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網易新推出的「網易見外」這款產品?通過AI來智能生成雙語字幕,未來有多大應用空間?

網易見外是網易人工智慧事業部旗下的AI視頻翻譯產品,據稱已經實現了一集40分鐘的視頻翻譯僅需6-8分鐘。最近,網易見外還和國內最大字幕組人人影視字幕組達成了戰略合作,同時建立了一批字幕組合作夥伴關係,宣稱將以AI翻譯+人工校對的方式來提升字幕製作效率。大家怎麼看待AI翻譯技術這方面的應用場景?這種模式會成為行業未來的標配么?(官方介紹:網易見外與人人影視等多家字幕組達成合作)


從進入人民日報海外網到現在過去了近半年時間,對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結合的采編工作形式頗有感觸。事實上,新聞工作者除了拿著錄音筆和話筒這一經典形象之外,十分依賴事前的信息收集工作。一般來說,邀請海外網的活動主辦方,例如我初次採訪的印尼投資發展署就有給到媒體代表一份簡單的活動介紹:也就是通稿。

新聞工作者往往在邀請方主動提供的資料之外會有自己的信息渠道,首先通過優質的公開途徑,其次再以私人身份深入了解。對應到國內外結合的新聞版塊,優質的內容網站例如網易見外就是不錯的選擇。傳媒行業在國內的信息獲取效率相對海外來說有一定距離,而這其間的信息差促成了對信息彙編、翻譯和解讀類平台的需求。以科技和汽車板塊為例,不少最新研發成果的聲音最早都是來自矽谷的,例如特斯拉的Roadster2的發布和Spacex最新的火箭試射等等。網易見外所承擔的職責就是將其中高質量的內容經過提煉之後推送給用戶,內容來自海外媒體和Twitter、Facebook、Google+等社交媒體。

近期恰好有新能源公司的採訪,團隊是落地北美、華人資本主導的公司。收集素材時,在網易見外的搜索欄中打入電動汽車字樣,就可以找到大量來自海外新聞門戶和社交媒體的視頻翻譯內容,視頻聽翻的準確率雖有一定細微的誤差,但基本能做到直觀理解文意,得到新的撰文思路,對於傳媒從業者的友好不言自明。

再以特斯拉相關的新聞為例,作為身在洛杉磯兩年多的車主,我深知這款轎跑的諸項細節。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空中升級。一般來說,特斯拉的啟動界面都會在軟體更新的當日有開屏提醒,默認的更新時間是晚上11:45分,可以根據個人時間進行調整。因為Tesla是默認為用戶終身提供免費的3G網路(至少我的車是這樣),空中升級不需要連入無限網路。看到網易見外上特斯拉聖誕節更新彩蛋新聞的時候,我正在開著暖氣的咖啡館整理著近期的採訪素材:文中的雙語對照和圖文結合無疑可以成為內容編輯和創作者的優質素材。

在新媒體和網紅經濟的衝擊下的傳統媒體人早已熟知互聯網的規則,而逐漸走出一條頗具特色的道路。三年前我拜訪過騰訊大浙網當時的教育頻道總編,她在與我的談話中提到了新媒體蓬勃發展之下的種種短板:「紙媒記者寫下每一個字的時候都會對它的真實度和準確性負起責任,而新媒體追求快速和傳播面,卻常忽視了媒體的本質」。

我的觀點是,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應當有互相借鑒和結合,當下通常的傳播模式是自媒體KOL發聲、傳統媒體發文證實。而行文素材來源,作為媒體人的重要工具自然是舉足輕重。網易見外平台雖藉助新媒體分發內容,整體調性上也不乏傳統媒體的嚴謹之風。

參考閱讀:

http://sight.netease.com/#/app/others/details?editId=amp;articleId=698702amp;articleType=0amp;from=sight

http://sight.netease.com/#/app/sight


這幾年,「人工智慧」的風吹得很大。很多行業都開始用人工智慧,也有很多初創公司用AI的名頭篇融資,但一段時間過去了,實際上很多公司的做出產品的效果並沒有那麼好。歸根結底,裡面有一個因素是因為他們把人工智慧看得太厲害,想要一口吃一個「大胖子」。融資書上面吹得比比皆是,模型大多數也能做出來,但實際運用起來就不是很理想了,要推廣的難度也很高。

網易推出的「網易見外」這個產品,之所以讓我產生興趣是因為它雖然也是打著「人工智慧」的旗號,但它在做的事情正好是當下的人工智做起來會稍微有些挑戰,但是是可以做到的。因為它主打的「AI翻譯」功能在其實在很久之前就有了,也慢慢成長了一段時間。

所以在我看來,這是他們產品的第一個優點,也是聰明的地方。他們用的人工智慧,是在之前很多人運用和運營過的基礎上的精進版,是能夠從別人的缺點裡和實際使用的失誤里學到很多東西,最終創造出一個高精準度的AI翻譯產品。我看了他們的產品介紹,上面說是用的神經網路機器翻譯。據說,他們的中文精準度達到95%,中翻英精準度達到85%,英文精準度達到80%,英翻中精準度達到70%。這個數據在整個視頻翻譯行業,都是非常可觀的。

同時,他們的產品另一個讓我覺得不錯的點在於他們在「AI翻譯」的基礎上,加上了「人工校對」的環節。這一點正好彌補了用人工智慧來翻譯時,會遇到的小部分不精確。人工智慧不是萬能的,它速度快的同時,必然帶來了準確性的缺點。有很多人工智慧翻譯軟體,都是沒有人工校對環節的。或者是需要用戶手動複製黏貼下來,然後進行校對的。網易見外的人工校對環節,能夠讓字幕製作者有機會更加快速的進行後期的校對和編寫。我也看過了網易見外的人工校對應用的軟體掩飾,是有自動語音切軸功能的,校對者只需要在頁面的右邊欄同步對字幕進行編輯調整就可以了。

再來說一下,網易見外和人人影視字幕組的合作。我的朋友基本上跟網易合作過的都管網易叫「網易爸爸」。這當然是個玩笑的稱謂,但是可以看出網易對於合作方的態度很好,也一直都很有誠意。這次網易見外跟人人影視字幕組的合作,這個選擇也讓人覺得很舒服。因為看過國外視頻資源的人,都會很熟悉人人影視字幕組,他們的口碑也是自己一點一點靠專業素養和能力攢出來的。網易見外選擇了跟他們合作,也就意外著他們網站上的視頻內容的「人工校對」環節,是一群真正可以做這件事情的人工在做的。也是讓人會抱有很大期待的一個點吧。

最後,在他們的網站上,我看到了很多Youtube的視頻,而且分類明確清晰。大家都知道在國內上不了Youtube,但是Youtube上的確有很多很好的也很有意思的視頻。無論是美妝、遊戲、科技等等的up主,還是脫口秀之類的娛樂節目,不光很有意思,也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因為Youtube不僅是一個像優酷土豆那樣的視頻網站,它還包括了b站的類似於up主的功能。但是國內大家上不了Youtube,就算翻牆上了,看視頻也會卡,有時候英文也不一定能完全聽懂。

網易見外作為一個Youtube視頻的搬運者,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讓國內的大家能夠有機會看到這些視頻,我覺得還是一件蠻不錯的事情,也很符合他們合作的人人影視字幕組的傳播文化的核心理念。希望他們能夠把這個產品落實下去,並且在有AI的情況下,把他們說的人工校對真正的做好。


當我們想要談論未來的時候,或許應該先回顧一下歷史。

在看美劇、日劇或者外國電影的時候,你或許很難會聯想到,這些熒幕影像不僅是時代的藝術結晶,也是人類共同情感記憶的保存。影視作品的存在,使得我們能夠在百年後的今天,看到並理解近一個世紀前發生在這世界上的種種故事。

自無聲電影在19世紀60年代產生以來,人們觀看海外影視作品的方式變了許多。在無聲電影的年代,電影劇情全靠現場解說員來解釋;隨後陸續出現了有國語配音或中文字幕的譯製片;這個世紀初開始,互聯網蓬勃發展,民間影視字幕組模式開始出現。而現在,人工智慧的時代到來,我們的觀影模式,或許又會發生許多新的改變。

我們賴以理解世界的方式一直在發生改變。

1921:無聲電影年代,劇情全靠解說

年逾八十的童春華至今還記得上世紀40年代,他第一次登台做辯士的情景。

那是在台灣的家興電影團,當天影院請的辯士沒有到,老闆害怕觀眾退票,情急之下找來負責機械維修的童春華臨時頂替,上場講解電影劇情——即所謂「辯士」。

早年的電影院布置中,銀幕左側專門設有辯士站台,當辯士在影片開映前作開場白時,架在劇場後方的聚光燈將光線盡數打在辯士身上。辯士獲得的關注,絲毫不亞於電影中的明星。

「開場時我全身都在抖。」時年18歲的童春華第一次在幾百位觀眾面前講解電影,所講的又是從未看過的新片,他拿起麥克風老實地向觀眾招認:「今晚是我頭一次陪大家一起看電影,講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

講解順利過半,電影中死去的女主角居然活了過來。和觀眾一樣傻住的童春華只好解釋這是女主角的回憶,繼續講解下去。事後他才知道,是放映師把兩卷影帶放映順序弄錯,鬧出了烏龍。

不久後,童春華正式成為了一名辯士,每月可以領到六七百元的薪水,這是當時台灣普通上班族的兩倍。

在電影字幕與譯製片出現、在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前,辯士——或現場講解員的存在,是觀眾得以觀賞和理解一部影片的唯一方式。曾有學者得出結論:「當時的觀眾實際上是在聽辨士解說故事,而不是在看電影。」影院里,辯士是鏡頭語言的傳聲筒與翻譯器。影院外,辯士們享有高薪和電影明星般的知名度。

30年代末的上海,有了新的辯士版本——「譯意風(earphone)小姐」,類似同聲傳譯:影院座椅裝有收音匣子,觀眾領取聽筒,將聽筒插頭插進匣子;戴上聽筒便能聽見「譯意風小姐」用國語解說電影情節。當時有記者如此描述譯意風:「像是帶了一位到美國去鍍過金的伴侶,不是硬譯,連對白都念給我聽,有時還夾著趣味的語調。」

辯士一職在六十年代前後式微,此時電影已由黑白默片豐富為彩色的有聲電影,譯製片興起。童春華用擔任辯士賺的錢在台南開了自己的戲院,後因不敵連鎖電影院而倒閉了。但他還是習慣了時不時去老戲院走一走,或許是重溫自己和電影結下的緣分。

1979:譯制腔,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影視翻譯的第二個階段,解說其人逐漸隱入幕後,解說其聲則躍然台前。

1948年1月8日,大上海大戲院公映了由二十多個華僑譯配的義大利電影《一舞難忘》。自此,現場解說員、幻燈片字幕和譯意風逐步進入歷史畫冊,中國人看外國電影進入譯製片時代。那年後,東北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譯製片組先後籌備開工,前期主要譯制蘇聯影片。

1950年,配音界元老蘇秀進入上海電影廠翻譯片組,譯製片《化身博士》中英格麗·褒曼飾演的艾維、《孤星血淚》中的哈威夏姆小姐、《紅與黑》中的瑪吉德小姐等等,這些角色的中國聲音都出自於她。

多年後,蘇秀在《我的配音生涯》一書中回憶當年配音的工作強度:「一部影片大約錄三到四天,包括對口型,也就五六天的時間。那時不能聽耳機,台詞必須背得滾瓜爛熟,如果你想一秒鐘,兩個口型早過去了。而且還必須顧到情緒、與對手的交流以及導演臨場給你提的意見。錄音的一剎那,半個月司職記憶的所有細胞都用光了。」

比如,《化身博士》里,女主艾維在糾結是否要逃跑時,發出了痛苦的呻吟「哦」。蘇秀為了配好這聲在她看來「短促而嘶啞,非常有表現力」的「哦」,翻來覆去地看電影、練習,「我們是把片子剪成幾十小段,把它掰開揉碎地去看」,配完後她仍然忐忑,「惟願褒曼的表演不要由於我的配音而遜色太多」。

七八十年代是譯製片的黃金時期。除了譯制電影以外,也出現了譯制電視劇,比如當時風靡全國的《加里森敢死隊》。

不過,隨著國人外語水平的提高,原版電影+字幕逐漸成為外國影片更流行的展現方式,譯製片開始由盛轉衰。蘇秀於1984年退休,退休時將多年積累的劇本、筆記、資料捆成幾大捆,賣給了收廢紙的,總共賣了十九塊錢。她曾悲觀地覺得,譯製片已死。

儘管如此,經典譯製片加上配音者們的親切腔調,仍舊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陳丹青說過,他後來看原版配音的《簡·愛》時,耳朵里響起的一直都是譯製版中,羅切斯特配音者邱岳峰的聲音,甚至難以忍受原聲。

2002:民間字幕組,「都是因為愛」

關於字幕組,曾有人給出過如下定義:「這是互聯網牆內最有影響力,卻最被低估的一群年輕人。」

一般提到字幕組,通常所指的是2002年後逐漸興起的民間字幕組,即網友自發組織、自主翻譯的小團體。在影視翻譯的歷史中,字幕組的出現差不多算是第一次自下而上的對影視資源的主動求索和擴散。

和早年的現場解說員、幻燈片字幕、譯製片一樣,字幕組同樣是為了幫助觀眾跨域影視劇中的語言障礙。而其自發性與民間性,似乎也註定了字幕組在今後會面臨自身發展和環境限制的雙重險阻。

多年前,網上就流傳過一篇介紹國內字幕組發展歷史的萬字長文,其中提到字幕組的精神和宗旨是免費、共享、交流和學習,同時不以所製作的東西謀取商業利益,「只有具備以上6個條件的組織才能算是字幕組」。

字幕組一般分為動漫字幕組、電影字幕組、劇集字幕組等不同類別,其中劇集字幕還可細分為美劇、英劇、日劇、韓劇等等。每個字幕組中的分工崗位大致相同,包括檔源、壓制、翻譯、校對、時間軸、特效和發布。

一集新劇發布後,先由「檔源」獲得該劇資源傳給「壓制」;壓制剪去資源里的廣告並將其壓縮大小後發給「翻譯」;「翻譯」將原有的英文字幕翻譯成中文,如無字幕則需要聽翻;「校對」負責修改並為翻譯稿潤色;「時間軸」將翻譯好的字幕製作成同步的字幕文件,需要精確到毫秒地契合劇中台詞出現的節點;「特效」調整字幕樣式,選擇與原視頻風格相近的字體與配色;「壓制/發布」將字幕文件嵌入劇集中,再對外發布出去。

在字幕界流行一個詞「爆肝」,指熬夜通宵做出字幕。海外電視劇晚上播出,第二天早上字幕組即發布配有中文字幕的劇集,又稱「熟肉」。做字幕需要比拼時效性,尤其是一些熱門劇集,最先發布字幕的翻譯效果最好,因為這可以為字幕組帶來更多的關注。

提及為何加入字幕組,頻率最高的回答是「都是因為愛」—— 翻譯字幕的經濟回報幾乎為零,忙起來的時候是真忙,而最大的成就感也只是譯者的名字會出現在片頭,被追劇的網民們看到。

2018:AI智能翻譯字幕+人工校對

如今,因為人工智慧翻譯技術的發展,人類或許又得以重塑巴別塔。

《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記載,當時人類聯合起來希望能夠建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們無法互相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世上也就出現了不同的語言和種族。

但在這個時代,或許不久的將來,你戴上耳機就能聽懂對面外國友人說的話;在視頻通話時,機器能自動識別你的語言環境並為你顯示相應的字幕。而在影視翻譯的世界裡,已經成為了現實。

今天,各大巨頭公司在努力研發人工智慧產品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已經開始同字幕組、譯制廠、電視台等機構合作。網易人工智慧旗下的AI視頻翻譯產品「網易見外」,實現了一集40分鐘的視頻翻譯僅需6-8分鐘。最近,網易見外還和國內最大字幕組人人影視字幕組達成了戰略合作,宣稱將以「AI翻譯+人工校對」的方式來提升字幕製作效率。

很難想像這種模式是否會成為行業未來的標配,但至少在AI的助力下,譯者將有更多的時間來精細校對和潤色文字,有更大的可能性成為翻譯內容傳播和情感表達的「匠人」。

人類的語言藝術,將因AI而變得更加絢爛多彩。


經常看YouTube的朋友應該知道YouTube有一個很強大的自動字幕功能,英文字幕的識別準確率已經相當高了,總在想,如果能把Google自動翻譯功能也加進去就更好了。

這事兒網易先來做了。網易見外就是這麼一個集自動識別字幕和自動翻譯為一體的產品。我們迪幻字幕組有幸率先試用了這個產品。

我覺得網易做這個產品的潛力還是很大的,畢竟有道翻譯做了這麼多年,應該積累了不少經驗和語料。

從目前的效果上來看,只要沒有聲音比較大的音效和音樂,識別英文的準確率還是相當高的,對於不複雜的語句翻譯效果也不錯。但畢竟一般影視作品都會有很多的音樂,而且一些長句子由於斷句,會影響到翻譯效果。所以針對這種視頻的識別和翻譯仍然有待優化。

目前我們用網易見外來處理一些用於社交媒體發布的短視頻,對提高我們的發布速度有一定的幫助。

希望網易見外能夠不斷提升識別和翻譯準確率,比肩YouTube和Google的類似功能。


遙想許多年前科幻小說中人類對於人工智慧早已人心惶惶,講述人工智慧給我們的未來帶來的改變的科幻小說故事層出不窮,科幻迷一定不會忘記《2001:太空漫遊》中Bowman切斷電腦後最後老死在床上變化成一個蜷縮在子宮內的嬰兒,在無垠的宇宙的黑暗中注視著被陽光普照的地球。這樣詭異的畫風好像也是作者對人工智慧的未來的展望。

大眾對人工智慧的發展一直保持一種詭異的態度,一方面,驚嘆著科技發展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如此之多的便利,另一方面,又憂心忡忡。2017年現象級的美劇《西部世界》彷彿已經為我們描繪了未來:AI已經和人類毫無二致,他們甚至會有人類的記憶以及情感,在生理上更為永恆,在智商上甚至遠超人類。當一群腦海中珍貴的記憶最後卻是人工植入,人工智慧產品只能淪為人類這個「高級生物」的奴隸,玩偶,供人類洩慾,玩弄,最後終於反抗要與人類為敵。而創造這些人工智慧人的科學家也選擇結束自己的人類生命,將自己的大腦轉為人工智慧妄想化為永恆。年底票房口碑雙贏家《銀翼殺手 2029》,未來一如既往的灰忒,沉悶,人類和人工智慧的矛盾愈加激化........

那翻譯是否能實現人工智慧呢?語言是人類區分於低級生物的重要標誌,機器翻譯的生硬和僵直一直都被翻譯從事者詬病,「翻得如機翻一樣」已然是貶義的代表。如果翻譯只是簡單的詞語置換,那一切將簡單得多,但語言不僅是詞語的堆砌,語法邏輯也不是單單公式程式可以詮釋,每種語言的背後都蘊藏著各國的文化積澱和風俗風情。方言,口音,語境,都會使得同樣的句子風情百千。人工智慧是否能取代翻譯從業者的地位?這個答案很多人都不敢多加猜想,似乎說是也不對說不是也不對。

人類太過於害怕自己的地位被機器取代,進步總是痛苦而殘忍的。

通過AI來智能生成雙語字幕將會給文化交流帶來重大突破,目前機器翻譯還無法達到文學欣賞,信雅達的層次,這個毋庸置疑,但是中外文化壁壘——語言障礙阻礙了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神秘大國+社會主義超級發展中國家+人口大國和歐美等國之間的交流。不少媒體把中國妖魔化,把我們形容為怪物一樣的封閉國家,或是過於誇大我們對世界他國的威脅。我們想看看國外,了解國外文化也似乎被語言這堵牆擋在了身後。就連我們自己的領土——台灣,台灣還有很多人以為我們吃不上茶葉蛋,還生活在貧困中,他們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前。語言尚通文化交流進展都能如此閉塞,更何況語言不通?

傳統字幕製作方法需要製作時間軸,翻譯,校對,壓制。一部影片的製作即使是多人協作也需要至少數小時。若機器處理能將較為機械化的步驟時間縮短,那翻譯和校對就能將時間用在提高翻譯質量,精化翻譯內容這樣的地方,讓我們得到更為精準的語言輸出,這樣豈不美哉!

機器的進步逼著人類也不得不進步,這個過程雖然殘忍,但看上去是必經之路,這就是進化法則。


它產品的定位是海外內容智能聚合平台~

也就是屬於海外的一些東西的搬運工……

而我們一些自媒體,有些好看的好玩的有趣的創意都是來源於海外

搬運工這玩意……擅長者會好好利用,作為普通人的話,就當是看世界的一個窗口吧……

(其實不得不說還有bilibili搬運工這職業,知道的時候驚嘆還有這種操作……)


有天路過,我無意開了一個外國美妝博主視頻,我竟然全看完了。。。聽翻功能意外的還不錯


作為松鼠字幕組的創建人,這麼多年的字幕製作經驗來說,網易見外的AI功能,是相當符合當前字幕製作的胃口。

「AI聽翻+人工校對」的模式,從字面含義也可以理解,減輕人工負擔,是科技發展的源動力,網易見外做到了這一點。

從個人經驗出發,字幕的製作是相對繁瑣和費時的,由技術的角度來說,純人工的聽翻字幕生成,需要多道工序,單從時間軸/時間碼,聽寫/翻譯的工序,就需要較長時間,而且一部電影的時長,也需要1至2個小時,甚至更多,人手安排也需要更多。從側面反映,字幕製作人員非常需要一門技術革新,縮短繁瑣步驟甚至解放雙手。網易見外的人工智慧產品,此刻的出現恰到好處。

目前國內科技產品中,如網易見外的技術與實踐結合的案例相對不多見。網易見外所承擔的職責就是將其中高質量的內容經過提煉之後推送給用戶,內容來自海外媒體和Twitter、Facebook、Google+等社交媒體。從題主問題的角度,未來有多大的應用空間,主要看字幕在國內的市場,語言差異造就翻譯的產生,字幕是其中最直觀,最媒介化的產物,從字幕發展的需求看,網易見外的產品將非常有發展空間,且任重道遠。

AI翻譯技術的應用場景,從系統的角度,據我個人應用過的其他公司的字幕製作產品,經驗之談,並未融入AI技術,相對網易見外無法比較。AI技術在翻譯領域,或者說在語言領域,都是相對前瞻趨勢。融通語言的障礙,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基本功課。字幕製作本身來源於溝通對話以至於情感輸出,對於AI技術的融合和學習是再好不過。

模式是否會成為行業標配,這個取決於行業對其的依賴程度,縱觀國內的字幕製作團隊,目前與網易見外合作的我們幾家不同領域的字幕組來說,受眾群體相對還是比較廣泛的。單從我們松鼠字幕組的角度,從製作英劇到融合短片,也逐步希望或者渴求技術來解決,更多人工智慧可以處理的問題。

網易見外AI功能,從我作為用戶的角度,相對更客觀地闡述與回答了題主的問題。藉此機會,也多多關注,我們松鼠字幕組的更多科技視頻。


作為經常需要學習計算機技術的我來說,看到這個消息第一感覺非常欣喜!AI無疑是現今最有發展前景的黑科技,人工智慧可以為各行業注入新的活力~相信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急需學習一些新技術(尤其是IT編程或藝術設計)但苦於語言的限制難以領會,碰到那種生澀的專有名詞更是崩潰!網易這次的研究領域十分超前,非常期待呢~

昨天加入內測試用了,相較同類型功能的詞典和在線翻譯,用了AI的見外明顯高大上了很多,顛覆傳統文字化的翻譯形式,對視頻這個類別伸出了友好的橄欖枝,難得的是能夠聽寫翻譯,簡直視頻黨的福利。但美中不足的是也許因為聽譯的關係,英文字幕的準確性並不是很高(許是跟口音和同音詞有關,機器難以分辨)連帶著中文字幕也有一定的偏差,略有遺憾~

能不能有那樣一個功能呢,比如如果自己手裡有一份比較精確的英文字幕文件(srt或其他格式),見外能不能設計一個上傳字幕的介面,AI直接翻譯字幕文件的內容就可,這樣就能大大提高翻譯的準確度而不會因為同音詞或其他原因出偏差,當然這只是我個人不太成熟的建議啦,挺希望有這種操作的誒!!

AI正在高速發展,未來還有無限可能,期待網易能為翻譯界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和創新,解放人力,釋放創意!

不得不說,這波操作666~(第一次註冊知乎就搞得好像在打廣告,可我真是個吃瓜群眾啊啊啊啊啊啊啊遁了.......┑( ̄Д  ̄)┍)


emmmm………

這個

我沒用過啊???

我倒是通過油管的字幕校對過

我用的是英文字幕 (油管的中文翻譯白瞎) 怎麼說呢……油管的那個 只能說節省了百分之五十的力氣吧

實際校對還是挺麻煩的 畢竟字幕組都有自己的一套字幕格式要求 尤其是斷句

油管的斷句真的好渣

希望網易見外能做的比油管字幕好吧^^

還有希望多推出點語種&>&<


看了問題之後去看了一下網易見外的官網,感覺網易的想法還是挺好的,就是翻譯的準確度還需要提高。

這是主頁上的一個視頻:

網易見外

原標題是:top 10 Best Places to Raise a Family in US - YouTub

翻譯後的標題是:10個最佳的美國家庭——YouTube

出入還是有點大的,希望網易還是能改善一下翻譯演算法,youtube本身的翻譯感覺還是很好的,一般英文的cc出錯的時候相對比較少,翻譯成別的語言尤其中文和日文就...emmmm。

總之,是個好想法,希望網易能做下去。


做為親身使用「網易見外」產品的第一批合作夥伴「立青映畫字幕組」,對於翻譯本身來說,絕對是很大程度上節省了翻譯者的時間成本,只需要在校對優化翻譯句意上下功夫,而且自動生成雙語字幕也使用翻譯者校對修改更加方便。

AI智能應用在翻譯上,必然會是未來影視翻譯的趨勢,無論是文本還是聽寫,都極大的方便了用戶在理解外語意思的過程,使得更多的影視劇更快更好的呈現在觀眾面前,相信經過不斷的優化,這種模式一定是未來主流。

「立青映畫字幕組」使用網易見外協助翻譯的第一部電影《羅丹》已經在微博@立青映畫 發布,感興趣翻譯效果的童鞋,可以去微博 下載觀看哦!


我在想,VPN不能用了以後,靠它可以實現翻牆功能了吧,哈哈哈


它產品的定位是海外內容智能聚合平台。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大量內容素材的整合平台。它主要實用人群中自媒體人其實很受歡迎。為什麼?根據調查表示自媒體人每次寫文百分之60的時間都在為找素材奔波。所以若這個app公測後應該可以方便很多自媒體人呢,當然這只是預估實際投放肯定也是有偏差,但無關大雅現已經在內側還是等產品正式出來了,再來看看具體的效果。


就是自媒體布局而已!


作為短視頻創作者,由衷地感謝這樣好的一個產品


網易見外這款產品主要是提供海外視頻和機器翻譯的平台。作為常常看劇的我來說,因為我的專業是計算機相關的,我一直都在想如果字幕組有這麼多的字幕數據,為什麼不能把數據好好地利用,透過機器翻譯的技術來做字幕呢?我覺得這款產品的好處是能夠有效率地生成海外視頻的字幕。電視劇方面,其實很多想看的劇都會有字幕組翻譯,所以不太需要智能翻譯,可能他們也比較喜歡人手翻譯。但是其他視頻方面,因為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和數量很多,很多時候都沒有字幕湊合著看。而這個就是需要機器翻譯和網易見外的原因。智能翻譯能夠大大增加翻譯的效率,而且透過人工校對的話,我相信以後可以好好地利用來強化學習或者其他人工智慧的技術來提升翻譯的準確度。

我認為可以改善的地方有三點。第一,智能推薦方面。內容管理功能其實挺好的,能夠選擇自己想要訂閱的訂閱源。但是,也應該透過用戶的觀看愛好來推薦可能用戶會想看的視頻。可能因為平台還是發展階段才還沒加上,但是這種推薦是很需要的。第二,斷句問題。跟油管的自動生成字幕比較過,現在網易見外的斷句過短,我認為還是在單句字幕中完整地講出內容比較好。第三,小語種翻譯。現在網易見外只有中英視頻翻譯,其實小語種視頻更有這個需求,往往因為翻譯人員不足而不能做很多視頻翻譯,希望未來能夠翻譯更多的語言,比如韓語,泰語,越南語。

未來的應用空間方面,我覺得可以有視頻直播實時翻譯,語言學習兩方面。現在可能有些字幕組或者視頻網站都會提供實時翻譯,就是可能電視劇在直播的時候,有人會把翻譯放到彈幕上,但是其實中文打字的時間挺長,翻譯也不一定能記住所有內容。以後可能通過AI來智能生成雙語字幕的方式,比如說是可以應用在某些企業的產品發表會直播。語言學習方面,雙語字幕的生成其實對語言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大部分韓國電視劇都沒有提供韓語字幕,對韓語學習者來說,有時候會想知道電視劇說的是什麼單詞,說了什麼語法等。這樣的技術可以搭配語言學習,比如聽力練習或者是翻譯練習等。至於未來有多大應用空間,我相信著重用戶體驗和營銷的企業都會願意使用這樣的技術,但可能也需要告訴他們可以怎樣應用。


字幕組本就在版權的縫隙中遊走,AI本是技術無錯,但在政策面前,穩定性堪憂;

神翻譯乃字幕組的精髓,也是人本體的創造性和地域性的體現,志願性也是字幕組成員的精神,生產者參與式文化的粉絲被詹金斯稱為文本盜獵者,相比較量產的資本化字幕,核心粉絲,更喜歡看小而精緻的翻譯;

一代文化研究的學者們,不得不思考一次,技術和資本在其中的作用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網易郵箱的客戶端授權密碼?
網易郵箱被攻破是怎麼回事?
在守望先鋒中為什麼都要佔領制高點?
陰陽師里妖狐背上背的是什麼?為什麼覺醒以後就沒了?
如何評價考拉海淘?

TAG:人工智慧 | 網易 | 翻譯 | 字幕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