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至今沒有回歸到底存在哪些問題?

這是中國近代史綱要的複習資料,感覺台灣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前一直進行著很積極的反侵略鬥爭,馬關條約的簽訂感覺就像是中國自己把台灣拋棄了一樣……我以前一直覺得台灣回歸是個理所當然的事,台獨分子很可惡,但這麼一看明明是我們錯在先,所以大陸若要台灣回歸是不是先道個歉什麼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求歷史和政治的大觸來跟我講講(*/ω\*)。。ps:支持祖國統一!!!我就是有些疑惑。。


——轉載,侵刪——

原文地址:https://m.facebook.com/notes/%E9%82%B1%E4%B8%9E%E6%AD%A3/%E5%B8%9D%E5%90%A7%E4%B8%AD%E5%A4%AE%E9%9B%86%E5%9C%98%E8%BB%8D%E7%99%BC%E6%96%87%E7%B4%80%E9%8C%84/10205743728647582?pnref=story

原文作者:台灣 邱丞正

————

狀態容不下這麽多篇長文,我就把有備份的四篇轉過來。

第一篇講認同,

第二篇講政治光譜,

第三篇講長期經濟發展,

第四篇講香港與一國兩制。

第五篇講的是飛彈,沒什麽重要性也沒留底,就算了。

我是直接複製貼上原稿,就沒做什麽修正,有錯誤疏漏歡迎指正。

--

(一)認同

前面有很多中國各省朋友寫了自己的認同,我自己也來寫一點。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現在在台灣大學政治繫念研,曾多次參與兩岸青年交流,這套說詞已經說了多次,想用來測試一下是不是真的大家都能看懂。

台灣人也歡迎幫補,要出門賞雪的關係打得很亂,草草收尾,晚上回來再一併回覆蘿。

--

對於中國人來說,現在他的的國家「中國」,正式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於1949年,前面繼承1911年革命所創立,現已被取代的中華民國。

但對於台灣人來說事情就比較複雜。表面上來看,他的課本跟父祖輩會告訴他,他的國家叫做中華民國,創建於1911年革命,曾經管制過整個中國,因為內戰敗給共產黨而逃到台灣來。

但實際上,這座島的住民祖先各有不同,前面講的這套「中華民國敘事」最直接的適用者,是在1945年到1949年之間,因兩岸同屬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而自然遷移或因戰爭遷移的人口,這部分的人口統計缺乏確實數字,學者估計約在127萬到200萬不等;此外,也要加上金門、連江與烏丘地區的原居民,還有後續因為戰爭因素來台的浙江沿海居民,或韓戰來台的「自由部隊」,這些人口亦有十餘萬。

--

1944年日本總督府做的人口普查顯示當時台灣有627萬人口,扣除戰爭中可能的傷亡以及1945年前後引渡回日本的日裔人士,1949年當時台灣人口當在580萬到600萬之間,約是前述「撤退來台」外省人的三至四倍多,佔台灣人口約七八成。

對這七八成的「本省人」來說,台灣未參與1911年的中國革命,因此對於「中國」的認同並不強烈。然而由於日本殖民歷史不長,對於「前祖國」大清的印象仍在,加上本島漢族被殖民者日本人統治,因此本島人對「中華」的概念多有好感。

1945年戰爭結束後,本省人有不少很快地組織起來「歡迎祖國」,但因為兩岸當時分治50年,台灣澎湖地區受日本統治算是後方,社會經濟狀況比戰亂連年的中國大陸高,加上接收部隊語言不通、接收過程法治不彰、官員腐敗無能、政府搜刮資源供應內戰導致通貨膨脹等等,積累的民怨使得二二八事變爆發。

--

二二八事件是什麽呢?台灣人受不了米價騰貴、通貨膨脹等影響,一開始爆發了各地知識份子的請願遊行。當時在台灣,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台灣共產黨多半被日本打壓消滅,中國方面派來的工作委員會尚未成氣候,因此二二八事件的起事中,民眾自發地「反國民黨」「要求政府以台人制台」,跟共產黨的關係是很小的。

但當時在中國被共產黨搞得焦頭爛額的蔣介石政府不這麽想,接收官員們發現自己把鍋弄砸了,為了掩蓋自己統治不力便上報「匪亂!」,因此南京中央馬上派軍鎮壓台灣人。

當時在台灣也有人組織武裝部隊,但全台各地累計起來不過數百人的規模,剩下的絕大多數都是知識份子請願。當時的行政長官陳儀、高雄衛戍司令彭孟輯等人,對這些知識份子或硬或軟,虛與委蛇,等到大軍從基隆一上岸馬上開槍席捲全島,清鄉過程以知識份子為主要對象,連台灣大學都有一個文學院院長被殺,至今不知所蹤。

--

二二八事變殺的人數當有萬人以上,這與緊接著的白色恐怖,將本省人的知識菁英幾乎掃除,剩下的人則被施以「同化教育」,將前面一開始提到的「1911年建國神話」無差別地灌注在所有的台灣人身上,無論省籍出身,義務教育都是這樣教的。

因此,有許多老一輩對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記憶猶新的本省人,大聲地疾呼「那不是我們的建國神話!台灣人從未擁有過自己的國家!」這裡的「台灣人」,自然指的是那六百餘萬的本省族群了。

--

不過,現在在40~65歲之間的台灣人,由於是前面所述「義務教育」的第一代,被灌輸的知識是「我們是炎黃子孫、國父叫孫文,日本人偷走台灣橫徵暴斂很可惡」,因此對中國有不少好感,甚至曾有我的老師(今年應約57歲)在我中學時期上課稱「二戰時期日本人轟炸台北」。

各位中國大陸朋友們接觸最多的也應該是這一代的台灣人,蓋因台商多在這個年紀,而現在在台灣,所謂「世代對抗」最劇烈的,也差不多是這一輩的台灣人與更年輕的台灣人,因著對國家走向、社會公平等議題意見不合,因此起衝突的,我有很多朋友甚至因此與父母吵架。

除了前述的「外省史觀」以及「本省40-60」兩種史觀的人之外,台灣亦有抱持其他國族史觀的居民,最主要的一群人便是原住民,他們定居台灣的時間遠早於漢民族,與漢人間在人種學的親緣關係可能也很遙遠,他們在近代則從未有過「建國神話」,無論是漢人或是日本人,都將其史觀強加在原住民身上。

--

今天台灣年輕一輩的認同,所謂的「天然獨」,則是上面各種史觀的混合體:

「歷史給台灣開了個大玩笑,讓台灣島上各個族群傳承著各種不同的史觀,但無論如何今天我們是命運共同體,我們必須一起走下去;現在台灣的民主自由雖不完美,但我們會設法精進它,對於那些想要摧毀台灣民主自由的人,我們將加以抵抗。」

這便是台灣人的認同簡史,所謂「台獨」僅有部分基於「少數份子傳播煽動」或者「歷史的傷口」,絕大部份來自於「命運共同體的連帶情感」。

實際上現在就算是金門、連江馬祖地區的居民,多半也是「對中國不反感,但覺得現在很好不需要統一」,因為對台灣人來說,現狀雖然在經濟上、政治上有許多問題,但要去到像香港那樣是絕不願意的:至少當政府政策失當時,台灣人現在還能夠自己處理自己的問題,一國兩制的香港曾經以為他們可以處理這些問題,結果是無法。

--

因此我在這裡做一個簡單的結論:

1.與其說台灣人堅持要獨立,不如說台灣人非常害怕統一之後會失去現在的政治經濟制度,它們雖然看起來不是那麽好,台灣人卻很喜歡現在這套。

2.香港的例子給了台灣年輕人非常大的震撼。

原先還有人以為可以躲在中華民國的旗幟之下維持分治,進而維持政治經濟制度,但周子瑜事件徹底打碎了這鍋,也等於打碎了做如是想的國民黨基層支持者。

我一直堅信兩岸人民可以友善交流,這幾天看到了相當感動,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晚上我再來說說那個政治經濟制度是怎麽一回事,那可比民主兩個字多更多了。

-------------------------------------------------------------------------------------------------------

(二)政治光譜

今天稍早發了篇文講台灣人的認同來源,第二篇來講一下台灣人的認同現況好了。

?#?本文純屬個人觀察歡迎台灣人協助補充意見?

?#?要轉錄什麽的請附出處謝謝?

--

目前台灣人對於祖國統一偉業的態度,大概有以下六種:

1.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少於兩個百分點。

這部分的人支持與中國統一,但說不上具體做法。政治上的族群以王炳忠郁慕明先生的新黨、張安樂先生的統促黨為主,積極支持者大概不會超過一萬人,除了這些人之外,更多的是企業主,他們基於自己在兩岸的事業需要,自然希望統一,最好的例子當屬賣米果的蔡衍明先生,但不是每個商人都這麽想,牆頭草更多。

這群人中也有極少數的學界人士,例如王曉波、張亞中老師等等,他們會對所謂「一國兩制」或者「一中三憲」的統合方案有極大興趣,也非常樂意在大江南北巡講自己的影響力。全台灣這樣的學者不超過三百人,但由於這些人掌握了兩岸學術交流的許多渠道,使得中國學界對台灣的了解往往有隔膜,誤以為台灣人都是這一派的。

?#?好拉至少政治學界做兩岸研究的有一半都是?......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政治界與媒體界,邱毅的發言在台灣基本與黃安同等級,信口開河胡吹鬍打也,但偏偏這群人似乎對跪台辦相當有影響力,身為基層台灣人只能呵呵。

--

2.與中國你儂我儂,趁機獲取利益的人:比第一種多得多。

以前在兩岸最多的就是這種人了,多數台商都是這一類,爭取「讓利」搶第一,這種人往往沒有具體的政治傾向,可以非常務實地跟各地的X委書記喝酒以取得審批,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去台企聯開會力挺跪台辦,或者在共產黨官員需要的時候幫統一大業盡一些心力。

但要有朝一日真的統一了,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優勢也會一夕蒸發,因此這批聰明蛋四年前全部回來力挺馬英九,使小馬哥順利連任,這次選舉中全改做壁上觀。對他們來說,統獨不重要,「誰是贏家、他是不是我的朋友?」才重要。

?#?能掙?

?#?跪著?

透過台灣的政商關係網,國民黨內有不少這種人,或者他們的代理人,台灣人特別稱呼這些牆頭草為「買辦」。兩岸談判上他們比較害怕「兩岸關係惡化之後就不能賺錢了」,而不是「統一進程倒退有害民族大義」,因此造成台灣人對兩岸談判異常地不信任,各位在前面講到的什麽兩面三刀,大致如此吧。

--

對台灣人來說,這兩種人相當可惡,蓋因他們把中國的讓利收入口袋,台灣人根本沒體會到一絲一毫的讓利,反而因為成長進入成熟期,經濟停滯不前而受害。

?#?國民黨把跟中國做生意當成改善台灣經濟的萬靈丹?

?#?這萬靈丹沒什麽用?

因此繼續提「讓利」在統戰上是完全沒有用的,只不過跪台辦的人平常跟這兩種人打交道慣了,大概也體會不出基層民情。

?#?所以龔清概才被雙規了嘛?

--

3.熱愛(中華民國的那個)中國,希望有朝一日雙方設法統一:

這種人又稍微多一點,但可惜的是分佈成倒漏斗型,平均年齡約在55歲以上,也是目前國民黨的支持者主力,年輕人不多。

先講老一輩,外省籍中最有名的叫做馬英九,最狂妄的叫做郭冠英,最理性中立的叫做龍應台,本省籍的這種人數量較少且低調,因為幾十年前能當公務員的本省人太少了。

這群人可說是台灣的「國粉」,用的語言口號各異,無論是「三民主義」的反攻大陸派也好、「民主中華」的民主改變中國論者也罷,基本上還是堅持「統一」的意識形態,各位在這裡提到的什麽「一國兩制」跟「香港模式」的受眾主要是這些人。

我說年齡偏大不代表這裡清一色是老人,只不過年輕一輩的人非常少就是了,比如我的朋友林家興徐巧芯等等,最近他們因為想改革國民黨黨務,慘遭同屬此類的老一輩認為他們意圖奪權,正在撕逼。

?#?我說呀都要亡黨了還爭什麽爭呢?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老年人在選舉中竟然通通跑去投給王炳忠的黨?

由於CCTV大多都在採訪這些人,因此在我跟各省青年接觸時,各地青年似乎認為這種人在台灣是最多的,台獨只是少數人,真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上面三種人總數頂多兩成五?

?#?而且多半太老不會用臉書所以你遇不到他們?

?#?但如果各位是國粉的話請多多與他們聯繫他們會很愛你?

--

4.普羅大眾:50%,有一半會說「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

台灣的普通人,基於「反分裂國家法」以及二炮部隊的威名,他們平常是不會明著支持台獨的。對他們來說中華民國國旗就是最好的護身符,既可以對外國人說明「我們不一樣」,又可以對中國人說「哎呀我們是一家人」,大概等同於「阿彌陀佛」的效果。

對這群人來說,兩岸只是人生難題中的一個小題目,在民族統一大業以外,他們更關心股票會不會漲、明年會不會加薪、孩子的課業是不是跟得上進度......

偏偏馬英九八年任期把這些事情能砸的通通砸掉了,可不只經濟砸鍋而已,而是全面性的統治崩壞,說什麽「國民黨最會拼經濟」結果是拼自己人的經濟,連行政院秘書長(相當於國務院楊晶先生位子的人)都拼自己的經濟拼到被抓,把這群人嚇醒不少,之後跑去轉投民進黨或者第三勢力的也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這群人曾經以為「拿中華民國國旗就跟念佛號一樣,有念有保佑」,但選前一晚被黃安徹底打臉,之後轉向獨立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

所謂「黃安一席話摧毀跪台辦三十年工作成果」不是說著玩的,順道一提,各位翻牆使用表情包轟炸也有非常輕微的類似效果。

?#?環球時報的朋友們你們有聽到嗎不要再幫黃安擦脂抹粉了?

?#?打苗頭性問題只是把朋友越打越少對吧?

--

5.廣義台獨派:全國20~30%,年輕人中過半數屬這群。

發起三一八、掀掉國民黨的主力是這群人,但絕對稱不上是吱吱,這群人多半接受過高等教育,薪水也不錯,非常討厭國民黨的保守愚蠢,對與國民黨「沆瀣一氣」的中國共產黨也無好感,但不代表他們一定支持民進黨,但拜周子瑜事件所賜這次票全灌給了蔡英文。

原本這種人不多的,但拜沙祖康的「誰理你們早就給拒絕了」、曹剛川的「寧叫台灣不長草也要解放台灣島」等等傷害兩岸人民感情的發言,以及世界各地愛國憤青與小粉紅對張懸周子瑜等拿中華民國國旗者的圍剿,外加馬英九的愚蠢等等,過去八年由第四種人轉成第五種人的比例扶搖直上,造成各位所看到「台獨勢力擴張」的結果。

當然這些人不可能真的跑去武裝對抗中國的,如果各位一胎化制度下的解放軍同志願意犧牲父母妻子武統台灣,相信這群人也只會很悲憤的想辦法搞地下反抗。

?#?你來統一台灣我幫你養老婆小孩挺划算對吧?

?#?我會每天去你墳前報告你老婆昨晚說了什麽?

?#?你在地下我在地上就叫地下反抗?

學術上仍無法對這群人進行正式統計,但年輕人中持這觀點的應有三成以上,這並不是綠媒洗腦能力超群:媒體只是投觀眾所好追求收視率而已,怪罪綠媒是倒果為因。

對這群人來說,兩岸絕對可以合作一起賺錢一起生活,但正如同我們不會沒事在祖國土地上揮舞中華民國國旗一樣,也請不要把你的五星旗拿來在我頭上揮來揮去;蓋因沙祖康曹剛川等腦殘發言威力太強,各地的小粉紅與愛國青年蜂擁而上的情景讓這群人理解到雙方差異已經大到某個程度,真要談政治只是徒傷感情而已。

這群人要的其實也不多。我問過這立場的朋友:「如果有一天中國民主了,因此你可以投票選自己的領袖,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會被抓去勞改,生活水平也差不多的時候,你統不統一?」他遲疑了好一陣子,然後說他無法回答。

?#?因此消滅台獨最好的方法便是中國民主化無誤?

?#?但各位又覺得中國民主必亂所以只好繼續兩制?

?#?老實說現在就是一國兩制了不是嗎沒有外國搞雙重承認啊?

?#?那還統一個雕統下去就沒有一國兩制了啊?

--

6.台獨份子:少於一成,年輕人約兩成。

這群人才是各位想像的台獨份子,基於對台灣的歷史認同、政治經濟局勢判斷等等,認為台灣應該要獨立,並且在獨立後繼續在美中兩國的夾縫中艱苦求存的人,但其實人數沒有很多。

?#?我是想站著還把錢掙了?

?#?讓子彈飛在台灣有很大市場?

很有意思的是這群人在年輕人中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多半是從第四種、第五種流過來的,沙祖康曹剛川小粉紅與愛國憤青是絕對助力,馬英九的「我把你們當人看」也起了很大作用。

當今天一個族群被欺侮的時候,人們要不就是設法逃離,要不就是向極端民族主義靠攏,香港如是,台灣亦如是。

?#?這群人有不少甚至覺得民進黨還不夠獨的?

--

好了科普完畢,這樣各位有更清楚台灣人的想法了麽?

進一步的資訊可以參考這一篇學術科普文章:

July 25, 2014...

?#?都有VPN了應該已經看得到這一篇文了吧?

晚點繼續寫原本打算寫的政治經濟分析。

-------------------------------------------------------------------------------------------------------

(三)長期經濟發展

第三篇文,回到我的老本行,從社會科學的幾個角度,來說明一下兩岸目前的政治經濟狀況。

?#?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一樣轉錄請附出處也歡迎討論?

--

經濟:

首先講經濟,我從台灣講起。

台灣的成長大概分成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農加工業轉到輕工業,時間落在1950年到1970年,

第二階段是積累初階資本後轉向大規模製造業與重化工業,時間是1970年到1985年,

第三階段是轉向高科技製造業,約莫從1985年到2000年,

第四階段是改走服務業資訊業,2000年達康泡沫化之後就漸漸轉向這一塊。

當然這個分類是很粗略的,大概知道我在描述什麽就好,大意是每個時代會有一種產業帶頭,這個產業的時代過了它就外移,沒有地方外移也沒有提升競爭力的就會直接死掉,不管是外移還是死掉都要找新的產業替換,不然就是整個國家死掉。

個別產業裡也會有產業自己的四個階段,首先是創業期,創業維艱成長率低投入大,第二個是成長期,熬過了創業期之後會開始有飛速成長,第三個是成熟期,這時因為技術成熟大家都山寨你,成長趨緩淨利不再變動,第四個是衰退期,技術漸漸被更新的產業取代因而萎縮。

世界各國的各個產業多半經歷過這四個階段,如果有重大的創新,在國家的層次有機會「回春」重新啟動一波產業遞迴,在產業的層次裡則有機會回春開啟新的獲利高峰,或者更進一步升級成為新的產業,

例如美國的資訊產業革命重新讓國家經濟回春,或者已經發展到成熟期的汽車製造業,因為電動車興起重新回到創業期,大家一起跟特斯拉打架。

這跟台灣的狀況有什麽關係呢?有的。台灣的國家經濟大概已經走到國家經濟發展第四階段,也就是製造業已經進入成熟期或者衰退期,仰賴服務業跟資訊業的階段。此時所有你會做的東西其他人都會生產,花了十年養出來的專利一個月後就在華強北出現,真苦逼也。

台灣人不是沒發現這個問題,也在所有的行業分別運作希望能有所突破,但能成功的畢竟不多,目前最有成果的是超英趕美的台積電,其他還有一些次級b2b產業等等。早年擔任台灣經濟發展火車頭的製造業,前有矽谷專利高牆後有深圳崑山中關村追近,基本被夾殺。

所以目前轉型成果尚不豐碩的台灣,經濟成長率掉到平均2%也是很合理的,如果轉型成功就會有美國的4%,但總之追不及中國的保七保八。儘管在平均收入的絕對值上仍高於中國一大截,但成長率遠遠不及,自然是沒辦法繼續裝逼了。

就有很多台灣人因為這樣喪失了自己過去曾有的驕傲感,對外支那支那的罵,對內則以「中國學生比你們有狼性」為號召打壓下一代。嗯這兩種人不是同一種人,但表現出來的情緒挺類似的。

不過我並不太擔心台灣,蓋因台灣早在谷底盤旋,最差也不過如此,我反而比較擔心中國。

套用我前面講的階段論,中國現在大概處在台灣的1990年代,股市暴起暴落,街頭開始出現高檔吃喝消費,電子製造業離碰到專利高牆還有三五年的差距,資訊業靠著網路長城圈地寡佔市場養得肥滋滋的......

這樣的成長可能還有十年,可能還有二十年,不知道。但如果成長停滯下來了呢?各國的經驗顯示,開發中國家透過改革開放邁向已開發國家,多半有著大同小異的路徑。

所謂大同,指的是「成長收斂」,由於最前面的國家不停堆高專利門檻,加上人口紅利用完,成長率到最後必然收斂到2%到3%之間;小異則指的是到最後各國多半會依靠各自的利基產業過活,維持上面那種「毛三到四」的成長率。

中國呢?中國現在的經濟數據並不是太理想,一切徵兆都指向中國已經到了一個關口,尤其是沿海地帶的製造業,諸如紡織、鋼鐵與初階電子加工等,屬於第二階段的產業已經陸續在出問題了,它們走到了自己的成熟期或者衰退期。中國想要繼續成長,必然需要把這些產業移向其他省份(河南陝西等內陸),用新的還在成長期的產業加以替代,才有機會延長成長,但這談何容易!

目前中國既有的產業多半走到成熟期,資訊與服務業當然很有前景,但這不足以支撐製造業空出來的區位。

請注意我絕對不是在唱衰中國,我只是在陳述一個歐美日台韓等所有國家都經歷過的過程,中國能不能免於人口紅利用完、製造業衰退之後的「著陸」?這對整個世界來說將是非常需要關注的問題。

--

經濟講到一半,轉入政治。

我在此先不論什麽民主專制的永恆鬥爭,先做三個假設。

一,政府體制以能夠有效分配資源,滿足人民為主要目標。

二,政府體制有其慣性,會往最小最容易改的方向「蠕動」前進。

三,一旦政府體制蠕動到一個他無法適應的變局上,而又無法再走下去,便會改朝換代,甚至革命,或者發動對外戰爭。

這三點也是很簡單的歷史歸納,各位應該懂我在說什麽吧。

台灣現在的狀況是,政府的計劃經濟無法讓台灣人在資訊業越過歐美的專利高牆,在製造業又不可能壓低人民的薪資來跟東南亞中國競爭,在服務業管制越多反而摧毀商機,因此政府威信全失。

對此,台灣人這幾年開始一條「民間帶頭政府跟上」的道路,由產業界結合成卡特爾,主動向外發展,政府不去做任何形式的管制,等到業者做出成績了,政府再跟上,看有什麽可以幫忙的。

這套體制在部分產業收到奇效,現在台灣人正在試著把這模式推廣到其他的產業去,更具體的來說,在某些產業最大的障礙本身就是政府機關,把這些機關廢除了,台灣的產業空間會更大。

這是台灣人的「蠕動」改革,在台灣的政治體制是民主制度、官僚體系跟不上世界變化的情況下,放棄「政府以前瞻的計劃經濟帶領全國前進」的道路,而是讓商人帶領大家前進。

附帶一提,所謂「政府以前瞻的計劃經濟帶領全國前進」的樣板,叫做新加坡,台灣的公務員薪水沒有高到那種程度,也不打算把民主制度改成李氏企業制度,所以就採取了歐洲部分國家的改革做法,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但目前的幾個例子都成功了。

為什麽有民主制度就不能走新加坡制度了呢?回到我們前面三個假設中的第一個,政府要分配資源給社會大眾,新加坡的體制基本上在小規模運行時還可以維持,但當人多的時候,就會出現階層化社會,所謂「趙家人」就跑出來了。

每個社會或許都會有「趙家人」,但這在民主社會基本不會是個問題,因為政治體制若是過於偏向趙家人,憤怒的99%會以投票的方式把這些趙家奴才趕下來,換一個不是奴才的,或者相對來說沒那麽奴才的人上去。

當然你可以說這套制度不好,並且指出這是西方資本主義的最大弱點等等(我常聽到北大來的朋友有這種說法),但你仍無法否認這套制度若運作得法,將可以在必要時刻把趙家奴才轟下來。

新加坡不姓趙,姓李。所以他們的制度恰恰好維持在一個人口負擔不太大的地方,所有公民都有一個滿意的生活,把生活剩餘拿去聘請外勞,讓外勞過滿意線以下的生活,反正外勞會回家,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起義革命的風險。

--

回到中國。現在的中國相對於台灣,政治體制是專制制度,公務員水平我想是在較好的水準,畢竟基層的能量很強,中國的選拔制度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中國很難複製新加坡的做法,因為中國人口太多,苛待外勞再把它們趕回去的做法不實際。

這個「苛待一部分人,善待另一部分人」在中國的版本裡,被虧待的就是農村戶口的農民工,農民工的薪資很低,五險一金也才剛起步,在此之前基本是沒有什麽保障的,待遇要有成長必須靠政府計畫性的拉抬,才能突破某個天花板。

由趙家人組成的政府要怎麽照顧這些農民工呢?繼續提高薪資跟社保成本,就會讓中國的製造業更快地被外國人,尤其是印度跟東南亞取代。華為可以去英國設立實驗室、安踏可以去海外設廠,但農民工是跑不掉的、無法外移的,你漲工資之後工廠外移,下崗的工人怎麽辦呀?

現在的中國大概走到這裡,今年深圳的製造業開始出現停滯甚至倒閉就是警訊。當然要離崩盤什麽的都還很遠,還有時間可以繼續做調控,但台灣在1990年製造業外移的經驗顯示,政府體制要因應變局總是會慢一些,因為官員在面臨「從未遇到的變局」時,總是會先試看看一些老馬招數,發現沒用才會硬著頭皮衝。

新中國第一次硬著頭皮衝是什麽時候?安徽鳳陽小崗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再來呢?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維護了沿海經濟特區試點,才有摸著石頭過河成功的典範。再來呢?中國又到了必須繼續往前蠕動的時候了,要往哪邊去?有人說是馬雲的阿里巴巴,有人說是萬科集團的海外拓點,但這些都是個體產業的「回春」,而不是整個國家層面的「回春」。

馬雲再怎麽強,也不可能單靠一個光棍節促銷拯救多數下崗工人的工作機會;下崗工人也不可能今天下崗,靠著微薄的積蓄苦讀之後突然變成早就過剩的高校畢業生,加入中關村變成碼農。這就是我所說的,資訊業不太可能完全遞補製造業留下來的空缺。

要妥善處置這些經濟問題,需要把整個分配體系重新做修正,也就是在中國面臨產業成本激增、新產業被外國人卡死,只有靠長城圍起來的資訊業長大、其他產業都面臨我前面經濟面上提到的「成長收斂」過程的時候,仍能做好政府的工作,也就是政府假設的第一點:資源怎麽分配,以及保障資源所有權。

前者確保商人賺的錢可以由政府轉給需要但無法賺錢的人,做好社會公平,後者則確保商人有足夠的積極性,保障他們的財產權才能讓商人有充分動力賺錢。

中國現在有這兩個條件嗎?有,而且在成長率還很高的時候,這兩個問題可以慢慢來。但總有一天中國會撞到成長的高牆壁,變成成長率2%的國家。在2%的世界裡,中國政府要怎麽妥善分配資源,又同時保障商人的權益呢?非常困難。

這時候如果政府一時不慎,不小心在兩個要求裡廢掉了其中一個,社會矛盾就會開始累積,累積了就要找出口。我前面政府假設的第三點,就是社會矛盾累積之後的爆炸途徑。

為了避免爆炸,政府只好設法在2%的世界來臨之後,繼續給出某個成長目標。台灣的狀況是,人民一開始用茅坑,國民黨給了人民抽水馬桶,然後是免治馬桶,之後給不出新玩意兒了,人民就把它掀下來,換民進黨上去試看看,民進黨說我們不要再賺錢了,錢夠用就好,馬桶不必太高級,後面開始做小確幸,台灣人就投給他們。

不過中國明顯地不是走這條路。中國必須化不可能為可能,在未來持續讓社會大眾享受高成長,讓家家戶戶從茅坑進化到抽水馬桶,再從抽水馬桶進化到免治馬桶,免治馬桶之後呢?「一帶一路」跟「和平掘起」就跑出來了,現在看起來還挺有用。

「和平掘起」沒用的時候呢?人民一發現成長停了,台灣日本就危險啦。

--

我一開始的第一篇文裡,有提過所謂「台灣人想要維護自己的政治經濟制度」,基本上就是維持現在的這套分配體系,妥妥地往前走。很顯然,兩岸在這裡走了不同的路。

就台灣人來說,我們很清楚自己這一代已經不可能再有父祖輩的高成長,因此必須另外找出路,放棄以GDP成長率為主的思維,轉向追求生活品質、環境保護、自由度等等,繼續追求GDP絕對會得憂鬱症,這是歐美國家的道路。

中國給出的因應方針不是小確幸,而是「和平掘起的中國夢」,但不管中國夢成功了沒有,在離成長率2%高牆越來越近的情況下,中國也得解決內部分配的問題同時保護財產權,白話點說就是要照顧老百姓,也要獎勵趙家人,然後告訴大家我們要掘起了,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忍著點。

這在中國尤其嚴峻:有的人還沒有抽水馬桶,你就要他們去追求生活品質?這不切實際;但你沒有後面那個價值性的目標,物質成長停下來的話,內部矛盾就會馬上跑出來。

好不容易搞了「和平掘起一帶一路」,給了國民一個美好的目標取代物質成長,但明明就還有國民沒有抽水馬桶呀,他們不跳起來嗎?為了照顧這些人,就要犧牲某些其他東西,中國現在就卡在這個「什麽都得照顧」的關口。

如果照顧得不好該怎麽辦?民主制度下民眾可以靠靠投票洩憤,逼迫政府轉向GDP以外的東西,或者反過來轉回GDP,但在中國這些轉向的控制工作全落到政府頭上,政府必須要平衡各種矛盾,平衡不了的時候,就只好真的來個「大國掘起」了。

明治時期的日本跟1910年代的德國都是這樣,結局悲慘。身為台灣人,希望中國的掘起之路真不要走這條,台灣站得有點近,很容易被碾過去的。

--

廢話說完,這篇不太談統獨,應該可以起到比較好的交流作用XD

-------------------------------------------------------------------------------------------------------

(四)香港與一國兩制。

第四篇,講講香港與台灣。

我仍然無法用電腦看到之前的文章,只能用手機看了集結起來回一篇新的,用手機迴文太麻煩了也說不清楚,請見諒。

--

很多人總不能理解香港何以對台灣造成「壞的示範」,這要從兩個不同的層面來說:經濟與政治。

首先論經濟,香港在2000年以前經濟發展遠超過兩岸三地任何地方,有著高素質的人口、發達的服務業、繁榮的轉口貿易,當時的香港人看中國、看台灣、看澳門,沒有一個看得上眼的。

但在2000年,有兩件事情改變了香港的命運。一是香港回歸,二是中國改革開放。上海與深圳取代香港的轉口港地位,而作為貿易業與製造業接力棒的金融服務業又不能吸納所有的失業人口與下崗工人,因此發展停滯,待到金融業被上海部分取代之後,衰退就出現了。

說實話這也不是香港不爭氣,而是局勢必然如此,上海深圳少一個海關,又有更便宜的人力可用,香港人必須找到自己的新產業,發展出下一個世代能藉此吃飽的方法。在其他國家,這套產業通常是觀光服務業,或者更上一步的電子業與資訊服務業,又或者文化創業產業。

但香港傳統上有非常濃厚的拜金主義,產生了一批靠錢滾錢的財主階級,這群財主階級過去就是靠炒樓炒股錢滾錢發家,在97年回歸的時候又被北京當局以「維護香港穩定」為理由保留了下來,不只不鬥地主甚至加以倚重,讓地主們得以繼續炒樓炒房。

現在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本行是土地測量師,哪邊要搞新的小區哪邊要拆樓蓋新,他最清楚。你找了這樣一個以炒樓掮客為職業的人當特首,就是在跟不希望房價高漲的老百姓過不去。

回歸多年以來,香港特區政府押重寶在觀光服務業,對於資訊電子業,他們自認不能搞,對於文化創意產業,先是北京怕「言論自由」,再加上香港人傳統沒有關心政治的想法,自然連個韓寒等級的擦邊球都打不出來,最多做到代理出版,又或者加上原本就家大業大的影劇業,剩下的就萎縮掉了不會像台灣的文化產業一般什麽都有一點,更別提歐洲老牌國家靠賣文化當飯吃。

梁振英上台之後,炒樓政策去到了底,香港人買不起房子的人已經多到無法忽視的程度,恰恰好中央又開放香港作為大陸有錢人的「出口」,大批富豪名人進入香港置產取得港籍,外加雙非孕婦(子女雙親皆非香港籍,藉由在香港生子母親可取得居留權)排擠本地人資源,香港人的不滿就累積起來了。

--

再來論政治。當人民對資源分配體系有所不滿的時候,政府就要擔負起重分配的責任。但香港當局基於一國兩制,不可能違逆中央的意思,推行北京當局所不喜歡的政策。

舉個例子,香港如果實行「戶口政策」,比照北上廣等城市地區限縮戶口的做法,每年限額大陸移民數千人,再緩緩放開,那麽移民對香港社會制度的衝擊就不會這麽大,但實際上的數字並不是一千人,而是每年五萬人,2000年到2010年間,光是透過「單行證」途徑,香港就接納了中國大陸50萬移民,這相當於香港7%左右的人口,尚不包含技術含量較高的特殊移民。

這對香港社會的衝擊大概可以用歐洲的穆斯林移民類推,香港人與大陸人在口語、文化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當面臨移民搶食社會資源的時候,香港人就如同所有國家的人一般,要求政府必須優先保護本地人。但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政府不可能真的去對大陸移民做非常明顯的差別待遇,他們必須看北京的臉色行事,否則官位不保。

香港人到這時候才發現政府不再挺他們了。以前港英時期,英國在二戰後軍力不足以控制香港,英國當局認定與其繼續搞殖民統治招致(如澳門一般的)反抗,不如放開各種限制讓香港人自尋生路,只要在名義上遵奉英國就好,這塑造出香港相對開明專業的文官政府與半獨立地位,文官政府是實質,半獨立地位是虛名。

只要香港還有開明專業的文官政府能照顧人民,看起來依稀彷彿有半獨立地位能讓人民自尋生路(移民),那麽香港人就會放棄民主普選,繼續拜金。中英聯合聲明發佈之後,鄧小平宣布香港製度50年不變,因此香港人普遍認為鄧小平承諾繼續維持現狀,可以馬照跑舞照跳,不需要普選。

結果來的是個炒地皮政府,不只無法照顧人民,也無法在產業上引導香港轉型,香港人火了,他們這輩子還沒遇過這麽鳥蛋的政府,想換掉還不行:以前香港人寫個報紙連港英總督的名字都換得掉,現在香港人一喊普選就被帶到角落痛打,在「不民主」的港英時期可以的事情,現在「50年不變」的中央卻不淮,這大大的打擊了香港對港府與北京的信心。

大陸目前普遍流傳著「香港人自己不爭氣」的論調,認為香港人嬌生慣養不願改變,但實際上香港在97以前的局面,已經是它以一個城邦所能達到的最高峰了。回歸後經濟表現最多就是持平,香港人也很清楚這件事。但特區政府不只做不到開明專業,竟連持盈保泰都無法,罵政府換官員亦不可得,自然會想起虛幻的「半獨立地位」以及「民主」了。

所謂「港獨」就是對虛幻的半獨立地位,以及香港從未有過的民主制度的一種幻想,你可以說它不切實際,但這卻是香港人在政府失能後唯一能寄託的東西,抽掉這個,香港就真的垮了。

--

回到台灣。台灣現在具有的是自己選出的政府,以及仍不完美的民主制度。政府當然不一定開明專業,但只要它不開明專業,台灣人馬上會用選票好好教訓它,國民黨就是這樣垮的;民主制度也不一定完美,但每次選舉你都會看到越來越多人討論政策,越來越多人檢舉賄選與買票的惡霸,加上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比例(大學比大學生多),可以預期這套制度未來會越來越好。

你要台灣人放棄現在的政府與半獨立地位,去做香港?那你就得證明香港模式可行,但香港人遇到了梁振英,每天照三餐哭喊著梁振英不行北京還不給換,這就給台灣人很大的啟示了:一國兩制必然失敗,我們不能走那條路!

不是我們都要拿香港說嘴,而是香港人真的被一國兩制搞得七葷八素,連投票洩憤意淫都無法,可憐啊。

--

補充:或許又會有人舉澳門的例子,但澳門跟台灣或香港根本無可比性:澳門的人口才64萬,靠賭業與服務業就足以養活不少人,政治上採比例代表制,改革派比例較香港高,而且從1966年一二三事件後就實質解放,等於提前33年與大陸接軌,與香港97才回歸、台灣至今從未受過北京管治不同。

何況就算是1966年就實質解放的澳門,2014年也爆發了反離保運動,群眾上街阻止澳門特區政府通過「卸任高級官員不受刑事追訴,而且可領高額津貼」的自肥法案,約有一萬人左右上街遊行,約佔澳門人口的2%,澳門可絕對沒有各位大陸朋友們想的那麽「和平」。


注意:本文大部分內容來源於維基百科,文末有標註參考。

謝邀

從法律角度上看,台灣問題的主要爭議來源於兩個文件:《舊金山和約》和《開羅宣言》。

圖:《開羅宣言》

台獨勢力常常引用《舊金山和約》作為依據,以此證明台灣主權獨立,在法理上不屬於任何國家。

《舊金山和約》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48個戰勝國與戰敗國日本於1951年9月8日在美國舊金山所簽訂的條約,並於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該合約主要是為了解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身為戰勝國的中國被排除在外,因此我國至今未承認《舊金山和約》。

根據《舊金山和約》第二條: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這句話的漏洞在於,日本政府單方面放棄權利,但並沒有提及權利的移交問題,這就給日本日後插足台灣問題埋下了伏筆。

2010年5月19日,武正公一在日本眾議院外務委員會會議上回答眾議員中津川博鄉質詢時表示:「日本並未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只是在《舊金山和約》中,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的所有權利。有關台灣的法定地位,日本政府沒有加以認定的立場」。2012年3月9日,首相野田佳彥亦作相同表示。目前台灣由中華民國實際統治;中國大陸則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統治。

而早在1943年12月1日發表的《開羅宣言》中第三條寫到:日本自中國人得到的所有領土,比如滿洲、台灣及澎湖群島,應該歸還給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

但《開羅宣言》在國際社會上存在爭議,主要在於它是否是法律意義上的國際條約。

反對者認為,在1975年,美國出版的《美國條約與其他國際協定增補索引(1776-1949)》中,將1968年的《美國條約和其他國際協定彙編(1776-1949)》與其他八種法規合而為一,按法律效力分成五種:條約系列(TS);執行協定系列(EAS);條約與其他國際方案(TIAS);美國條約與其他國際協定(UST);增補美國明顯適法性質國際文件(AD)。前四種具法律效力,後一種不具有,僅具有適法性質。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被歸類為AD類的AD462、AD495。

也有觀點認為:《開羅宣言》的議定過程已經滿足《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十條甲款:「條約約文依下列方法確定為作準定本:(甲)依約文所載或經參加草擬約文國家協議之程序」。

台灣問題不只是簡單的法律問題,牽扯到歷史、政治等多個方面,利益錯綜複雜,希望以此答案拋磚引玉,更好得解答題主的疑惑。

參考:https://zh.m.wikipedia.org/wiki/開羅宣言

http://www.ndl.go.jp/constitution/e/shiryo/01/002_46/002_46tx.html

http://www.ndl.go.jp/constitution/e/shiryo/01/002_46shoshi.html


因為 你這個所謂的 台灣回歸 就是很無知。 台灣早在1945年就已經從日寇手裡回歸中國了。 此後的70多年也一直在中國人的統治下, 何來回歸一說?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大陸對台讓利政策及如何進一步修正這些政策?
台灣意識是如何產生的?
如何看待張安樂說」中華民國成了台獨的護身符「?
台獨在知乎是否已成為政治正確?如果是,為什麼?

TAG:台灣 | 台灣分裂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