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政府(不限於中國政府)調控房價的政策措施被證實是有效的?

我在其他問答里看到有人說韓國政府只允許一人一套房,這是真的么?這種方法有效么?有哪些政府控制房價的政策措施被證實是有效的?


為什麼一定要由政府來主導調控房價呢?當政府每次打壓房價時說要打擊投機性住房需求時,為什麼不問問能不能將投機和居住兩大需求分開呢?讓投機回歸金融市場,讓居住回歸每一個房貸一族。當所有的宏觀經濟學家都在把資產價格泡沫和房價聯繫在一起時,為什麼不問問能不能允許做空房價來擠出這些泡沫呢?讓市場的預期重歸理性,讓各個市場主體進行競爭。

房地產指數期貨就提供了這樣一個途徑。

長期以來,調控房價陷入某種政治兩難,房價打壓過猛有房子的既得利益者不高興,房價不打壓年輕的買房一族不高興。

那麼如果有了房地產指數期貨呢?

想要購房的普通居民可以買入住房價格指數期貨。如果房價真的上漲,他們就可以以比較高的價格在期貨市場上平倉獲利,他們在期貨市場上的獲利就能抵消房地產市場上價格上漲的風險。

這樣,對於人們來說,原本是不動產的房屋,可以被靈活的進行交易。同樣,房價的大幅波動也會因這種虛擬資產交易的發達而得到平抑。這比單純的政府調控更加有效。

住房價格指數期貨可以幫助參與者迴避價格不利的風險。當然,避險的代價是他們失去了價格朝有利的方向變動時的獲利機會。比如說,房價下跌時,想規避房價上漲風險而買入期貨的居民在期貨市場上就會有損失。

目前,美國已有類似的金融產品出現,凱斯—希勒房價指數期貨合約和期權合約以美國房地產價格的加權綜合指數為標的物,採用現金交割而非實物交割。該產品推出的初衷,就是08年後為了防範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存在。至於該產品對房價的效果,已有文獻表明對於外生衝擊下的價格恢復起到了顯著的作用,有效地指引市場預期穩定了房價。不過,相較而言,國內目前對石油期貨的限制都沒有放開,又處在防範系統性風險的時刻,短時間內應該無望推出。


受邀。

但無法回答。

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剛畢業的學生擁擠在某幾個大城市,並都認為自己合情合理的應該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產。

我們的父輩也沒有一工作就擁有自己的房產,憑什麼還沒有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年輕人就認為自己理所當然的應該擁有自己的產權住房?

吐槽完畢。

德國的例子不足以說明問題,德國的租房率是40%,均值收入沒有任何意義。上海的人均工資有3000吧?(我錯了,貌似2011年是5000多了,好吧)可是超市收銀員不過1200的月工資,而企業高管則是拿著高額的年薪過日子。

歐美國家的年輕人初次就業,甚至不用扯那麼遠,香港的年輕人也是租房為主,到一定的年齡,有了足夠的財力,才會去買房。

空談房價高沒有意義,需求在那裡,你買不起,自然有買的起的人,否則開放商也實在是腦子抽到了。限購以來,有開發商或者中介倒閉的例子嗎?

如果沒有,並不能說明房價高是虛火或者炒作造成的。

政府的責任不是控制房價,而是提供大量的廉租房,讓居者有其居,而不是讓居者有其房,這方面政府做的不是差了一點。

單純的抑制房價,我想,是不可能成功的。

歡迎摺疊。


香港政府的控制放假策略是有效的,據傳蓋了無數間保障性住房直接拉低了房價。

另,中國政府的做法我個人觀點不是在降低房價,而是控制房價合理髮展。這一點在官方文件中有非常的體現


德國。http://www.rmlt.com.cn/qikan/2012-09-16/56052.html

大概德國人均月收入在3000歐左右,柏林的房價大概在2000-3000多歐一平米(比鏈接里1500要高)。整體來看一個月收入可以買一平米,還是不錯的。

北京現在的房價單價就和德國柏林差不多了,而人均收入還不如人家的四分之一。中國房價是太高了。


不控制就是最好的控制,讓他們瘋狂了,世界就安靜了。


房價一直上漲難道不是政府在主導?

政府在調控房價上漲這方面真是牛!


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房價下降對zf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外國土地私有制。有想去城市擠30平米的蝸居聞汽車尾氣的,就有想去深山蓋古堡居卧草廬住大house的,土地不是國有就是集體宅基地,國有土地貴,宅基地不讓自由買賣,只要讓集體土地(即小產權房)自由交易房價跌一半都是輕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賽博朋克題材的電影中,管控世界的是科技公司,而不是政府機關?
在公司註冊時,「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科技有限公司」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名稱之間有什麼區別嗎?公司是否會因為公司名稱不同而被政府按不同的行業性質來分類?
如何評價西班牙的無政府狀態?
如何培養在政府機關的公文寫作能力?

TAG:經濟 | 房價 | 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