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城市規劃師才是優秀的城市規劃師?

最近碰到了一些撞擊價值觀的事情,很好奇同行們都是怎麼認識這個身份的。


答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

1、城市規劃團隊需要多元

大家看看制度就知道整個城市規劃教育和職業培養還是非常偏工具理性和工程的,這要應對這麼多元化的需求是很困難的。昨天我和崔功豪老先生聊天,他也有海外經歷,當年在海外求學時碰到的學生都來自五花八門的背景。我說我在伯克利做訪問學者時,接觸的研究生也是來自十幾個專業背景,這很正常,這是一個城市的綜合性解決方案的提供,不管這個方案是局限在一個很小的地段還是局限在一個不大的領域,都不是單一類型或者是單一專業背景的人員就能獨立解決的。

我從美國回來時拿了一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校規劃手冊,裡面提到,一開始要有一個事業性發展規劃才能知道需要多少房子、資源、支撐能力,還需要知道未來這套空間環境建成了後是如何能夠高效、節能、低碳、減排的運營。它的程序表格就很有意思了,第一階段是30多位專家,這30多位專家來自什麼領域,各自表決的權力分值占什麼樣的比例,到了中間的建設階段,專家隊伍換一批人,到了運營管理階段又是另一批人。你就會知道城市小到社區,大到一個大都會地區,絕不是某一類或是某一個小團體的學科群範圍就能處理好的,這是典型的跨學科的知識建構過程,是典型的跨專業議案的協調過程,也是一個典型的上下結合,左右關聯的運營管理過程。這就反映了城市作為一個複雜巨系統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一直主張規劃這個大團隊的人應該多元化,不要迷信註冊規劃師制度或是城市規劃科班出身等等。

2、價值觀培養

美國的研究生在學校會聽到很多全球性議題的課程,聽到很多大趨勢、大歷史這樣的課程。比如發達國家面對的主要問題是什麼、發展中國家面對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是什麼、全球關注的能源問題又是什麼。這可能不是什麼實用性教育,但其實在養成這批孩子在這個行業應該有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昨天聽了一些報告後有人問我有什麼感想,我說城市是有機體,不是機器零件,絕大部分相關性是不確定的,所以我們不可能指望一套軟體最後替人做決策。圍棋複雜,但圍棋是有限解,不是無限解,只不過有限的解是天文數字的量,過去的能力沒有辦法解這麼大的量,現在可以了。但是城市這種沒有清晰邊界,沒有清晰相關性對接的一個如此複雜的系統,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既要有工具理性也要有價值理性、既要解很多有限元的東西,也要解很多無限元的東西,甚至跟人的心理、感知、美學、藝術、價值等等五花八門的關係都有關,它是一個典型的協商共治的存在。機器可能會提高協商共治的效率,比如過去觀察城市,得動員中學、小學的孩子,先做培訓,然後在路口數人、車、自行車,現在的攝像頭技術、感應線圈技術、大數據都能自動採集了。過去要在一個風景區判斷該不該修纜車,得找一群人帶著氣球上山,折騰好幾天,現在一個3D模型全解決了,從一個點上你能看到什麼,爬多高誰能看見你,只要有一個3D數據模型,幾秒鐘結論就出來了。機器的確大幅度提高了決策效率,但是它只是客觀反映一個事實、一個技術結論,東西是好是壞,還是得由人來判斷。人不同的價值觀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判斷。公司老闆判斷,一定選一條最省錢的線去修;比較死板的保護專家判斷,就哪都不應該修。那我們可能就是持更中立的態度,既要解決遊客的大進大出,同時也要把對自然環境、歷史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所以有很多人都講過,一個好的規劃方案永遠是利益平衡的規劃方案,既不是技術上極度激進的,也不是應付事的,是一個價值主導、利益均衡的行業。

所以講新要求是什麼?不是簡單的學一點調研方式,學一點來自於社會學的各種統計分析辦法,學習人文學科最核心的東西,而是要建立一個正常的價值觀念。

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生態文明時代,那我們的規劃師對生態又有多少概念?知不知道什麼是生態足跡?碳量、碳匯是怎麼算出來的?如何交易的?很多人一竅不通。連基本的語彙都沒有辦法溝通,怎麼去跟生態學家們合作來改善城市的生態水平?所以,規劃師要的是要跟上時代價值觀的樹立,學會人文關懷最基本的價值理念。現在很多規劃師,包括已經成長到很高位置的規劃師,個人大師意識還是太強,但其實從全球來看,成功的規劃師很少自視為社會精英,更多是偏向於一個社會義工和社會志願者的心態。

3、基本能力培養

美國研究生培養非常側重基準方法教學,怎麼做社會調查,怎麼做企業訪談,怎麼和開發商溝通談判,怎麼融入政府的決策機製做一個好的決策參謀等等,很多是方法論教育,知識教育其實非常有限。在他們的觀念里知識是不斷改變的,有了方法後可以不斷的往裡面填充知識來支撐你往前走。但我們現在基本上是以知識和技能訓練為主,怎麼把圖紙畫好,怎麼把圖層分好,怎麼把色彩標好,真的一言難盡。

如果要做工程,他們比我們更落地,是高度專業工程化的。比如講未來交通技術,他們可能把一個無人駕駛汽車從基本原理到大體的架構設計都會講的清清楚楚,包括這輛車將來和街道之間各種感測系統的關係是什麼,如何誘導和控制車輛,這些都是工業技術專家來授課的。我們現在總說花了很大精力在培訓工程常識,但是這些工程常識絕大部分是書本上出來的,不是實踐當中出來的,這個很致命。

4、學會與人溝通

一個好的規劃師絕不是機械的規劃師。城市問題的解決最終是跟人溝通的結果,與利益相關者溝通的結果。城市規劃最終也不是科研成果,而是公共政策,這是很多人搞不明白的一件事。

5、跨界學習

規劃師一定要有跨界能力。我現在每天的包裹有一大半是亞馬遜的,只要有新書我一定去看,維持一個很高的閱讀量,不斷學習新東西。前一段時間林毅夫很火,我就看了一堆制度經濟學的書,看它的竅門在哪?跟城市有什麼關係?城市的綜合制度成本怎麼能降下來提升它的競爭能力。

昨天崔老師講的案例非常有意思,他在國外帶一個學生,那個學生是學新聞的。問他為什麼來學城市規劃?他說我做城市報道,如果不懂城市規劃就沒有辦法正常的理解城市問題,沒有辦法抓到報道的要點。包括我在伯克利認識一個學家政的研究生,我說你學城市規劃幹什麼?她說我要做社區義工,美國的社區義工做的事情很大部分是和規劃事務相關的,包括拆改擴建、社區服務、設施爭取、公共利益爭取等等,她說要學了城市規劃才能做一個好的義工。我們國家現在就是一個功利化教育,考完什麼科目就能拿到一個本,就可以執業,就可以掙錢,這不是城市規劃應該有的走向和價值觀念。

6、活到老、學到老

規劃確實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的職業。每年規劃年會,學生輩在台上講,老師則在下面聽,他們真的不是來充門面的。我今早吃飯碰到許學強教授,是一位我們都很尊敬的前輩。他說昨天我聽了一些新東西,有哪些東西對我來講都是很新穎的。所以學習能力是持續一生的,不是說考了本子,能夠用規範來做事就可以了。

7、做有用的規劃

昨天大會談到粵港澳灣區。其實粵港澳灣區已經做過非常多輪規划了,但是為什麼要翻來覆去的做,就是因為原來的規劃是理論演義的規劃,無用。他們在工作當中一次又一次碰到和當年幾乎一模一樣的問題,所以做了一輪又一輪。

其實粵港澳灣區最核心要解決的是降低通關綜合成本,實現真正的無障礙互聯互通。大量的物理障礙,加上我們的法律體系也完全不一樣,所以這些障礙都沒有形成正常對接的情況下,在物質環境上做再多都是一紙空文。最簡單的例子,為什麼粵港澳大橋通車了但是沒車跑?因為沒需求。


謝謝邀請。

題主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也對行業抱著很高期待的人吧,這很好;然而,想跟題主說一個事實:真正的絕對意義上的「優秀」對規劃師而言很難做到——雖然想要做到是好事。

規劃師不同於科學家,正如規劃不是一門科學。

畢竟,規劃師更像協調者;規劃師能做到「儘力平衡」各方利益就很不錯了,能在確保科學合理的前提下有效協調並促進執行,就已經達到了「相對的優秀」。

————————

歡迎關註:漫談城市規劃 - 知乎專欄

以及向我的值乎進一步諮詢:

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readingheart_Michiyo 漫談城市規劃

http://weixin.qq.com/r/tzs-JwjENVVKrUxE926l (二維碼自動識別)


個人認為沒有絕對優秀的個人,只有適不適合某個特定項目的規劃師。

舉例說明,就是項目是政府給的,那麼就要站在政府的角度全盤考慮問題,把區域性的東西全部考慮進去,哪怕不是本項目的規劃範圍內,但也要站在管理者角度通盤考慮。就是所謂的全局觀。

甲方的項目,就要考慮到甲方的經濟利益。他們拿到這個項目如何利益最大化,在這個基礎上再強化重點與吸引力。要用功能打動政府,用亮點吸引未來的投資者(購買者),用嚴謹的經濟利益讓甲方覺得你確實是站在他的角度規劃的。

還有不同階段也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勾地、拿地、拿到、概規後面一步步的側重點都不同。搞清楚每個階段的訴求是什麼,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開展接下來的工作。

另外個人覺得當一個規劃師,邏輯很重要。給別人介紹規劃項目的時候,根據不同的彙報對象調整不同的彙報重點。然後把你的邏輯解釋清楚,其中大部分政府和甲方因為看到的項目太多,經驗不會比設計師少,簡單的敘述並不能打動他們,這時候就需要細節了。通過細節讓別人對整個東西有個更直觀的了解,並不是停留在圖面表達上,這樣才能留下更深的印象,讓對方明白你確實考慮到了很多問題,而且你是了解這個事情的。


兩害相權,能取其輕;

利益當前,勿忘本心。


會問這個問題的同行估計都是血氣方剛,抱著理想主義情懷年輕人。趕巧,不久前,我問過我老師同一個問題,他片面地講了一下:作為一個好的規劃師要具備兩點素質,一是規劃師技術過關,二是有好的設計理念。這個回答不太適合回答題主的問題哈。

——————————————————以下個人觀點——————————————————

  1. 從題主的問題和經歷來看,估計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一下子沒辦法接受。在觀念上沒法接受是原因之一是,在讀書的時候,書上交給我們的東西太過於理想化,就拿我們學的《城鄉規劃法》來說,其中明確規劃的公共政策屬性、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等理念真正貫徹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書本與現實的脫節,所以先認清楚這個現實,不要把規劃師太過於理想化,神聖化。在很多情況下,你的立場不同,所牽涉的利益也就不同,衝擊你價值觀的的事情,有很多也是因為利益出發點不同。一個好的規劃師首先就得分清楚不同立場群體的利益出發點。
  2. 前面有答友也說了一下,關於協調利益,權衡厲害之類的,就不加贅述,但到了具體項目的時候,如何協調就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作為乙方,在設計公司免不了要為效益而戰鬥,所以我遇見的大都是在合法滿足甲方要求的情況下,趕緊完成,至於公眾參與,徵詢意見,這幾年好了很多,國家也在不斷規範程序。從公司的角度來說,你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盡量較少比如技術規範錯誤,避免後期因你的失誤而造成的低效,滿足甲方諸多要求,給公司創收,你就是個好的規劃師。
  3. 從政府來說規劃便是促進經濟增長而非全面發展,推薦吳縛龍教授的一本書《為增長而規劃 :中國城市與區域規劃》(需要的留言加我QQ),了解一下改革開放後我們國家規劃發展的基本邏輯與範式。規劃淪為增長的工具,規劃師就順理成章成為工具的製造者,其實我們還是有發揮作用的餘地的,在微觀層面上,我們可以做的是通過公眾諮詢、聽證、參與來考慮公眾的利益(現在在這方面也做得不錯了),而非一味迎合甲方。
  4. 從你個人來說,規劃有點像打太極,得柔中帶剛,所謂柔就是協調各方,怎麼去調解好各方不妨拿個範本出來,這是我老師和我講的,首先拿法律規範,其次拿專家意見、再就是公眾意見,這才有理有據。至於助紂為虐,傷天害理這種事,就取決於你做不做了。
  5. 至於完全忽視公眾利益的這種狀況,設計是你做的,主動權在你手裡,怎麼捯飭還是你說了算,考不考慮有一部分決定權是在你手裡。
  6. 綜上,一是轉變把規劃看太高的觀念,二是從不同立場看不同群體的利益,考慮進去,三是你有主動權,應該發揮出來,有一份職業操守。我也是理想主義者......共勉.......


既有價值觀底線,也能協調好各方利益,並認識到規劃師在城市建設和項目開發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並不那麼大。


認識到城市是不能被規劃的規劃師


價值衝突不等於違法犯罪,也不代表要突破道德底線。其實大家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而已,關鍵要找個折中。


推薦閱讀:

國內城市規划行業的現狀如何?
人類真的需要城市嗎?
作為明年去日本留學的城市規劃專業學生,我該怎樣選擇?
如何評價《遼寧最美野長城被抹成水泥地 700年國寶面目全非》?

TAG:城市規劃 | 城市規劃師 | 城市規劃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