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羽毛球女單發球為什麼不採用反手發球?

為什麼女單比賽大部分都採用正手發球,不採用像男子一樣的反手發球,反手不是更有威脅么?


個人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男性運動員比女性運動員的力量、爆發力、變速能力強太多了

眾所周知男單中多反手髮網前,女單中多正手壓底線,我們不如看一看兩種發球方式在男單女單比賽中造成的效果:

男單:如果在男單比賽中多選擇發後場高遠球壓底線的話,以當今男單運動員的突擊水平,幾步就可以到位起跳殺球,殺球力量大速度快有極大優勢,這樣使得發球方一上來就要應對這樣的重殺,接發球方優勢太大了。 所以男單以反手髮網前球為主,接發球方多為回放網搓網或者挑後場過渡,這樣就限制了接發球方回球的威脅。

女單:但是反觀女單比賽,女運動員沒有那麼強的力量和爆發力,她們在面對正手壓底線發球時,必須要後撤到位回球過渡,幾乎很難一擊必殺,這樣發球方通過壓底線調動了接發球方在場上的位置,使對方回球不能有很大威脅。如果女單採取反手髮網前球的話,對對手的步伐調動就大大減小,而且對手回的推球撲球對發球方的威脅是相對比較大的,原因是變速能力差不能很容易高質量攔截推撲球。

所以男單和女單的發球方法對應的戰術思路是:男單力量大變速強,那我就髮網前讓你第一拍攻不起來,起碼無法下壓,如果對方推撲,我可以快速兩腰攔截回抽,這樣變被動為主動。女單力量小變速差,體力沒男單好,那我就壓底線,讓你跑不到位就打不好球,讓你滿場跑累死你。

最後舉兩個例子:

例子一:羽毛球運動二十年前,男單也是一律正手發後場壓底線的。

原因是:

1.運動員身體素質:那個時候羽毛球運動員本身沒有今天訓練方法科學身體素質好,絕對力量和爆發力弱。

2.羽毛球技術:在印尼天王林水鏡發明雙腳起跳殺球這項技術之前,後場有充足時間的進攻沒有一擊必殺的威脅。

3.羽毛球器材:那個時候羽毛球器材沒有現在這麼優質,拍線不可能這麼緊,球速不會這麼快,所以當時以拉吊為主突擊不足。

大家可以看到老四大天王趙建華、楊陽、林水鏡、弗羅斯特時代的羽毛球男單基本都是採用正手發底線球的方式。而且當時的羽毛球技術更強調細膩的技術和多變的假動作,不如今日一般強調突擊和體能。原因就是那個時代的羽毛球速度不如今日快,今日羽毛球已經到了一個唯快不破的年代,除了林丹這樣的絕代高手能夠以拉吊來應對高速突擊的選手,其餘打拉吊的選手很多被善於變速的選手打得很慘,中國隊2014年湯姆斯杯的慘敗就是一例。

例子二:業餘選手男單,也是多選擇正手後場壓底線。

因為業餘男單沒有專業男單那麼好的力量和變速,沒有那麼好的體力,多依靠技術來打球。從特點上來看,業餘男單和專業女單是比較類似的。業餘男單就算給你發了底線,你步法到位了也很難回一個特別高質量的後場起跳重殺,而且限於體力問題,沒人敢大量使用這種高能耗的技術,所以發後場打拉吊就成了業餘的主流打法。

驗證業餘男單突擊能力弱的一點就是,作為業餘男單的你,發一個網前球之後,對手是不是很喜歡推撲兩腰邊線給你造成困難,你是不是回球很難受,這就是例證。專業男單接髮網前很少敢隨便推撲兩腰,就是因為專業選手會快速攔截兩腰來球,回抽一個力量極大的直線,這樣反而發球方陷入被動。


首先,已經有頂級女子選手採用反手發球作為自己的日常發球姿勢,她是馬林,2014世錦賽冠軍

對滴,就是這個會跳弗拉門戈舞,步伐看上去不那麼標準的,贏一個球吼聲賽過王適嫻的……西班牙萌妹紙……

第二,男子單打也並非都是反手發球,很多一流選手也有選用正手發球姿勢作為常用的,比如丹麥新生代激情男,約根森

激不激情,誘不誘惑!!??

其實,想當初,男單選手用開始進入反手發球時代也並非大家一起「跑步進入共產主義般」整齊劃一!

在我印象里,至少06年馬德里,鮑春來爆發擊敗李宗偉的那場激情搏命戰中,小鮑用了正手發球。文薩則堅持至少到了08年左右,甚至2011年的世錦賽,瓜地馬拉的一個選手在第一輪操著正手發球幹掉了正在上升期的諶龍。

反手發球的優勢確實很明顯,動作小,隱蔽性高,球速和落點的控制也較正手精準,所以最開始吃螃蟹的男單全是清一色是速度搶網選手,比如林丹,陶菲克,李宗偉,蓋德……

羽毛球中,技術特長決定戰術,而戰術制定反過來也是取捨技戰術的過程

所謂的對抗,就是將對方拉入你的節奏,你就贏了

那時,林丹等人的當年殺手鐧基本上都集中在變速和突擊上,這讓他們在比賽中對於速度極度敏感(相反,李炫一或者鮑春來對於節奏和球的質量更敏感),反手發球帶給他們的是起手加速的主動權和進攻權,這點對於他們的戰術特點加成極大。

而這時,球拍和運動科技的進步讓羽毛球攻防天平漸漸傾斜,加上21分改革,算是最後一根稻草,體能有限的情況下,選擇進攻是極其有效得分的辦法,所以更多的選手開始轉型。

首先是07年,控制型鮑春來在夏煊澤的指導下改成進攻性打法,而主客觀都來不及轉型的陶菲克再次拿下了亞運會冠軍後直接沉淪,而更有意義的是,堅持速度戰的李宗偉強勢崛起,為之後好多年的男單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至於,李炫一和文薩這些浸潤控制打法多年的選手,又苦於實在沒有多少進攻天賦,那隻能拖在第一梯隊後半截等等機會了,而那時面對鋪天蓋地的進攻打法,他們再也不敢像世紀初一開始那樣,主動給對手進攻機會了,因為21分戰中,每丟一分意味著你離失敗就更近一步。

可能很多人要提陳金,我個人也認為他是個很大的異數,要說他的打法其實在當時絕對是逆潮流的,徹頭徹尾的拉吊跑控,所有的殺手鐧全集中在「跑」上。便是早十年吉新鵬孫俊那一代也很難看到這樣「累」的打法。

很多時候,換做蓋德百分百會突擊一板的球,在他手上往往還是選擇繼續拉吊。但是他在中國隊錘鍊出的恐怖意志力和大量軟硬體支持下,愣是跑出了在林李的時代屬於自己的一抹亮光。

不管怎麼說,時間到了08年,奧運會讓事情快速明朗,進攻球員理所當然的選用反手發球搶先手,防守球員也不敢輕易讓出先機增加自己丟分的概率……男子單打的發球革命就這樣完成了。

而女子單打不一樣,根本上來說女子選手力量和速度不如男子,對於進攻的追求也不如男子。

不論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現役女單李雪芮,還是她的導師張寧,再往前數周密甚至李玲蔚,這些進攻型球員的代表人物得分基礎還是多拍……抓住機會一錘定音的可能性從來都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如果說男子的進攻很多時候如霸道的乾坤一擊的話,女子選手的進攻更多在於「綿密」二字之上。這也是為什麼我向來堅持如果量化進攻數值後,王儀涵一定不如李雪芮的道理。

所以女子單打對於比賽中主動權的定義會更加傳統,進攻和防守區分其實是模糊的,」每拍都是進攻,每拍都是防守「,在這個大前提下,主動革新發球技術的動力從根本上是不足的,在體育技術中,保守的勢力比想像的要大。

即便是頂級選手入門之際,將球發至後場也會用正手發球姿勢以便藉助手臂和腰部的力量直到他們力量水平定型而再上一層,而那時,各級單打教練自然不會費力不討好的推廣一種意義不大的其他發球方式,有限的時間要用來雕琢更值得的技術特點。

所以更多的女子選手會選擇了傳統發球方式。

另外,雖然反手發球更加隱蔽快速,但是真正能把正手發球練到一致性沒有問題的境界,其戰術欺騙和戰術威懾也是相當強大的!

比如泰國選手拉特查諾就是此中高手。

她的正手發球在13年世錦賽決賽時就給了李雪芮相當大的心理壓力,以致到了第三局直接被騙了一個,還誤接了一個短球,負責解說的汪鑫一個勁地著急,但是設身處地,第一次站在世錦賽決賽渴望再次證明自己的李雪芮面對這樣的發球一致性,也確實無可奈何。

而前不久小拉在羽超故技重施,繼續調戲了孫瑜,導致邊上的解說無語失笑。


以親身體驗來說:

業餘里,發高遠球,很難被重殺。我在面對高遠球時,一般會選擇直線平高球或者滑板,偶爾才會直接跳殺拿分。原因很簡單,業餘面對到位的高遠球,很難有一拍制勝(或殺上網兩拍拿分)的能力;即使有這個能力,體能難以支撐,只能作為威懾手段。但殺你幾個,對手可能就會改用小球發球,要是對手沒練過小球開球的戰術,非常難受。

我最近半年改用反手發球,當然除去很好隱蔽性帶來的偷後場的威脅外,小球帶來了進攻的先手。但小球開球的套路也是在不斷被動和反思下演練的:

初期:小球不到位,直接被高位搓或平推或過頂平高,很被動

後來:小球發得很到位了,對手搓放網質量不會太高而且也跑得到,無法平推,只能推平高或挑高遠。對高遠要殺要吊還是回平高隨意,對於平高直接起跳突擊發起進攻;平高如果高了些,球速就不會太快,可以退後發起進攻或相持

體驗就是:

以小球為主的開球方式,適用於突擊能力強、步伐快的情況,不然很被動;如果突擊能力和步伐好,可以有機會取得很大優勢

以高遠球為主的開球方式,沒好處。但除非對手後場重殺能力強,不然不會很被動。

在職業羽壇的情況就是如此:

男單突擊能力強,常規小球開球可以爭取進攻先手,同時不必在開局就面臨對手強攻。

女單突擊能力弱,重殺能力弱。常規小球開球很難取得優勢,還容易被動。高遠球沒啥好處但也沒啥壞處。

高遠球用正手發比較好,反手發高遠球幾乎達不到高遠的垂直下落的要求,基本是個挨拍的平高球,當然偷襲不錯。

小球用反手發更准,而且反手發球動作小。同樣效果的擊球,短促的動作在羽毛球里更有優勢。這就讓反手小球比正手小球有了更強的進攻性。

然後男單以小球為主,偶爾偷後場,反手夠了。女單一般要高遠球,當然也有比較愛發小球的,出於對高遠球質量要求就正手發。

女單現在也有更加符合拉吊突擊流打法的球員,也使用反手發球。不過我看來,就步伐而言,職業女單的步法放到男單來看絕大多數不合格,並不適合快拉快吊的節奏,這是現在女單突擊流很有進攻效率的原因。如果這方面改進了,女單以小球為主的開球方式帶來的進攻加成很可能不划算,這時也許即使對拉吊突擊型選手,採用在高遠球和小球中比較平衡的正手發球是更好的選擇。

(ps:拉吊突擊戰術體系,在我的理解力,高遠球是防守球而非進攻球使用。主動情況下應以平高球和快速滑板/劈吊為拉吊手段。傳統女單以高遠球拉開後進攻的戰術,我不認為是拉吊突擊)


1. 女選手大多身高不夠,發後場球不易被直接下壓進攻。

2. 女選手步幅較男選手小,發小球對方推頭頂後場,容易陷入劣勢。

3. 反手和正手發球,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


謝邀。

從LZ的提問的描述來看,你覺得反手發球更有威脅,那我們就首先從這個「威脅」入手看看。為什麼我們會有「反手發球威脅大」這個下意識的感覺?(雖然不一定正確),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在於:

反手擊球時,手臂動作一般來說比正手小一些,所以會導致擊球的突然性比正手強些。所以在發球環節,反手發球,相比正手發球,發球方更容易用這種突然性獲得一定的優勢。

那為啥女單中反手發球的比例要明顯小於男單? @于濤 回答中提到「身高不夠,發後場不易被直接下壓進攻」的觀點,我個人不是很同意,因為現代的女雙比賽中,已經大量的使用反手發球。所以我覺得還是得從女單主要的得分手段入手分析才更有說服力。

就我不多的女單比賽觀看經驗來說,我感覺女單的得分手段和男單有著比較大的區別。

首先,女性手腕的爆發力不如男性,所以反手的隱蔽性,突然性也打了不小的折扣。

其次,女單主要的得分手段(相對男單而言),我感覺更依賴「落點」,而非「速度」(雖然中國羽毛球目前是強調速度的,但是男女的身體構造導致了女子的爆發力、速度和男子還是有差距的)

綜上,反手發球的優勢在女單中沒有辦法很好的體現出來,而正手發底線能更穩定的控制落點,讓局面向「拼落點」靠攏,更符合女單的技術特點,所以被更多的採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P.S:

女單比賽中並不是完全不用反手發球的,至少我看的國內頂級的比賽中有印象看到過幾次,但數量非常少。


男單女單本就不一樣

比起來女單拉吊多 節奏慢

小球快節奏進攻……


一樓已經把問題說的很清楚了。

總結一下:不採用反手發球就是為了給對手接發球增加難度,保證自己的發球優勢


男選手因為節奏快,狹路相逢勇者勝,所以選擇小球,誰後場一拍子殺死就等於送分,而女選手各方面稍遜男單,所以高遠球更適合。


這個問題涉及到一個羽毛球男單比賽中最常用的戰術,那就是髮網前小球抓推。在男單的比賽中我們時常能夠看到,在一方發了網前小球之後,會原地等待稍微降低重心並十分注意對方球員動作,

一、是降低重心不容易被對方假動作欺騙。

二、則是隨時準備抓對面球員弧線不到位或者速度較低的球,這樣能夠很好的在開局就保持主動下壓進攻。

而女單賽場上多以發高遠球為主的原因主要是因為:

一、這個技戰術需要很強的身體能力。從生理學上面來說,女性在力量以及速度方面相對來說並沒有男性強勢。

二、女單比賽中常用打法以拉吊為主,強調的是步伐之前的連接以及手上的動作技術。

不過在近些時間,女子單打項目越來越有男性化的趨勢,進攻節奏快,攻防轉化快 。所以也有很多女子運動員開始試著髮網前小球來發揮自身進攻能力強的特點。(馬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她的高速下壓打法讓她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拿到了多個比賽冠軍,處於女子羽毛球的頂尖水平。)

最後,要是各位大佬要是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導,但是請不要噴我 ,知乎小白在此先謝過各位了!!!


能力有限,非常簡單的道理。

進攻型打法要保持下壓,讓對方起球,所以出球要過網即墜;控制型打法講究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可以看對手的這一拍準備情況和自己的戰術意圖決定髮長球還是短球。

而進攻型打法的指標就是殺上網和抓球突擊的能力,畢竟男女有別,毫不客氣的說你可以跑多少個合格的殺上網,就決定了你能採取哪種打法。

馬琳真的是靠身體素質在打球,但也能看出來她在最近的比賽中並沒有從戴資穎和因達農那裡討到什麼便宜,即使再爺們畢竟還是女人。


反手發球是一項加快節奏的技術 反手發小球以後 對方推頭頂 推直線 推反手都會讓你很難受 如果沒有很強的身體素質和技能 一般都發正手球 可以主動的控制節奏


反手一般都是發小球。

對於女士單打:

反手發小球一般站在發球線跟前,也就是離網很近的位置。對手在前場可以輕鬆挑到後場,你就來不及跑回去接球了。

正手發高遠球,站在球場片偏中間的位置,發到對手的後場。對於女士,退在後場接球的時候,很難將球回到你的後場,而且回的球一般比較無力,落在中場,你就可以比較有威脅力的進攻了。

哈哈,我也是剛學,我認為是這樣的,語言很不專業。至於是否正確,對於我們都是業餘的女生還說,還是蠻適用的呢。


似乎反手發球是最近10年左右再男單和雙打中全面流行了,看早年(80,90年代早期)的比賽,男單男雙都是正手發球,06年左右陶菲克也偶爾用正手發球。不知道是不是跟器材進步有關,更輕、彈性更好牌子有利於瞬間發力,使得反手偷襲後場的平高球威脅更大,前場更加隱蔽。


力量原因吧。

力量大的選手反手也可以發出高遠球,而且反手對於發小球的控制比正手精細。

如果力量不足的話,反手強行發高遠球效果達不到,半高球最容易被直接扣殺。所以對方選手完全可以站在前半區等著回小球,發球方完全被動


推薦閱讀:

姚明都退役了,為什麼虎撲,新浪等網站的首頁還保留火箭隊專欄?
為什麼現在感覺各國家隊的球星越來越少了?
如何從外型上分辨一個運動員有沒有服用禁藥?
鄒市明為何疑似突發失明,是否和其職業有關?
花式空竹和悠悠球哪個難度更大?

TAG:體育 | 羽毛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