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網上書店如此發達的今天,實體書店靠什麼生存?為什麼還沒有沒落?


哎呀趁著這個問題,我來盤點一下我逛過的幾個比較印象深刻的書店吧。

光合作用在倒閉之前我曾經去過若干,第一次去的時候感覺眼前一亮,老闆很會營造小資氛圍,尤其那個咖啡館,溫暖柔和的燈光,安靜的氛圍,舒適的沙發,簡直就像與外界隔離的世外桃源一樣,然后里面的書非常棒,比新華書店購書中心之類的書更容易淘出來好東西,我逛光合的幾次買下的書比我過去的十年之內買的書都要多。

然後又去過幾次後,感覺就越來越失望,書店開始上架大量的工藝品,雖然也很精緻,也開始賣cd,能淘的書漸漸少了,開始大量的上架暢銷書。

再後來就聽說倒閉了。

三聯書店是一直以來我比較喜歡的,上學的時候很喜歡逛,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在我心目中簡直就是金字招牌一樣,裡面很安靜,擺在門口的暢銷書推薦我也會翻翻。

但是前兩年我去了北京的三聯書店總店,也深深的失望了,進門後迎面擺著的又是一大排cd架,音箱里還放著歌,擺在最前面的書架上是幼教、美食、旅遊之類的書。

進到地下一層,是一堆一堆的書,完全就是個存放滯銷書的庫房,學術類的書倒是不少,但是有趣的書一本也沒有。

再後來,聽說三聯經營陷入困境,資不抵債。

萬聖書苑去過兩次,去了之後心情大好,又找到那種安安靜靜淘書的感覺了,裡面也有個咖啡館,但是裝修的很一般,沒有光合作用的有感覺,但是可看的書有很多,於是怒購且怒辦一張會員卡。

除此之外,有一年我在唐河發現了一個叫讀書時間的小書店,在新華書店旁邊,一間只有幾十平米的小屋子,但是進的書非常有品味,我在裡面流連了很久,翻了很多書,最後也買了幾本,從此每年都要去一次這個書店。

不過去年我去的那次,看到暢銷書又開始多了,和老闆攀談,老闆也知道很多書不好賣,只能靠一些暢銷書出銷量,但是老闆還是堅持進一些高品質的書,據他說,也有幾個老主顧買他的書,大多是學生。我問老闆,郭敬明的書好賣不?老闆一拍大腿:嗐!就指望他沖銷量了!

老闆還向我推薦杭州一家叫楓林晚的書店,據說賣點是楓林晚會儘力幫你找到很多冷門的書,並且還經常舉辦一些讀書沙龍和講座。

令我印象深刻的書店也就這些了,不過北京還有很多獨立書店我沒去過,據豆瓣上說也挺不錯的。

總結一下實體書店相對於線上書店的優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體驗,線上購書的感覺是比不上在實體書店裡淘書的感覺的,正如讀電子書和讀實體書的感覺完全不同一樣。拿電影業來說,幾年前當網路視頻興起的時候,很多人驚呼電影業正在面臨巨大挑戰,因為家庭影院的出現,很多人在家裡就看電影了,可是這麼久過去了,電影院也沒有消亡,反倒越來越賺錢了。

在線上購書,你只能看屏幕上的封面,只能看到書的目錄,最多也就是其中的幾頁文字,而在實體書店,你可以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感受書的重量,撫摸書頁,你可以翻來覆去的欣賞裝幀、插圖,你可以翻到任何一頁,或者乾脆在書店把書看完都沒關係,這種淘書的體驗是線上書店所不能夠給你的。

實體書店的咖啡館、書架間的小凳子,你在書架間穿行的感覺,這些都是線上書店沒有的。

除此還有書店舉辦的各種活動,陌生人之間通過書而互相認識,成為朋友,你會發現離開網路也可以有另一種美好的感覺。

所以依我看,實體書店的出路就在於摸索如何能夠提高讀者逛書店時的體驗,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一排書架,一個售貨員就可以的了。實體書店已經不能單靠賣書賺錢,而是要努力挖掘在賣書之外的附加值,思考讀者喜歡怎麼讀書。


以廣州兩家運營得比較成功的書店——聯合書店和方所為例。

1.書店位置。兩家書店都坐落在人流量極大的商業旺區,聯合在北京路,方所在太古匯。前者是廣州最多人的購物區之一,後者則是聚集了大量國際大牌的高級購物區。即使選址在這樣的位置必然有不菲的鋪租,但人流量巨大,途徑的人無論出於裝逼抑或其他需要走入書店,就有極大可能買走一本甚至更多的書。

2.運營模式。兩家書店目前除了書以外都有開設咖啡飲品區(咖啡屋)以及售賣文具和獨立設計作品的區域。一方面對於文藝青年和白領而言,咖啡飲品和獨立設計物的需求不可謂小,另一方面這兩項確實很賺錢。

3.文藝活動。聯合和方所不定期邀請作家以及其他文藝組織到書店舉辦講座和簽售等活動,其中方所更是把這樣的活動做成了系列,來過的大牌不少(蘇童、柴靜等),影響不小。一場活動拉動的書籍銷售量以及其他收入相當可觀。


沒沒落?!傳說中平行時空就在我身邊嗎?


實體書店靠服務,與實體可靠性,舉個例子吧,現在同類書那麼多,如果你能買到一本真正喜歡的書,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實體書店,而網上就一個字:「虛」,而且實體書店的服務性更強,所以實體書店不會消失


很多改成了書吧,以賣水(咖啡 紅茶)賺錢


當你還在校園時,尤其高中,買的書無非教輔,雜誌,學校的生活節奏快,規律強,教輔之類要什麼買什麼,一般沒有網購的,而且網路書店畢竟無法得到有效的預讀和判斷,對於學生而言是低效的。大學除外,大學生網上買書居多,一是因為上網方便而且幾乎大學生們都是經常上網的,二是看的書類型廣了,只有網路能滿足各種需求,還有其他的就不作列舉。

當你走出校園,比如路途中想休息片刻,或者旅行前的等待時間,相對於其他場所,很多人會選擇這些路邊的,車站裡,機場大廳里的書店,這時候如果看到一本喜歡的書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忍住不買等著網購吧。

ps:貌似網路購書都沒有雜誌,我和我的同學們看雜誌都是在書店買,所以大概這也算一個原因。

實體書店行業確實受到了網路書店的衝擊,但是它一定會有繼續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會這麼簡單的被取代,電子書現在大行其道,可是很多人就是願意多花點錢拿著沉甸甸的紙質書籍,覺得這樣才叫閱讀。如同電子書也不會取代紙質書,網路書店也不會取代實體書店。

以上。


推薦閱讀:

倫敦有哪些有意思的書店?
你對香港誠品書店的第一印象如何?
在實體書店或報攤看書,看完或大致看完自己想看的部分之後不買,這是不道德嗎?
北大附近和校內都有什麼書店?

TAG: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