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模仿犯》?

如何評價宮部美幸的《模仿犯》?


只是談談自己的想法,不作為參考意見。

老實說我覺得這本書挺啰嗦的,第一卷看完覺得莫名其妙,第二卷看個開頭就把整個故事情節猜清楚了,所以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評價這本書,我只是覺得,作為虛構作品,這本書真實得可怕,人物栩栩如生,對話平易近人,看得出作者是個非常善於生活的人,也正是因此,這本真實性過高的作品也就失去了一定的戲劇性,所以客觀上我會給很高的評價,但是主觀上我不見得真正喜歡這部作品。

————————————————————————————

劇透FLAG

————————————————————————————

看完以後最大的幾個想法是:

1.對栗橋浩美的外貌無限好奇。

2.岸田明美一定身材不錯

3.和平初出場時每次作案都能喚醒我內心的惡,看到他殺人和玩弄死者家屬,我居然有種隱隱的興奮;但是和明出場之後,頓時和平帶來的興奮再也不能掩蓋這個角色帶來的陰暗色彩,從這一點上,我覺得作者在控制故事線的能力上高出。。嗯。。好吧,起碼高出我很多,其他人不去比較了。

4.水野久美居然是個正面角色啊,太失望了,其實好期待這個漂亮妹子黑化的。

5.樋口秀幸一案原來完全沒有戲劇性,這是我很佩服作者的地方,因為有些其他作者就是恨不得每個點都當伏筆展開。

6.和明這個角色在我看來其實不大正常,覺得還是有點BUG的,而且和明這個人物已經超出了反差的範疇,我覺得作者在這個人物的安排上還是相對刻意的,所以雖然很正面,但是讓我完全喜歡不起來。

7.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筱崎,雖然他膽小而且懦弱,而且沒幾頁戲份,但是他是故事裡唯一帶著溫暖色彩的正常角色。


我非常喜歡社會派,對這本書也慕名已久,一直捨不得讀。今晚讀完BOOK1,現在當然不好評價,但果然沒有令我失望,實在太精彩了!

我對布局宏大的故事抱有敬畏感,閱讀過程中每一個文字都好飽滿,讀完後從書中抽離,又湧上前所未有的空虛。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二日。

儘管過了許久,塚田真一還是可以從頭到尾清楚地記起自己那天早上的行動,包括當時心裡在想什麼、剛起床時的情緒、在一向走慣的路上散步看見了什麼、和誰擦身而過、公園花壇里開著怎樣的花朵……巨細靡遺。

這是BOOK1的開頭,很棒的展開,整本書也剛好應了這個詞:巨細靡遺,這實在考驗一個作家的邏輯與筆力。這個故事沒有絕對的主角,屬於群像類小說,多條敘事線程、多人物,一般要安排那麼多人物登場,除了要理清時間線之外,還得避免人物的平板與僵化,如何將每一個有名有姓的出場人物寫活,絕非易事。

而BOOK1里,即便是戲份不多的配角,也像活在你身邊的普通人,有血有肉,擁有各自需要面對的現實,煩惱與重負會白了他們的頭髮,壓垮他們的肩膀,但他們依然情感充沛。百態人生,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與其構成的關係網都值得去探討。我無法粗略地跳讀,因為BOOK1的精彩之處並非兇手的身份及犯案手法,而是犯罪所引發的一連串社會反應。當讀者由這支萬花筒中往裡窺視時,能瞧見一張張被折射成病態扭曲、嘩眾取寵的險惡嘴臉,同樣地,也有堅定不移的善心與正義。

另外,書里有提到民間律師團,這個團體是為了支持樋口秀幸,幫助他減刑而成立的,我當時看到這裡時不禁想:「啊,又是這種……」畢竟在福田孝行殺人案,及折原一的《冤罪者》書中也出現了這種性質的團體,荒唐、恐怖,石井良江憤怒的嘶吼真是道出了我的心聲,我相信絕對是大多數人共同的心聲。

分享三段我印象頗深的情節吧。

「有什麼好笑的!」昭二憤然說道,「從來沒聽過這種事。這豈不是一而再地踐踏塚田同學嗎?」

他蹲著走上前,拍拍真一的肩膀說:「我知道了,剛才是我不對。我明白你不能回家的理由了。你根本沒必要去見那個叫樋口惠的女孩。那種自私又無恥的女孩,對她大吼大叫,她也不會死心回去。」他露出堅固的牙齒笑道,「放心吧,從今天起我們會保護你。我和滋子都會站在你這邊的。」

這是昭二在聽了真一吐露事實後的反應,想必一定能給真一帶來些許鼓勵。

在那一天之前,有馬義男不能死。所以他不再喝酒,也戒了煙,定時服用降血壓的葯,晚上睡不著也勉強自己躺著休息,食之無味的飯也當作是葯逼自己吞下。即便痛苦地活著,義男也祈求老天將年紀輕輕就遇害的鞠子的壽命給他;如果不能讓鞠子復生,就將剝奪她的歲月給我這老頭。義男不求「死」,而祈求有一雙強健的腿。

警察雖許諾一定會逮捕殺害孫女的嫌疑人,然而有馬義男卻不知道還要等上多久,他已經老了,高血壓又犯了。

因此在真相大白之前,他希望自己能夠健康地活著。多活一天也好。

所有人頭上都有新聞流過。

這是本書結尾倒數第二段的句子,只有一句話,蠻有大時代的洪流之感。


剛開始看,看完來回答


看完後心裡難受又彆扭很久,一直到現在。

小時候看柯南,後來看福爾摩斯、東野圭吾,再後來看破案美劇,直到看到模仿犯。

之後以上所有基本看不下去,轉看各種刑偵題材。

以前愛看各種詭異的犯罪動機和異想天開又算計精妙的手法,現在每次看都多了種沉重感。

就像一直無法直視某些所謂推理電視劇里,各種犯罪現場打情罵俏的橋段。

尤其最後老爺子崩潰的一瞬間,不能再更難受。

偵探再厲害,破解了多少高難度謎題,對於受害者家人的安慰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沒人能記住被害人的名字,但變態殺手的事迹會被一次又一次的演繹,刺激人們的好奇心,甚至被人追逐簇擁。

「惡」太容易被傳播了,而且很多時候冷酷的很絕對。

深深的無力感。

很推薦多年看推理的人看,剛接觸的人還是少看吧,這裡沒推理,沒手法,只有現實。


嗯,剛剛看完,來答.

作為女生,在看的過程中還是感覺挺害怕的,作者筆法細膩,給人很強烈的真實感。

1.由美子的自殺,感覺太可惜了.

2.對和平 網川浩一 感覺有些簡單和倉促. 覺得作者會不會出一本4來專門寫和平. 可能作為讀者或者一個普通人,總覺得有果必有因,總想著作出這種行為,成長為現在的樣子,總是有原因的吧。

3.書名是模仿犯,到了最後作者才點題,也是意味深長啊。


這是一部 描摹群像 的社會派推理小說。

翔實地過分, 這是我看完後的第一感受。

第三人稱視角。作者的筆觸,不停在各個人物間移動。先從受害者角度,警方和媒體角度, 再從加害者角度, 不斷地轉換,推進和深化故事。

以一種冷靜的,不急不緩的態度,編織著綿密細緻的故事。 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幾十位。 各個年齡段,各種職業。在描述受害者時, 不但描述了她們的受害過程,還有家庭的狀況,社會的反響。詳細地描述她們的家庭狀況成長環境。 或堅強或軟弱,有的被愛護如珠似寶,有的被侮辱,有的已經被遺棄。

罪犯是以自詡的獨創性來編寫犯罪劇本, 扮演生殺大權在握的主角和操縱者角色。 以一種自誇的孩子式的惡意來戲弄受害者和大眾。

對於絕對的惡意, 唯一能使人幸福的做法,就是忘卻。

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說。


剛剛看完,來評價一下,本來想直接看《所羅門的偽證》,後來聽說這一部很精彩就先來看了

宮部美幸是我看完《火車》以後關注的作者,實話講本來我是新本格派就是凌仕行人、島田莊司的死忠粉,但是《火車》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第一次覺得原來沒有什麼特別的殺人手法,就是單純的講述一個信用卡背景的社會派故事可以那麼吸引我一口氣讀下去

首先談談感受,拖沓,劇情非常拖沓,啰嗦,語言十分啰嗦

但是如果細讀下去的人轉念一想就會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寫,實際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營造一種氛圍,這是宮部美行的風格,她的書里有許多的出場人物,或許很多時候都是一些沒有任何關聯的人,但是宮部美行會賦予他們每一個人一個獨特的故事,讓他們在整個故事的邊緣遊離,但是你忘不了每個人身後活生生的故事,宮部美行想要我們在這裡感受的就是PTSD這一社會問題,裡面看似不是主角的真一和義男,他們才是宮部美行想要刻畫的主體

另一方面來說,我個人覺得對於豌豆的任務刻畫有點隨意了,我覺得豌豆的思想和主張完全可以用更多的文字去鋪排開來,但是我感覺到可能作者更多的還是想要將篇幅給到整個氛圍

中間開始就把犯人直接寫出來,但是感覺對犯人的犯罪動機描寫又缺少一些深度和力度的描寫,我個人是覺得有一些不過癮的

雖然這麼說了,但是我還是覺得書是好書,但是要耐著心看下去,因為真的很平淡...

讀完整本書後你也會驚嘆於宮部美行的文章的把控力,寫過小說的都會知道,那麼長篇幅的小說,要將各種看似不相關的人物串聯起來,然後在故事時間線里不停穿插是有多麼好的把控力,但還是得說,這本書不是喜歡的人,恐怕很難看下去


很久以前看的,不記得詳細劇情了。但記得當時看完不太能接受嫌犯落網的原因,也因此一度認為這本書有些敷衍。但過了幾年以後明白了,智商的高低與心智成熟與否真的是兩碼事。

劇情的推進比較拖沓(畢竟有三本厚書)。有些非主線的人物當時看來完全沒啥必要描寫(嗵口惠?)在我讀過的推理小說中算是沒意思的那類。這是當初讀完後的直觀感受,現在再讀會有新的感受也說不定。


真的很驚訝,為什麼這樣子的小說能獲得眾多的好評甚至拿獎,這部原本可以一本書講完的故事居然可以硬生生的稀釋成三本,是不是為了多賺點錢自然不然而喻。人物內心獨白太多,推理內容相對來說就顯得薄弱了,三本讀下來真的讓人覺得很煎熬,畢竟啰嗦的前所未有(⊙_⊙")


殺人者為什麼會殺人?並把殺人當成一種樂趣,而完全沒覺得這是對他人的一種傷害?

昨天看完這部大部頭巨著後,點開了趙志紅的介紹。對,就是那個殺人魔頭趙志紅。在接受記者的採訪中他雲淡風輕,沒有絲毫負罪感。他說他想成名,或者是千古流芳或者是遺臭萬年,只不過這次是遺臭萬年了。對於他來說,他的目的達到了,殺人、滿足自己的慾望、在被捕後揚名天下,這正合他意,他怎麼會不開心呢?

同樣的句子,在這本書里也有。殺人者X想要的也是名揚天下,他不甘心躲在幕後讓自己殺人的「功勞」被別人拿走,他不甘心有別人來書寫他最熟悉不過的犯罪過程,於是跳了出來。罪犯也是人,雖然他精心安排步步為營,但只要是人,他就不能免俗,那些貪慾虛榮與乖張暴戾壓根就掩飾不住,總有大白於天下的一天。他以為自己是功成名就的導演,可我覺得他其實才是舞台上那個最搞笑的小丑,遇上能看穿他的聰明觀眾,一切滑稽便無所遁形。

X他滿足了嗎?是的,在和閱經滄桑的老爹做最後的對話之前他是心滿意足的,一切仍舊在他的掌控之中。但老爹看穿了他的漏洞,老爹說,你做這一切不就是為了讓別人記住你嗎?但是你錯了,別人是不會記得你的,人們會忘了那些不好的事,到時候你再怎麼張牙舞爪別人都不會多看你一眼。完美的一擊!這是對X最大的傷害。他只為了這個社會能看到他,具體做了些什麼完全不在他顧慮範圍之內,殺人?呵呵,那有什麼關係?被抓?呵呵,那又有什麼關係?他不在乎。只要能被人矚目就行。但是他的願望註定要落空,再沒有什麼比這樣的還擊更直中要害了。

這部小說很長,但三本書各自圍繞一個主題,清晰明了。第一本,年輕女孩頻頻失蹤被害,日本人心惶惶;第二本,犯罪嫌疑人的前世今生;第三本,社會大眾在知道嫌疑人身份後的反應。這部小說讓宮部美雪寫了5年,受害者家屬、犯罪嫌疑人、警察、媒體、被捲入這些案件的目擊證人……每個人的背景與心理都巨細靡遺地介紹了出來,這種描述使得此書很難被拍成影視作品。

構架龐大,對各方心理把握到位,加之沒有情感偏頗的敘述,讓這部書成了一部厚實立體豐富的犯罪分析材料。你別指望能從這裡邊讀出輕鬆,但也別失望,它讓你更懂人性的陰暗與晦澀,更知家庭溫暖和睦的必要,學習到更多保護自己的方法。

X其實挺笨,他有弱點。唯一沒有弱點的人,我只見過一個布魯克斯先生。這本書里講,真正的犯罪,必須以惡為起點,沒有別的動機,只是出於惡,真正的犯罪是完美的。但X還是露出了馬腳,因為他有慾望,他沒有辦法克制自己的表現欲,但他不知道這畢竟無法長存,沒有人會永遠看他表演,所以到最後他還是會空虛。

他為什麼會空虛?因為他有一個不幸畸形的家庭,沒有人教給他什麼是正確的。愛是一切善惡的根源,愛的缺失導致了惡意的泛濫與不加控制。要想避免自己成為像X一樣不幸的小丑,就祈求自己身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如果很遺憾家庭不幸,那就讓自己儘快長大成熟,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去尋求幸福。

書中的被害者,有的自身有問題,讓壞人有機可乘(但這無論如何都不能成為被殺害的理由),有的善良友愛,卻仍難逃魔爪,為什麼?因為他們太善良,對人不設防備。毫無戒心並不是一個優點,書中唯一一個虎口脫險的女孩也正是嗅到不對的氣味後,及時做出了正確的防備。設防與注意,可能不能百分百保護好自己,但卻會最大限度地讓我們遠離危險的處境。


1.看到book3了,感覺這書有bug呀,高井和明只是被掛在樹上死掉,屍體又沒有受損,怎麼會看不出毆打的痕迹,以及被注射了藥物呢,驗屍的難道不存在的嗎,為什麼搞半天還懷疑高井。。作者沒考慮到嗎。。或者說認真我就輸了嗎

2.為什麼大家拒絕了有馬義男的豆腐店,就因為他孫女受害者這種不幸嗎,什麼思想,這在中國完全都可以成為宣傳語,應該會有更多生意才對的說。


披著社會小說外衣的推理小說。

看過火車之後入手了模仿犯。裡面的人物其實都有其代表性,不僅是自己,更代表了社會中的一類人。有的人看推薦小說喜歡純推理型的,我比較喜歡這種參雜社會性的,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講一下書里印象最深的一個點,就是水野久美對真一說的一番話。不太記得原話了,大概意思是,是不是大家都喜歡對事件作因式分解。然後在那個固定位置上的人就成為悲哀因子獲得大眾同情 。哪怕是做盡壞事都會被認為是因為遭遇不幸而情有可原亂了人生步調的可憐人。我們一再剖析,推斷他人的悲劇,究竟是為了防止不再重演,還是為著那一點自私的好奇心。針不扎在自己身上永遠不知道有多疼。


個人意見:勿噴。剛看完,結局過程就不說了。人物也很亂,和明死的太怨太聖母,你完全可以跟家人講這種事或者留封信當線索啥的,不相信浩美還非要去勸他改邪歸正啥的。完全不理解通口惠如何能糾纏真一,說真一家被殺全是真一的錯,反正我看的是一肚子氣。反正我可能也沒理解也有可能年少輕狂吧,不喜歡這本書,不喜勿噴。


精彩絕倫,自己豆瓣找。


本文著重描寫,我最喜歡的地方: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對受害者親人心理的細緻描述

1:PTSD

栗橋浩美

塚田真一

網川浩一(和平、豌豆)

書中多次提到,純粹的惡,也是PTSD的一種表現,一種病態的作案動機,本書寫的很細緻,我很喜歡對這方面的研究。

2:誠然一個引人注目的事件或重大案件,會讓旁人側目,也只是暫時的,但後遺症卻會當事人和當事人的親友伴隨一生

本書幾乎每個角色都受其影響

(受傷)的他們有的變得病態,有的封閉自己,有的變得偏激,有的走上歧途。

雖然有馬義男指出,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會遺忘一切,完美的劇本也沒有用(其中也夾雜著對戰後問題的反思)

然而現實卻是浩美母親抱憾終身,浩美無辜受牽連。

兇手被捉拿歸案,有馬義男卻崩潰了,所謂正義得到弘揚,其實至親只是得到些許寬慰罷了,這種安慰對受害者沒有一點幫助。

本書也是在仔細探討這個問題。這是本格沒有的,社會派的優勢,模仿犯也優秀在這。

還有其他的女性安全問題,女權問題也就不一一探討了,總之我覺得這是一個優秀的作品。

ps:

本書為人詬病的是太過冗長,這種把案件重複敘述兩次的方法,我也覺得不好

但長篇的優點也相應體現出來了,人物不再刻板生硬,,真一的成長,有馬義男的堅強,之後的崩潰,讀到最後的制裁時刻真的很有意思


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 但還是感到超級震撼的作品


推薦閱讀:

寫下一則懸疑故事?
如何評價《哈利波特》系列中阿不思·鄧布利多這個人物?
如何評價紫金陳的小說?
看了小說知道大致劇情的讀者為什麼還會去追由小說改編的影視劇?
怎麼評價喬靖夫的《武道狂之詩》?

TAG:小說 | 推理小說 | 模仿犯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