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面對無窮知識時的恐懼?

我是機械電子大一在讀,加入實驗室後學習51和stm32,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都還不錯。

言簡意賅的說就是因為眼界太廣了…3D印表機,單片機的各種開發,各種巨佬的創新作品,然後就有點恐懼,因為自己什麼都想懂,都想做,但現在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從不懂到懂…

感覺這是平時「有結果的」教育下的後遺症,因此在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武功時無所適從,依葫蘆畫瓢也不會,也不敢…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過這種體驗,又是以什麼方式面對的呢?


謝邀:這是心理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學數學的人這種體驗多了去了。

第一步,明確地明白自己只是一個「凡人」,意思就是「你不可能什麼都懂」, 那麼第一步就是要主動放棄試圖「弄懂一切」。 舉個例子吧,現代數學已經是一個大妖怪了,別說全部了,就算是我所在的分析和偏微分方程領域的成果也已經汗牛充棟,無法遍歷了。 很多大學本科生剛進門的本科生總是什麼都想學,也妄想自己可以「學遍」現代數學,但是那就是不可能的。學了點粗淺的泛函分析就覺得自己懂泛函分析了,學了點皮毛的偏微分方程就覺得自己好屌好屌了。其實差得很遠很遠,因為體量就在那裡,現代數學已經沒有真正的全才了,大家本質上都只能守著一畝三分地幹活。這個現狀在大部分領域也是適用的。你可以有很多興趣,但是真正內核的專研對象只能是少數幾個東西,而且最好是在一個東西上做出點成績才能考慮換對象。

第二,你得理解」什麼都要懂「不但是不可能的,更加是有風險的舉動 你什麼都學的後果往往就是什麼都學不精,淪為平庸的座談客。數學中我們管這類人叫名詞黨。如果你試圖超過你的學習能力的範圍吸收知識,那麼結果往往就是消化不良,讓你對大部分東西只能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就是可危險可安全的事情了,如果你只是吹牛逼,那麼一知半解是無所謂的。但是如果你碰到面試、考試甚至自己工作需要用的時候,一知半解的危害性就會體現出來。 」自以為是對的「的錯誤往往是無法自我發現和改正的。

第三,很多」什麼都想學「本質上是」葉公好龍「。當你剛開始學一個東西的時候,那總是最美好的時間和最美好的感覺,你往往學得快,學得輕鬆。但是碰到緊要的和內核的東西的時候,你會遇到困難,你會察覺到自己的膚淺和愚蠢。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個」新東西「向你招手,你做那個新東西又會獲得廉價的成就感,然後你就屁顛屁顛地追逐」新知識「去了,留下一個爛攤子。為什麼大一的同學一堆想著轉專業,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學習本學科遇到的第一個瓶頸,然後就覺得自己是學習某個陌生領域的「天才」了。

年輕人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但是第一要謹慎選擇」粗學「和」精學「的對象,不是每個對象都值得你付出真心學習的,要根據的野心、抱負、能力和客觀條件選擇最佳的精學對象。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你只要知道就好,不需要死抓著不放。第二是對於精學的科目不可半途而廢,必須有始有終,一以貫之。如果「遇到困難就放棄」變成了你的習慣,你的人生就基本失去了提升的可能了。因為每個成長都是伴隨著困難和痛苦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那麼浩瀚,即使你怎麼盡全力地努力,也只能得到一點點!


這種體驗一直存在,並且無法擺脫。

本科時候的恐懼,是覺得自己在各個領域都不懂。然而到了讀研讀博的時候,這種各領域都不懂的恐懼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感受,是我連自己全力鑽研的一個領域都沒法弄懂,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了。

這種感覺給我的切身感受就是,我覺得自己蠢得沒邊,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於是心裡自然產生了學習的驅動力,來緩解這種不安。然而繼續學習的結果,是發現自己又接觸到了全新的概念和知識,於是接著去想辦法弄懂,久而久之,形成了慢慢積攢知識的習慣,也習慣了活在這種不安甚至是焦慮的感覺當中。

有時候我會想,這種習慣和學習的驅動力,會不會是好奇心帶來的?但是那種不安的感覺,讓我把這種心態和單純的好奇心區分開來。以前覺得那句「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這句話多有道理多美好啊啊,然而經過了碩博期間的掙扎,我現在已經把這句話當雞湯了,因為我發現這種歡喜真的最多只能暫時緩解我的不安。這種喜悅勁頭過去了以後,我又會回憶起被自己啥都不懂的不安和焦慮支配的恐怖……

不過這種心態也可以是種優勢。我覺得我在課題組裡的理論和實驗功底都可以說是最弱的了,然而我有一個優勢,就是我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哈哈哈哈哈哈哈這算什麼恐懼

真正的恐懼是當你發現你所有的知識都沒有嚴密科學的背書

而當你專心求索於嚴密科學時,卻發現自己怎麼都探不到底

看見一點光結果卻只是被引進更無知的深淵

從而終於發現自己根本就只是上帝的玩物而已的時候

那種從頭到腳的戰慄


雖然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是無限的,但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卻是有限的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1.要深度,同樣建立廣度目錄。建立自己的知識目錄,能夠在需要具體的某項知識的時候迅速學習,而不是試圖了解一個領域的所有細節。也就是能夠迅速切入並掌握"深度知識"的能力,這往往需要建立在個人相關廣度知識足夠的情況下。

2.盡量減少知識傳播帶來的知識噪音,和信號損耗。論文-&>英文書-&>中文書-&>傳授過來的知識,博客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想起以前學得一篇文章,學知識就像畫圓,圓的面積越大,圓外的面積也越大。以圓的面積代表你懂得知識,那麼你懂得越多會發現不知道的就越多,但是我覺得能知道自己有很多不知道的知識那是在懂了很多的基礎之上的。所以無需恐懼,因為不可能全懂得,與其恐懼徘徊不如多去學懂一些知識。就像要想變得優秀就要接受自己平庸接受自己不完美,只有接受自己認可自己與自己和解,才能更專註的探索!


我覺得是這樣的,當你面對的這些知識,需要迅速產生出一個結果(考試也好,論文也好,工作裡面的實際應用的也好,出去嚴謹地吹牛逼也好),而這些知識對你而言,並不能在很短時間內迅速掌握到你所期待的程度的時候,你會感到恐懼。

所以我覺得,你恐懼的東西,其實並不是知識本身,而是:你想要達到的這個產出結果所需要的知識體系比較龐雜,所以你經過短期的學習後實現的效果,很可能會達不到你對自己的要求,的這個焦慮。

如果是這樣,那麼,克服這樣的恐懼,沒有啥多餘的選擇,要麼降低對自己短期產出效果的要求,要麼就抓緊時間,趕緊學,學一點,算一點,知識是無法窮盡的,但是超越你的peers是有可能的。

最後,朋友,世界上的知識無法窮盡,世界上的知識永遠在更新,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啊,給了我們多少樂趣。我真誠地建議,在學習這件事情上,盡量減少結果導向,而去體會那種一點點靠近答案的感覺,很有成就感,很上癮,很奇妙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慢下來,享受它,別恐懼。


恐懼?要麼直接放棄吧,啥也不做,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只在沙灘上晒晒太陽,打打望,感嘆一下,啊!大海真美啊!就是太深了,潛到底是不可能的。。。

要麼,換上潛水裝備,能多潛一點是一點,能多看到一種動物多一點歡喜。

選一個吧。

雖然古有五十步與百步皆為退,沒啥區別,但不能走到無窮步又怎麼會是原地不動的借口,以步為丈量單位,50步和百步是有區別的,10000步和一步就區別就更大了。再者,知識無窮,但你所感興趣的知識卻不一定啦,沒病走兩步,說不定走到某個有限步你就。。。

要麼升華要麼放棄了。。。

恐懼是正常的,慫是不可以的。


莊子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意思就是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就會搞得精疲力竭。

而針對你這樣的困頓,首先要有上面這樣的思想準備意識,明白這個最基本的常識。

其次,你缺少明確的目標。每個人目標的定義都要遵循SMART原則:Specific--目標要明確。在確定目標的時候,不要含糊不清;Measurable——目標可衡量性,要有達成的標準;Attainable——必須是可以達到的。短期目標要在現有的基礎上設定,要可達成性較高;長期目標也是基於短期目標的分階段、細化實現;Relevant——你階段性的執行要和目標密切相關。

「什麼都想懂,都想做」——請你告訴我你想做什麼?恐怕你還真的答不上來。

列下清單——把你想做的事全部列出來,這個應該很簡單吧,靜下心來去做就可以了。然後選擇一件目前你能最快掌握的事情去做,就可以了。

如果你能堅持做好這第一件事,就說明你不是傳說中的「葉公好龍」。

接下來,你可以重新梳理一下你想做的事,自己制定一個學習路徑:哪些是必須在其他事情之前要去做的(理論根基之類,是其他知識技能的鋪墊),哪些是對你著手進入一個行業或職業最重要的(對接職業甚至要對接到具體行業具體崗位,而不是一直活在象牙塔里,你需要先做社會大機器里的一顆螺絲釘),你要如何打造出一件有價值的「作品」,理論性的總結、具體的設備產品、程序軟體都可以...當你能在這些執行的過程中,感受到提升,甚至能創造價值的時候,你會有成就感和更清晰具體的目標

如果你專註地投入在每一件細小的事情上的時候,你就不會有困惑了。

所謂的困惑,不過是沒有具體的目標,沒有執行力導致的。

加油!


曾經看到一段華大基因CEO尹燁的訪談,他說,學習其實不是讓你變得全知全能,學習最大的特點是,讓你覺得自己開始不再害怕未知。

因為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更大,學得越多,自己不知道的就越多。那為什麼不害怕未知了呢?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宗教。大家到一定程度都想不通了,只能升維。我就不要在我的理論下繼續在二維平面下去擴,我要升起來。我只要升高哪怕一點點,我就可以無限地看到,我的邊界到底在哪兒。這個過程中你就明白,原來科學和人文就是走在一起的。越往山頂爬,它們越接近。我升維之後,就能很清楚地看見我的邊界和局限在哪兒。反而我就不惑了。因為這就是我的邊界,我就變得很舒服。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世界上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最後都回歸宗教,因為在向自然科學頂峰攀爬過程中,是一定需要用人文科學的光輝去澆灌的。所以,如果你能在專業學科之外,再接觸一點人文科學的東西來輔佐自己對生命的學習和認知,應該會對這種恐懼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大體上來說,哲學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它是一種科學,或者相對科學的世界觀,告訴你要怎麼樣來理解,認識世界。

唯物主義,辯證法,再加馬克思相關的一些粗淺的對社會和社會發展的認識。

了解世界對世界有一個認識,能很好的削弱恐懼感。


知道的越多,就知道的越少。


知識無窮應該欣喜若狂才是。

倘若一個世界的知識已然被探索窮盡,那該是一個多麼無聊的世界。

那句被說爛了的老話,羅素的生命三大源動力,是怎麼說的來著: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求,對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


循序漸進,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說賺他一個億。

劃掉。先了解,先入門,先掌握,然後挑感興趣的方向深入研究。

知識既是無窮的,也是有限的——因為我們人類歷史有限,研究有限,未知更多,所以知識是有邊界的。

請搜索【畫個圈圈告訴你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

而且不要怕,知識會給你帶來回報。

成績優異的學生找工作更好找。

碩士生起薪更高,漲薪速度更快。

博士在相親市場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

專業術語可以裝逼,可以抖機靈,可以換來小女生崇拜的目光,

也可以讓你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討論時頭銜多一個「尊敬的」respectable。

dr.是一個頭銜,是超過一半的人讀博的動力——為了別人介紹你時不說某某先生女士,而是說某某博士,反面案例請參見生活大爆炸謝爾頓對霍華德一直的態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有些知識真是光知道就覺得很欣喜,更不用說滿足好奇心時所帶來的巨大的成就感。甚至可以當作當年勇,在別人傳微博段子「高考時你知天文地理三角函數」,現在你揚眉吐氣的機會來啦,別放過。

祝:enjoy. have fun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除非你擁有無窮的生命


那些追求終極真理的人,

接受了真理的無窮無盡恆常不變,

內心就不再為知識的浩瀚而困擾;

不再為知識的浩瀚而困擾的人,

就不會再因知識的無窮而為自己或他人的無知而自責,

遠離一切對真理的虛妄幻想,

再也不感到迷茫無措。

正所謂: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一切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推薦閱讀:

創客空間VS眾創空間?
波音737飛機駕駛手冊 如何開飛機 怎樣開飛機?
Hologram-box 的全息 3D 效果是如何做到的?
創客空間裡面都有那些設備?我打算創立一個
現在市面上關於scratch比較好的書和教材都有哪些?

TAG:創新 | 自學 | 學習能力 | 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