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吧台形式,用和咖啡店售價40元咖啡相同的原料,但咖啡售價只有他們30%---50%,這樣可行嗎?

咖啡為什麼賣到30.40一杯,產品只值10塊錢,剩下的就是沙發、WIFI、無限休息時間的附加值產生的費用。咖啡應該而且早晚會是一個平價的飲品。


前景不會非常樂觀

你的目標是12塊到20塊的咖啡,專門做成站bar形式的是吧?

競爭者眾多。

全家便利店、7-11、85度C都已經在做你想到的這個生意---外帶的杯裝現磨咖啡。

很多家都有高級的半自動咖啡機,或者是瑞士原裝的全自動咖啡機,

出產質量都不差,配鮮牛奶,8~12塊一杯。

這些店只是做一個配套來銷售咖啡而已,很大一部分人力費用和房租成本,都被麵包或者其他商品分攤掉了。

你的思維誤區還停留在賣「產品」上。

大家去咖啡館主要是為了:等人、談事、休息放鬆、聊天,外帶喝心情。

你如果沒地方坐,那你只能抓住最後喝心情的這一批客群。

你要記住,星巴克創造的是第三生活空間,不是賣咖啡的。

如果針對專門來喝咖啡的人,大部分來往的僅是白領上班前下班後的一杯提神咖啡。

你的低價政策很難滿足那些為了裝B喝咖啡的人。那些運用輕奢侈的概念,有助於提升自己的優越感。

只賣咖啡你就輸了

如果你想藉助咖啡吧和大街小巷的coco奶茶競爭,你是沒有活路的。

奶茶每個店至少30個單品。冷熱酸甜各種,加了料更多。

咖啡你能有什麼?

美式、意式、拿鐵、摩卡、卡布。再配點焦糖、榛果糖漿什麼的。客群太小了。

更何況,大家很多人會覺得,咖啡是一種提神飲料,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喝的軟飲。

真正懂、愛咖啡的人,不選擇全自動機咖啡。

由於咖啡產品的獨特性,半自動機的咖啡會更好喝。

可如果你要雇便宜的員工、開連鎖搞標準,就更需要全自動咖啡機,比如宜家的咖啡是全自動的,711咖啡的是全自動的,全家咖啡是全自動的。都為了40分鐘就學會使用。

所以那些咖啡圈的意見領袖(咖啡警察們),會對你的店嗤之以鼻。

「某某品牌的咖啡是不入流的。我帶你見識一下真正好喝的咖啡。」

(你不會真的以為你咖啡的口味會做的比星巴克好吧?國內的連鎖品牌口味比星巴克好的大概只有太平洋了。)

P.S.也有人在這領域裡殺出一條血路的,台灣這幾年有一家叫kama咖啡的活的還不錯。

http://www.camacafe.com

祝你成功。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經說了很多,贊同他的觀點,說說我自己的見解吧。

我很熱愛咖啡,當過2年咖啡師,20平的居民區小店待過,稍大一點130平左右的臨街店也待過,經驗有一些。更大的星巴克,costa,這些品牌店沒去過。

確實如大家所說,咖啡在國人眼中只是一個附屬品,大部分客人是因為一件事兒,到了咖啡店。可能是等人,約會,放鬆,看書,思考等等原因,然後再考慮要喝點什麼,而有的人不喝咖啡,或者對咖啡有偏見,如果你店裡只賣咖啡,可能客人直接會把你無視掉選擇另外的店做這些事兒(等人,約會這些)。只賣咖啡太被動。而且就我兩家店的工作經歷,每天做的咖啡,平均也只佔整天做的飲品的30%到40%左右。

價格:題主所說的產品只值10元錢····其實,真要算成本價,10元都不到····

130平的那個店,全部用的illy的豆子,紅罐,供貨商拿價67,250克那種小罐。嘛,可能有人覺得illy的豆子不好,反正我覺得illy的豆子挺好的,很均衡,一杯意濃搭150毫升做的美式,是我最喜歡的比例,也因此愛上美式,之後逛咖啡店也只喝美式了······

(一般小咖啡店用的咖啡豆可能還沒illy的好,工廠化生產的東西,味道至少很穩定,不同批次不會出現太大味覺差異。之前那家20平小店自烘豆,1公斤生豆30元左右····雲南豆貌似。他們也不挑,直接烘,成品賣價是1磅120,1磅約等於453克。單算咖啡成本,可能illy豆在一般咖啡店中還算高的)

因為題主考慮的是咖啡吧,肯定用的半自動意式機或者全自動的,其他器具不考慮,速度慢,再生產慢,因為清洗也費時間。

單份意濃做的咖啡,最多最多使用10克豆子,這還算多了,減去平時一些損耗(比如每天晚上磨豆機裡面多的咖啡粉得清理出來。國內有些咖啡師為了追求出品速度,磨粉的時候粉會比手柄槽高出一點,多的粉直接抹掉,多浪費····但速度確實快幾秒。客人多的情況下,這幾秒的積累確實可以在相同時間下多出品幾杯咖啡),那這一罐咖啡豆理論上可以做25杯到30杯左右,豆子成本多少?一杯頂破天2.5······如果是花式咖啡,算上牛奶,店裡用的雀巢全脂,1L那種,一盒貌似10塊左右。店裡咖啡比較大隻,牛奶用的多,花式一般一盒做個5到6杯咖啡,粗略算個2塊吧。

(插一句,其他牌子沒用過,當年待的兩家店也就用過伊利,蒙牛,和雀巢,雀巢貴真的有它的道理,打奶泡的時候溫度控制好,會有一股很濃的奶香,暫時不知道是不是有添加劑,但能給咖啡增色不少。伊利的忘了,初學的時候用過幾次,那時還不能感覺東西的好和差,蒙牛就是一股濃濃的腥味了····讓人有點接受不了····)

這就是一杯咖啡的大致成本,大家見得比較多的卡布,拿鐵什麼的,成本一杯頂破天4.5。如果再帶點奶油,巧克力醬啥的,這些最多也就1塊吧,因為用量少,總共5.5到頂了····這還只是用illy豆的情況下,其他店可能更低,可能是4塊多····

這樣一杯意式濃縮成本2元,花式咖啡成本4到5塊成本的咖啡賣多少錢呢?我待的小店,意式濃縮是10元,花式20元,後來漲了,意式15,花式25到30左右。大店意式濃縮是25,花式32到38左右。算上物價可能漲雜七雜八,每款產品毛利率都在70%到80%左右。

這麼高的毛利率,咖啡店依舊盈利困難,一水的咖啡店主勸那些想開咖啡店的人慎重,因為確實不怎麼賺錢,回本慢。(如果有咖啡店主極力勸你加盟他的咖啡店,不用想了,肯定想騙你加盟費。)如果只是單純想賺錢,開個麻辣燙都比開咖啡店強,真心的。

主要原因就是客人少,一線城市有一部分人有喝咖啡的習慣,市場大點,但競爭也多啊。二三線城市有這習慣的人少,競爭也小,但二三線城市的客人更多的朝星巴克這種大店聚集,逼格高啊······拿著星巴克的杯子來張自拍,發朋友圈微博,逼格蹭蹭往上漲。

這種大環境下,客人少,你還把咖啡價格壓低,這就是自掘墳墓了····價低就是走量,而真正能走量的咖啡店,只有星巴克這種····他們那才叫走量····人流量大的商業街里,黃金地段的星巴克,5點多鐘排隊能排到店外面····但你也沒見他們的價格低於20呀。

因為真正決定咖啡店售價的不是咖啡成本,而是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那家小店在居民區附近的小街道上,20平一月2000左右,那時我剛工作,工資1100,所以產品價格整體便宜點。大店一個月租金3W,臨街商鋪,那個時候我已經工作一年,工資2000,後漲到2500。

(因為在大店工作了一年三個月,情況比較清楚,就拿大店舉例說說吧)

大店,3W的月租是個啥概念。簡單的算,1000元/天銷售額是最基本基本的,剛夠房租。店裡4個店員,月工資2500,1W,日目標加333,電費一個月估摸著好像是2000左右,冬天和夏天差不多3500(咖啡機,冰箱,空調等等),再加100吧。原料成本嘛,時間有點久遠,記得不太清楚,不過一個月應該不會超過4000,有的月份用的多,有時用的少,平均下來算1天100吧(簡單算,簡單算)。

這有多少?1533/天最低銷售額了····可能中間還有些耗損啊,設備維護啊等等的沒算進去。這樣租金成本和人工就佔了總成本的80%左右····量又走不起來的情況下,咖啡能賣的便宜么······

順口說說,待的那一年時間,平均下來每天的銷售額就在1700,1800左右徘徊····整這麼大排場,一個月賺5000左右,當初投入好像是30W吧(大概,聽老闆說的)。真的要去開麻辣燙啊少年!!!

(還有一個原因,大一點的店子千萬不要開在星巴克附近啊豈可修!!!)

所以,各種原因決定單賣咖啡的話,售價低不了,除非像85℃那種,主賣蛋糕,輔賣咖啡和其他飲品。主盈利點不在這,價格自然低一點。

噢,還有一點,咖啡不算那種經常需要消耗的產品。礦泉水啊,雪碧啊,奶茶啊,極限情況每天喝,一天喝4杯/瓶都成,只要你有錢還喝的下。咖啡就不同了,就算喜歡喝的,一天3到4杯到頂,要真哪個人一天喝3到4杯,那他們會直接自己做,而不是在外面消費你的咖啡。星巴克就算走量,也沒太多人一天喝4杯,還每天去吧?

至於題主所說的附加值,WIFI現在是標配,不討論。沙發和無限的休息時間這點上,就足以證明題主肯定沒有大致去了解過咖啡這個行業。

咖啡館永遠在研究的問題——如何讓更多的人到店喝咖啡,同時讓客人更快的離開。星巴克,加上不相干的肯德基,麥當勞都有這種苦惱。

1,因為經營理念的問題,他們不存在最低消費,而有些人有個很不好的習慣,認為他們提供的凳子是拿來坐的,他們的空調和WIFI是拿來蹭的。他們無法理解他們的凳子其實是為了賺錢的····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星巴克,星巴克中國區門店這幾年增長非常快,而中國區的銷售額增長速度也是最快的,但影響銷售額增長率最大的問題,就是進店不消費,所謂的占著茅坑不拉屎。

如前所說,客人是因為某些事情才去咖啡店的,本來有的空位,被這些不消費的客人佔了,而且他們還待挺長時間。那這群需要待在店裡的客人,就沒地方坐,要不變成外帶,要不直接就走了。就算點一杯最便宜的飲品,也比啥都不點還待挺長時間的人強好么,都是要賺錢的。

(不過一杯咖啡待一下午,如果店裡有空位也就算了,爆滿的情況,沒啥重要的事兒就早點走吧。對著店logo來張自拍也算不虛此行了······像我一般在小咖啡店,小容量的一般10分鐘之內搞定,星巴克,costa那種大隻的,得20多分鐘,有時還喝不完······200毫升左右才適合我······一般待1個多小時差不多了,如果店裡滿了,我就會離開。順帶把咖啡杯,水杯,煙灰缸啥的直接送吧台,自己做過這一行,喜歡這種客人,自己也就這麼一直做著。當然看書的時候會待長一點)

所以永遠不要讓客人無限的待在你店裡·····

不過題主要的是吧台式的,地方不大,最多擺個3張小桌,坐6到9個人左右。一般也就是外帶,但上面說了,消費者少,專門奔著咖啡去的不多,外帶人就少了。想坐一下呀,店裡位置又少,幾個人就坐滿了,他們也就走了。(像我這種50%情況專門奔咖啡去的人,也是需要有個地方坐的,我們不在外國,站在吧台旁邊,聊著天把咖啡喝完這種事兒,看起來挺傻的······熟人也就算了,一線城市沒去過,不討論哈)

2,沙發,接上一條,沙發就是個會讓客人長時間待在店裡的兇器····你坐著舒服了,又有WIFI,空調,沒太大事兒誰想走啊······你看星巴克,沙發很少,大多是一整張的大桌子,或者窗邊的長桌子,目的是為了把空間盡量利用起來。

3,順帶說說人工,真要做咖啡,最好找靠譜咖啡師,至少對這個行業比較熱愛的咖啡師。如果你用的全自動機,那到沒啥,會用機器就行,人員要求不太大。如果用的半自動意式機,會和不會差了不是一個檔次····熱愛不熱愛又差了一個檔次····豆子機器好不好又有一個檔次····我家附近有家小店,外面裝修還行,不過後面帶棋牌,本來不喜歡這種店,但有時晚上想喝又不想走太遠。這家豆子很一般,不知道在哪家自烘焙店拿的貨,老闆是個女的,30多歲,目測是半路出家。家用半自動機,500、600那種,加上我只喝美式,不加奶糖,豆子的風味也算是能完整呈現,不像花式咖啡還能用牛奶巧克力醬遮住那種不好喝的味道。那感覺,只能說很一般,但還能喝喝。有天過去是老闆老公做的······感覺連半路出家都不算,那一口下去差點吐出來······然後再也沒去,坐車也去遠點的店····純賣咖啡,一個靠譜咖啡師是影響回頭客的重要因素,用過都說好。

總結一下:

1,咖啡售價高的原因主要是店面租金,人工成本,總的消費人群數量,重複消費的頻率,有的還帶宣傳成本等等,原料成本其實挺低的。走不起量,單純按原料成本定銷售價格其實挺·····那啥的······你要像我之前待的那個小店,租金低,人工成本低(我的工資低,5555),又沒宣傳費,賣10元到15元一杯也沒問題,能找到一群熟客固定消費也成。但要說賺錢嘛,呵呵。

2,讓更多人來,讓他們更快的走永遠是咖啡店的主題。不過那已經是生意好才要考慮的問題了,讓更多人來已經很頭疼了``````

3,咖啡行業裡面,星巴克很牛了,他們本來打造的就是除了家和公司的第三空間,讓我們除了上班和回家,就是待在星巴克,再給你來杯高逼格,可做自拍背景,味道還過得去的咖啡,爽歪歪。(我算不上星巴克粉,因為在大店的工作經歷讓我很討厭星巴克搶我們生意,搞的大家工作壓力也大。豆子偏苦,反正我不喜歡,其他飲品就是甜,甜的膩人。但說實話,它又不是暴發戶,玩的是個積累,論各方面我待的店都不如它,生意不如它也很正常。重要的是從它那裡學到些什麼)

再總結一下:

題主要能找到一個租金低的地段,有一個靠譜工資還不高的咖啡師,或者自己親自出馬,豆子不說太好,至少在平均水平,咖啡價格便宜,出品穩定讓人有二次消費的慾望,有穩定消費群,客人還都奔著你的咖啡來外帶,不是找個地方待一下午。以上情況都有的話,題主這種吧台式的咖啡吧,也可行。

但是,難吶

給個不成熟建議,稍好一點的寫字樓,租金沒具體關注過,應該也不便宜,但坐辦公室的至少對咖啡需求大一點,要能盤下整個寫字樓的咖啡生意,應該也就OK了

(個人見解,不喜請輕噴)(寫這些玩意兒用了4個多小時,我果然不適合當作家······)

(還是覺得開麻辣燙比咖啡店賺錢腫么破······我未來要在咖啡這條大坑道上走多遠啊豈可修······)


你假設了咖啡廳售價40元的咖啡,其原料是客戶大愛且高品質的咖啡,這兩個前提目前國內根本不存在。

不是說100元的咖啡品質就好過40元的,就算是好過40元,也未必是市場接受的。

國內一天喝3杯以上的,除了極個別愛好者以外,都是上班壓力超大,需要提神的辦公室白領,這個領域已經有速溶,罐裝咖啡,甚至紅牛競爭了。掛耳包市場這幾年雖迅猛增長,但僅僅面臨的只是一個細分小眾市場,辦公室消費的還是咖啡的提神,競爭者如此之多,把價格也限定在了1-7元之間。掛耳走品質口感路線,利潤空間有限,降低品質其實和速溶很難競爭。掛耳無法取代速溶,僅僅是部分受眾覺得相對健康,比速溶好喝一些。可就是這樣還有一些腦袋爆掉的受所謂第三第四波精品潮洗腦的愣頭青,賣淺烘的掛耳,真是竹籃打水啊。

扯遠了。

我去館子喝咖啡,要麼談事,要麼享受下午時光看看書,後者的話,我希望是符合自己口味的價格十幾塊甚至更低的咖啡,就算是喝咖啡的,也不會去單獨消費一杯40元的咖啡,哪怕你的咖啡符合我的口味,我也只願意消費一杯12元的,最多兩杯。你就算低價且口味還不錯,吸引到了真正喝咖啡的客戶,你也賺不了錢。

只能增加單客消費。

如何?

簡餐,糕點。再賣點豆豆。

即使是這樣,你的財務報表也不會太好看。

這還是建立在你的產品,特別是咖啡的品質達標的前提下。

不同層級的客戶消費的東西不一樣。

你定位為,你的店能吸引大批量的喜歡喝咖啡的客戶。喝完就走,或者直接外帶。

這種定位,也許國內會有那麼一天成為現實。但,現在,請看清現實。

繼續說口味,你了解什麼才是一杯好咖啡嗎?如何做一杯好咖啡出來?而且假設你不被某些教育機構洗腦,你真的莫得清大眾的偏好嗎?或者至少某一個細分市場的偏好嗎?

別逗了,光參加培訓的費用,那都是十萬以上的累積,沒這個量,我絕對不相信你可以穩定的出品你想要的味道。

很多時候走訪一些咖啡廳,光看吧台設置,我就不想喝了。

一些所謂的精品店,吧台也許很有設計感,但再看看咖啡師的幾個動作,我也絕逼不會去第二次。

回到口味,哪怕你做到了一杯精彩絕倫的咖啡,可我最多一個月去一次。可見,單純靠口感吸引客戶,是錯誤的。

以上,先寫到這兒。


福建廈門有個"老塞 Take-away"咖啡 福州也有很多家 這個品牌相當火 在這當地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就如同品牌寫的 Take_away 帶走,告訴消費者就是帶走喝的,同時設計也有逼格。 樓上肯定沒有從業過餐飲飲料行業的 在這類行業中 物料已經便宜到髮指,一杯12?20的咖啡成本低到想像 (都是研磨咖啡逗+進口牛奶) 主要是地段和租的店面 地段人流要很大 店面要足夠小 產品線不求多但求味道好加精品 推薦在2線城市靠近寫字樓學校居民區的結合處做 我們這的成功就是血的樣本 還有相信自己 商業永遠是沒人做過成功的機會才大 覺得這行要純粹拼B格的哈哈


咖啡註定在中國很難平價!牛奶的價格和咖啡豆的價格擺在那兒!

你無法想像國內的奶茶店的成本有多低(不考慮它的健康安全等問題),我曾算過,我做咖啡的牛奶(德國進口)按奶茶店的杯量裝,成本價已經超過它的售價了!沒有競爭機會!

你會說,那些高素質的人會選擇咖啡而不是奶茶,但是,這些人為什麼要蹲在路邊喝咖啡?


看了你的描述,就明白你想做便宜的咖啡,把咖啡做成奶茶店那種形式。

如果你這麼想,並去做的話,那我告訴你,你一定會賠掉這間店。

要斗便宜,你便宜得過雀巢3合1?人家幾毛錢一袋,沖一下就可以喝了。稍微貴一點的其他口味咖啡,也不會超過2元一杯。你怎麼比?!

你要開咖啡店,就要先懂咖啡。要懂咖啡,就要先懂喝咖啡的消費者。

如果你蹲在街邊賣奢侈品包,300一個,你說會是什麼樣的人來光顧你呢?

只有讓咖啡回歸到咖啡的價值,做出高端精緻品味的咖啡,營造舒服的環境,讓顧客有一種花40塊錢得到60塊享受的感覺,你的生意才能得長久。

星巴克是不會陪你斗便宜斗爛的。


先想辦法把售價定在5塊錢一杯 再順便烤點3塊錢一個的麵包

8塊錢,也許油條豆漿的良好替代品

但是——肯德基早餐發來了賀電。


對不起, 我一直覺得咖啡廳是個賣 「
沙發、WIFI、無限休息時間」 的地方.
咖啡只是個提供優雅收費方式的附加品。


作為一個每天麥當勞早餐的上班族,我認為這個想法有可行的地方。

首先我們公司每天坐班喝咖啡的有大概十個人,占坐班人員的20%以上。喝的大多是自己買的包裝速溶咖啡,品質很差。雖然周圍有星巴克,但不是每個人每天都能有時間去買。

其次,能夠翹班去星巴克的人不多。巨頭走的都是休閑文化路線,你如果走平民剛需路線有的做。

第三,個人最喜歡的咖啡反而是麥當勞的黑咖,香濃可口,微苦但是味道純正,帶有較重的烘培氣息。故價格並不能代表咖啡好不好喝,這個可以參見咖啡盲品實驗。

總結,做快速的,好喝的,品種較單一的咖啡,配上有特色並定期更換的早餐搭配。一套在10~15元左右應該可以在核心辦公區佔有一席之地。當然在早餐旺點過去後你要做別的東西來增加收入。店面控制越小越好,不提供坐的地方,這個就能在成本上佔優。沒有那種商品是賣不了的,看你怎樣打包成為一個package,讓人無法拒絕。


首先你是開在什麼地方?其次你的投入是多少,你期望回報是多少。我投了一個,和你說的差不多。現磨咖啡,剛開第一個月,目前的形式看,回報40%左右。


題主是想開街邊奶茶店一樣的咖啡店???


哈根達斯的咖啡外帶是19,當堂是29


黑龍堂,蜜果之類的奶茶店賣9塊錢


………不論高低端,貌似銷量都不大


國內真正懂得咖啡的人很少,哪怕是星巴克 每天賣最多的要是不含咖啡因的冰星綠。


我一直覺著咖啡吧里的咖啡和酒吧里的百威是一個性質,只是個幌子而已


一個邊走邊喝的人,是很難品味出咖啡本身的好壞,


而且……即使你把咖啡標10塊錢一杯,該買奶茶的高中生還是會買奶茶,該買豆漿的大媽還是會買豆漿,想買咖啡的人……也不會願意自降逼格的。你這是單純的把自己利潤降低了啊


簡單說說吧。樓主你要知道這是在中國,沒有外國的咖啡文化,大多數人去咖啡店是去休閑的,去裝逼的,所以咖啡不是最主要的,能夠休閑的和裝逼的配套設施才是關鍵,而且在外國吧台咖啡之所以能賺錢,就是快速餐飲,而在中國喝咖啡是一種休閑方式啊,是休閑方式或工作方式啊親。


可以,不如加盟cama(台灣的),他們就是這樣的店。

但是很有難度,利潤不高。而且他們也是有幾個座位的。


這種外賣咖啡店的想法其實很多人都曾想過,但去做的很少,我認為有市場,但不能只賣咖啡,應該把咖啡和麵包或熱狗之類的搭配賣,價格控制在15以內。


完全競爭市場不允許吧。東西肯定有區別。環境什麼的都是加成。


咖啡消費群體你要琢磨清楚,基本都在30-50歲之間的中年人,小聚、約會、商務洽談、無非是先看環境,後看服務,再看餐飲品的消費習慣所掌控,沒有好的環境,是吸納不了這些咖啡主要消費群體的。


之前看過一本經濟學的書,其中分析了星巴克大小杯之間成本的差異,從那本書的資料來看,對星巴克來說,一杯咖啡的原材料成本遠不及人工及各種成本,因此大小杯之間的定價也相差很小。所以我覺得題主認為的咖啡材料便宜就能起到競爭優勢這點不容易成立。

另外我覺得咖啡店在中國的處境比較尷尬:

1、為了降低售價而採取較低品質的原材料的話,那麼和奶茶店及其他順帶做咖啡的店相比沒優勢,吸引不到相對了解咖啡的人,店的氛圍也會因為顧客群的關係而難以提高;

2、如果採用較好的原料,那麼用全自動咖啡機就體現不出用料不同帶來的口味提升,聘請職業的咖啡師來弄的話,成本又會像上文說的星巴克那樣,隨之而來的人工等成本會讓總成本一下子提高很多,售價上去的話又會讓那些不懂咖啡的人覺得這店坑人;

總而言之就是,不專業吸引不到肯消費的咖啡黨,醬油多了店的水準也跟著下降,然後就變成超值午餐之類的感覺;專業的話,沒有特色的話就沒有足夠多的咖啡黨來消費,難以經營下去。

ps.我家附近有個咖啡店採用的做法是,只賣咖啡、奶茶、茶等飲料,兼售自製的咖啡粉和烘焙好的咖啡豆,同時在正門旁弄了個小的外帶的吧台...經營狀況不清楚,但是也經營了幾年,也有在招聘人手。


我就開了一個咖啡店,剛開2個月不到星巴克就在隔壁開業了,現在經營狀況不是很好。建議謹慎考慮,不要離這樣行業巨頭太近。


那幹嘛還要賣咖啡,我就是喜歡找地方坐會,客人要安靜,可以看會書玩玩遊戲什麼的。既然在中國,當然茶比較流行啊,不如去賣涼茶好了


首先我覺得認為競爭不過starbucks這個想法有點問題。因為顯然這種咖啡店的競爭對手不是starbucks這種行業老大。因為你剛開始,還不夠格。用吧台形式賣咖啡,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用戶空間的。 我的觀點是贊成你本人自己先試試著開開。大家的意見畢竟只是建議。


1,咖啡本身已經是一種平價的飲品了,速溶咖啡一塊錢一包,麥當勞六塊左右。

2,咖啡館裡40塊一杯的咖啡,其中單獨咖啡的成本最低可能不超過3塊都有,但是裝修傢具陳設租金水電工商稅費物料損耗,扣除所有這些成本以及人力,就算賣著40塊一杯的咖啡,店家也不見得就能有多高的利潤。咖啡館並不能算是暴利行業。

3,從商業模式來分析,這不是一個好生意。如@汪惟所述已經非常詳盡。


在美國,星巴克就是一個大家來了抓一杯咖啡走人的地方,甚至學生會帶大杯子灌滿走人。

所以樓主你的設想其實在美國已經是現實,但是估計在未來若干年內,國內還不會把星巴克當成一個「賣咖啡」的地方,而是一個「喝咖啡+享受環境」的地方

所以如樓上所說,不是一個好生意

就我個人看,如果一家咖啡店提供了好喝又外帶,價格略低於非外帶的咖啡,我是很願意去光顧的。


推薦閱讀:

想開水晶飾品店,加盟哪個品牌好點?
AI行業現階段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對音樂版權收費對於現在的免費經濟甚至與補貼經濟是不是一種倒退?
房間燈被手機控制,可變鬧鐘,市場和前景如何?
怎麼把串串做的高大上?

TAG:創業 | 咖啡 | 商業模式 | 奶茶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