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生活狀況具體是怎樣的?
去hk玩了幾天,倆感覺,一是消費好高,二是好擁擠!當然那邊收入也高,聽說的。但也有窮人要領政府補貼,住公屋的吧?聽說HK的窮人每月由政府發補貼10000港幣,是真是假? 是平均情況還是怎樣的情況可以領這補貼?
好奇香港人自己真正的生活是怎麼樣的。所以想聽真正生活在hk至少1年的人,最好是hk土著分享一下香港人真實的生活狀況。比如自己是什麼行業?收入怎樣?算哪個社會低中高階層(我指的是生活水平,無關政治)?平時工作作息如何?有哪些娛樂?生活日常消費怎樣?買房買車否?抑或房租(是的話租的是怎樣的房子,以及價錢啥的)?……也可以說說總體狀況。自然是越詳細越好啦!Thanks!
在香港差不多10年,生活中見過各式各樣的土著香港人、中低層新移民,也因為工作關係接觸不少大企業和公立機構的中高層和白領。分享一個前兩天聊過的計程車司機的故事:
那天從尖沙嘴打車到粉嶺,大概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和的士司機聊了一路。這位師傅今年已經73歲了,過去是做貿易的,八九十年代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北到過佳木斯瀋陽長春鞍山,在山西住過一兩個月,山東河南陝西等香港人普遍不太熟的地方,他也能娓娓道來各種地名、人物和特產。
60歲的時候,他退休了,但是閑不住,不想每天就是飲茶打太極,就200萬買了個的士車牌,到現在已經開了十多年。他說自己每天的時間安排,早上5點起床,鍛煉一個小時,六點多開車出去往機場方向,和一班司機同行飲早茶吹水看報紙,然後開工,一直到晚上十點左右。因為車是自己的,所以中間吃飯休息的時間,也比較自由。
他的車夜裡不換班,就放在停車場(好像一般的士會有兩個司機換班,一個白天開一個夜裡開,人休息車不休息,內地很多地方好像也是吧?),「我這個年紀啦,不用賺到盡啦!」
問到老人家的家庭情況,他有四個子女,最小的今年大學畢業,其他都成家立業了,「終於不用為他們操心啦!」。他的兩個女兒做社工,「幾好啊,也可以養活自己,也能幫到人」,大孫八歲已經讀小學了,平時父母帶,時不時過來探望爺爺。
這位司機其實代表了很多老香港人的心態,工作一輩子,老了也閑不下來,不希望因為年紀大了一些,就變成「廢人」,停止工作。相信來香港的朋友,細心觀察,也會發現仍在工作的老年人比例也比內地城市高些吧。
當然,部分老人是因為生活的壓力、較少的退休福利,被迫工作。但是很多我認識的老香港人,真的是衣食無憂、甚至家財萬貫,只是因為享受自己仍在創造價值的狀態。看看香港富翁里,有多少七八十歲,甚至90歲仍在工作的人,就知道了。
對了,這位出租司機的經濟狀況是,四個子女每個月給一萬多家用(孩子給老人的生活費),他住的房子是當年8萬塊買的,現在值400多萬,計程車牌照是自己的,市價600多萬,很容易變現,每個月開的士賺的錢也用不完。「年輕時也炒股,現在都賣了,借給子女買房子啦。」「要還嗎?」「隨便啦,我這個年紀,不為錢啦,最重要是開心。」
下車時,車費兩百一十多,老人家說「給200好了,無所謂啦,我也收工了。」祝樂觀的73歲司機師傅,以及無數像他一樣認真、對工作和生活都充滿熱情的香港人快樂開心。來香港三年本科,即將畢業留港工作,分享一下我眼中的香港:)
1、消費高主要體現在房價和吃飯上,其他倒和內地差不多。收入總體上比內地應該是高的(不然根本不可能買房啊!),我是學會計金融的,應屆生進big four的話起薪是12k港幣一個月,而國內的四大起薪好像是六七千?
2、窮人每月領補貼10000港幣我還真沒聽說過,估計是假的,不然你讓拼死拼活每天工作十個小時才月入一萬二的四大狗們情何以堪.......就算有政府津貼也是非常非常少的,最多一兩千,想靠這點津貼生活真的是不可能啊= =
3、我畢業之後是在銀行從事風險管理工作,月薪24k,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金融行業本身是比較賺錢的,尤其是在香港,比起工科啊新聞啊這類專業,我們專業算是好找工作又高薪的。我的薪水比上面所說的四大高一些,但是與投行諮詢此類精英行業也是不能比的,投行月入五六萬(這只是base, 不算bonus),諮詢也有三萬左右(這裡說的都是剛畢業第一年工作的薪水)。
4、要說階層的話,香港是貧富差距非常大的一個地方。基本上進了banking, consulting, law這類行業就算是中高層。論生活水平,通常的說法是,四大的起薪(月薪一萬二),扣除房租(剛畢業基本是幾個人合租一套房,每人付五六千),差不多剛剛好能養活自己,沒有什麼富餘了。我做學生的時候住宿舍,因此不太擔心房租的問題,通常一個月是花兩千到三千(我是女生)的生活費,這還是刻意比較節省的花法,不算逛街買衣服買鞋的開銷。
但是工作之後要社交,要買衣服買鞋買化妝品,外面的餐廳也不會像學校里這麼便宜,所以開銷會更大一些,除去房租之外大概要五六千才能過得比較舒服。當然了,如果你刻意過得很省很省,比如我一個學姐,在四大工作六七年了,薪水怎麼也有三四萬,但她還是跟別人合租一個房間(上下鋪!!),月租才一千多,平時也不怎麼出去交際(也可能是因為太忙了= =),這樣的話應該就花不了這麼多錢。
5、工作作息各行業相差很大,我只能說說本行業內的情況。四大是很辛苦的,七點多上班,peak season的時候動不動就加班到凌晨一兩點,如果住的稍微偏遠一些的話,到家也都兩三點了;平時也差不多要上班到十一二點這樣,基本上就沒有life了.....投行也非常辛苦,香港投行尤甚,每周120+小時的工作量簡直讓人聞風喪膽(行業內有個笑話說,你知道維多利亞港燈火通明的美麗夜景是怎麼來的嘛?都是投行人加班亮著的燈.....).不過投行薪水很高,是精英階層的標誌,所以大家仍然冒著生命危險趨之若鶩...當然了,投行中後台就不會這麼辛苦,會計人力資源IT等部門每天6點下班毫無壓力,賺的錢沒有前台多,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三四萬也是有的。商業銀行會好一些,一般7點前都可以下班了,但也分不同部門。
6、日常娛樂方面,我是比較喜歡玩喜歡交際的,而且我的想法是,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多出去交際,認識新朋友,說不定就有新的機會。朋友多了之後交際活動就多啦,與內地朋友喜歡一起吃飯聊天,跟香港朋友就是早茶下午茶,跟外國朋友就是clubbing, brunch, party, BBQ, junk等等。經常這樣交際,花費是會多一些啦,所以我現在會刻意節制,一個月最多三四次大型的social活動,平時就跟一兩個親密的好友約頓飯聊聊天:)
7、買房買車我目前還沒有考慮過,因為實!在!是!太!遙!遠!了!港島上九十多平米的新房子要一千萬港幣左右,房價實在貴得離譜,所以我認識的人裡面很少有人買房。基本上是賺的少的就租便宜點的房子或者合租,賺得多的就租貴點的房子。剛畢業的學生一般是三四個人租一套,每人一間卧室,公用廚房衛生間和起居室。房價取決於地段,港島一般偏貴,如果你要租那種有gym有游泳池基礎設施比較好的高檔小區,一般要月租三萬左右(三個人分的話就是一人一萬);而如果在九龍不太中心的地方,一萬二就可以租一整套公寓,十分寬敞明亮,卧室衛生間廚房起居室都是獨享,小區內gym啊pool啊一應俱全。
香港人很少買車,因為道路非常窄和擁擠,人也多,高峰時段很容易被堵在路上,還不如走得快。。而且公共交通非常方便,MTR簡直是我坐過的地鐵中設計最合理、最方便快捷的,巴士路線四通八達,加上輪渡,基本上沒有公共交通到達不了的地方。
先說這麼多啦,還有其他問題的話我再補充:)謝邀。我在hk不過一年半時間,而且都只是學生。我說的一切都是表面的,更可能是片面的。作為內地人我的想法畢竟和本地人的思維方式以及思考結果有很大不同。僅僅給題主一個參考。
行業與收入:我是學生沒收入。我的系主任每個月可以掙到9萬(以下都是港幣,目前匯率0.78左右),之前他做公關主任的時候每個月12萬。科大的同學也說教授級別年薪大都百萬起。
我是學新聞的,將來要是在香港當記者起薪估計八九千,最終能升到1.2萬到1.5萬就不錯了。非常苦逼。
巴士司機招聘號稱每月可達1萬5,洗碗的開價2萬也招不到,人家的苦我們都不懂。
作息:如果是學生,我看到的10點算早起,2點算早睡。
如果已經工作了,那麼8,9點出門上班,晚上8,9點回來比較普遍。加班到12點也很常見,當然也有5,6點就下班的。但總之這是個加班很久的地方。
消費:衣服跟內地差不多,便宜一個匯率,大牌打折力度大。
吃飯比較貴,我覺得內地10塊錢街邊打發一下沒問題,小店的話15-20也能湊合一頓,但這邊茶餐廳30多已經算非常便宜的了。
但再貴一些的食物我覺得差別不大。通勤算是比較貴(跟北京不能比啊。。。),巴士地鐵十幾塊很正常。
買房買車:據說90%的香港家庭不買車,因為停車難養車貴路很複雜,公共交通又方便,所以沒必要。
房子是重點。。。等我回來補充。但只要把握一個中心思想[世界最貴]就行了。
可能是諸位答主中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
家母是80年代赴港熱潮里較為成功的一批,成功積蓄了數百萬(估計接近千萬)。目前家庭年收入為(1-5)百萬級別,在香港算前10%。與內地親戚聯繫緊密(省會、中產),所以也能分清楚有哪些是具有『香港特色』的。
我對香港人的生活狀況的認知有我自己的生活、以及我對我一些同學(有代表性的三個)的生活的認知。並且對學生、工作人士以及退休人士三種人分別介紹。
我姑且把自己的家庭算做中產-精英(過渡)階級,因為事實上的確是買樓也不敢隨便買。由於中學時在名校(只能說不是私人學校),故接觸到不同階層的、具有代表性的以下三位同學:
同學A為精英階級,家庭年收入接近千萬(6-10百萬級別),家住豪宅標準的私人住宅。4年內換了兩套豪宅。
同學B為普通階級,家庭靠綜援,單親,住公屋。走路上下學。
同學C為富豪階級,家庭資產肯定是億級別。家住私人別墅,有游泳池。家裡車庫有多輛觀賞用、三至四百萬級別的豪車。每年邀請20+同學去他家辦生日派對,費用全包。
由於坐標在九龍,所以和香港島/新界的居民在生活上可能有巨大差異。
==========================
我:
家住半山,背山望向對面海,可以看到國慶煙花。樓齡20+的普通中產住所。附近有公園以及行山徑,雖然一條街上住8000+人,但街坊很安靜。住宅大樓低層有提供各種活動場所,以比較低廉的預訂費用可以享受各種體育和康娛設施。當時的生活是:
- 每一 ~ 兩個星期看一場電影。每個月去一 ~ 兩場音樂會(我喜歡看百老匯、音樂劇或者古典音樂,家母喜歡爵士、舞蹈和歌舞劇)、國際水平的展覽(藝術、文化、博物類的展覽);
- 每周有三天在外吃飯+逛街,一次外出吃飯+逛街的總合消費在五百到一千+。我家一般是pizza hut,小南國,金滿庭左右的消費水平。從九龍灣到中環沿線的商場都有逛。周日一般出去茶樓吃早茶;
- 每周有1-2天爬山或者羽毛球之類的運動,曾經被家母每天拖出去溜狗一樣在公園繞圈步行一小時一段時間;
- 家母出外逛街如果買了東西,一次消費一般在五千至一萬+,這一般每星期會出現一次;
- 每個月初我有買書的機會,課外書總合消費每月可接受最多1000左右,但我一般花費500以下;
- 每月1500的『零用錢』+『膳食費』,去除學校中午外出吃飯平均40塊錢,剩餘我一般用來買正版藏品、遊戲、零食等方面;
- 我的衣物單件價格在500-1000港幣左右,T-恤比較便宜一般在300的價位;
- 私人補習以及單人課外授課的價格每小時在500+,每星期3-4節左右;
- 出行用地鐵、專線小巴,其他時候用一輛價值數十萬級別的私家車;
- 家裡做晚飯標準為三菜一湯,各種花樣。一盤魚(一般為斑類)為80塊起步,一盤菜為20塊起步。這些一般是新鮮從街市買的。其他肉類有時候從高檔超市買,一盤羊扒200塊左右。至於買什麼看心情。吃晚飯的時候,打開新聞一邊看一邊吃。
- 電影台播某個很想分享的電影的時候,會全家一起看。
- 早飯牛奶麥片、麵條、牛油多士、義大利蝴蝶粉、蒸饅頭都有,一般都是從高檔超市買回來的食物。
- 每年出國旅行一周+,家母喜歡到處飛則一年可能四五次。
- 環保什麼的:我家不做垃圾分類。
- 其他:會囤報紙一次性賣錢,也會捐舊衣。
同學A與我不同的是:
- 他家比我大一兩圈,上面也提到了他4年內換了2套豪宅(千萬級別的,並且有景觀和高層加成的那種,但不是繁榮地帶),並且從小有工人做飯,父母都工作到起碼6點才回家。
- 零花錢比我多很多。平日午飯出去找吃的,有時候他會找50+塊錢的地方。很喜歡出外玩(和他相比我是死宅),比如唱K、溜冰、各種野外營地活動(攀繩、野外定向、觀星之類的)、cosplay、義工等,從未見過喊窮。。(和他相比我零花錢比較緊)。我有很多現充活動都是被他帶起來的。但相對而言,他的家庭活動少一些。
- 他家出行是豪宅住戶專用車+百萬上下的私家車+巴士+地鐵。由於是新建的豪宅,配套設施有電影院、保齡球場、桑拿室、按摩房等各種高大上的場所;
- 他家的常見運動有室外高爾夫、網球等『高端』球類,也就是小時租比較貴的那些。雖然我有打過高爾夫,但並不常玩;
- 他家有參加一些精英階級的慈善活動,捐一點小錢然後辦抽獎晚會什麼的。每幾月總見他有一兩次被大人喊去穿正裝,參加宴會/聚會/打高爾夫;
- 總的來說,他家日常平均消費水平比我家高20-30%左右。
同學B與我不同的是:
- 由於是單親並且要教育2個孩子,他家母無法放下孩子全職工作,只能申請綜援和公屋。
- 屋子比我家小三圈,2房間1廚房1廁所還有個比一般房間大一點的『客飯廳』,樓齡估計30+。窗戶外就是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可以估計晚上不會太安靜;
- 他家離學校比較近,步行只要15-20分鐘左右,一般出遠門是各種轉乘小巴-巴士-地鐵。
- 日常雖然喜歡看書,但一般從圖書館借書。他的娛樂活動專註在寫作和看書,興趣班和娛樂活動都是政府提供的康娛,有時候也會在遊戲機廳找到他;
- 午膳伙食費在20/每天左右,和他一起吃飯的時候,一般會選擇學校附近的冰室,17塊錢就能下碗味道還不錯的速食麵。後來他轉為晚上自己準備第二天的午飯,午飯時間走回家熱好直接吃;
- 出去玩一半時候不見人影(因為手頭不充裕);
- 他小學就在幫忙做飯,餐桌日常是一葷一素+白飯,沒有零食。基本不出外吃或者點外賣;
同學C(與我沒有相比性):
- 土豪。同學B有時候穿的正裝可能是阿瑪尼什麼的,然而抱歉,同學C就算在同學生日宴會上,穿的都是私人定製(不是旺角800塊訂製的那種)。我覺得他家幾個裝飾用的百萬豪車已經很能說明一些事情了。。。
- 他家是私人別墅,三層/四層左右。現代洋式。前院和後院面積大約有兩到三個教室左右。雖然和其他別墅隔得不是很遠,但不是別墅小區,一條路上也就4、5棟別墅左右。背山看海景色優美。。。其實就在我家山頭後面稍遠的地方。
- 他上下學有司機接送,土豪標配。從來沒有在放學後見過他,也從來沒有在公共交通工具里見過他。
- 從小有私人家庭教師,英語口音比較標準(港式裡帶一些OX腔),不是普通的流利。
- 平日看的書比較多英文小說,英語成績領跑年級。
- 領獎、學校辦的晚會等,他家都會在最里一圈(核心團體的那一圈桌子)出現。
- 其他娛樂方面比較撲溯迷離。
初二下學期,他雅思7分考到了英國威斯敏斯特圈的某私人貴族學校後斷了聯繫(雖然我之後也考到了七大,但起點不同)。
由家庭帶來的學生之間的差距說的差不多了,下面是工作適齡人士:
中產-精英過渡階級:我家開工程公司接業務的。每個月,手機通話時間都會時間超出基礎話費。平日經常在各個工程地點來回跑,檢查工程進度和質量。一起出外的時候,時間很緊,雖然沒有到一個電話就要走人的地步,但不斷要通過電話解決工作上的問題。但事實上,家母多次提到,其實可以直接把東西全權交給其他人打理,成為一個坐著數錢的老闆。但由於不放心或者追求質量,並沒有這麼做(到現在應該還是整個香港到處跑)。
精英階級:每天工作到下午五點沒啥好說的,倒是不需要經常加班這點,個人感覺挺罕見。一個是某香港領頭的國際公司(不知道啥業務)的高管之類,另一個是領頭的法律諮詢公司高級經理的級別。一個月下來還是有挺多時間可以跑去深圳按摩等等(沒錯,把同學A也帶過去的那種)。周日也是會全家一起吃早茶,逛街的頻率也不低多少。之前去他家打遊戲/逗寵物的時候,他家母帶百元級別的熱食小吃下班回來。
普通階級和富豪階級並不清楚。
有兩種特殊白領群體,可能在生活習慣上有所不同:
- 公務員、警察消防部的家庭可以享受公務員家庭宿舍,並且有公務員家庭特供的娛樂場所,可以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參加興趣班(從功夫到野外定向到游泳)和做一些娛樂活動(各種球類、保齡球、遊戲機廳等);
- 教師家庭有教師證,可以出入一些教師專用的區域(教師書店、文具店一類),獲得價格比較低廉但更豐富的教學資源。還能夠很容易就租/求購到一些珍貴的甚至絕版的書籍。
===========
由於已經出國數年,並不能保證最新的沒變化。
自我介紹,香港土生土長,新界人,公屋階層、在北京讀書加生活了五年
一香港消費高
因為香港物價就是這樣,尤其在幾年前政府通過最低工資後,加上鋪租租金(有一說法是因為自由行推高鋪租),所以物價節節上升。
例子,我讀中學的時候(十年前吧),在新界屋邨讀書出外吃飯,那時候學生餐不過25港幣左右。現在最低要普遍30-35以上。就算不是學生餐(解釋:學生餐指身穿校服人士有學生優惠價)、現在出外吃飯,就算不是市區,茶餐廳都要35以上的錢。正常出外上班,在市區LUNCH,都要40左右了。
所以物價貴和生活成本/商業成本也有關係的。
二擁擠
因為我不是住市區,所以新界的感覺還可以,自由行開放後,比如深圳灣口岸,給新界地區的大商場都帶來一定的壓力,假日人頭湧湧,就算是平日都有不少水貨客來買東西,人流顯著增多。市區的空間少,街道、商場各樣....因為香港人口密度大。
但親曆過港鐵和北京地鐵的洗禮,我可以告訴你,北京地鐵比香港要恐怖得多。
三、窮人領政府補貼,住公屋的吧?聽說HK的窮人每月由政府發補貼10000港幣,是真是假?
在香港這叫綜援,長者的福利領的叫生果金,兩者都有入息限額和資產審查。
住公屋的不一定是窮人(比如說),但能住公屋的肯定不是富人。
更多窮人連公屋都住不上,要住更慘的劏房。
(因為土地供應和公居屋供應問題,排隊上公屋是很久很久的事,還有入息限額)
能領多少錢要視乎綜援家庭的人口、還有入息。
四、好奇香港人自己真正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跟所有在發達國家、一線大都會的國際城市沒甚麼倆樣。
貧富差距大、物價貴,但城市建設很好,很現代化,交通發達方便,綜合市民素質不錯。
(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懟北京的機會,天天看到吐痰還有小便的)
交通方便和人口密度大都有原因,不像北京面積大,雖然地鐵站多了起來,但其實實際住的時候,沒車族的通勤是很不方便的。
但在香港你不開車,依靠公共交通就能生存,超級方便,港鐵未班車時間完勝北京,除了港鐵、輕鐵、電車,還有小巴這類接駁的交通工具,巴士當然超正,雖然香港公共交通價格現在被笑為「只加不減」機制。
(港鐵的其中一位股東是香港政府,有「可加可減機制」來調節票價)
簡單來說,我喜歡在香港生活,但住的環境真的很逼很逼,很小,除非你很有錢。
北京其實住得很遠,房子挺大挺不錯的。
五、比如自己是什麼行業?收入怎樣?算哪個社會低中高階層(我指的是生活水平,無關政治)?
讀大學前在香港工作過一年,普通白領,當時的收入是港幣八千,未扣強積金,不用交稅。
(因為工資太低了啊哈哈哈哈)
就算大學生未畢業即投身工作的工資水平囉。
六、平時工作作息如何?有哪些娛樂?生活日常消費怎樣?
跟其他發達國家人類沒甚麼分別啊……
大學畢業兩年,文科生,從事金融相關的文職工作,薪資不高,我覺得比行內同等經驗的人士少就是了。我覺得生活還可以,因為是本地人,沒有房租問題,可動用收入10k以上,今年已經去了兩次日本,一次韓國,打算下半年再去台灣/泰國。至於房子嘛,我前幾天去屯門遊走的時候順道看了一下,二手房子300萬hkd 60平米,好像也能負擔得起。
我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女孩,這裡治安很好,很多日資公司當然也有很多各國的公司,各國種族的人,在街上很擠迫,也很方便什麼都有得賣。一個月清費一萬港元應付日常開支。
在香港生活了8年的人表示,除了房租和交通,香港和上海的消費水平也差不了多少了。
還有窮人的補貼,那是綜援,一個月4千左右。但如果你領綜援的話就不能工作了,一個月四千也就剛夠生活。如果沒公屋的話,4千里還得勻出一部分租房就過得很艱難了。
說到房子,這個簡直是香港人的一個執念。如果多看看香港的新聞,香港的報紙,就會發現香港社會對房子房價異常關心,一般有新盤推出就會有很多關注和報道,甚至記者採訪明星還會問你打算買房嗎之類的問題。香港很多人為了買房也節省出了新高度,最近就有多個「都市上車神話」,寫的是幾個成功買房的80後「勵志故事」,什麼每天午飯就吃一個麵包blablabla的。相對內地來說,在香港很多人還是靠自己而不是啃老,沒有家裡的支持,買房非常難。除了醫生,律師還有做生意開餐館的,收入都不會很高。賣場的小妹妹一般都是8000多,職員1萬到2萬,大學裡面普通研究職員2萬到4萬,教授年薪一般上百萬。2萬以下1年也就幾百塊的稅。
在香港只要不買大一點的房子,基本還是過的很開心。吃的安全便宜,交通方便,物價什麼的都很穩定。說些小事情
某市值萬億的國企上市公司香港某部門經理結婚已一年,但為了省錢買房子,每天跟妻子吃了晚飯後就回公屋跟老母住。
某裝修師傅,辛勞十幾年在香港擁有三間房(裝修真的很好賺,他的小兒子從澳洲大學念會計回來,現在卻是跟自己爸工作,因為賺得更多。而他大兒子,港大電腦相關專業畢業,快十年,現在是年薪四十萬左右),而他的小女兒結婚卻是上淘寶買298元的婚紗,家人個個讚她做得好。水費
原來香港的水費也是分級的,4個月計,首12立方米的用水量是免費的, 次31立方米的用水量,收費4.16元/立方米,第三等級19立方米,收費6.45元/立方米;第四級超過62立方米後每一立方米9.05元。排污收費率是1.71/立方米。這個收費率比較美國和深圳,便宜嗎?4個月耗水46立方米,我算不算節水模範啊?
電費
中電的網站上說由2016年1月起,電價每度下調1港仙或0.9%,那個仙是1毛的意思嗎?我一點沒有覺得下調啊,去年夏天坐月子一個月電費800多倒是記憶深刻。電費也是分7個等級的,最便宜0.822元/度,最貴的1.767元/度,跨度大的,說明省電模式很重要,可以省錢的!誰告訴我電費政府補貼150塊的啊?原來是長者電費優惠計劃,這點香港做的很棒,好像各行各業好多有長者計劃,優惠打折什麼的。
煤氣
煤氣單一直看不明白那個兆焦耳是什麼玩意哇!我真的不知道哎,煤氣收費分11個檔次!但是第1到11級只有1毛的區別!這個有點錙銖必較的感覺哈,但有基本消費29.5元(包括保養費滴)!我估計了一下大概11.4元/度。看著單子:每兆焦耳煤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0.065千克,我的專業敏感辭彙引發無數研究課題:根據電費單,可以估計各地區二氧化碳排放費,收費就有依據了嘛!或者讓排放的單位補償,減排減放,種樹種草。。。
柴米油鹽是民生基本,附近平民超市,高大上的超市都有賣, 同樣的東西來去個幾塊幾十塊錢是沒有疑問的,我家媽媽很享受比較各家超市的差別,用折扣券,打折日,省印花貼紙,找便宜的,樂在其中!我媽說油,95.9/3L,大概是常州的一倍價錢;米,39.9港元/5kg,有貴一倍嗎?鹽,無碘鹽,2港元/454g,比家鄉便宜,所以媽媽行李有空間就帶幾袋子回去!
經歷的平民化的議員和社會價值導向。社區婦男主任議員同志早晨和大媽大嬸做廣場操,晚上在辦公室門口免費發放當日賣不掉的生果時蔬。有時候到端午節就拿著擴音器喊,「樓上的大爺大媽叔叔嬸嬸下來領粽子啦!」然後樓下看到人排隊,領東西,散去! 中秋節好像也發過月餅,今年看看發不發月餅。不是每年都有的,不要養成白領的習慣,不要有期待,這只是驚喜!還有在他主持下,修補了附近坑坑窪窪的人行道,開通了機場巴士到我家樓下,樓下,樓下,這是巨大的福利啊,從機場出來直接可以爬上巴士,29塊錢,一個小時到家。讓原本疲憊的旅行忽然輕鬆起來,一站到家變的就是那麼簡單!
其他個檔次的議員據說也蠻親民的,只是我太平民(其實港漂,不是永久居民,還稱不上民)還沒有機會接觸,今年立法會選舉的選民參與率高達58%,民眾深更半夜還去投票自己的「同夥」呢!注意那個舉雙手的激動的男同夥旁邊的紫色衣服委員拄著拐杖的!
環保意識,關愛弱勢群體,慈善活動的宣傳隨處可見,潛移默化。學校的廢物利用主題很突出,幼兒園手工課上要求拿衛生紙內圈做成聖誕樹啊,利是封變成小擺設啊,就一個字:自己太沒有創造力了!這裡重點贊一個學校的金錢教育和慈善義賣,強基金儲錢,勤儉節約教育慈善義賣從三歲娃娃抓起啊。娃第一次義賣是幼兒園中班4歲,參加了香港交通安全會的賣旗活動,在家動員的事就不提了,雖然兩句話,可是讓娃主動靠近陌生人說真心不容易啊!但是經歷下來還是很好的,娃勇敢地走近陌生人,說你好,要不要活動劵啊?很多人很默默,漠漠,也有少些人特別熱情,主動多買幾份的,也有的不買,但是力挺娃娃們出來慈善義賣,誇仔好勇敢,很醒目!其實我比較緊張,照片都沒有拍。補一張小學的賣旗經歷,第二次顯然很大方,enjoy啦!賣完了,還一起聚餐,是不是很期待,很美好!
香港的傳統節日氣氛挺濃的,除了商業需要外,是真真的生活需要,維持情感的需要!去年開始,我們才知道鄰居們吃完中秋團圓飯,會提著燈籠拿著熒光棒到附近的沙灘上等海上生明月,或者去公園草坪人約黃昏,等月上樹梢,簡直是小朋友的盛會,大寶找到小夥伴一起耍等,開心的不知歸家。雖然今年基本上是重複去年的活動,依然很興奮呢!出去之前還猶猶豫豫,超強颱風莫蘭蒂會不會把我們全打回來,嘿嘿,月亮居然是亮又大,不過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七圓!穩定下來的生活,焦慮的漂的心就似乎也圓圓的了。香港總算還有一點可以讓人喘口氣的地方,娃上學不用送紅包、送禮,一切按章辦事,拼成績品格,面試實力。廉政公署力推幼稚園守則,反貪腐從娃娃抓起,廉政公署提醒小禮物如旅遊紀念品、端午節送粽子都有可能被認定貪污受賄危機。原來的公司和現在的兩個公司也對送紀念品的價值也管得非常嚴格,過年的利是封紅包也不大,大老闆給一千是很大方的了,平時街坊鄰居物業工作人員茶水清潔大叔大嬸的也就十塊二十塊一個紅包,第一年覺得這麼小的紅包,怎麼好意思拿出手呢,所以一個沒有給。第二年不一樣,懂了規矩,準備了幾十個,見熟人就一個,大家感覺都開開心心,錢的負擔也不是很大,鄰里感情滋潤起來了。
更多香港生活見公眾號香港生活之友:盛夏保保
推薦閱讀:
※香港人有哪些習慣與大陸人不同?
※畢業去香港四大工作以及生活是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感覺對香港學生來講西方國家比大陸更具有吸引力?
※香港建制派和泛民派的政治主張是什麼?哪個是愛國的?
※香港有哪些拍照有逼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