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區和北巴爾幹的羅馬人在蠻族入侵時代都經歷了什麼?他們是如何被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同化的?

巴伐利亞、阿勒曼尼、阿瓦爾-斯拉夫部落聯盟是如何同化當地居民的?感覺關於這個時期的資料非常少。


@lbq qqqxx

關於阿爾卑斯山北部的羅馬人參考他列出來的書就可以了,我主要講一下巴爾幹的情況。

首先是說界定一下這個羅馬人的概念,鑒於巴爾幹北部希臘人甚少,姑且認定為是拉丁人。

首先說一點,北巴爾幹的拉丁人實際上從一開始來說就不多--北巴爾幹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住人的地方。不論是希臘人還是拉丁人對於北巴爾幹的殖民基本都圍繞著其沿海地區,例如後世的拉古薩(Ragusa)便是拉丁人所建立起來的城市。而像北部的尼什(君一出生地),零零散散定居點基本都圍繞著羅馬人的軍營。

而斯拉夫人對於北巴爾幹的影響是巨大的,起碼填充了從北到多瑙河南到伊庇魯斯山地的空白。這些地方人數早已不佔優勢的拉丁人便迅速被斯拉夫人包圍,並且迅速同化。但是沒有被徹底斯拉夫化的群體是完全存在的,比如阿羅曼人等等。不過這群弗拉赫人的生活方式與他們的羅馬軍團精神先祖們區別實在是太大了,他們之中大部分人都變成了山中的牧羊人,並且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弗拉赫一詞在某些巴爾幹語言之中甚至就變成了「牧人」的代稱)。不同地域的弗拉赫人所使用的文字也不同,在與保加利亞長期出於「命運共同體」狀態的瓦拉幾亞,他們的文字是西里爾字母。而在南邊東羅馬帝國長期控制的地域,他們唯一的書寫形式是希臘字母。

弗拉赫人有著「巴爾幹變色龍」之稱,他們直到現代羅馬尼亞建立為止沒有自己的國家(之所以不是瓦拉幾亞是因為現代羅馬尼亞民族主義囊括了南部阿羅曼人,而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並沒有類似的構建),所以說依附於他們所居住地區的政權與文化。保加利亞沙皇卡羅揚(Kaloyan/Kaloioannes)所來自的額森家族(Asen)便具有弗拉赫人背景。

雖然羅馬尼亞人和阿羅曼人都使用了「羅馬」一詞來稱呼他們自己,他們與東羅馬帝國的聯繫卻並不緊密,甚至可以說不大。在東羅馬帝國統治下阿羅曼人並不被視為是一個單獨的少數民族(因為正教的緣故),但是就像其他居住在山中的群體一樣,他們被從平原、沿海地區的希臘語人口視為野蠻人,並且阿羅曼人中的上流階層也逐漸定居與使用希臘語的城市,放棄了自己粗俗的拉丁語方言而改說羅馬語(中世紀希臘語)。雖然東羅馬帝國沒有一天忘記過他們與西部拉丁區域的聯繫,不代表他們會將已經面目全非的、發音語法都野雞不堪的弗拉赫土語也視為拉丁語。於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阿羅曼人在帝國中的地位就和山地希臘人、(那時壓根沒被識別出來)的阿爾巴尼亞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即被城裡人歧視並被蔑稱為「彎腳干」。

也正如他們的鄰居阿爾巴尼亞人一樣,弗拉赫人在東羅馬帝國往往被視為社會不穩定因素。早在十一世紀的時候他們便時常從山中出來襲擊平原地區的城鎮,並且在帝國被威尼斯干爛之後他們甚至建立起了一個一個的獨立小王國。簡而言之,這幫人不招人喜歡。

待續。


我隨便說幾句……

就巴伐利亞而言,早期的巴伐利亞人本身就不是一個純粹外來的日耳曼部落性質,而是一些族群混居形成的共同體。這個地區歷經了阿瓦爾人、匈人等等的入侵,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上述原因導致的周圍勢力的進入,只是最後被納入了法蘭克人的勢力範圍。

阿勒曼尼人或者施瓦本人,拉丁語中間的名字是Suebi,但是同樣的名字被用於伊比利亞西北部的蘇維匯人,因為這兩個族群基本上可以視為同源,從羅馬人的認知可見羅馬人對他們並不陌生,至少有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應該說這個地區的日耳曼化並不是西羅馬帝國崩潰後才開始的,正如法蘭克人不是純粹的武力入侵高盧。

阿爾卑斯山東北部余脈地區,在日耳曼人到來之前,一度是斯拉夫人的勢力範圍。這裡有過薩摩公國、卡蘭塔尼亞王國等等斯拉夫人的統治歷史,直到今天奧地利的克恩滕和施蒂利亞(施泰爾馬克)地區還有相當多的斯拉夫痕迹,比如格拉茨這座城市的名字就是斯拉夫語Gradec(小城鎮)而來。

至於北部巴爾幹,有這樣一條界限——伊雷切克線(Jire?ek line),由捷克歷史學家康斯坦丁·伊雷切克於1911年提出,如下圖所示:

這幅圖能夠一定程度上說明希臘文化以及拉丁文化(主要體現於拉丁語以及通俗拉丁語的使用)的影響範圍。而且,應該說巴爾幹的大部分地區,希臘文化以及斯拉夫文化都占絕對優勢,況且南方的東羅馬帝國仍然堅挺了千年之久。即便是瓦拉幾人這些仍然說羅曼語的民族,在1860年羅馬尼亞語改用拉丁字母之前,仍然用西里爾字母書寫,而且宗教場合仍然使用教會斯拉夫語,足見今天的「羅馬尼亞民族」,曾經高度斯拉夫化。

但是問題仍然不是這麼簡單,因為巴爾幹羅曼語的使用狀況,其實是這樣的——

這裡列舉了狹義的「東羅曼語支」的羅曼語言的適用範圍,這些語言都屬於廣義的「羅馬尼亞語」,雖然除了羅馬尼亞語本身之外幾乎都是瀕危語言。這樣的分布與瓦拉幾人本身並不是純粹的定居民族也有關係。

然後就是題主的問題——所謂的「山民」們是怎麼被同化的?

的確,從一些方面看來這個同化的過程似乎是緩慢而且不徹底的。

不說瓦拉幾人一開始本身就是喀爾巴阡山脈的「山民」,阿爾卑斯山區的弗留利人、瑞士的雷托羅曼語使用者以及阿迪傑河流域的一些羅曼語言使用者,也是典型的阿爾卑斯山「山民」,弗留利人被日耳曼人、威尼斯人和南部斯拉夫人共同影響,但是仍然被視為獨立民族,雷托羅曼語在德語強烈影響下仍然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阿迪傑河上游特倫蒂諾地區的「Ladin」語言等等,大概都算是這些的證據。


關於這個的話可以參考一下斐迪南羅特的《古代世界的終結》和亨利皮朗的《穆罕默德與查理曼》裡面都提到過對於入侵者數量的估計以及關於同化的論述
呂西安費弗爾的《萊茵河——歷史、神話和現實》也可以看一看

(ps:這本書是史論性質較強,加上費弗爾偏散文式的筆法可能讓人覺得作者在夾帶私貨,但是這些就是作者的一貫立場,即反對當時歐陸(20世紀30年代)甚囂塵上的民族主義,批判所謂的萊茵河神話

「數千法蘭克人征服了羅馬人的高盧,當他們勝利進入這片廣闊的土地時,除了他們就沒有別的居民嗎?在他們之前的數千羅馬人呢?這些人征服了高盧的凱爾特人之後,沒有在這片處女地上紮根定居嗎?凱爾特人呢?數千凱爾特人到哪裡去了?人群逐漸屈服、歸附最終融於一體。凱爾特人,羅馬人與法蘭克人在萊茵河的乳汁哺育之後終於彼此影響和同化,產生了新的共同體」

——呂西安-費弗爾

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段論述,也大約是我對於這一時期的看法,最終各個民族融合成了新的民族,產生了新的認同和意識。

(關於斯拉夫人的部分已邀請 @Karolus Sericus 來回答,他前段時間在米帝看了不少這方面的資料)


推薦閱讀:

中國應不應該通過從俄羅斯等東歐國家引進數百萬年輕未婚女性的方式來解決本國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
保加利亞是個怎樣的國家?
今年8月獨自前往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旅行3天,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怎樣看待二戰後德國東部大片領土被劃歸波蘭?
為什麼南歐東歐相比西歐北歐落後?

TAG:歷史 | 中歐 | 羅馬帝國 | 東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