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遊戲》的的社會結構設定是否合理?

1、從電影看出,社會科技已經高度發達了,為什麼這時候的社會結構會發生類似奴隸社會的結果呢?難道說社會的科技發展的同時,社會文明、政治、經濟不是隨之發展而發展的嗎?

2、假設統治階級,也是財富壟斷者掌控了國家的機器,使政治的發展偏離了健康的軌道,出現了這種情況,【指飢餓遊戲裡面的情況】,那麼,他們壓榨,剝削這些奴隸有什麼好處呢?因為從他們身上撈不到好處了啊,比如說種田,有科技啊。。想撈錢,人沒有啊。。體力和腦力都撈不到好處,那這些奴隸有神馬用?娛樂嚒?

3、我是文科生,邏輯不好,表拍我^_^


怒答!

問題一:首先與奴隸社會是有本質區別的,奴隸社會中奴隸本身歸奴隸主所有。這一點在飢餓遊戲中並沒有明顯的體現。所謂的科技與政治一同發展其實並不能稱之為一個正確的命題,這取決於你覺得哪種政治制度是更好的,涉及到主觀的價值判斷。飢餓遊戲中只是階級固化且差距明顯,很多科幻作品中的社會都呈現為這個樣子,比如《時間規劃局》或者《全面回憶》,當然還有經典作品比如《1984》或者《V字仇殺隊》。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反烏托邦性質,之所以這樣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森嚴的階級制度容易引發衝突從而促進故事的發生,另一部分大概就是科幻作家的理想主義及對於技術的憂慮吧。

問題二:在飢餓遊戲中,統治階級是不事生產的,而被統治的十二個區分別從事不同的行業,女主所在的十二區是礦區,所以格外的窮,相對來說生產奢侈品的一區就好了許多。所以統治階級所剝削的是這十二個區的人民所生產的產品。由於他們不事生產,所以極端浪費,在統治階級的宴會上他們居然要吃催吐的葯一邊能更多地享受美食,從這一點中可見一斑。

題外話:我覺得飢餓遊戲中的統治階級的統治水平實在是很低,當然這部分描述也不是小說及電影的重點。飢餓遊戲舉辦的目的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忘了十三區反抗統治的前車之鑒,已經舉辦了七十多年,在這期間,統治階級維持著奢侈的統治。然而,在科技與武力上統治階層並沒有體現出絕對的壓制力,統治區所需要的各種生活必需品都從其他區獲取,一旦反抗運動爆發,統治區就變成了孤立的島嶼什麼消費品也得不到。這種對於被統治區的依賴性是任何一個有常識的統治者都不應該認同的。簡單來說就是,沒底牌還裝逼,所以最後落得一個偷雞被抓的下場。連總統都被人家輕輕鬆鬆暗殺掉,簡直給其他科幻作品中的同行丟人。

按道理,作為統治階級,你的控制能力與你的壓迫程度應該是成正比的,既然武力上沒有領先太多,那就別搞得吃相那麼難看。十二區人民連麵包都吃不上,統治區還要催吐。然後每年還要各區派人去送死,真是不能理解是怎麼維持統治七十多年的。

綜上,飢餓遊戲中的社會結構描述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但小說么,重點不在這裡也確實沒必要苛求。


推薦閱讀:

希臘到底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說改革開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開源和馬克思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有關嗎?
《紙牌屋》二季中經安德伍德之手通過的法案對國家、民眾有利有弊?
如何理解馬克思的:少量的複雜勞動等於多量的簡單勞動,其原理是什麼?

TAG:電影 | 政治經濟學 | 社會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