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空間用戶主要來源自哪裡?活躍度怎麼樣?為何能夠在全球社交網路中排名第四?它能產生這麼多內容嗎?僅僅依靠 QQ ?

最近品牌價值評級機構BV4發布全球社交網路排名,中國共有8家入選前30。Facebook以$290億佔據榜首,YouTube($181億)和Twitter($133億)分列二、三位。騰訊Qzone($112億)和微博($35億)列第四和第八。


受邀。

提出這個問題的,必須是QQ空間的非目標用戶,了解了這個前提,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其實我們很容易犯一些理解上的誤差,我曾經認為漂流瓶是一個很垃圾的產品,無用且無聊,結果,同事分享的數據直接秒殺了我,從此我知道,如果我不是某產品的目標用戶,或者說,如果我不用它,我就不要對它進行質疑,因為我完全沒有發言權。


其實有一些固定的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學會這些方法可以讓你不必埋頭提問,而會在有疑問時先試圖自己找到答案。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查閱上市公司財報,每季度騰訊財報裡面都有QQ,QQ空間比較詳細的活躍數據,以及對應的趨勢變化。

間接的方法,可以做簡單的用戶調研,你可以詢問自己的QQ好友,有訪問空間的人數和頻率,然後可以自己在空間裡面根據好友數和發表內容的數量推斷出大概的活躍比例,再結合大盤數據來演算。

這樣你可以從大局到細節,包括他們發表內容的類型都有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樣本。

我在08年參加過一次調研,在貴陽街頭攔訪,見到20-30年齡段的人就問,你用QQ么,用QQ空間么,那是我第一次對自己參與的產品的用戶滲透度有直觀的認識。

結論是,具體活躍度可以參考財報數據。他創造內容的能力以元旦為例,第一分鐘發布說說為249w,第一小時為2418w。總體活躍次數超過十億。


我經常覺得自己是個高端裝逼者。

比如我在很早之前就上豆瓣了,比如我現在每天都刷知乎、果殼。

好多年前,也玩過博客,網易博客新浪博客什麼的都玩過,但都不長久。

我也玩過諸如人人網,但沒多久就拋棄了。也玩過微博,不過現在我基本把微博當成了一個獲取諮詢和知識的媒體平台了。

這麼多年,唯一堅持下來的,就是QQ空間。

雖然很俗氣。

原因?我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反正很多東西,用著好用我就留下來,不好用我就拋棄掉了。


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要以非常少數資深網民的行為去推測95%的大多數用戶 否則很容易把原本大眾向的產品或者其他任何東西變成一場華麗的自high


如果你外國人的話,那我覺得你提這個問題可以理解。否則就是裝什麼的行為


qq空間營銷的人告訴我,每天40億PV左右。.


QQ空間重度用戶,從高中到大學用了五六年了。累計發表說說僅4000條,日誌、照片若干。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QQ空間流量為什麼這麼大,但它真的很大。微博上每日熱門轉發幾萬,QQ空間隨便一條心靈雞湯勵志名言搞笑圖片轉發點贊10W左右。空間的主要用戶是中學生,很多人隨著年齡的成熟已經轉戰其他社交平台。我曾經嘗試過放棄,但最後又回來了。我覺得空間對很多人來說才是真正的社交,因為有朋友親人同學基友閨蜜的互動。不像微博那樣轉贊評000,跟著段子手轉發哈哈哈。我看了下自己的空間,基本上每條動態下面都有評論或點贊,互相回復有時候幾十條。依託QQ強大的關係網,空間確實彌補了現實中挺多缺憾。我可以在你的自拍下評論丑逼,我可以在你出糗的時候默默點贊。

選擇何種社交平台都無所謂,只要有人陪你在上面互動就行。沒有孰高孰低,又為什麼要相互鄙視。我的朋友中很多人都在用空間,大家玩的很開心。


UGC網站做大了,都害怕內容變水。那就意味著討論氛圍變差,做出貢獻的初始用戶受不了而離開,網站逐漸背離初衷。對於新浪微博來說,也可能它自己都分不清初衷該是社交還是媒體,但無論如何都怕用戶流失。

前兩天的統計數據表明,Qzone是全球第五大,中國第一大社交網路;新浪微博則是全球第六,中國第二。新浪微博、Pinterest、美麗說、蘑菇街一眾最終都會遭遇內容變水的問題。但它們再水,和Qzone的水比起來,都像是大海面前的小河。

問題是,新浪微博害怕內容變水,目前正為盈利焦頭爛額;相反騰訊卻根本不在乎Qzone內容水到什麼程度,因為這些虛高的流量,重複的圖片上傳數,不僅意味著漂亮的運營數據,還真的可以賺到錢。

這是我隨手打開Qzone時,最新的5條日誌更新:

推薦幾家賣寶寶衣服的靠譜店

自己撐不住的時候就看看,一直留到高三。

不能不懂的社交暗語

還在為送禮物而煩惱嗎?這裡向你推薦最有創意和新意的禮物,保證讓他(她)滿意!

2013教師招聘必看(劃線的為答案共7套)

這樣的轉載文章在我的空間首頁泛濫成災。對於它們有一句順口溜:生活常識化妝技,十二星座小秘密。不看後悔成功錄,論文大全雅思題。戀愛金句傳送門,男默女淚蛋疼文。讀到哪句心痛了?不頂不是中國人。

有人把空間比作「內容黑洞」,信息海量,卻不堪一用;也有人覺得自己用著一切正常,該發日誌就發日誌,該評論就評論,沒遇到過這種問題。然而前段時間Qzone時間線被「左旋咖啡」佔領,讓我覺得,比起我或我的好友出問題,Qzone出問題的可能性也許更大一些。

在我看來,Qzone從三方面加劇或說促成了這類「信息流災難」的傳播:

1、非實名

Facebook和Google+都是實名的——至少提倡實名,並建議他們以機構或公共主頁身份註冊賬號。而Qzone天生無法強制實名,因為這是附屬於同樣匿名的QQ的一項增值服務。

Qzone好友中個人和機構賬號沒有界限,也使得營銷號肆無忌憚。如果你的空間能暴露你的學校和早期經歷,還有個人關係鏈,那想必你是不敢用這樣的賬號每天發蛋疼文的。

騰訊後來推出實名制的朋友網,但為了推廣,降低了從Qzone轉載和同步信息到朋友網的門檻,使得朋友網被大量同步而來的信息污染,實名門檻也有形同虛設之憂。

2、模糊原創和自動生成信息之間的界限

除了自動同步過去的東西,我自己不用Qzone,但同步到說說的QQ簽名讓我也被算做一個活躍用戶。這些自動生成的信息並不總是跟原創信息分隔開來的,有時候會代替用戶發送日誌和說說。

之前的九宮格日記啥的自不必說,在更換了QQ秀以後,點一個鍵就可以生成一篇日誌:

「【免費QQ秀分享】我淘到了免費又好看的QQ秀!這是我辛苦淘到的QQ秀哦,還不錯吧?QQ秀商城中還有更多免費QQ秀哦~」。

再比如,多種應用都獲取了分享到說說的許可權,這點和新浪微博差不多。這些信息一般都要假裝像是用戶自己寫出來的一樣。

QQ空間好友動態多達20種以上,可分成3類:

用戶主動發送的信息——日誌、說說、相冊、分享等;

官方應用生成的信息和系統提示;

第三方應用生成的信息。

Qzone首頁對我太過花哨,我通過QQ郵箱的「閱讀空間-好友日誌」去看,這樣其實看到的東西已經只有日誌和照片,但我還是難逃上述轉載文章的轟炸。

造成日誌區大混亂的元兇就是「轉載」日誌。和「分享」不同,「轉載」會像你自己寫的一樣出現在日誌分類中,除了前面有一個[轉]字;而且你無法用任何方式把它們從信息流中剔除。

我上高中的外甥女隔兩天就「轉載」一篇講述「8090那點事」的文章。她說,是她去同學家玩的時候,看到並訂閱了一個空間。她轉載的那些文章,其實是給她自己看的——作為一名高二學生,她覺得那些文章寫的很深刻,自己以後說不定能用得著。好吧。

其實我很清楚,這個功能很可能是在像她一樣的孩子們無數次手動複製粘貼之後,促成空間團隊幫他們做的。但在發布門檻一下子被大大降低之後,一些原本可轉可不轉的文章也會被不加思索的轉發,使其流動越發不可收拾。

3、強制綁定和強制推送

一般意義上,Qzone好友和你的QQ好友是同一撥人。QQ客戶端在很多地方體現與空間的整合,無處不在的小星星和未讀提示,折磨著未讀數強迫症患者們。

你當然可以取消訂閱,但如果對方隔個三兩個月,還是偶爾會發那麼一篇原創日誌,說說心情,還是會傳兩三張自己的照片,那你還敢退訂嗎?如果對方是你生活中的密友或必須經常接觸的人,又怎麼辦?

經過以上三板斧,Qzone營銷號能取得多大的收益呢?

假定多數用戶如我外甥女一般,那轉化率大概不會很高。她關注的營銷號隔三差五推送的淘寶鏈接,但她從沒留意過;遇到文章中互鏈的其他認證空間,她也會主動跳過去。

不過這也可能恰好是推送的東西不和她的胃口。她暫時消費不起包包和連衣裙,不過她打算期末考試以後諮詢割雙眼皮和減肥的事情。要是推送的廣告里有這兩個,她也許會很感興趣。

所以,儘管她自己可能會避開廣告,她一次小小的轉載,可能就會激活一位對廣告感興趣的讀者。當用戶本身變成營銷號的義務推銷員,所謂封殺營銷大號不僅無效,更是沒有意義的。

我想,把Qzone變成所謂「內容黑洞」,恐怕對我們用戶而言不是好消息,但對騰訊是有利的。騰訊至少還符合創業者們所謂「用戶數和盈利能力成正比」這個預期,它的開放平台以Q幣控制了支付,在分成這點上控制力強於新浪,而遊戲天生又是符合Qzone用戶們特性,發展得起來的東西,比靠文字信息賺錢靠譜得多。

因為內容不賺錢,所以內容多水都沒問題——我想,這就是Qzone的邏輯。

為什麼QQ空間不在乎內容變差

居然還有針對我文章的討論?太感動了T T

為什麼QQ空間不在乎內容變水?


曾經有一位對這個問題很有發言權的某高層告訴我一句話 - QQ空間不能算個起點站,只能說是個QQ附屬產品。因為只要將QQ客戶端上那些閃亮的QQ空間圖標去掉,馬上空間的流量就得消失大部分。。。


多看新聞多讀報!

2011年10月1日,空間單日圖片上傳量3億

人人的11年招股書是 1天300萬的圖片上傳

開心神馬的 就更加慘淡了,即使是新浪微博的feed量也估計沒超過3億條吧(幾個月前是1億條記得)

別的就不用解釋了!


我就是 QQ 空間重度用戶,活躍度很高,因為 QQ 上的強關係,基本都是我願意分享自己生活點滴的人群,少有的一些會被我限制訪問。

如何保證自己的 QQ 空間時間線上沒有亂七八糟的轉載,我選擇針對不同好友的『垃圾內容轉載率』進行酌情屏蔽處理。這樣我一打開看到的基本都是朋友們真正想說的東西啦~

比較要吐槽的是 QQ 空間會強塞給用戶一些遊戲推廣內容——XXX正在玩 XXX 遊戲這類的,屏蔽不了,太傷體驗。

至於內容,主要集中在說說上,現在基本當微博用了,不過明顯不同的是微博更多的是轉發別人的內容,QQ 空間則是自己生活中的吐槽、感慨、得瑟、照片點滴為主,更真實更貼近生活啊~


社交網路最重要的就是關係了,fb,g+什麼的做得再好,身邊沒人用那也是渣渣。論關係在中國有比QQ更強大的入口嗎?


踩空間是很多人每日必須做的事情。

QQ空間是QQ用戶的情感集中展示營,圖表入口+QQ客戶端tip給它帶來巨大流量。


最簡單的說法,qq空間簽到,每天現在都能有500萬人簽到。

想想開空間,開農場啥的人.......


靠著QQ在中國6億註冊用戶2億活躍用戶,有什麼不可能的,而且騰訊把微博也整合到空間里


我每天打開次數最多的軟體就是是QQ空間客戶端,停留時間最長的是快播增強版。


因為它是qq的弟弟。。。不自覺就點擊看看,滿足人們窺探他人的慾望。。。


僅僅依靠QQ??

qq用戶群基礎極其龐大,同時在線人數巨多,而且qq界面有qq空間的入口,非常方便。。比所有其他的社交網站入口方便。因為我們早已不把登錄qq當作一個額外操作,而是每天打開電腦,自然而然的事。因此,進入qq空間方便,耗時幾乎為零哦,親


可能是你的QQ空間不活躍吧。我感覺QQ空間相當活躍啊,我的朋友基本上都在QQ空間裡面更新狀態,發文章。


只有經過親身經歷,才有話語權。作為空間,人人,豆瓣,微博的親歷者,我想談一下自身的感受。


QQ作為國內起步較早的免費即時通訊軟體,經過多年的發展,一躍成為國內通訊軟體的榜首,擁有大量的忠實使用者,在QQ的發展前期,空間等一系列附屬產品和增值服務,不僅給騰訊公司帶來巨大的利益,也給QQ提升更多的競爭力,使得QQ在同時起步的一批即時通訊軟體中嶄露頭角,給QQ在通訊軟體興起之時搶佔了先機,凝聚了一批忠實的用戶,為後來騰訊帝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後來QQ逐漸佔據了通訊軟體的市場,取得了迅速發展,用戶量急劇增加,在此期間QQ的發展又給空間帶來了巨大的用戶人群,QQ主要定位於自身的交際圈子,而空間又可以在圈子內很好的和好友們互動,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人人網也是國內知名的社交網站,人人的主要用戶是在校學生,但在畢業之後人人網的大量用戶卻逐漸拋棄了人人,造成用戶的大量流失。可以說空間和人人在大體上屬於同類產品,人人網雖然也有通訊功能,但是在可用度上跟QQ有很大差距。反觀人人用戶的流失,主要原因就是畢業之後身份的轉變帶來社交圈子改變使的人人失去原有的價值,用戶好友交互度下降,使得人人用戶逐漸遠離了人人。而空間依託QQ帶來的用戶人群,無論自身身份如何改變,都不會影響自身社交圈子,而且還能通過添加好友不斷的增加社交圈子的範圍,從而使得用戶度不斷提升,就好比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可以說騰訊的成功歸功於QQ,而QQ的成功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空間等附屬產品的使用,而空間的使用度又與QQ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些可以通過調查來確定,有多少用戶是通過QQ的快捷入口進入空間,又有多少用戶是在網站直接登入呢?如果QQ沒有空間的快捷入口的話,我認為空間的流量會因此喪失一大部分。但是如果在QQ發展的前期,如果沒有空間等業務,這樣的QQ就是缺乏競爭力的QQ,如果這樣,我相信,騰訊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的飛速崛起。


推薦閱讀:

如何在 Facebook、Twitter 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群體?
能不能認為,Google 要是能搜索到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信息,那麼 Google 就不會搞+1,+1 的目的就是讓 Facebook 和 Twitter 變得更開放?
怎麼看待由Twitter市值狂甩微博,再到微博市值首次超過 Twitter?
做一個記錄每個人專業成長的網站,有意思嗎?

TAG:社交網路 | 騰訊 | QQ空間 | 社交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