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披頭士《Rubber Soul》之前的音樂作品&以及他們的美國熱現象?

《Rubber Soul》是披頭士第一張完全原創的作品,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從這個階段開始,披頭士對自己的作品有了完全的自主權。《Rubber Soul》之前的作品,更像是被brian商業運作出來的歌曲,當然不排除披頭士成員自己的思想表達。但從各種資料和採訪都可以看出,brian對早起的披頭士的運用與影響。

而披頭士美國熱更是這種商業運作的突出表象。從影像中可以看到,披頭士的現場大多是女性,尖叫聲也都是女性瘋狂的聲音。這種歌迷現象與現在的腦殘粉有什麼區別呢?

個人覺得,真正的作為搖滾樂隊的披頭士是從《rubber soul》這張專輯開始的,之前的他們不過是商業運作下的沽名釣譽罷了。

求披頭士專家全面地分析一。


1,任何試圖把一個偉大的音樂人割裂來看,都是不可取的。

2,Bob Dylan第一張專輯也是翻唱,但其標誌性的嗓音、吉他、口琴都備齊了。披頭亦如此。在他們早期作品中,展現的是他們在德國漢堡時已經千錘百鍊的現場之王一般的演出狀態,即使是翻唱,《Twist Shout》等也是我心目中披頭四不滅經典——再說,你知道《Twist Shout》原唱是怎樣的嗎?

3,披頭早期作品曾受到過低估,可早已經被許多人清楚地認識到了,就算是比甜膩膩的情歌,披頭也是世界第一。唱情歌有啥不好?

4,布萊恩商業運作是有真本事,披頭的西裝是他買的,但別忘了,髮型可是披頭自己搞的喲。

5,披頭的粉是世界第一瘋狂,比貓王什麼的強多了,比現在所謂棒子粉也強多了。其歌迷的瘋狂,用腦殘粉來形容,很貼切。和現在的腦殘粉,沒有區別。

這裡多說幾句,在腦殘的這種事情上,張傑歌迷、五月天歌迷、披頭四歌迷,是一樣的。排著隊希望披頭四操他們的姑娘,和要賣血給張傑的姑娘,沒有區別。但人們總是去過度美化披頭四狂熱,而去嘲笑給張傑賣血的歌迷,這點是可恥的。憑什麼骨肉皮就高人一等?憑什麼文藝炮就高人一等?純傻逼。

6,每個人心中都有他的披頭四。我的披頭四是從「one two there four」就開始的。列儂還覺得Help之後就沒有披頭四咧。


《Rubber Soul》是The Beatles的第六張專輯(以英國為準),1965年12月在英、美先後發行。但是,這並不是他們第一張完全原創專輯,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全部署名Lennon-McCartney的專輯是《A Hard Day""s Night》,細數下來,這張裡面列儂的創作居然佔了10/12, 保羅只有兩首《And I love her》 和《Can』t Buy Me Love》。

從The Beatles的處女單《Love Me DO》,他們已經開始爭取去唱自己寫的、想要的歌曲。簽約第一首歌,製作人George Martin想讓他們錄專業作曲人寫的《How do you do it》,並認為這會成為一首熱門歌曲。四個人挺不情願,說這不是他們想要的風格,他們要錄自己寫的歌,Martin說,你們要能拿出跟這一樣好的作品,我就錄。然後Lennon、Paul從他們所謂「一百多首垃圾」中找出當時能拿得出手的《Love Me Do》原始版本,Martin雖然覺得沒有那麼好,改動一下發行也未嘗不可,然後在他的建議下重新編配,加上口琴,,由John變為Paul主唱,這首歌在英國最高拿到排行榜17的位置。據John後來回憶這首歌是Paul大概16歲或更早時候已經寫完了主體結構,他寫了中間八小節。而證明George Martin獨到眼光的是,《How do you do it》由布萊恩旗下另外一組藝人唱後,成功拿下了No.1.

他們的第一首冠軍歌曲《Please please me》,也是完全的Lennon產品。第一次聽到時,Martin認為它太鬆散,建議他們加快節奏,更有動感。隨後的第一張同名專輯趁熱打鐵,Martin希望能表現他們在洞穴俱樂部舞台上的現場感。所以選曲是他們之前都非常熟悉、經常演奏的歌曲,整張專輯基本一口氣錄完,全部時間不過十幾個小時。原創部分佔到8/14,《Please please me》《I saw her standing there》《Twist and shout》是早期演唱會常備曲目。

第二張專輯《With the Beatles》,原創比例7/14。包含了Paul的「初期大作」(列儂語)《All my loving》,George的第一首原創錄音《Don"t Bother Me 》,幫滾石寫的他們第一隻冠軍單曲《I wanna be your man》然後又自己拿來給Ringo唱一遍,以及翻唱Chuck Barry的《Roll Over Beethoven》,翻唱音樂劇《The Music Man》里的《Till There Was You》。這張他們初涉試驗了一些錄音技術,例如雙聲軌的人聲錄音。

《A Hard Day""s Night》是第一張全部原創作品,有些曲目是命題作文,為配合電影要求而作,但無論電影本身還是音樂專輯都受到商業和藝術上較高的評價。比如主題曲,導演說缺首主題曲,叫來了Lennon-McCartney說你倆再給配首歌啊,然後第二天早晨他倆給了導演寫滿歌詞的火柴盒。《If I Fall》列儂認為是《In my life》的前驅,有著相似的和弦進行式。《And I Love Her》是典型的Paul式小調,現在聽起來仍然很雋永。《Can""t Buy Me Love》用副歌來作開始是Martin的主意,讓歌曲一開場就極具張力。

《Beatles for Sale》兩個月後緊接著錄製,這時他們還在布萊恩的安排下密集的巡演,專輯中只有8首原創。我蠻喜歡其中一首圓舞曲《Baby『s In Black》,在Shea那場John和Paul共用一個話筒唱這首歌,灰常好看。《I"ll Follow The Sun》亦是Paul非常早期寫的一首歌,估計是拿來湊數。《Eight Days a Week》有可能是第一首有淡入處理的歌。《I"m a Loser》列儂認為是自己早期最好的作品之一。

《Help》中一部分歌曲也是對應同名電影。從這張專輯可以看到他們由早期山地搖滾向後來更具實驗性、藝術性作品的過渡。歌曲《Help》是列儂認為兩首最真誠的作品之一(另一首是草莓地)。《You"ve Got to Hide Your Love Away》據說受到鮑勃迪倫影響,《Ticket To Ride》列儂自評第一首重金屬向的,然後神曲《Yesterday》包含在這張專輯裡,在英國並沒有作為單曲發行,一是因為他們認為作為搖滾樂隊發行這樣一首民謠一點都不搖滾,二是隊內和諧考慮不搞特殊化。除去它受到各種翻唱、播放數量NO.1不談,Martin為《Yesterday》編曲十分具有突破性,第一次引入弦樂(後來beatles歌曲中經常出現的編配),突破四大件樂器的編製限制。

流水賬式的梳理下橡膠靈魂之前的五張專輯,縱然以現在的眼光看旋律很是簡單,歌詞亦無深意,還是可以看出他們迅速的成長吧。The Beatles尤其是Lennon-McCartney創作組合一邊疲於奔命的各處巡演,一邊利用在巡演路上的時間進行創作(二人緊密關係的黃金期啊)。從早期的商業活動和樂隊形象上,布萊恩確實功不可沒,糾正他們之前在俱樂部閑散的表演風格,穿上整齊的套裝扮乖乖仔,第一張單曲自己先買了一萬張,以及積極為他們奔走、上電台、安排跟著大明星之後表演等等。但是從音樂作品方面,布萊恩的影響一直都是微乎其微的,The Beatles錄音師回憶錄里說布萊恩極少出現在錄音室,他出現時四人對他也比較冷淡。雙子星的創作開始早於認識布萊恩之前,之後也是根本獨立於他們的經紀約。從上面的例子上看,在音樂方面的披頭士第五人是George Martin無疑,早期他們呈現的作品比較粗糲、原始時,Martin找到其中的閃光點,用他更專業的音樂底蘊幫助完善作品,還有工程師Norman Smith(後來平克弗洛伊德製作人 )在流行音樂的品味和製作上非常好的協助Martin。保羅曾評論過:「Martin的貢獻很大,事實上,他表現出他的眼光能超越我們所提交的東西,他能從歌曲 『Please Please Me』 中看到更遠 。」 當然這是在前期,Martin對他們的作品有話語權,四人也樂於尊重他的意見在專輯選曲和編曲上,但仍然是建立的二人原創作品上的。也正是這段時期,他們迅速的學習錄音技術,為他們後來放棄巡演、完全致力於錄音室創作進行了鋪墊,他們是一步步但是迅速的成長起來的。根據Martin和Norman回憶,四人試音時,唱的一般,演奏更沒什麼出彩,直到交談後才覺得這幾人實在太有意思了,決定簽下來試試,到後來所有人都驚訝於他們寫出熱門歌曲的能力。

在橡膠靈魂和左輪手槍之前,他們所帶來的beatlemania當然一部分要歸功偶像形象,對於為什麼這麼狂熱、這麼多腦殘粉,西方評論界也從社會、歷史等非音樂角度分析了很多原因,不贅述。他們在歐洲大陸掀起狂潮時,美國市場仍是鐵板一塊,Capital雖然是EMI旗下子公司,也拒絕發行披頭士歌曲。契機是艾德沙利文去英國度假時見識到beatlemania(實在太不同尋常的狂nao熱can了),決心跟經紀人布萊恩接觸,簽下兩場沙利文秀,他們第一場表演全美有7000多萬人觀看,至今仍是美國電視史上的記錄,從而一舉打開美國大門,開始綿延的British Invasion, 四個人不僅靠音樂打動了消沉中的美國人,他們搖頭晃腦、中二燦爛的形象極具吸引力,而利物浦式的聰明幽默也贏得了原本想趕走他們的美國媒體。從某種程度上,是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給了The Beatles足夠的資本和信心,放棄巡演成為完全錄音室樂隊,打破陳規,沒有現場演唱限制的嘗試各種複雜的錄音效果。

最後,引用蘋果新聞官Derek Taylor的話:「The Beatles were such profoundly artistic people that they gave themselves massive license to be their own artistic selves. That was how it was possible to sustain the group, because they could say or do harsh things to each other. The could reject things in songs that were corny, and come out with this most superb finished work. They had this way of dealing with each other"s weakness so that only the strengths came through."

歌曲部分資料引用http://www.beatles.cn/thread-18484-1-2.html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埃里克克萊普頓?
為什麼 Kurt Cobain 會自殺?
約翰列儂的主要人生經歷是怎樣的?他遇到了哪些改變他人生方向的大事?
如何評價The Beatles的《Revolver》這張專輯?
為何披頭士的官方標識從未出現在其專輯封面上?

TAG:音樂 | 搖滾樂 | 披頭士TheBeatles | 約翰·列儂JohnLenn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