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市場的奴隸、沒有銅臭氣的作品應該是什麼樣的?

習近平說「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銅臭氣」 美國大片的成功,不就是用錢堆出來的特效,加上豪華的卡司,來吸引觀眾為其買單的嗎?如果一部作品本著為了人民而不是人民的幣的宗旨來創作的話,將會造出什麼樣的作品?它能不能得到其受眾人民的認可?去銅臭味的文藝,要靠什麼來支持其發展?


"美國大片的成功,不就是用錢堆出來的特效,加上豪華的卡司,來吸引觀眾為其買單的嗎?"

哎,題主看的美國電影跟我看得不一樣哎。

你說《當幸福來敲門》拍得怎麼樣,是特效還是卡司?

你說《阿甘正傳》怎麼樣,《肖申克的救贖》怎麼樣?

哦,這些都是大片,都是特效和卡司才帶來的——跟劇本沒關係呢。

那你說《活埋》怎麼樣?活埋 (豆瓣) 不是神劇,內容和水平我說橫掃大陸影壇問題不大吧?

人民大眾喜歡一部電影,需要怎麼表現出來?

交口稱讚就結束了么?

你喜歡吃的東西你就會多買多做多吃,你喜歡讀的書就去反覆讀,你喜歡的電影呢?

去電影院看吶。

去電影院不需要花錢么?

製片人、導演、編劇怎麼知道觀眾喜不喜歡自己的電影?

票房就體現了啊。一部大家不喜歡的電影,還拼了命去電影院看。嘖嘖,真是太傲嬌了。

為人民創作,和為人民幣創作,有區別么?

當然,你可以拍一部電影,讓大家免費來看。

但是這樣的電影受大家喜歡么?你怎麼知道這個電影受大家喜歡?

你怎麼知道大家不是圖便宜來看的電影,而是真的喜歡你的電影?

不要當市場的奴隸。呵呵。市場奴役了誰?

市場逼迫著誰來拍這個片子,逼迫了誰來看?

你家大大不喜歡現在的片子,所以這麼說而已。

為什麼金錢就是銅臭的?因為只有權力是香的。

銅是不是臭的?是。出海捕魚的人身上的腥味,下礦挖煤的人身上的炭味,建設樓房的人身上的汗味,衛國戍邊的人身上的血味,商女的淚味,果農的土味,妓女的綺羅味,窮書生的酸味……這些人把身上的味道帶到了錢上,錢不臭么?

只有朱門的人,才聞不到這些味道。

只有朱門的人,才要把這些人用銅臭來換得的一點點娛樂都抹殺掉。

我從沒有見過人們喜歡,卻又沒有人去買的東西。

我也從沒有看過人們稱讚,卻又不掏錢去看的電影。

去除了銅臭味的文藝,就去除了人味。想要發展,就等著天地和聖人來推動吧。

因為聖人不仁。

很抱歉,我需要狗尾續貂一段。是針對@ Zu Zwei 的答案的。我是學金融的,很多東西只能從經濟學上解釋。

為什麼中國電影爛片叢生?

因為審查制度么?不,不完全是。

是因為一個不開放的市場。

自由市場里,票房高的電影里確實基本都是最好的片子。可以查維基。

《阿凡達》、《泰坦尼克》、《亂世佳人》、《音樂之聲》……就算是大眾化的《冰雪奇緣》和《蝙蝠俠》,也都拍出了讓人感動或者深思的內涵。

《富山春居圖》,《小時代》,《畫皮》……難道是人們瘋了么,都去看這些片子?

是因為除了這些片子,國內沒有什麼片子可看了。

不提那些一流的美國大片,就說水平沒達到最高的那批——《出埃及記:諸神與國王》這樣討論宗教的電影、《母親》(山田小百合的那部)這樣反戰的電影,或者是吉卜力的動畫——他們進到中國市場了么?

最起碼,沒有進到院線里。

最起碼,沒有第一時間進到院線里。

就像有人提到的《大話西遊》,不錯的片子,但是我已經看過了十幾遍了,就不一定要去電影院再重溫了吧。當電影院里沒有第一時間播放那些比爛片好的片子,那麼好電影的票房,就永遠減少了。

如果你讓歐美和日本電影自由進入到院線里,血本無歸的是那些爛片。

他們說,國外電影不符合社會價值觀。那麼分級制度在哪裡?退一萬步講,你不會分級,照抄人家的不是什麼難事吧?再退一萬步講,你讓民間組織分級,有一大批人屁顛屁顛來為國分憂吧?再退一萬步講,你為了壟斷者的利益不分級,那認個慫,告訴大家電影爛是因為不是自由市場,是因為我們的利益,也就沒那麼多爭議了吧?再退一萬步講——吾皇明鑒,再退可就是太平洋了。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爛片當道——民眾有娛樂的需求,而國外的好片子又進不來。

那麼就只有去看爛片吧。

那麼就只有拉低自己的觀影水平去看那些無稽無聊的片子吧。

不然還能怎麼辦呢?工作了一周,我們還能找點什麼娛樂呢?

讀書太嚴肅,運動太累,旅遊費錢費事——如果不是電影這麼凋零,恐怕桌游酒吧KTV,甚至於桑拿,都不會那麼盛興吧。

民眾就是這樣。民眾就是有雅有俗的。

你既不能逼他們去聽郭德綱相聲,也不應該只給他們看八個樣板戲。

是的,我承認,在港台午夜場里可能都是黃片。

但是,黃片有錯么?

三級片錯在何處?

如果說聖人干著那些三級片都拍不出來的事,卻不讓下流的民眾幹些下流的事,那麼我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用郭德綱的話說,他們是不看……剩下的說多了就不符合社會主義精神建設了。

我一向討厭白左所說的「no judge」,但我不得不用這個說法來為電影辯護。

什麼是最好的影片?《泰坦尼克號》是不是之一?那麼Rose那段裸戲可不可以說,是一代青年春夢裡魂牽夢繞的鏡頭?

什麼是高尚?什麼是下流?什麼是好電影?什麼是爛片?

你是什麼人?憑什麼你說了算?你要引領大眾,你算那根蔥?

為什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就是好的,食色就是下流的?為什麼?

我們中國人就只會背誦那些條條框框,然後這些背誦著條條框框的人去拍了那些按照條條框框安排的電影。不用問為什麼。問了也沒有答案。

但我還是想問,你憑什麼judge,說食色就是下流,階級鬥爭就是高尚?

如果你看到了中國爛片叢生。恭喜你,你不瞎。

如果你說中國爛片叢生是片商無良。恭喜你,你有大腦,而且你會覺得自己比絕大多數人聰明,雖然大多數人都自命不凡。

如果你看到了歷史,說中國的文藝是在之前被毀滅殆盡,我們離世界電影的頂尖有很遠的距離要追。恭喜你,你有基本的中國現代史常識。

如果你說,我們現在離世界的頂尖也很遠,所以應該由政府主導,讓市場靠邊,限制外國電影。恭喜你,你應該有穩定的收入了。

如果你看到了日本韓國,乃至香港台灣的文藝也曾經落後,如果你聲稱,國內的電影就讓它死掉好了,在面對了競爭之後,那些編劇導演才肯真正像卡梅隆或者宮崎駿那樣花費幾年甚至十年的時間來打磨一個創意——你要警惕了,你離被罵公知和漢奸不遠了。

如果你說,我喜歡的電影才是好電影;要是我喜歡的電影沒有票房,那我就罵文藝就成了市場的奴隸——容我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再狗尾續貂……抱歉,我是話癆。。

我一直以為有幾件事是人們的共識:

1,「我」並不比其他人更下流,也不比別人更高尚。「我」的口味,和大眾基本相同,「我」只是人群中正態分布的一部分而已。「我」可以換成任何人。

有人認為,片商會使用下流的辦法,拍下流的電影,還贏得了票房。我(這個是答主了)是真的不能理解。我喜歡陽春白雪,也喜歡下里巴人;如果一個電影思想性或者社會性很好,我想要看;對於用嘩眾取寵的方式拍出來的片子,我很討厭。

而且我也相信,絕大多數人在有更好選擇的方式不會去看。你都不看,你為什麼假設別人有選擇的時候會看?

簡單地說,除了專業人士,誰也別想引領文藝好么,就算是吾皇,也拜託你學了經濟發展在指導經濟,看夠了文藝之後再說文藝。都是千年的狐狸跟觀眾說什麼聊齋?

2,有人說,吾皇的原話是說,文藝要有思想性和社會性,不要只向錢靠攏。

相信我,金錢和思想性、社會性不矛盾,沒思想也沒有社會只剩下性的片子大眾會看,但是也會膩。

但是我想說的是一個故事。曾經有人跟我說,有一匹長著馬頭、馬尾、馬身子、馬蹄的驢,它的基因是馬,但是它就是驢,因為它的叫聲很像驢。

你信么?

我從小就笨,看人我只學會了一點:聽其言,觀其行。看一個人做什麼來決定他可不可信,也許這個想法是錯的,但是我喜歡這個想法。一個人說出的話和做的事不一樣,那麼這個人和我勢必有一個是虛偽的。

至於這匹千里馬做過什麼,本話癆還是珍惜性命吧。

3,《小時代》,《暮光之城》之類的電影,是不是爛片?

首先,誰年輕的時候不是2B地死去活來?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膚淺,長大了還出來嚇人就不對了嘛。

然後……我個人覺得,暮光的逼格還是比小時代高的。可能很多人討厭韓星的粉,我覺得這還是自由市場的好處……要是那些年輕小女生粉王寶強你不覺得自戳雙目么?

最後,我小時候看的是蝙蝠俠超人之類的,漫畫也是聖鬥士、多啦A夢之類的。為什麼現在這麼多喜羊羊小時代?劣幣驅逐良幣而已。

所以這個時代的中國的主題,應該是開放、開放、更開放的市場,只有這樣才會把爛片驅逐出去;管的越多,尤其是結合第二條,往那個方向管的越多,才越會出現爛片。

靠……這個時代的中國人討論的不是怎麼拍好電影,而是怎麼不拍爛電影,真悲哀。


大大說的是不要去做市場的奴隸,而不是不要做奴隸。至於主人是誰,自己去想。


1、水平高。

2、上面喜歡。

3、作者寫起來開心。

4、接地氣,受大眾歡迎。

簡單!《小二黑結婚》呀!

我真不是開玩笑的。我愛趙樹理。


有一小撮人認為:目前是 美麗新世界 的問題(或有意讓我廣大黔首〔p民〕認為目前是美麗新世界/消費主義的問題),要解決該問題須回到 1984 模式。

對此我只有三句話:

1,歷史是會開倒車的…馬克思

2,事物往往出現兩次,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馬克思

3,既要防左又要防右,但主要是防左。


文藝從來都不是自由的,不受市場的影響,那受誰的影響,市場主導的文藝又能如何呢,市場又如何了,金錢的世界不正是在制度主導下完成的嗎,這不讓拍那不讓拍,一個黃金年代的口味就正常了,試圖通過電影引導群眾的文化走向,這不是大鍋飯,觀眾不買賬就是不買賬,哪怕制度再怎麼干預,半自由市場的弊端而已,追求感官娛樂,追求刺激,不正是日漸豐富的物質必然帶來的嗎,還看樸素時期的愛情嗎還看赤裸裸的現實嗎已經夠煩了,觀眾的愛好已經追隨國際化了,是你想禁就能禁的嗎,既然已經放開了歐美大片那就別對本國電影苛求甚多,無法引領時代,那就給時代讓步吧


市場下的文藝自然不是萬能的,但政治下的文藝是萬萬不能的。


哀,真是難伺候啊。「不當奴隸、沒有銅臭氣的作品",大家又會說這是」脫離群眾「「不接地氣」的「現代藝術騙子」弄出來的東西,反正搞創作的里外不是人。

溫德青-二胡協奏曲

視頻封面Traces V concerto for Erhu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orchestra, 4th movement視頻

朱踐耳-第十交響曲

視頻封面朱踐耳:第十交響曲《江雪》視頻

王西麟-第三交響曲

視頻封面王西麟第三交響曲4視頻


回答題主的問題:

不當奴隸、沒有銅臭氣的作品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是那些不以市場為導向,由國家發展的作品。

美國大片的成功,不就是用錢堆出來的特效,加上豪華的卡司,來吸引觀眾為其買單的嗎?——這是對」美國大片「,而不是對」美國電影「的描述。美國的確有一部分電影符合您的描述,但是一個健全的電影市場,不正是應該百花齊放,各取所需嗎?

如果一部作品本著為了人民而不是人民的幣的宗旨來創作的話,將會造出什麼樣的作品?——例如當年的樣板戲。

它能不能得到其受眾人民的認可?——能不能得到其受眾人民的認可,完全取決於受眾當時的口味。所以,不管是陽春白雪還是手撕鬼子,都有可能。

去銅臭味的文藝,要靠什麼來支持其發展?——1. 國家扶持甚至直接組織,確保無需考慮經濟因素的情況下有好的客觀條件(參見《建國大業》)。2. 國家宣傳甚至強制要求大眾觀看(參見各類宣傳學習類電影)。3. 國家影響甚至控制大眾審美取向(參見樣板戲)。

至於這類文藝作品好不好,有沒有成為其他什麼的奴隸,題主沒問,就不討論了。


我記得姜文說過一句話:「站著賺錢。」


銅臭味,或者說盈利性,為什麼一定和藝術性, 高品質格格不入呢?

倫勃朗的畫都是為腰纏萬貫的商人定製,不妨礙它們的精美和藝術性吧,北宋的商品畫也是精品迭出。

一個優秀的藝術家,劇作家或導演,懂得如何在藝術性和盈利性上找平衡。他們會把自己要表達的思想以觀眾樂於接受,喜愛的方式表達出來。同時票房創收,一舉兩得。

退一步說,觀眾用票房來表示認可,有什麼不對嗎。還是說這話的人認為你國愚氓億兆?應該是另有一盤大棋。


習近平說的是文藝不要做市場的奴隸,但沒說不可以做市場的朋友啊!

做朋友就要互惠互利,共同進步啊!


他的話其實對,但是不適合他說。

但是問題也不能責怪習,這是東方權威文化和現代文化之間的鴻溝,文化深層的差異。不是個別人可以抗拒的。

前者是哲人王模式,有天子或者文官或者僧侶或者學者(代表智者)指出方向,然後民眾(代表愚昧)遵從即可,因為哲人確實是「為了大家好」;後者是「自組織模式」,不需要任何先知,甚至也不承認先知有能力指出方向,民眾通過博弈自然就可以達成進步(所謂的市場原教旨主義)。這是完全兩種層面的東西,不可調和。

哲人王必須要表達意見,不見得就是要強制,而是表達觀點,從而實現「引導民眾」(天子牧民)的作用;哲人王的行為必須要成為表率,即使人人都知道那是表演,也必須要做,那表達一種指導意見、一種價值觀。尤其是在某種「利樂崩壞」的時候(比如公知和公務員同時成為沒有公信力的代名詞),再不挺身而出,就可能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但是在自由市場的觀點看來,這種哲人王式的行為是有害的,因為權力會扭曲供求關係,妨礙市場通過購買/投票來做出篩選。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忠字舞的時代還不算遙遠。實際上越想要人為的操控市場,結果就會越糟糕。不客氣地講,垃圾片盛行其實就是政府的手伸得太長的緣故。


聽這話的時候就非常噁心,作為高級領導跨級指導某個行業的具體工作,讓下面的怎麼做事,效果這段時間已經體現了,武媚娘滿屏幕的大頭照說明了廣電總局顫抖著的謹慎。

文藝不依附「金錢」,被演變成不依附市場,那就只能依靠政府,出現兩極分化,要麼徹底撈錢,拍點容易過審,底層受眾愛看的抗戰片、碟戰片、腦殘武俠片;要麼想拍點有深度、有價值的,一改再改、一刪再刪,出來不倫不類,賠錢跌份,心灰意懶。

對於不愛看腦殘劇抗戰劇的,知道大多逃離電視媒介了,對網路的監管就會慢慢上來,美劇英劇日劇,慢慢越來越難找,視頻網站論壇,能招安的就整改,不能的就關了,哪個沒有盜版背景?合理合法。

中國電視劇早就日薄西山,未來只能萬劫不復。十年前我們看的是各種王朝、大宅門大染房,如今是手撕鬼子八百里狙擊,即便張紀中這樣的也退化成於正這種東西。

文化創作的活在當朝,不知造了什麼孽。

電影行業就不說了,今後反正就是砸錢拍喜劇吧,韓國在拍熔爐死亡直播,我們在撒嬌女人最好命大鬧天宮,市場浮躁觀眾低俗,電影變成了純粹我開心你賺錢的行業。

可以再會了漸漸難覓的美劇動漫,遙不可及的油管推特,關在門外的gmail谷歌。畢竟在「通過屏蔽好的來讓蠢的顯得不蠢」方面,朝鮮從來不是世界第一。

語有激憤。


看了一些答案覺得沒有理想的所以自己回答一個。

首先:」習近平說「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銅臭氣「在我看來這句話簡直毫無道理(我會不會被查水表?。。)文藝為啥不能銅臭氣?商業大片我喜歡看啊!多relaxing多exciting,憑啥你說文藝作品不可以和商業緊密聯繫呢?非要自作清高曲高和寡好玩嗎?你TM到底是在迎合誰的口味?政治最好不要干涉文學藝術,謝謝。倘若我們需要提高電影的質量,那也是電影界和文學界圈子內自己討論的事情。

其次不迎合市場的作品並不意味著是受人歡迎的作品或者好作品。這類作品通常是陽春白雪:你看得懂就來,看不懂就滾,主要滿足製片方的愉悅感的。迎合市場的作品可能是通俗易懂的、場面炫麗的、情節跌宕起伏的、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而不迎合市場的東西就會各種哲學、玄幻邏輯、文藝滿點,很可能出現80%」這拍個什麼JB玩意兒「20%」我草神片碉堡了"

最後我本人更喜歡」觀眾去迎合電影「,因為大眾的藝術感通常偏低,去迎合low的檔次電影也只能越來越low


聖經


蘇聯這麼做過,拍出了一部《戰爭與和平》。七個多小時,分四部,你可以去感受一下,什麼叫社會主義體制下的藝術巔峰。

不是拍電影不花錢,而是只要可以推進藝術的極致,我們就不差錢。所謂銅臭,無非是說錢不夠多。王思聰的錢,那可都是香的。


銅並不臭,不合法的銅才臭。賺錢並不低俗,拜金(認為有錢高人一等)才低俗。沒錢還認為賺錢低俗的是傻×。


把大大文藝座談會上請的一個人的一本書拍成電影,就是理想中不含銅臭,不被奴役的電影啊


當我看到某定義中出現[不要@#!*!%,不應該#!@%*]的時候(即沒有能力正面概括事情),

我只會覺得這個定義只是某人的個人感性並且原始的想法,

而不是理性的,一矢中的的。

換句話說,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話看看就好


不當奴隸、沒有銅臭氣的作品。不就是那些明知道會被廣電總局禁掉還是依然堅持拍完的作品么?


推薦閱讀:

王樂君是怎麼被選上《偽裝者》的女主的?
如何評價趙麗穎,吳倩,藍瑩盈的演技?
有沒有類似於《太子妃升職記》之類的穿越高顏值搞笑劇???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遇過的妖怪里哪位妖怪實力最強?
大家對刑事偵緝檔案什麼看法?

TAG:電影 | 音樂 | 文藝 | 文學 | 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