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啤酒行業的老大對老二發起千億美元級別的收購,你怎麼看?

在各大啤酒品牌缺乏市場活力的背景下,安海斯-布希英博啤酒(Anheuser-Busch InBev,簡稱AB
Inbev,又被翻譯作百威英博)可能併購南非薩博米勒啤酒(SABMiller)。


組建啤酒行業巨無霸

--淺談近期啤酒行業巨頭併購

本文前半部分翻譯自9月19日經濟學人報道,後半部分為啤博士評論,一家之言歡迎討論補充。

(啤博士於2013年秋造訪位於「世界啤酒」首都比利時魯汶的百威英博總部)

地球上最大規模啤酒企業百威英博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以大吃小的吞併史,而該吞併史正如夸父飲干河渭之水仍不足以解渴一般,持續發展。1989年巴西人豪爾赫?保羅?萊曼(Jorge Paulo Lemann)及其另兩位生意夥伴用5千萬美元購得一家名叫Brahma的中型巴西啤酒廠。十年後,Brahma兼并其競爭對手Antarctica啤酒廠,組建為美洲啤酒公司(葡萄牙語名稱為Companhia de Bebidas das Américas,簡稱AmBev)。2004年,AmBev與經銷時代牌啤酒(法語名稱為Stella Artois)和貝克牌啤酒(Beck』s,產地德國)的比利時Interbrew啤酒廠合併成立英博集團(Inbev)。四年之後,Inbev耗資520億美元收購美國百威啤酒,成為百威英博啤酒集團(Anheuser-Busch InBev)簡稱AB Inbev。趁諸位還沒被上述兼并/併購事件搞得眼花繚亂,新成立的百威英博又於2012年花費200億美元控股生產科羅娜(Corona)啤酒的墨西哥莫德洛集團(西班牙語名稱為Grupo Modelo)。

現在,百威英博可能正在進行其有史以來最大膽的併購。在9月16日世界第二大規模的南非薩博米勒啤酒集團(SABMiller)證實百威英博對其提出收購意向。兩家一旦合併,將生產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啤酒,並攫取全球啤酒產業近半數利潤。

這條聲明來自於各大啤酒廠的醒酒時分,就在今年6月,諮詢公司麥肯錫曾指出:「該行業正處在50年來最困難時期」。世界主要啤酒市場銷量如同過桶艾爾一樣寡淡(低酒精度的傳統英式過桶艾爾)。在美國,「精釀」啤酒的概念得到熱炒,去年其銷售總量激增18%,而這幾乎佔據所有啤酒銷量的增幅。而另一些工業啤酒消費市場的情況更遭。在德國,被看做國家民族驕傲的啤酒,人均年消費量與70年代比,卻下降了三分之一。

鑒於此種形勢,各大啤酒企業與投資者開始研究對策。去年SABMiller嘗試收購世界排名老三的荷蘭喜力啤酒而失敗。今年6月市場傳言百威英博老闆萊曼的私募基金3G可能買入世界最大的蒸餾酒企業帝亞吉歐(Diageo,也是四川水井坊的控股母公司)。最近,有分析師推測帝亞吉歐也可能與SABMiller合併。

一些合併可以帶來好處,但百威英博選擇在此時此刻針對SABMiller的合併必有原因。目前百威英博在兩大市場損失慘重。在巴西,其啤酒銷售因經濟衰退下滑。在美國,市場調查公司Euromonitor指出,2014年百威英博的美國市場份額高達45%,但與2009年相比,已經下滑5%。因此,買下SABMiller對百威英博很有吸引力。至少原因有三:

第一,百威英博習慣於鯨吞式的大魚吃小魚。市場調查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的Trevor Stirling認為,在過去百威英博慣於藉助私募基金3G重組拆分新購進的資產。當百威英博買下美國百威三年後,百威啤酒的美國市場凈收益率增加了13%。百威英博計劃也在同樣時間段內使莫德洛集團的美國市場凈收益率增加18%。如今SABMiller已然十分精益,因而合併完全可能提升相當程度的凈收益。

第二,合併將擴展百威英博的全球市場。SABMiller在南非佔據啤酒市場的三分之一,而百威英博的銷售忽略不計。另外合併也能使百威英博接觸到哥倫比亞和秘魯的消費者。

第三,如今SABMiller估值偏低。近幾年由於南非蘭特和哥倫比亞比索貶值,其股價維持低位徘徊。另外近來新興市場經濟形勢低迷,也使佔新興市場啤酒銷量份額72%的SABMiller有心乏力。如果新興市場經濟形勢持續走低,投資SABMiller將更划算。

根據英國的交易規則(SABMiller註冊地在英國),百威英博必須在今年10月14日之前向SABMiller提交正式併購邀約。SABMiller董事會很可能拒絕被併購的初始邀約,並可能尋求其他併購交易避免被控股。但是,與喜力啤酒合併的備選方案已在去年失敗,而市場上的其他合併目標更不明朗。SABMiller的兩大股東是煙草巨頭奧弛亞(Altria,萬寶路的母公司)和哥倫比亞桑托·多明戈家族。如果百威英博的併購條件可觀,他們也許會支持併購。

併購的另一大障礙來自於反壟斷法規。百威英博可以採取一些拆分行動來規避監管。例如,收購後出售SABMiller原有的美國品牌米勒康勝(MillerCoors)和中國品牌華潤雪花。百威英博曾在買入墨西哥莫德洛集團後,為安撫美國反壟斷機構而以47.5億美元出售莫德洛集團的美國啤酒市場業務。這種做法可以稱作丟車保帥。

-------------------------------------------------評論分割線------------------------------------------------

啤博士認為,資本市場從來就是大魚吃小魚,去年SABMiller吃不下喜力,是因為兩者體量大致相當,而今年市場老大百威英博噸位比老二和老三的加起來還大,所以似乎是百威英博吃定了。

(圖片來源:經濟學人網站)

從股價走勢看,投資者們已經相信,這就是兩家公司即將合體的意思了,消息公布後, SABMiller 的股價大幅上漲了近23% (藍線),百威英博的漲幅也超過了10%(紅線)。

(圖片來源:雅虎金融)

跨國啤酒集團的出現,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啤酒行業遊戲規則:具備規模效應後,使得小啤酒品牌有機會,在全球的核心市場上與當地的大廠商競爭;而在原材料價格飛漲時,也往往只有這些大型公司,才能從全球化效應中獲得更為廉價的啤酒花或是大麥。

但同時運作多個品牌,對於啤酒集團的挑戰也是很大的——它所要做的,遠不止是把擁有的各類資源匯總在一起那麼簡單,而是要綜合考慮到各個品牌在創建之初的價值觀、產品特性,以及發展方向。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混搭模式往往讓跨國啤酒集團變成了一種缺乏個性的集合體。

在保持個性這件事上,全球第三大啤酒品牌喜力維持得還算不錯。其實喜力集團也通過併購,控制著包括虎牌(Tiger)在內的一系列本地品牌,但在全球市場上,你幾乎只能找到那一種綠色瓶身、紅色五角星、330ml
裝的喜力啤酒。這種「全球一致的品牌溝通」模式,也同樣適用於喜力的廣告營銷環節,比如打破傳統、健康生活的理念,在啤酒行業里就相對少見。

其實,啤酒來源於農業產品,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方的風土文化,也影響啤酒的釀造工藝並且塑造了各地啤酒的風味風格。成百上千家本來沒有任何國際化潛力的本地啤酒品牌,才應該是世界啤酒消費的主導者,這充分反映了這個行業的分散性。正如英國飲料行業諮詢機構
Canadean 公司的酒精飲料研究主管
Kevin Baker 所言:「要想把一個啤酒品牌做得像可口可樂那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It"s
unlikely that anyone will ever develop a beer brand that behaves in the same
way as Coca-Cola)」對於精釀啤酒而言,堅持自己的特色發揚光大,也許才是生存發展之道。

------------------------------------------------硬廣分割線-------------------------------------------------

如果想要更多的了解國內外精釀啤酒行業的發展現狀,敬請關注【啤博士】微信和微博平台!

【啤博士】由來自中國、歐洲和美國的十幾位博士組成,在科研學習之餘,致力介紹全球精釀啤酒文化的發展方向。我們會採訪世界知名酒廠、協會、酒吧、釀酒師等,譯制各類精彩的視頻供大家欣賞與學習,分享自己的釀酒經驗,同時在各類官方平台發布優秀文貼或譯文。

敬請關註:微博/微信/優酷等各類【啤博士】同名平台。

請大家充分尊重【啤博士】們的努力,轉載請務必註明。

快速關注,請掃描下面公眾號二維碼!

http://weixin.qq.com/r/K0MCGnrE0SeurT559xY5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看看大魚吃大魚也是很有意思的!


呵呵,有本事來收購青島啤酒。不用一千億!

只用一億–––––––每瓶


推薦閱讀:

高大師的嬰兒肥IPA能代表中國精釀的最高水平嗎?
自釀啤酒倒桶的步驟很重要嗎?
德國啤酒推薦?

TAG:資本運作 | 企業併購 | 啤酒市場 | 併購案 | 精釀啤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