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智力大概從什麼時候出現質變的,或者多少萬年前的人類穿越過來,就不能接受我們的教育了?


我想一個比較靠譜的答案是70000年前。

人類的基因相對而言比較穩定,最後一次重大變化發生在大約七萬年前,產生了用語言表達不存在的事物即抽象概念的能力,被稱為人類進化史上的認知革命。後續的變化大概僅局限於乳糖耐受、眼睛顏色、對某種疾病抗性變強等細節。

實際上很多動物尤其是靈長目的其他動物都可以製造使用工具,可以用不同的聲音交流不同的事物;但唯獨人類可以用語言來表達不存在的事物,比如神話、鬼怪、道德準則等。並不是說七萬年前某人基因複製時出錯了,忽然就獲得了抽象語言的能力,然後人類就瞬間開竅了稱霸地球了;這種變異的基因應該時之前就積累於基因庫了,並在七萬年前時逐漸淘汰其他舊錶達在這個時點取得統治地位,從而使大部分人類獲得了抽象交流的能力。這種變化大概是以數十個世代里能夠抽象交流的人口比例不斷增加、無法抽象交流被逐步排斥不能獲得生育機會的方式進行的。

至於智商這個問題,如果是一個人表現出來的理解、推理、創新等各項能力的綜合的話,人類的智商是在代際上升的,簡單說我們這一代智商測試100的人做上一代同年齡智商測驗的話可能會有110的成績。但是這種表現出的智商與教育水平高度關聯,代際之間以基因內含的智商潛力而言的話應該差別不大,所以7萬年前可以抽象思維的先祖放到現在應該不會出現智力差距導致的無法學習適應。

至於教黑猩猩語言,嗯,你覺得腦洞大的科學家們會放過嘛……有一隻叫尼姆Nim的黑猩猩,從小被教授手語與英語,它掌握了不少辭彙的發音,但是始終無法掌握語法,而只能不停聒噪重複一些關鍵辭彙比如:「me eat, you eat, Nim eat, eat eat eat, me you eat」這個樣子。幸運的話你應該能從網上找到一些Nim的視頻資料。

與之對比的是,幾乎所有人類嬰兒都是語言學上的天才。嬰兒期乃至於7歲以前幾乎可以學會所處環境中所有的語言,即使是同時學習兩三種也絲毫不影響單一語言的學習效率;同時學漢語英語法語的嬰兒每門都學的和只學一門語言的嬰兒的差不多。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公眾人物子女流利地同時說幾門語言,並非說一定要天賦異稟,只要資源充分幾乎所有嬰兒都能夠做到。

心理學愛好者,以上觀點可能存在表述不當或理解錯誤,也可能存在被質疑理論,歡迎指正交流。

以上。


其實,現代人的智力水平是比幾萬年前的智人要低的,因為那時候他們是過著叢林生活,智力不好的都被淘汰了。現在大家都看各種無腦視頻過日子,吃白飯,上網無腦瞎bb。吃棗藥丸。

不是抖機靈,是嚴肅的科學研究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2/11/121112135516.htm

  1. Gerald R. Crabtree. Our fragile intellect. Part I. Trends in Genetics, 2012; DOI: 10.1016/j.tig.2012.10.002
  2. Gerald R. Crabtree. Our fragile intellect. Part II. Trends in Genetics, 2012; DOI: 10.1016/j.tig.2012.10.003


這是我在讀《人類簡史》的時候摘抄下來的

事實上也確實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人類越來越聰明,而早在農業生產生活之前,也就是在人類靠採集為生的時代,他們為了活命不得不對大自然瞭然於胸。農業革命之後人類的食物總量確實是增加了,但這也並不代表人吃得更好,過得更悠閑,只是造成了人口爆炸,還養成了一群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社會精英」。

技術革命之後吧人類掌握的東西就更加的「專」了,這也可以體現在我們現在的教育上吧,學歷越高研究的東西越專一,我覺得這對人類智商的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題主這個問題,把古人放到現在來他們不一定能接受我們的教育,可是你要把現代人丟到遠古時期,大概連生存都做不到吧。這與智商無關。

個人拙見。


1.從學會「評價」和「討論」群體中的其他人開始,智人可以組成上百人的團體並通過建立口口相傳的評價體系——也就是我們現在每天都在做的——「八卦」,來保證這個團體的有效運行。

2.從學會創造出現實中並不存在的「概念」開始,智人可以組成更大的團體——部落、城邦、國家,從而完成更龐大複雜艱巨的任務。

上述兩點被認為是發生在智人群體中的「認知革命」,這使得智人取得了相較於同時期地球上其他人種的壓倒性優勢,最終導致了其他人種的滅絕。

產生了「認知革命」以後,才開啟了人類歷史學與社會學的進程,在那以前屬於生物學範疇。

黑猩猩在智力上與現代智人接近,但是最大的黑猩猩群體一般不會超過幾十隻,數量再多,整個群體就會產生分裂的趨勢,最終成為兩個群體。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創造虛擬概念」的能力,比如「國家」、「北約」、「民主」、「宗教」、「公司」、「平等」、「自由」等等。然而,正是這些虛擬的概念,使得現代智人可以將更多的互不相識的同類團結在一起完成複雜艱巨的任務。

掌握這種能力對於智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種「認知革命」或許不算智力,但是把它算作廣義上的智力也未嘗不可,正如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都是科學一樣。

所以,回答題主的問題,發生了「認知革命」以後的智人如果穿越到現在,應該不會有理解困難。至於具體時間,可能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抽象概念——「獅面人身像」,大概在三萬五千年前?記不清了。

說句題外話,認知革命與科學技術革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科技革命使人創造使用工具,延長壽命,提高身體素質智力水平,甚至改變基因;認知革命使人能在更大群體數量上開展合作,完成更偉大的工程,推動整個人類的進步。當前,科技革命持續蓬勃發展,更多新的需求被科技精英們創造出來。但是世界範圍內的社會分裂與動蕩也在涌動,這是迫切需要認知革命發生髮展的時代。新的認知革命萌芽也可能就存在於當下,也許是超級跨國公司,也許是越來越多的人對國家意志的不認同,也許是共產主義,不管最終形式是什麼,都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


現代人和7萬至3.5萬年前古人類智商差不多了。

那時候古人類進化出了「認知革命」,有了想像共同虛擬概念的能力。

這是獨一無二的能力。比如宗教,民族之類。有什麼用呢?這可以讓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之間迅速產生認同感,進而分工合作。從而讓不同地區、甚至不同文化的人,聚集力量,完成小團體、個人絕對完成不了的壯舉。

比如說,網路上憤青們大喊一句「炎黃子孫們,我們去乾死小日本!」大批不相識的憤青就會聚集起來,為一個共同的理想而奮鬥。

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智人遷移的腳步,絕大部分比人類強大的多的巨型生物滅絕了,就連智人的近親,比人類強壯更適應當地氣候的尼安德塔人什麼的,也都滅絕了。

當今現代社會的秩序,成就,也全都是建立在合作這個基礎上的,合作則建立在彼此對共同的虛擬概念(國家、公司、民族、家庭)都認同這個基礎上。

具體闡述描述見《人類簡史》,以色列尤瓦爾著,答主只是搬磚。


從吃糖開始。

真的,質的飛躍是從小麥水稻進入飲食開始的。


人類智力的戲劇性進化發生在35000年前,也就是人類學上著名的the Great Leap Forward。在這段相對短的時間節點上,人類(Homo Sapiens)群體突然出現了有別於其他任何生物的元素:藝術。而同過一時間,人類的另一個分支Neanderthals突然滅絕了。

對於the Great Leap Forward所發生的戲劇性變化,至今沒有很好的解釋。我傾向於開腦洞解釋為受到了某種改造。


人類在7萬年前,物理性的容器(大腦結構)完成改變,語言產生,依靠智商維度的優越性,導致人類物種突飛猛進的;近200年,科學產生,需要收納的知識越來越多;但是這個容器承載知識,學習豐富能力,並沒有發生什麼大維度的變化(基因改良作用幾乎微乎其微),導致的只能是學習時間變長。比如,現在學到博士,幾乎要20年光景。人類的知識還沒有辦法依賴基因傳遞,人類也沒有辦法將智慧做個手術就遷移,只能自己修鍊。(但是將來肯能夠複製,黏貼,通過一個三維印表機,把成熟的腦鏈路,直接列印到新的人類腦袋裡,加工一下,類似裝個智慧系統)


科舉制的出現?


答非所問一下。

個人覺得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特點是:同時代人與人之間智力差距在急速增長。

舉例來說:對能看懂《時間簡史》的我來說,大字不識一個的祖母其思維方式與思想水平與百年前的古人無異。

這種差異本質上對世界理解程度的不同。

對我祖母來說,讓她理解現在這個世界相較一個從唐朝穿越而來的普通人則要容易太多了。

所以所處時代環境與自身所處時間點越接近則越容易接受那個時間的教育。

多少萬年前穿越而來的人可以學會使用我們的工具,但不可能接受得了我們的教育,更不可能做到與我們同步理解這個世界。

(嬰兒與開掛者除外。)


推薦閱讀:

倉鼠可以不需要陽光嗎?
如何評價「如果沒有溶液,化學將無法在科學世界裡擁有一級學科的地位」的說法?
靠喝細胞培養用的牛血清可以維持人的生命、滿足營養需求嗎?
某些生物切除部分身體後,還能長回來,是什麼基因控制的?
生物競賽生學習的時候遇到過哪些三觀被顛覆的時刻?

TAG:人屬動物人類 | 進化 | 考古 | 遺傳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