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團是否存在定期、暗箱操作辭退 34 歲以上年齡員工的現象?如果是的話,如何應對?

為什麼明明是楊白勞,總是替黃世仁操心?


太正常了。這說明美的正在向一個「正常的資本主義企業」穩步前進,這首先表現在上層權益和下層權益的逐步分離。

34歲,是大多數漂流員工穩定下來的時候。成家、買房、養娃、該是小孩子上小學了。不能長時間加班了,不能拚命出差了,得花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了,得花時間照顧老爹老娘的身體了。我打算要在離公司近的地方好好長期做了。身體也不允許我熬夜了,不允許我跟著技術部的小年輕們通宵苦幹了;不允許我跟著市場部的妹子們通宵陪客戶了;不允許我跟大供應商一杯又一杯了。

這在上面看來,是一個中層以下沒有意義的表現。你這顆螺絲釘,已經疲勞,已經滑了牙,擰不住了,可以換一顆新的了。他們才不會來管你的房貸學費藥費家庭開支呢,只會看COST DOWN和銷售報表。

人走咖啡涼,就這麼殘酷。


34歲對於男性,大致是需要照顧家庭,身體也過了巔峰的年齡。

如果你有人脈,資源,不可替代的熟練技能,豐富的管理經驗。

那這個年齡還是寶貝,獵頭公司爭奪的對象。

如果你只有簡單勞動技能,沒有跟隨你個人的人脈資源(和你做生意是因為你屬於某個公司,而不是非你不可)。那你的性價比就開始下降了。

因為家庭,你不能無限加班,不能隨時出差。因為身體,你不能連續高強度工作。

按照剩餘價值的說法,你的剩餘價值降低了。商業公司追求最大利益,解僱你是正常的。

事實上,除了日本的大鍋飯。資本主義國家大多數人到了45歲之後都會收入下降,能一步步持續上升的管理層是少數。

中國1998年大下崗才徹底顛覆終身僱傭。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把中年離職叫下崗。

如今1998年以後工作的人逐漸到了大齡,開始體會到資本主義的殘酷了。

越是你老的老,小的小,家裡需要錢的時候,你的收入降低了,失業頻率增加了,工作不好找了。

好在,人口紅利快過去了,年輕人以後人數越來越少,以後低級工作崗位還是會有的,公司招收新人困難,就不會隨便開老人。

對於人口持續流入的一二線城市,老人會開掉,但是把房子一賣,拿著賣房錢,去小城市找個低薪工作也能過得下去。

而且這種漸進的解僱不會造成經濟突然收縮,所以不會出現90年代這種大下崗。


作為前美的僱員的我,對於美的為啥這樣做,都是很清楚的。首先一點,美的集團已經實現了完善的制度化、體系化、系統化,個人對於企業的影響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這個人走了,下個人交接下,立馬可以接手工作,就像換個螺絲帽那麼簡單,所以對於34歲以上的老員工,既然沒啥價值了,而且付給的薪水又比年輕人高的多,那麼為啥不換掉呢?我同事里很多幹了十幾年的,被裁員裁掉,然後賠了個十幾萬,但是出去之後根本沒法在一般的企業里正常做財務了,因為之前的工作已經都是按部就班,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去管理,都是有現成的操作指引給你,所以她們很多都轉業做了別的。我當時就是因為看到了再這樣的大企業做久了,會把自己做廢掉,所以才幹了幾年,學會大企業的財務管理,也了解了大企業的管理模式,也就下山了。再說一點,美的急需提升自己的企業形象以及地位,現在進行校園招聘的學校至少都是211起,另外美的的企業文化灌輸非常厲害,我同去的一批大學畢業生,當時個個都打了雞血一樣,對未來充滿了憧憬,所以對於美的來說,一批又一批的充滿鬥志,甘願拿低薪水去拚命幹活的年輕人,才是它所需要的。


首先回答為什麼清理: 1因為美的目前核心科技是成本控制,而人員成本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實際上是可變的。要增加賬面利潤,這實在是不錯的選擇。 2員工法律意識淡薄,沒有自我概念,還抱著一顆螺絲釘的態度。甚至有些人自慚形穢,隨著公司發展,覺得自己拉了公司後腿,自己覺得應該被幹掉。所以,基於以上,有了可操作 性。實際上,也基本上順風順水。 3新的大學畢業生太容易招聘,某種意義上比流水線工人都容易招聘且容易管理。工人往往保護意識還強些。甚至可以選擇比較極端的路線 4.經過簡單培訓,新人很容易上手。不用擔心掉鏈子 其次,回答為什麼暗著來0.暗著來,可以一個一個幹掉,明著來一起幹掉,可能會釀成群體事件,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相當於莊家和散戶。而且超過人數,還要向勞動局備案。以後就有了案底 1.因為這樣成本低,表面上看沒有負面影響。 所謂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深得鬼子真諦2. 學樣子。 3.僥倖心理,混過去就過去了,混不過去,呵呵,再聊聊唄…4.企業經營壓力大。5.沒有想著真正搞創新。


不知道我能回答什麼:

資本主義從出生開始,每一根毛孔都滲著血?

可能大家更接受不了的是:

從小飽讀銘記共同富裕、共產主義的信條,

與現實社會違背太多而差異迷茫吧……

吃著火鍋、唱著歌,懷著夢想……

就這樣被裁了……

國人普遍缺乏信仰,所以極端追求權錢就成為唯一。所以搞起資本主義剝削的手段來,更是徹頭徹尾、淋漓盡致。

這是好事,等到一定程度,老百姓就知道討價還價了,就會進步。


只要還有人擠破腦袋搶崗位,且工人聯合的道路困難重重,那麼這種現象就會是常態。

資本主義野蠻的擴大再生產迅速的提高了生產力,當然有其相應的代價,不然如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但凡進入國企、事業單位或考公務員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個原始的想法:穩定。對於他們來說,這種穩定包含著另外一種潛台詞:即使我不用太努力,也不用擔心被辭退。而一旦由於某種原因,導致這種穩定不復存在時,他們就會質疑,就會抗議。

但在我看來,這種穩定是建立在外在的制度建設上,而不是建立在個人的能力基礎之上,有悖於社會公平和進步。在這種穩定的機制下,不求上進的人成為了這個組織的核心成員,但卻無法為這個組織的壯大貢獻力量,而那些真正想做的事人的卻不適應這種機制而離開。長此以往,無論多麼大的組織,將被這樣一群龐大的不思進取的人所拖垮。

而我所理解的穩定,則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礎之上,而且確保能力隨年齡同步增長。這樣,你就永遠不用擔心自己因為外在的某一種風險而失去生存的基礎。

如果題主所說的是真的,那麼,你的應對之只有一個: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培養一種誰也拿不走的專業技能。

本人專欄:從30歲到35歲:為你的生命多積累一些厚度 - 知乎專欄


哈哈,知乎眾網友真是雙的一手好標。

不裁員或者很少裁員的國企罵效率低,臃腫,年輕人上位難,然後鼓吹私有化。

人家美的正經民企,效率高,不臃腫,年輕人容易拿到核心崗位,你們罵企業沒人情。

我算是知道你們要的是什麼了,就是把各位大爺招進來,好生伺候著,給核心崗位,給高工資,其他人效率必須高,但是自己得有充分時間照看家庭,年紀大了不能辭退。

咦?怎麼這麼熟悉?

這不就是眾網友們最最最痛恨的二代關係戶么?

有意思,有意思。

所以大家批判特權,僅僅因為特權者不是自己而已。


中國企業對34歲的執著,實際上是一種病態!

中國企業太過於年輕,中國勞動者的保障就是貼在牆上的紙。

首先中國的高校教育本身已經偏離社會發展,簡單舉個例子,筆者自己的大學所用的單位居然是世界上已經廢止超過10年的單位。這樣的教育,出來的大學生參加工作的時候,能夠搞清楚工作是什麼,至少要3-5年,22歲參加工作,摸到工作是什麼的門檻至少也在25歲。這個時間說白了是給職場小白明白什麼叫職場的學習時間。一方面是職場的明暗規則,這些是課堂中從未學過;一方面是職場的技能,課堂里學的是理論,和入門級的動手能力,而職場需要的是熟練而應用自如的技能。

上手了,不等於就能高效工作了,這裡面也還有一個過程。有了技能,到高效工作,這裡面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邊干邊學邊總結思考,這是這一時期最典型的總結。這個時間也是3-5年。這樣算來,差不多就是28歲了。

高效工作開始,總要出業績,怎麼說也要有2年時間吧。這就是30歲了。

30歲-50歲,才是一個員工最黃金的時期,也是能最大限度回饋企業的發展需要。

另外,巨大的人口紅利,使得企業湖綠了人力成本與工作效率的關聯性,人力成本的管理,變成了吸收大學畢業生,清退34歲以上的員工,降低人力成本的簡單覺措。莫名趕到悲哀!

還有一點,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腐朽思想影響,自認為高人一等,完全忽略了大學所學與社會所需脫節的根本實際,初入職場,對所接的瑣碎基礎工作,各種的嫌棄。企業卻忽略了這點,往往前述措施降低的人力成本,將會被企業效率和增加的招聘、培訓成本所撐破!


其實美的還不止如此,辭退員工是一隊一隊來的,所以跟錯領導就麻煩了,站隊很重要比能力重要!


34歲以上僱員多數人職業發展進入瓶頸期,勞動力單位回報已經與勞動力單位投資出現死亡交差。由於剛性的人工成本,體系化健全的企業會選擇裁員。

34歲以上員工的特點:1.工作技能熟練,經驗豐富。2.工作思路多數固化。3.大部分人遇到職業天花板。4.家庭所需要佔用的個人時間逐漸上升。5.個人健康程度有所下降。6.投資自我和學習的慾望普遍性有所降低。7.期待加薪,因為生活成本逐漸因為健康和子女教育增加支出。

此時對企業的現狀:1.需要工作技能熟練和經驗豐富的員工。2.企業尋求核心業務領域積極發展。3.高級層職位數量減少,空缺有限。4.剝削剝削剝削,不斷強調員工仍然自我貢獻。 5.希望員工主動學習,仍然花很多時間來提升自我,企業也願意花錢。6.希望控制逐年上升的剛性人工工資成本,控制銷售口徑和毛利口徑費率。

交叉結論:1.34歲員工仍然有用。但工作細分後,可替代性越來越高,替換成本越來越低。2.需要更多的年輕人進行思路指導和為業務發展提供新鮮力量。3.控制成本,瘦身架構,沒有太多中層職位開放給老員工。 4.成本太剛性,寧願在單純的熟練工作崗位使用應屆生,僅僅因為真的便宜。


說明過了30歲,就要準備開始考公務員了


作為美的這樣的企業很正常。1、美的所處的家電行業已進入成熟期、非常好的現金牛一隻,它若突破,多元化及新領域的涉入是必然趨勢。何況美的的相關多元化一直還算不錯(相比格力),去年的庫卡併購也進一步需要創新驅動;因此人力資源必然需要配套做新陳代謝的處理;2、美的除了多元化及創新外,還存在營收瓶頸,為保持凈利潤,更需要成本驅動,因此,資歷老又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中層必然成為出清的對象;這群人一般缺乏內在動力又成本較高,當然是HR的重點裁員對象。3、35歲至40歲本就是很尷尬的年齡,生活負擔大,家庭和生活分走太多精力,現實條件也不比20+的年輕人有精力,作為用人單位,何況一個成熟期的企業工作更多的是常規化、程序化的事情,年輕人更好使。這也是任何一個企業都會做的,每個人都會經歷的,要麼力爭上遊成為決定者,要麼被迫淘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當年國企改革也這麼做過,建行改革時不也如此?

於員工而言也沒太大損失,這樣的企業自然按規則來,該賠償賠償,何況美的作為行業龍頭,出來之後去個規模小點的公司,大部分混得不會比之前差,除個別實在沒競爭力的。

嗯,還是時刻記住自我成長吧!


1有執著降低成本,沒勇氣樹立規則。一直吃國情的紅利,一直打政策的擦邊球。這是從娘胎裡面帶來的基因。所謂黑貓白貓,賺到錢的民營企業才是好的民營企業!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應了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確實很難,即使已經似乎發展的很強大。 2.不追求樹立日本企業對員工營造的歸屬感,也不追求美式企業無窮創新與規則透明。缺乏內在凝聚力,越是看起來龐大,越是危機四伏。 也許是領導短視,也許是經營壓力大,沒有營造自己的企業文化和向心力,只是強調賺錢和降低成本。 3.沒有基礎,盲目擴張。有適應kuka成長的企業文化么?當然可能企業內外有別。

4.感覺像是李自成或者洪秀全,攻陷北京或者天京後,好日子也就差不多到頭了。 5.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A SIGH!


是時候放大招了。可以看看某公司的行事作風。

圖片關鍵信息均已抹去,只留下情節。舉報者請勿再費心。

待公開途徑可以查詢,本人再來更新鏈接,屆時閱讀會更順利。可在評論留言,以便接受本人提示。


那是華為的旗艦機在巴塞羅那進行發布會的時候,各大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到頭條來,美的正搬著兩台空調,便手舞足蹈的說,這於他也很光采,因為他和華為原來是本家,細細的排起來他還比旗艦機長三輩呢。其時幾個旁聽人倒也肅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余承東便叫美的到任正非家裡去;任總一見,滿臉濺朱,喝道:

「美的,你這渾小子!你說我是你的本家么?」

美的不開口。

任正非愈看愈生氣了,搶進幾步說:「你敢胡說!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本家?你搞裁員么?」

美的不開口,想往後退了;任正非跳過去,給了他一個嘴巴。

「你怎麼會搞裁員!——你那裡配裁員!」


父母們高瞻遠矚啊。

老人最推崇的三個崗位: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


其實吧,這一切的誘因都是房價過高所導致的。

按理說這些在大型企業有了這麼長工作經驗的人應該都有不錯的收入水平,至少能達到知乎的「平均標準」。而34歲或者35歲這個年齡,正好是一個人畢業後工作滿10年的時候。本來嘛,工作到了10年,不,不說到10年,到7、8年的時候就應該進入一個倦怠期了,一般的人在這個時候應該都開始考慮如何跳槽換個工作環境,尋求能夠更上一步的可能,而因為這部分人都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重新尋找一份適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並不是什麼難事,而且本來嘛,工作了10年左右,積蓄都有不少了,就算工資待遇稍微差一點問題也不大,這時候本來應該尋求更高的發展目標,換個詞來說,應該是到了追求夢想的時候了,其中的一部分有想法的,有經驗有資本,更應該是創業的主力軍。

但是現如今的情況呢?

這些本應有足夠積蓄,應該主動離職的員工發現情況有些不對。

為什麼?

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銀行賬戶里並沒有一毛錢的儲蓄,之前10年所有的積蓄都已經變成了現在在城市中的房屋的首付款,而僅僅是這樣還沒完,他們發現自己還有每月五位數的貸款要還。另外一邊自己的孩子也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想想現在的學校,每月又是一大筆的開銷。再加上現在不斷上漲的物價,每個月固定的花銷可是一點都不小,作為一個丈夫/妻子,一個父親/母親,哪敢在這個時候離開這個雖然枯燥無聊,但是至少能有穩定並且足夠支撐他們家庭支出的收入的崗位?

理想在現實的重量面前永遠都是輕如鴻毛。大部分人並沒有這個魄力在這個時候去追逐夢想。

而對於大型企業來說,他們發現了事情有點不對。

就一個大型企業的架構來說,基層的位置上本來就應該是快速流動的,每年不斷加入的新鮮敢拼博的年輕人才是這些基層崗位上最需要的人才。本來企業也想得不差,能力比較優秀的基層會提升到中層的管理崗位,而能力比較差的或者時運不濟的,在近10年的沒有升遷並且沒有升職希望的情況下應該早早地就逐漸離職去另求發展了啊。但是這些人都不走啊,請都請不走啊!每年的薪資一直在漲,但是對於企業來說創造的價值卻在逐年降低。大型企業能怎麼辦,大型企業也很絕望啊。還記得當年的國企是怎麼倒的么?

而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他們也發現事情不對勁了。

本來,這些在大型企業工作了這麼久的,擁有大量行業經驗的老員工,本該是這些中小型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力量,雖然因為收益問題這些中小型企業給不出像大型企業那樣的工資和福利,但是沒關係啊,他們可以給股權啊。然而到人才市場上一看,這樣的老員工好像基本都看不到嘛,就算能有這麼一兩個,但是工資的要求可一點都不低啊,而且除了現金之外的一切東西,這些人都不稀罕,中小企業還能怎麼辦?現金和人才,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是想要發展卻缺一不可,他們怎麼辦,他們也很絕望啊。

本來,行業中從業人員的流動,是促進整個行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但是因為房價上漲所導致的生活壓力,這些本應該流動的人員,卻沒有如同期望地流動起來。

這十年,固化的東西不僅僅有階層,也有人員的流動。

然而這才是剛剛開始,房價瘋狂上漲了十多年了,這種事情才剛剛到了冒出頭的時候。


我這會兒正坐在美的集團某個事業部的辦公室里敲下這些字。

就我們這個事業部來看,並沒有這樣的事發生,34歲以上,也就是1983年之前出生的,真是大有人在啊,我不是決策層,不知道未來是否有這樣的計劃,如果真的採取這樣的行動了,那這個問題底下的回答都可以好好看看,畢竟很多回答都是假定美的集團已經採取了這樣的行動了。

不過每年都裁員倒是真的,不,不叫裁員,叫人員優化。


其實大多數平凡的IT互聯網行業底層程序員的職業壽命也就到30出頭。如果一個程序員這些年沒有在BAT這樣的巨頭獲得穩定的地位,也沒有跟隨創業公司拼得後半生的口糧,那麼多半會選擇自己創業,或者回家鄉考公務員,或者做點什麼小生意。

為什麼如今到了前段時間怎麼也洗不清的華為,這幾天也被拖下水的美的,大家就這麼震驚呢?

因為在我們8090這一代人里有一種傳統觀點,即程序員是青春飯,學個其他製造業的工科專業雖然難發大財不過也有一輩子的飯碗越來越吃香。

現在來看,隨著製造業的微利化,底層員工充當炮灰的比例未來只會越來越大。即當你不再能靠拼身體為公司創造價值的時候,你的存在就不再有意義。

時代不同了。我們這一代人的青少年時光恰好是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確立的歷史時期。我們從未想到從事製造業也會衰敗,也會變成吃青春飯。製造業振興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今年上半年國家領導人多次提到製造業。但是從德國美國等老牌製造業大國的情況看,一旦成本上升微利化,想再扭轉乾坤是非常艱難的。如果這個命題能成功破解,那我國政府就遠遠超過川普安倍之流,可彪炳千古。

在沒破解之前,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就不得不好好考慮未來職業選擇的問題了。


推薦閱讀:

唯物主義是否把人物質化,人的所有心理情感活動都是源自巴普洛夫式的條件反射或者是源自生物化學反應活動?
無產階級的階級覺悟為何需要啟發、喚醒、灌輸?資產階級的階級覺悟為何生而知之?
有哪些無產階級前輩們在鬥爭中取得的有關生活的成果?
馬克思主義算不算白左?

TAG:人力資源HR | 馬克思主義 | 美的集團 | 格力空調 | 原始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