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總是覺得自己忙忙碌碌 卻不知道忙什麼 ?


對於很多心存焦慮的人來說,既不滿足於當下的現實,卻又無法確證自己的理想,不甘墮落的方式之一就是用各種忙碌的事情儘可能地填充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在充盈的假象中暫時找到生活的踏實,忘掉自己的煩惱。

周圍的人們是如此的忙碌,前進的節奏是如此的迅捷,我們生怕被時代狠狠的甩在後面,成為別人眼中的「庸俗之人」,所以選取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對抗生命中虛無的侵蝕,至少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每天的繁忙就像沒有刻度的白開水,日復一日的沸騰,卻渾然不覺自己一點一點地被榨乾。

忙碌有錯嗎,沒有。背後隱藏的只是價值感的缺失,換而言之,不知道自己忙什麼就是不知道忙碌對自己有什麼真正的價值。如果忙碌無法被計算無法被考量,似乎註定了只能在不確定性的焦慮中輾轉反側。要從忙碌中獲得價值感和意義感最好方式就是以目標為導向,目標的導向會賦予忙碌意義。為妹子彈鋼琴的目標使得每天練習鋼琴有了意義,學習知識的目標使得每天認真讀書有了意義。這樣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嗎?知道,因為這樣走的每一步都是用心用力且步步為營,自己的忙碌變成了一把尺子,時間給了它刻度,從而成長可以被簡單丈量。

我也不覺得生命一定需要一個高尚的理想,理想不一定要看起來對我「有用」,但是它一定會提供給你行為的坐標,或許只是讓你每天都變得更酷一點。


因為空虛!因為沒有目標!試圖用忙碌的假象來掩蓋空虛的落寞!找個目標吧騷年!


需要斷舍離的不只是居家環境,還有我們的言行舉止和內心

相較於爸媽成長的那個「匱乏」年代,我們現在生活的是在一個「爆炸」時代。信息爆炸、物質爆炸、感情爆炸。每天每時每刻可供我們的選擇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包括身邊的資訊、自己萌生的想法、穿著打扮居家工作娛樂環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揣測博弈。我們就像一台內容過載的電腦,逐漸開始變得遲緩、鬱結、堵塞。
開始意識到整理收納的重要性,是從居家環境開始的。 特別推薦日本收納達人山下英子的書《斷舍離》,可以說這本書是我對於整理收納意識的一個啟蒙。 之後我就在身邊發生的各種事物和生活各個層面,發現了整理收納的寶貴和重要性。

來談談幾個典型事件和心路歷程:
衣櫃大瘦身女同志的衣櫃永遠不夠用,我也是。 明明才搬進新家兩三年,經過不斷地買買買,終於把衣櫃塞得滿滿當當慘不忍睹了。 每天找衣服也變成了一件困難且耗費氣力的大工程,一般要鼓搗翻出幾乎大半個衣櫃的衣服,然後再一件件撿起來比較哪件合適穿。 這樣的低效率實在讓人難以忍受,我開始行動起來,按照《斷舍離》的思路來了一個大清理大掃蕩。

  • 心動喜歡且當季每周能穿兩次以上的。——留;
  • 特別昂貴特殊場合穿的。——留;
  • 風格不適合,每周穿不到一次。——扔
  • 樣式不喜歡或不心動,每周穿不到一次。——扔
  • 過時,每周穿不到一次。——扔
  • 料子差穿得難受。——扔
  • 衣服已變形、褪色失去風采,每周穿不到一次。——扔

就這樣,我幾乎扔掉了三分之二,而你會發現真正經常穿的幾乎只佔四分之一、五分之一不到。 原來不是衣櫃不夠用,只是我沒有對衣櫃的整理收納循環而已。至此查到了斷舍離的甜頭,看到扔掉的一大箱一大箱衣物,感覺身心無比清爽,每天換新衣也變得爽快愉悅起來。
原來家是可以更美的我母親不是一個愛幹家務的女人,她更喜歡唱歌跳舞出去社交。 所以不論是家裡的清潔、整潔及伙食情況,只能說是沒有大的缺陷。但離潔凈、清爽、優雅、美味、美好這些詞語還是有差距的。 一直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我承認自己的居家能力也比較有限,也沒有強烈意識到需要和可以做得更好。 直到我去了這兩個家庭:
A家庭 過年回老家,順路去看望老公一高中同學的爸爸,他爸爸得了腦癌休養在家。 他家在一所普通的學院里,原來家裡是開小賣部的。 當我一踏入他家房門,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了。 怎一個「差」字了得!! 鍋碗瓢盆隨意堆放在各處,零食輩子梳子各種雜物也是歪歪斜斜地倒在各地,桌子柜子椅子隨意放著似乎還都有一些歪斜,更要命的是到處都是灰塵油膩斑點,我環顧四周就沒有一處能入眼的。 我腦中只蹦出一句話「怪不得會得病啊!」。 即便是一貧如洗的乞丐家裡,我估計也比那強。 不論是對這個家的女主人還是男主人,我心裡萌生出這樣的想法: 「你不把家當家,則休怪家不把你當主人。」 這樣的環境怎麼可能健康?怎麼可能快樂、富裕? 這位高中同學他自己的小家還是很漂亮潔凈的,不過他爸爸媽媽家亂成這樣,還是讓我對他父母包括對他感覺確實不是太好。 後來在電視上也看到一個家庭,說家裡一家五口人有三位都得了癌症。 事出蹊蹺記者們去他們家裡探訪,在其廚房多處地方發現了致癌物——黃曲霉素。 原來是廚房衛生管理差,鍋碗瓢盆砧板洗得不幹凈滋生黴菌造成的疾病! 這時我就聯想到那位同學父母家,我想他自己的個性、他爸爸的疾病和居家環境或許也是有些關係的。
B家庭 另外要說的這個家庭是一個中醫世家,也不知道是自己敬仰中醫的心理作用還是怎麼,每次只要踏進他家家門都覺得自己病好了一半。 他家裡可以真的說是窗明几淨、古樸風雅。 老兩口都是八十多歲的人,未和子女同住。 平時就特別注意清潔和飲食。每天地面柜子沙發統統都要擦拭一遍。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連櫃門櫃角等犄角旮旯處也不放過,都一絲不苟的擦拭乾凈; 每天早中晚三餐也不隨便,雖然就兩個老人但也每天出門買菜保證有菜有湯、葷素搭配。 生活的精緻要求在每一個細節都能看見。 去年老倆口也搬進了新房,幾乎沒有添置什麼新傢具,都是從原來家裡遷過來的。 那書櫃估計也有幾十年了,只是邊邊角角有一些落漆,但也一樣鋥亮挺拔; 傢具的擺放也講究,曾經幫老倆口來來回回移角櫃和花盆就反反覆復弄了三四趟。 家裡的每一處都是主人精心搭配保養的,所以即便不是什麼富麗堂皇的高檔傢具,也讓人感覺端莊典雅、溫馨美好。 這樣好的環境,不就是好風水么。
漸漸地自己也受影響,立志做一個收納、清潔、整理兼具廚藝的優秀主婦,打造一個美好溫馨舒適的家。

上面說得都是整理收納居家環境,接著說說「言行舉止的整理收納」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目標、計劃、行動——三方面的斷舍離。
目標斷舍離 有時候會發現自己想做的事很多,想完成的夢想和任務也不少,都想涉獵、兼顧,結果繞一圈回來發現在哪個方面都沒有真正的建樹。 所以我想我們需要現實的面對自己的目標,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是有限的,必須把有限的精力和時間集中花在最重要的目標上。 所以,對於目標,我們需要做減法,直到找到對自己真正重要的那個目標,把它強化明確起來,每天每時每刻心心念念想著它,所有的計劃圍繞著它,才有可能真正的收穫。
計劃斷舍離 列計劃是個技術活,為啥這麼說? 因為我覺得列計劃也是需要不斷練習不斷糾正的。 不是說列了一個計劃就完事了,過程中可能會不斷修訂反覆重來和完善。 計劃是一個動態的。 而適用於個人的成長計劃,經過一些摸索我目前比較建議採用年度計劃+周計劃的方法。 更聚焦、也更具可實施性。 而計劃里的斷舍離也是一樣,那就是不要列太多計劃
行動斷舍離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描述:一個人窩在沙發里,吃著蘋果、看著電視、心裡還想著白天工作上的煩心事。

  • 身體坍陷在綿軟的沙發里;
  • 嘴裡咀嚼著水果脆爽的肉質;
  • 舌頭品嘗著蘋果甘甜的滋味;
  • 鼻子細嗅著蘋果芳香的氣味;
  • 眼睛瞅著電視上色彩斑斕的影像;
  • 耳朵聽著節目里七嘴八舌的對話;
  • 心念中還揣著白天工作上的事惴惴不安;

眼耳鼻舌身意,真是一處都不閑著。這還能品出蘋果的真滋味嗎?這大概是我們現代人日常行動的一個寫照。 總是捨不得一心一意干一件事,貪得無厭的我們以為一心多用就可以高效高量? 其實呢?這卻是我們耗散心神的有效利器。
回想為什麼現在瑜伽、太極拳、冥想這麼受歡迎?這麼有效果? 因為他們都是要求一心一意、身心合一。

太極內功心法中曾經寫道:

調心,就是解決好入靜。

思想集中,排除雜念,意守丹田,靜得下,守得住,懾氣歸意,意從腦施。

這樣才不至於使人身的宗、營、衛、元四氣流散。

靜從思純中來,思想集中,心思皆靜。


其實吧,很多時候,貪個快、貪個多結果也不一定就真的好到哪裡去?卻著實把自己緊張的氣脈亂竄。 所以我想,對於自己的行動舉止,或許我們也因時時檢視斷舍離。 保持從容不迫、淡定沉著
世界那麼大,我們也不可能看全嘍。心中有地圖,腳步才不會忙亂。
像整理家一樣時常整理自己的內心,去繁就簡,抓住核心。 只有真正在自己的核心目標領域貢獻精力、時間,深耕細作才能有所收穫。

今天,你為你的目標做了多少呢?


因為你的心不在這裡,做的都是違心之所願的事情。

一種想「make a different」,但是卻一直無力改變。於是你讓自己看起來忙一點,告訴自己有所為,但你的內心知道,這不是你想要的。

類似於行為想要給內心補償,但是內心卻不買賬。


每當我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知道又該約人上桌搓一把了!


說明你每天忙忙碌碌的那些事都是沒有技術含量,很瑣碎的事,你無法從你的工作中得到樂趣,或者成就感。人是由多巴胺控制的生物,枯燥的工作早晚會磨光你的熱情。


生活是個階梯


可能是讀化學,生物,材料之類的神坑專業了吧


忙碌而迷茫的人首先需要調整一種心理:

在因為忙碌無為而苦惱時,首先去考慮它是因為你的節奏和習慣以及做事方式不恰當而導致的,而不是第一時間去糾結反思你的選擇或決斷不對,甚至質疑自己的能力。

因為第一時間去糾結選擇是否對、質疑自己的能力,都會導致心理和生理的無限惡性循環,無法建立良好的信心和狀態做更好的事,於是產生了碌碌無為不知在忙什麼的狀態。而調整節奏和習慣,有助於你在肯定自己能力和信心的情況下,把事兒做成,進而因為把事兒做成了,產生成就感和信心,大腦有更積極的狀態去思考和判斷下一步行動。總之避免在做不成事兒的時候就困頓糾結。

其實大家都很忙,人生短暫,想要好好認真努力地生活,珍惜時間都來不及,誰不忙啊。但是忙的找到自己合適的節奏和習慣,事情成就得有價值有目標,那就很舒暢。

所以我對做事流程建議是:

1.為了防止不必要的糾結和迷茫,做事之前有清楚的分析和判斷,做出好的決策和目標。

怎麼做呢?不是說你空空想,去做出一個判斷,最好是有條有理地形成一個明確的筆記或文件,寫下來。建議思維導圖,手寫目標,電子表格列出規劃等方法。

2.定下決策和目標之後,就去開心做事兒!

發生心理不適時,怎麼辦呢?

——如果你覺得做得事兒方向是錯,感到要懷疑自己的價值、目標和判斷,則立即返回1,去分析決策,有條有理地分析現狀,千萬不要發獃糾結和空想!

——如果你覺得方向沒錯,那麼立即調整節奏和習慣

怎麼做呢?對症下藥,如果覺得時間管理不行,可以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要事第一》等這些來調節你的工作習慣。如果覺得不開心,可以適當放鬆一下身心,最好是一些簡單放鬆的方式比如熱水澡、瑜伽、晨間日記等。如果覺得太忙了沒生活,把事項列個優先順序,空餘時間安排些給自己的時間,同時這些時間最好有一些記錄,比如美好的照片呀等等。……太多癥狀也有太多的對策,不一一列舉了。

3.然後事做完啦!

兩種結果:

——事兒做成了,積累回顧,給自己積極的信號。

做好了事兒會帶來積極的結果,果然是節奏和習慣導致的問題,並不是能力低下之類的。

長此以往,節奏習慣會影響你的好心態,而你心裡覺得自己的價值也在朝著合適的方向實現。

——事兒沒做成,沒關係,可以繼續調整或者重新決策判斷。

事兒沒做成,不糾結不迷茫,繼續調整或重新決策判斷即可,不需要有壓力。

所以總結起來:

(1)判斷決策→(2)
執行→(3)
調整節奏和習慣or返回(1)→(4)
事畢or返回(1)或者(3)

其實這些融化到生活中就是,不空想,有問題就調整。選定了事兒,就相信自己的決策和判斷,相信自己的能力。否則就重新決策選擇,沒什麼大不了。無論如何都可以往下進行,不會有迷茫和碌碌無為。


通常遇見這種時候,就去做一些你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並且難度不是很大的事情。即使是看一本書,你覺得是對的,是對你有意義的,就去看。還有就是運動,我個人認為戶外運動更能幫助人走出困境。即使你不喜歡運動,你也要說服自己去做,運動的每一天都是充滿up的力量。


推薦閱讀:

怎麼讓自己靜心!?
心煩意亂的時候,如何快速靜心?
靜不下心來複習,怎麼辦?

TAG: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