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到底講的是誰,張震飾演的「一線天」跟電影主題有什麼關係?


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寫中國武術的,寫的非常牛。作者叫戴小樓,轉來給題主看看。

一代宗師中三大流派,宮家,葉問,一線天,代表的就是這篇文章里說的三大拳法:

在火器時代之前,中國是天下第一步戰強國。動則數十萬人的戰爭中,能活下來的人所憑藉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我研究在世上活命之道二十年,不敢在擂台上說能打贏泰森,小光頭,格雷西,但是自有自己獨到之處。如今就完全免費地和各位分享一下。

本文會分析中國幾大傳統拳種的源流。看看它們的來歷和用途。將分為如下幾個章節。

1.戰場之拳

2.義士之拳

3.暗殺之拳

4.飛賊之拳

5.擂台之拳

第一卷:戰場之拳

中國古代戰爭的特點就是人多,多到什麼地步呢?我打個比喻,一個足球場大概可以容納5萬人在那裡密密麻麻地站著。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大概就是好幾個足球場的人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這麼多人擠在一起,面臨的最大危險是什麼?

答案是個廢話,就是被踩死。五萬人中只要有1000人突然發了神經亂走路。至少一瞬間就能踩死2000人。踩殘廢的則不計其數。什麼泰森小光頭遇到這 1000個發神經亂走路的人,可能可以一陣擺拳***四五個,但最後也只有死路一條。死得最快的是什麼人?是格雷西家族的人,這個家族的人有個壞習慣,就是一打架就往地上趴。只見一陣大腳丫過後,頓時退貨。

如果這發了神經亂走路的1000人,不是一般人,是騎著馬拿著長矛的,死的人就更多了。什麼?發了神經的不止1000人,是另外50000個騎馬拿長矛的人?!?!

所以各位喜歡看穿越小說的兄弟們,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練了點什麼無限制啊,k1啊,跑到古代就能吃香。真過去的話吃的估計都是燒的香。

在戰場之中,對武功的第一要求是

1.重心低+平衡感(馬步穩),否則一滑倒則萬事休矣

2.保護要害。挨一刀一槍則省下娶老婆生孩子的費用了。

這裡說的保護要害,可千萬不要以為是像拳擊手一樣兩手護著太陽穴和下巴。在戰場上你擺這個姿勢就是找死。

首先分析你是個什麼兵種,你是長槍兵(排在最前面送死的就是你這個兵種)就擺個形意拳的三體式。前手防咽喉和胸,後手防腹+下陰,兩手抓一支長槍,用趟泥步前進。形意拳號稱是岳飛傳下來的武功。岳飛用的肯定不是什麼泰拳黑市拳。動腦想想就明白了。

你是刀盾兵(好不到哪裡,也是個送死的兵種啊!)就一手在前持盾,一手在後持刀。擺個太極拳的白鶴亮翅的姿勢。誰要是擺泰拳姿勢死了不要怪我沒指點啊!

你是弓箭兵……安心射箭吧,別想這麼多了。士兵在該死的時候不死是一種恥辱。

如果你祖先積德,分配了個騎兵,也別太得意。你照樣要練馬步。那些喜歡蝴蝶步的兄弟還是在家和美女撲蝶嬉戲吧。

看到這裡,也許有些聰明的朋友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功夫實用不實用,關鍵看你在哪裡用」

當年巴西有個小男生,學了日本的柔術。據他自己說「刪除了一些不實用的技法,創編了無敵的格雷西柔術」

格雷西柔術現在已經到處挨打了。說明這世界上那有什麼無敵的東西?那都是廣告!我們分析一下日本柔術和格雷西柔術的異同,就不難發現格雷西刪除的是什麼技術。

日本柔術的針對對象,是雙手持武士刀的鎧甲武士(一般開始從小練刀,反應不會比你差)。面對這樣的對手,你用什麼鞭腿,什麼下潛抱腿摔都是假的,你若用鞭腿,只見對方瀟洒地大刀一揮,只見一條腿如鞭一樣飛上半空去了。

吾觀察街斗多年,未見有人敢對手持西瓜刀的對手使用高鞭腿,便是這個道理。

但如果對手是個空手的人,那便不可怕了,拼著挨幾拳,也要把對方推倒凌辱一番。但這依然有危險,你永遠不知道他身上是不是藏著把小刀,或者摸出把鑰匙朝你臉上猛刺。

我觀察了一下泰森的身板,在要害未被刺中的前提下,他大約能在挨5刀的情況下支持10分鐘不死亡。超出10分鐘則情形不樂觀。

如果要害被刺中,沒啥說的,當場斃命。

在街斗中,吾未見面對匕首者雙手護頭跳躍作泰森狀的。反對的人請上視頻證明。

日本柔術和中國同類拳法(太極拳)的最大異同在哪裡?兩者都有快速進身反關節奪刀的技術,都有快速進身用「內勁」打透鎧甲的技術,都有借力跌人的技術。這幾項都是戰場上最實用的東西。

但日本柔術多出一個「寢技」,其原因無他,因為日本戰爭人少,幾百人對打就是大會戰了。打著打著就稀疏起來,可以放心用擒抱技術來抓俘虜,除此以外,還因為日本從來沒發明過盾牌兵之類的兵種,只要躲開了對方雙手持的刀、槍,近了身抱住對方的手臂就安全了。要是到了中國,一盾牌(鐵山靠)把你撞開,順手補一刀,看你還來寢技?

但到了格雷西的時代,就離戰場越來越遠,在單對單徒手對抗中,只剩下插眼踢襠等技術還能讓對方忌憚一下,格雷西柔術大刀一揮,把插眼踢襠去掉了,在不用武器的前提下,寢技頓時失去了天敵,迅速繁殖起來。我常常見一些熱心的傳統武術家在思考怎麼對付格雷西柔術,我每次都對他們說,別想怎麼對付了,乾脆就別對付。幹嗎去找鬱悶呢?

戰場之拳的第二要求是

1.有去無回

有去無回不是指一種精神狀態,而是指你後面的人時刻在擠著你向前走。你一停步或者回頭看一看就被50000人踩死。沉迷於側踹,鞭腿啊的兄弟撫心自問。你背後有人始終用全力推著你的時候你的鞭腿還剩下幾成功力?踢完人之後能不能站穩?

2.貼身發力

我前面說的內勁打透鎧甲,估計已經有兄弟懷疑了。這也不怪你們,誰叫你們沒練過內勁呢?我沒練過也不相信有人深蹲900公斤。要真有人深蹲900公斤,別說打透鎧甲,打透航母都可以啊!

在這裡就公布一個不傳之秘,那就是日本人潛心研究中國拳法多年,研究出來的內勁速成太監版。放到空手道館,至少要騙你幾萬塊學費,混到個什麼師範才教你。

一般人出拳,是先蹬地,然後扭腰,然後送肩,然後出拳,然後擊中對手。

用內勁的人是先出拳,然後迅速上前一步(很重要),扭腰,送肩,同時擊中對手,就這麼簡單。只要用這個訣竅,就算後面有一千人在拚命推你,你也能連續不斷打出重拳。能不能透甲,就看你每天花幾個小時練了。兄弟們,拿出點練黑市拳流深蹲的精神出來!

總結一下,在中國古戰場上,最實用的招數就是「站穩,保護要害,在對方武器以外的範圍痛打對方。」

我國古代貪污成風,士兵的武器基本都是偷工減料的。能拿到一套正常的武器/鎧甲,該士兵要含淚跪謝祖宗。這不是開玩笑的話,是血腥的事實。而即使是正常的武器,砍了幾個盔甲人以後也會損壞。作為一個老兵,你不得不考慮後備武器,那就是你的肉體,這就是戰場之拳的雛形。至於戰場之拳的真正成型,是在元代的禁武令之後。

蒙元禁武器,漢人藏武器者全家死。菜刀必須幾戶公用。申請備案。該菜刀出了血案傷了元人的話,共用菜刀的這幾戶一起咔嚓咔嚓了。

宋軍雖然積弱,但畢竟曾用步兵對抗游牧民族幾百年,怎麼可能沒幾分實力?於是藏在民間兩眼發紅,一邊拜岳爺爺一邊時刻準備還我河山的軍人比比皆是。然而蒙元的禁武令下,你要是帶著一批村民每天拿著武器練捅人砍人,估計沒幾天你就掛在旗杆上示眾了。

所以蒙元的漢人武士們發明了一種看上去很像健身操的東西。「左手撐著,向前一步,右手向前伸一下,回手摸一下自己後腦勺,再摸一下前面……」「一手在喉嚨位置,一手在下陰位置,用趟泥步往前走……」

太極拳裡面有一招看起來很華而不實的招數「切地龍」(用日本人的說法就是「XX流秘奧義——地龍死閃),其真正用法就是近身後先舉著盾牌頂著對方,同時擋住對方視線,然後保持盾牌舉著,身體下潛一刀子猛捅對方下陰。還有什麼海底針(水龍死閃)大致上也是如此。攬雀尾則是用左手來抱著對方的長矛,右手猛斬。

張三丰被蒙元皇帝召見,路上殺山賊若干,他說他是夜夢神人授拳,鬼(蒙元鬼子)才相信。實際上答案很簡單,他就是傳承戰場之拳的人之一。但這要是明著和蒙元皇帝說,蒙元皇帝絕不會表揚張三丰熱愛科學實事求是,而會命令御林軍猛衝過來考驗科學。

外篇:戚家軍剿匪法

有朋友提到,在戰場上最實用的是武器而不是拳法,並且舉出了戚繼光為例子。

但事物並非一成不變的,實際上在古戰場上,雙方隔開距離對刺對砍,實在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狀況。實際的狀況是什麼呢?是兩軍第一回合的對刺對砍之後,你還沒來得及刺第二槍,砍第二刀,就已經被後面的人擠得和敵人臉貼臉,心連心了。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沒死,那麼最可靠的不再是手中的大刀長矛,而是拳法,肘法。只要能一拳把對手打暈2秒,你就可能多活了兩秒。

戚家軍的鴛鴦陣是一種剿匪陣法,適合對抗不能形成踐踏性殺傷的小股的步兵倭寇勢力。但是卻不適合大規模軍陣,戚繼光的戰友余大猷中後期被調去守北邊,對付北方騎兵,他就沒再使用鴛鴦陣,而是使用了其他更適合環境的陣法。

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啊。

戰場之拳中還有些叫「劈拳」的招數,是單手從上到下砸對方的臉。這種拳法在手持刀柄的情況下威力特彆強大。還有些叫大劈的招數,則是一手高一手低地同時往下砸,這一招的密碼只需要手持長槍即可明白,這是用槍尾鑿擊近身對手的技術啊。

以傳承戰場技術為目的的戰場之拳在清代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相當一部發展為更適合用來單兵/小規模作戰的「義士之拳」這點會在後文再述。

某些人一輩子就練一種拳法,美其名曰「貴精不貴多」,他們是否能做到「精」,那是很可疑的,至於「多」是肯定做不到的。所以只要有人說「貴精不貴多」,他們就油然而生知己之感。

而養生剛好相反,所學的拳法能不能做到精這個很難說,但至少種類多是無可疑的。而且讀書不少,所以絕不是他們的知己。

養生認為太極拳為刀盾兵所創,證據嘛……比太極拳是張三丰夜夢神人所授,或者陳王庭在鄉下種田時拍腦袋想出來的還是要充足一點的。

陳王庭創太極拳說,來源於陳氏族譜。而養生的說法,來源於春秋時期齊桓公的……錯了,那個應該是神虎術。那麼就來源於李景林將軍的秘傳日記本好了,李景林將軍深明打仗之道。他日記里的記載應該比在座各位都有說服力吧?看誰還敢質疑?

調侃就到這裡好了,前幾天有兄弟其實已經答對了。義士之拳是利用雜物,以少對多,剋制古代**的一種拳法。

順便回空格兄的話,依靠鯨魚和鯊魚樣子長得像,是不能判斷他們屬於同族的,但是卻能夠判斷出這兩種東西都是在海里生活的。因為他們的樣子都符合海洋生物原則,而不符合陸地生物原則。

我們先看看義士之拳必須符合什麼原則

1.身體平衡,不容易在移動中摔倒。一旦倒地,就會被一堆捕快撲上去施展巴柔緊緊擒住。而被擒住的話,則比死還慘,自己受盡酷刑不說,還要連累親戚好友一起死。

2.反擒拿,不能被人輕易用關節技抓住,理由同上。

3.在一群圍著自己的對手中找到可逃生的空位,並且衝出去。

4.為活命不擇手段。(沒錯,就是24如獲至寶地發現的無限制格鬥術)

5.簡單速成。

6.所用武器便攜。

義士拳五寶之一,四平大馬

大部分義士之拳里都有四平大馬,就算不是四平,也是馬步樁。李連杰演的精武門裡批評馬步樁,說那樣不適合起腿踢人,所以是死馬。那部片的動作指導估計是個李小龍迷+散打控,哪裡知道馬步樁的妙處?

馬步樁之妙,第一在速成。

義士們平時要工作養家,還要打扮成良民大大的樣子,自然不能像職業拳手那樣買了各種器材,公然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給官府看,這樣一來,大多數時候也只有晚上睡覺前能關了燈練一陣子。在這種前提下,四平大馬就是最快的增加平衡力和腿力,協調性的方法。

站四平大馬也沒啥標準和訣竅,就是按標準站到四平狀態,站到四平就啥都懂了。諸如「兩膝對稱撐拔,氣沉丹田,腰馬合一。」等,一句話概括起來都是四平狀態,說多了反而讓人糊塗。

練拳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明理後練拳,一種是練拳後明理。前者精細,後者強壯。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好處,嘿嘿。

有人也許會說「四平大馬這東西對膝蓋有害啊,是不科學的練法。」,義士們對此則回答說,眼前還活著最重要,讓科學見鬼去吧。

四平大馬之妙,還在於這是一種在移動時能時刻保持身體平衡的步法。拳擊的步法在打中目標時固然威力強大,但是在開始移動到攻擊到目標之前,身體都處於被他人一撞就會失重的狀態。這種步法是不適合群戰的。

當然,義士之拳中也有高位步法,所謂的高位步法也沒什麼特別,就和田徑運動員的短跑/跳遠前的助跑差不多。但只要有人近身,就會馬上切換為馬步。

形意拳和拳擊結合,它們的產物可以叫形意拳擊或者風雲道,但是不能叫形意,也不能叫拳擊。形意拳和拳擊各有其對應環境,吸取了一些精華的同時,必然導致其他一些精華的失傳。以傳承為目標的,則是形意,以發揚形意拳其中某些技術或訓練方法為目標的,則是風雲道。

AMAN所練的,則是散打,散打就是散打,不是別的東西,他說他練過形意拳,但只要他用的教的研究的練的不是形意拳,那就等於沒學過。把兩者扯到一起,也只是騙騙外國人吧。

題外說一句,85年左右我還是兒童的時候,曾看過AMAN對張建國的散打比賽。因為某些緣故,有深刻印象。一轉眼二十多年,物是人非,真是讓人感傷。

題外話說完了,繼續說義士之拳

義士之拳的第二寶,是王八拳。

對於一般沒受過職業訓練的街戰者來說,為什麼本能的用王八拳?因為王八拳是一種殺傷範圍大的拳法,只要在手臂範圍內,都在扇形攻擊覆蓋下,只有整體下潛躲閃才能躲得過。而會使用下潛躲閃的人一般都是受過職業訓練的人(會使用腰腿力),常人無非就是硬抗或者後仰躲閃。

王八拳能保證在自身訓練時間較短,而又面對大批平庸對手時,有相對較高的命中率。而殺傷力問題則用武器來彌補。

《殺破狼》里吳京手持一把短刀來使用長拳。動作設計者是個明白人。但最適合長拳的武器不是短刀,而是峨嵋刺,T字短拐等。一個王八拳擺過去,對方低頭閃過了後,還能回手再擺一下或者順勢舉起往下扎砸。一個回合能攻擊好幾次。如果配合馬步移動還能造成一次出拳橫掃幾個目標。回步又橫掃或者突捶其他目標等。

也許你這種橫掃幾個目標的拳法殺傷力不夠大,但卻能起到「盪開陣腳」的地步。在橫掃的過程中,對手誰是最弱的,馬上就能分辨出來。

用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的局面來比喻一下,三英戰呂布描述的不是軍陣,而是小群毆,呂布單對單未必能絕對搞定關羽張飛,但是依靠赤兔馬的移動和力量,卻能和他們兩個打得不落下風。等到劉備上陣,形成合圍,呂布移動就有了困難,但劉備三人組中最弱的劉備還是成了呂布逃跑的突圍點。

這個突圍法,是義士之拳的第三寶

衝撞

義士之拳中有很多衝捶類的拳法,沖捶之後還有靠撞的小動作。

沖捶的原理和訓練方法很簡單,就是上半身硬梆梆的,把手和身體化為剛體,利用下身的快速移動把這個剛體向對手捅去。這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簡單速成,無需悟性。

琉球人的空手道也是義士之拳的傳承,他們最喜歡召集一大堆學生把這樣硬梆梆的一個正拳練上N久,只有入室弟子花錢買了黑帶才教身追手的破甲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功夫有時不需要精深,只需要夠用就好。一名義士如果能用這樣沒有技術含量的技巧在人群中衝撞出一個缺口跑掉。就是撿回了自己的命,撿回了組織的命。撿回了紅花會千千萬萬弟兄的命。

這類不精深但是好用的拳還有很多精髓,例如「唯快不破」。

人的反應神經最快的時間一般在0.2秒左右。很多拳擊手出拳都比0.2秒快,那麼對手怎麼辦呢?還是可以破,因為可以觀察對手的身體變化,尤其是肩部或者腳步,可以判斷出提前量。

而大部分普通人出一拳至少要1秒,那些沒時間進行職業訓練的義士估計不會比普通人好到哪裡。但是他們卻能做到超越對手的神經反應能力,避開對手對自己的身體預估來對對手進行打擊。

待續,看看有沒有兄弟猜到義士之拳中的「唯快不破」是如何解釋和應用的。

唯快不破

在說這個技巧之前,我先埋下伏筆。說一下別的東西。

1。李小龍的截拳道創立時期,李小龍主要的交手對象為中國南方的武師而非外國拳法,而李小龍的拳法架勢非常特別。在這裡估計沒人不了解截拳道的架勢,就不重複了。

2.清末,埋藏數百年的戰場之拳太極形意等紛紛重出江湖。和八卦掌一起橫掃北方武林。

3.王薌齋認為形意拳有不適合環境的地方,於是對形意拳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其獨特架勢為前手遠遠撐抱的矛盾樁。

上述拳法在當時雖不能說中國無敵,但是卻都是一方豪強。至少都是公開接受挑戰的。而且挑戰者眾。證明其是有實戰作用的。

但這幾種拳法到今天則再也不能橫掃一方,為什麼呢?

繼續扯

義士之拳故老相傳中常說「某招可破某招,某招可克制某招」。這些話,練現代搏擊的人自然都不屑一顧,但是在一兩百年前,這些話是誰都不懷疑的真理。

原因就在唯快不破,唯硬不破這八個字上。

上文說到人體反應一般最快就是0.2秒,義士們在社會穩定的情況下,紛紛退出江湖,成為「技擊家」,作為技擊家,一般對手就是單體攻擊為主,雖然還有群戰套路傳下來,但是較技時一般不用群戰套路,而是用門內秘傳的「獨門絕招」

需的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絕招,只有對方破不了的攻擊。要對方破不了,只有更快。

在肌肉能力有其極限的情況下,最快頻率攻擊對方的守則如下

1.動作儘可能小,避免對手預讀後躲避,小動作也有兩條出路,一條出路是純靠手法襲擊對方面部脆弱器官,身體不參與出力。另一條是手先動,身體到最後一刻才參與作功。

2.發力距離儘可能短,距離2米出手,就算再快也要0.7秒才打的到對手,距離10厘米出手就算不快也只要0.1秒。

3.減少自己出拳時花費的思考和計劃時間。

南方之拳術家相角,則一二手,多亦不過五六手,勢均力敵者,不互中要害,即相揪相扭,同時力竭罷角,或重整旗鼓,相與復角,曾未有角至若干手,尚不分勝負者,此其分別之點,在北拳尚氣勁,南拳則不然,純以技巧勝,功夫不到者無論已,有工夫者,其氣勁不必驚人,然出手必能創敵,角時多不施展門戶,臨時落馬,意到手隨,每有勝負之分,非特旁觀者,不知所以致勝之道,即被創之人,亦多不明敵手來去之路。

巴西有這樣的技術,中國也有。而且種類更多。

形意拳是以槍化拳,太極拳則是刀盾兵留下來的拳法,一刀一盾,就是那陰陽魚(當然,還有別的比喻)

所謂的借力打力,在徒手打鬥中沒那麼管用,或者說,使用難度太高,但是配上了盾牌+刀,就是最恐怖的技術。

當一個盾牌兵頂著四米長的長矛,衝到敵人跟前,他的任務就是把敵人的長矛陣破開,讓自己的兄弟們能衝上來。

在敵人的槍陣還沒衝破的時候,太極拳奧義「切地龍」「海底針」「跌叉」等技術的方法都是持盾矮身潛進,避開上身的矛頭,用刀猛捅對方下身。而當近身以後,則使用攬雀尾等技巧抱住對方的多枝長矛,用刀猛砍。

攬雀尾的雀尾,指的是孔雀的尾巴,用來比喻許多長矛。當一個刀盾兵奮不顧身地抱住了對手好幾根長矛的時候,他的戰友們就可以乘虛猛衝進去亂砍。

這也是攬雀尾被稱為太極拳母拳的原因之一。當然,攬雀尾也可以用來接腿摔,用來反關節。但效果便打有折扣。

而當兄弟們都衝到身後,把你擠得和敵人已經臉貼臉,心連心的時候,你已經沒有距離舉刀,這種情況下,你有幾個選擇

1.用發力距離極短,可以借背後力的發勁透甲打來打對方,把對手打暈或者打退,有了揮刀距離後補上一刀。

2.用盾牌猛擊對手。(太極拳凡是用小臂發勁的技術大致都出於此)

3.用刀柄自上而下猛砸對方的臉。

4.丟了武器抱住對方脖子擰(看著練太極拳的兄弟在那裡玩太極石球,不要奇怪,等你的腦袋像石球一樣在對方手裡的時候就明白了)

5.用盾牌擠對手,趁對手用力對抗的時候盾牌上玩點虛實,讓對方失勢跌倒(牽動四兩撥千斤),成功的話,是讓對手一大堆人一起跌倒(踩死)

6.用BT的柔韌性,突然矮身用盾牌和肩膀撞擊對方小腿(七寸靠),讓出上盤的空間給自己兄弟在背後砍/捅對方。

7.用長勁將對方撞退,然後突進砍殺。

除了刀拳合一的拳擊術外,太極拳有種種匪夷所思的小臂勁法,例如堋、履、擠、按,這些都是用盾牌打擊或者擠壓對手的訓練法。還有采、挒這兩種針對長矛或者對方手臂的控制技,肘、靠兩種近身打擊技。

上述都是實用至極的標準軍人技術。但軍人和軍人之間總有區別,其中一些軍人將自己的軍體拳和道家的「返先天」奧義結合,潛心體己,發現了一些進階的鍛煉技巧。

注意,是鍛煉技巧。不是實戰技,我知道肯定有些回帖不看帖的人會在那裡大喊:「這些東西戰場上有用嗎?」我現在就提前回答:「這些就像長跑跳繩一樣,不是實戰用的,都是鍛煉用的,鍛煉鍛煉鍛煉鍛煉……」

和真正練太極拳的人搭手,會有奇怪的發現,就是無法從對方的手上感覺到對方的重心,但對方卻能抵抗住你的力量不後退。這個情況在某些練日本劍道的人身上也能找到。

答案其實在李仲軒前輩的門下另一條走狗徐浩峰的書中已經披露,那就是無名指鍛煉法。(全身及其他手指放鬆,只有無名指緊張),無名指在日常生活中是廢指,很難動用到相關的力量,但是它緊張的時候卻能讓力量傳到手上。而且你感覺不到自己無名指的相關力量,對方也感覺不到從你無名指上傳出來的暗勁。

正確用刀揮砍的時候,主要就是無名指帶動刀的運行,其他手指只是在砍中目標的時候緊張以保持刀的平穩,所以很多練劍道的人無意中能練出這個效果,專練柔道的兄弟反而練不出來。

而太極拳最重要的攻擊力量雖然來源於無名指,但是其核心卻在大拇指上,在持刀揮刀的時候,身體因刀而失重,全靠大拇指來維繫刀的重量和平衡。內家拳的「人刀合一」秘法,也在大拇指上。

我們平時坐公共汽車,汽車一顛簸,我們就要找個地方扶一下來維持平衡,實際上扶一下那個力相對是很輕的,為何就能讓我們一百多兩百斤的體重保持平衡了呢?因為我們只是要找一下平衡感。找到了來源於兩個大拇指的平衡感,就進入了「不動之動」的境界。,真正的「四兩」撥千斤,用的是四兩重的大拇指,撥自己的體重千斤。

養生自己發明了一個方法,平時把大拇指握在其他四個手指里。行走時假裝失重,有時拇指從其他四個手指里尋找借力來平衡,有時其他四個手指也從拇指上找借力來尋找平衡。

我年輕的時候,遇到個練八卦掌的朋友,這位朋友練了好幾年的八卦掌,但是還是打不過拳擊手,他十分苦惱。

認為是他內力未到的原因,實際上按他那種練法,就

算練十年,也打不過練了十年的拳擊手,因為八卦掌這東西最早出現在商業社會的時候,雖然是在一次職業擂台賽上,但是八卦掌最早的誕生用途卻絕非打擂台,而

是反清復明。

八卦掌的手法和身法讓人眼花繚亂,打擊力卻不盡如人意。有很多八卦掌的朋友因此苦惱,都兼練鐵砂掌之類的重手法,但是鐵砂掌配合到這樣靈活的身手上卻又沒了威力。所以當世很多八卦掌名家都遇到兩難的境地。

實際上八卦掌的可怕之處還是在兵器上,空手的掌法也是掩人耳目罷了,甚至連八卦掌這個名字也是掩人耳目。八卦掌的精華在其獨門武器子午鴛鴦鉞,這東西可以鎖勾,可以劃,可以摳,可以割。但這東西也只是和平年代用來表演的。子午鴛鴦鉞的真正平民身份是——鐮刀。

在夕陽下的小樹林里,一個雙手持鐮刀的農民,突然用極其詭異的身法,向著你的頸動脈,股動脈,腳筋,腕動

脈等地方連續不斷地襲擊,你出一刀的時間他已經對

你攻了五六刀。而當你反擊的時候,他又躲到了樹後,用匪夷所思的角度不斷襲擊你。八卦掌的「九宮步」,說穿了就是在人群中,樹林里逃走或者躲閃反擊的技

術。在樹林/無辜群眾里的話,什麼形意拳,什麼太極拳,都不是八卦掌的對手。

八卦掌其實是介乎暗殺拳和義士拳之間,真正招牌的義士之拳就是「洪拳」(前身為太祖長拳,後來者為國標武術長拳套路)。太祖長拳,即託名宋太祖的黑社會拳法,在蒙元就有出現。

其特徵如下

1.注重王八拳(最符合人體本能的拳法,但此王八拳非彼王八拳,下面會詳述)

2.注重橋手(小臂運用技巧)

3.注重移動,上一招向東打,下一招可能就向南跑了

思維模式的差異,最終使東西方拳法開始走向不同的領域。如果按西方的思維看唯快不破,那麼就是猛練速度,比對手更快到達目的地。按東方的思維就是減少距離,比對方更快到達目的地。

因為義士之拳普遍使用小兵器作戰,所以在這個情況下,你只要手上拿一支小鐵筆,用鼓掌的速度對對方眼睛,咽喉連續**,一般沒練過的對手就鐵定得死。

而如果手上沒有小鐵筆怎麼辦呢?也有辦法,就是將自己的手練得堅硬如鐵。這也是現代內家拳的人往往不齒的

「局部力、局部硬度。」以一對堅硬如鐵的手,用練

成了本能的鶴啄,虎爪,手刀,拍掌等手法,每秒7~12下地對對手臉部發動多角度攻擊,如果配合馬步突進,實際攻擊速度還能翻倍。而人體反應速度的上限是

每秒反應5次(做到這點的也是神人了)。外加眼睛受到威脅時的本能躲閃反應時間,理論上幾乎是1秒內必分勝負。

當雙方都完全依靠「拳招」來形成鼓掌式攻擊本能時,誰的招數(攻擊角度次序)最能剋制對方的攻擊角度次序,誰就能先擊中對手,一旦擊中,則綿綿不絕。(如果手持武器,則一擊必殺),在這種情況下,傳說中的「拳招時代」就到來了。

當然,每秒7~12下只是理論速度。實際上影響攻擊有效性的因素很多。為了對抗這種「閃電手」,我國拳法家也發明了很多訓練方法,例如「聽勁」「粘手」「擒拿」「拔根」「控距」「地堂」等。

而除此以外,還有擅長距離控制的流派。例如大成拳和截拳道。

大成拳王薌齋公然聲稱「一切局部硬度的手法打法,全不足取」,他在當時也未嘗一敗,主要原因還是他的對手

主要是古拳法,他所發明的矛盾樁也是一種專門破解

唯快不破拳法的架勢,重心後傾,前手遠撐不讓對方近身,後手和腳等待機會給與打擊。這樣的架勢適合對抗古拳法,卻不適合對抗現代拳法。

李小龍的截拳架勢則是側身對敵,用低端截踢控制距離。等待機會給與重擊。這樣的架勢適合對抗古拳法,但也不適合對抗現代拳法。

所謂的「拳本無法,有法也空」「以無法為有法」其中透露出來的信息,就是「用最適合環境的打法去在這個環境里打」,在散打擂台上,最實用的拳法就是散打,在泰拳擂台上,最實用的拳法就是泰拳。

在這個和平年代,最實用的拳法就是養生。如果以泡妞為目的,最實用的拳法就是跆拳道(不帶I),如果想要保命,則最實用的是消除自己的一切心理盲點,讓自己迅速進入環境,進入角色。(題外話,RUN叔說他能在0.3秒內前撲5米並在敵人身上連擊5拳,什麼程度自行想像)。

這是大明朝萬曆年間,這時候戚繼光編寫了《紀效新書》《武備新書》誇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少林寺的和尚們在征戰倭寇的過程中終於找回了實戰棍法,[內家拳]這個詞還沒有在任何紙面上出現過,內家拳開祖王征南的老爹因為被主角的老爹從戰場上背下來而心甘情願在主角家做家奴,也就是說,內家拳的祖師爺是主角的家生子。

  而日本的上泉伊勢守信綱被室町幕府十三代將軍封為劍聖,宮本武藏的老爹新免無二西雖然參加過正親町天皇的天皇預覽,可實際上天皇自己都要靠賣字畫維持皇室開銷,新免老爹日後雖然跟兒子吹噓過自己拜見天皇的輝煌,但當時卻是整日混跡鯨屋,職業是用心棒。

  歐洲,劍術大師們用詩歌書寫劍術秘籍,你看見[粘劍][聽勁]這類名詞千萬別奇怪,翻譯過來就這個意思,如果看見[奪劍],好罷,這個技巧明朝叫[空手入白刃],日本叫[無刀取]

  是的,這是一個有傳承有招式的時代,東西方都如此。

  冷兵器打仗,首先講什麼?

  不是名將,不是陣法,不是兵書,什麼都不是,最重要得下盤穩固,看見武術裡面趟泥步像鴨子走路是不是很挫?看見日本劍道試合半跪著揮劍是不是很傻?

  冷兵器時代步兵陣型人靠人,你下盤站不穩,腳一滑撲街當場,不用敵人捅刀子,首先無數雙大腳巴丫就把你活活踩死。散兵線?那得十九世紀以後,所以,一旦倒下來,對不起,你已經死了。

  在中國,幾千年仗打下來,動輒幾十萬大軍上百萬大軍,只有這種背景條件,才會衍生出[馬步][站樁]這類基本功,你別管它科學不科學,是不是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妨礙,活著,才有資格講一切。所以,冷兵器時代,下盤穩固最重要,不管是布魯斯.李還是邁克.泰森,在冷兵器戰場上蹦蹦跳跳唯一的下場就是被踩死。

  戰場對陣,雙方數萬人排成整整齊齊面對面,長槍都是兩人高以上,書上所謂[槍陣如林]形容的就是這種情況。雙方在鼓點聲中邁步前進,當要接觸的那一剎那,由於雙方端槍平刺,中間會產生一段長約三米的隔離區,如果你蹲在這裡,會發現頭上全是長槍,而且,由於長槍的長度,長槍手們根本沒法把槍頭矮下來捅蹲在地上的你。這時候,如果你學過[地趟刀法][地堂拳法],恭喜你,你有用武之地了,實際上,這兩種武功也是這麼來的。

  招式首先就是用來殺敵的,任何關於養生健體之類都是後人附會的,或者,換個客氣點的說法,起碼,是在殺敵基礎上改編的。

  比如說,你練太極拳的,上戰場怎麼打?好罷!首先,深呼吸,別緊張,雙方接陣的剎那,用你的左手抱住刺過來的一根或者許多根長矛,然後,突然矮身,用手上的刀劍往前揮,不是讓你砍對方長槍兵的雙腳,說實話你夠不著那麼遠,往前揮是因為對方也會在槍林下蹲身殺敵的,你揮動手上的刀劍殺的是和你差不多的角色。

  練過太極拳的朋友知道我說的是哪一招了罷?沒錯,就是[雀地龍]

  至於對方的長槍兵,交給你身後練形意拳用大槍的隊友去捅罷!這也是太極雀地龍為什麼要突然蹲下來的緣故。

  這種野戰雙方接陣的技巧,太極拳中還有很多,但是,沒有有真傳承的老師教你,你練一輩子太極拳,頂多能拿來和同樣練太極拳的領導套近乎,雲深霧罩的扯幾句[倗]啦[擠]啦[領導聽勁練得高,我推手不是領導的對手]這樣的廢話,當然,拍好領導的馬屁也是可以陞官的。

  我再偷偷透露一點發勁的技巧,別看無數古拳譜裡面鉛啊汞啊一堆道家術語,就以為練武術能破碎虛空武道成仙,要知道我們中國很多朝代民間禁武,比如說我要是穿越到元朝,把剛才太極拳那番戰場殺敵用處一說,沒幾天,我的腦袋就會被蒙古人砍了掛在城門口警示漢人。

  好罷!那麼我就必須用點隱語,朝廷不準練武,可沒不準燒丹鍊汞吧!你不許教拳,我燒香拜拜丘真人總可以罷!

  為什麼古人練武要練馬步、站樁,這東西好啊!不佔地方,床前都可以練,每天睡覺前站兩個時辰就行。你想如今天的搏擊愛好者一樣,一堆人聚集在一起,買一堆杠鈴啞鈴拳靶腳靶回來練,然後高談闊論說練武心得?

你們一堆人聚在一起想幹什麼?聚眾造反么?

  在古代,私藏兵刃十件以上者,這是謀逆大罪。聚眾結社,灑血為盟,這個要判絞監候(死刑緩期執行),聚眾二十人,絞立決(死刑立即執行)。

  還是馬步站樁最經濟實惠啊!用鬼子的說法,那就是[打槍滴不要,悄悄滴進村],低調才是王道。

  所以,別看古拳譜一堆道家術語,實際上,很多東西說出來很簡單,什麼明勁、暗勁、化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老師汪俠芳傳授我怎麼發勁的時候就說:[你一拳打出去,眼前一黑,勁就到了]

  眼前一黑,勁就到了,別看只有八個字,要是放在《笑傲江湖》背景下,這八個字大略等於五嶽劍派真傳弟子才能傳授的東西,江湖上那些豪客比如金刀王元霸之流絕不會有這等真傳。

  等你明白髮勁的訣竅,回頭再看那些大師諸如李存義、張占奎、孫福全、尚雲祥之流,讀一讀描寫他們的語句:一發力,首尾俱顫……

  真傳就藏在不顯眼處啊!一發力,渾身顫抖,連腦漿都在晃,要是不明白眼前一黑勁就到了,如何看出[一發力首尾俱顫]這句話裡面隱藏的武學真諦?

  事實上,那些大師也很清楚的對弟子們說過:不可長練發勁,傷身。

  等到了現代,武俠電影裡面常常有類似的表演手法,電影《新少林五祖》裡面小屁孩洪文定欺負馬超興、胡德帝、蔡德忠、方大洪等年幼五祖,擺個攬雀尾,身上灰塵震起一層,這就是[一發力首尾俱顫]的電影表現手法,其實,那灰塵是撲在身上的爽身粉。

  這個,就是[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當然,輕易得來不知貴。如我這般,十三四歲,夜裡四點起床騎自行車穿城而過去和老師練拳,練完了請老師去茶社,兩籠蒸餃一盤燙乾絲一壺茶,再來兩碗干拌面……晚上再跟老師從八點練到夜裡十二點,如是幾年,老師覺得差不多了,才把訣竅告訴你。二十年後恍惚,再回頭看去,如果老師一開始就把訣竅告訴我,恐怕我也不大信:就這麼簡單?不可能罷!

  每一種武功,都有她特定的用武之地,就像我前面說的地趟刀法、地堂拳法,兩隊長槍兵互相亂捅的時候,就是他們的用武之地。

  當近代《大刀進行曲》雄渾唱響時,日本軍隊迷信[皇軍白刃戰天下無雙],喊著[退子彈,上刺刀]的時候,馬鳳圖、馬英圖兄弟倆創編的[破鋒八法]就是用武之地。

  當你身陷囹圄,雙手被銬但是又需要對付敵人的時候,[武鬆脫銬拳]或者巴西的[卡波依拉格鬥技]就有了用武之地。

  當你是康熙皇帝,需要擒拿鰲拜的時候,玩摔跤的善撲營就有了用武之處。

  當你是**,需要抓小偷的時候,好罷!據說**大學已經開始教授合氣道,柔道也是不錯的選擇,實際上,柔道的前身應該叫擒捕術,沒聽說過日本哪個劍豪或者名將學這玩意兒出身的,江戶時代,柔道才真正崛起。

  當你要在人群中暗殺某一個人的時候,日本的忍術,中國的八卦掌是不錯的選擇。忍術不去說她,這玩意兒本來就是陰人用的。八卦掌,是的,我沒寫錯你也沒看錯,練八卦的朋友再也不需要懊惱自己為啥打不過練拳擊的了,用網路遊戲的說法來解釋,八卦掌就是一種群戰技巧,跑動中殺敵。

  玩網遊的時候是不是看見戰士追殺法師一邊追一邊喊[有種別跑]覺得可笑?實際上,法師不跑位,原地不動跟戰士拼不是扯淡么!

  別以為董海川用八卦掌跟人單挑一時無敵就認為八卦掌可以上擂台,董海川還是太監呢!你是么?

  實際上,我很懷疑老金的[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原型就是董公海川,拳諺所謂[形意勁,太極腰,八卦步],八卦掌靈活多變的步法才是重中之重,是不是和鬼神莫測的東方不敗很相似?

  很多人認為八卦掌的掌法沒威力,打人不疼,其實,我也沒見到過東方不敗用掌法打人,用針去戳人倒是在電影上看到過。

  有時候,歷史的真相往往就淹沒在[八卦]這兩個字當中。

史說,董海川喜歡用兩種兵器,一種是細竹子裡面灌水銀,看著就好像街頭孩子玩耍用的,實際上,由於揮動的時候水銀在竹子體內流淌,輕重變化,一下抽在人身上皮開肉綻筋骨斷裂,十分之歹毒。

  另外一種武器,叫子午鴛鴦鉞,八卦門的獨門兵器,當然,董海川喜歡叫它日月乾坤劍,看清楚,日月,明白了罷!

  董海川乾的是反清復明的勾當,所以,很多野史說董海川是捻軍派到清廷的卧底。

  日月乾坤劍的形狀就是兩個半月形月牙反著拼在一起,這東西十分小巧,往袖子裡面一攏誰也看不出來。

  當年美男子汪精衛去刺殺大清攝政王載灃,用什麼手槍炸彈啊!自宮變成汪不敗,大清朝攝政王載灃早完蛋了。

  我們試想一下:殘陽如血,東方不敗……哦不,汪不敗在人群中漫步,接近暗殺對象後,一翻手,日月乾坤劍在手,一躍而起,往攝政王載灃脖子上一抹,一道血箭飈射噴洒在殘陽中。隨即,汪姐姐身如鬼魅,在人群中左閃、右閃……頓時不見,空氣中只有汪姐姐男女莫測的笑聲和「天下風雲出我輩……」的詩句,一大群保鏢在人群中擠得一身臭汗,最後也沒發現汪姐姐的蹤跡。

  想一想就激動,多麼唯美的畫面啊!真要這樣,後來也就沒東方不敗什麼事了,林青霞肯定飾演汪精衛汪姐姐,頓成影視圈一顆奇葩。

  別看我寫的八卦,可八卦掌她先天就不合適去擂台上玩。

  你能想像東方不敗裸著上身穿條短褲站在擂台上跟一個男人廝打在一起么?

  所以,練八卦掌的朋友們,不要很傻很天真的去和人競技了,你們學的東西是反清復明滴幹活,要怪就怪你們生不逢時罷!

  說了這麼多,聰明的朋友肯定明白了,沒有最強的拳法,也沒有最強的人,誰最適應環境,誰生存。

  老虎跑水裡面和鱷魚玩,下場肯定沒好,鱷魚離開水長途跋涉去虎穴殺虎,也沒好下場。

  懂了這個,你就再也不會因為國家散打隊勝了泰拳而熱淚盈眶了,朝廷台也肯定不會報道,國家散打隊遠征泰國,在泰王杯上被泰拳手用泰拳規則打得七零八落灰頭土臉。

  同樣,當日本籍韓裔摔跤手力道山花錢買通花旗國摔跤手,日本民眾在電視上看見本國選手狂毆花旗佬,最後舉起金腰帶的時候不禁熱淚盈眶狂喊[大日本滿塞]頓時忘記了被花旗國佔領的陣痛。

  再說一個適應環境因此生存發展的例子,二戰後,聯合國認為武士道有宣揚推動軍國主義的嫌疑,所以,勒令所有武道不許公開練習。隨即,日本文部省下達武道禁止令。

  但,日本人鑽了一個空子,由於空手道自身沒有獨立的財團法人,它是掛在柔道下面的,所以,日本人聲稱,空手道正式名稱叫空手,不是武道。

  於是,空手道放棄了一部分冷兵器的技巧,以現代體育競技的名義立刻蓬**來。

  持心而論,空手道對於在全世界宣傳東方武術系統是做了極大貢獻的,但,空手道的崛起,在當時,標誌著武術招式時代的死亡。

  用佛家的話來說,武術從那一瞬進入末法時代。至於歐洲,武術招式的時代逝去的更早。

  等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新派武俠小說家金庸提出[無劍勝有劍][無招勝有招]的觀點以後,武術招式更成了臭狗屎,誰都可以踩上幾腳。

  無招勝有招發展了幾十年以後,終於變成了被某些人奉為圭臬的東西——無限制格鬥術。

  何謂無限制格鬥術?一句話,不擇手段弄死你:手上有煙灰缸就別空手,有碎啤酒瓶就別拿煙灰缸,有西瓜刀就別拿碎啤酒瓶,有折凳就別拿西瓜刀,有大黑星就別拿折凳,有AK-47就別拿大黑星,有米尼崗六管機炮就別拿AK-47,有核武器……恭喜你,你已經天下無敵,能和你平起平坐的唯有奧大叔、**等寥寥數人而已。

  這就是無限制格鬥術,最現代的無招勝有招。

  而我要描寫的時代,是一個武學招式的時代,那個時代的人相信某一個絕學招式可以破解另外一個絕學招式,那個時代萬人敵指的是軍事家,百人敵指武術家。

自90年代以來,流行過的傳說之拳大概包括——太極拳,大成拳,截拳道,散打,泰拳,無限制,最近幾年流行的是巴柔。

這幾門拳法都真實存在,但又並非真實。

太極拳隱去不談,大成拳號稱40年代未曾一敗,散打號稱全世界最實用,泰拳號稱五百年不敗,無限制省去若干字,巴柔號稱60年不敗……柳龍拳號稱……

真正把以上拳法練到一定程度的人,自己心中都明白,這些拳法中其實有著極大缺陷和隱患。他們都只適合特定環境和特定對手。而且在這個資訊年代,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太極,大成,泰拳,巴柔這些拳法在熒屏上被人打得滿地找牙。什麼五百年不敗,100年不敗,都只是廣告詞。

以此為生的專業運動員往往很少發言,經常在網上為了「誰更厲害」而吵得不可開交的,多半都是些半桶水的業餘愛好者。

這些業餘愛好者在網上爭論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研討技術的應用,而是要告訴別人「我練的拳比你們厲害,我選擇這種拳,所以我比你們聰明,我有智力上的優勢」。這些業餘愛好者會自動過濾自己門派選手的敗績,將對方門派選手的敗績作為自己炫耀的資本。(常見的是將太極拳N個流派其中某小門派的掌門人次子和另外一名白鶴館館主的比賽情況到處轉帖,而將早期格蕾絲柔術比賽視頻中的選手水平低劣視若無睹)

我在前面幾章,闡述了一些拳法的產生目的和其局限性。這些拳法很多弟子都會勃然大怒,因為他們覺得我打破了他們心中的幻想,在他們心中的「無敵拳,全能拳」的光環被污染了。(例如如果有人說插眼可破巴柔的某些動作,其弟子就會大怒「誰要是敢**眼,我也一定插他的眼睛」,全然不顧這最終結果就是變成插眼比賽而非巴柔比賽)

這個世界上幾億年演化中從來沒出現過無敵的動物。老虎到了水下,鯊魚到了陸地,都會自斃。甲鱗角牙,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人類的出現,扭轉了這個局面,人類依靠智慧和工具,適應了任何環境。但卻總有一些人,將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寄托在一門「全能,無敵」的拳法上。為了「我練的拳有沒有用」而憤恨數年。甚至浪費了大半生光陰。

在古籍中,很少會看到關於拳師不敗,無敵的記載,這類記載的起源是自清末起,因為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積弱,在國際地位也低落,所以自清末開始,開始流行一種風氣,就是以拳為榮。

在中國教拳,要承受的壓力比跆拳道等拳法重的多,你的徒弟會對你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他們期望你未嘗一敗,期望你全能,無敵。如果他們發現你敗過,他們會將自身的不得志歸結於自己的智慧問題,歸結於選擇了你這個師傅、他們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因為這個師傅,他們在和別的門派口水戰的時候,處於屈辱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師傅選擇保守,以「不授你真傳」作為學生能力不足的借口,一些師傅開始編造「XX年不敗」的神話,以滿足弟子的需求。

泰拳在國外,從未有「五百年不敗」之說,是香港某拳協會長為推廣泰拳而編造,如今舉國皆信以為真。

巴柔在國外,從未有「六十年不敗」之說,為90年代中期國內UFC推廣者所編造,如今舉國皆信以為真。

要想這類「XX年不敗」的神話在中國消失,先要國人消除自卑,從學生的心態做起,最後扭轉老師的心態,拳法才能真正從傳說中走出來,成為真實的拳法,從「全能無敵」中走出來,走到其真正的適用環境。


建議看歐美版,據說剪輯的更容易理解。

其實《一代宗師》高妙之處就在於形而上。


如果看過編劇之一徐浩峰的《道士下山》大概就會明白,

所謂的一代宗師指的是清末到四九年之前那段時間中活躍和流逝的一代武林人士。

所謂的大時代,指的是那段政局動蕩不安、江湖人人自危但也造就了武林空前繁榮的大時代。

宮二最後悲劇可說是她自身決定的,可同時也是時代的反映。對武林或說家族有高度責任感的同時也為家族所累。

真正的點題是宮二在雪地獨自練功時背景獨白,那是王家衛和徐浩峰對逝去的武林的喟嘆。


很簡單,一代宗師不光講的是葉問,也許觀眾被葉問吸引,一代宗師講的是宗師的精神,電影中的主旨是一個武林,一個里子和面子的問題,張震和趙本山演的就是里子,梁朝偉演的葉問是武林中的面子,里子做的都是不光彩的事情,但是也是為武林做的事,這些都是個人看的理解,王家衛把電影壓縮到兩個小時,所以有些事情就看不清


我覺得一個電影需要好多之外的文字來解惑,那這電影也好不到哪去


推薦閱讀:

以現今的科技,集全世界之力,能否造出《環太平洋》中的機甲?
未來幾年科幻奇幻影視作品會不會出現「人造人」題材井噴?
徐克《智取威虎山》里土匪的黑話都有啥?都是怎麼來的??
微微一笑很傾城 電影好看嗎?
有哪些類似於《凱爾經的秘密》或者《海洋之歌》這種極具形式感、畫風獨特的動畫電影?

TAG:電影 | 王家衛導演 | 一代宗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