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的汽車工程師們的職業歷程都是怎樣的?
請大神們介紹一下,例如大學的專業,畢業後的工作歷程等
謝很多人邀。
我個人的教育背景比較雜,本科學了兩個學士,研究生也是一個雙學位,完全不同的專業。
後來畢業前發現自己對純機械或者純控制理論或者純電不感興趣,雖然有這類工作機會以及其他非技術類的工作但是並不准備去。這時候以前歐洲的一個老師告訴我學校出獎讓我去讀一年再拿一個混動汽車專業的碩士。想想可以把自己學的雜七雜八的內容在這個專業里整合一下,而且本來自己就畢業早也沒浪費時間,而且確實那會兒混動在歐洲剛起步,對人才的需求量遠大於傳統發動機領域,於是就去了。
畢業後在歐洲拿到一些雜七雜八的offer,有主機廠的,有供應商的,也有諮詢公司的,甚至還有航空航天的。但是本著對自己興趣和所學專業負責的態度,並沒有去名氣最大的或者錢最多的,而是去了自己希望有所發展的混動研發的職位。
之後在德國和法國都工作了一段時間,但是發現一個問題讓我決定暫時轉換方向,就是混動電動和今天的自動駕駛一樣讓大眾消費者買單的慾望很低,其實就是在幾年後的今天沒有政策支持混動或者電動依舊做不了主要賣點。於是反映到汽車行業內部就是大家對混動電動車的開發投入忽冷忽熱,媒體熱度雖然一直有,但是有趣的大項目尤其是量產項目卻可遇不可求,個人成長的速度也就變慢了。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跳槽轉而去做傳統的變速箱發動機研發,因為這個領域一直是各個廠商的主要賣點,前幾年國內自主車廠的發展也是集中在傳統動力總成方面,所以有趣的項目非常多,尤其是從零開始到量產的項目非常多。另外這個領域是我以前個人需要學習和加強的弱項,還有最主要的很多在傳統動力總成上的應用,尤其是軟體和控制設計可以很通變地應用到混動電動車領域。
去年開始參與了幾個混動動力總成項目,部分撿起自己的老本行,發現兩方面都有經驗後在這種非常交叉學科的領域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另外不免俗套地為了職業向上發展,去年開始負責整個研發團隊,重心逐漸有些從技術開發轉移。這個也是我現在一直提醒自己的,不能忘記初心,要把管理團隊和技術工作放在一樣重要的角度。畢竟做任何技術內容最有趣的還是自己上手,最有成就感的還是自己的代碼成為路上的驅動力。
其實職業發展這幾年倒也沒走什麼捷徑,只不過第一沒有浪費時間在一些沒有意義的純體力勞動上,第二運氣比較好,所以還算成長比較快。
如果說有什麼經驗好總結的話,我覺得:
1. 做什麼還是要以興趣為基礎,而不是隨大流或者看哪裡錢多,否則真的很難做好。各行各業都有高薪職位,現在中國汽車行業技術專家的薪酬媲美甚至超過投行,就看你有沒有能力拿了。
2. 汽車行業是個技術開放度低,競爭激烈且新技術應用很迅速的傳統行業。從混合動力,到車聯網,到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為了更快地成長你需要有能嗅到行業發展動向的能力。
3. 但是,上面這條並不是讓你頻繁跳槽去追潮流,因為作為進入門檻很高,資金投入很大,且對盈利率還有產品可靠性很敏感的一個行業,新的技術往往在被廣泛接受前有很多次大起大落的反覆。你需要做的是波瀾不驚,多去拓展自己在不同領域的知識面和能力,因為汽車行業很多內容都是可以融會貫通的。
4. 最後,在這個行業做技術的話,尤其需要有厚積薄發和戒驕戒躁的特質。
去采埃孚報到。
還沒測幾個離合器蓋總成,就被發配去汽配城買零件,然後給淘回來的二手車做報價單。
從此走上修車的不歸路了……
@Enzo Jiang 謝邀。
這個問題太大了,我想題主是需要一些思路,給自己今後職業的發展做個大致的規劃。或是職業生涯遇上了某些瓶頸,想做一些改變。那我拋磚引玉,希望能給題主些許幫助。
大家看看我知乎的自我介紹,或許能感受到我職業發展的一些變化。我簡單解釋一下。
汽車電子工程師:
我大學主修嵌入式系統設計,08年進入法國高等工程師院校體系,還是繼續之前的專業。10年畢業正趕上經濟危機開始影響到製造業,所以直到11年初才進入PSA La Garenne技術中心。
階段1:學習具體東西
起步階段,我負責發動機ECU的integration和validation工作。也就是V cycle的右上:
測試的主要環境是HIL台架或者整車。工作內容會涉及到匯流排,通信協議,Control Desk模擬,軟體不同版本的調試,糾錯,等等。簡單的說,這時候學的是具體的東西。
階段2:解決具體問題
等幾個月上手以後,就開始要負責解決具體的問題了。發現問題,並對問題做跟蹤。是軟體問題,還是硬體問題。是設計問題(責任在主機廠),還是編碼問題(責任在供應商)。問題什麼時候可以解決,項目負責人是需要一個期限的。
階段3:部門內部小組之前的協調
問題並不總出現在供應商身上,有時候恰恰是部門內部不同小組之間的問題。比如我要測試一個新功能,但是模擬軟體裡面還沒做完這個功能,或者是模擬本事出了問題,就需要小組間進行協調。各個組做好相應規劃,哪個功能用哪個版本的軟體測試,需要什麼測試環境支持。這些都要提前協調好。
階段4:負責一個部們
每個項目必然是有項目組的(PSA裡面叫projet),他們負責不同部門(PSA裡面叫metier)之間相互協調,保證整體項目的進度。(國內可能不這麼叫,我沒有在國內工作過,忘大家諒解)。
能協調好自己部門內部的各個小組,就可以做某個metier的領導了。
Metier負責技術問題,標準定下來了,能不能達到。Projet負責從大體上把控,負責各個metier都能同步推進,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項目。這裡面有很多博弈。各個metier之間互推責任是很正常的。
比如我之前只負責V cycle的右上,現在發現了問題,要和左上做specification的人溝通。他們可能不願意承認要求定的過高,(有時候標準定的確實過高)難以實現,但是每個項目的成本是固定的,研發經費也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所以要做取捨,達到最後的平衡,保證項目推進。
後續階段:
之後的階段我就沒再跟下去了,因為我再這個時候換了工作。工程師說到底是和技術打交道的,想要管理好一個小團隊,才能管理好一個部門,才有可能管理好幾個部門,進而管理好整個產品線,整個項目。我沒有再待在PSA是因為做完兩個項目之後,我想學更多東西。但是當時並沒有合適的機會,再做的項目和之前的大同小異,所以我選擇了離開。
商務拓展經理
PSA 5年之後,我進了一家專門從事汽車零部件相關工作的小型諮詢公司。我日常的工作是幫我的供應商合作夥伴進行市場推廣,找潛在的項目,幫助他們做投標,以及中標後的後續管理。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持續發展,國內的零部件企業到國際市場發展的願望和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法系兩家主機廠主要集中在家用車市場,歐洲的銷量還是很可觀的。一個項目從立項,到招標,定點,再到研發,最後量產,是有一套標準的流程的。和我合作的供應商不了解這套流程,而PSA的經驗,給我了很多幫助。
從去客戶那裡做供應商介紹,到投標過程中提供的技術和商務支持,再到定點後開發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解決,客戶都需要供應商在法國當地提供的及時支持。客戶滿意了,我的供應商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從技術到商務的轉變,這個過程有多艱辛大概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曾經在換工作後失眠,脫髮。為了緩解壓力,戒煙兩年後復吸。為拿項目干到過胃出血,也為丟項目不甘流過淚。但是我沒有後悔過。16年,因為PSA摩洛哥新工廠的規劃,我3次受邀陪同中國供應商代表團實地考察。當我代表中國供應商向摩洛哥工業部長提問的時候,當我看到國內一家家企業實地落戶海外,項目一天天走上正軌的時候,我知道這些努力沒有白費。
我的經歷可能未必適用於每一個人,我的職業歷程也不具備典型性。但是我始終認為,工程師是個很炫酷的職業。以前別人問我學什麼專業的時候,問我嵌入式系統是什麼的時候,我給他們看這個圖:
題主,我不知道你是在擇業的時候有了些許疑問,還是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同學在別的行業有了更好的發展,拿到了更好的薪酬,讓你對曾經的選擇產生了動搖。 其實,任何工作,在你能勝任以後,都會變得不再那麼有趣,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能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方向。但是一往無前的直奔目標,會讓你錯過很多路上的風景。人生就是走走停停, 才會顯得充實和洒脫。
我選擇汽車,因為我七八歲的時候開卡丁車就能贏過十幾歲的孩子;我選擇工程師,因為我老媽就是工程師,我從小對各種工具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大學學嵌入式,是因為新興學科讓我產生了更強的興趣。我本以為此生在和汽車無緣,但是饒了一圈,還是進了汽車行業。這大概就是人說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吧。
真心希望每一個從事汽車,熱愛汽車的人,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願你不忘初心,終得始終。
14年機械工程碩士畢業,進了一家汽車生產設備供應商,2年內行業門檻被衝破,公司走下坡路,果斷換到了目前所在這家主機廠,結果只用了一年,這家也開始裁員了~同事們都倒貼錢讓我去競爭對手哪。但我想說的是:這真的不是我的鍋~
上海985機械專業12年本科畢業,記得大一時一些專業課老師說學機械就業廣,學汽車太狹窄,很多學機械的同學多少有了點安慰(汽車專業在學校里很火爆,機械學院大都是調劑過來的),畢業後跟著90%以上的研究生大軍來到了上海某整車企業做工程師。
安全性能與碰撞試驗相關,習慣了象牙塔的生活到這裡很不適應,與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工作內容窄,根本不需要發揮自己的什麼想法,一點也沾不上興趣,自己逐漸喪失了自信,狀態低迷。工作之前以為工程師對汽車各方面都懂,工作後發現大部分工程師只懂自己的職責範圍,連基本的車輛構成和競品品牌都不了解,總之大部分工程師的見識非常有限。部門裡同事關係還算融洽,但各種學歷限制工作年限限制的評級升職等實在太沒勁。研發部門裡大都是農二代,生活相對單調,性格也沉悶,部門氣氛非常壓抑。工作晉陞看不到希望,工作十年甚至弄不到一個主管的職稱!
後面果斷尋求其他職位,來到了營銷職位,自由有成就感,對汽車產品有著越來越深刻的了解,升職順利,很開心也很知足,這大概與性格有關係。做自己想做的,做好自己能做的,是一件快樂的事!16年碩士畢業於某北方老牌汽車強校,嗯,就是那個基本中國汽車行業所有企業不論招不招人都會去刷存在感的那個學校。。。應聘季拿到了5個offer,糾結再三,最後選擇來了南京某外資OEM研發中心。剛入職滿一年,個人感覺公司制度很完善,福利不少,培訓體系也很完善,應屆生工資待遇偏低,但在南京屬於中等偏上吧,總之員工幸福感很高。最重要的是公司文化很開放,員工比較平等,思想壓力沒有很大。大公司病還是有的,流程複雜,崗位很細化,之前以為汽車工程師什麼都會,但其實你懂的也就是自己那一塊。可是站在這個平台上,能對行業未來發展有一定高度的認識,也能容易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淺顯認識,等我再干幾年,成長更多的時候再來回答,以上
碩士畢業,四輪面試,進廠搬磚。白車身就是焊裝的意思,多麼痛的領悟。
2014年底,在義大利讀完車輛工程的碩士回到上海,加入了一家總部在西班牙的汽車工程服務公司,做制動測試工程師;2015年底,第一份工作不到一年,跳槽,加入了寶馬中國研發的培訓生項目,20個月的時間,輪崗過北京,瀋陽,慕尼黑三個城市,底盤,自動駕駛,發動機幾個領域;2017年中,項目結束,加入寶馬總部慕尼黑的底盤部門,正式開始了一個車企研發工程師的工作。
接觸過若干汽車工程師。以年輕人為例吧,畢業三年以內的,給我的真題感覺就是對汽車產業的綜合了解並不全面。有一個畢業兩年的小夥子,負責冷卻方面的,聊天過程中發現,其對很多汽車品牌都不是非常了解,弄不清合資企業的關係,對其他方面的了解就更加的狹隘了,比如發動機、變速箱等,在聊一些技術問題是,一些工作原理都不是特別的清楚。至於行業大牛什麼樣,就不知道了。
三流學校碩士~學材料的,進了主機廠,幹了質量、設備、項目投產~老想當時要是學汽車專業多好...
謝謝邀請。
在汽車行業研發做了十幾年。一直在一家500強的OEM,準確說也不是一家OEM,因為公司分分合合起伏跌宕。從工程師做起到研發總監,管理了百十來號工程師,也接觸了不少其他oem和供應商的工程師。談工程師得先說一說什麼是工程。我遇到很多人大部分人認為工程就是畫圖做數模發布數據。這其實是一個片面的狹窄的認知。對應這樣的工作有一個職位叫CAD建模工程師。汽車行業的工程是指從造型概念到結構設計,材料應用,公差定義,評估性能,可靠性耐久性分析,再到生產可行性,裝配驗證,試驗驗證,最終上市後質保,持續改進等等。而工程師就是管理這樣工作的一個人。很多人尤其是工程師覺得這個和你們認為的不一樣,可能因為你站的位置和接觸的環節不完整吧
要去開會了,未完待續現在在美國某傳統OEM從事電動汽車BMS的研發工作。
本科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玩了兩年半wow,大三暑假上新東方準備語言考試,大四各種補課重修,準備出國材料申請等。畢業課題做了非同步電機的DTC控制。在美國兩年碩士主要上課,惡補課線性系統信號處理等,做了圖像識別/計算機視覺的畢業論文。接下來博士去了另一學校,lab的方向主要是電機/電力電子/電動汽車等。自己主要研究方向是電動汽車的BMS,電池建模。順帶做了不少工業屆的項目,認識了很多人。副方向是電力電子/無線充電。發了幾篇文章參加了幾次會議寫完畢業論文後畢業。找工作同時也申請了教職,拿到一學校的面試,由於學校budget問題未果。工作接到同一公司的兩個offer, 一為電動汽車逆變器開發,另一為電動汽車BMS開發。出於研究方向的考慮,選擇了後者。
-——-——-——-——-——-——-——-——-——-——-——-——說說組裡的同事。因為電動汽車算是較新的領域,整個組的歷史不太長,大概十五年左右。除了3個本地美國人外,其他七八個人都是外國人,經歷也都比較相似:本國讀完本科/碩士,來美國讀博/博後,再進入工業屆。國內的學校:吉大/哈工大/北理工/華科/上交等等。美國的讀博學校相對也比較集中, 因為Phd方向有汽車的就那些學校:umich, osu, tamu, ncsu, Clemson等等。相對其他組來說,我們組的博士比例60%算是很高的。比例最高的是電池本體/化學組,其次是電力電子/逆變器組。對於一個美國本地人,進入業界的經歷多數都是本科學校的校招,入職後從初級崗位做起再經曆數輪的輪崗,然後讀一個在職的ms.我就是個16年畢業,車輛工程專業的無名氏,每年我這專業的,全國幾十萬。
現在所在的公司每年會新招進來一批大學生研究生博士和海龜,我是去年的其中一個最低級的。
知乎上曾經有人懷疑我是車間裝配工,我就笑了,如果你兒子上了四年大學每年拿獎學金品學兼優老師都勸考研的結果去工廠當裝配工,你會同意嗎?我爸媽也是知識分子80年代的鐵飯碗從業者不傻的好嗎!(還是知乎學歷太高都覺得非碩博非985211就該去干裝配工?不知道)
當然我年紀小,目前是還不配稱為工程師,我不否認,但這條路是我自己選的,我不浮躁,準備慢慢走。
10年後再來看,我還會是這個行業的人,我會成為一個有經驗的
修車師傅,不開玩笑。
我們產品工程師就是干這個的呀,熟知客戶抱怨和需求,夥同sqe出差去供應商審核、抱團售後經理去服務站見故障車,沒事還能在工廠搞搞工藝、跑跑實驗,還能去生產線測測間隙,和顧客嘮嘮車輛的毛病。
現在關於汽車,接觸範圍比較窄,只能接觸到三大件的其中兩個,主要在某一件,並不涉獵其他,但慢慢會開始接觸的。
小領導說,我們這個崗位是接觸面最廣的,以後跳槽啥都可以干,質量,天天管,售後,經常互換,話術,偶爾得寫幾條,維修,經常上手干,4s店除了店長職位都能應付,供應商除了CEO哪個職位不接觸?
我贊成,也很喜歡這種多面手的成長模式。大領導說:幹活不主動,你們幾個產品工程師每個人只能發揮50%的能力,現在還有幾個人會畫圖的?
人心會散的好嗎,同崗位的同事已經萌生退意想去干工藝了,至少人家的活隨機性低啊!產品工程師每天得回電話給服務站要照片、分析故障模式,並且思考怎麼走小道找關係幹掉市場指標啊!一個故障這一來一去就是1小時,各種電話和討論,廠內可能還有試裝要跟蹤,產線一站2小時,還有各種項目進展、實驗機型、會議召開。
(始終覺得作為公司讓產品工程師又管現場零部件問題又兼職質量和售後的活是不合理的,內外兼修費力不討好領導還特么覺得你不主動幹活不喜歡你,真操蛋,叫什麼產品工程師?那麼費力搞市場指標不如叫售後服務工程師好了。)
匿了,知乎我司同事多,免得被認出來打。
大家好,我不但是個修車師傅,還是個產品……嗯不……質量……也不對,算了,就用統稱吧,汽車工程師。
這就是我的工作,我很喜歡這個行業和我的工作,但我不喜歡我的領導,以上。即將研三,18年畢業,但是16年3月就正式到設計公司上班,目前拿著實習生的工資干著正式員工乾的活兒。
成為車輛工程師的大概歷程如下: 西部十八線偏遠山村農二代,高考完差幾分上二本線(11年還有三本),沒上二本意味著要交一萬多一年的學費。當時自覺智商不出眾,復讀風險大,遂放棄復讀,因為家境不太好,也差點放棄上大學,這裡要感謝我父母的堅持,沒有他們的堅持,我可能就在工地上搬磚去了,這裡沒有歧視搬磚,我父母就是搬磚的,我知道這多麼不容易。
填志願的時候在網上使勁搜不限制紅綠色弱,工作又好找的專業,結果入了機械的坑。11年上的一個三本機械專業,大二下分方向選了車輛方向。快畢業了到處找工作,各種被嫌棄。14年12月底考研完畢,為了穩妥,還是各種混招聘會,簽了一個沿海機械類的國企,我就說國企怎麼會要我們這種三本院校的(據我後來的同學說轉正稅後到手不到三千,每年最多漲兩百左右)。
考研成績出來後,290分,目標院校肯定無望,15年3月調劑到西部某二本院校,複試成績倒數第三。這裡要特別感謝我高中同班同學提供的調劑信息。排名靠後導致選導師各種被嫌棄,所謂物極必反,可能運氣差太久了總會有一次運氣好的時候,剛好獲悉郭院士與我校有合作關係(其實從12年就開始在這個學校招收研究生),收掛名碩士,遂師從院士,(說來慚愧,到目前為止只見了導師一面,畢竟他收學生的學校太多)。
研一上學期在學校學了一學期基礎課,下學期開始到導師的公司實習,下學期所有的課程都是請假然後期末回去考試就行。到公司實習這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技能學習,先在公司的工廠呆一個月,期間就是自己拆那台破車熟悉以前學的汽車結構方面的知識,然後學習CATIA adams hypermesh這些軟體 進度是一個月一個軟體,基本學到個熟悉界面基本操作。到了16年8月初,剛好公司有個臨時的有限元項目,遂跟著公司的資深員工一起出差,主要做底盤結構有限元。到了16年11中旬左右項目結束,這期間應該是成長最快的階段,學東西真的是跟著項目走學習收穫的東西最多。經過四個月左右,算是入門了底盤結構強度這塊的有限元。
導師公司還和西南一家大型國企主機廠有勞務輸出合作關係,17年5月我通過這家主機廠面試,到目前為止剛過三個月的考察期,定級為初級工程師,主要做底盤結構有限元,正在往底盤結構疲勞耐久和載荷譜迭代這塊發展。後期的規劃是打算自己學雅思攢錢準備技術移民,或者準備攢錢去國外念個博士,留學一直是我的夢想,無奈自己天資平平,家境也不太好,只能靠自己的不放棄和努力來完成自己的夢想了。
看了那麼多大神回答,我還是匿了比較好。嗯(⊙_⊙)(⊙_⊙)08年計算機通信畢業,專科,畢業後調試了兩年交換機和路由器,然後轉的汽車。現在不斷有人從機械轉行到計算機,現在想想我當初也真是白痴,居然會離開了以前的行業,我想吃屎的感覺也不過如此,當然如果有吃過的小夥伴可以留言交流下味道,如果沒有吃過的可以給答主點個贊。
?
轉行以後的工資到手3500,每個月500購物卡,900差旅補貼,不過要說明的是辦公地點其實距離我家大概就7公里,話說這個差補領的真是美滋滋╮( ??ω?? )╭在一個地方幹了5年,最後是7500的稅後,不過沒了購物卡和補貼,大概相當於一年6、700的漲幅,5年之後跳槽,收入實現翻倍。
?
西北某985畢業,學材料的,現在覺得這個專業,就是萬金油。
畢業去了上海某航天研究所,後來漸對航天無感,深憂是在浪費生命。
前幾年跳到某汽車零部件,做被動安全,模擬。
那為啥不去主機廠呢,沒人要啊,主機廠都招應屆生的。
做著做著就發現似乎路子越走越窄了。
這個方向,整個就那末幾家零部件,今年還死了一個。
其他的幾家都去面試過,然而坑深錢少,人家只要工作兩三年的便宜小伙兒。
整車廠,更難進去。
看來目前換坑無望,接著干吧。
211,自動化專業,13年進入某主機廠,車身焊裝設備開發。body welding fixture。先是車間實習一年,要跟著倒班,再經過考核分配到各個崗位。我以為不用在現場了,沒想到新崗位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跑現場,而且沒有加班費。
美國某學校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後,進入當地某主機廠。做了一年半發布工程師,發布3D數模和圖紙等等,俗稱製圖員。又做了一年整車集成工程師,聽起來很厲害,但就是個打雜的。期間去車間輪崗了一周,是唯一一周髒兮兮的,掄鎚子電鑽等。如今我依舊處在積攢經驗的階段,下一步會挑個部門真正著手做設計。主機廠,尤其是美國的車企,很依賴供貨商。每次供貨商來開展覽會,我們都會被如今的科技發展震驚到。如果想做研發,那邊的工作應該會更有趣。主機廠(至少我們公司)就是安逸,無壓力……
14年考了某大專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 兼修汽車運用 16年自己努力考了汽車維修工程師 同年畢業做了汽車改裝 二手車整備 現在在某4s店做維修技師
二流本科 電子信息專業,有幸進入新的發動機主機廠!目前做產品開發和發動機試驗累計五年多了,堅持就是勝利……加油
推薦閱讀:
※世界(中國)商用車行業現狀如何?
※為什麼一汽紅旗投了幾百億都研發不出一款好車呢?
※如何評價本田K20A紅頭引擎?
※哪位大神了解中間鎖止VVT,能詳細介紹一下嗎?
※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準備造車,勝算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