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禽類中雞最容易感染禽流感?
禽流感易感性:
為什麼雞和火雞最易感,其次是孔雀等,鴨、鵝、鴿則較少感染(一般是帶毒不發病,產生抗體)?
有沒有分子病毒學層面的解釋,比如受體的數量、親和力差異等等?
不同禽類易感性不同是一個總體情況,至於有回答中提到不同血清型不同毒株的問題,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呢~~
個人覺得題主的問題問得有些毛病,冒犯了請勿介意。
禽流感病毒最原始的宿主,是水鳥,尤其是野生的水鳥,包括野鴨,大雁,天鵝等。為什麼叫做最原始的宿主呢?因為這些鳥類感染了禽流感病毒以後基本不生病,但是病毒可以持續在腸道複製,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到其他的個體。鴨子和鵝這類水鳥對流感其實非常易感,可以攜帶H1-H16,N1-N9各種搭配的流感病毒。
一般人所認為的雞和火雞易感,只是因為這兩種禽類的養殖規模大,受關注度高罷了。陸禽不是流感病毒的原始宿主,感染病毒以後會有明顯病症,造成體重下降,產蛋率下降,甚至大批量死亡,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被廣泛報道。雞裡面主要報道的是H5,H7和H9這些亞型,相比水鳥裡面長期監測到的十多種性別,實在不算多啊。
題主所說的受體數量,親合力差異當然是有的。一般對受體主要區分禽和人兩種受體,簡單來說禽型受體是alpha2-3多糖受體,而人型受體是alpha2-6多糖受體。這兩種受體在禽類和人體都有,只是分布的數量和位置有所區別。鴨和鵝的呼吸道和腸道主要分布禽型受體;雞和火雞的呼吸道和腸道兩種類型的受體都有分布;鴿子的呼吸道主要分布人型受體,只在腸道分布少量禽型受體;人體上呼吸道主要分布人型alpha2-6多糖受體,但在下呼吸道兩種受體均有分布。簡單來說,大多數的禽流感病毒對禽型受體結合力高,因為人家原來生活的環境(水鳥)就是這種受體多嘛,當然更親近些。由於流感病毒變異率高,所以自然環境下有些病毒都可以獲得對人型受體的親合力,因此可以偶發性地感染除鴨和鵝之外的動物,包括人,但是一般來說不能夠大規模迅速擴散就是了,除非同時獲得了其他的適應性突變。
對於不同血清型的易感性,個人覺得目前並沒有強有力的證據可以證實。人類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才開始分離到流感病毒,並且由於各種動物的經濟重要性不一樣,得到的監測數據自然有所偏差。基於幾十年的被動觀測數據而評價流感病毒不同血清型對不同物種的易感性,我覺得這樣是不夠科學的。
瀉藥。
首先雞場養殖密度大,環境優質的幾乎沒有;其次雞的免疫器官是很大的一個原因。
雞的免疫器官主要有哈氏腺、法氏囊、胸腺、盲腸扁桃體四個主要的免疫器官。1)法氏囊一旦破壞,細菌病毒就會輕而易舉進入,爆發法氏囊炎就會侵害法氏囊,因此爆發法氏囊病後,有很多雞群就會很難進行飼養管理。家禽性成熟後,法氏囊逐漸退化。(並且法氏囊通過一根很細的短管與泄殖腔想通,這是不是也有被泄殖腔污染的可能性?個人觀點)2)如果雞群發生某些病毒性疾病就會侵害胸腺和盲腸扁桃體,哈氏腺也會受到干擾和影響,之後一系列的疾病都會感染上的。雞和火雞養殖多且集中,龐大的基數使病毒容易在群體中適應擴散傳播,血清型自然就多。至於雞為什麼易感,養殖場大規模集約化,只是長肉或是不停的下蛋,免疫器官發育不是很完善,自然有點毛病就掛了唄 。如有錯誤歡迎批評指教。 傳染病不是很擅長,生理學方面還是可以的
謝邀,這個真不知道,這要問研究病毒的人,我做的是小動物臨床
瀉藥,這是與雞的養殖方式息息相關的,在世界上,對雞的需求量大,從而造成了養殖基數大,密度大,防疫控制難度大。
流感病毒16*9=144種變型,加上個體差異性,裡面的排列組合自然就很多
首先,就像成老師上課跟我們講的玩笑話一樣,中國為什麼消滅了牛瘟,因為中國養的牛少了,如果中國養的牛跟豬一樣多,想要消滅的話可就難咯。
言歸正傳,不同血清型不同毒株的AIV病毒對不同禽類的致病性各不相同,所以我覺得題目不是很嚴謹
竟然有人邀請我回答問題 感動到哭 ♂?別說雞了,就連人普通的感冒不同年齡,民族,膚色感染壓力也是不同的,不同日齡的雞感染壓力是不一樣的,更別說品種了,就醬,瀉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