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翻譯很爛的外文書是怎樣的體驗?
江蘇文藝出版社《紅輪:往日敘事》(亞·索爾仁尼琴著,武學善、朱寶宸等譯)
這套書我只有前兩卷(第三部太貴了沒買),只評價前兩卷。2、指著一個愛沙尼亞人的姓說這是個日本人,硬說這位凱斯庫拉(Kesküla)姓「化須侖」(而且Kesukura明明作「化須倉」),而且竟然把西里爾字母的姓氏кескула給轉寫成了「keckyna」(第二卷p927)
3、俄陸軍第2集團軍的司令員薩姆索諾夫(Samsonov)的譯名前後變了三次:
第一卷作「薩姆索諾夫」第二卷開頭作「沙姆索諾夫」(p34)第二卷中部作「薩姆松諾夫」(p573)4、關於Армия(Army)和Армейский корпус(Army Corps)的譯名標準同時存在三種:
①大陸式:Army=集團軍,Army Corps=軍,見於第1卷前48章②日本式:Army=軍,Army Corps=軍團,見於第1卷49章以後,如p475
③台灣式:Army=軍團,Army Corps=軍,見於第1卷49章以後,如p476我只能說,看這類翻譯的亂七八糟的譯著,千萬不能認真,認真你就輸了……另附《感動中國》材料一則:《紅輪》中文版出版團隊「十年長跑」 兩譯者去世這個問題必須回答一下,平時買外文翻譯書為了避免碰上垃圾翻譯我都是選擇好的出版公司出的書買,例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理想國系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甲骨文圖書(陸大鵬先生翻譯書可謂翻譯的頂尖水平,讀之流暢毫不晦澀)和鐵葫蘆圖書以及三聯書店,指文圖書中小小冰人翻譯的書質量絕對值得保證,譯林出版社的譯文書質量很不錯,重慶出版社的華章同人和中資海派出的書翻譯還算湊合,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我買書也走了眼,買到一本重慶大學出版社的《萊特灣大海戰》:
沒錯,就是這本書,出版社吹的多麼多麼好,翻譯是什麼磚家叫獸,300頁的平裝版薄皮書竟然跟你要69元的價錢,在新華書店粗粗翻了翻感覺還不錯後從淘寶上買了一本,結果到手後仔細一看想撕書的舉動都有了,尼瑪這叫獸是莆田系畢業的吧?連最基本的軍事常識都沒有,軍艦名字和人名都能翻譯錯你還好意思定這麼高的價錢,要臉嗎?而且哈爾西跳土耳其舞是什麼鬼?那是火雞舞好嗎?信不信土耳其大使館告你啊(雖然土耳其是火雞也沒錯)?這本書書名叫《萊特灣大海戰》聽著是滿滿的噱頭,實際上講的就是栗田艦隊與斯普拉格艦隊這場大衛與哥利亞之間的戰鬥,就這你還好意思以偏概全說是整個萊特灣海戰?睜著眼說瞎話你虧不虧心?被坑的這麼慘後我發誓再也不買重慶大學出版社一本書,以後買海戰史方面的書一定要買微博上那些海戰史愛好者翻譯的,至少不會鬧出日本皇家海軍(英國皇家海軍表示IJN山寨我們)這樣的笑話。以下是我從新浪微博@關於淘淘的故事那裡收集的《萊特灣大海戰》種種錯誤,奉勸各位知友以後千萬別買這家出版社的書。
1、 P2第四段第4行「志摩清英中將率領的志願艦隊」——「志願」還是「支援」?
2、 P21第三段第4行「為國王火槍手2號行動……」——「國王火槍手2號行動」??應該是「燧發槍行動」3、 P32第四段第1行「正當斯普拉格海軍上尉在美國海軍慧靈號上服役之時」。——「慧靈號」?英文原文是什麼?不過「慧靈號」這個名字看起來有點不合適,看起來非音譯,也不像是意譯。
4、 P49第四段第4行「他們辨認出這艘潛艇是美軍的海浪號潛艇」——美國沒有名為「海浪」的潛艇。英文原文是什麼???
5、 P51第二段第4行「有兩艘漂浮在密歇根湖上的航母替代品:沃爾夫林號和賽博號」。P53第二段14行「在完成狼獾號訓練船上進行的……」——「沃爾夫林號」和「狼獾號」是同一艘船——美國海軍明輪訓練航母USS Wolverine。前後譯名不統一。「賽博號」是另一艘明輪訓練航母USS Sable (黑貂號)。
6、 P61第一段第8行「馬里亞納土耳其射擊」——翻譯不準確,應為「馬里亞納獵火雞」
7、 P64第1行「輕型航母……瑞風號」——應為「瑞鳳號」
8、 P64第五段第4行「蘇魯海」——前後文都是「蘇祿海」,前後譯名不統一。
9、 P64第六段第2行「十艘中巡洋艦」——應為「重巡洋艦」
10、 P67第二段第2行「西村唯一的兒子貞治」——西村的兒子名叫「楨治」
11、 P67第二段第3-4行「跟在適馬將軍的巡洋艦隊和驅逐艦隊後方40英里」——「適馬將軍」是誰?栗田健男還是志摩清英?
12、 P67第四段第5行「海軍上將山本」——日本沒有海軍上將,只有海軍大將——後面關於日本海軍軍銜,既有大將又有上將,很混亂
13、 P68第四段第1行「日本皇家聯合艦隊」——翻譯不準確,後面還有「日本皇家海軍」等等不準確的翻譯——應為日本帝國海軍日本聯合艦隊。
14、 P68第四段第5行「1944年8月1日……澤桓大將,作為海軍行動部的長官」——「海軍行動部」此處應為「海軍軍令部」,「澤桓大將」是島田繁太郎還是及川古志郎?及川是8月2日接任島田成為18任軍令部部長,但前文的8月1日與後文是否關聯?
15、 P69第二段第4行「他(西村)的兩艘戰列艦,隨航的重巡洋艦莫哈米號……」——「莫哈米號」此處當為「最上號」。下文提到過最上號,前後譯名不統一。
16、 P74第二段第9-10行「扶桑號的艦長真班少將」——扶桑號艦長為阪匡身,軍銜為海軍大佐。
17、 P74第三段第4行「雲山號在一連串的爆炸……」——日本海軍沒有名為「雲山」的驅逐艦,只有「山雲」號。
18、 P75第一段第2-3行「山城號的艦長勝喜代信田」 ——山城號艦長為筱田勝清,軍銜為海軍大佐。
19、 P75第二段第1行、P77第一段第1行的「真班少將」 ——均應為阪匡身海軍大佐。
20、 P77第四段第4行「小田艦長」——暈——在P75中「山城號的艦長勝喜代信田」這裡又變成了「小田」,譯者到底進行過校對沒有?兩處皆錯,應為筱田勝清。
21、 P78第二段中「不二號巡洋艦與最上號相撞」——與最上號撞船的是「那智」號重巡洋艦,不是孫不二的船。
22、 P88第二段第2行「宇垣原」——應為「宇垣纏」
23、 P88第四段第3行「敏平上將」——豬口敏平軍銜應為少將
24、 P98第四段第5行「根本不能穿透戰列艦和重巡洋艦的防彈鋼板」——「防彈鋼板」此處翻譯不準確,應為「裝甲板」
25、 P114第二段第1行「52歲的白石一孝中將」——應為「白石萬隆少將」
26、 P128第2-4行「阿切爾聽說了魚雷8號的慘劇,這支魚雷攻擊機中隊是屬於黃蜂號航母的,在1942年6月4日損失慘重,只有一名倖存者」——「魚雷8號」應為「VT-8魚雷機中隊」,「黃蜂號航母」應為「大黃蜂號航母」,黃蜂號沒有參加中途島戰役。
27、 P129第三段第8行「白石一龍中將」,P114為「白石一孝中將」,前後譯名不統一,而且兩者皆錯,應為「白石萬隆少將」
28、 P151第三段第2行「一枚14英寸長、近1500磅重的炮彈」——14英寸應為炮彈的口徑而非長度
29、 P158第二段第2行、P159第一段第6行、第四段第3行及P160第四段「威爾斯·李中將」——前文為「威利斯·李」,前後文不一致。應為「威利斯」印象很深的是舍斯托夫《雅典與耶路撒冷》(張冰譯)
這本書最初是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在一個折扣書店看到了,因為很便宜就隨手買了。
一打開哇呀我了個大去!這………………我已經無法形容我那時三觀被毀的慘狀……大量的希臘語拉丁語沒有翻譯就算了,為什麼連康德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論》這個Prolegomena您也不認識啊!不認識就找人幫忙啊……整個文章讀起來的感覺就像讀把所有色情情節都改成星號的h小說一樣,那感覺,簡直了。有不少語句,譯者似乎也並不理解作者的原意,硬生生地翻譯了過來,總之整個文本就是一片混亂。後來出了個上海人民的本子,改正了很多低級的錯誤,但是我個人覺得還是有不少問題,而且印象中大量的拉丁文希臘文還是沒翻譯好。不過,這一類哲學家的書確實很難翻,如果沒有一定的哲學功底來做翻譯的話,翻成那樣也並不很奇怪。奇怪的是,這個本子沒有很好地得到校對就出版了。但是舍斯托夫的這本書真的超!級!贊!!!建議把玩一下劉仲敬翻譯的大衛·休謨的《英國史》,迄今為止見過的唯一一本幾乎被整個歷史學界鞭笞的譯作……
圖書館翻到一本扉頁上貼著(翻譯是有多爛把借書的逼出業界良心來)
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張門才女》。
期待很久的譯本,剛出的時候我人還在學校,淘寶聯繫的轉運,千辛萬苦書到手,應該是中文版第一批讀者。看了一章後:天啦嚕,幸好我提前看了英文原版。
在豆瓣讀書吐槽了一把,被責編豆郵詢問了,隨便點了幾個地方,編輯很羞愧。我挺不好意思的,說不然我給您整理個錯字別句還有錯譯清單吧,你們再版的話別再犯了,好好的書翻成這樣挺可惜的。
編輯大人留了信箱,說十分感謝,期待回復。我花了一個假期,對照著原文,整理出將近二十頁錯誤。其實只刷了三章,因為假期結束我就回學校忙別的了。發給編輯時說抱歉實在沒精力繼續做,但作為讀者只希望你們好好修訂。編輯非常冷漠地回了句謝謝。
然後我就把書扔進廢書簍了。
從此看到想買的北大社的書,我都有陰影。名字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樣子。
Saito不把齋藤翻譯出來,算啦……
香芭?鄭和有去過這個地方?想起來了,占婆!
Koxinga是神馬東東?明顯《鹿鼎記》沒看過,看過就知道啦,國姓爺鄭成功啊!
隔
謝邀!
看兩三頁就扔掉了,然後如果還是想知道其中內容的話,趕緊找原文來看。有一種眩暈感。體會一下這個文風!說的就是這本書!
體驗就是:讓我想看原版書,並且以後當個翻譯。
很多外國小說翻譯的讓我「總能想起原文」。不知道有沒有同感的。而還有一部分的翻譯是「我特么真猜不出來作者想說啥了」……
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 裔傳萍翻譯的 英漢雙語版《納尼亞傳奇》
有多爛呢?請看第二段,第一行的第一句話!
你們能相信一個連歇洛克福爾摩斯都不知道的人翻譯出來的英國文學嗎?中文很抗噪,不可能爛到哪裡去,如果真的覺得譯者翻譯的很爛而無法解碼出正確的信息的話,很可能不僅僅是譯者翻譯的爛的問題,跟自己對中文辭彙的本意理解的是否正確可能也有很大的關係。我認為讀翻譯的書可以讓我們讀出比英文更多的信息,而不是更少的甚至錯誤的信息。讀中文得出的是更多和更正確的信息。如果你覺得中文翻譯的很爛,那我覺得這很可能是因為你自己的解碼系統有問題。是你的自我系統內積累的資源太少組織的太不良好運行的速度太慢導致的。慢慢的思考、努力、學習、構建就可以了,慢慢來。漸進,從簡單的中文書開始去補吧你,可是我覺得你是補不夠的,因為我覺得你對待東方知識體系結構系統的態度有問題,是你有問題而不是別人翻譯的有問題,懂嗎。是的,還是要看翻譯的書。要構建自己日夜在使用的東方體系,你不日夜生活在西方。只要有一定數量的人看就看,自己衡量「一定程度」是多少,如同再爛的電影只要有一定數量的人看我就會看一樣。只要自己的知識足夠良好和堅固就不怕別人翻譯的爛!
在我大一第一學期的一節藝術學理論課上,一個讀書報告是關於克萊夫·貝爾《藝術》。一本很薄的書,但是晦澀難懂,以至於我讀完之後去看了英文原版,發現其實一點也不難懂。於是我開始對比閱讀,起初只是想知道自己哪部分中文沒看懂,到後來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太可恨了,完全是胡亂翻譯一通!具體如下:
在閱讀《藝術》的過程中,時有因為句詞難懂而被打斷。起初,我還認為大概是美學家的寫作用語本來就深奧晦澀,非一般人能夠接受,但是頻繁的閱讀障礙激發了我閱讀其英文原版&
在第三次的閱讀過程中,我是既感嘆又無奈。我無意批判譯者薛華的翻譯能力,因為我知道理解和翻譯之間還存在著一道很深的溝壑,但正如北宋的王安石說過的「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我想指出《藝術》的翻譯錯誤,避免再以訛傳訛,誤導更多的文藝愛好者。
我在閱讀中,僅僅是為了解決個人的疑惑就發現了該書存在的八大翻譯錯誤。我把這些錯誤歸成四類,分別是:單詞錯看、釋義錯解、用詞不當和語境不符。
單詞錯看
這是一個最離譜的錯誤。在中文譯本《藝術》的第93頁中有句話寫道「我們開始再一次聽到兩種弊病——求珍獵奇和專門技能。它們在羅馬帝國流行,而一個可愛的、充滿活力的社會會保持自己的自由,不受它們的束縛」。「可愛」一詞在這句話中顯然不通。其實,英文原句是這樣的:「We
begin to hear again of two diseases, endemic in imperial Rome, from which a lively and vigorous society keeps itself
tolerably free—Rarity-hunting and Expertise.」我們可以看到, 「可愛」一詞對應的是「lively」,而「lively」應解釋為「充滿活力的」即「lively」與「vigorous」屬於同意並列關係。顯然,這是譯者錯把「lively」看成「lovely」的結果。僅僅是看錯一個字母卻使意思天差地別,這樣的疏忽翻譯家們應時時警惕。
釋義錯解
此類錯誤是譯者思維定勢造成的。在《藝術》第49頁中有句話寫道「當物質和聲譽都遭到失敗的時候,他們就去偷一些報紙和擦鞋的顏料來滿足他們大師級的激情」我想問:什麼叫大師級的激情?你翻遍詞典都沒有這個詞語的解釋。查過原版後我才知道「大師級」對應的是單詞「masterful」,於是很多人會反駁我說譯者並沒有翻譯錯,「masterful」不就是「大師級」的意思嗎?因為「master」是「大師」的意思。其實一開始我也這麼認為,但是越讀越覺得不通,於是我就查閱了&
or situations in a way that shows confidence as a leader;=masterly,showing great skill or understanding」。直白地說,就是「主人架子的,專橫的;熟練的」。根據文意,這裡應該翻譯為「專橫的」,因為文中的「他們」是那些狂熱的,絕不與市場妥協的畫家,所以只有「專橫」才能較好地表現他們的狂熱,而譯者將其翻譯成「大師級的」與作者的本意相差甚大。
類似的錯誤還出現在第92頁:「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藝術成就受到其顧客的影響,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它是浪子前進中的一個公認的階段」。該句有兩個錯誤。首先「顧客」一詞對應的是「patron」,翻譯顯然錯誤。首先,「patron」確實在有些情況下可以翻譯成「老客戶」,但是大多情況下是翻成「贊助人」的意思。當然普遍性不能代表全部,可是了解文藝復興歷史的人都知道:文藝復興哪裡是受「顧客」影響了?分明是受贊助人的影響!據史料記載,那時有一批喜歡並資助藝術家和學者的個人及群體,如公爵、銀行家、各種行會、基督教會等。他們的贊助推動了藝術的繁榮發展。所以在此「patron」應為「贊助人」。其次,「浪子前進」的翻譯也有待商榷。什麼是「浪子前進」?其實譯者所指的是「rake』s progress」,該片語的表層意義的確是「浪子的前進」的意思,其來源於英國畫家W. Hogarth(1697-1764)的一幅名叫「The Rake』s Progress」的版畫,描繪的是一浪子墮落的過程。但是英語早已不用它的原意而使用「墮落過程」這一引申義了。這恐怕只有對西方藝術有深刻研究的人才能理解譯者的直譯吧,可是反過來說「墮落過程」也比「浪子前進」更符合原意,因為作者貝爾是在反對文藝復興。
所以,翻譯者千萬不能單憑自己的定勢思維而「望文生義」,以免引起誤導。
用詞不當
這裡的「用詞不當」是指譯者在翻譯時只顧及中英的互換而沒有考慮到中文讀者的閱讀習慣。在《藝術》第40頁上「譬如天氣不為人的希望和憂慮而改變,然而我們卻很少能夠對天氣無動於衷」一句就有這樣的問題。試問: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很少能夠對天氣無動於衷」?根據《辭海》解釋,「無動於衷」是「心裡一點兒不受感動;一點兒也不動心」的意思,對天氣不動心?這樣的翻譯是不通的。原文是「The
weather is admirably independent of human hopes and fears, yet few of us are so
sublimely detached as to be indifferent to the weather」,譯者所說的「無動於衷」就是「indifferent」,在這句話中翻譯成「漠不關心」更好。應該為:「……,然而很少有人能夠超群(sublimely)到對天氣漠不關心。
同樣,在第164頁中有句話理解起來也很有歧義,書中寫道:「因為他的宗教並非是從熱愛所有人的指令開始的,所以,它或許也不會以說服他憎惡多數人而終結」。那麼,「熱愛所有人的指令」作何解?到底是指這個「指令」叫人去熱愛所有人,還是指去熱愛「所有人的指令」呢?顯然,這會對讀者造成理解障礙。其實,原文是「and
because his religion does not begin with an injunction to love all men,it will not end, perhaps, in persuading him to hate most of
them」。對應「熱愛所有人的指令」的原文是「an injunction to love all men」,所以應該解釋為「因為他的宗教並非是從命令他熱愛所有人開始的……」。原來譯者的意思是這個「指令」叫人去熱愛所有人,但是誰又能斬釘截鐵地理解它呢?顯然譯者在這裡只考慮了「信」(對譯者來說沒有扭曲原意),卻沒有考慮到「達」和「雅」。
語境不符
這種錯誤在書中最頻繁,我找出了三處。譯者常常在翻譯時不考慮語境,造成用詞非常awkward,非常不雅觀。
第一,在書中第93到94頁寫道:「他(收藏家)缺少真正的喜鵲的本能」,這句話實在太晦澀了!什麼是「喜鵲的本能」?為什麼說收藏者缺少「喜鵲的本能」?這要讓讀者繞多少個彎?其實「喜鵲的本能」在原文中是「magpie
instinct」,該詞的確有「喜鵲的本能」這意思,但是還有「善於收集零碎東西的本能」的意思,收藏家當然是善於收集東西的,所以應該翻譯成「收藏家缺少真正的收集東西的天性(instinct有「天性」的意思)」。
第二,在142頁中有句話:「我敢說,國家目前用來阻礙藝術的那些錢,最好是撥給那些富人。把這些錢存起來用於購買藝術作品,這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這或許只能導致惡作劇」。為什麼把錢存起來購買藝術作品會導致惡作劇?很好笑嗎?顯然作者在談論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惡作劇」在此不符合語境。其實,「惡作劇」在原文中是「mischief」,的確有「惡作劇」的意思,但也有「禍害;危害」的意思。顯而易見,在這裡解釋為「禍害」更恰切。
第三,在145頁中還有一句話很值得商榷:「如果所以的藝術作品都是公眾紀念碑,這個時候,你們真的還能期待任何藝術嗎?」為什麼藝術作品會成為「公眾紀念碑」?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查看原文才知道「公眾紀念碑」對應的原文是「monument」,有「公眾紀念碑」的意思,但也有「公眾紀念碑式的作品,不朽的作品」的意思。在這個語境下,顯然後者的解釋更為合理。
以上便是我在第三遍閱讀《藝術》中找出的翻譯錯誤,當然我想錯誤可能不止這些,我也並非吹毛求疵,更不是想通過否定別人的勞動果實來標榜自己,我只想以此來拋磚引玉,希望引起翻譯者們的注意,因為誤譯不如不譯,特別是誤譯名著會使讀者造成錯誤的理解,造成以訛傳訛。
翻譯工作確實辛苦,疏忽也在所難免,但要盡量避免明顯的錯誤,畢竟書上頂著譯者的名字。
[1] 克萊夫·貝爾. 藝術.薛華 譯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2] Bell
, Clive . 1931 .Art .London:CHATTOANDWINDUS
.
看翻譯很爛的外文書是怎樣的體驗? - 閱讀
諸位,人家是在問體驗好嗎,你說你自己的體驗就行了,要分析原因就是文不對題,免費送一句:人之患在於好為人師。不用謝
我的體驗就是:想把譯者打一頓,狠狠地打,打到爽。
下面我說說為什麼
你走在一個很大很大的迷宮裡,然後每一道牆都是透明的,走兩步撞一下,一轉身又撞一下,每次都撞你最敏感的地方比如鼻子上的軟骨,眼裡鼻涕橫流,撞到你發狂。想像一下那個譯者背後控制著沒一道牆
你電腦中了某種病毒,隨機的某些字母或者符號,在隨機的時候打不出來,好無規律,你不得不反覆backspace反覆backspace,反到你發狂。想像一下那個譯者就是讓你中毒的人
你看著歐洲杯決賽,每當你喜歡的義大利隊帶球進入禁區,電視就自動關閉了,每次都這樣,關到你發狂。想像一下譯者就是那個暗中拿遙控器的人
有人在你車上后座吃肉夾饃,吃不完隨手把剩下的一半(裡面還有很多肉)偷偷放在了某個隱蔽的夾縫處,然後十天後你開著車,總是隱約覺得有一股時濃時淡的臭腐氣息飄來,你幾次停車就是到不到原因,你只能忍受。。。想像一下譯者就是那個人。。樓上洗白得讓我差點以為他就是翻譯。這麼說吧,譯者翻譯外國作家,要做到真實客觀地將一本書的主要思想和內容用另一種語言反映出來。這一過程因為有人的參與,所以翻譯難免帶著譯者的主觀看法。這些都!沒!關!系!只要你的理解和原著沒有很大的偏差!但是我們說的翻譯爛,是某句話乃至很多句話根本連!讀!都!讀!不!通!很多譯者的表達能力讓人懷疑他的小學是否畢業。如果你連語病都當做是中文耐操的證據的話那我無話可說。這種小說的閱讀體驗跟上刑差不多,就這樣。
歡迎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語言哲學》(William Lycan著,陳波、馮艷譯,2011年版)
——————————————————剛讀分析哲學不懂事,買了這本中譯本來看。裡面將大名鼎鼎的《布朗神父探案集》翻譯成《布朗爸爸故事集》,也是醉,Father Brown翻譯成 布朗爸爸 真的好么?我一直把這個當笑話和同學講……
還是這本書,語言哲學會舉一些結構比較複雜的語句做例子,結果有些句子譯者沒有翻譯,還加上腳註: "這個句子很難,我們翻不了,抱歉",感覺特呆萌……
嗯,那套書又出了新版,不知道上面講的兩個地方改了沒有。。。同系列的哲學教材翻譯都很壞,這導致我後來對人大出版社一直抱著很懷疑的態度……你在說劉仲敬的作品?
需要對照原文才能知道中文在說什麼。。
推薦閱讀:
※除了《七星文庫》《美國文庫》世界各國還有哪些重要文庫?
※為什麼湛廬文化引入的圖書質量很高,他們在出版策划上有什麼可取之處?
※大家看書的時候,喜不喜歡聽音樂?
※在書店怎麼選書有什麼技巧?獨立書店在給讀者薦讀、引導方面是怎麼做的?
※哪些書值得反覆閱讀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