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住院的病人《我與地壇》好不好?

病人是我初中老師,已經畢業很多年,不常聯繫。初中相處的好,當他是朋友那種,他和學生關係都很好。

最近他下肢血栓,還需住院幾個月,在努力保住腳,可能以後行走困難。(他是體育老師)

我打算去探望他,初中和他聊過他喜歡看書,不知道現在還是否喜歡,也不知道他是否看過《我與地壇》。

想送這本書是因為我內心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棒,在我痛苦的時候開解過我,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幫到他。

但是因為書中內容也和腳有關,我怕會起負面效果,也或許他看過了。很多不確定。

我是打算送幾本,其中一本是我與地壇,不知道合不合適,而且其他幾本應該送什麼比較好。

或者說送書是不是正確的選擇,我個人是喜歡看書的所以覺得好,但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希望大家給點意見,謝謝!

信息透露有點多,希望不會遇到熟人。

謝謝大家!


醫療場合看望患者重要的是心意,即表示關切。至於禮物的寓意,除非之前有深交或者彼此相互非常了解,否則不要輕易超過雙方適宜相處的人際距離。

含義太多並且可能引起患者和家屬情緒波動的東西往往不建議送。如果一個人自己拿不準一個東西好不好,都建議避免。所謂的補品保健品都不推薦,因為它們可能華而不實,或者裡面添加了化學成分對藥物治療造成干擾,甚至威脅患者健康。

酒往往對患者健康不利,吸煙更是人健康的大敵。尤其是煙,在一個文明國家裡根本就不應該作為禮物存在。茶葉和咖啡可能干擾治療,或者存在與藥物的相互作用,不是適合患者的禮物。飲料也往往是高熱量的不健康飲品,我個人感覺拿著個給患者送禮好像沒什麼實質性價值。。。

工藝品、書籍如果對收禮的人不熟悉,容易弄巧成拙。

至於鮮花,實用性較低,儀式性更強。我個人總覺得這個東西不太適合中國大部分醫療場所的實際情況。

出於實用性考慮,對於沒有飲食禁忌(比如血糖血脂異常、胃腸道手術等)的患者,首選的禮物往往是食品。即便患者自己不方便吃,在醫院忙於照顧患者同樣很辛苦的家屬可以吃掉,這類禮物不太占空間,老少皆宜,也是對住院病人的一種實用的關懷,往往有雪中送炭之用。中高檔的食品價格也不低,在價格層面也足以表達心意。

總之,在我印象里最簡單易用講究少容易操作的禮物就是食品了,在各類維持或者拉近私人關係的場合普遍適用。一些與強烈個人偏好相關的東西,一旦收禮的人不喜歡,結果很是尷尬啊。

還有一個可行的事購物卡,把購物的選擇權交給患者和家屬,但是這個東西都等同的貨幣金額寫上去了,有時候看著有點違和感。

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意識,對不同的人應該把握好不同的距離。如果真是非常熟悉的知根知底的人,送這樣的禮物,題主壓根不會在這裡提問了。而題主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就表明題主對雙方之間的關係或者說熟悉程度沒有充分把握,這時候保守起見建議不要越界了。


先說觀點:我認為不好。

題主是希望通過這本書讓老師堅強起來,你的想法沒錯,但即使送也要在老師的腳真的保不住以後再送,而你現在送是在暗示老師的腳保不住以後得靠輪椅生活了嗎?誇張點說就是有朋友送我一副棺材還告訴我:人反正早晚得死你先預備著。如果你是老師你會高興嗎?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堅強這種東西不是說你送一本書就可以激勵的,這種書只會時刻提醒他自己癱瘓之後的生活有多沉重,而起不到任何的正面作用,你不能用健康人的思維去想這件事,這本書就是旁觀者看了很感動,但當事人是很沉重的,這點你要注意:你是照顧老師而不是感動自己。

也許你會說這本書里的主人公最後不是精神升華了嗎?但作者精神好轉的根本原因是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作者最終對母親的理解和感恩,而且這也是經歷了非常長時間的實際行動感化才轉變的。我認為書的最大作用是別人以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有這麼一種事情,但要真正理解實現還是需要我們親自去行動體會,而不是看了書之後就自以為瞭然境界就自動提升了。

最後總結:我認為其實最應該看這本書的是題主自己,你要學會理解一個有病在身的人的思想,而不是讓病人自己看書開解自己,因為這個時候的病人情緒很低落,很容易鑽進死胡同。

多些探望與照顧,多和老師聊天說話,讓老師覺得還和以前一樣這才是你應該做的。


我也認為不好。

初中時代的老師,關係不錯似朋友。你也說了內容與腳有關怕多想。而且連對方看過沒有也不知。可見並不了解對方的閱讀喜好。

所以不如送水果鮮花表達一下慰問即可吧^_^


推薦閱讀:

有什麼優秀的醫療劇,比肩日劇白色巨塔?
醫生如何面對候診病人的抱怨?
醫生不願面對什麼樣的病人?
醫院是否有權強制病人出院?
2017年要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的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你是怎麼看的?

TAG:史鐵生 | 病人 | 住院 | 血栓 | 我與地壇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