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是否需要規定三個讀音是gi、ki、hi的字?

專門做音譯之用。因為普通話音系的問題,這三個音沒有字表示,於是做音譯的時候只能和ji、qi、xi混用。之前從南方借入的「卡」字在音譯人名地名方面起到了大作用,那麼,能不能認為規定三個字的讀音是gi、ki、hi,做翻譯使用呢?


說起來新華社出過一個標準,也算是大陸的規定吧。

新華通訊社譯名室主編輯,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1993年10月第一版,2007年4月修訂版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ategory:%E5%A4%96%E8%AA%9E%E8%AD%AF%E9%9F%B3%E8%A1%A8

周定國主編,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2008年1月

英語人名譯音表是這樣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Template%3A%E8%8B%B1%E8%AA%9E%E8%AD%AF%E9%9F%B3%E8%A1%A8

gi,ki,hi分別用吉,基,希來表示。

不過,「吉」兼任gi,?i;「希」兼任hi,?i。「基」倒是唯一的。

另外,在這個標準中,

「維、威」,「萊、雷、賴」,「利、里」,「莉、麗」,「洛、羅」,「盧、魯」,「柳、留」,「隆、龍」對立。

如果一個英語名字叫Apple /?pl/,那麼查表可知,他的譯名為「阿普爾」。

如果一個英語譯名為「章」,那麼他叫什麼名字?


我一直覺得可以改造下注音符號什麼的(半形、拼合…)寫成韓語字一樣或者半形假名一樣,音譯用,和漢字混書…

簡單來說,就是僅僅承認拼音/注音的書寫合法性罷了。

這樣,一確保了拼出來的音都是普通話所用的亦即普通話使用者發得出來的。比如說不是大舌顫音,也不會引進英語th / ae、法語r /in、德語oe / pf這種。即,是本族音系。

當然,如果說想專門加註(引入)幾個專門用來拼外語音的符號我覺得其實也沒太大問題(但是當然要設立摺合/對應到本族音系的讀音值,讓不會讀或者發不出的人能念出來/明白。當然這樣的等價音值不一定只能有一個,可以設多個),看各人接受度咯,見仁見智。

二,易讀性強且無異物感(形容起來好奇怪233)。緊湊的寫法應當能和漢字協調一致,又不會有漢字內夾雜字母的零碎或者掀桌(因人而定)感。

三,解放漢字讓其專職表義,讀者看到漢字就知道理解意思看到音符就知道拼音,利人(閱讀)利己(譯起來容易方便直接,不用擔心沒字可用(e.g. kei sing nia fi van tuang)或者漢字拼起來很奇怪(e.g.碧咸)只用一心關注拼音就可以了)。

四來有興緻的轉換到漢字也方便,因為已經在一個半轉換過的框架里了。

最後,漢語本有的一些可能寫不出或不易寫出或寫出來非常奇怪的詞就可以用這個拼法了,比如pia4 ji、duang1、sa(語氣詞)、qing1 ling1 kuang1 lang1(象聲/擬態詞)、kei1(動詞)等等。且如君所見,也可以方便吸收一些顯著方便表達的這樣的方言詞比如sa。

哦對了,這樣也能方便學漢語的外國人呢,一定程度上。

以及青少年人群可以流行把某些漢語詞故意寫成注音符號表達特殊意思或者僅僅是標新立異啦…等等。可開發之處很多的。也可以參考日語(的情況)。

*碧咸只是腦子習慣性短路社會經驗又貧乏的答主一時間想不出什麼否則就會很奇葩的譯名,隨手不得已摘了一個類似的作為普通話母語者曾經覺得違和的而已,歡迎廣大知友熱心提供素材。

以及我認為如果要改造的話別的無太大所謂,陰平聲(第一聲)必須要專門設個調號(注音符號留空為第一聲),而且輕聲的也不能取消。極大方便翻譯閱讀使用和推廣,更重要的是能顯著維護語言生態。

=

改天有時間寫點例子上個圖吧……等有時間…(學生黨TAT


gi ki hi很久之前就顎化成ji qi xi了,各種方言里還有遺迹(但比如鞋hai,丟了i就沒顎化)。音譯用ji qi xi實際上是很合理的,它代表了音系的變化規律,而且只要選字合適就能保證南方話里確實念gi ki hi。

普通話應該是以一種實際存在的音係為基礎,否則難以推廣。北方人除非學過外語的沒幾個人能念出來這幾個音。和ji qi xi或者gei kei hei太相近了。加入音系嚴重不合理。

「卡」字沒什麼障礙是因為本來就有這個音,北方話里「咔吧」、「ka哧」這種詞都有。

要是為了音譯,還不如把什麼入聲、濁塞音、複輔音全加進來,缺一樣都不可能準確。


專門為音譯而另加新音節,我認為沒有需要

把語言A的詞語音譯到語言B,由始至終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再接近也只是相近罷了。況且普通話的音系以北京話為基礎,而北京官話里的 ji、qi、xi 早就已經被顎化了。

可說恢復 gi、ki、hi 作為音譯詞的專用音,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不適合用漢字來標記。日語假名和韓語諺文都能很方便就增加新音,但是漢字這種意音文字不便於純表音啊。如果增加新的音節僅是為了音譯,那麼以後還有更多的要恢復呢,恢復之後還得給它們造字,造字以後又得把它們推廣。還有,造字的時候應該用怎麼造?

而表音文字就沒有這個問題了。舉個例子就是日本語,日語近年來增加了不少新的音。只要符合它的音節結構的,能說出的,都可以用片假名標記,比如:

  • グォ= gwo

  • スィ = si (不同於shi音的シ)

  • フィ = fi

  • ヴ = vu

而且被顎音化的音也由於音譯需要而重新再用了:

  • ティ= ti(原本已經被顎音化為チ)

  • ディ= di (原本已經被顎音化為ヂ)

  • ドゥ = du(原本已經被顎音化為ヅ)

用表音文字的語言,大部分能說的都能寫,幾乎不存在「有音無字」的現象。因此,日本語可以為音譯等等用途而另設新音。漢字方面,不僅不能隨意增加新音節,還會出現「有音無字」這個問題。我看既然不能用漢字標記,乾脆就不去隨意人為地增加新音節好了。唯一需要標記的,大概就只有已經在使用的嘆詞和擬聲詞。


我支持把j、q、x還原為g、k、h和z、c、s。


單ki,khi,hi有什麼意思,把ipa全表音素能拼出的所有音節補全了才是好的。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字幕組亂翻譯銀魂283集?
音譯和意譯在翻譯時有哪些規則?
如何看待谷歌最新推出的翻譯技術?
微軟推出同步翻譯有何重大意義?
在哪下載Trados和怎樣利用它?

TAG:翻譯 | 普通話 | 漢字讀音 | 音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