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常規書店相比,亞馬遜開設的實體書店有何特別?會對這些書店造成什麼影響?

相關鏈接:亞馬遜首家實體書店周二開業

之前一直傳言的實體書店真的要開業了~亞馬遜開這麼一間實體書店是基於什麼考慮?新聞里說書店的亮點是「書架上的書籍都是面向讀者的,還附有亞馬遜網站上的評論」,這種布置會給書店帶來實際的影響嗎?對亞馬遜自己的線上書店又有什麼影響?


分別就幾個問題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1、先試後買是一種很正常的心態,亞馬遜等各種在線書店開始火起來後,「線下書店看書,線上書店買書」的現象以及對這類現象的爭議就沒有停過。因為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各種截圖、序言、名人推薦以及買家評論有時都不及親自把書拿在手裡翻上兩頁更有感覺。這可能算是亞馬遜實體書店的目的之一,優化讀者體驗。

另外就是品牌宣傳,新聞里也寫了亞馬遜第一家線下書店選擇了人流相對密集的購物中心,與一些人心目中理想的書店——清靜、人不多,可以隨意坐下來讀書的咖啡館——有一些出入。而且從這種書架的設計來看,基本上就是通過擺面做展示用而不是擺書脊來增加存書量。從書目的選品上來看,也是以暢銷書、熱門書排行榜為主的,這些恐怕也不符合大部分人腦海中的書店的形象。然而這個書店可能會是某種意義上最純粹的「書店」了……(我也不太清楚這家亞馬遜線下書店會不會搞書店+咖啡館的這種混態經營,但是感覺在一個購物中心裡搞這個意義不太大

2、貼評論這種事情放在其他實體書店其實就是店員推薦,類似的事情其實我們這曾經也嘗試過,不過是通過掃二維碼看微信書評的方式,效果並沒有特別理想。編書評是個比較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而亞馬遜的話暢銷書的書評基本上是不用愁來源的……

3、只談對線上銷售的影響的話,感覺應該還是利大於弊。亞馬遜完全可以在實體書店裡每本書的旁邊貼一個一鍵購買的二維碼,掃完碼直接把書拿走或者快遞到家(不含人)二選一。

總的來說,亞馬遜線下書店如果能夠發展成一定規模,肯定會對一部分實體書店造成影響,尤其是那些一樣只會賣書的實體書店。但是現在國內的實體書店新開的基本上都是混態經營,老的那些關店的關店,轉型的轉型,剩下的不是有其不可替代性的地位,就是新華書店了w


謝邀(第一次被邀請,還有點小激動O.O),本人出版專業學渣,畢業後直接投入這個「夕陽」產業。作為一位出版新人,說的不對的,也歡迎大家理性的討論。

以下回答,是以中國的出版市場為前提的,結合自身的經驗和理解來說。

--------------------------------------------------------------------------------------------------------------------------------------------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問題中的「常規書店」有哪些?

我大致的把「常規書店」分為了三個類型:

1.以「新華書店」為代表的國營書店。看到「國營」兩字,感覺我也不用多解釋什麼了吧。在百姓眼中,國營的招牌就是穩定正規的代名詞。他們在全國有著可以說最強大的線下銷售網路,豐富的資源,成熟的流程,霸氣的團隊(借用大飛的一句歌詞「這事兒都怪你,和我根本沒關係,你好壞都分不清,還在玩著要命的遊戲」,大家自己體會含義吧),還有各種政策的扶持(只要XXX在一天,它就會存在一天),綜上所屬感覺也沒有什麼不強大的理由。

2.以「先鋒書店」,「單向街」為代表的多元化,泛生活化的獨立書店。這些書店的共同點是書店裝修精美,品味高雅,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逼格高!除了常規的賣書之外,他們也會提供咖啡,簡餐等餐飲服務,還會售賣自己品牌的記事本,手帳等周邊產品,來宣傳自己的品牌文化,擴充自己的盈利途徑。比較成功的獨立書店,還會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開闢分店等。這些成功的獨立書店的背後,往往有著較為強大的財力支持,比如隸屬於某大集團旗下或者成功的獲得了融資。但不管怎麼說,這些獨立書店的成功,給書店行業未來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可行的道路,雖然這條道路對於出版行業來說有些諷刺。

3.以「豆瓣書店」為代表的純圖書銷售類的個體書店。說實話,我更願意稱這種書店為獨立書店,因為他們是真的很孤獨。沒有華麗的裝潢,沒有強大財力的支撐,幾個人甚至一個人獨守這一件破舊的書店,書屋,賣書是他們唯一的盈利方式。當我們需要時,可能會去這類個體書店逛逛,找尋找尋自己鐘意的舊書;當有一天,我們發現這家書店不存在了,可能會在微博上,微信朋友圈裡感嘆一下他的消失,斥責一下人們對於閱讀的漠視,僅此而已。對於書籍,對於閱讀的熱愛讓他們選擇堅守在了這個一生清貧的工作崗位上,捫心自問,我是做不到這點的。所以請允許我向這些堅守的個體書店店主,店員們致敬(賣盜版書的除外)。

上面我們討論了這三種類型的常規書店有著諸多的不同點,但他們也有著一些共同點,其中一點就是——他們的生存空間被諸如亞馬遜,噹噹這類的網上書店嚴重擠壓。

誠然,新媒體的飛速發展是導致傳統出版行業沒落的主要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更快捷,更省錢的網上書店也是導致常規書店紛紛倒閉的重要因素。讀者通過網路,可以很方便的購買自己喜歡的書籍,而價格也比常規書店便宜的多,更別說時不時的來個「滿減」活動,標價3,40元的圖書,通常只要10來塊錢就能買到,買夠了一定金額,還能夠享受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雖然仍有一部分讀者享受走進書店,翻閱紙張的感覺,但對於大部分讀者,尤其是中青年讀者來說,既省錢又省精力的網上書店已經成為了他們購買書籍的第一選擇。

--------------------------------------------------------------------------------------------------------------------------------------------

以亞馬遜為代表的網上書店,為什麼能以如此低的價格賣書呢?

從出版方角度來講,亞馬遜,噹噹以及京東等網上書店,依託著自身公司的強大實力,流量大,顧客多,渠道廣——說白了就是能賣出去的書多,你的書放在了人家的平台上,能被更多的人看見併購買。所以在跟這些網站談合作時,即使以較低的折扣或者比較繁瑣苛刻的條件賣給人家書,出版方也是願意的。

從網上書店方面來講,免去了中間開設實體店以及圖書經銷商倒手的環節,節約了成本。再依託自己品牌的實力和強大的物流系統建設,可以輕鬆完成把商品從庫房直接交到購買者手裡的環節。

以我自己所在的出版公司來說,一本從網上書城購買到的書從印出來到交到讀者手上,經歷的是如下的過程:

印廠——出版社庫房——網上書店(電商)庫房——讀者

--------------------------------------------------------------------------------------------------------------------------------------------

那麼亞馬遜為什麼要建立線下的實體書店?他與常規書店有什麼區別?

我認為首先是豎立自己品牌形象。一個實體書店的設立,就是亞馬遜品牌的一個廣告牌,推廣亞馬遜的品牌;其次,實體書店可以豐富亞馬遜的用戶體驗。除了在線上夠買書籍,現在購買者們可以來到實體書店,翻閱紙質圖書,獲得不同的購物體驗;最後,開設實體店是B2C模式經營成功的一個證明,能把原本存在與網路中的商城開拓到線下實體店經營,展示了亞馬遜公司的自身實力。

說到亞馬遜書店與常規書店的區別,我認為區別在於資源,以及可提供給讀者的信息。亞馬遜書店一定會利用自己的網路資源,例如亞馬遜各類榜單,書籍的購買評論,名人時事推薦等等,把網上的信息轉移到實體書店中,拓展自己的展現形式,豐富顧客的購買體驗。但說到底,它還是一間實體書店,要想盈利,還是要以賣書為主,這跟常規實體書店是一致的。所以我認為,本質上,他與常規書店並沒有太多的區別。

--------------------------------------------------------------------------------------------------------------------------------------------

亞馬遜開設的實體書店,會對這些常規書店造成什麼影響?

我個人感覺影響會有,但不會太大。

雖然短時間內亞馬遜實體書店的出現,會吸引一部分讀者前去參觀,閱讀,購買,但是從根本上,解決不了人們越來越忽視閱讀的這一根本問題。我認為,人們缺乏閱讀意識,不想為閱讀花費過多時間和過多金錢才是實體書店紛紛倒下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對實體書店造成第二重打擊的恰恰是網上書店,常規實體書店已經被你打擊成這樣了,你網上書店再來跨界試水實體書店,能支撐到現在的實體書店已經擁有著小強般的生命力,回到我們的主場,你還能給我們團滅了?

從新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亞馬遜實體書店的出現只是「試水」性質,說直白了,就是往裡砸錢搞實驗。網上書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免去了實體店,節約了成本,以更便宜的書價,更簡單的購物方式來獲得讀者的親睞。現在把網上書店開到了線下,又變成了實體書店——店鋪房租,電費,水費以及店員薪酬這些網上書店所不用考慮的成本,現在又回來了。那麼你的書價是保持跟網上一致呢還是要提價呢?如果提價,就會喪失自己本來的價格優勢;如果不提價,那麼就意味著需要往實體書店裡面砸更多的錢來維持他的運轉。從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出,亞馬遜實體書店似乎是一家純粹的書店,不提供餐飲服務,美國市場我不太了解,單就中國市場而言,如果一家書店唯一的收入途徑是賣書,99%的情況下,它的盈利狀況都不會太好,即使這家書店它再有風格,再有態度,再有情懷。

如果僅僅開設一家這樣的實體書店來試水的話,以亞馬遜的實力,還是完全可以經營的。但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途徑,亞馬遜還會大規模的推廣這種線下書店嗎?我認為是不會的。


先貼一下西雅圖當地新聞http://www.seattletimes.com/business/amazon/amazon-opens-first-bricks-and-mortar-bookstore-at-u-village/身為在西雅圖總部的亞馬遜員工,並且已經去過實體店的人,我來答一下這個書店特別在哪些地方。

1. 圖書的價錢和網站上價錢同步,保障低價。

2. 書架上有圖書的用戶評價,讀者也可以用Amazon app掃描圖書封面或條形碼來獲得更多亞馬遜網站上關於圖書的信息。其實我覺得書籍的封面面向讀者,一方面是方便掃描,一方面也是給讀者更直觀的書的感受吧,像我就是會被書的封皮吸引的人…

3. 亞馬遜利用自身網站的數據信息,書架上賣的書都是暢銷書、獲得高評分的書,統計得出網站上很多人想購買的書,借用新聞原文:The company will stock best-sellers, of course. But it will also include books that get the highest ratings from its customers, including little-known titles. The store will also include such categories as 「Most Wished-For Cookbooks.」 Another section features 「Award Winners, 4.5 Stars Above, Age 6-12.」

4. 店裡讀者還可以試用併購買亞馬遜的硬體產品,Kindle、Echo、Amazon Basics等。

書店開在西雅圖 University Village,是在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華盛頓大學)邊上的一個購物中心,可以說這個地方本身客流量很大,而且大部分都年輕時尚有文化。美國人看實體書的習慣還是有的,公交車上和飛機上很多人都在看書,所以我覺得這個書店並不擔心客源的問題。周二一開門就人流不斷,為了限制人數保證更好的購物體驗,不得不讓顧客店門外排起了長龍。昨天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拍照上傳推特並且買了很多書。相信很多人是出於好奇心,書店的客流量不可能一直這麼大,我們可以等兩周後,它進入穩定階段後是怎麼樣個情況再看。

書店的照片新聞里有,不過那是開業以前專給記者採訪拍的,貼一張昨天店外排隊的圖

p.s. 知乎首答就獻給公司了,大家不喜勿拍啊


分享 http://wetalk.cn 的文章:亞馬遜實體書店,是實體書店的回歸嗎?

用網上書店摧毀了實體書店的亞馬遜,竟然開了一家實體書店,實在匪夷所思。這是實體書店的回歸嗎?顯然不是。我們依然堅持認為賣書的實體書店已經消亡,但是作為閱讀體驗和休閑的實體書店依然存在,它就像是咖啡店、茶館、休閑場所一樣,是一種滿足人們閱讀需求、社交需求和休閑需求的地方,而不僅僅是賣書的地方。而且亞馬遜的實體書店與一般賣書的實體書店不同,它用了大數據。

第一,從選址上亞馬遜就用了大數據,選擇網上購買書籍人數較多和集中的地方。比如亞馬遜第一家實體書店就選擇了從網上購買書籍人數集中且較多的西雅圖大學村附近開設書店。這個地方人流量非常大,而亞馬遜這家實體書店所開的位置,除了亞馬遜書,還有派克市場、星巴克、口香糖牆、藝術館、科學中心等等,顯然亞馬遜實體書店的選址就定位了它不單純是一家賣書的地方,而是一家以書籍為招牌的休閑駐足的地方,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同時加大亞馬遜的品牌宣傳。

第二,在圖書選擇上,亞馬遜可以利用網上銷售數據挑選該地區讀者最喜愛的書籍,所以亞馬遜不必面臨其他傳統書店的所面臨的圖書滯銷問題。通過線上來優化線下,這是其他書店所無法做到的。

第三,在書架上附帶了用戶評語,而且優先選擇當地的用戶評語,試想當你走進一家書店,看見自己或者朋友的評語被亞馬遜放在書架上,是一種什麼感覺。

第四,亞馬遜是以網上價格作為實體書店的銷售,也就是說實體書店的書籍價格和網上價格是實時同步的,用戶只需要拿著書對著掃描器掃描一下,就知道它的網上價格,並以這個價格購買書。

第五,同時,亞馬遜實體書店還銷售自己的 Kindle 以及亞馬遜其他的電子產品,也就是說這是一家亞馬遜的線下體驗店,而不單純的是一家賣書的書店,它本身就是一個廣告。

說到底,亞馬遜的實體書店依舊是一家網上書店,與傳統實體書店有本質區別,用我們熟悉的話說它是用互聯網思維做實體書店。他是亞馬遜用線上數據來做線下體驗店的一個品牌延伸,因為他有足夠大的大數據,同時加大自己的品牌宣傳。亞馬遜的實體書店非但不是傳統實體書店的回歸,而且更會加速傳統實體書店的消亡,他是線上線下通吃。


作為一名正在書店打工的小哥,謝邀了先。

基於我自己本人對Amazon的了解較少,所以點進題主的鏈接里,仔細看了一番Amazon Books的介紹和圖片。

介紹內容中規中矩,除了face-out讓我有些感到新意之外,其他的內容,我只能說,這是憑藉Amazon的實力應該有的作為。

而從網頁中的圖片,單從裝修的角度講,給我的感覺是比較實用的,沒有太多追求格調之類的裝飾。

想來,Amazon Books里不賣文藝,不賣情懷,只賣書。

如果非要將常規的書店和Amazon Books相比的話,我想作為Amazon Books,它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更為豐富的銷售渠道以及思路,當然肯定還有別的什麼優勢。在此就不一一枚舉了。

就拿我自己工作的這家小書店來說,地處國內五線小城,沒有特別濃厚的讀書氛圍,平時來買書的以學生居多。買的就是教輔材料和校(nao)園(can)小甜文了。要知道,我工作的這家書店主要經營的是舊書,但為了活下去,也只能在書店的顯眼位置擺上天花亂墜的這個題集、那個每課一練、這個愛上XXX、那個XX和XX的校園生活。就這樣,書店也仍然是在貧困線上掙扎(具體銷售情況我就不說了也不好意思說對不起我的工資啊)。我想,這樣的情況肯定不是個例,也不單單只是我這個不長進的賣書小哥造成的。。。

最後,說句大實話吧。

其實,每天我都在為怎麼樣能賣出多一本書而煩惱,但不是特煩惱的那種。


謝邀。我以前結合自己在書店工作過的經歷,寫了一篇自己對未來實體書店的想法給老闆。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文章如下:

首先,實體書店已經沒有存在必要了!這句話是沒錯的,但要加上一個前提——作為賣書的地方。和很多行業一樣,實體書店也受到了來自網路電商強烈致命的衝擊。這不是一個地區的現象,從全國來看也是如此。我們不用統計數據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書店的經營者認同這個觀點,就應該意識到,純粹的賣書最終會導致實體書店的徹底消亡,這個是顯而易見的。書,如果我們單單只就一件商品來說,電商價格上的優勢是實體書店永遠也沒辦法與之匹敵的。但是,如果不把書單單看成是一件價格商品呢?如果書店提供的並不只有書呢?

這樣看,實體書店相較於網路書店的優勢就凸顯了。而且是網路書店永遠也無法提供的。那就是面對面的實際體驗。更深層的是,社交。

網路有社交功能,這自不必說了。但是從網路社交的歷程來看,也是「其興也勃,其衰也忽」。這向我們說明了一點,網路在更多的時候只是人類逃避現實的出口,但人的感情在網路沒辦法得到完全的滿足,人還是要回到現實。相比於網路體驗,人類還是更希望有現實的體驗。只要現實世界裡有更好的體驗提供處,人還是會回到現實中來的。互聯網近幾年興起的O2O模式更是說明了這一點的。各電商經營者們也清楚線下實體店有網店不能提供的體驗。可以預見到,往後幾年,各大網路圖書巨頭在激烈的價格廝殺之後,最終會回歸理性,向線下發展。現在是獨立實體書店最後的機會,不然網路電商巨頭可以憑藉巨大的優勢資源,一舉將線下——獨立書店最後的一點生存空間——奪走。獨立書店不提前做好轉型,走個性化的發展道路,最後只能是消失了。

青苑書店在南昌的圖書行業內幾乎可以說是最有名的品牌。但在個性化的轉型上卻是滯後狀態。書店雖然會不定期請一些文化教授名人來書店開講座。但是並不能引發太大的賺錢效應。究其原因,是因為那些教授連帶他們開講座的主題都太小眾。青苑在南昌書店行業是一文化標杆,但是遠遠看去逼格太高,讓大眾望而卻步。偏離了大眾就談不上經濟效應了。我們賣的是書,不是豪華名車。開講座,有些賠本賺吆喝,還聽不到幾個迴響。

書店形象首先要平民化。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大眾接受,尤其是那些平常不太接觸書的人。

其次要竭盡所能地引導進店的客人「開口」。書店應該鼓勵進店選書的人大聲說話。可以在書店專門辟一塊獨立空間,作為交流的平台。每天擇一個或若干個話題,交給人們討論,辯論。對於辯論獲勝的一方可以給予一定的購書優惠。人們看書,增進知識見識,不是為了爛在肚子里,而是希望和別人交流各自的看法。這樣純粹的思想交流時每個人都必須的,但卻是現下社會人與人之間最缺乏的。就是由於現實很殘酷,人才會把理想投射到網路上,作為一個情感的宣洩口。如果實體書店也能具有這樣的功能,其實際體驗的功能又優於網路,自然可以得到大眾的喜愛。

第三,深度挖掘客人的喜好,一個喜好以一個團體的形式出現的時候,就是商機。那時,書店賣商品就不局限於書了。比如有的顧客喜歡生態的飲品。或是對於某些事物有非常急切的交流意願(比如母嬰知識、兒童教育、國考考驗等等)都可以成為盈利點,再不濟也可以成為維持人氣的關鍵。可以按興趣分為若干個小組,這些小組都必須依附於書店存在,由書店管理,制定規則,維持秩序。書店,從商品提供者,兼具「生活組織者」的角色。讓書店成為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四,線上電商可以向線下發展。線下實體店當然也可以向線上逆襲。現在要青苑建立自己的網站,多少有些不現實。但是,可以藉助網路提升管理的能力。充分利用網路共享精神,吸引更多的「奇人異士」組織完善自己的小團體。或是幫助解決在團體建構中出現的問題等等。

第五,在以上目標初具效果,或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做適當的宣傳。宣傳是可以把書店的概念弱化甚至是隱去不提,好讓平常不看書,或者「看不起」書的人[1]更容易接受。或者主動和一些單位媒體接觸,可以共同發起倡導一些和文化書籍有關的活動來提高知名度。比如,「送貧困孩子一本課外書」之類的。

沒有人能擺脫書。

完。

綜上。電商往線下發展是未來的趨勢。別急,未來在中國的大街上很可能會出現「京東實體書店」和「噹噹實體書店」。

[1] 這裡指抱著自卑心態對文化和書籍敬而遠之,不屑一顧的人。


原文鏈接:我去了亞馬遜開的書店,感覺他們不想只賣書。

歡迎微信掃描關注每天的文章:

我看過一些新聞報道,說亞馬遜想要顛覆零售行業,打造未來的零售店,而書店僅僅只是開始。

剛好去了趟西雅圖,那麼就去瞧瞧唄~畢竟這裡是亞馬遜的總部,撞見貝索斯是不用想了。在這個以微軟、亞馬遜、星巴克和波音聞名世界的城市裡,生活很是寫意,畢竟電影把他拍得很浪漫。

TimeTrade調查發現去年70%消費者表示,希望在亞馬遜的實體店購物,而不是在線上。這對亞馬遜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原來低毛利的線上銷售可以被轉移到線下,既然消費者願意,為什麼不呢?

在上周,相信很多人都聽說了亞馬遜要發展自己的實體零售業務。對於這個線上銷售巨頭來說,好像這個項目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大大的挑戰。有一家美國零售企業的CEO甚至表示,認為亞馬遜將在短時間內開設300-400家實體零售書店。

這不,我就去了趟亞馬遜的書店探了下路。這家位於華盛頓大學附近購物中心University Village的亞馬遜線下書店,是全球的首家亞馬遜線下書店,每天下午6點即打烊。我站在店門口了5分鐘數了一下,一共有130人入店。

買書的過程甚是簡單,進入書店內在書架上挑選好想要的書籍,透過移動支付,走出書店的大門即可完成支付。

這就是亞馬遜實體書店的最大特色,且這種技術已經在去年申請了專利。據稱負責亞馬遜實體店項目的負責人是史蒂夫·科賽爾(Steve Kessel),這名亞馬遜資深高管和貝索斯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並曾經參與過第一代Kindle的開發。據稱這位負責人極為低調,從1999年加入亞馬遜以來,所從事的項目都處於嚴格的保密狀態。此次書店專利,科賽爾也是三名聯合申請人之一。

亞馬遜實體書店的項目名稱為Amazon Books,基於線上用戶對於圖書的評價挑選上千本圖書在實體店進行銷售。這就很直接地向消費者推薦他們想要的書籍,而不是那些毫無興趣的內容。畢竟,大數據亞馬遜是真的有。

另外書店的陳列也頗具特色,並不是像傳統書店那樣陳列出幾大類如政治、文學、經濟......而是按照最暢銷的排名書籍如The 10 best selled books或是「評分只在4.5以上的書籍」、「最受歡迎的食譜書籍」等來陳列,所以在最顯眼之處陳列的書籍起碼都是最受歡迎的書籍,也最直接地能激起人們的消費興趣。

除此之外還會將亞馬遜最新的一系列科技產品陳列出來售賣,比如最新款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和智能音箱Echo

(之前也報道過,Echo介紹的傳送門:亞馬遜為啥也湊熱鬧?Echo智能音箱想幹嘛?)。

傳說亞馬遜將利用自己20年的線上銷售經驗去建設這些書店,當然到了書店裡必須得有的是O2O。

▍亞馬遜這麼做的目的到底是啥?

我覺得最主要還是三大原因:體驗為王(強化用戶粘性)、開拓了新品類的銷售渠道(不再只是書籍,還有硬體等產品)、出版業正在慢慢復甦。

要說到體驗,是現在全世界範圍內各大品牌保證對外形象的根本。在國內那叫口碑,用評價來定論好壞。所以有的人說,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線下實體的衰落其實並不是絕對的,因為在將來那些線下實體的商鋪將成為各大商家企業的體驗之地。讓消費者能夠接觸到自己的產品有時候就正是維護品牌形象的基礎入口。如果連產品的體驗都難以做到,那麼有時候再多的推廣也是徒勞。

其實有了體驗,再搭配上銷售也無可厚非。但在我看來,亞馬遜開設線下實體店的行為,最主要還是以未來體驗的模式去接觸真正的用戶。多一條線下銷售的渠道也並非不可,畢竟書店可以不僅僅買書。亞馬遜自家的硬體產品也需要售賣啊,亞馬遜也其他企業合作的產品也需要售賣啊。難道這不是一條提升營銷成績的捷徑?

再看出版業,其實有人說紙質書籍和電子書籍之爭已經沒有什麼好爭辯的了。電子書籍以猛烈的態勢侵蝕著紙質書籍的市場地位。但是,說到底,我們得到的還是書籍本身的內容。電子書和紙質書籍都有版權,都是有價格需要購買的(免費書籍除外)。那麼有時候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更多地是價格取向決定得更多。花更少錢來獲得一樣的內容,這是紙質書籍的一大出路。所以其實出版業正在慢慢找到合適的發展道路,也正在慢慢復甦。

PS:歡迎把文章轉走,請先聯繫我哈哈~夸克資訊微信訂閱號:gongchou8,歡迎掃描關注~


本文將分享一個亞馬遜員工在亞馬遜書店的深度體驗,以及橫向輕度對比這三家書店[誠品書店|MUJI BOOKS|AMZON BOOKS]

原文來源|Quaro用戶Andrew Hamada

翻譯及整理|象外

圖片|網路

免責聲明:我曾經在亞馬遜工作,我也一直深愛著它,但以下是我的愚見。

我上周末去了亞馬遜書店一探究竟。那裡真的擁擠,很擁擠——要排隊等待才能進入。(人與人摩肩接踵,我受到了肉體上的摧殘。這裡,我們排長隊等待著進亞馬遜書店,而西雅圖的其它獨立書店卻為客流量操碎了心。我也會對此作詳細論述。)

Vignesh Natarajan說了一些突出的優勢:書本正面朝上,按亞馬遜上有有影響力的推薦榜單分類,以及一些書評。作為一個推銷員,我知道客戶體驗的重要性,因此我對上述這些優點表示敬佩。

陳列

首先,能看見每本書的封面確確實實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瀏覽體驗。其它書店為了擴大書本放置空間,只會把書脊對著我們。我們也對此習以為常,因此,進入亞馬遜書店時,會覺得這是個驚喜的創舉,我發誓我沒有在誇大其詞。一本書的裝幀設計都能在封面上得到最好的詮釋,也是為了吸引起你的興趣。這是獨特的,就算和亞馬遜網站相比。

[誠品]誠品把書店開成了雜貨店。無印良品把雜貨店開成了書店。

台灣誠品以書店起家,虧損了15年後才開始盈利,而盈利的契機就是「書店」轉向「雜貨店」的銷售模式,慢慢從一家專門買書的店變成了買文創、買商品、買輕食的綜合性「雜貨店」。雖然經營模式發生改變,但是對於「書店」本職的運營還是保持很高的水準。

[MUJI BOOKS]無印良品把雜貨店開成了書店。

MUJI里的書是被翻開的。它把那些製作精良的書放在店裡,或平躺或立著。然後會翻開用心挑選的一頁。圖文書會讓你看到裡面用心的設計和美圖,文字作品則把最驚艷的語句挑選出來讓你讀到。他們用美麗的圖、美好的話吸引你去尋找書。

分類

接下來,我們談談分類和檢索。亞馬遜網站的分類搜尋做得非常棒,能在一個浩渺的分類下找到特定的項目。亞馬遜書店則充分利用了與此相反的方法,瀏覽。他們的營銷團隊肯定有捫心自問一些基本問題。我們為什麼會去買書?更具體一些… 我們為什麼在實體書店購書,而且是在一個亞馬遜網站提供各種圖書兩日內免費送達的時代下。

當我們不知道想要什麼的時候,當我們需要靈感激發的時候,當我們急需準備禮物的時候,或者是在旅途中,或者是為了消磨晚餐前的半個小時。

亞馬遜書店切中要害。他們在書架上陳列顧客所需的,而非單單是書的類型;你會看到「給遊戲迷的禮物」和「給孩子們的禮物」的標籤。他們呈現的是,高質量又備受推薦的書籍,以幫助你相信自己買的不是一本無用之書。這種分類,受「正面朝上」的限制,但的的確確幫助到了消費者。或許很多書店也可以做到這些,但沒有一家書店能像亞馬遜一樣,有自己強大的資料庫做後盾。

當然,亞馬遜書店也有很多書架按類型分類,如傳統書店。但是,在這些書架上,每本書都有書評摘要。這些書評都是從真實的讀者(增加了消費者的信任),教授,以及出版社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每段書評似乎都在向消費者傳達這樣一種理念:是什麼讓這本書變的獨一無二的。比如,作者很有趣,人物少而情節複雜,會讓你感動,等等。所有的這些就像在告訴你——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你想知道的東西。

除了書評,你會看到標語上有貼條碼,但沒有標價。因為這裡的每本書,都和亞馬遜網站售價一致的。也正是由於亞馬遜網站的標價在時刻浮動,可能會出現些小問題。亞馬遜的解決辦法是,在書店內設置一些價格查詢機來查詢當下的價格。我驗證過,確實和網站是一樣的。和傳統的競爭者比,亞馬遜在價格上又有絕對優勢。即使是一些科技型的競爭者,比如Barnes Noble,他們的顧客常常吐槽,實體店的價格高於網店。

[Barnes Noble]

是美國最大的實體書店,全美擁有將近800家店面,公司亦是全球第二大網上書店,僅次於第一名Amazon。

[誠品]中規中矩分門別類

書店裡有專門的暢銷榜,據說一些比較冷門的好書也會上榜推薦給讀者。新書都做了專門的分類,讀者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宗教類的書籍有專門的區域。

[MUJI BOOKS]無印良品的書不做標籤分類。

除了讀庫專櫃這種品牌推薦展示,大多數的書都按照內容自動聚合,店內的指引分類有著非常強烈的個性化推薦特色。比如「枕邊書」、「包中書」、「案頭書」、「院中書」、「椅邊書」這樣的分類,國內書店恐怕還沒有,而這些推薦完全來自一對夫婦十年讀書的私藏精選(他們是為無印良品翻譯圖書的)。在其他不同商品的展示區,則用「房間與書」、「微波爐與書」、「保溫瓶與書」等充滿生活趣味的標題來陳列。這種陳列本身就是創意,更是對消費者最貼心的服務。

價格

標語的下半部分,是邀請顧客用自己的手機來查看價格。這也是每本書後面貼上了二維碼的原因。這樣就可以不用離開書架查詢價格了。

然於我而言,這種標誌不僅僅是查看價格。亞馬遜的初衷是希望你對店裡的所有東西都掃描條碼,這恰恰是傳統書店所不喜的。一些書店明令禁止使用智能機,若被發現有買前比貨的嫌疑,甚至還會驅趕顧客。

亞馬遜書店完全不用擔心與線上價格進行對比,然而Barnes Noble書店則會,不僅擔心亞馬遜的網站還有他們自家官網。但是對顧客來說是一樣的。亞馬遜不會把顧客當成間諜來對待,相反,他們在培養顧客養成買前核價的習慣。

現在,我不會為自己只是閑逛而愧疚,也不會為自己想要最便宜的價格而羞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對這兩方面有過擔憂,但我會的。不過,亞馬遜書店很好得解決了這個問題。

結賬

最後,結賬是相當迅速的。如果你是亞馬遜的顧客,只需要買一些東西就能得到一條龍服務。在亞馬遜書店,你帶著你的書去收銀台,櫃員會掃描你的書,然後你在一個觸摸屏終端刷卡支付就可以了。如果你是亞馬遜的客戶,你付款時使用賬戶綁定的卡,觸控終端會自動識別出你,也會立馬郵件你收據,然後你的訂單就可以被追蹤,和在網站下單一樣。從掃描到終端,都是迅速的。

速度和一些細節優化都有提升。我的整個付款流程不超過30秒。

即使你不是亞馬遜的客戶,和傳統書店比,不僅付款流程快,而且沒有過多打擾。沒有人會誘使添加購書清單,沒有人會說服你購買亞馬遜購物卡即使今天打9折,也沒有人會提醒你如果你用Amazon Visa付款可以有3%的回扣,更沒有人會要求你支付額外的5分包裝袋的錢。我有提到沒有人讓你用信用卡支付嗎?

經營模式

最後,我對亞馬遜的零售試驗是否解決沒有太多想法,特別是在規模上。他的經營模式肯定是獨特的,然而,亞馬遜是一個巨大的金庫,或許可以隨心面對赤字危機,所以投資了一個賠本的零售,或許我們從不知道。不過這樣的猜測並沒有多大意義。

有意義的是,商業人士需要注意,或許可以從亞馬遜上學習一些東西。在同行業里,商業核心優勢可以創造出一個獨特的機遇。就如亞馬遜卓越的電子商務,讓他在如今與傳統書店的競爭中贏得了獨一無二的優勢。無論是否解決,亞馬遜書店的興趣導向,顧客至上的理念,活躍了一個公司。

好了,不要再問這個愚蠢的問題了——電子書會不會取代紙質書。

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發於公眾號—象外)


快下班了,來答一下。作為讀者看來,最重要的一個就是體驗,而它與其他書店相比,優點在於:

第一,書柜上的書全部書面示人,方便一眼掃過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而且,每本書下面都會一張小卡片,上面有亞馬遜網站用戶評分和一則評價。

第二,定價方面也是和網站同步,省去了比價的煩惱。

第三,還可以幫助消費者上手體驗 Kindle、Echo、Fire TV 以及 Fire Tablet 等亞馬遜硬體設備。

這樣的優勢既方便客戶選擇,又不用擔心價格比網店高,還有其他比網店更優勢的服務,肯定會吸引讀者的。


Branding中的PR動作,不只是為了銷量。

就像一些科技公司做的展廳/體驗館一樣,有個便於集中展示和品牌推廣的地方,銷售不是主要目的。

實體書店對於亞馬遜的作用:

1、品牌形象

2、體驗式營銷

3、固定位廣告

至於做成連鎖的可能性。。。很低。


情懷吧,在書店真正能勾起自己讀書的興趣,且書本的閱讀感受 完全不是電子書能比的。


就像茵曼一樣,網路上達到一定強度時可以往實體店方向發展。

我覺得很好。


網上評論亞馬遜書店的意見很多,但從我這個資深的圖書採購的角度來說:

首先,大家都覺得亞馬遜開書店是對的,不對的是亞馬遜開店的方式,都是暢銷書,都是平展陳列,書架之間的過道太窄等等問題。

亞馬遜出現這種問題,只說明了一點,他們的圖書電商團隊,沒有參與亞馬遜實體書店的運營,證明亞馬遜部門間壁壘還是比較深的;運營實體店的團隊沒有什麼實體書店的經驗,或者亞馬遜實體店的決策者沒什麼實體書店運營經驗,亞馬遜的實體書店完全參照了便利店的陳列形式。

其次,亞馬遜把圖書搞成了類似便利店、快餐店一樣的形式,首先把很多需要慢讀、慢選的圖書排除出了書店;因此,亞馬遜書店的選址,就只能考慮商場或機場等人群聚集的地區,因為此種類型的亞馬遜書店只能代表亞馬遜的商業,而不能表現出圖書所帶來的文化。如果,此種類型的書店不是亞馬遜開的,這類書店將對大家沒有任何吸引力和話題性。

最後,此種亞馬遜書店,對優秀的實體書店構不成任何威脅;此種書店缺乏很多實體書店的文化要素,如果在中國開了,最多就是會對中信的機場書店構成一些威脅,因為亞馬遜書店和單向街書店的讀者類型是完全不同的。


實體店,說得文藝一點,那是情懷。實際一點那是讀者體驗和凝聚。更實際一點,是對自為品牌的宣傳。


謝邀。

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們平頭老百姓在網購圖書的時候所踟躕的是哪些點。

1、需要等待,花了錢之後不能立刻享受。(人急性子)

2、需要試錯,在網購上被騙的還少么,買書也一樣。(人多疑)

3、只有視覺圖片,沒有觸覺和嗅覺的感受。(人矯情)

4、選擇少,雖讓網購網站上的書一定會比任何一家實體書店多,但是卻只有網頁上推薦的書,不想實體書店,一眼望去我一定是被書所吸引而不是因為鏈接推薦。(人愛自由)

以上四點,可以類比酒店電話招妓和KTV選人。(本人沒有經驗,看電影學到的)

那還有什麼原因讓我們願意到實體書店嘞?

1、復出的代價少,沒有從一個書架走到另一個書架的體力勞動,自己不會珍惜。(人賤)

2、實體書店其實是一個社交圈,有很多人很多書,而網購只有我一個人,發朋友圈都Low得很。我買書你們都不知道,這怎麼可以!(賤人)

亞馬遜線下實體書店開業和亞馬遜線上絕對是一個雙向利好的廣告,恐怕大數據、互聯網+什麼的都會用上,這個有更懂得人。

把書面對人,對外貌協會、少女心的人還有兒童是必殺技。尤其是兒童,未來兒童類書籍的銷售肯定會有答覆增長。估計亞馬遜的數據應該也出來了。哪位大神有可以給我們看看。


作為實體書店的員工,我覺得他能做到線上線下同步太牛了!中國也有可能,比如噹噹書店,但不能以贏利為目的哦。

XINXINXIA,出版社的哥們兒,你太悲觀了,只要有人還堅持看書,不管是電子書還是紙質書,;只要有人買書,不管在線上還是實體店,我們有繼續做「夕陽」的理由,並不是多高尚,是因為有市場。

公立書店有強大支撐是倒不了的。

逼格民營書店也已轉型成功,作為讀者你覺得:在網上免費看個前幾章好,還是周末去家環境優雅的高逼格書店免費把整本書看完好?

這種線上線下同步的書店,當然是很牛逼的模式了,但在我們這地兒問房東同意嗎?得想辦法讓他同意!期待。。。


現在電商興起的是O2O,即On line to Off line,強調的是什麼呢?線上下單,線下體驗,中央倉庫(如果本地體驗店有貨,本地發貨)發貨,體驗店售後。如果只認為這是在買書就真的輸了,這分明是在試水或者說搶佔市場先機,互聯網正在顛覆傳統行業自然不必說,與其說是其興也勃不如說是大勢所趨,不改變就是消亡,諾基亞就是很好的例子


有的時候需要的不是金錢或者地位,而是一種氛圍和情懷。


為什麼我又回想起當年的貝塔斯曼??亞馬遜這是走貝塔斯曼的老路啊?!!


推薦閱讀:

亞馬遜實體書店有哪些看點?
亞馬遜優化listing的title和關鍵詞究竟怎麼優化?能否來些具體的乾貨?
傳亞馬遜將開實體店,你覺得賣書還是賣 Kindle 的可能性大?為什麼?理由呢?
亞馬遜產品關鍵詞怎麼找?
亞馬遜自營真的沒有假貨嗎?

TAG:亞馬遜Amazoncom | 商業 | 實體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