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乳液型防晒的使用量和更多防晒的討論!?

這些問題糾結了我很久~~!!之前一直用日系塗改液式的,但是總覺得膜感重,現在比較喜歡乳液型的,目前乳液型的就是看上了suqqu和dicila綠色和粉色的。

問題一:suqqu和cpb的防晒都是說黃豆大小就可以,ba也說一點點就可以,是不是乳液狀的和塗改液狀是不一樣的塗抹量?我知道塗改液一定要一元硬幣大小的,但是乳液狀的眾說紛紜啊,有沒有比較權威的確定的說法。

問題二:乳液狀的清爽不油膩,適合混油夏天的還有別的推薦嗎?

問題三:dicila綠色那支防護能力不夠,pa++只有兩個加,在夏天怕不夠啊,但是粉色那支聽說不夠清爽?

問題四:塗改液中:ipsa、sofina藍蕾絲白蕾絲、等等那些溫和度更好點?酒精更小點?

問題五:sk2那支cc霜也是50倍防晒,乳液質地,是不是也和cpb一樣擦黃豆大小,就不用防晒霜了?

問題六:以上這幾個,有人能幫排排名次嗎,從清爽度和溫和度來看,主要是我也是小敏感紅血絲皮,用cpb防晒發紅,用煙醯胺成分發紅。

問題七:膚質問題,之前清潔過度導致皮膚屏障受損的紅血絲敏感薄皮,求解救啊~~

求各路大神回答,不勝感謝!!!


這些問題要回答起來都挺不容易的,我個人的觀點:

1.日系的完整防護是要通過帶有SPF指數的日乳+防晒+帶有防晒值的粉底+散粉等一層層達到的,上了四種不同的含有防晒成分的產品,那麼每種需要使用的量也大大減少了。

而且BA的培訓內容不包括這些,所以她們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

確實,同樣是一克,乳霜狀的產品和液體產品的外觀表現不一樣,買個電子稱吧,幾十塊錢,拿去稱一下珠寶首飾也是很不錯的。

2.elixir white day care revolution I 美白款清爽型,雪肌精防晒啫喱spf50+。

3.我不是很喜歡dicila防晒,試了幾個,要麼防護力太差,要麼太滋潤。

4.IPSA藍胖子表現最均衡,沒有那麼控油,酒精味屬於可以接受的範圍,蕾絲勝在便宜,質感我覺得還是太粗糙了。

5.不是,如果只使用一種含有防晒成分的產品,那麼這個產品還是應該塗夠量,世界上所有的防晒產品都是通過同一個標準量,也就是2mg/cm2的標準用量下測試出來的。

6.suqqu和CPB,dicila都是大集團裡面的頂級,從我個人經驗來說,沒必要用同集團頂級的防晒霜,你完全可以忽略那一點點質感的區別,除非你是強迫症一定要配成套。

乳液狀產品首推elixir日中用防晒乳多合一,喜歡清爽選擇美白款清爽型,想要滋潤選金色保濕款。suqqu是kanebo家,所以可以選今年的新重磅dew beaute,這個重磅是拿來對砍shiseido elixir,防晒這塊kanebo每年都指望挖走shiseido一塊肉,allie通過價格戰都「成功引起了某集團的注意」,主推的產品理應好用又更便宜。

7.少折騰是王道,盡量少亂選產品來試,可以考慮常備杜克或者DMS的B5精華,不長痘也可以試一下bioeffect精華。


豆籽談防晒(一): 聽說,SPF值越低,需要補塗防晒的時間就越短,真的嗎?

聽說的不止標題,我還聽說,

一杯水可以檢測化妝品好壞!

就憑「看」、「聞」、「搖」就可以鑒別化妝水的好壞!

使用碘伏、大米、土豆、蘋果就可以知道化妝品有沒有抗氧化能力!

使用熒光筆可以檢測化妝品中有沒有熒光劑!

聽說已經有快速檢測產品中有沒重金屬、激素的測試條了!

每一次遇到向我諮詢此類問題的顧客,我都是以一句話回復:「如果那些方法可靠,那麼FDA為什麼不採用那些更簡易的檢測方法?企業為什麼就不用那些方法先測試下自己的產品?」

表明觀點:前面說的那些方法都不靠譜。已知的靠譜的方法都不簡易。

下面開始進入正題。

時值炎夏,防晒需求旺盛,應顧客需求,特寫此文(會有連載)。

同既往約定,本文較長,如果不願細看的,可只看加重部分。

選擇防晒,按我的既往觀點「選擇值得信賴的品牌與產品」,除此之外,選擇具體產品時,依以下三個方面確定:

1、防晒效果適合自己。防晒效果是唯一有FDA認證的化妝品效果,反映在具體指標上就是SPF值和PA值(有時稱作PFA值),以及防水效果。這也是我談防晒先從SPF談起的原因。

2、產品使用舒適。包括不刺激、不過敏、喜歡用。

除此以外,不重要。

正式進入正題。

為什麼給文章取這個標題?網上關於防晒隔多久應補塗一次的文章很流行,我在初次看到此類文章時,感覺有些道理,但總覺得哪裡不對。

「要看你的防晒值數了,一個SPF是10分鐘,SPF15就可以保持150分鐘.PA後面的一個加號代表四個小時.」

==,這個「一個SPF是10分鐘」是從哪裡得來的數據?更甚的說法,用這個理論指導用戶隔多久補塗一次防晒。那麼,SPF15的產品,每隔150分鐘補塗一次,SPF30的產品,每隔300分鐘補塗一次,兩者的防晒效果相當嗎?

「有研究認為東亞人種的皮膚類型平均15分鐘會產生紅斑,所以一款SPF30的防晒產品,防止皮膚產生紅斑的時間為15*30=450分鐘,7個多小時!但這是個理論值。你們老師沒有告訴過你理論會偏離實際嗎?在實際的防晒產品使用過程中,由於出汗,摩擦等多種因素,會導致在皮膚上形成的防晒膜受到影響甚至完全脫掉。所以,SPF30並不能防護7小時。」

==,這段文字,寫得挺靠譜,但對於個人用戶來說,「被平均」了,「平均15分鐘會產生紅斑」,真的被平均了。

你25分鐘被曬紅,我5分鐘被曬紅,咱兩平均15分鐘被曬紅,那麼我們用的防晒措施能一樣嗎?

我在冬天8小時被曬紅,在夏天1小時被曬紅,我平均4.5小時被曬紅,我可以全年按4.5小時會被曬紅來選防晒產品嗎?

現將我的學習、分析過程及結論分享如下。

SPF、PFA、PA都表示什麼意思?

我們先來看看國家FDA發布的《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年版)中的定義,這裡面的定義才是本質的。

由以上定義看出,

SPF表示產品防晒紅的能力,對UVB的阻擋率。

PA(PFA)表示產品防晒黑的能力,對UVA的阻擋率。

(依據相關理論,曬紅、晒傷主要由UVB(中波紫外線)引起,晒黑主要由UVA(長波紫外線)引起。)

(PA與PFA意義相同,只是PA用「+」個數表示數值,PFA用數字表示數值,兩者可換算。因為大多數產品都用PA示,所以下文在涉及具體產品時使用PA,在進行理論推導時使用PFA。)

將MED、MPPD淺顯表述為在皮膚不出現曬紅、晒黑時,皮膚可耐受的最大UVB、UVA攝入量。據此,我們將SPF、PFA的計算公式作如下推導:

經過數學等式變換,得出,

也即,

同理,我們也可以得出,

由前面的公式:

再引入「皮膚受到的UVB量=UVB強度×暴露時間」,則可將上式變形為:

經過數學等式變換,得出,

產品可保護皮膚不被晒傷的最長時間

=SPF×皮膚自身可耐受的最長時間

同理,可以得出,

產品可保護皮膚不被晒黑的最長時間

=PFA×皮膚自身可耐受的最長時間

以上為基本理論依據。

防水性能對於防晒有何意義?

《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年版)中的摘錄:

防水錶示產品在水、汗沖洗情況下維持SPF的能力。

注意,測試產品抗水性時只測試SPF,也就是說,產品具有抗水性,只表示產品在水、汗沖洗情況下有維持SPF的能力,不一定對PA有維持能力。

防晒產品發揮作用,需要產品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均勻的膜,才能最大化發揮防晒效果,如果成膜不完整,就不能均勻有效地發揮防晒作用。

夏天出汗多,所以夏天的防晒最好用「防水」、「抗水」的,如果戶外活動多,或游泳時,最好選擇「具有優越抗水性」的。

由前邊的理論,我們得知,

理論上防晒產品對皮膚的防護力大小取決於SPF與PA值,但在實際使用時,至少會因汗液的浸洗導致防晒膜不勻整而影響防晒效果。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是需要補塗防晒的。

防晒多久塗一次?

理論分析,當然是越頻繁越好,以儘可能最大限度的維護防晒膜的完整。但實際中,不現實。那麼每隔多久補塗一次防晒呢?我認為這個因每個人的個體情況不同而不同,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指導數字,但可以給出一個參考指導性原則:

1、出汗越多,間隔時間越短。

2、光照越強,間隔時間越短。

3、皮膚易被晒傷、曬紅、晒黑的,間隔時間越短。

4、大汗淋漓後,需要補塗。

5、出汗(或見水)後,用紙巾擦過了,需要補塗。

6、有花妝現象,需要補塗。

7、補塗不一定全範圍都塗,某些如因紙巾擦拭而補塗的,只需在擦拭部位補塗。

8、如果游泳,至少每80分鐘補塗一次。

補塗防晒可以提高防晒指數嗎?

補塗防晒的目的是維護防晒膜的勻整性,維護產品原本的防晒指數,但過量塗抹,相當於增加了產品的使用量,是可以提高防晒指數的。

但建議,不要通過加量塗抹來提高防晒指數。產品設計是一個整體,一般都是按常用量來計算的,加量塗抹同時會給皮膚增加其他不需要的成分量,會增加皮膚負擔。

同理,減少塗抹量,可能會導致產品達不到應有(標示)的防晒指數。

到底塗多少?

防晒每次塗多少合適?

《化妝品衛生規範》中測試防晒指數時規定的標準用量為2mg/cm2,依據面貼膜常見尺寸20cm×20cm推斷人臉面積約350cm2,依此得知,面部合適的防晒產品使用量為0.7克。如果還要給脖子上抹,就加量。身體上的用量,自已把握吧。測量身體表面積困難度太大了,就跟著感覺走吧,感覺和面部塗的一樣厚就可以了。

0.7克有多少呢?這個與大多數人平常使用面霜的量相近,此為參考,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在天平上試測一下看有多少。

我們不可能每次用防晒時都去用天平稱一下,每個人的臉大小也不完全相同。在一個大致量的指導下,如果當天光線強,就多塗一些,如果光線弱,就少塗一些。

產品的塗抹特性,也會影響產品的使用量。清爽易塗開的產品容易用得少,厚重的產品容易塗得多。用清爽的產品時,適當特意多塗一些,用厚重產品時,塗勻即可。

日系防晒產品普遍清爽易塗,容易使用量不足,這也是有些人誤認為日系產品防晒指數是否誤標的原因。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SPF與PA?

由前邊得出的兩個公式:

產品可保護皮膚不被晒傷的最長時間

=SPF×皮膚自身可耐受的最長時間

產品可保護皮膚不被晒黑的最長時間

=PFA×皮膚自身可耐受的最長時間

我們可以看出,防晒指數的選擇取決於以下3點:

1、期望受防晒產品保護的時間,也即,在陽光下的暴露時間。

2、陽光(UVA、UVB)強度。

3、個人皮膚耐受性。

這個1、2兩點有著大眾相近性的地方,但第3點卻每個人都會不一樣。正如本文開頭的觀點,被平均了的大數據對於具體的個體沒有指導意義。下表可作為一個參考,適用於大多數人,具體到個人時,需適當修正(不耐曬的,防晒指數再高一點,很耐曬的,可以略低一點)。

防晒指數越高越好嗎?

由前邊得出的兩個公式:

我們試算一下SPF50比SPF30能多阻擋多少UVB呢?

(50-1)/50-(30-1)/30=0.9800-0.9667=1.33%。

再試算一下PA+++(PFA8)比PA++(PFA6)能多阻擋多少UVA呢?

(8-1)/8-(6-1)/6=0.8750-0.8333=4.17%。

可見,隨著防晒指數升高,其相應的對紫外線的阻擋率並沒有上升多少。相反,如果為提高那麼一點防晒指數,當前的技術難度、產品成本、致敏率都會大幅增加。所以防晒指數夠用就可以了,沒必要一味追求高防晒指數。

防晒產品易致敏嗎?

防晒產品相對於其他保濕產品來說易致敏,並且防晒指數越高越易致敏,但只要產品未致敏,就不用擔心了。

當前國際技術,SPF30+PA+++的產品已很普遍,在此防晒指數以下的,致敏率不需引起特別重視。

對於皮膚敏感的人來說,無論使用什麼產品都應特別注意,具體試用後觀察。相對來說,單純無機防晒(以二氧化鈦、氧化鋅為防晒劑)致敏率低一些。

但目前市面上大多數防晒都是有機和無機防晒相結合的,單純有機或無機的產品並不多見。如果自己無法識別,可以諮詢客服人員,但最終應以自己試用後的表現為選擇依據。

本文會連載,感謝關注,歡迎提出意見,以及你感興趣的話題。可以發送給豆籽的微信:d2491600521(驗證信息輸入:護膚交流),或郵箱:douzi360@163.com 。

創建於 2016-07-18


問題一:任何產品權威的確定的說法就是生產廠商的說明書。

題主提到的幾個產品都是正規大品牌生產製造,在研發和測試方面都是可信賴的,相比之下BA不是專業人士,水平參差不齊,最好按產品說明書上怎麼印的就怎麼用,不同廠家不同產品推薦用量不同,也不能一刀切的說什麼規格用什麼量

問題二:個人覺得多清爽的防晒還是油,要不油除非壓層粉

問題五:我就在用這款,按理說可以的,問題是這款cc霜你不可能真塗到黃豆大小,要想不大白臉我一次大約塗個紅豆大小吧,多了就浮粉了,紫外線很強的時候還的搭配個防晒霜

問題六:不要相信別人的經驗,大家都是根據自己膚質來說話,哪怕人家真是掏心掏肺的跟你說經驗和心得,仍然是個人體質不同,無論是網路大牛還是貼身夥伴,在護膚化妝品方面我誰的推薦也不相信,全靠自己試

——撿幾個知道的回答,不確定的就不發表意見了


推薦閱讀:

硬防晒足夠的話還需要塗防晒霜嗎?
我的皮膚髮黃髮暗,經常用電腦,有什麼護膚品可以推薦嗎?
十七八歲的女生用什麼牌子的護膚品好?
手工精油皂洗臉有哪些功效?

TAG:防晒 | 防晒霜 | 美容護膚 | 防晒產品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