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會引起中資券商對香港券商的收購潮嗎?

看到業界內有有很多人都說這樣的觀點,所以想來知乎上問問券商從業者是怎麼看的呢?


我們也有全套牌照, 不同的方面都找我們接觸過,談談圈子裡面大概的現狀:

一:不要以為花錢可以買個券商牌照高枕無憂, 和很多內地土豪來香港買殼差不多, 花錢買空殼牌照的結局,大多是曠日持久之後才發現被人帶著遊了1-2年花園, 費用遠遠超出最初預算. 以券商牌照為例,每項受規管活動需要兩個以上的持牌RO, 再加上不菲的房租, 廣告費和系統投資那些久不說了. 總之最後你不在香港請上十來個人,別想搞定(即便如此, 還需要內地支援). 而現在中環圈港人的精氣神和做事效率, 看看深港高鐵和珠港澳大橋就知道, 總之別管他們告訴你什麼價錢和時間表, 在成本和時間上多預計60%-200%總沒錯.

二: 每年的運營費用沒有近千萬下不來, 這還不考慮大灑廣告和努力開發,相比之下買一個現成的牌照雖然費用不多, 但是時間上未必比新申請快很多, 因為證監會要審核很長時間. 至於滬港通額度什麼倒不用擔心, 不是額度的限制而是交易所接入的問題,其實很容易搞定.

三: 真正值錢的是已經成立五年以上的券商, 可以回內地拿合資牌照, 但這個就需要很強背景和實力了. 直接買內地牌照, 據說有些互聯網巨頭打算十幾億買個內地無任何資產的牌照都沒有成功, 原因在監管上,互聯網巨頭的架構太特殊

四:回程炒A股其實需求很大, 這個不能說太細, 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


海通、中銀、中信等傳統券商早就併購完成布局;新興投行華興也把Cowen原來團隊收了。現在那些剩下的中小券商沒啥意思,滬港通不會讓他們身價大漲,BAT倒有可能收國內牌照


謝謝vas的邀請,不過很遺憾我是商行里干投行的,所以不是很了解券商的計劃和動向,但我也從另一角度分享一下這個事吧。今年我們行也在香港並了一小券商,人員業務都不要,就是為了拿到4/6/9 三個牌照,現在還在申請1也就是股票交易的牌照,那麼就股債承銷,財顧,直投和資產管理都全了,後續還會注資進去。估計後面有可能這樣乾的銀行至少還有十家以上,主要是幾家股份制和大的城商行什麼的,沒辦法,誰讓內地證監不給發牌照,而銀行要做金融控股混業經營的衝動又是那麼強,總不能白白看著既有客戶的業務機會送給同業吧。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一些出價合理的香港小券商也還是很有併購價值的,實質上就是賣牌照。


謝Vas邀。

1.和股票市場一樣 ,布局看預期的 。有實力的,並且看重香港市場的內地券商,已經布局完成了。並不會因為滬港通靴子落地而簡單地去併購香港券商。

2.分蛋糕的方式很多種,併購只是一個。

3.現在在香港很多中資券商的客戶都是通過QIFF額度購買A股的,滬港通開通後只是原來一部分QIFF的業務轉移到了滬港通上。QIFF成本只高一個點。若交易量不夠大 ,併購成本都收不回。

4.現在小券商滬港通額度都批不到了。

以上。


推薦閱讀:

有一家中小公司的若干股份,公司預計兩年之內上市,現在轉讓價格不錯,該繼續持有還是轉讓?
如何看待信永中和因登雲股份一案被證監會處罰440萬?
英國的master難道真的除了牛劍G5就沒有讀的必要了嗎?
未來互聯網金融會對投行業務有影響嗎?
投行中所謂的前台業務承接是什麼樣的工作?職業路徑是怎樣的?

TAG:投資銀行 | 滬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