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美食的書值得推薦?
能讓人看的食指大動的好書有哪些?求推薦
[圖片為內封/插畫/目錄]
(內封圖用手機塗的 略慘不忍睹)—————正文分割線—————
我推薦的是 殳俏的《貪食紀》
在我個人而言 這是一本反反覆復看不膩 每次看還都有新發現的綜合美食書
(「綜合」這個詞用的又不專業又不美味/ 請原諒我的詞窮)至於如何綜合/ 它既是食譜和食材介紹的綜合 也是味蕾感受和大腦感悟的綜合 還是美食和個人哲學的綜合/ 我個人很喜歡殳俏這種「置三觀於舌尖」的做法/ 先用美食吸引我的注意 然後向我娓娓道來她的思想 我一向討厭說教 而這裡我只覺得享受
殳俏的文字有魔力 她筆下的食物的氣質和食材本身貴賤與否並無太大相關/ 有時候royal 讓人對食物產生敬畏/ 有時候簡明直接 好像把廚房直接搬來放在讀者面前 一步步示範
今天我的論證方法是「引用論證」
下面我要放選段啦—————讀書時間—————
-----「蔬菜牛肉濃湯」-----
蔬菜牛肉濃湯是烹飪史上的模範生,它總是看上去不帶任何缺點地出現在任何地方,並且努力做到不引起任何偏見。對於這道經典的法國家常菜,pot-au-feu,也可以直譯為火缽,因為做這道菜的最初構想與缽子有關。 歐仁?拉比什(Eugène Labìche)的作品中,有一個獨幕輕喜劇叫做《圍著我的鍋子轉》,1859年11月9日首次上演,之後,這個無聊的故事馬上被大家忘得一乾二淨,但是其中的那頓飯卻被大家記憶了下來——那是巴黎一個典型的布爾喬亞家庭的晚餐,內容是「蔬菜牛肉濃湯、小牛排、子雞、白切肉、杏仁蛋糕」。蔬菜牛肉濃湯在這個菜單中起了點睛之筆的作用,凸顯出那個年代濃濃的布爾喬亞情調,卻也受到了後來營養學家最大的攻擊。「營養失衡,肉類偏多,真是難以置信,竟然連一碗湯,都是以大塊的肉作為主角的。」此菜單一下子就被批判為男士們罹患痛風和尿毒症的源頭。-----「絢麗麵包片」-----
中國式的麵包片也應該開始流行。遙想我小時候,奶奶總是把一塊長方形白麵包片切成四等份,在上面塗一堆用鹽、蛋黃、料酒略微腌漬過的豬肉糜,然後整塊扔進油鍋里去炸。新鮮出鍋的肉糜麵包片味道好極了,香極了,只是油多了點,不敢多吃。後來,奶奶又發展出蝦肉的版本,混合少許肉糜,同樣是下油鍋炸,香味中又多了彈牙感,並且愈發鮮美。今年,在某蟹庄收穫了傳統做法製作的大閘蟹禿黃油,即用紹酒和豬油炒制的純蟹黃蟹膏。平時吃白米飯時加一小坨,或者吃面時加一小坨,但並未想到什麼更美妙的吃法。於八十六高齡的奶奶打電話時向她諮詢,果不其然,奶奶說:「你可以買點上好的法棍,切成片,把這禿黃油加一勺在麵包片上吃啊。吃的時候再加滴蟹醋,或者義大利黑醋,蟹黃香,麵包鬆脆,這樣的組合一定好吃啊。」這一語驚醒夢中人,但我又問了個頗掃興的問題說:「那太油怎麼辦?」老太太鎮靜自若回答說:「你要用麵包片做底子,吃的可不就是有油的食物么。麵包最大的好處莫過於吸油,其實就跟牛油抹麵包、橄欖油蘸麵包一個道理。不油的東西,你放到麵包片上做甚呢。」—————更多畫面請翻書—————
好了晚飯時間到了 此時此刻學校食堂的火鍋面也變的十分誘人
本來我也想問這個問題來著,結果搜索到了你的問題,說說我最近看的比較好的書,文字描寫很生動的說,有梁實秋的《雅舍談吃》趙珩的《老饕漫筆》《老饕續筆》袁枚《隨園食單》古清生《人生就是一場覓食》《路無邊,吃無界》唐魯孫老先生的《中國吃》《唐魯孫談吃》還有蔡瀾的書籍《尋味》
汪曾祺的一本《做飯》,裡面講到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他的好看之處在於不僅僅在談吃的,而且描寫了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的許多人的生活狀態,每一篇都是寫了一種美食,不僅僅是寫做飯,更是寫生活、寫文化。他自稱喜歡逛菜市場:「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下面節選自其中一篇——手把羊肉。
到了內蒙,不吃幾回手把羊肉,算是白去了一趟。
到了草原,進蒙古包作客,主人一般總要殺羊。蒙古族人是非常好客的。進了蒙古包,不論識與不識,坐下來就可以吃喝。有人騎馬在草原上漫遊,身上只背了一隻羊腿。到了一家,主人把這隻羊腿解下來。客人吃喝一晚,第二天上路時,主人給客人換一隻新鮮羊腿,背著。有人就這樣走遍幾個盟旗,回家,依然帶著一隻羊腿。蒙古族人誠實,家裡有什麼,都端出來。客人醉飽,主人才高興。你要是虛情假意地客氣一番,他會生氣的。這種風俗的形成,和長期的游牧生活有關。一家子住在大草原上,天蒼蒼,野茫茫,多見牛羊少見人,他們很盼望來一位遠方的客人談談說說。一坐下來,先是喝奶茶,吃奶食。奶茶以磚茶熬成,加奶,加鹽。這種略帶鹹味的奶茶香港人大概是喝不慣的,但為蒙古族人所不可或缺。奶食有奶皮子、奶豆腐、奶渣子。這時候,外面已經有人動手殺羊了。 蒙古族人殺羊極利索。不用什麼利刃,就是一把普通的折刀就行了。一會兒的工夫,一隻整羊剔剝出來了,羊皮晾在草地上,羊肉已經進了鍋。殺了羊,草地上連一滴血都不沾。羊血和內臟喂狗。蒙古狗極高大兇猛,樣子怕人,跑起來後爪搭至前爪之前,能追吉普車! 手把羊肉就是白煮的帶骨頭的大塊羊肉。一手攥著,一手用蒙古刀切割著吃。沒有什麼調料,只有一碗鹽水,可以蘸蘸。這樣的吃法,要有一點技巧。蒙古人能把一塊肉搜剔得非常乾淨,吃完,只剩下一塊雪白的骨頭,連一絲肉都留不下。咱們吃了,總要留下一些筋頭把腦。蒙古族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個牧民。 吃完手把肉,有時也用羊肉湯煮一點挂面。蒙古族人不大吃糧食,他們早午喝奶茶時吃一把炒米——黃米炒熟了,晚飯有時吃挂面。蒙古族人買挂面不是論斤,而是一車一車地買。蒙古族人搬家——轉移牧場,總有幾輛勒勒車——牛車。牛車上有的裝的是毛毯被褥,有一車裝的是整車的挂面。蒙古族人有時也吃烙餅,牛奶和的,放一點發酵粉,極香軟。汪曾祺《故鄉的食物》是入門經典,樸實的文字中是對過去時光濃濃的思憶,食物給與人的那一份鄉愁久久不能散去。 梁實秋的《雅舍談吃》筆調詼諧,在吃中笑談人生感悟。在吃中品味生活,在生活中享受吃的樂趣,人生也許只有這樣一種小幸福可以在作家筆下如此純粹。
安倍夜郎《深夜食堂》
《深夜食堂》《酒友飯友 》《孤獨的美食家》
無盡的盛宴
陳夢因《食經》和哈羅德.馬基 《食物與廚藝》絕對的夯實基礎的必備讀本
葉廣芩的《豆汁記》很不錯
《時蔬小話》既講了各種蔬菜的前世今生,也有做法,像舌尖上的中國一樣有畫面感,看著就流口水233333
如果英語好,這邊有一些很好的原版書。美食家們,快來拿原版書啦~~~,隨便看看吧。
《食光深處的溫暖》作者是南方女子,居住在日本,文字中包含了對美食的嚮往和對生活的熱愛。看完之後內心很滿足,推薦
居然沒有《隨園食單》?
非常喜歡陳曉卿的《至味在人間》,街頭巷尾的小吃,最是吃貨的味道。
陳曉卿的《至味在人間》。很好的一本書,不僅寫美食,更有一種懷想的滋味。
第一喜歡的是陳曉卿的博客人黃豬老,博客最火的那幾年,舌尖上的中國還沒出現。陳大叔相當的高產。筆下的食物跟事物都酣暢淋漓不做作。偶爾發發牢騷,晒晒吃貨父子情,調侃一下身邊的同事,懷念一下童年故鄉,寫寫那些年拍過的片子吃過的館子。一個粗中有細的黑胖子躍然紙上。近年來博客已經不怎麼更新了。後來的《至味在人間》一大半都是博客舊篇,新收錄的就像沒撒辣椒的羊肉串,沒魂兒。博客里的每一篇我都看了,十年下來,能看到成熟,亦能看到衰老。不知陳老師現在的理想還是不是開著車,拉著器材,副駕坐著心愛的姑娘。
第二喜歡的就是李碧華的飲食筆記系列。陳老師若是辛棄疾,李仙姑便是柳三變。飲食男女,絲絲入扣。有種狡黠的趣味。喜歡她筆下的煙火氣。馬伯庸先生前兩天在微博曬的《中國土特產大全》,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間草木》,《故鄉的食物》,《汪曾祺談吃》都很不錯,最近在看蔡瀾先生的《蔡瀾食單》,但是感覺蔡先生寫的過於簡單了,正像他自己所說:「文字本來就不能咀嚼,要咀嚼的是食物啊!」
這本《紙上的味道》是圖書館借的,最近晚上睡覺前看一會,是本編著書,收了很多名人大家關於飲食的詩文,好的一點給了相關的一些知識鏈接和點評註釋,讀起來還是很舒服的。
不好的一點,睡覺前讀了會餓。最近在看的是後浪出版的《明日の便當》。是日本的料理設計師飯島奈美的新書。挺不錯的 就是教我們做各種溫馨的小便當~~
內頁也超美。
唐魯孫的全集啊 各種談吃 老北京的人文典故 不過書不好買
還有食經,這個不錯,裡面有許多內容可以學習的
推薦閱讀:
※上海有哪些好吃的義大利餐廳呢?
※針對兩個人的年夜飯有哪些好的建議?
※為什麼新鮮的海鮮會有甜味?是它們體內的什麼元素導致這種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