當然,由於歷史的複雜性,加之信息的多樣性,特別是網路時代海量的信息,增加了我們認清事物真相的難度。那麼,面的如此海量的信息,需要我們辨偽去妄,沙裡淘金。竊以為,首要的是以歸零的心態倒空杯子,懷疑一切不等於否定一切,對於與自己已有認識相左的信息不可一概排斥,兼聽則明。其次,要抱著「小心」的心態對待接收到的信息,人們總是相信願意相信的事情,對於接收到的信息不可輕易的「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要進行認真的鑒別和判斷。再次,要主動分析,廣泛印證,多些證偽的嘗試。
就在下淺陋心得而言,具體來說,就是對從各種渠道而來的信息,一是要查出處;二是要看全文;三是要核史實;四是要看佐證。五是要作分析。交換、比較、反覆,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得出最為接近歷史的真相。
然而,有了真相,不過還是我們認識的第一步。對於個歷史人物的認識,如前所言,還需要我們放在大背景下去評判、放在整體中去評判,而不是糾結於一時一事的表現。
總而言之,無論是評價毛澤東、鄧小平也好,討論李鴻章、蔣介石也罷。評價這些歷史人物,應當抱著認清事情真相,把握歷史事實的心態來討論、商榷,乃至爭鳴。你畢竟還Too Young,蔣介石毫無疑問是你國走上奴役之路的罪魁禍首......具體請參見如何評價蔣中正的歷史影響與地位? - 文青1968 的回答,原文如下:
歷史罪人,單單是「四·一二」就足以讓這貨被鞭屍十幾萬次了。
「四·一二」清黨的結果是:共產黨土匪化,國民黨黑幫化。本來在國共合作前,國民黨早已因為群眾基礎匱乏而奄奄一息,孫中山就如同喪家之犬一樣,被各路軍閥玩股於掌中。國共合作以後,國民黨吸收了大量的進步青年和共產黨骨幹,同時獲得了工農大眾的支持,這個行將就木的黨也因此而煥發新生。北伐過程中,北伐軍之所以能夠在實力非常弱的情況下節節勝利,就是因為得到了各大軍閥轄區內工運和農運的支持。在工農大眾看來,國民革命軍的勝利意味著他們能擺脫地主和買辦的橫徵暴斂,所以他們竭盡全力打擊軍閥,支持國民革命軍。但萬萬沒想到,等待他們的將是蔣中正的鐵拳和子彈。蔣中正之所以清黨原因很多,但最關鍵的一點是中共在北伐軍佔領區推行的土改衝擊了部分北伐軍將領和國民黨高層的家屬,中共用暴力推行土改固然值得商榷,但工農大眾從中受益也是基本事實,更何況沒有一個後發國家能夠在不經歷土改的情況下就建立起現代工業。作為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和三民主義的信徒,蔣介石內心裡認同「平均地權」的主張,這也是為什麼他敗退台灣以後能夠堅決推行土改,但敗退台灣以前,由於黨官僚及軍隊高級將領與地主階級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使得國民黨哪怕連最溫和的「二五減租」都步履維艱。更何況土改衝擊到了北伐軍的家屬,直接導致了軍心浮動,蔣介石為穩定軍心和黨內政治平衡而對共產黨同下殺手,代價則是他領導下的國民黨迅速腐化。「清黨」之後,國民黨整個組織架構遭到重創,為了與中共劃清界限,國民黨將」三民主義「中所有稍帶激進和社會改革的內容(例如平均地權的主張)統統當做共黨遺毒加以擱置甚至剔除,黨內工農黨員和青年學生黨員的比例急劇下降,北伐時期進步青年爭相入黨的情況早已不復存在(說明國民黨對於進步青年和基層群眾已經失去了吸引力),基層組織完全被土豪劣紳所把持,大量投機分子和幫會成員湧入到黨內。為了解決黨組織渙散的問題,所謂的英明領袖蔣中正又大量的引入軍人黨員,但這對於提升國民黨的戰鬥力於事無補,反而使黨國集權的政治結構愈發的堅固。關於清黨後國民黨的墮落和蛻變,王奇生這篇文章談得足夠詳細了,當然,就不知某些腦殘國粉能否耐心看完:王奇生:清黨以後國民黨的組織蛻變
但倘若「清黨」所傷害的僅僅是國民黨自身,那麼蔣介石還不至於成為民族罪人,至多不過是國民黨的罪人。但問題在於,「清黨」不僅導致了國民黨的腐化,也使得共產黨在中心城市遭到重創,不得不選擇所謂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結果是其理想和願景作為一種城市型的價值繼續吸引著城市無產者、進步青年和知識分子,而它的組織骨幹(包括黨務系統和軍隊)卻大部分都來自於農村,真正有道德理想和高風亮節的知識分子(例如陳獨秀、瞿秋白)遭遇邊緣化,熟稔江湖規則和流氓邏輯的野心家得以進入領導核心(毛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成功上位的)。以農民、流氓無產者為主體的軍隊幹部和黨務官僚往往傾向於以一種鄉土社會的思維來理解產生於工業社會的價值觀念(例如共產主義被理解為「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階級鬥爭被扭曲為「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血統論),並且用一種極為野蠻粗鄙的方式推動一些帶有進步主義色彩的社經政策(包括人民公社、大躍進、共產風),推行過程中不乏暴力與強制。農民與流氓無產者為主體的黨組織、軍隊與進步青年、左翼知識分子、民主黨派及城市地下工作者之間存在著激烈的衝突,「黃克功事件」堪稱典型。文革前的歷次政治清洗(包括「胡風案」、「反右」)都可以被視為掌權的農村集團在毛的主導下對邊緣化的城市集團的大規模清洗,直到「文革」時代,毛開始向黨官僚亮出自己的獠牙。在「清黨」之前,中共也並非完全與暴力絕緣,但更多集中在農運方面,這和農村尖銳的階級對立有關係,工運對暴力的運用就相對節制很多,更多還是通過經濟鬥爭。可是在進入「工農武裝割據」時期以後,農運工作者大多成為黨組織和軍隊的骨幹,農運中的暴力隨之擴散為一種組織習慣,使整個黨組織都趨向暴力化與流氓化。中共選擇」工農武裝割據「也意味著他們的中心工作由社會運動轉向了武裝鬥爭,社運工作開始更多由城市地下黨系統負責。結果是黨的核心組織逐漸朝軍事化的方向發展,建國後中共建立起一個比國民黨嚴密幾百倍的黨國集權制度與此不無關係。當然,把共產黨的土匪化完全歸咎於蔣介石也不公平,因為共產國際的瞎指揮也是導致共產黨無力反抗的重要因素。國共合作前,陳獨秀和托洛茨基就堅持以黨外聯合的方式進行合作,但斯大林卻因為對中國革命形勢的誤判,認定中國沒有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條件,應優先聯合所謂的民族資產階級實現民族獨立,於是命令中共全員加入國民黨,以黨內合作的方式聯合,並且給國民黨以大規模的經濟和軍事上的支持,甚至荒唐地允許國民黨加入了共產國際(只有托洛茨基一個人投了反對票)。而在「中山艦事件」之後,蔣中正清共的意圖開始顯露出來,面對這種情況托洛茨基和陳獨秀都不約而同地提出共產黨應該退出國民黨,建立蘇維埃獨立抗爭,但此時托洛茨基與左翼反對派早已在黨內鬥爭中失勢,他們的意見無法對時局造成任何影響,於是導致了慘劇的發生。慘案發生後,陳獨秀在黨內便成為了替罪羊,中共的後續發展前面則已經說過了。對於共黨的土匪化與毛的上位,蔣介石和斯大林要各負一半責任,因此可以說是蔣介石和斯大林聯手造就了毛,也由此讓中國在通往奴役之路上越走越遠。
希特勒也特有愛心。
蔣介石人怎樣我不知道,但是被丘吉爾,史迪威,杜魯門討厭,和李宗仁桂系不和,與民主黨派決裂,被共軍列為一號戰犯。到如今,在台灣的頭像不時還被討論要不要拆除,甚至直接潑上紅色油漆,似乎不是被很多人喜歡的樣子。至於國民政府有吃的都給百姓……有興趣可以查查軍隊如何剋扣軍餉,河南百姓口中的水旱蝗湯是什麼意思,長春圍戰的守城軍隊的糧食來源等等。在我這兒看來,國府是讓百姓大大的吃虧,吃苦,吃官司,吃了「閉門羹,吃不了兜著走。
蔣介石的生平無需重複,只是性格和環境的互動需要釐清。他的成功不靠敏銳的智力,主要依靠超人的勤勉和忍受逆境的堅韌。「其介如石」確實是他最好的寫照。從好的方面說,他總是堅持得比別人更久。從壞的方面說,他的堅毅往往對自己的事業有害。成也介石,敗也介石。他把自己的性格特徵投射給國民黨,使傲雪凌霜的梅花變成了國民黨的象徵。
他的才智不在思辨方面。辛亥之際,人人胸懷韜略。小人物忘記了自己的無足輕重,恣意享受指點江山的快感。蔣介石在杭州和上海的光復中頗有功績,至少比湖南的師範生毛澤東功勞更大。後者高談闊論民國的理想政體,他卻對抽象原則興趣缺缺。他在北伐以前的歷次冒險行動中,扮演了衝鋒在前,卻遭到筆杆子忽略的角色。他自己缺乏理論創作的愛好和特長,應該為此承擔部分責任。
在此期間,蔣的思想大體屬於外圍追隨者的類型。他懷著模模糊糊的恨,渴望打倒帝國主義,卻沒有明確的愛。黃埔軍校給他提供了機會,使不善言辭的
實幹家能夠勝過朝三暮四的空談家。國民黨高層充滿了指手畫腳的文人,缺乏吃苦耐勞的幹才。蔣任性的程度比所有競爭對手都要小得多,在更長的時間內保持了工
作的連貫性,因此在每一次鬥爭後都處在比鬥爭前更有利的地位。
作為軍事家,蔣介石沒有超出業餘愛好者的水準。東征和北伐的軍事指揮並不出色,勝利主要是因為對手比蔣更缺乏決心和耐力。蔣介石自己承認,他喜歡打孤注一擲的戰爭。也就是說,打沒有後備軍的戰爭。一旦失敗,就會全線崩潰。失敗才是檢驗科班生的試金石,蔣在這方面的紀錄糟糕透頂。南昌戰役、淞滬戰役和1948年戰爭都是這樣,最精銳的部隊放在前線最危險的地方,最不可靠的部隊放在最安全的地方,戰線背後留下巨大的真空。他
希望依靠嫡系部隊旺盛的革命精神,迅速瓦解意志薄弱的敵人,用聲勢彌補自己不能持久的弱點。然而萬一敵軍深入毫無準備的後方,撤退就會變成無法控制的潰
敗。他的嫡系很容易消耗殆盡,很難得到充分的補充。非嫡系部隊很容易背叛,很少受到應有的懲罰。他酷愛王陽明哲學的原因很像日本海軍將領,唯意志論相當於
孤注一擲的突擊。如果突擊失敗,那就只能不成功便成仁。根據這種思路,短期戰役的勝利取決於武德。長期戰爭是工業基礎和經濟基礎的延伸,他不願意考慮這方
面的問題,因為他沒有這些基礎,又不願意承認自己打不贏這種沒有基礎的戰爭。
作為政治家,蔣介石的優點和弱點同樣突出。他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原則性,有知人之明和容人之量,是最佳的守成之主和中級管理人員。但他非常缺乏掌握複雜格局的敏銳感覺,沒有從紛繁表象中抽取結構的透視力,對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始終判斷錯誤,極其不適合處置危險和敏感的外交和地緣問題。他
在勝利時不理解勝利的原因,在失敗時也不理解失敗的原因,總是得出錯誤的因果聯繫,吸取錯誤的經驗教訓。他用堅毅不拔和埋頭苦幹贏得的資本和機會,因為盲
目和固執而虛擲。他習慣將自己的性格力量和道德修養當做主要資源,自負英雄和聖人,輕視物質環境的約束力量,將自己製造的困難視為有益的考驗,重視過程超
過重視結果,因此一再蔑視最英明的警告,一次又一次地置之死地而後生。
做他的敵人,通常並不危險,因為驕傲的寬恕非常符合他的自我形象。做他的朋友,通常極其痛苦,因為他習慣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人,猶如苛刻地訓練自己。誰
能不同情抗戰時期的黃埔軍人呢?他們的薪水連大後方的傭人都不如,聽任妻兒死於飢餓。他們如果搞湘軍式的土政策養軍,很可能作為貪污犯槍斃;如果兵敗不
死,更有可能槍斃。雜牌軍和八路軍做同樣的事情,就是理所當然的。韓復渠和葉挺的下場是極其少見的例外,事先經歷了多次抗命的懷柔期,任何黃埔軍人肯定會
在一開始就槍斃的。蔣介石在抗戰時期親自下令槍斃的自己人為數之多,除蘇聯以外絕無先例,非嫡系軍官只是寥寥無幾的點綴,卻佔據了後人極不相稱的想像力空
間。斯大林提醒他要誅殺數百萬動搖分子,才能杜絕中國人民的背叛。他卻嚴懲嫡系,懷柔外人,天真地信任道德感化的力量。
早在東征時期,他就知道自己的任務是驅使最忠誠的朋友去死。北伐勝利後,他哀嘆清白之身一去不復返。抗戰時期,他完全清楚自己正在將非人的待遇
強加給部下,而後者只要背叛,就能獲得統戰對象的優待,一面在日記中請求上帝解救,一面在現實堅定地拒絕一切能夠減輕負擔的建議,因為這些建議肯定會要求
他放棄東北,使北伐和抗戰的犧牲都變成徒勞。然而,他拖延越久,面臨的條件就越差。1927年的日本仍然非常不願意破壞條約體系,甚至比英國人更不願意干
涉南京事件。1930年的日本財團和外交家已經承認,不能指望國民政府信守諾言。1935年的外務省再度轉入妥協派手中,但滿洲反蘇堡壘的地位已經確定,
除非蔣介石願意加入反蘇聯盟,就不會有真正的機會。盧溝橋事變暴露了蔣介石在外交方面的一廂情願,英美拒絕將戰爭責任放在日本身上。八一三的主動出擊既沒
有殲滅日軍,也沒能將列強拖下水。他在這時仍然試圖同時爭取蘇聯、德國和美國的支持,表現的國際常識連普通的報刊專欄作家都不如。從此以後,他已經註定失
敗。日本勝利,肯定會留下滿洲國。日本失敗,肯定會將東北讓給蘇聯。蘇聯人、日本人、胡適、汪兆銘、蔣廷黻、章太炎和毛澤東都看得清清楚楚,只有他拒絕相
信。
珍珠港毀了日本,卻沒有挽救他,因為美國人仍然對內亞缺乏興趣,更不會同情他的大中華思想。魏德邁將軍是美國人當中最同情他的,只能建議列強共
管東北,卻引起他歇斯底里的反抗。他堅持國民革命的初衷,要所有列強滾出亞洲,也就是說要跟蘇聯單獨相處,於是就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從國際體系的角度看,
這種結局在1927年就已經具備輪廓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努力破壞一切能夠保護他的因素,加速結局的來臨。他所能做的一切就是宣傳,構建錯誤的
因果關係和錯位的解釋。例如:滿蒙危機不是撕毀五族共和的自然反動,而是日本人的單方面陰謀。軍部的勝利不是他打擊外務省的自然結果,而是甲午戰爭以來的
必然發展。蘇聯的干涉不是北伐的組成部分,而是斯大林道德敗壞的產物。蘇聯即使得到東北也不會守信,儘管斯大林已經在類似的情況下將希臘共產黨出賣給英國
人。如果不是國務院的匪諜破壞,美國人本來有可能為內亞而反對蘇聯。廣州、重慶和台北沒有什麼不同,革命高潮可以永無止境地重演。這些理論唯一的共同之處,就是全部屬於胡說八道。尤其可悲的是,他當真相信這些檔次很低的宣傳。斯
大林的宣傳不比他檔次高,但斯大林自己始終無比清醒和現實。跟他後來的遁詞相反,斯大林並沒有一以貫之地害他,在抗戰時期和戰後初期向他提過許多馬基雅維
利主義的建議,至少可以大大增加他在國內的地位。如果他是因為道德的原因斷然拒絕,至少能為他的原則性增光,但他明顯是根本理解不了馬基雅維利主義的真正
意義。在此期間,毛澤東對斯大林一直提心弔膽,覺得自己隨時可能淪為大元帥送給委員長的見面禮。這種可能性沒有實現,主要是因為蔣介石的緣故,而不是斯大
林的緣故。
他在失敗時顯示人格的偉大,在成功時顯示才能的平庸,不是一次而是一再如此。民國初年充滿了自我吹捧的成功
投機者,他卻是有功不求賞的極少數。他主持黃埔軍校,主要暴露了專業水準的低劣。1927的南京分裂政府依靠敲詐上海資本家為生,財政基礎比蘇聯資助的共
產黨差得多,本來當時就會上演1948年的劇本,在列強和蘇聯的兩面夾擊下崩潰。英美出於歐洲的因素向他妥協,卻使他相信了大國崛起的可能性,進一步壓迫
蘇聯和日本讓步,只得再次拋棄南京。他在重慶幾乎完全依靠性格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苦撐,依靠奇蹟的許諾維繫越來越少的支持者,默然承受故意顛倒黑白的宣
傳。日本人的宣傳幾乎完全針對他個人和極少數親信,例如英美帝國主義走狗、四大家族和官僚資本的發明主要就是為了切割蔣介石集團和大多數潛在的統戰對象,
因為他們相信理性決策者不可能願意打這種缺乏合理目標的戰爭,排除蔣介石就能得到和平。胡適和汪兆銘都不相信的奇蹟居然發生了,他卻用所能選擇的最壞方式
利用機會,重新犯下了中東路事件以後的一切錯誤,因為在他的認知圖景中,證明自己最終正確非常重要,承認自己的弱點非常不重要。
他在1950年前後又回到了多次體驗的眾叛親離狀態,又一次表現了超人的毅力和寧靜,除了完全相信自己的正確以外,幾乎不需要任何支持。這時追
隨他的知識分子段書怡、谷正綱之流所能指望的,不外乎蔣介石夫婦自己享用的鹹菜、稀粥,以及跟投機分子劃清界限的道德傲慢。與此同時,柳亞子和茅盾正在北
京享用六國飯店、魚翅和蘇聯專程送來的特供保健品。他的主要敵人忍不住敬佩他的節操,同時鄙視背叛他的人。「男盜女娼」(毛澤東語)在1957年的下場,
主要就是因為這種前緣。尼克松在1972年驚訝地發現,北京的內圈要人仍然非常佩服蔣介石的品格,跟他們對外國和群眾的宣傳形成了鮮明的
對照。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戰後的日本。岸信介和保守派元老對蔣介石個人非常敬畏,對蔣介石的政權卻沒有什麼尊重,在1972年外交革命以後仍然不改。能夠多
次在敵人當中贏得這樣的反應,絕不是僥倖成名的冒險家和偽君子所能做到的。
他在文武百官不聽號令的時刻,突然又顯露出中級管理人員的幹練之才。他事必躬親,纖毫不差地計算舟山的每一個村落、大陳的每一戶人家。優秀的戰
術家和盲目的戰略家奇異地融合在他一人身上。宋美齡和宋子文都不相信的奇蹟居然再一次降臨,獎賞執著,懲罰機智。從朝鮮半島的珍珠港直到他生命的末日,他
一直在期待下一次抗戰勝利日。他知道朋友和部下都不相信,但他早已習慣了大多數人的懷疑和謬誤。歷史一再證明他正確在最後,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作者:劉阿姨
「我有吃的都會留給百姓吃!但你們看的到我有吃的嗎?沒有吧?所以你們去死吧!啦啦啦哈哈哈哈哈~~~」
從長春城老百姓嘴裡搶糧食的是不是國軍?呵呵。
那當然了,要不凱申公「運輸大隊長」的名號怎麼得來的
我以前看書,說希特勒有一顆特別柔軟的心,他養的鳥還是什麼死了,他都會流淚的……現在又有了一個糧食都讓給百姓吃的常申凱。兩個人還真像啊!
好人坐不到那個位置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沒有老蔣,中國就將是第二個遭受核打擊的國家?
※如何評價蔣介石以及國民黨?
※蔣介石為什麼不殺李宗仁和白崇禧?
※關於蔣中正,有哪些傳說?
※國共內戰失敗後,常凱申當年為什麼不效仿項羽自刎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