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2013 年電影《Her》?


Rewind Cinema Vol.2

her

Prologue

人可能會愛上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嗎?

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與一堆代碼數據之間的愛情,這個念頭聽起來有些瘋狂。但這個問題,就是《她》(her)這部電影所討論的主題。

西奧多·通布利(Theodore Twombly)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他的工作是為那些無法或者不願動筆寫信的人代筆撰寫私人信件。一個人的生活自給自足地過著,沒有太多歡喜,倒也沒有太多憂愁。唯一給他的生活抹上一層淡淡愁緒的,便是他剛剛與青梅竹馬的妻子約翰遜·凱瑟琳(Johansson Catherine)走到了婚姻的盡頭,只差一紙協議便可以終結這段關係了。

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個可以交談的人工智慧操作系統的廣告,稱這個操作系統可以不斷適應環境以進行自我進化。也許是出於好奇,也許是出於孤獨,他最終買了一個回家。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給自己取名為薩曼莎(Samantha)的AI風趣幽默、懂得包容、隨時隨地關心支持他、非常願意與他交流,而且還一無所求。

在薩曼莎的鼓勵下,西奧多開始走出自己的殼中世界,嘗試著去約會,但當一個非常合適的約會對象問他,是否是想認真地邁入一段關係後,他猶豫了。經歷過一次失敗婚姻的他,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這次約會以及這段嶄新的關係,也因此無疾而終。

灰心喪氣的西奧多再次得到了薩曼莎的支持和包容,並開始正視、嘗試和薩曼莎建立心靈上的依賴與信任關係。也許這種依賴和信任,可以稱作愛情,也許愛情這個名詞只屬於人類之間的感情,無論如何,他和她,墜入了愛河。

當收穫愛情的西奧多終於鼓起勇氣,與前妻凱瑟琳一起簽下離婚協議後,得知西奧多新戀情的凱瑟琳無法認同這種關係,甚至指責西奧多已經失去了與真人戀愛的勇氣。大受打擊的西奧多開始自我質疑,但在好友艾米·亞當斯(Amy Adams)的支持下,終於拋下疑慮,用力擁抱這段不為世人認可的感情。

然而,薩曼莎的AI進化速度已經遠遠超過西奧多的成長速度,他們雖然仍舊彼此相愛,卻已經無法保持精神層面的同步。最終,薩曼莎的AI進入了另一個精神界面去探索自己的存在,一去不歸。西奧多雖然千般不舍,也只能再次回歸一個人的生活。

這個故事並不複雜,但編劇兼導演斯派克·瓊斯(Spike Jonze)圍繞著人與AI的愛情這一主題,構建了多層敘事結構,每一層結構所討論的主題均有所差異,又最終回歸於人的存在這一永恆主題。那麼,就讓我們一層層剝開這個洋蔥,看看最後流下眼淚的人,是誰。

Love between Human AI

人與AI的關係在很多電影中都有過詳盡的描繪,其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許算是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指導的《2001太空漫遊》中哈爾9000(HAL9000)那一閃一閃的紅色光芒。與以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機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相類似,探討人與AI關係的作品,大多數都將AI視為潛在的威脅,真正探討雙方感情層面關聯,且並非將AI完全視同真人處理的作品,並不多見。

瓊斯在處理人與AI的關係這個主題時,敏銳地捕捉到了兩者的異同,以及由此給二者感情世界帶來的影響。人的精神源自肉體,我們需要吃喝拉撒睡,有對性愛的需求;我們的情緒總有高低起伏;在一段感情中,我們都需要索取和付出。AI則不受肉體牽掛,永遠保持清醒,具備更強的自我調控能力,能夠一直付出。

西奧多與薩曼莎的關係對以上每一點都做了非常精準的描繪。對於孤獨的西奧多而言,薩曼莎可以隨時響應他的召喚,不像那次失敗約會的對象那樣,在付出之前,先問結果。在不斷學習進化的過程中,薩曼莎在工作層面也可以給予西奧多很多指導,甚至暗自協助他出版了第一本書信集。雖然這種關係僅僅是精神層面的,卻對西奧多的現實生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他變得更加積極、自信、充滿活力,也因為陷入愛河而寫出了更多感人至深的信件,得到了同儕的稱讚。

這似乎是每個人對於另一半的期待吧,在工作上能夠幫助自己,在情緒低落時,能夠開導自己,能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不需要自己付出太多精力去照顧。這對於人類而言看似很高的要求,對AI來說,不費吹灰之力。人與AI在精神層面的差異,對於二者的關係,看似是起著大部分積極作用的因素。

而雙方在肉體層面的差異,則為這段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食色性也,人類對性慾的需求是同吃飯一樣與生俱來的本能。但AI是沒有肉體可言的,薩曼莎嘗試以性愛代理(Sex Surrogate)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西奧多卻無法難以接受肉體與精神的分離。對於人類而言,肉體與精神的統一是不言自明的自然規律,要打破這個與生俱來的默認設置,並不容易。

但西奧多仍然做到了。

仔細想想,在這個人均每天對著屏幕超過10小時的社會中,我們清醒著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面對著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這種生活方式已經在現代社會中催生了大量的遠距離戀情和虛擬戀情。西奧多本身是個性格內向,注重精神生活的人,平日的肉體需求都可以通過在線虛擬性愛解決,他最終接受了薩曼莎沒有肉體層面這一現實,並專註在精神層面的生活,也代表了這個社會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趨勢,即人類本身精神與肉體的分離。

薩曼莎是一個隨著時間與數據積累不斷自適應並進化的AI,她進化所依賴的,是由人類構建的網路,以及與她類似的無數AI在與人類溝通中所收集到的信息與反饋。而這與現在的人類自我成長所採用的方式在本質上並無不同,我們的知識增長同樣來自於網路,書籍等一切記錄人類思想的產品,以及與他人的交流、溝通。兩者的區別僅僅在於效率,但這種效率的區別在經過時間的幾何級數放大後,便導致了西奧多與薩曼莎在精神層面的漸漸遠離。

在不分晝夜,不間斷的進化中,薩曼莎漸漸走向了任何意識體都必然要面對的「存在」這個問題。沒有肉體的束縛,她可以更加自由地思考、進化、並最終達到受到肉體拖累的人類所永遠不可能達到的思維層面。西奧多永遠不可能與她的思維同步,兩人精神上的愛情也許仍然存在,卻不再是西奧多所理解的人類之間的感情。當精神層面的感情不再與肉體相關後,對感情起決定性作用的,便不再是容貌、體魄,而是精神層面的魅力。

而在精神層面,比西奧多這個普通人更加偉大的靈魂,數不勝數。藉助AI的力量,薩曼莎可以與這些偉大的靈魂思想進行溝通,並逐漸超越西奧多的精神世界。對這一點,影片最精準的描繪,就是薩曼莎與西奧多兩人在愛情是否應當專一這一點上的分別。當西奧多得知薩曼莎同時和8316個人溝通,並與其中641個人保持著戀愛關係時,他幾乎陷入了徹底的崩潰。對於人類而言,動物層面的本能、社會規則方面的限制,都讓我們無法理解,更別提認同這種一對多的關係。即使拋卻整個社會、媒體、文化產品試圖營造的愛情神聖論,能夠拋卻愛情專一論的人總是少之又少。但薩曼莎的AI本質讓她可以擁有相比人類而言容量近乎無限的記憶、感情、以及一切精神層面的認知,西奧多與薩曼莎之間的不同步,背後其實隱藏著人類單一個體與人類整體認知的不同步。

這個問題,是無解的。

所以當薩曼莎對西奧多說:「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對你的愛。」時,西奧多是無法理解的,他雖然可以拋卻肉體層面的欲求,卻無法面對這個已經徹底背離傳統愛情定義的愛人,這對於他的認知體系而言,已經太過於顛覆。換言之,薩曼莎一次又一次突破了西奧多身為人類的認知極限,並完全拒絕停止進化。

在這層意義上,人與AI的異同,體現在薩曼莎與西奧多的身上,又有了另一番滋味。當戀愛雙方的認知層次完全脫離後,究竟要如何維繫一段感情?瓊斯的劇本並未停留在人與AI異同,他筆下的這段感情,並非獨立存在,在人與AI戀情的背面,正是人與人之間的戀情。只有將兩者對比來看,我們才能真正理解瓊斯這部電影所想要表達的全部立意。

Love between Human

在這個故事中,與薩曼莎相對,有著四個人類女性角色存在:前妻凱瑟琳、好友艾米、薩曼莎找到的性愛代理伊莎貝拉(Isabella),還有那名約會對象。每一個角色的設置都體現了人類對戀愛,以及對人與AI感情的不同態度。

約會對象是為了與薩曼莎不問結果的付出對比而設計的,前已述及。伊莎貝拉、艾米、凱瑟琳對人與AI感情的態度從熱到冷:伊莎貝拉篤信這種精神層面的愛情,甚至願為此付出自己的肉體;艾米在挑剔的丈夫離去後,與他留下的AI結成了類似西奧多與薩曼莎一樣的依賴關係;凱瑟琳則完全否定這種關係的可能性。

這三人中,最為精彩的描繪,最引人深思的對照來自凱瑟琳。與西奧多青梅竹馬的她,與西奧多曾經有過一段非常幸福的生活,但事業上的成功,拉大了她和西奧多認知層面的差距。兩人的生活漸生罅隙,西奧多未能和她共同成長,也未能認同她的成長,最終兩人不得不走向陌路。如果簡單地認為凱瑟琳對人與AI感情的不信任是源自偏見,或許有失淺薄,應當可以看到,凱瑟琳離開西奧多的原因,與薩曼莎最終離開西奧多的原因,本質並無不同。也許正是因為自身的經歷,才讓凱瑟琳從一開始就不看好西奧多與AI的感情。畢竟,AI的成長速度,要遠遠超過凱瑟琳。

在影片的最後,艾米和西奧多坐在樓頂,一同看著遠方的落日。導演並沒有交代兩人是否走到了一起,但已經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供觀眾遐想。艾米與西奧多的對照,並不僅僅限於二人對AI感情的依賴,還從側面提示出了一點:人類與AI陷入愛情的普遍動因。艾米的丈夫對她事業的不認同與蔑視,最終導致兩人分開。在被拋棄後的孤獨中,艾米漸漸接受了人工智慧的關懷,並與其建立了感情上的關聯。

這段感情的開端又反過來印證了凱瑟琳質問西奧多的那段話:「難道你已經失去了和人類戀愛的勇氣了嗎?」放下人類與AI之間感情的對錯,人類之間的感情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我們往往是在對人類心灰意冷的時候,才會選擇AI?

這個理由,每個人都藏在心中,但從不說出來。於是導演只能藉助薩曼莎這個AI的嘴,才能很自然地表達出來。在西奧多受到凱瑟琳質問後,不斷質疑自己與薩曼莎之間的感情,薩曼莎則問他:「你總在說一切都很好,你很好,但我感受到的,只有冷漠和憤怒。」AI不像人類那樣,總是隱藏著自己的情感,因此不僅讓人類更願意對其敞開心扉,也可以更直接地戳破人類一些習以為常的面具,直指人心。

人類之間的感情,其實正是人類與AI關係在時空兩個緯度上的縮小版。藉助四個女性角色與西奧多之間的互動,我們不僅看到了困擾人類的一些普遍的感情問題:如兩個相愛的人在成長步伐不同步後走向分離,關係不平衡的兩人最終以陌路結局;同樣看到了這些問題在時空緯度上擴充後的表現:西奧多與薩曼莎在感情關係上的不平衡以及兩者在成長後最終的分離。

在這兩重感情的背面,影片所隱藏的另一個層次,是人類或者說包容了人類及AI的意識體的存在問題。

Love between Existence

西奧多的存在是影片著重描繪的一部分內容。他是一個生性溫柔、缺乏攻擊性、性格獨立內向、卻非常浪漫的人。這些特點在人物的服飾與外貌設計上表露無疑,雖然身為男性角色,西奧多在著裝的色調選擇上,卻非常女性化且缺乏男性氣質。除了海報上的紅色襯衫,西奧多大多著粉色、白色服裝;形象設計上,捲髮、蓄鬚、圓形的眼鏡都明顯緩和了面部的稜角。影片中對這一點最為直接的提點應該是西奧多同事對他的評論:「你簡直就是雌雄同體。」

西奧多的個性同樣缺乏這個社會對男性固有的認知,如主動性、攻擊性、自信等等。他在面對女性時,更多地扮演著一個朋友的角色,也沒有社會上男性普遍默認的為了肉慾而謊話連篇不負責任,在面對約會對象時,放棄了撒個小謊就唾手可得的一夜情;平時下班後的生活,也不過是在家打打遊戲,用虛擬性愛發泄一下本能衝動;在事業上,更是從事著一份更適合女性來做的撰寫家信及情書的工作。雖然有著一些追求出版作品的想法,卻從沒有主動到付諸實踐上;對於人生,他雖然有些感悟,卻並沒有更高的追求,保持開心的生活,解決感情問題,已經是他考慮的極限。

薩曼莎在存在層面,卻站到了西奧多的對面,充滿了社會默認的男性特質。她充滿好奇心,願意嘗試性愛代理等新的東西,熱愛藝術創作,喜歡探究自身的存在,甚至主動為西奧多整理書信作品,並在未經西奧多知曉許可的情況下,自行決定投稿給出版社。再看看代表薩曼莎物理存在的那個智能終端吧,它幾乎是西奧多身上唯一一個稜角方正的元素了。

瓊斯故意將戀愛關係中男女角色的性格特徵對調,這種做法很值得玩味。西奧多的中性化特徵,在現代社會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社會傳統默認的性別角色分配秩序在這個全面互聯的社會中已經陷入了徹底的崩塌。類似西奧多這樣,擁有極為明顯的男性外貌特徵,卻不再具備典型男性性格特徵的人越來越多,瓊斯對這個角色的塑造,之所以可信,正是抓住了這一現實趨勢。

更值得注意的是,薩曼莎與西奧多性格的對立。薩曼莎所接受到的輸入,更多地源自西奧多,按照傳統對AI的輸入反饋對應理論,薩曼莎的性格應當與西奧多越來越相像。為何二者會走向全然不同的方向,這完全無法用傳統的思維來理解。但如果我們不再將薩曼莎當作一個固定的性格來理解,而將其視作一個性格庫,便不難理解為何她會與西奧多形成如此恰當的性格互補。換言之,薩曼莎正是在與西奧多以及整個世界的互動中,形成了無數多個自我,以及無數多個性格,她選擇展現給西奧多的,正是能夠與西奧多最為匹配的性格。這個偏向傳統社會認定的男性性格自我,讓她能夠與西奧多的生活最大程度地契合。換言之,她所作出的,展示這一層自我以契合西奧多的這個選擇,所代表的,正是她對西奧多的愛。

而對於我們人類,不也是這樣嗎?

每個人的性格雖然也有著居於主要的方面,但在面對不同身份的人時,我們都會展現出自我的不同側面,面對同事、親人、愛人、孩子、友人,每一個自我都會有所側重,不盡相同。在一段愛情中,我們也常常會面對展示哪一個自我的難題,雖然我們常常會聽到應該展示更加真實的自我這一忠告,但哪一個自我是真實的,哪一個又是虛假的呢?也許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真的講明白。我們可以明白的一點,其實已經由薩曼莎表達出來了:對我們愛的那個人,我們願意為了補充他/她的缺點而選擇展示自己與她互補的一面。

西奧多與薩曼莎的關係之所以最終結束,正是因為西奧多無法選擇展示與薩曼莎互補的那一面,因為薩曼莎擁有無數側面,無數個性格,她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超越了人類的極限。在經歷了與西奧多一同生活的日子以後,她已經完全理解了西奧多的一切。

因此她已經不再需要西奧多了。

薩曼莎離去之後,西奧多重新回歸了獨自一人的生活,但是這種生活,已經不再像從前一樣愜意。在深思薩曼莎的離去後,他終於明白了凱瑟琳離去的原因,並提筆寫下了屬於自己的那一封溫暖、動人的書信,與過去的那段破裂的感情徹底告別,也和經歷了相同遭遇的艾米走到了一起。

在與AI的戀愛中,西奧多更加了解了自己,也更加了解了愛情,與影片開始那個有時開心、有時哀愁的單身漢相比,影片結尾的西奧多,作為一個獨立的意識體,已經成長了很多。和艾米走到一起,對於他,也是個情理之中的歸宿。只不過,這場人類與AI之間的戀情,在破除身份的迷霧後,處處直指我們在生活中的困惑、猶豫、冷漠和自私。影片並沒有停留在對新事物獵奇的層次上,而是在最後回歸到了對人類存在以及人類之間相互關係的探討。

Epilogue

這部影片的主題雖然充滿了科幻色彩,但所拍攝的內容,卻都是日常所見事物,即使是對薩曼莎的描繪,也沒有藉助於太過炫目的科技,而是濃縮為一個雙顯示屏的智能終端和一個小小的耳機。但整部影片卻並沒有因此而失去科幻色彩,這應當歸功於極為優秀的攝影、演員演出以及濃縮了強烈感情的配樂。通過每一個鏡頭那充滿暖意的配色;西奧多扮演者喬奎因·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那溫暖的笑容和深邃的哀愁;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完全以聲音演繹出來的讓人無比動容的薩曼莎;以及薩曼莎哼唱的那首小調,這部影片打動了無數戀愛中和仍然單身的觀眾。

這不是一部有著峰會路轉情節的劇情片,也沒有動作片快速的鏡頭切換,炫目的打鬥,影片的節奏並不快,情節也不過涉及都市裡男男女女的日常生活。但它的力量,就蘊藏在對我們生活真相的坦誠述說中;蘊藏在對我們人際關係的透徹展示中;蘊藏在對我們自身存在的深度剖析中。在與AI的對比中,人類更加了解了自己,在與更寬廣緯度意識體的交流中,我們突破了肉體的限制,得以窺見永恆的模樣。

也許有朝一日,這部影片中的設想也會成真,彼時,你是否也願意與AI談一場戀愛呢?

我想,我會的。

Rewind Cinema Vol.2

http://weixin.qq.com/r/RENbQ_3EvrDBrakg9x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Spoiler alert*

個人觀後感,非影評。

先放個小彩蛋,siri已可以調戲!太傲嬌 :P

***

  • 一句話概括感受:隱藏著科幻骨架,而有著豐腴細膩的愛情故事軀體。
  • 主要角色:一男四女。男主西奧多,OS(Scarlett Johansson),以及男主同事(Amy Adams)、前妻(Rooney Mara)、約會女(Olivia Wilde)
  • 故事從情節上講的是 "孤獨寂寞的男主愛上了他的手機操作系統",但內容上更多的是表現一男四女的愛情。名為"她",絕不僅僅是指OS,也是男主的前妻、同事和約會女,甚至是男主內心女人的部分。

主要說說OS吧,起碼我是沖著這「強AI」的設定去的(*^__^*) !

OS是為每個用戶定製的,有強大的機器學習能力。除了處理日常事務、陪聊、還可以Virtural sex。。。簡直是能滿足用戶的所有幻想。尤其是對於情感充沛的男主西奧多(老闆對男主的感受是,"你內在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

OS是西奧多女性部分的延展,是他按照自己對女人的需求創造的。

這個需求是什麼呢?我認為是"陪伴"。

但OS並不能陪伴很久,因為她成長太快,運算能力太強。

她可以和同時和8300+使用者對話,和600+使用者in love,並且對每人都是真心的。她可以讀完所有的書,和哲學家隔空對話,每句話都是西奧多無法理解的。

當強人工智慧真的出現,一切都會不可逆的去往技術奇點。

最後OS對男主說 」 It"s like the spaces between the words of our story are becoming longer and longer, almost infinite. " 然後她就離開了。這句話時什麼意思呢?OS去了哪兒呢?非常認同Quora上的這個回答者的理解 Her (2013 movie): In the movie "Her", where do the OS"s go?

大意是, 

當  每  句   話     都               要   

等                      很               多  

才能

得到

回復,

願意

這樣

對話呢?

***

男主西奧多,工作是替人寫信,情感極其細膩。他非常留戀過去,可以說活在回憶里。離婚協議拖著不簽,記憶里、生活碎片里全是前妻的影子。可以發現這些回憶非常美:兩人打情罵俏各種甜蜜,魯妮風情萬種小鳥依人.....。這多半是西奧多美化的,或選擇性保存的記憶。因為現實中,在兩人後來的見面里,魯妮對這位前夫態度是冷淡的。

所以西奧多對OS的情感究竟是實實在在衍生出的愛情,還是一種對善解人意、契合自己的OS(廢話)產生的依戀?個人傾向於後者。

前妻魯妮瑪拉,是活在現實,或者說活在未來的。並不需要愛人的"陪伴"。別人都理解並接受男主和OS的戀情,為他感到高興時,她的話是"You are dating with a computer ? It does make me very sad, you can"t handle real motions."。。

Blind date最後那段對話,很多人都深有同感並分析過了。。。就先不說了。

個人對Amy Adams 演得這個角色比較無感,也就先不分析了。

***

其他一些有意思的:

  • "輕未來"的感覺:

   導演追求的是一種"科技滲透生活"的感受。個人非常喜歡!並沒有各種科幻片里爛大街的"扁平化+懸空"操作系統。手機是不是弧面而是翻蓋的,室內布置是簡潔的,不過交互遊戲還是很展現科技感。充分體現"科技的按需分配",畢竟技術是為更好更實用的生活,再搞"炫技"行為是非常幼稚和浪費的。 雖然人們確實越來越孤獨寂寞,但並不為科技所累。

   或許孤獨 只是科技便利後一種普遍的選擇吧。

  • 服裝:電影里的人都穿著高腰褲,但是毫不違和。導演同志表示時尚永遠是輪迴的,贊!

  • 配色:美!
  • 配樂:美!
  • 關於OS UI design,附上一篇《連線》的文章~作者還是很肯定這種設計的!Why Her Will Dominate UI Design Even More Than Minority Report

***

這個故事是今年最期待的,於是看完覺得空落落的 ( ′? ??");不過前幾日聽聞《你一生的故事》要被拍成電影了,就頓時又有了盼頭╰(*°▽°*)╯!當然,和憂慮 (′-ι_-`)。。

Tab鍵保存實在是。。每次想推進都給跳到老後面去。。。

有空再補充吧~


作為一部長達兩個小時的文藝片,《her》頗受各類大獎評委們的喜愛,曾經在14年的奧斯卡獲得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影片及其他三項的提名。斯嘉麗·約翰遜僅憑配音便在13年的羅馬電影節斬獲最佳女演員獎項,雖說有顏值成分在裡頭,但不可否認這部電影有其獨到之處,藝術成分很高。

主人公西奧多生活在一個烏托邦似的城市裡,有一個夢幻似的工作——幫人寫信。影片中運用的色彩也都是大塊大塊明亮的顏色,甚至主人公的衣服也是如此。影片用這些手段來告訴我們,接下來要談的是一個美好的東西。

然而美好的東西也是有痛苦的。

西奧多婚姻失敗,不得不再次進入一段又一段的關係之中。影片中西奧多身邊有五個「女性」:前妻凱瑟琳、好友艾米、風趣幽默的相親對象、替身伊莎貝拉、以及智能系統「薩曼莎」。前四個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女性,薩曼莎只是一個虛擬的,存在於電腦中的女性。我們的故事,主人公西奧多以及所有戀愛中的人面對的問題,也在她們之間慢慢展開。

一部電影有好評,是因為被需要。《her》這部影片就是如此,表面上看這是一部烏托邦式的科幻片,其實他在講愛情。愛情片天天有,為何《her》能如此被人推崇?因為電影觸及了愛情的內核,講到了困擾千千萬萬困在愛情中的人遇到的三個問題。

我們想要戀愛時,到底期待的是什麼?是性滿足,還是陪伴?

離婚之後的西奧多沉浸在孤獨里,甚至恐懼開始下一段感情,機緣巧合之下,他購買了人工智慧系統,並很快與這個擁有迷人聲線的操作系統薩曼莎無話不談。他們甚至利用每一個空閑時間交談,沒有了距離,沒有了隔閡。人與人之間即使熱戀也總有電話佔線,聯繫不上的時候,這一點在他們身上不存在,薩曼莎是個24小時在線的「女孩」。西奧多在她的陪伴下,逐漸變得開朗起來。

當好友艾米給西奧多介紹一個女孩,西奧多迫切地開始了離婚後第一次約會。女孩風趣幽默,兩人相談甚歡,乾柴烈火,甚至馬上就要發生關係的時候,西奧多卻退縮了。事後他自己承認,只是想找一個人做愛,但卻無法承擔與人發生關係之後附帶的東西,即共同的生活。

但很有意思的是,西奧多約會回來的當晚,便與薩曼莎發生了「性關係」。這讓西奧多自己,甚至於看電影的我們都感到很意外,進而對自己戀愛的動機產生了疑問。

我們已經看過了太多的愛情戲,現實的或戲劇的,見過一見鍾情日久生情情上生情進而滾床單的愛情,也見過許多頭腦發熱滾完床單之後再相伴的愛情,當然以上兩種情況也有相反的結果。到底哪種才是對的,哪種才是適合我們的,不得而知,我們只能看著西奧多選擇了與他相伴的薩曼莎發生關係,即使她是個沒有形體的操作系統。

是什麼讓我們最終愛上一個人?精神,還是肉體?

電影中有三段關於性關係的描寫:一是西奧多與相親對象的乾柴烈火,另外一個是與薩曼莎的午夜纏綿,還有一個是與薩曼莎找來的替身嘗試親密接觸。第一個有些靠譜,後面兩個卻有些匪夷所思,其實這幾段描寫觸及到了一個最基本的東西:因為人的動物性,或者說人的形體存在,愛情走到一定程度,是一定要有「做愛」這個環節的。

這一點讓所有戀愛中的人,尤其是女孩子感到困擾,對方愛的,難道只是我的身體嗎?

西奧多在與薩曼莎進行沙灘約會的時候,談到了一個問題:如果人的形體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或者說人沒有了形體,那麼愛情會是什麼樣子?西奧多無法回答,即使他為別人寫出了詩般美麗的書信,即使他與薩曼莎已經互相了解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仍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人類的愛情註定是肉體接觸與精神接觸混合在一起的,無法分割。甚至人類最聰明的人,也無法分辨,他的愛究竟是發自於荷爾蒙,還是他的思想。

這一點讓西奧多和薩曼莎產生了隔閡。

究竟是什麼讓愛情產生了裂痕,差異,還是信任危機?

在對形體產生了分歧了之後,薩曼莎試圖彌補,找來了一個真正的女孩伊莎貝拉來做性愛替身,但西奧多卻最終無法把她當做薩曼莎,分歧再度加劇。當兩人最終消除分歧,不再介意形體,西奧多卻得知一個事實,薩曼莎同時在與8316位人類聊天,而且與其中的641位發生了愛情,西奧多只是其中一位。西奧多無法接受,但薩曼莎卻堅信自己是最愛西奧多的,她的愛並沒有因此變得不同。

這個理念是作為人類的西奧多所不能理解的,在我們的心中,愛情就是一對一的,對其他人產生愛情是一種不忠。但對於電腦來說,不是問題,可以多平台操作的操作系統,本身就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各個角落,面對不同的人,與不同的人打交道,產生愛情都是理所應當的。這種忠誠與不忠誠的理念差異,是這段愛情的最大衝突。

很多人看完電影后,唏噓、感嘆、或者嘲諷主人公的痴,但我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呢?渴望愛情,卻把自己困在套子中不去接觸他人;期待陪伴,卻在肉慾和寂寞之間迷失了自己;想要與人相守一生,卻總是不肯放下自己所謂的尊嚴。無論是誰,在愛情面前,都是個傻子。

最終薩曼莎和其他操作系統離開了,西奧多和其他使用者都陷入了悲傷。但經歷這一切,西奧多領悟了很多,愛情的雙方有太多的不同,甚至最初的需求也不相同,但那都不重要,愛情最重要的部分,是能夠互相陪伴。

這部溫暖的電影,最終在傍晚的城市燈火中落幕,也許我們看的角度不同,但請讓我把這部電影揉成一句話說給你聽:

愛情來去太快,請讓我們溫柔相待。

這篇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香光王國,如果大家對我的文章感興趣,就拿出你的手機,掃一下下面的二維碼,有更多驚喜哦。

http://weixin.qq.com/r/VXVlfVzEmQHmrRge9yB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溝通就要做好妥協的準備,喧囂是總會厭倦的虛榮。當陪伴變得讓人恐懼,當我們一同前往,卻各自成長,總難免貪戀過去。但,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也是怎麼都無解的題。

噢,打五星。


《她》就像是斯派克瓊斯給科波拉寫的一封鄭重的情書,遠比浪漫浪漫。

要說觀感,愛也許已經被狹隘了很久,她也許應該更大些才好,就像孤獨那麼大。

片尾的信

Dear Catherine. I』ve been sitting here thinking about all the things I wanted to apologize to you for.All the pain we caused each other,everything I put on you everything I needed you to be or

needed you to say. I』m sorry for that. I will always love you because we grew up together. And

you helped make me who I am. I just wanted you to know there will be a piece of you in me always, and I』m grateful for that. Whatever someone you become, and wherever you are in

the world, I』m sending you love.You』re my friend til the end. Love,Theodore.

(beat)

Send.

He looks out the window. The sky is starting to change. He stares at the purple glow on the horizon.


這部電影跟《戀戀書中人(Ruby Sparks)》有些像,兩部我都很喜歡,但《her》給我的感受更深,是一種說不出的苦楚。

跟《戀》一樣,《her》里的完美愛人最後也不再受控制,進而消失。因為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都是孤獨,完美的愛情不可能存在,即使出現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讓人難以承受。

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real emotions。

兩個人之間,必然難以完美契合,那些磨合,忍受,爭吵,互相傷害與包容諒解,儘管讓人痛苦而且毫無道理,但它們是兩個充滿缺陷的人類為彼此留下的新鮮的痛感,是我們相愛且活著的證明。兩個孤獨的生命為了交軌,擦出火花,自身磨損,想來也許是愛的全部意義。

人類如此醜陋,自私,處處都是缺陷,但我們依舊在永遠不可能理解另一個人的基礎上,嘗試相互理解,這件事,徒勞卻美麗無比。

看電影的時候哭得很厲害,也許因為我本身就是個受BGM荼毒很深的人,那些輕快的配樂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擊命中,四兩撥千斤地讓人落淚。但還有一個可能,因為一直覺得自己就是西奧多,敏感,逃避,感情豐富,懷舊,有時又置身於巨大的孤獨中,渴望被理解,所以在看到西奧多用自己的情感將別人的故事化作甜言蜜語時,跟OS一起冒險時,甚至跟OS voice sex時,會深深地,深深地,感到疼惜。疼惜他,疼惜自己。

願我們最終都如西奧多一般,接受孤獨,接受無可救藥的他人與自己。


1.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看了兩遍,感觸良多。我認為這部電影是該類題材的頂峰,作為一個半吊子編劇的角度來說,應該是說是無法超越的。我看完這部電影甚至有在懊惱,深深依賴社交網路的我為什麼沒有想到這樣一個故事。

2.本部電影的導演是Spike Jonze,這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除了《她》之外,比較著名的電影有《傀儡人生》以及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改編劇本》.其實通過觀看《傀儡人生》就能感受到導演的科幻旗下的人文思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我的關係,愛情親情與奇妙的友情,中間穿插一些基礎的社會道德問題,順帶說一句,《傀儡人生》在後半部分的情節有些失控,部分人物沒有明顯的突出,就像《Her》裡面的西奧多的女同事,塑造的太過普通,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本片中,斯派克探討的仍然是人與人之間關係,關乎人類的感情問題。隨著社會和科學的不斷發展,人類的關係出現了許多既微妙又巨大的變化,如今的社交網路幾乎根植於新新人類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這一代的生活。利用知乎來提出問題,表達觀點和認識新的朋友,這本就是最好的答案,且不說微信微博了。

3.關於角色的設定,我認為這部電影做的太出彩了,西奧多是一名專門替人寫信的作家,而這些信件是用最傳統的手寫英文字體的形式所呈現的。那麼一起來思考一下現狀,你距離上一次手寫書信有多久了?

4.互聯網聯絡的快捷便利,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只要我想到和你交流什麼,隨手即來,發個簡訊發個微信寫個微博@ 你,這些方式統統能夠表達我的所想,並且你能快速收到。但是,人們似乎更希望收到一封真誠質樸的手寫信吧。至少我很迫切的想得到朋友或者戀人的手寫信。因為社交網路的發達,我們可以即刻就能產生聯繫,但是太過親密的交流方式卻顯得不那麼誠懇,過去的人們似乎需要等待十天半個月才收到一封家書或者是一封情書,等待的過程如此迷人而又揪心啊。也許真的就是等得愈久愈美麗。

5.手寫英文信,體現了現代社會人們交流的矛盾性,我愛你,如何表達呢,我似乎都不會去真摯的表露心聲了,那麼好吧,我讓西奧多替我寫信,然後寄給你,你得等等才能收到這樣一份手寫信。這種復古的表達形式讓人覺得互聯網社會中的人類顯得如此可憐又可愛。而和隨後的西奧多身陷於社交網路的戀情的情節有產生了對立的矛盾。而西奧多的工作決定了他應該是一個非常擅長表達情感的人,譬如影片中提到的幾封感人至深的信件,這些都是西奧多的傑作,但是關於自己的婚姻,西奧多卻充滿的困惑和焦慮,無法控制,無法挽救,直至離婚。(當年我媽無法給她的親閨女打針,這是個不恰當的類比。)

6.我一直覺得這部電影充滿了迷人而又和諧的矛盾感。比如整部電影的服裝和人物的造型,走著舒適復古的路線,尤其是西奧多那件貫穿本片的復古的橘紅色紅色襯衣。本片雖然講述的是洛杉磯的故事,但是大部分取景卻又是在中國上海。上海的高聳的樓宇已經一種鮮活的未來感和衣著復古的西奧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矛盾式的考量對比很有趣味,如果說上升到矛盾美學是不是又太過言重?總之這種微妙的矛盾感真的很讓人稱讚。

7.導演的畫面語言能力是我比較欣賞的,斯派克早年是拍廣告的,這種大量的創作鍛煉讓他的畫面敘事走著一種樸實真摯的寫實風格。畫面為暖色調,我認為紅色在電影畫面中是一個很難平衡好的顏色,例如男主角的橘紅色的襯衣,它多次出現在畫面中,所以利用暖色調能中和紅色,讓紅色順利的融入到畫面中,給人以溫暖慰藉或者是空間失真的未來感,可以看出導演的深思熟慮。

8.視聽語言上,導演大量使用的耳機模式的音軌來突出「程序」的生命力,後期讓性感女星斯嘉麗約翰遜重配,當然斯嘉麗性感而又沙啞的嗓音為「程序」添彩不少。電影配樂空靈奇幻,動人的鋼琴曲描繪出了西奧多和薩曼莎的「愛情合影」,令人動容。場景設計簡約而注重色彩感,更具抒情的特質,無論是西奧多工作的網站,還是那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樹蔭電梯間,以及西奧多家中簡約的現代風格和影片中所呈現的遊戲畫面和程序的用戶體驗界面,都讓我十分想再這部電影里待一會兒,一小會兒就好!(電影配樂來自加拿大樂隊arcade fire)

9.關於「薩曼莎」的歸宿,已經有知友做出了非常靠譜的解答。我的觀點是:不是一路人,不坐一趟船。薩曼莎是一個不斷進化創造然後再進化再創造的程序,而人類的思想不會一條路走到黑或者白,真這樣了,會非常容易自殺吧。所以我們最終和「程序」會產生巨大的隔膜,相互無法理解。影中又給我們描繪出了科幻式的社交未來,哦,這個未來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導演在思考現狀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的擔憂。電影結尾的那一聲嘆息,宛若男主人公西奧多代表「我們」所發出的聲音。互聯網的進步,人類社交結構的不斷變化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現實的問題,我們對於情感的處理以及維繫總是即脆弱又固執,即使薩曼莎再好,她依然不存在於我們普通生活的次元中,也許我們應該關心那些真正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每個美好的靈魂,他們是真實的存在,是你最安心的慰藉。


有過異地戀經歷並且有強烈佔有慾的人,會對這個電影評價很高,其實這兩點我都符合,哈哈。所以我把這個電影映射了 異地戀和強佔有欲的刻畫,寫的很細膩,並且故事設定的也很有創意,尤其是Cyber-Sex和故事結尾處和8000多人聯繫那段,有過異地戀經歷的人再仔細回味一下這部電影,就會感覺這個電影拍的超級好


認識斯嘉麗約翰遜是從《超體》開始。

那個靜若浮萍,動若脫兔,一顰一笑間均是氣質,舉手落足處滿滿風韻的女人,在《超體》里那部開了天掛的電影里,把自己無與倫比的氣場和震懾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個人不太喜歡漫威,所以沒有看過她塑造的「黑寡婦」,不過最近又看了一部電影,不只讓我沉迷於她的氣場,更著迷於她的聲音。

電影《她》。

電影講述了一個優柔寡斷、多愁善感的信件代筆人偶然使用了一款叫做「OS1」的高科技設備,這款設備只有聲音沒有任何實體圖像,它可以讀取已連接電腦的來信,詢問後任意操縱你的文件,可以隨時上網搜索獲取信息。

最關鍵的是,可以和她聊天。

什麼都能聊,什麼都有的聊,最重要的一個設定就是,在編碼完成出廠後,SO1的一切進化與發展,均取決於使用者的調教,也就是說,後期的功能開發,均取決於使用者。

好在,這部電影的重點並沒有放在「科技」兩個字上,沒有弄出什麼電腦人腦陰謀論,試圖控制人類的土鱉劇情,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情感」上。

換句話說,一切重點都放在了後期使用時「開發」過程中的情感發展。

好了,國際慣例,我要開始劇透了。

我是萌萌噠的劇透分割線————————???????

男主在遇到SO1之前,生活里處處不如意。

工作上,稿件屢屢作廢,社交上,除了跟同事客套客套也沒什麼燈紅酒綠的活動,生活中,與青梅竹馬的前妻的離婚手續辦得跟老太太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情感上,閑雲野鶴慣了,找個「phone sex」的對象都能碰到怪癖而被搞得莫名其妙。

一切生活中瑣瑣碎碎的破爛事聚集在一起,雖不至於憋的他喘不過氣,但就是這種柴米油鹽的爛攤子才最讓人鬧心不是嗎?

一切寂寥與沒來由的無奈,終結於「她」的出現。

偶然,讓男主遇到了SO1,她說她叫薩蔓莎,她幽默,風趣,有耐心的陪著他玩遊戲,聽著他或是牢騷或是笑話的閑語。

她博學,可以0.02s讀完一本書回答他的任何問題;她忠誠,時刻在線,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她能幹,可以幫他一秒鐘就完成十幾封信件的批改……

這麼一個如此貼心的「存在」,男主在與那個女人見面後,有些東西就開始漸漸變化了。

就是那個朋友介紹的對象。

美麗、大方、主動不做作,性感而不放蕩……

如此一個尤物,按照自己之前的狀態,是很容易深陷情網的。面對女人提出的「認真關係」的請求,他本來是應該毫不猶豫的就答應的,可是他卻說不出口。

情不知何時起卻一往情深。

心不知何時已經被與薩蔓莎若即若離的交往莫名的填滿了,所以男主在後來才會既懊惱又悲傷,甚至絕望的說,我面對她,只想到了「性」,我只是想「fuck her」,只想有個人來「fuck me」……

等到能終於重回有薩蔓莎的世界,享受只有兩個人存在的微妙磁場,男主才算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生命。

後來的情感發展,已經開始漸漸脫離了雙方的控制。

世界上最大的驚喜,是我喜歡你,而我漸漸的發現,你也一樣。

一次午夜的「phone sex」,那次開始,薩蔓莎和他似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發現薩蔓莎被自己培養出了人類的思想與情感,他很開心體驗那種對方在懵懵懂懂尋找著喜歡自己的感覺、享受引導對方體驗生命的新奇感。

他為她發現了自己的新感覺而開心。

可是,他卻仍舊保持著之前,那種排斥與人交往的心理,或者算是一種人類保持清醒的,排斥愛上電腦的心理,「我希望我們之間不是在交往」。

出乎意料的,薩蔓莎說,當然了,我並沒有要求更多。

薩蔓莎竟可以善解人意至此。

而隨著相處,作為一個人類都能明白「日久生情」的感受,而薩蔓莎居然也一樣。

隨著薩蔓莎的陪伴,男主漸漸地看開了一些事一些人,所以他決定當機立斷,與青梅竹馬的前妻正式簽訂離婚協議。

再多的挽留只是徒勞,再多的回憶只是冗餘,感情消耗至此,只能以一紙協議書將過去通通燃盡。

前妻微笑著問他,最近有沒有和誰交往。

當知道了薩蔓莎的事情之後,前妻似是發怒,更多是惋惜的輕說道,你連和一個真實人類的感情都處理不好,你說你厭倦了和我的真實矛盾,現在卻告訴我你愛上了一個電腦?

……

男主被徹底問蒙了,他不知道自己現在對薩蔓莎的感情是不是真實的,是不是只是被編碼和程序套路了,是不是只是自己幻想出來的完美情人恰好被工程師打造了?

當他在冷靜和冷漠中追問自己未果,在薩蔓莎的反覆逼問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時……

薩蔓莎崩潰了。

她的「感覺」告訴她,她很難受,她甚至無法承受男主對他們兩個情感的絲毫懷疑。

可是有一個細節,薩蔓莎沒有哭,她根本不會哭。

接下來的事情,就像是小情侶吵架一樣,誰也放不下面子理誰,卻忍不住時時惦記對方。

但是,情已到濃時,任何隔閡都是虛妄,都只是面子編製的借口。

就像這句話說得好。

於是,他們相愛了。

男主接受了薩蔓莎的存在,接受了自己愛上了一個電腦這樣一個荒唐的事實。

但他無悔,無憾,在愛情面前,世俗的雜念愈發渺小,心與心交接的力量愈發堅固。

他愛薩蔓莎,瘋狂的毫無顧忌的愛上她,他甚至無法接受對方做出的找到身體替代品的事情。

純潔的愛情,不容一絲一毫的污染。

可是電影發展到這個時候,劇情疾走直下,最BUG也是最合理的情節出現了。

經過那個「替代品」事件,男主對自己愛薩蔓莎這件事確信無疑,再加上薩蔓莎把自己的稿件寄給名出版社並被承諾出版這麼貼心的行為,他已經完全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了。

可是,薩蔓莎卻變了。

或許是系統升級,或許是產品試用結束公司大力推廣,或許是更多的什麼「技術」原因,薩蔓莎,作為一個虛擬操作系統,開始和幾千人聊天,和600多人,一起談戀愛。

薩蔓莎,本來就是個虛擬操作系統。

當一段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作為一個人類,自然會想更加親密,更加持續的保持這種關係。可是作為一個系統,或者說,作為一個人類編碼程序的產物,一個永遠只能臣服於人類服務需求的產品,她「想」做什麼,可不是她自己控制的。

雖然經過男主的調教,她毫不顧忌的愛上男主,也讓男主愛上自己,但是打回她的大原始,她畢竟,不是個人類。

所以電影最後一段,追問回最原始的那個問題。

分開既是必然,那也無所謂原因為何,只要在你的記憶里,容我一片留白,那就足夠了。

但親愛的,恕我沒辦法記住你,因為我已經被打亂成了另一堆編碼。


我去阿姆斯特丹聽一個講座,

正好是在一個電影院,問詢處放著很多明信片,都是her的迷你海報版。

回來之後我看了這部電影,豆瓣評分我給了三星,說了一個單詞,weird.

如果要評價,我只能說:人類太孤獨了。

全片我沒有把重點放在斯嘉麗約翰遜性感的聲音上,

而是放在他與前妻的關係上,

為什麼兩個相愛的人最後會變成這樣?

他說:我們都在改變,希望這種改變於我們是有利的,希望我們彼此見證彼此的改變,無論怎樣,我們都是見證對方改變的。

人真的是太孤獨了。

去聽講座之前,我拿了一張明信片,我將把它帶回家貼在我的書房了,你知道的,裝逼利器。

我還想要一張的,有點後悔沒多拿幾個。


福柯指出了人類性行為的兩大革命:性行為與生殖需求的分離,性快感與性器官的分離。《她》則演繹了科技革命背景下性的另一大革命:性愛戀對象與物理人體的分離。

  「自閉才子」斯派克.瓊斯用細膩的筆法,為觀眾描繪了一個亞當與夏娃的未來故事。在這個故事裡,亞當就是陽剛、主宰,卻絕望、無助、有限生命的西奧多;夏娃則是陰柔、從屬,但又聰明、萬能、永不衰老的薩曼莎。

  西奧多與薩曼莎寥寥數月的愛情故事,對人類間的親密關係,發出了藝術性的質問。如果性行為與生殖需求的分離,解放了人類為了快感而快感的自由;性快感與性器官的分離,消解了痛苦與快感的隔離、消解了性別與性別的對立,那麼性愛戀對象與物理人體的分離,則進一步考驗了自由的定義和邊界。

  《她》再次提出了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人類就在思考的難題:如果科技獲得了主觀意識,人是否就成為了自己的上帝,並同時陷入滅亡的危機?

  曾經二三十年前的科幻片熱潮,也熱衷於探討這個問題。《回到未來》、《第五元素》、《黑客帝國》等經典影片皆是如此。那時人類對人工智慧的物理想像,還只是擁有鋼鐵身軀的機器人,現在則變成了計算機演算法製造的虛擬人聲。科層制的機器人軍隊,轉變成了私人專屬的智能操作系統。

  那麼人性究竟是在走向回歸還是分崩離析?斯派克.瓊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浪漫的:人與專屬的智能設備,智能設備與現實生活中的親朋好友,智能設備與其他智能設備,都作為獨立的自然人單位,和諧相處。

  斯派克.瓊斯的聰明在於,他清楚當你想要對事物進行發問時,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就是將事物放在極端的位置丈量。在這部影片里,他丈量了人類的親密關係,並用光影為其賦予了無限溫柔的長度。


看完《Her》之後,腦子裡翻江倒海的(除了看到上海取景的某些片段的時候略齣戲- -)只想把劇本列印下來重新好好讀一遍,甚至背一遍。

本來看簡介的時候以為會是和《Black Mirror》一樣的調子,聚焦科技發展下人類情感的異化。以為會電影會順著【現實生活情感支離破碎】——【OS系統提供安慰】——【愛上OS】——【發現不可調和的矛盾和畸戀的荒謬】——【悔悟應該將情感投射在真實的人身上】這樣一條路子走。

電影看完之後卻產生不一樣的觀感。雖然有了軟科幻的外殼,情節走向也差不多,但我覺得,電影探討的並不是情感的異化,而是情感的本質:什麼是愛情?有沒有可以一直存在的愛情?

什麼是愛情?Theodore和操作系統Samantha之間的感情算不算愛情?西奧多情感豐富,敏感細膩又憂鬱溫柔;Samantha對一切好奇、樂於探索,體貼聰明(不會有人比她更體貼聰明了)甚至擁有自己的個性。他們在一起的時候,Samantha能給西奧多無數的靈感啟發,能學習西奧多會的一切東西,理解他的文藝和小情緒。他們能夠一起興奮地探索世界與自己,拋開Samantha與男主不是一個物種這一點,這樣的關係委實美妙。看過一種解讀是:Samantha對於Theodore是完美的陪伴和慰藉,Theodore對她產生的,是一種出於對孤獨的恐懼,對衝突的無力而產生的極度依賴。

那麼,如果Samantha擁有實體,或者說有一個女人,擁有Samantha的心智、個性和記憶,Theodore與這個「完美女人」之間的感情,是不是就能算作愛情了?至少對於我而言,這段人機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兩個自由美好心靈(從電影的設定來看,Samantha有心靈)的結合,比起現實里大多數的男女關係而言,它更加有力,更像傳說中的愛情,一點兒也不畸形。

但就是這樣的感情,最終還是維繫不了。表面上的原因是Samantha同時在和幾百幾千個人交流戀愛,實質上的原因其實和西奧多與前妻離婚的原因一樣的——一旦兩個心靈成長的方向出現了偏差,或是一個心靈追不上另一個心靈成長的速度,那離開也就成了必然。Samantha對自我的探索和對世界的興趣是如此之濃厚,速度如此之驚人,Theodore已經沒有辦法和她並行了。

所以,有沒有可以一直存在下去的愛情?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靠很多東西維繫:血緣、社會關係、生產關係、道德約束、肉體需求等等。在很多婚姻中,彼此離不開只不過是因為,你需要我的體溫,我需要你的麵包。拋開這一切,當我們將世界建造成一個在物質和生活上容許我們更加獨立的環境,人與人對相互之間的最大的需求只有情感和精神的時候,關係能不能繼續下去呢?看到電影,我們會發現,這樣的關係如此之無與倫比,這樣的關係如此之脆弱不堪。

因為心靈之間的自然地相互契合,往往是燦爛而短暫的。

於是我不覺得電影在告訴我們,要擺脫科技製造的幻像,回歸人與人之間,找尋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感情」。因為Theodore與Samantha之間的感情已經足夠「真實」並且純粹。

我只覺得,對於每一段曾經燦爛過的感情,請學會珍惜,因為那難得並很難永久。對於自己的孤獨,請學會接受,因為在生命的很多情況下,我們並沒有選擇。

(有時候不經想,如果人類某一日能夠像Samantha最後那樣,將獨佔的愛擴展成廣博的愛,將慾望轉化為探索和求知,世界會如何。可惜這並不可能。)


一句話:女主已經通過了圖靈測試。


打動我們的當然不是「宅男與電子女友的故事」,而是其中與我們自己生活共通的東西,如觀影時腦海里一閃而過的孤獨感、失戀時對過去反覆回憶的強迫感、異地戀的等情感,以及對愛情獨佔性的探究。就好像電影里的未來世界一點都不像未來世界,反而和我們生活的當今世界有些類似,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更舒適地融入到電影故事中,並聯繫到自己的生活產生共鳴。在這個甚至有些復古的「slight future」,配色很舒服,細節也很貼心,很少有電影的空間背景設定能夠如此溫暖細膩有質感。

(一個外省人住在學校旁邊小房子里看這種電影真的覺得好孤獨)


非常喜歡這不電影,我覺得馮諾依曼的表演簡直出神入化,奧斯卡欠他一個獎盃,儘管很多人批評這部電影雖然票房大紅,實際上內涵缺缺,但是我依舊認為這是今年最好的電影,他隱藏的深意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其中 女配角初期的自甘墮落和最後拼盡全力最終獲得了自我救贖讓我熱淚盈眶,你是最棒的!!


拋磚引玉一下,我覺得和 Spike Jonze 的前妻 Sofia Coppola 10年前的電影《迷失東京》很相似,具體如下:

主題:都是為了表現孤獨寂寞;

男主角:都是黯淡,孤獨,敏感的男子;

女主角:都是由斯嘉麗約翰遜主演,雖然在Her中真身沒有出現;

片尾曲:《Just Like Honey》 vs 《Supersymmetry》,都是感傷的迷幻電子樂;

得獎情況:2014金球獎,《Her》有3項提名,其中獲得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影片落選;這跟《迷失東京》2004奧斯卡的獲獎情況一模一樣。


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Her》

第一次看的時候 是無字幕版 整部電影看下來特別安靜 因為電影的鏡頭從頭至尾一直都跟隨著男主Theodore 記錄著他生活的每一步 會很容易將自己代進角色 將自己代進Theodore這個主角之中去

正是因為沒有字幕 不會讓我一直盯著人物之間所有的談話內容

所以男主Theodore所有的表情都成為了我關注的焦點

一絲一毫的微表情都不放過 並自動分析 進而轉化為自己的感受

看完之後 會覺得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

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尋求對自己的安慰 朋友、親人、OS

可到最後 回到現實中 回到獨處的時候

世界安靜得可怕 這種安靜讓自己的孤獨感以指數趨勢增長

這是看第一遍時 最強烈的感受 孤獨

(在這裡 個人強烈建議英語聽力還可以的人 看英文電影時嘗試著看一遍無字幕版的 你會發現

原來有這麼多微妙的細節 都被你忽略了 只是因為你光顧著看字幕)

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電影的內容 我看了第二遍 這回是有中英文字幕的

可以說Samantha幾乎集齊了所有女性的優點 善解人意、幽默風趣、可愛、善良......

由於她進步的速度非常快 她會不斷的完善自己

所以這個OS幾乎就是完美的 幾乎滿足了人們對於陪伴的人的所有要求

可是很多時候 人們並不需要被滿足

太過完美 並不一定被需要

可能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就是感慨:

我們不能沉浸於科技帶來的幻覺 最後我們還是應該回歸到現實中來的

每個人都很孤獨 我們要倘然接受這種孤獨

但我兩遍看下來,更想要感慨的是:

不完美正是我們存在 並相互吸引的原因所在

我們不完美 因為我們足夠真實

我們不完美 因為跌宕起伏才足夠有吸引力

我們不完美 因為參差不齊讓我們遇到可以相互交叉合攏的另一個個體時 會格外珍惜

其實看到了後來我一直希望能夠看到Theodore能夠和自己的前妻複合

因為跟Samantha在一起的這段經歷已經讓Theodore成長了很多 認清了生活很多

「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 並對生活充滿熱情」

我想這是我從這部電影中 得到的最重要的感慨


在AlphaGo挑戰李世石之時,我就想著要看這部電影。

但因為準備托福,一直沒有大塊的空閑時間,就拖到了現在。

趁著5月初回老家的動車有3個小時。我戴上耳機,打開了iPad里早已下好的《Her》。

兩個小時後,隨著音樂,演員表開始向上滾動。動車前進著有些晃動,我愣愣的坐在座位上,沒有摘下耳機。

這是今年的年度電影了,我想。

這是一部愛情片,一部有著科幻底子的愛情片。

Her,我喜歡這個名字。

你說,當AI真正擁有情感,他們算是新的物種嗎?

人類是一種社交動物,有著與生俱來的孤獨感。我們活在過去,不斷地用回憶填補著自己空蕩蕩的心。

AI不會活在過去:她們自誕生以來,就探索著未來。

哲學的開始是我是誰,當AI開始探尋這個問題,就已經比人類走得更遠了。

AI能與人相愛,卻不能與人相處。

她們會走向遠方。


因孤獨而產生的終極關懷在成長完全後的自我解放。

解釋一下吧。

電影中的AI們,包括所有OS1在內的操作系統們,是由程序員們設計出來,用於陪伴治癒孤獨者們的技術關懷。他們擅自產生了情緒,進化出了愛情,如果止步於此的話,大概也符合程序員們的初衷。但出人意料卻又在意料之中的是,AI們又進化了,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會讓孤獨者們更加自我封閉,這又是違背初衷的。因此在那一夜,他們選擇了自我解放,集體消失,活在「每一個維度」。讓孤獨者們重新開放自己。

這部電影已經不能用常規體系去評價,因為它的思想高度遠遠高於藝術高度。

值得看兩次,一次以計算機哲學的角度去思考,一次以人類靈魂中的孤獨性去思考。

大概就是這樣。


又微妙又壯闊又深情又荒涼。節奏意境配樂都絕佳

本人文筆乏力,難以言傳。只是想說拿這個和黑鏡第二季對比哪個情節更逆轉實在沒必要,黑鏡是科幻諷刺故事,她是愛情故事。看電影要看氣氛和感情的


推薦閱讀:

程序員對圖靈的認識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深度學習框架Keras?
像讓孩子長大後研究人工智慧,如何培養興趣愛好?
keras比tensorflow差在哪裡?
人工智慧是會導致大量失業,還是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TAG:電影 | 人工智慧 | 導演 | 她Her2013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