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老會的歷史是怎樣的?
方言又叫「袍哥」
一、哥老會介紹
哥老會是成立於明末清初的民間秘密結社,辛亥革命前西南各省尤其是四川哥老會遍及當地城鄉,後發展到長江中下游南北各省,其成員多為農民、手工業者、士兵與遊民,是政治上和經濟上最受壓迫剝削的階級,歷史上曾代表民族利益和群眾利益反對統治階級的鬥爭。曾組織參與1911年的四川保路運動,是清末民初推翻帝制、參與辛亥革命的重要武裝團體,也是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的重要團結對象。鄧小平之父鄧紹昌就曾任四川廣安哥老會首領,中共一批重要將領如賀龍等人也都曾在哥老會任職。四川的哥老會,又稱漢留,俗稱袍哥,相傳是清初鄭成功領導的反清復明組織「洪門」的一個分支。約在康、雍、干(1662~1795)年間,隨湖廣、閩、粵、贛移民傳入四川 。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具有地方特點的、帶有社會互助性質、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民間秘密結社組織。清廷因其反滿傾向而視之為「會匪」、「會黨」,嚴旨查禁。袍哥的起源,現無確考。清史學家蕭一山認為,其名稱多變,總稱天地會,三合會、三點會皆為其別名。後之清水會、匕首會、小刀會、致公堂、哥老會、青紅幫皆源出於此,對內自稱「洪門」。據中外學者考證,天地會最早見於南粵、東南亞一帶,故有人認為「白蓮教之盛於北,而洪門之會遍於南」。「袍哥」之名,相傳得於《詩經》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之句,意指入會者皆是異姓兄弟,同生共死。袍哥又名「漢留」,得名於《三國演義》中關羽在曹營留舊袍之故事。間指入會者誓不事清,奉漢反滿之心。洪門(幫)與袍哥之名,因崇奉、憑信、流傳區域等略異。 洪幫崇奉「鴻鈞老祖」,袍哥供奉「關帝聖君」;洪幫以「布票」為憑證,袍哥以「紅片」為憑信;長江中下游一帶多自稱洪幫,西南各省多自稱袍哥。共同之處為參加者皆為漢人,間或有少數漢化回人。四川各地袍哥組織成立時間不一,且多不見於文字。其成員起初似多系當差之人和兵勇行伍等下層人物。到清末,袍哥已成為城鄉半公開的民間組織,互不統屬,只依「漢留」規矩辦事。各路各保的地方豪強和團體頭目,多自行開山設堂,聚集勢力,以兵勇團丁、遊民地痞為其主要成員。由於袍哥仿效「桃園結義」,以「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5種倫理關係)、「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組織規法,以義氣為重,好打抱不平,為哥兄老弟排憂解難,保護其利益,農民、商人等階層亦加入以求疵護,成員漸廣,三教九流,無所不包。袍哥組織利用漢族傳統的「夷夏之辨」心理,下層社會反抗壓迫的願望,傳統江湖遊俠的義氣,營造出民族、祖宗、君上、復仇、排滿的義理,逐步發展成為有組織、有綱領的民間秘密會社。入會不分貴賤貧富,一律平等相待,遇事出頭相助,成為下層民眾的代言人及庇護者,故得到廣大階層的擁護和支持,成為漢族聚居區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和引人矚目的社會現象。清末四川多起大規模農民起義和反洋教活動都有袍哥組織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在國內推行反清革命的宗旨,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十分重視自清初以來在中國南方民間廣泛存在的會黨(洪幫、袍哥)的潛在力量,積極在會黨中發展同盟會員。1907年,四川同盟會決定推舉佘英等負責聯絡四川袍哥,重慶、瀘州、敘府(宜賓)、嘉州(樂山)、川西一帶的袍哥首領紛紛加入同盟會。1906~1910年,經同盟會組織,以袍哥為主要力量,先後在江油、瀘州、江安、廣安、嘉定等地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夏,四川保路風潮興起,同盟會遣黨人分道四齣,部署徒眾,陰為之備。7月中旬,新津袍哥首領侯寶齋以賀壽為名,邀請四方袍界鉅子百餘人聚會新津,密謀舉義。8月4日,四川各路袍哥又在資中羅泉井秘密召開「攢堂大會」,共商起義方略。9月7日成都血案發生後,成都附近各路袍哥皆呼號而起,進圍成都,與清軍接戰甚烈。全川紛紛響應,民軍蜂起。四川袍哥組織在這場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運動中,起了主要作用。1946年陽翰笙編草莽英雄劇,以辛亥四川保路運動為背景,將川南袍哥龍頭大爺羅選青在高縣起義及攻打敘府事寫出,首次將袍哥之事公開搬上舞台。辛亥反正後,袍哥組織公開,遍立「公口」。革命黨人皆倚袍哥力量接管政權。重慶蜀軍政府以重慶仁、義兩堂袍哥為基本力量;成都大漢軍政府都督尹昌衡自立「大漢公」,自任龍頭大爺,故軍政府被時人指斥為「哥老政府」。後滇軍入蜀,渝蓉軍政府合併,通令清理袍哥勢力。袍哥組織遂退出政界,在城鄉民間發展,勢力益大。許多社會知名人士如楊滄白、向楚、朱叔痴等皆入袍哥。從民國初年起,各公口逐步放鬆香規禮節,入會手續從簡,四川袍哥組織有了大發展,尤以重慶為甚。堂口計分仁、義、禮、智、信,又稱威、德、福、智、宣五堂,各堂口之下,又設公口,五堂共300多道公口,合稱「碼頭」。設置地點一般都開設茶館。平日各踞一方,各行其事,有事聚議,聽命於總社舵把子。發展最快的是仁、義、禮三堂。仁字袍哥舊多為有功名者,民國後也多是軍政界要人、鉅賈豪賈、名流士紳等有身份者;義字袍哥多系軍警人員、下級公務人員、水旱兩道勞動者;禮字袍哥一般皆為市井引車賣漿之流。故有民諺:「仁字講頂子,義字講銀子,禮字講刀子」,謂其社會基礎之差異。民國之後,四川袍哥組織社會基礎擴大,性質逐步演變,開始與軍、政、商界發生密切聯繫,其社會影響、作用複雜化。 民國初年,四川革命黨人在護國、靖國各役,紛紛收編袍哥隊伍成軍,時稱「拖灘招安」。 川軍第五師熊克武部官兵大多是辛亥民軍中的袍哥隊伍改編而成,部隊中亦有袍哥組織,該師九旅十八團盧師諦全團官兵皆是袍哥。川軍各軍亦多袍哥隊伍。川軍各部中「袍哥司令」不勝枚舉。利用袍哥拖灘成軍,是四川軍閥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的主要手段,募兵甚易,一夜之間即可有人槍數千。然袍哥隊伍統馭部下,不靠軍紀而靠江湖義氣,紀律渙散,民不堪擾;訓練甚少,小敗則潰;小予利誘,動輒倒戈,此皆為川軍之特徵,亦皆因袍哥而有。民國以來,四川袍哥組織中出現職業袍哥和半職業袍哥,成員、職業逐漸複雜。職業袍哥一 般專事袍哥活動,各堂各公口,從執事大爺當家管事到幺滿十排,皆有業者,俗稱「光棍」。半職業袍哥一般為有業者,但須靠袍哥組織方能維持。職業袍哥行為一般有例規,每日定時坐公口茶館,與兄弟伙碰頭聽消息,俗稱「一個老鴉守一個灘」。例行公事主要為發展兄弟伙,為人排難解紛,包庇違法,包攬詞訟,從事違禁買賣(如大煙、軍火)、聚賭抽頭、紅白喜事代出公片等等。「清水袍哥」指從事合法活動者;「渾水袍哥」是以袍哥組織聚眾為匪者,多聚集僻遠鄉村,散則為民,聚則為匪,其頭目稱「老搖」或「邊棚老闆」,亦分堂口,聚會稱「武堂子」。四川袍哥首領業「渾水」者名氣大的有渠縣范紹增,少年時即入禮字袍哥,在綠林「拖棚子」,1919年護國之役率眾投軍,後投靠第二軍楊森部,官至師長,所部多系「渾水邊棚」。抗戰爆發,淪陷區國民政府機構大量遷川,原以長江中下游為活動區域的洪門、青幫組織隨之遷來,互相競爭滲透,四川袍哥組織狀況更為複雜。對其經典《海底》的程儀逐漸廢止,改行新禮,部份取消入會人等身份禁限,自由新建公口,不受堂口限制,自由參加,不講班輩,亦不限堂口,組織總社,統一全堂公口等。組織益濫,成員益眾,聲勢益大。軍政人員、黨派頭目、社團首腦、鄉保長、富商士紳、教育文化人士及地痞無賴紛紛組堂口,借袍哥 勢力自重。據估算,至民國中期,四川城鄉成年男子參加袍哥者比例高達70-80%左 右。國民政府認為袍哥組織發展危及社會安定,先後於民國25年(1936)、27年(1938)兩次下令解散哥老會,四川省政府亦發出《懲治哥老會締盟結社條例》、《懲治哥老會實施規章》 ,地方長官僅照轉而已,未敢認真執行,四川各地袍哥繼續發展,以至於成為地方實力派的政治工具。民國22年(1933),劉文輝在「二劉大戰」中敗北,退守寧、雅地區,利用袍哥力量自保,在雅安組織「敘榮樂」總社,各地駐軍頭目均出任分社首領,與地方袍哥勢力來往。民國28年(1939)西康建省後,劉文輝為利用地方武裝力量,派參謀長陳仲光組織西康袍哥「榮賓合」,形成黨、政、袍混合組織,大肆發展人、槍,形成強大社會勢力。另一方面,國民政府遷 都重慶後,國民黨軍統、中統、三青團等派系則千方百計設法控制、利用袍哥組織為己之用 。1941年夏,軍統局長戴笠指使警察總隊副總隊長出面,在重慶組織「人民動員委員會」,聯絡本地袍哥及外來青幫、洪門組織,在軍統局領導下活動。1945年秋,國民政府宣布「選舉」基層政權及「國大」代表、立法、監察委員,四川袍哥組織均積極投入,基層政權選舉幾為袍哥組織壟斷,醜聞迭出,民眾譏為「選災」。據國民政府有關部門在抗戰後期統計,四川的城市鄉鎮,到處都有袍哥組織。事實上,到民國後期,袍哥已成為各派地方勢力的政治工具。無論在稅捐承包、派系傾軋、甚至地方議員、省參議員、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國大代表的競選中,袍哥都起了舉足輕重 的作用。同時,一些以地痞惡棍、慣匪為主體的鄉鎮袍哥組織(渾水袍哥),則漁肉鄉里,欺凌善良,搶劫掠奪,無所不為,其中一些即為股匪,成為地方公害。解放後,這些鄉村袍哥 組織受國民黨殘餘勢力利用,多數參加了反共武裝暴亂。四川解放後,隨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民主建政等政治運動的開展,袍哥組織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已不復存在,曾在西南民間流傳數百年的袍哥組織最終解體。二、哥老會的組織形式
衛聚賢在《中國幫會》中記載的一幅哥老會組織結構圖:在該圖中,哥老會職位共分為八個等級,順序從第一級到第十級,第四和第七兩級因發音忌沛而不列入其中。 第一級有正副龍頭、盟證、香長、坐堂、陪堂、膏堂、禮堂、執堂、刑堂、護劍、護印、心腹、通城。 第二級有聖賢。 第三級有桓侯、披紅、插花。第五級有紅旗、黑旗、藍旗、執法、青剛。第六級有巡風、巡山、鎮山、花冠。 第八級有白旗和八德。 第九級有江口、檢口、守口、鬥口。 第十級有大、小么滿、銅章、鐵印。 以上哥老會的組織結構很有典型性。其實,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或同一時期不同地區,哥老會的組織結構存在著一些差別。如萍瀏醴起義時,「六龍山洪江會」的「內八堂」則為:文案、錢庫、總管、訓練、執法、交通、武庫、巡查;又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路碼頭官為「外八堂」,「外八堂」下設有紅旗、跑風各職.紅旗司下級組織,跑風司偵察通訊。 三、與哥老會有關的歷史事件1908年同盟會陝西分會在西安成立時,就制定了聯合哥老會、刀客,策動新軍,推動革命,以與全國形勢配合的方針。1910年7月9,馬玉貴參加以由新軍首領、同盟會會員和哥老會頭目在西安大雁塔舉行的歃血為盟儀式 宣誓同心同德 共同反清。井勿幕於1909年回陝西,為陝西支部長,和哥老會聯繫,建立革命的秘密擔織同盟堂,並民開辦印書局和學堂,翻印和散布革命宣傳品。1910年,陝西同盟會主要領導人井勿幕、錢鼎等與哥老會各堂口坐堂大爺張雲山、李漢章共30餘人,在西安城南大雁塔舉行結盟儀式 。例如發生在1910年的長沙搶米風潮,過去一直認為是「饑民暴動」其實,參與這次暴動的塗饑民和泥術工人外,至少還有三種會覺勢力;一是來自北方的白蓮在理教徒,即哥老會的原始組織形式;二是龔春台領導的洪江會和姜守旦領導的洪福會餘眾;三是高宗怡領導的哥老會另一文派洪天保派。1910年,同盟會吸收川西著名哥老會首領張達三、張捷先加盟,通過哥老的關係,秘密動員農村群眾,從而加強了與川西會黨自勺聯繫。1910年7月9日,同盟會與哥老會、新軍三方面代表共30餘人在大雁塔結盟,表示要同心同德,共圖反清大業,如有違背,神靈鑒察。1911年,達德的教師徐耀卿和學生王肇西、劉魯湘、朱英等在軍隊和哥老會中活動,準備在八月孔子誕辰日利用校中開運動會時暴動,後又改在九月初一咨議局開會時進行,均未成功,徐耀卿被捕。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哥老會從中起到了積極的主導作用,其勢力成長迅猛。
1911年,在陝西西安的哥老會更是掀起了當地人民反教反清鬥爭的高潮。1911年,陝北一帶的「哥老會」活動十分活躍。1911年春,彭壽松加入同盟會,壽松既湘人又湘軍將門後人,有更深淵源,且系哥老會中人,事情原委是王宮開了幾年井後,入了哥老會,1911年冬,哥老會靈州起事,王宮 與該井工人同時參加,這次哥老會起事良莠不齊,漢民成分多,起事中有屠殺回民傾向,引起寧靈回民不滿。1911年3月,寧夏哥老會頭目羅障、夏威前往陝北重鎮榆林,會見各地哥老會頭目及知名人士 ,約定5月在陝北首先起事。雖然1911年8月4日同盟會員王天傑、龍鳴劍、李孔白邀集哥老會首領秦戴賡、羅子舟、孫澤沛等,在資中羅泉井舉行秘密會議,決定舉行武裝起義,將同志會改成同志軍.但四川同盟會會員是以個人身份而不是代表同盟會組織參加到保路運動中去領導整個運動的。1911年7月,策動鼓壽鬆通過駐閩湖南軍人潛在的關係,成立軍警特別同盟會,集中了新軍下層軍警和士兵以及哥老會員。1911年上半年,張百麟召集自治學社中的哥老會人員在貴陽開會,商議革命武裝力量問題,會議分派各地哥老會首領承擔任務,派李立鑒聯繫黔北。1911年8月4日,龍鳴劍同革命黨人王天傑、I東孔白等人,邀集哥老會首領秦載賡、羅子舟、胡潭、孫澤沛、張達三等,在資中歲泉井秘密會議,決議進行武裝起義,將保路同志會改為深路同志軍,設立總部,分工負責發動起義工作。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到松桃,錫齡先生與會員們立即聯合地方紳耆劉敬堂和哥老會會首甘新停、易子揚等,在12月初,脅迫清王朝在松桃的最後一任廳知事陳洪久舉行「反正」陳只好在廳衙門的旗竿上,掛上一面白旗,以示贊成孫中山先生的主張,擁護建立民主共和的民國體制。1911年10月22日,西安某標部教練官(相當於團副)張鳳歲羽,商同哥老會大爺張雲山(時充標本部司務長)發動全標官兵進城,殺死西安將軍和副都兵馬,圍攻西安。1911年12月初,西寧哥老會首領喬壽山、任得慧等人提出「響應民軍,推翻滿清,殺盡洋人」的口號,在西寧西川一帶組織農民和手工業者三千多人,並聯絡駐西寧城西大營盤新軍中的哥老會成員,發動了反清武裝鬥爭。革命黨人在1911年籌劃迪化起義時,劉先俊、張玉棋、趙古城就聯絡哥老會成員300多人,迪
化洪門忠義堂首領陳守堂、唐曉雲、劉海江、喻少良分別擔任了民軍攻擊部的統領、分統。1912年初,譚延周下令,所有洪江會、哥老會以及三把香所發生之富有會、大擺隊、十字會兼未及指之各種名目馬元帥、大元帥、坐堂、陪堂等項諸名稱,無、論發源於何時,布散於何地,均應自行取消「否則,惟有立即嚴拿,盡法懲處」 。1912年1月,哥老會「元堂」東路巡防營哨官唐燦章和原貴陽著名袍哥李先春不滿黃澤霖對其部眾的懲處,懷恨在心。1912年,雲南軍政府都督蔡鍔發布《嚴禁開公口山堂告示》中稱雲南哥老會「有一種兇悍的 結黨成群 姦淫搶掠 毫無一點人理」河南省林縣 2 0年代出了個邪教組織 有一個男扮女裝的「女皇帝」揚言民國氣數已盡 真龍天子出世 當代群魔都要掃滅凈盡 人民可以過太平日子等。因此,1912年5月7日就在袁鴻佑要到迪化赴任之時,代表革命大義和人民意願的喀什哥老會在首領邊永福、魏得喜的率領下發動了武裝起義,殺死了袁鴻佑夫婦及其參將湯殿臣等人,起義取得了勝利,點燃了喀什地區革命的火種,史稱為喀什噶爾起義。分析 1912年喀什地區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一方面固然由於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反革命力量大於革命力量,而另一方面,作為領導者的喀什哥老會也有自身的缺點。早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前,孫中山及其領導的同盟會已經與當時社會上的一些會黨組織有過密切的聯繫,如三合會、哥老會等。從1912年4月起,在阿克蘇、焉耆、庫車、輪台、巴楚、喀什等地發生了一系列戕官事件,楊增新對此亦有表述:到處戕官,皆由亂黨勾結哥老會所為。楊增新從1912年開始鎮壓哥老會起義以來,耗費了人民的大量人力與金錢,直至1918年,才將全疆會黨最終消滅。1912年,袁世凱上台後,數度發布命令、文告,嚴禁哥老會等秘密會社,命令各地如有幫會活動者「應由該省都督、民政長嚴拿懲辦,並通飭所屬,一律懸為嚴禁」1912年12月,張鳳翎下令殘酷鎮壓哥老會,致使各州縣會黨幾乎無一處倖免,每日殺十餘人,先後殺數百人,萬炳南手下駐紮岐山、鳳翔各縣的部屬,也大部分被改編,或被消滅。1913年3月,駐紮湖北麻城縣米埠陸軍第二師 第八團中哥老會員、三營司務長張軍和司書生劉某 受純粹社會黨煽動,暗中勾結該營一、三、四連兵 士約於某日起事搶劫該埠紳富,為實行均貧富之 計「並稱「黃州一帶戍兵及駐紮襄河各營均已聯 盟同時起事」1912年5月7日凌晨,哥老會會眾在首領邊永福、魏得喜的率領下,在喀什道署內殺死道尹袁鴻枯,同時被殺的還有平時趨赴官長的喀什參將湯殿恆和疏附縣知事張秉繹、革員張舒愕等。1913年12月10日,四川都督胡景伊想解散哥老會,特地發布《四川都督民政長勸告哥老改行通告》挑撥袍哥組織的內部關係,2l述了哥老會內部的不平等。1913年12月14日,楊增新電若羌縣知事胡奠華將查獲哥老會李圖書等人槍斃或絞決。1914年1月9日,袁世凱又發布《嚴禁哥老會令》稱「我國哥老會…勾結土匪,擾害治安,或 要挾地方官,於各屬設立碼頭,以及開山立堂等事,明目張胆,毫無顧忌。1913年,這支哥老會武裝被宮兵擊潰。唐於1913年12月6日到任,8日就發生了大理哥老會首領楊春魁勾結新軍第四團.第三營兵變。
1914年1月29日,北京政府通令各省嚴拿總辦會黨,此時楊增新政權羽翼已豐,便按袁世凱「除暴安民,非峻法不足以資懲,故刑亂不嫌用重,縱惡適以長奸」的訓示,在全疆組織鎮壓哥老會。1921年,綏遠哥老會頭目楊萬禎糾集會眾,收羅槍支,竄擾陝北榆林,擊斃駐軍營長,不久又回河西伊盟一帶騷擾。童明才於1914年1月8日抵達蠟羌,哥老會會眾又奮勇抵抗「開槍轟擊」童明才率眾還擊,又先後生擒匪黨十四人」1923年5月,哥老會師武股匪在薩縣保衛團的內應下,攻佔薩縣,開獄釋囚,救出被關押的大龍頭張洪等30餘人,又肆意搶劫一番。據調查,到1923年,五原縣加入哥老會者己佔全縣人口的90%,固陽縣、托克托縣佔70%,東勝縣佔60%,武川縣佔50%。1924年,哥老會首鄧飛龍等聚眾圍攻包頭縣城 。1927年5月,夏斗寅、許克洋相繼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人及廣大人群眾,鮑羅廷還胡說:一切錯誤都是工農運動過火,領導湖南農民的是地痞和哥老會,不是共產黨員。因而下令查辦農民運動,收繳工人糾察隊的槍支,連空子軍的棍棒也在收繳之列。1935年,李劫人在給好友舒新城的 信中寫道:微瀾卜…內容系描寫當時社會生活,祥貨勢力之逐漸侵入,教會之侵略,人民對西人之盲目,官紳之昏庸腐朽,禮教之無聊,哥老會之盛行,民與官之隔膜…1955年李劫人在《死水微瀾?前記》中又說《死水微瀾》具體寫出那時內地社會上兩種惡勢力的相激相盪(袍哥與教民)。1936年初,張慶余和張硯田通過河北省哥老會首領張樹聲斡旋到天津與宋哲元密談。1936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進一步認為哥老會、青紅幫、禮門、三合會、紅槍會等屬於「秘密結社」是中國歷史遺留下來的許多不滿意當時統治的知識分子(如明末遺老 清時不得志的文人 富有民族思想與急公好義的有志之士)與所謂『下層社會』結合起來的違法的群眾組織。1936年,中共中央發布著名的《哥老會宣言》和《哥老會指示》這是關於哥老會政治化的核心文件。1936年7月巧日,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人民中央政府主席的名義,發布了《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對哥老會宣言》號召哥老會和全中國人民一道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宣言》肯定了哥老會在辛亥革命運動中以及在陝北革命根據所起的積極作用,指出共產黨與哥老會同遭統治階級的壓迫,雖然彼此之間主張觀點有一定差異,但所面臨的敵人和出路是完全相同的。最突出的是1936年7月毛澤東以中央委員會的名義向哥老會提出與之成立抗日聯合戰線的要求。中共發布爭取哥老會的指示1936年7月16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爭取哥老會的指示。1936年10月,哥老會到志丹縣馬頭山「開山堂」正式成立了「江湖抗日救國會」1936年10月23日,周恩來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陝北省委彙報哥老會開山堂的情況。
1937年2月,中央在給陝北省委的信中再次明確:要採取分化的形式,爭取哥老會中先進與優秀的分子更接近我們,洗刷其惡化與腐化的分子出哥老會。1937年7月,以蘇維埃人民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的名義發表的《對哥老會宣言》即把哥老會的「口號」和中共的抗日救國相模擬,強調兩者的一致。1937年前後給予哥老會的兩種不同的地位,體現出共產黨為尋求更為開放的社會聯盟關係而展現的承認與排除的兩種方式。1937年中期以後,中共還想通過在哥老會工作方面有經驗的黨員,試圖在國民黨統治地區利用哥老會來組織農民大眾。1937年至1938年,邊區內外有百餘股土匪,李青伍股在勞山伏擊周恩來,陳猴子股在黃河邊要打通山西路線迎接日軍,綏德、關中還有哥老會組織「黑軍政府」。1938年晏陽初在四川省新都縣開展鄉村改造與地方自治實驗,觸及了哥老會首及當地土豪劣紳的特權。1938年至1939年破獲日寇收買哥老會組織的「探訪委員會」地方探訪隊,「防共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義貫大刀會」等。1940年,四川也曾發布查禁哥老會的訓令,聲稱:如果仍有此等非法組織,應即從嚴查禁。1941年以後,三三制的實施使得哥老會重新引起基層黨政的注意,在選舉的宣傳和試點過程中,哥老會便成了政府邀請的對象。1941年,關中分委關於哥老會工作的指示,也求在處理進行「反革命」活動的哥老會會員時,要注意不得引起通會員的恐慌。
1941年5月,成立的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共中央華中局,根據中央《關於哥老會青幫工作的初步指示》精神,先後批准率部起義的陳玉生利用青幫「老頭子」身份開堂收徒,批准蘇南鎮江丹徒地區縣以上的軍政負責人以幫會的名義收徒,贏得了幫會工作的主動權。1947年12月,曲子縣保安科通過便衣隊員朱聚奎的報告,得到了曲子四鄉的哥老會心一大爺張佔山等7人開香堂和募集會員的情報。如在1944年四川宜賓的一些哥老會頭目曾在「商余茶社」成立「協和會」將該地的34家哥老會統一起來。李高升於1942年以哥老會成員身份被推舉為第三區第一保保長。1950年春,人民解放軍主力自黔入川進滇。潛伏在貴州的國民黨匪特乘機蠢動.利川仍為其掌握的哥老會袍哥等封建組織和民間槍支,發動叛亂。1979年,茶殿碑,1979年發現於金頂左側古茶殿遺址內,系清同治光緒年間梵凈山隆參和尚的記載碑,對山水風光,名勝物產、寺廟興廢和紅號等起義均有記述,詳細記載了光緒年間以劉滿為首的清軍哥老會起義余部進駐梵凈山的情況。袍哥又稱哥老會是對近代社會影響比較深遠的三個組織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青幫和紅幫。袍哥是個地方性組織主要分布在四川和湖廣一帶,袍哥名字好像來自於『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的典故。其實袍哥對於近代革命起到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是在推翻滿清這一點上。當時在陝西打響了推翻滿清的第二槍,是個叫劉五的哥老會組織。待續~~
我本人對哥老會,白蓮教,彌勒教之類的還是蠻感興趣的。哥老會一開始只是四川湖廣這一帶的地方性組織,在晚清發展比較快特別是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
據說哥老會開始是在太平軍中流傳,後來在招安太平軍的過程中也把哥老會引進了湘軍。哥老會開始只不過是為了在戰鬥的過程中可以相互幫助。因為在冷兵器為主的時期,往往加入到團隊的成活率遠遠高於單打獨鬥。所以越來越多的湘軍加入了哥老會,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當時湘軍的領導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到了後期太平天國已經被鎮壓的情況下,哥老會已經成為社會穩定的阻礙。因為湘軍作為地方性軍隊,朝廷是不允許她存在的。所以湘軍的領導人就計劃裁軍,但是湘軍大部分人習慣了軍旅的生活特別是中下層軍官,習慣了手握權利的感覺。所以就不願意裁軍,他們個人當然沒有反對的資本。因為軍人必須服從組織,但是他們的另一個身份袍哥可以。後來在湘軍大都督曾國藩強力的打壓下,湘軍才部分裁撤。但是哥老會在湖廣和四川迅速發展起來。一般這類民間組織之所以得到發展,原因在於生產力低下。個人的力量有限,必須依附一個組織才能生存下去。隨著社會的發展這類民間組織,已經失去了其作用。哥老會就自然而然的消失,就算偶爾存在也是失去其本來面目。
(文筆太差,缺乏系統 希望大牛指出錯誤)
各位看官動動你的小手點個贊 ~前面各位龐友的回答比較宏觀,我來答一個微觀一點的吧。
關於哥老會/袍哥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其實不能一概而論。在川東北的大竹、梁山、達縣等地,哥老會扮演的角色不見得有多光彩。下面放一點《梁平縣誌》中與哥老會和清末民初政治生態相關的記載。
首先是辛亥年《反正建府》:
對早已被大地主掌控的哥老會/袍哥而言,孝義會既是擠占相似生態位的同行冤家(江湖會黨)、又是威脅到根本利益的反賊(革命黨),自然是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雙方的衝突也就在所難免。在川軍的滋磁下,哥老會/袍哥成功壓倒孝義會,舊的統治秩序依然穩固——只不過川軍也由此得以把觸角伸向縣內,而請神容易送神難,所以接下來的幾年裡「民間自組織」就得跟川軍鬥法了,並最終在1923年演化為《軍團衝突》:
「軍」「團」分別指駐梁川軍魏輔臣部和川東北七縣民團,但這二者並不是那麼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人員多有交叉;從某種意義上講,軍團衝突也帶有舊統治集團內部分贓不均的意味。出現這種程度的統治集團內部矛盾,也意味著舊的統治秩序越來越難以為繼了。此後,哥老會還在搜捕共產黨員(其中也有出身哥老會上層家庭、從北京回鄉鬧革命的大學生)、對抗川東紅軍、競選國大代表等事件中發揮過作用,並最終在解放後被取締。之前看過一本關於四川袍哥(哥老會)的書,現在就憑印象說一些印象深刻的吧。
1、袍哥是四川地方哥老會的稱呼,但哥老會不僅在四川,在雲貴,湖廣,甚至陝西和新疆都有存在;
2、袍哥分清水袍哥和混水袍哥,混水袍哥一般就是土匪了;清水則會被稱為「仁義」袍哥,其中多是地方上層「紳良」人士;
3、四川袍哥里是有洋袍哥的。清末民初曾有希臘洋行員工加入四川袍哥組織,甚至一路做到「大爺」,即袍哥里的高級領導,直到解放後50年代才回國;
4、由於四川軍閥遍地,而袍哥中多存流民和土匪,也造成了袍哥成為軍閥里的一隻重要力量。並且洋袍哥還利用自己的身份,為四川軍閥牽線搭橋,購買外國軍火。另外洋袍哥也利用其與國外聯繫從事毒品買賣交易;
5、袍哥是一類統稱,實際中會叫做某某堂或者某某社某某公之類。就如同香港的三合會並不是直接指某一具體的黑社會,而是包括新義安、和勝和以及14K之類的黑幫統稱。典型即香港電影中經常出現的「O記」,其正式名稱即為「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
6、袍哥在清末民初曾發揮過重要作用。在四川保路運動中,資產階級革命派中有部分人士同時也是袍哥組織內的人物。清末民初各種會黨林立,使得本來舉著反清復明旗號的袍哥社團組織得以抬頭,袍哥中的各種會堂口部分正式化或者半正式化。典型如保路同志會,其中有大量袍哥人員;
7、同盟會成立後,四川的分會也聯絡袍哥上層人員,典型如重慶仁字型大小袍哥大爺張樹三,曾應邀東渡日本,面見孫中山,正式加入中國同盟會;
8、隨著辛亥革命如火花般閃過,袁大頭力圖用帝制來挽救大一統的可能性破產後,袍哥也因其被利用以及本身的情況而分化。有的成為軍閥,有的被軍閥拋棄剿滅,有的則直接佔山為王;
9、袍哥多為遊民,由於其階級和社會特性,其作戰兇狠勇猛;並且由於袍哥和軍閥的匪軍不分,使得四川軍閥非常容易擴充兵源;但同時由於袍哥多通過鄉土和親緣結約盟誓,帶有濃厚的封建宗法和鄉土色彩,使得四川袍哥的作戰範圍多限於川地;
10、蔣光頭對袍哥既愛又恨。愛是希望利用、也的確了利用了當地袍哥的勢力;恨的是當地也有些袍哥勢力過大而不服蔣光頭的管理,畢竟KMT進入四川對當地勢力也是一種威脅;
11、土鱉南方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對未與蔣府關係緊密的袍哥爭取和勸說,有得後來起義投入土鱉勢力,或者成為重要的反蔣力量;
12、袍哥人數在四川相當壯觀。據1949年初步統計,全川70%以上的人員有袍哥身份,職業袍哥和半職業袍哥總和近1700多萬,全國罕見;
13、直至解放後50年代的鎮壓反革命運動,才算從根子上基本肅清袍哥勢力。
袍哥是有涉黑性質,但是對於很多窮苦人也是一種依靠。我祖祖解放前就是朝天門碼頭抬滑竿的,也是加入了袍哥的。聽聞了一些舊事,比如碼頭有上貨工人參加了袍哥組織,上貨走跳板不慎落水身亡,袍哥組織給家屬討要公道,這也是袍哥組織為何在四川這麼興盛的原因了。後面祖祖結識了趙姓工程師,學了電工在袍哥裡面也屬於混的比較好的那一類了。不過因為去世得比較早,那時我年紀尚幼,所以聽聞得也不算多,只是一些瑣碎。。。
如圖所示,四川百科全書1997年第一版,658頁。這個說得簡略。
推薦閱讀:
※如果王思聰VS向華強,誰慫誰?
※關於山東11名涉黑人員當兒子面侮辱其母親,致一人被刺死,你怎麼看?
※應該嚴打高利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