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小孩只要不滿足他要求,或是大人做了他不讓的事,他就立刻馬上躺在地上哭鬧,這個現象正常嗎?怎麼辦?
正常
今天帶娃(剛滿2歲)去食堂吃飯,吃了2口就跑下去看自動售販機,然後要求我去機器上買零食(因為上次我給他表演過投幣買零食,他覺得那機器非常很神奇)。我不答應,說你飯都沒吃不能吃零食。然後,他就躺地上哭了……然後,食堂大媽都跑出來圍觀了……確實很尷尬,然並卵,說了不能吃就是不能吃,我給他講完道理就自己回桌子繼續吃飯了,他數次過來拉我未果,繼續哭鬧,我每次都給他講道理然後讓他哭,過了一會兒,他自己回來吃飯了……而且還吃得很歡,貌似不記得剛才哭的事了。吃完飯我們一起去買了餅乾。堅守原則,但答應過的也要做到哦。當然正常啊,現在的小孩又不傻。
坐地下哭,丟人的是父母,大庭廣眾也未必會挨打,父母好臉面息事寧人,就會滿足我的要求了。
無本買賣,一本萬利。
要臉就別要錢。
至於家庭財務狀況啥的,卧槽我才兩歲哎!關我屁事?我坐地下哭就能有玩具,哪管身後洪水滔天。
所以說吧,孩子這東西,真的是奢侈品。現在家長都忙得不得了,好不容易帶孩子來逛個商場也逛不踏實,晚上還得回公司加班。
對於這個問題,鄙人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就是蹲下來,跟孩子好好解釋家裡沒有購買能力,很抱歉讓寶寶受委屈了,請原諒媽媽。
(如果寶寶說:「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那麼對不起,請好好檢討自己有多麼的自私。孩子身上有什麼都是跟父母學的,連自己父母的難處都不能體諒,這孩子有沒有良知?沒良知的都是畜生。)
中策,就是跟孩子一起坐地下,靜靜的看著孩子哭。別忘了保持微笑。(注意是微笑不是嘲笑,程度自己把握。)等孩子哭累了,抱抱孩子,然後帶孩子回家吃飯。
如果孩子哭不累,就等到累為止。商場關門,就坐門外。保安趕人,就坐人行道上。有人報警,就坐警察局裡。連與孩子共進退的覺悟都沒有,你還敢要孩子?
要讓孩子明白,有很多事是無能為力的,哭不解決問題。媽媽能做的,就只有堅定的和你站在一起。
下策,就是打。別說什麼打孩子不對,你一不肯跟孩子講道理,二不肯與孩子共進退,三不肯在大庭廣眾丟臉。你的耐心和教育水平和對孩子的愛,也就到此為止了。你只能通過打,來讓孩子明白這件事不對。孩子被打怕,自然就不敢隨便亂提要求了。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說:「這點小事哭個啥」的家長,請自扇耳光一下。你們眼裡的小事,在孩子看來就是天塌了。孩子話還說不利索,又做不了什麼,只能用哭來表達情感。
面對孩子,家長真的只能用「焦頭爛額」來形容。孩子真的會令人煩躁。還是那句話,要孩子之前,做好功課備好錢,順便把精神病治一治。
這個論調我見過很多,而且有很多父母真的是這麼做的,隱患是非常大的。
首先,扭頭就走。除非特殊情況生死攸關你不走孩子就會死,否則,永遠都不要【扭頭就走】。
你這就等於對孩子說【媽媽拋棄你了】。
孩子是不能騙的,而且你自己也說了【怕真的被拋棄】,你已經建立在欺騙孩子的基礎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如果配合【甩手】【不說話】【你自己去買吧】【你不是喜歡那個玩具嗎你去給玩具店老闆當兒子吧】
好了,妥妥心理陰影,一個嶄新的傻逼即將在十八年後誕生。
還有一點,你扭頭就走,萬一孩子不買賬也走了,丟了怎麼辦?就我目前小孩一直到4歲的經驗,只要我事先在她還沒提出時就跟她商量或提醒過的東西,她一般不會鬧。比如說,去商場前先說好只看不買,或只買一件。如果她不答應,這時講道理相對容易接受(相比到了現場她說要買而你再去講不買的道理),還不答應或滿地打滾,那就直接不去了。等到了現場,如果她提出超出約定的要求,簡單把不能做的原因再說一次,然後一直強調你之前答應了,要守承諾就行了。你可以強調,爸爸媽媽給你的承諾都做到了,你也應該守承諾。(當然平日里大人不能失信於小孩)。實在鬧騰,直接抱起回家(不管你本來打算幹什麼,如果有必須要做的重要事情,就盡量不要順便帶小孩出門)。
另外我記得兩歲早期的時候還不是很懂聽道理,很多情況下直接轉移話題就好了,不必在一件事上死磕。反正大原則就是,她鬧起來的話,那一定不能讓她得逞,但也不一定要直接打壓。反正兩歲的時候她還不懂聲東擊西,等她能意識到可以通過鬧A得B的時候,你已經可以跟她講道理了。
小孩兩歲時好像還不太懂否定句(至少不太敏感)。你不想讓她干某件事就直接叫她去干另一件事好了。最忌是她還沒開始干你就叫她不要干,這反而會刺激她去干。
一些小技巧
1. 她專註在干一件事時盡量不要中途打斷逗她。也盡量不要突然終止,應該提早告訴她完成某個東西就停止,或再過三分鐘就停止。並要求她複述一次,保證她聽進去了。
2. 自己沒時間沒心情的時候,就不要提小孩通常會拒絕的要求並在小孩拒絕後略作堅持。比如說奶奶剛來幫忙時,就經常做家務時看到小孩穿得單薄,順口就叫小孩穿衣服,小孩正在玩心不在焉地拒絕,奶奶決定小孩沒聽進去,繼續要求穿衣,但小孩一哭鬧(被打斷了不爽),奶奶就放棄回去做家務了。這種做法被我堅決制止了,要麼根本不要打斷小孩,要麼小孩平靜拒絕後就立即放棄,要麼就放下家務慢慢跟小孩耗,而堅決不能把小孩逼到哭鬧起來然後自己退讓。
3. 一定要小孩做的事情,不要問她好不好。直接給指示,或者提出兩套方案(事實上是做同一件事)讓她二選一。比如說,你想讓她穿衣服,不要問她穿多件衣服好嗎,直接拿出兩件衣服問她你喜歡藍的還是紅的。
4. 不想讓她玩的東西,放到她夠不到的地方或鎖起來。盡量避免讓她拿到了再搶回來,或者放在她能拿到的地方卻不准她碰。做了天然會有懲罰但後果不嚴重的事情(比如說試圖抓一個辣的東西吃,試圖舔驅風油之類),提醒她不要做,但不用阻止(當然你得在旁監視)。等她受了幾次教訓,她就明白大人叫不要做的東西還是不做的好。
暫時想到這些,總之原則是,平時多關心留意,避免哭鬧。但一旦哭鬧起來了,就不能讓她遂願。
你確定沒有破壞孩子的秩序感嗎?有時候大人覺得理所應當的事情 在兩三歲的孩子看來就是要了他的小命絕對不能妥協比如 出門前你答應先去坐電動車再去吃午飯 結果出門前換鞋孩子非要自己換你不同意 孩子鬧 最後你贏了孩子答應讓你換你讓孩子先伸出左腳 孩子偏偏伸右腳 你讓他換腳他不換 孩子又鬧 還不容易換好鞋出門了時候不早了你決定先吃飯於是就帶孩子來了餐廳 孩子鬧要先去玩車 你贏了 吃完飯到玩電動車的地方 你投幣 孩子說爸爸我要投幣讓我放 你不讓 孩子又鬧出一趟門 鬧那麼多次 看著好像是孩子的錯孩子不懂事 其實是父母破壞了孩子的秩序感 長此以往 對孩子的情商和安全感的形成影響非常大
你好,寶爸寶媽!針對您的問題——
用兒童心理學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你引起了孩子與你的「權力之爭」。
聽起來有點矯情,嗯,起初我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也這麼覺得。直到一件小事發生在兒子身上,我不得不為心理學家們狠命鼓掌。
從2周歲開始,我每天會讓兒子看20分鐘的「巧虎」。因為事先有跟他約定,所以到點關電視的時候沒有遇到過啥狀況。但是有一天突然不行了,見我要去關,他嚷嚷「媽媽我要看、我還要看」,我說時間到了啊,我們明天看咯。「不要不要!」你怎麼這麼不講道理?我們不是說好的嗎?(其實這麼說完全無效)。他過來抱著我大腿,哇哇大哭。我繼續巴拉巴拉說了一堆,沒用。然後我走開了,管自己做事(這個我是做對的)。他很快平復了心情,不再糾纏。
可是問題沒有完全解決。第二天時間一到,我pia的關了電視。他又哇哇大哭起來,好吧,Terrible 2(惱人的2歲)這個階段終於來了。反正說了也沒用,我直接走開了。
儘管反覆這樣多次後,他能明白這事不容商量,會不再哭鬧。但我突然意識到他可能只是想得到尊重,於是第三天我提前告訴了他,過五分鐘,時間就到了哦。好。出乎意外,這個「好」是他真的能接受。關電視的時候,他理所當然地接受了。我連忙表揚他,哇,你記住了和媽媽的約定,真的太棒了。快過來,讓媽媽親一個。他沒有跑過來,不過給了我一個飛吻。然後愉快地玩去了。
還沒完,後來的某一天,我忙著做事,我媽陪著他看電視,因為我有交待時間上要嚴控,我媽堅決執行,到點就掐了。結果可想而知,他大哭,我這才想起忘記告訴我媽要給兒子提前有個準備了。「外婆不知道,忘記和你商量了,媽媽知道你生氣了。」正安慰,小傢伙瞅瞅我媽。我媽抱起兒子,「恩,對不起,小寶貝,剛才外婆要跟你商量一下,你就不會這麼傷心了。」(我媽的反應讓我驚訝!此處該有掌聲。)兒子忽的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把頭靠在了我媽身上。
太神奇,有沒有?心理學家說,父母強行制止孩子要求關注的行為後,孩子會決心用權力之爭來擊敗父母,從拒絕父母的正當要求中得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覺得,如果順從父母,就是屈服於比自己強大的權力,就失去了自己的價值感。對有些孩子來說,被比自己大的權力打敗,讓他們不安,結果他們就會通過所有努力展示自己才有更強大的權力。
想要征服爭奪權力的孩子,通常是徒勞的。權力之爭持續下去,就容易發展成習慣。這會讓孩子藉此發展更多玩弄權力的技巧,同時也讓孩子更加覺得,除非自己有更大的權力,否則自己毫無價值。
那如果你不經意間已經掀起了「戰爭」咋辦?就和我之前一樣,商量也沒商量就直接關了,然後他大哭,你說一大堆不起作用。為了防止自己繼續脾氣升級,那就趕緊退出「戰爭」。直接去自己的房間冷靜一下或者做自己的事情。請你相信,他過不了多久,就會安靜下來。
如果有時候他玩得正嗨,我們又因為臨時有急事要帶著他出門來不及提前告知怎麼辦?那就跑過去,運用你的幽默感迅速拉近關係,然後直接做。比如,兒子正在玩小汽車,你先跑過去,「哈哈,麻麻來咯」,然後抱住他,我們出門去玩咯。有可能他會不樂意,大喊「我要玩汽車、不要出去」。你就辦個鬼臉,「555,你不跟媽媽去啊」,他立馬就笑了。
這個時候如果你和他商量,你不要玩汽車了,我們出門了好不好?你給他的是選擇,他說不好,也沒錯呀。但看似是徵詢意見,其實你心裡已經想好必須出門。那麼你徵詢他只是表面的尊重,內心就是希望他服從。孩子當然不會願意咯!
這種徵詢其實是成人的思維方式,生活中,我們還是會一不小心就這麼問了,問都問了咋辦呢?不來硬的,趕緊給自己找台階下,哦,你不去啊。那媽媽去咯,我實在太想下樓去看看了。
一不小心又寫得那麼長了,最後總結一下,面對孩子的「不不不」,我們該如何避免「戰爭」,好好商量呢?
1.屢試不爽的辦法。你知道你的決定可能會讓孩子不情願或者不爽,就請提前一點時間告訴他,讓他有個小小的心理準備。他如果做得很好,別忘了給一個積極的回應,給一個具體的讚揚;如果他還是哭鬧,那麼避免說教,避免戰爭,直接走開,讓他冷靜。
2.如果來不及提醒,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迅速拉近和他的關係,孩子正開心呢,就別和他啰嗦了,直接做。
3.很多時候,不要給孩子一些明明你已經有答案的選擇題,孩子大體只會給你不想要的答案。既然已經這樣了,別想著說服,給自己一個台階下吧。哦,你不肯出門。媽媽很想出去哦,你可以陪我一起嗎?(孩子不願意被命令,但通常願意提供幫助!)
對了,貌似上述這些說的都是碰到問題後應對的方法,那麼如果提前做好預案或許你會更輕鬆。比如看電視前就說,「我們看完20分鐘電視之後,媽媽就給你講故事咯。」再比如,穿馬路時,你說,等會兒過馬路拉住媽媽的手,他說不要。那是不是很囧?但如果你問,「等會兒穿馬路,你拉媽媽的右手還是左手啊?」是不是完全不一樣了呢?
我是大Y媽,其他更多睡眠、餵養、二胎、心理、情商智商等問題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麻麻不麻煩(ID:mummy-care)」:港大教育學博士主創、最受高知媽媽歡迎的原創育兒號。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家指導,關注0-6歲寶寶的大腦科學、智商情商,也分享有關睡眠、餵養、疾病等最有細節、最具參考價值的育兒心得。不正常,請勿被誤導。
你們是否經常因為這樣而接受要挾?正確的做法是:1、告知為什麼允許或不允許。
2、事情分等級,大多數都屬於可以答應的,家長心裡要有數。3、談判,對可以答應的但又不想答應的,可以談條件,由孩子決定是否接受,接受就遵守諾言。4、禁止,對絕對禁止的事情,絕不妥協,但學會轉移他注意力。千萬別把自己放在家長的位置上,對孩子只有強權或妥協,試圖理解他真正的需求,判斷是否合理,引導他使用談判,讓他明白家長的底線。
逐漸,你會得到一個:1、自主
2、懂得談判3、自律性強4、明白底線的寶寶。那時候你的幸福降臨了,你的寶寶會像一個調皮、腦子各種奇思異想、遵循雙方秩序的朋友。這個跟孩子沒關係。跟家長有關係。仔細回想。孩子一躺地下哭。你是不是就滿足他的願望。偶爾有幾次不理。最後也是妥協了。這就形成了一個反饋。哭鬧只是手段。目的是完成願望。這場博弈。你輸給了孩子
兩歲講不清道理,但是已經懂得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我娃跟我出門,從來不撒潑,說不給買什麼從來不鬧。因為他知道能買的我不會猶豫,不能買的怎麼哭也得不到。躺地上哭?會挨揍。但是,他跟姥爺出門會坐地上撒潑。雖然只有一次,但是強烈動搖了我爸的教育理念。因為我爸爸是完全不說孩子,完全講理,完全溫柔。一哭就有好東西,相當於一個獎勵機制,哭的越使勁,好東西越多。那當然何樂而不為。
孩子兩歲,社會規則還沒建立起來。他總想試試自己的能量有多大。我這樣做會發生什麼?那樣又會怎麼樣?所以他撒潑並不奇怪,不是無可救藥的。
怎麼解決呢?有一次,他在家撒潑,哭了四十分鐘。 姥姥姥爺都哄不住。(為什麼我早不管呢?因為兩個老人不讓。他們真的沒辦法了我才能上。)
我進屋,強制兩個老人去另一個房間,不許說情。娃反抗地大哭了一下,看見人真的走了,哭聲就小了一半,也不閉眼躺那哭了,坐起來看著人在那抽泣。我扭頭出門,關上門。孩子大吼兩聲,我跟孩子說,你哭著說話我聽不清楚。我在門口等你,你不哭了我就去哄你。(為什麼要出門呢?因為我娃會抱在我身上哭。就跟碰瓷似的……)不到三十秒,他就停住不哭了。我進屋,他大吼一聲又要上狀態。我再出來,關門。反覆兩三次,我再進去,他就乖乖地要擦眼淚,要抱抱。他本來也並不是停不下來,甚至不是有什麼要求沒有滿足他。他在哭,是想等著看姥姥姥爺還有什麼好東西可以拿出來。
後來姥姥和姥爺也分別實施了這個戰略。每天午睡睡醒大哭兩小時的情況,立竿見影,完全消失了。對他來說,就是一旦哭,就完全失去了談判機會。好吃的,玩具,安慰抱抱,什麼都沒有了。值嗎?不值。就不哭了。(他跟我睡從來不哭。可見欺人太甚。)另外一一摔疼了,傷心了,小朋友搶玩具了,這種有理由的哭就不能不理他。要安慰抱抱,要給他講怎麼應對,實在比較可憐還得給好吃的。只有撒潑不講理才會遭遇鐵板政策。這個是否有理由,不光是大人的理由,還有小孩的理由。比如我們說好了坐公共汽車,結果坐了地鐵。雖然他也喜歡坐地鐵,但是跟計劃不符。傷心,大哭!這個也算有理由的。一般我就說,對不起啊,計劃改變,忘了跟你說了。下次我們再坐公交車吧?他就好了。然後說定的日子要實現諾言,不然以後他會覺得大人糊弄他,再答應什麼他就不聽了。大部分情況下,需要改變計劃的時候跟他說一下,他都能接受。慢慢的,小孩就學會用各種理由辯論,改變大人的決定,挺好玩的。我有妙計,孩子躺地上哭,你就跟他照做!別怕丟面子!這是治他最好的辦法了!你哭一陣他覺得沒意思自然就起來了。你身體力行告訴他無理取鬧的樣子是多麼可笑!真的別怕丟臉。相對於面子,如何不慣又不傷害孩子是最重要的!這種情況講道理,孩子不會聽的;買或者打都不合適。為了你的孩子,你願意把面子拋出去嗎?如果能,這才是真愛!
我兒子以後不能給他看知乎。。。
十分正常,這表現出他從第一次哭開始大人就不停的和他妥協。可以糾正的,方法就是,無論何時何地何種要求,只要哭就不滿足,不和他說話,等他哭,哭夠了再聊。。。這中間難免會出現家人看不過去的出來勸和的,堅持。也會出現那種認都不認識的出來和事的,別理,堅持。更會出來家中長輩,強行要護犢的,呵呵,這就看你能不能堅持了。
正常不正常不能枉斷,但是我娃不常這樣。一個要感謝老天送了我一個易養娃,第二,我們每次出門前是要商量好一些事。撒潑耍賴是有模式的,一旦掌握了模式,打根起就不能讓這個苗頭起來。今天出門是為什麼,為了玩為了買為了吃,哪樣花錢哪樣不花錢,哪樣花時間哪樣不花時間。這些都提前商量好,統一了出門,不統一繼續商量。你說兩歲聽不懂,有可能,那也表示她更容易被你繞進去。講理還講不過兩歲小孩么。從小養成講理的好習慣,多大都不往地上躺,小孩也有羞恥心。
兒子六歲,從來不會撒潑打滾,一切事情都可以商量,非常講道理!姑娘兩歲,從小就各種撒潑打滾,熊孩子一枚!一樣的教育模式,一個爸媽生的!只能說基因決定一切!我們家閨女最牛氣!
我從小也是這樣,我媽帶我買衣服,我喜歡粉色,我媽非要給我買黑色,我直接坐地上打滾,哭了幾個小時,我媽是那種特狠的角色,直接拽著我就往家裡走,說我越哭越不給我買~然後,我就識趣不哭了。從那以後就是這樣,如果我要什麼玩具,而我媽很反對的話,我哭鬧是沒有意義的,還不如說服她給我買。我們每次去逛街前我媽會跟我說好,今天是去買什麼的,不是去買什麼的。我知道吵也沒有意義,還不如以後長大了掙錢了自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總之不要對她太讓步,不要讓她覺得她只要鬧就能買到東西,這樣對她以後的成長也有影響。如果她一吵鬧就能得到想要的,以後她對待別人也會如此,得不到就吵。
當兩歲的小朋友出現這種行為時,我有一招,百試百靈,就是指著地板說:啊呀,地上好像有壁虎/螞蟻/蟑螂/蟲子。
每次這麼一說,小朋友都會馬上停止哭鬧,一骨碌趕緊爬起來撲到大人身上來,然後我們牽著手可以繼續逛街了!不要低估這麼大的孩子,道理其實他們懂,有時候就是想要挑戰大人的權威,以便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情況下大人再講道理,他們只會覺得你這都是叨吧叨吧,光打雷不下雨,很少會配合,甚至就是想對著干一下,挑戰大人的底線。打罵當然不行,嘮叨也沒有用,最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轉移小孩注意力,弱化他們眼下所糾結的東西,讓他/她知道此路不通,但柳明花暗又一春啊。
總之,與小孩相處之道就是鬥智斗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要熟讀孫子兵法,靈活運用。2歲大的孩子如果不滿足他的要求就哭鬧,就這個年齡來說還算屬於正常的情況,但是需要注意一點:2歲左右是孩子開始建立情緒調節能力和自控力的關鍵期,在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需要建立起合理地情緒表達和情緒管理機制。如果孩子一哭,父母就妥協,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情緒調節方式,並把這種機制應用到其他領域:比如不讓看電視就哭鬧,不讓賣零食就哭,不讓玩ipad就哭等等,這時孩子的情緒調節還停留在父母控制的階段。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情緒的調節從父母調節到自身調節是一個必然過程,孩子自控力的早期養成對於今後結交朋友、學校表現至關重要。
正常,這個是每個孩子幾乎都會經歷的過程,但其實孩子的慾望真的非常小,他們也非常容易滿足,我的觀點是:只要不是非常混蛋的要求,能滿足就盡量滿足,這樣孩子開心大人也輕鬆。如果不能滿足那也要讓她明白她的慾望並不可恥!不是自己不配得到,而是有的東西真的沒必要!
首先,這現象肯定是不正常的。其次,這個習慣是父母對待孩子的形式作為,共同養成的不好習慣。要改就需要父母的觀念,行為更改。不要有什麼不能苦了孩子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思想,為孩子好要在能力範圍內。行動上,沒有什麼具體操作步驟,但會有漸進。起初,要做好當「壞人」的準備,要狠心,孩子鬧的時候要無視,有時候要「揍一頓」。之後是關鍵,在他生氣的時候,要用最大耐心給孩子講為什麼不理他,為什麼揍他。大多數父母做不到這一點,主要也是觀念太舊,只把孩子當木頭,從來不講理。要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做家長的能做到講理,你的小淘氣會理解你的。畢竟小孩子從來到世界那一刻開始,最先學會的就是相信他的父母。
很正常。如果每次他哭你都滿足他,就強化了他哭鬧的行為,以後每次不滿足都要哭鬧。
首先,你要消退這種哭鬧的行為。哭鬧的時候絕對不能滿足他。其次,強化他聽你話才能滿足他的行為。只有他照你的話做了,你才能滿足他的需求。。。。以上。。。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小孩的行為都是沒有經過思考的,哪種方式能帶來愉悅感就怎麼做。如果什麼都滿足小孩,會造成小孩難以接受自己的愉悅感得不到滿足,會用各種行為來達到目的。還可以慢慢矯正,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轉移小孩注意力。
推薦閱讀:
※從心理學的角度,如何理解父母說「我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或者「我都是為你好」?
※你是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並且如何培養和引導的?
※父母的哪些行為是你堅決認為要避免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
※六歲孩子迷上玩《我的世界》怎麼辦?
※我妹妹犯了錯,我這樣教育她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