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時「使用非手持方式打電話」相比「與副駕聊天」注意力分散程度是否相同?

都聊同樣的話題,不考慮接通手機等需要單手操作的過程,只是通話本身。


開始正式回答問題之前,必須強調一下,

請大家重視開車接電話(即使非手持)的潛在危險到目前為止不僅有充足的研究證明開車聊電話會損害注意分配【computer-based tracking tasks (Strayer Johnston, 2001), high-fidelity simulation (Strayer et al., 2003), driving of vehicles on a closed circuit (Treffner Barrett, 2005), on-road studies (Crudall, Bains, Chapman, Underwood, 2005),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car crashes (McEvoy et al., 2005; Redelmeier Tibshirani, 1997).】

並且,開車打電話對注意力的損害程度幾乎可以與酒駕相提並論,相當於血液酒精濃度0.08(Strayer, Drews, Crouch, 2006)

0.08的血液酒精濃度意味著什麼?摘一維基百科的圖:

一些司法體制下,血液酒精濃度超過一定的閾值,如0.05%或0.08%,可能構成犯罪。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定義血液酒精濃度達到0.08%以上為醉酒。 ("Quick Stats: Binge Drinking."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pril 2008)

以目前的科技手段,研究的精確度或許尚有商榷,但為了自己及他人安全,開車請最好不要接電話。

============================================================================

下面是回答正文。

先說結論,發表在《實驗心理學雜誌:應用》 的實證研究Passenger and cell phone conversations in simulated driving表明,開車時打電話會比跟乘客談話分散更多注意力。

Drews F A, Pasupathi M, Strayer D L找了96名被試來模擬開車,通過測試完成相應任務的水平來測量兩種不同情境是否有顯著差異。針對最困難的導航任務,結果如下:

另外兩種難度的任務也是與乘客交談的司機完成得更好。

對此最可能的解釋是:

1、乘客與司機分享了同樣的交通情境,所以聊天時乘客保有警惕,對於聊天分散注意力的尺度相對更有把握,包括語速控制等,也能在交通情況不太好時及時停止談話;電話則不然,電話那頭由於沒有分享同樣情境,單方面交談的舒適性可能造成司機不得不分配更多注意力。

2、司機分享了乘客對交通狀況留意的注意力分配成果。由於在與乘客的交談中時不時會提及交通狀況、岔路口導航標識等,乘客無形中地幫助司機減少了這方面必須的注意力分配。

而在此前曾經有過令人詫異的研究結果:搭載了乘客的司機比單獨駕駛的司機事故發生率要低!((Rueda-Domingo et al., 2004; see also Vollrath, Meilinger Kru¨ger, 2002)

對這個令人詫異的研究結果尚沒有合理解釋,我們針對個體注意力分配的理論仍需要修改完善,很可能搭載了乘客時,司機對駕駛的認知模式是不一樣的!

說句題外話:心理學還很年輕,領域內的絕大多數問題都沒有辦法套用現成的理論去解釋,那樣只會是削足適履。但是,實證研究的推進,必將讓理論的完善達到可以直接應用的水平,相信那一天並不會太遠。

倉促碼就,難免疏漏,歡迎指正。

參考文獻:Drews F A, Pasupathi M, Strayer D L. Passenger and cell phone conversations in simulated driving[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2008, 14(4): 392.


非常贊同 @熊希靈 的回答,開車接非手持電話(免提或藍牙耳機等)和接手持電話對注意力的危害沒有很大差別,不僅等同於酒駕,還等同於70歲的老人司機(Stray and Drews, 2004)。而與乘客交談也如@熊希靈所說,危險係數相比較於打電話(不論是否有手部動作參與)來得低。主要表現在剎車反應時間過長,忽視紅燈,車距控制不好。除了已經提到的兩點可能性外,非語言(面部表情、手勢、氣味(= =)等)的信息傳達也可以幫助司機更好地掌握周圍的信息(Bavelas et al.,1997)、所以不管是不是手持電話,只要打了就增加了危險,而且遠比和乘客說話來得大!

我再稍微補充一下@熊希靈所提到的實驗。他提到的這個實驗我一下子沒有找到,現有的是2003年的一個實驗Cell phone-induced failures of visual attention during simulated driving 可能和Navigation不一樣但是稍微幫忙介紹一下,好讓大家有個大致的概念。Stray 和 Drews使用一個模擬實時路況的儀器來完成這個實驗的,實驗內容是這樣的:你開車跟著一輛指定的目標車輛在正確的道路上開,同時你還打著電話(非手持),這輛車會在不同的情況下(regularly and unexpectedly)剎車,regularly 就是在紅燈的時候剎車,unexpectedly就是開著開著,「嘰」一下就剎車了。你的目標就是不和目標車相撞。他們設置了兩種路況,一種是低密度的,只有目標車輛,一種是高密度的,不僅有目標車輛,周圍還有32輛無關的車。實驗設置有一個只開車不打電話的對照組。

結果如下(請允許我使用上課的資料....):

淺藍色的表示沒有使用電話,深藍色的表示使用了電話。

第一幅圖可以看出只有在使用電話的情況下才發生了事故(相撞);第二幅圖顯示只有在高密度的情況下使用電話的受試者需要更長的剎車時間,而低密度的差別不大;第三幅圖說明打電話時的車距總是要大於不打電話時的;最後一幅圖表示打電話恢復速度的時間要長於不打電話。


我也研究駕駛。樓上得票多的答案,對於駕駛中打電話我認為是比較準確的, 打電話分散程度更嚴重。副駕聊天對安全的影響,其實可以多探討一下。

研究表明,搭載了乘客的司機比單獨駕駛的司機事故發生率要低!適當地和司機進行些交談,可能是有幫助的,因為可以振奮精神。


貌似是認知心理學的範疇,相比於電話,副駕會有表情動作等輔助司機理解話題含義,電話只有聲音信息,需要集中更多注意力去理解對方的意思。但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很多時候開車開習慣了都是有意後注意,這時候不管是電話還是和副駕聊司機都只會花費同樣的注意力去開車,並把其餘的注意力用於聊天。


若要從心理學上進行分析的話,涉及到注意的分配的理論

注意分配指人們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活動或對象的能力。它是人們根據當前活動需要主動調整注意指向的一種能力。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賴於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的性質複雜的程度和個體熟練程度。通常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繫,處於鄰近空間內,複雜程度低,個體熟練程度高時利於注意分配,否則注意難於分配。

若要分析打電話和副駕駛聊天對注意力分散程度,就要考慮開車與打電話、開車與副駕駛聊天之間內在聯繫的程度

從一般情況來講,開車時與副駕駛聊天可能對注意力的分散較大。

雖然兩種活動都涉及聲音(或語言)的注意力(聽覺),但與打電話相比與副駕駛聊天更涉及面部表情、姿勢、眼神的交流,司機可能會時不時側過頭與副駕駛進行肢體語言或眼神的交流(視覺)。而其中最分散注意力的是眼睛的遊離,與開車時對前後方路上的情況的注意形成了衝突,基本上不能做到對兩者同時的注意。(兩種活動對視覺需求衝突)

特殊情況下,可能打電話涉及的談話內容比較消耗注意力(比如說交談內容情況比較緊急等),這是由於另一活動的複雜程度對當前注意力的影響(當然這一情況在與副駕駛聊天時也可能發生);也有可能電話聲音傳輸情況、耳機的掉落等突發情況也會對開車這一活動造成很大的注意力分散。當然這些情況都比較特殊。

總之,若從活動的內在聯繫程度上來講,我認為開車時與副駕駛聊天可能對注意力的分散程度較大。

----------------------------------

注意力的相關理論

認知資源理論和雙加工理論是關於注意分配的理論,這兩種理論與以往理論不同,以往理論試圖解釋注意對信息進行選擇的機制,這兩種理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釋注意,即注意是如何協調不同的認知任務或認知活動。不同的認知活動對注意提出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1.認知資源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與其把注意看成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不如看做是一組對刺激歸類或識別的認知資源或能力。這些認知資源是有限的。對刺激的識別需要佔用認知資源,當刺激越複雜或加工任務或複雜時,佔用的認知資源越多。當認知資源完全被佔用時,新的刺激將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該理論還假設,輸入刺激本身並不能自動地佔用資源,而在認知系統內有一個機制負責資源的分配。這一機制是靈活的,可以受我們的控制,這樣我們可以把資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例:對一個熟練的司機開車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們可以毫無困難的一邊開車一邊和別人交談。但是當交通非常擁擠時,他們就必須小心翼翼的開車,這時他們和別人的談話不得不停下來。

  這一理論有效地解釋很多注意現象,但是一種循環論證。

  2.雙加工理論

  在注意的認知資源理論基礎上,謝夫林等人進一步提出了雙加工理論。該理論認為,人類的認知加工有兩類:自動化加工和受意識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動化加工不受認知資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動化進行的。這些加工過程由適當的刺激引發,發生比較快,也不影響其他的加工過程。在習得或形成之後,其加工過程比較難改變。而意識控制的加工受認知資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參與,可以隨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

  例:我們通常可能做好幾件事情,如可以一邊騎自行車一邊看路邊的風景,或是一邊看電視一邊織毛衣等。在同時進行的活動中,其中一項或多項已變成自動化的過程不需要個體消耗認知資源,因此個體可以將注意集中在其他認知過程上。

  意識控制的加工經過大量練習後,有可能變化自動化加工。例如:初學騎車時,需要全神貫注,當經過不思練習,已經熟練掌握這一技能時,就可以邊騎車邊和別人聊天。


開車打電話是否安全我覺得要看開車的人駕駛技術以及熟練程度而定,當然能不手持就不要手持,因為手持會影響對車輛前後左右的觀察,以我的經驗,開車已經是一種習慣,或者說並不佔用多少注意力,所以打電話的影響有但不大,不過拍除需要找路的情況。我經常在和客戶打完電話後發現,我怎麼已經開到這裡了?怎麼開過來的?

另外副駕駛聊天要安全的話必須強迫自己改掉,說話看對方的習慣,這個新手特別嚴重,我已經改掉了


曾經看過一本書對這個問題有很透徹的分析,《看不見的大猩猩》。


副駕駛和你說話的時候,遇到危險會提醒你,會自覺停止跟你說話,電話可不會


與副駕駛講話危害性更小一點。因為身處的環境一樣,打電話,需要在腦子裡重新構建場景。


同樣話題我認為,打電話更容易分散注意力。因為打電話只有聲音這一個信息源,你要保持正常的時間內回話,不然對方會以為你不在了,或者電話不通了。但副駕駛就不用,因為就算一段時間不回他,他也不會以為你消失了。


嗯!平時跟人聊天多少人你都會注意到他們說的話!可是平時打電話的時候別人跟你說話都會聽不進去!更不要說開車的時候了!


必須是打電話更分散,跟副駕駛聊一般都是閑聊,而電話多半是有事兒,更容易分心


個人覺得旁邊坐個人可能會提醒你有沒有危險,打電話是真的分散注意力


這樣想:行為是聊天,變數是「電話中人」和「副駕」。假設聊天者也是一樣,則變數是僅為聊天內容。聊天內容一樣的話,變數是什麼?語氣、語速等等。

這就不一樣了:前方複雜,情況緊急,電話和副駕的話氣、內容也肯定不一樣。甚至聊天內容也為變化,副駕是會提醒的!


打電話需要思考怎麼回答 注意力比開車用的多


推薦一本書《看不見的大猩猩》

書里提到我們身邊那些明顯卻總被我們忽視的信息。闡述了生活中常見的六大錯覺:注意錯覺、記憶錯覺、自信錯覺、知識錯覺、因果錯覺以及潛能錯覺。在注意錯覺中就提及了關於駕車接電話這個事兒,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有興趣的話可以看書多了解些。


打電話更危險吧,副駕上的人畢竟也是清楚路況的,在需要注意的地方沒準還是他提醒你的,電話里的人說不定撞都撞了還在和你聊。


爆一個自己的論文,大三寫的《開車打手機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研究》,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發現打電話主要影響反應速度、情緒和注意力,與是否手持無關,跟副駕駛員聊天是個好思路,有時間可以做做。

word版找不到,貼不了數據,感興趣的可以下載論文看看。

【作者】 XX; XXX; 王迪;

【機構】 長安大學公路學院;

【摘要】 基於駕駛員對手機使用情況的統計分析數據,對開車打手機產生的危害及危害機理進行分析,同時通過數理統計理論找出開車打手機的特點和駕駛員存在的共性特徵,並通過對開車打手機的現狀分析得出其存在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減少其對交通安全的危害,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 安全隱患; 交通安全; 開車打手機; 機理分析;


首先提示。打電話罰款,抽煙罰款,聊天要不是證據採集困難也估計要罰款。
其次:為啥這幾件事情,甚至調音樂,換cd都危險,主要是因為,你以為你掌控全局,其實你沒有。引用那本書名就是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綜上,其實都危險。
其三,哪個更危險。打電話需要手持5分,開藍牙的話4分,旁邊坐人的話,看情況,在吵架在膩歪4分,講笑話3分,家常里短2分,主要原因是副駕駛看到危險會提醒你。當然,副駕駛看到危險後反應不一,尖叫型危險-1分語無倫次危險-0,亂叫的比如快看快看,看看看,看著看著危險+1,說成快快快+2。
最後,駕駛速度60m以下適用。100m以上危險均+5,200m以上你就隨便作吧,無所謂啦手機打字真慢


為什麼大家現在都開始覺得開車是一件很嚴肅很困難的事情,嚴肅且困難到不能一邊開車一邊做其他的事情呢?問題不在於打電話本身,而是怎樣可以使得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不危險,藍牙耳機和免提電話都是很好的方法,我們已經在向正確的方向努力了。畢竟隨著大家開車越來越多,打電話也越來越多,阻止開車打電話是不切實際的。社會越發達,時間就顯得越珍貴,效率就顯得越重要。所以我覺得不如大家討論一下如何使邊開車邊打電話變得更安全,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推薦閱讀:

發現闖紅燈後停在路口中間不動會扣分嗎?
大貨車不超載就虧本到底真的假的?
如果你碰到「盧琴變道」該怎麼辦?
組建一個青少年騎行車隊,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每年發生如此多的交通事故,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不警覺?

TAG:心理學 | 交通安全 | 駕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