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做到理性消費?


一、優先考慮廠商的核心產品。

通常廠商的核心產品,是他最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即主營產品。這類產品承擔著品牌推廣的使命,因而性價比被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消費者由於光暈效應,開始購買其附件,認為附件也會有一樣的性價比。但事實並非如此。廠商會在附屬產品上,贖回品牌溢價,性價比就差很多。

  • 我買蘋果的手機,覺得很好用。由於光暈效應,我也買過其數據線和車載充電器,這些東西比同類產品貴2、3倍,結果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好體驗。

因此,買電腦就買專業賣電腦的,別買索尼的;買手機就買專業賣手機的,別買格力的;買滑鼠就買專業賣滑鼠的,別買微軟的;買數據線,就買專業做數據線的,別買蘋果的……

二、根據商品的核心功能選擇商品。

商品通常帶有許多功能,只有一部分功能才是核心的,另一部分功能很多時候不僅不能加分,反而減分。

  • 我買過一個漫步者音箱,帶音箱的基本功能,還帶時間顯示、鬧鐘等功能。結果,音質尚可,但時間常常是錯的,總是比正常時鐘快5~10分鐘,因此我從來不用它當鬧鐘。

我寧願我當時買一個純粹的音箱,同樣的價線音質應該還能上升。

因此,理性的消費者只會根據產品的核心功能選擇商品,其他功能不能添分,若帶雞肋功能還得減分。

三、根據實際場景購買。

看到一個產品,由於其出色的文案和營銷,我們會進入想像的使用場景中,由於這個虛擬的美好場景,我們購買了很多不需要的東西。

  • 我看到一件西服,想像自己的酒會上風度翩翩,於是就購買了。結果這樣的酒會從來沒有發生過,衣服也就成為一件擺設。
  • 我買過一個日本收音機,小巧卻性能出眾。我想像飯後可以安靜地聽聽收音機,看看書,笑看雲捲雲舒。可惜這樣恬靜的場景從未發生過。

根據虛擬場景購買的東西很有限,比如:滅火器,救生錘等。

根據實際場景購買,就是我買了這件商品現在就能用上,或馬上就要用上。

在信息和物流如此發達的年代,購物完全不需要未雨綢繆。這招可以大大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四、根據使用頻率購買。

使用頻率低的,可以通過借用滿足需求的,或通過替代滿足需要的就不需要購買。

  • 同事買過一個拖把,他兩個星期使用一次,我也差不多,但因為他買了,我就可以借他的用,不用重複購買了。
  • 同事買過一個相機【不是特別貴的那種】,使用頻率也不高。我只是偶爾出去玩的時候需要用,因此會借同事的用,省了很多錢。

使用頻率特別高的,需要買質量好一點的。

由於使用頻率高,產品的效用會在不斷使用中放大。

  • 經常打遊戲的,應該選性能強勁的電腦。
  • 經常跑步的,應該買專業的跑步鞋。
  • 經常聽歌的,應該買專業音質的音響。

五、善於使用自己的商品

商品的價值是在正確使用中體現出來的。

  • 我有了一輛汽車,卻不常檢查自己的胎壓。當胎壓降得很低時,摩擦阻力增加,油耗會明顯增加,而且不安全。
  • 我有了一台空氣凈化器,卻不定期清理濾網。結果濾網臟堵時,空氣凈化器就變成了空氣污染器。

因此,買任何商品,請仔細閱讀商品說明書,這樣你的錢才沒有浪費。


在買想買的東西之前。

放在購物清單里存放一個月。

如果一個月之後還想買。

就買能負擔得起的最好的。

(稍微有點心疼的程度)

(當然非常著急需要的就直接買吧)

這樣一來所有的東西都會是你非常珍惜

又喜歡得不行的。

(當然了!買的時候心疼死了好么!)

這樣一直買下去

你會發現

一時抽風想買的東西。一個月之後…

這玩意兒有什麼用哇!不要!

買過的東西還有別的款…

我靠!我要對當初花掉的大把鈔票忠誠!不買!

高品質生活 + 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1.預算分區。每一塊要用多少錢要算清楚。避免盲目消費。

2.吃穿用住行的輕重緩急要搞清楚。為了控制我個人的消費以及考慮到控制飲食的需求,我把吃排在最後一位。

3.買之前先抑制一下,還想買就買吧,不然遲早也得買。


分清喜歡和需要。


推薦你讀一下Benjamin Franklin的Whistle. 發人深省!


想買什麼的時候,想想自己是否需要,如果做不到,就次日買,假如那時還想買的話。

之前我也愛胡亂買,一個月30天,我能收15個快遞。。。。

用了這個方法之後,平均一個月才收4個。


推薦閱讀:

做王思聰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14 年你購買最滿意的三件東西是什麼?

TAG: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