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乎和 Evernote 有哪些區別和相似點?


完全不同的兩類產品,這也能問的出來,而且還能把所有正確答案給摺疊掉,奇葩了。

如果說evernote和知乎有共同點,那麼我可以說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共同點,這不就變成廢話了么,還答個P!!!


我個人覺得挺像的,都是將大腦中的知識傾倒於一個容器之中,時髦的辭彙:你的大腦的延伸。

只是知乎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Evernote 是用戶與自己的對話。

產品上,Evernote 做的更細膩,知乎還有還多東西要改。


相似點:

知乎和evernote兩者的目標都期望能夠變成一個知識匯聚和積累的場所。

差異:

知乎依賴用戶之間的互動來產生內容和知識,方式上偏向媒體運營,鼓勵原創內容,所有內容公開共享,且受版權條款約束

evernote以純工具的姿態出現,依賴於各種功能來導入內容,鼓勵收集,摘抄,內容以私有私享為主,提供有限的半公開分享功能。由於以純工具姿態出現,evernote對其內容不做任何干涉和法律層面的保護。

如果說知乎是一個依賴公共的力量進行公共知識積累的產品,evernote就是一個用個人力量進行個人知識積累的工具

此外,evernote提供了開放平台和各種插件,大力著眼於知識及內容在產品平台以外的導入和導出,知乎更看重運營和媒體合作,並不提供技術上的開放平台和插件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說清楚,我來嘗試一下:

共同點,是信息的『整理』。當然,如果你把知乎當成了社交網站,或者把evernote用成一個隨手記,大概說明你的打開方式不對。

信息的『整理』是我對互聯網技術進步的一個期待,因此到處賣弄一下,獻醜。

知乎所帶來的,是在社會化溝通的背景下,知識的一種被動收集整理。

你有一個問題,你po出這個問題,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的人搜集信息整理文字,最後完成表述。在你提出的這個問題上,信息被整合、知識被網路化,變得可用。

而evernote是在信息之海的衝擊下,個人對知識的主動整理和重塑。

你得到一個知識,你加入你的evernote,經過多次重複和後期整理,不管是以筆記本為單位還是以頁為單位,evernote所體現出的是在相同主題下的信息集成(雖然這個集成不像提問回答那樣有線索),也是一種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而他們的不同,就是對於信息的最終受益人,一個是被動接受的過程,一個是主動參與的過程。前者可能高質量低接受,後者可能低損耗但低純度。

雖然谷歌漸漸露出了一個商業公司的婊子底褲,它本身在做的事情還是值得尊敬的:『整合全球信息並數字化,使其對用戶可用』(關於google now和siri什麼的我就不再重複了)。


Evernote某種程度上是個人累計,規整內容。

知乎在某種程度上是集思廣益,規整內容。

一個大部分時間是靠個人(想怎麼怎麼)

一個大部分時間是靠別人(答怎麼怎麼)。


一個私有,一個公開。一個問答,一個記錄。


若evernote能支持某種流行的mindmap格式,知識管理的價值會更高。


都屬於一種資料庫管理軟體,一個管理的是自己的每日筆記數據,一個管理的是網友們共同解答的奇葩問題數據


問題問得沒問題呀, 兩者確實有交集.

以前我在別的網站發現的好東西都會Copy到Evernote.

現在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好東西會直接點收藏, 因為知乎本來就是用來進行知識獲取和積累的.


EVERNOTE是私密化的東西,而知乎則是開放式的討論區。這是最淺顯的區別


推薦閱讀:

怎樣將知乎收藏夾里的答案快速轉入到 Evernote 中?
Evernote 的同步方式是怎樣的?
Evernote標籤支持分級的意義何在?
馬克飛象背後的製作團隊/公司是什麼背景的?
hm標籤怎麼看?

TAG:知乎 | Everno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