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2016波蘭電影《沃倫》,裡面的屠殺都是真實的嗎?


根據英文維基提供的資料來看。電影裡面基本每一個屠殺事件都是有原型的。

Volhynia (film) - Wikipedia

Historical episodes[edit]

  • The figure of officer in the Home Army arriving at the meeting with Ukrainians refers to poet and officer Zygmunt Rumel. Rumel was killed by UPA, tied to four horses and his body ripped apart.
  • The scene of attack on the church refers to events from 11 July 1943 in the village Kisielin[24] (Kisielin massacre) called Bloody Sunday on Volhynia. Similar events take place in the same day in Poryck (Poryck massacre), Chrynów (Chrynów massacre), Krymno and Zab?o?ce.
  • The scene of blessing of axes and scythes refers to the events from 28 August 1943 in the village Sztuń near Liuboml.[25][26]
  • The preaching in the Orthodox church took place on 27 September 1943 in village Iwankowicze.[citation needed]
  • Polish reprisal can relate to Sahryń massacre (10 March 1944) or to Paw?okoma massacre (3 March 1945). However, in Paw?okoma woman and children were spared.[27]

這部電影太慘了。上次看到這麼慘的電影還是《come and see》。我看的還是130分鐘版本的。150分鐘的還不知道慘成什麼樣子。

關於民族問題還是毛主席那句話,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更關鍵的是你得是一個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國家。國家連主權都沒有了,人民怎麼掌握自己的命運?蘇聯人來了殺波蘭人,德國人來了殺猶太人,權力真空的時候就搞種族清洗,波蘭人和烏克蘭人互相殺。

這個世界,太殘酷了。


這是今年到現在為止,我看到的最有力量的電影。看完後,我用一隻手抓住另一隻手,試圖靜下來,但仍然控制不住全身發抖。

沃倫是一個地名,位於加西利亞,就是現在烏克蘭的西比部。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地區,如果一定要找出一點不同的話,就是多民族混居。人數最多的是波蘭人、烏克蘭人,此外還有猶太人等等。

沃倫地區之所以開始進入學者和專家的視野,是因為一件被刻意掩埋的秘密,慢慢浮出水面。就像當年胡圖族對圖西族進行的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一樣,1943年7月11日開始,烏克蘭極端組織對沃倫地區150多個村莊,進行無差別大虐殺,一直持續到1944年。據歷史學家統計,沃倫大屠殺至少有10萬人遇難,其中8萬人是波蘭人,1.5萬人是烏克蘭人。

沃倫大屠殺紀念碑上,用波蘭語寫就的碑文,翻譯過來是,「如果我忘記他們,天主啊,也請你忘記我」。

在開頭,影片引用了波蘭科學家簡·扎勒斯基的話,「東部的波蘭人被屠殺兩次,一次是被斧子砍,第二次卻死於沉默。第二次死亡更糟,超過第一次」。

影片開場是一個長達22分鐘的婚禮。在沃倫地區的一個村莊里,一個烏克蘭男孩,按照傳統儀式迎娶一位波蘭女孩。影片導演沃伊切赫·斯瑪若夫斯基對當時民間的婚禮風俗,進行了細緻而深情的描摹。

村中的女性聚在一起,吟唱古老的歌謠,「昨日單身漢,今日喜新婚」。新郎到門前叫門,他要迎娶他的新娘。新人和親友到教堂聆聽聖音,然後是徹夜唱歌、跳舞、飲酒、賽馬。

女孩索菲亞和姐姐一樣,也愛上了一個烏克蘭小夥子。在姐姐的婚禮上,她和她的男孩眉眼之間,寫盡了愛情的甜蜜。

但在這片如玻璃一樣透明的幸福中間,一些東西正在傳出細微的碎裂聲。

新郎去買伏特加,因為他娶了一個波蘭的女人,加價一倍。在教堂,牧師在說「上帝樂意見證今天的婚禮」之前,說出的是「謹防假先知,他們穿著羊皮來找你,實際上是殘暴的狼」。宴會的時候,有人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壓低嗓音說,「他們強迫我們說波蘭語,轉信東正教」。「波蘭憲兵把烏克蘭姑娘頭朝下懸掛,好讓她們的裙子掀起來,因為裙子五彩繽紛,他們稱為鬱金香」,「他們……已經開始行動了」。用農具作戰鬥遊戲時,雙方真的打得頭破血流。然後,各自鼻青臉腫地站在一起拍照。

這是1939年,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還在村莊之外焦灼著。

但戰爭一旦開始,從來就不僅僅發生在戰場上,它會鑽進任何一個有人群的地方。當然,也放不過這個普通的波蘭、猶太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雜居的村莊。

戰場上,雙方的殺戮是互相仇恨,而在其他地方,比如沃倫地區,可能是因為愛。就像烏克蘭民族極端組織在行動之前說的,「為了杯子中的水更純凈」,他們愛自己的民族,用仇恨別的民族的方式。

於是,殺戮開始。

《沃倫》是我看過的電影中,最殘酷的。

雖然現代很多恐怖片不爭氣,用斷肢殘體去恐嚇觀眾,但《沃倫》中血腥的殺戮,是以日常的方式呈現的。如用水桶裝了丈夫的頭顱,送到婦人的家門口。影片後半部分,充斥著挖眼、肢解、扒皮、分屍、砍頭等鏡頭。

但這些視覺上的血腥與暴力,都抵不過精神上的屠殺。

影片開頭一起打鬧玩耍的小孩,終於在某一天對對方說出,「我以後不和你玩了,你是波蘭人」。索菲亞也被父親喝令,不許再和那個霍霍爾兒交往,強迫她嫁給了一個波蘭富農,代價是「十一畝土地,兩頭豬、一頭牛,再加一匹馬」。

村頭的旗幟換成了蘇聯軍隊的,換成德國軍隊的,每更換一次,就舉行一個儀式。村長對不同的侵略者,說相同諂媚的話。每一次,都有小孩子在人群中,奔跑、打鬧。

索菲亞逃回娘家,躲到一個房間里。鏡頭移動,旁邊的床上,是兩具開膛破腹的屍體,還保持著坐姿。死亡,就這麼突如其來,跌坐到日常生活里。

隨時都會有你曾經相信和尊敬的人告密,隨時都會有你曾經愛的人操持斧頭,砍在男人、女人、老人或者孩子身上。

發動無差別虐殺的野獸,是你的鄰居、親戚、同學。影片中就出現哥哥遞給弟弟一柄斧頭,要他殺了弟媳,因為「她是波蘭人」,只有這樣,「你和你的孩子,才能活」。弟弟一斧頭,砍死了哥哥,鏡頭落在弟弟驚恐但漸漸陰鶩的眼睛上。

尤其是,導演將這種人變成野獸的過程,儀式化,並和影片開頭結婚的儀式,進行了令人頭皮發炸的呼應。

出嫁的時候,新娘把頭放在門檻上,娘家人用斧頭砍斷她的頭髮,表明她從女孩成為了女人。影片結尾,她被摁在門檻上,用相同的姿勢,被砍下頭顱。

大屠殺時,他們用柴圍住一個孩子,點燃,互相推搡。就像婚禮上,小夥子們互相扔接燃燒的成捆的柴,而那是勇氣的展示。

婚禮上賽馬、用農具遊戲,後來,他們像當初賽馬那樣追趕和堵截,用斧頭砍殺老人,用鐮刀劃開孕婦的肚子。

屠殺,成為一部分人的儀式。其神聖度,和開頭那場婚禮,沒有區別。

死亡,成為另一部分人的遊樂場,以光榮的種族的名義。

戰爭屠殺的絕不僅僅是肉體,一個民族的精神里,最溫暖最明亮的部分,在狂熱中開始冰冷,在耀眼後墮入黑暗。

民眾最愚蠢、民眾最善良。民眾最野蠻,民眾最仁慈。民眾最脆弱,民眾最堅強。民眾是待宰的羔羊,也是鋒利的鐵器。民眾是任意而為的撒旦,也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民眾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

影片開頭那個甜美的甜蜜的波蘭女孩,在影片結尾形容枯槁,像是一具喪屍。

最後,導演給觀眾安排了一個出口。雖然影片已經做出了蘇菲亞死亡的種種暗示,但還是在最後,讓索菲亞躺在一輛馬車的乾草上,她的孩子倚靠在駕車人身邊,而駕車的,正是她初戀的情人。一家三口人正向遙遠的遠方,進發。

影片中的血腥和暴力,如果你不能忍受,記住,它們就發生在不是很遙遠的74年前。

就技術而言,影片的剪輯出現了問題,場景的轉換,也有生硬的嫌疑。但在這部電影面前,技術是孱弱的,更為宏大、沉重的東西,一直在敲擊著觀看者。

作為一種藝術,電影在娛樂的同時,必須負起藝術的責任。《沃倫》把最丑的醜惡推搡到觀眾眼前,逼迫你去直視。為的是喚醒人性中那些稀缺的美好的東西。

它在記錄歷史,追問現實。

這部電影讓電影具備了一種沉重的價值。也給了一個我們熱愛電影理由。

最後,友情提示,一定要看150分鐘版本。【本文源自 公眾號 阿郎看電影】


當年新疆發生的「七五」事件,和波蘭前東部領土發生的這段不堪的歷史,如出一轍。

都是源自極端的民族(宗教)主義和有組織的預謀。

如果我們不去小心防備,未來類似事件將會繼續出現。

魔鬼一直隱藏在人心之中。


占坑,作為一個烏克蘭歷史愛好者(其實就是精烏→_→)準備強答一發

————————沉重的分割線——————

電影看完了,帶著略沉重的心情評價一番

先說說電影本身。這部電影手法個人認為有些欠缺,至少對於我這個臉盲患者相當不友好——前期場景略多略雜,切換太快,導致我常常看得一頭霧水——這是誰?之前出現過嗎?而且個人感覺有些鏡頭是重複且沒有意義的,比如UPA圍在篝火旁的鏡頭重複了好幾遍,感覺毫無意義啊。

其次簡單說說電影的背景。這裡我可能會扯的有點遠,因為我了解的大多是波蘭和烏克蘭的古代史,對於他們的近現代史了解並不多——甚至沃倫大屠殺這一事件就是從這部電影中了解的。所以我準備從頭講述一下波蘭人與烏克蘭人民族矛盾的源頭。首先聲明:烏克蘭一詞出現的很晚,而烏克蘭這一民族概念則更晚,此前烏克蘭人一直模模糊糊地以羅斯民族自稱。但為了方便,在答案中,我大量使用了烏克蘭人這個詞語,以代指那些民族概念尚不清晰時期生活的的烏克蘭人祖先們。波蘭人是如何佔據烏克蘭的呢?自斯拉夫民族逐漸成型以來,烏克蘭從未有過一個權力集中的政權——從基輔羅斯到金帳到立陶宛大公國,地方自治向來是烏克蘭的普遍現象,而精英階層則慣於依附於一個強大的外來政權,無論是瓦良格人或蒙古人或立陶宛人。在莫斯科崛起後,受到威脅的立陶宛被迫與波蘭合併,於是烏克蘭的主人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波蘭人。但與之前不同,蒙古人或立陶宛人本身人口少,並未曾向烏克蘭有過大規模的移民行動,因此並未與烏克蘭社會有直接衝突。而波蘭人口眾多,兼并的土地中又有大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因此不少有財力物力進行移民開發的貴族都湧入了烏克蘭。但一併被帶來烏克蘭土地的還有波蘭人的農奴制度。因為烏克蘭農民幾乎是波蘭人開發土地所需勞動力的唯一來源,於是起初,波蘭人以優惠制度吸引烏克蘭農民前來為其勞動,但一旦優惠期結束,兩三代人過後,農民們便被束縛在了波蘭人的莊園中,成為了實際上的農奴。這便是波蘭人與烏克蘭人民族矛盾的開始,波蘭人認為他們提供了財力物力及保護,烏克蘭人就應為他們勞動。而烏克蘭人則認為他們自己的土地被波蘭人佔據,他們是在被波蘭人壓榨。至於猶太人,因為波蘭共和國並不反猶,而此時西歐的反猶運動正開展地如火如荼,大批猶太人不斷逃往東歐。他們一般是作為莊園的承租人,替波蘭地主收取租役。結果自然可以想像得到,猶太人為了收益時常強迫烏克蘭農民超負荷勞動,有時一周七天都要勞動。可以說烏克蘭人的民族仇恨心理,有一半是猶太人的責任。還有,在自獨兄和那位名號是小鑽風的答主的爭論中都避免了宗教問題。但事實上,宗教問題也相當嚴重。立陶宛民族征服烏克蘭土地時接受了東正教,但波蘭人自有另一套宗教。在波蘭兼并烏克蘭土地時自然也推行了強制改宗的政策,但受到了烏克蘭人的強烈抵制。波蘭人見改宗政策無效,於是改為限制東正教勢力,比如只有天主教徒方可進入波蘭議會上院,以此使那些想融入波蘭上層階級的烏克蘭貴族們改宗。宗教迫害也一直存在於波蘭人統治的各個時期,於是烏克蘭人對於波蘭人的民族仇恨也加上了宗教的原因。於是,波蘭貴族對烏克蘭人的壓榨、幫凶猶太人以及天主教,成為烏克蘭人的集中仇恨對象。人們為著名哥薩克領袖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立的雕像便是他的戰馬踩踏著一個波蘭貴族、一個猶太人和一個天主教牧師。提到赫梅利尼茨基,便不得不說1648年哥薩克大起義。這是烏克蘭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反對波蘭的民族起義,烏克蘭自基輔羅斯後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政權——儘管最終烏克蘭分裂了——左岸烏克蘭被併入沙俄,右岸烏克蘭最終仍歸屬波蘭,又隨著波蘭歸屬了奧地利帝國。在這一次起義中,烏克蘭人對於波蘭人的屠殺也是前所未見的,從波蘭小說家亨利克·顯克維奇小說《火與劍》中的描寫來看,完全不遜色於此次沃倫大屠殺。所以,波蘭人壓迫烏克蘭人,烏克蘭人反抗並屠殺波蘭人在歷史上古已有之,也並沒有誰對誰錯的概念。

以上就是波蘭人與烏克蘭人民族矛盾的歷史簡述,以及如何看待的問題。另外再說一下,第一,無論德國人還是俄羅斯人,都是外來者,對於波蘭人和烏克蘭人之間的恩怨是毫無關係的。第二,很多影評都在對民族主義口誅筆伐,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看到波蘭人壓榨烏克蘭人的歷史,而是將其簡單地定性為對異族的排斥。(當然我並不是在為民族主義洗地,本人對民族主義無感,而在中國,民族主義則是萬萬要不得)

還有那位號稱小鑽風的答主 @小鑽風,雙標玩得挺溜。同樣是受迫害者的聲明,南京大屠殺就是勿忘國恥牢記歷史吧啦吧啦,沃倫大屠殺就是宣揚仇恨煽動民眾??你要說那是因為純粹是日本侵華,而波蘭人迫害在先的話,那麼我問你,為什麼被屠殺的大部分都是老幼婦孺呢?難道是那些老幼婦孺迫害的烏克蘭人?反抗壓迫和屠殺平民難道是一回事?難道這就是烏克蘭人肆意屠殺的理由??難道這就是這段歷史應該被埋沒、不能向世人展現出來的理由??

最後吐槽一下翻譯,把女主初戀翻譯成佩特羅已經有點蛋疼了,而女主姐姐翻譯成海拉我簡直醉了,人家可是海倫娜啊!!和海倫娜·庫爾策維奇公爵小姐同名啊!!

——————————————————————

有件事說明一下

只要在我能力範圍內的

凡鋼主席的評論格刪勿論


挺殘酷的一段歷史,挺虐的一部片子。作為外國觀眾感覺剪輯有點跳,甚至分不清誰是波蘭人誰是烏克蘭人,但是在惡補一些歷史知識後終於縷清了故事線。

影片除了屠殺,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烏克蘭人為了爭取獨立才投靠希特勒,以及現如今烏克蘭還有人把烏克蘭起義軍頭子 斯捷潘·班德拉 當做民族英雄。

斯捷潘·班德拉是烏克蘭起義軍的領袖,他也是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代言人。烏克蘭傀儡國建立後,他隨即被選為這個獨立政府的成員之一。 後來,由於他反對德國人的政策而被關進德國豪森集中營。1944年德國人把他放出來,和他合作在烏克蘭組織反蘇游擊隊。戰後,他成為「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流亡西方的領導人。

1959年10月15日,斯捷潘·班德拉死於蘇聯政府的暗殺。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東南亞,不少東南亞國家也把二戰時期的日軍當做打跑白人殖民軍的「解放者」。

例如被緬甸人尊為「國父」的昂山將軍(現緬甸國務資政的父親)也曾經與日軍合作,對抗駐緬英軍和中國遠征軍。不同的是昂山看到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後,馬上向盟軍倒戈,從而避免淪為法西斯的幫凶。

以及印度尼西亞獨立運動領袖、第一任總統蘇加諾,他在反對荷蘭殖民政府鬥爭中,被捕監禁兩年,後來又流放到弗洛勒斯和蘇門答臘8年。1942年3月日軍侵佔印尼,他把日軍看成他個人和國家的解放者,日本佔領軍首腦今村均大將任命他為首席顧問和宣傳家,他也甘心為之效勞。日本戰敗後,他宣布印尼獨立,並擔任總統。

所以說,真實的歷史根本不是非黑即白。

我在豆瓣的長評全文:民族、宗教、國家大義,說到底還是「他人即地獄」


可怕的事實是歷史上所有夾雜著盲目仇恨的種族屠殺都沒有比影片描寫得不恐怖。人心最可怕


我只想說,看到最後,德軍竟然有了種人民軍隊的既視感………


任何的屠殺都是滅絕人性的,不管以什麼樣的理由為借口,尤以種族和宗教為甚。

這是我看完整部片子最強烈的感受。

在看片子之前,我對於烏克蘭和波蘭的歷史並不了解,雖然片子在開頭就反映出了波蘭統治期間波蘭人和烏克蘭人社會地位的差異,但是這能引起片子後半段的種族屠殺的仇恨確實讓我有點費解了,所以我忍不住去百度了一下烏克蘭和波蘭的歷史,算是大致知道了緣由。

這部電影為了突出後半段屠殺的殘忍和暴虐,還特意把德國人屠殺猶太人的場景展現出來進行對比:

對猶太人的屠殺是更像是機械、程序的例行公事,成批運來,扒光衣物取走財富然後集體槍殺,歷史上德國人也使用過毒氣室這樣的似乎更「便捷」的方式去屠殺。

而對波蘭人和部分烏克蘭人的屠殺就是純粹的虐殺,片子里所展現的砍頭、剝皮、分屍等極其殘忍的手段,殺戮者的興奮和吼叫,真真切切的展現出當人類喪失人性之後的恐怖,令人不寒而慄。

心理學上說道德標尺偏向是造成很多攻擊性行為的基礎,當這些實施殺戮的烏克蘭人(也包括德國人)把殺戮或者說是殘殺當做是一種自己心裡的正義及正當行為時,其實他們已經不把殺戮的對象當做是自己的同類來看待了,因此他們對於殺戮同類也就沒有相應的負罪感。而片子里給那些老實巴交的農民以虛假的正義去屠戮原本生活在一起的鄰居、婦孺的是什麼?是包裹著宗教和民族主義的毒藥,一種讓人性萬劫不復的毒藥。

我們也是經歷過殺戮的民族,看完片子我也很詫異,原來喪失人性的屠殺是何其的相似,是不分人種和民族的。《沃倫》看似只是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但卻是在警醒世人,人類歷史上經歷的屠殺不勝枚舉,但是人類文明延續至今,我們是否依舊要去展現人類非人的一面?我們在現在或是將來是否還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類似的殺戮呢?


感謝多位朋友邀請,但是說真的這個問題我真的不知道我還能說什麼……

題主問是不是真實的,回答能回答些什麼呢?

是,而且歷史上更加慘烈——比如說,屠殺不僅僅發生在沃倫。

除此以外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我覺得沒什麼好說的了。

有人認為這部電影「不交代前因後果」,很正常,因為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太多,太多了。如果要給你交代清楚——你得拍個幾十集的電視連續劇,才差不多能說個大概,否則必然會有太多的疏漏。更何況還有一點更為關鍵——無論是之前波蘭的統治還是之後的「報復」,大屠殺本身都是殘忍程度遠超前兩者的存在。

在這個情況下,難道我們還應該用同樣的篇幅同樣的方式描述之前和之後的事情,否則就是「畸形」「過度放大」之類的嗎?!

更何況,有人又說了,「屠殺是不好,但是烏克蘭人是在烏克蘭的土地上屠殺波蘭人啊。不是烏克蘭人跑到波蘭的領土上去屠殺波蘭人啊。」

這就不太對了,「烏克蘭的土地」?

不錯,我不否認,當地的烏克蘭人的確是大多數。但是在二戰爆發以前,這塊地方是波蘭第二共和國領土。且此時世界上不存在獨立的烏克蘭國家(十多年前有,但是已經被消滅了)。

請問什麼叫「烏克蘭的土地」呢?(應該指出我不認為波蘭第二共和國對沃倫的領土要求很正當)很顯然,這位答主沒有搞清楚這一點。

更何況,即使是屠殺發生在烏克蘭的土地上,那又如何呢?!按照這位答主的邏輯,我們恐怕能夠得出更可怕的結論。

印尼屠華髮生在印尼的土地上,這些華人很多也的確比印尼人更加有錢,更何況當地印尼人佔大多數,所以……?

所以什麼?!

屠殺的殘忍與罪責,絕不因為它發生在誰的土地上,就能減輕一絲一毫!

其後文更是連出奇妙之語,現在引用如下——

還好,這部電影的名字就叫《沃倫》意思就是仇恨。
人家的電影名字赤裸裸就叫仇恨了,也就是說這電影的主題就是宣揚仇恨。
——怎麼看待2016波蘭電影《沃倫》,裡面的屠殺都是真實的嗎? - 知乎

我的天啊,這位答主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在這裡胡說八道嗎?!

沃倫是屠殺發生地,而不是什麼胡扯的「仇恨」!如果這位答主有懷疑,可以去聽聽該地區的烏克蘭語名字——Волинь發音是什麼!這是什麼見鬼的奇妙言論啊?!

侵略就是侵略,暴行就是暴行。胡說八道的東西,還請少些為好。至於這個電影的三觀?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學術界對這場屠殺的研究,然後你就會發現所謂的「三觀不正」可謂實實在在的民科言論。

最後,關於前因後果,可以參考性閱讀我專欄里的關於西烏克蘭的文章:

「東部邊疆」--一戰後的烏克蘭與波蘭 - 知乎專欄藍黃旗,白鷹與異鄉人--波蘭第二共和國治下的西烏克蘭(東加里西亞) - 知乎專欄赤血與黑土--加利西亞-沃利尼亞大屠殺 - 知乎專欄

應該指出波蘭第二共和國對烏克蘭人肯定是大有問題的,但是這決不意味著屠殺「情有可原」!而且不需要腦補,哪怕是正經的了解過這段歷史之後,這場屠殺也依然殘忍

最後,關於這場屠殺,我個人強力推薦一篇論文:

鄭雪. 二戰期間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班德拉派對波蘭人的種族清洗[D].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4

對了,關於這個電影的名字問題:

首先,「沃倫」不是仇恨的意思——當然我們的某位先生已經改掉了答案。

「仇恨」是這部電影的原型短篇故事的名字。

這部電影可能是為了避嫌,專門把原型短篇故事的「仇恨」改成了中性的地名「沃倫」

當然了,之前我也有錯誤——這部電影的確有「仇恨」的別名。但是你可以看看英語和德語關於這部電影的新聞——在大多數時候,在描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候,用詞還是「沃倫」。「仇恨」本身,並非一個被強調的點,甚至在波蘭語原本的名字中並沒有被採用,為什麼要在此大作文章呢?

到了某位先生那裡,不但造謠這部電影的名字是仇恨,甚至還就成了「這電影的主題就是宣揚仇恨」?!當然了,真要說的話這是字幕組的鍋。但是你借題發揮胡說八道,等於你也有責任吧?

做人應該要臉。

還有,什麼叫仇恨這東西「一個巴掌拍不響」?按照這邏輯印尼屠華中印尼人對華人的仇恨莫非也「一個巴掌拍不響」?!

還是那句話,做人應該要臉。


好片子,導演想用極盡真實的影像來還原那段慘痛的歷史,就和我們拍南京大屠殺一樣,月刺激眼球,越能震撼心靈。看得出來導演也受《教父》《索多瑪120天》等片子影響很深,尤其是影片的結構,很《教父》很相似,而紀實與荒誕性上則相近於《索多瑪》。可惜一不小心就拍成了流水賬,前面鋪墊的太過冗長。


沃倫大屠殺實屬不可避免的結果,自1349年波蘭吞併加利西亞公國以來,烏克蘭就一直在落後,1920年波俄瓜分烏克蘭後,烏克蘭人永遠拒絕了與波蘭人的任何談判。

直到1939年蘇聯軍隊打來才最終從長達600年的波蘭枷鎖下解放(其實在西烏克蘭地區死亡的波蘭人多數都是被NKVD殺死的,納粹和烏克蘭人只殺了不到50萬西烏波蘭人),後來蘇聯不得人心的暴政使得西烏克蘭全面倒向希特勒,在那裡,納粹至今還都是「政治正確」,。

在德佔初期,班德拉被逮捕,426名OUN領導人被納粹殺掉,烏克蘭人被迫停止了對波蘭人的襲擊,這是波蘭人二戰中過得最好的時期。

而沃倫事件的導火索是在1942年波蘭人看到德軍在莫斯科城下戰敗,於是試圖重建波蘭,首當其衝就對海烏姆等地親德的烏克蘭人進行屠殺,納粹對此進行了鎮壓。

在1942年10月,從鎮壓部隊調回來的烏克蘭警察看到納粹德國已經衰落了,就發起兵變,襲擊當地的德軍奪取武器,形成烏克蘭反抗軍。

片子里雖然糟點不少,比如1941年歡迎德軍居然打UPA的紅黑旗(1943年才有),

在屬於梅爾尼克的地盤上(沃倫1941年被梅爾尼克控制,他是班德拉的死對頭)高呼班德拉萬歲、

紅軍游擊隊帶鐵十字等。

不過有一個細節、「德國保護波蘭人」是真的,

UPA在1943年3月27日對德軍取得大勝後才開會決定徹底殺光波蘭人。

此後德軍的救援部隊從6月、8月和11月三次打過來解救波蘭人,前兩次以失敗告終,11月的那次進攻直接摧毀了UPA建立的科爾克共和國政權。

但從此也發生過微妙變化,1944年初,UPA司令羅曼·舒赫維奇與代表希特勒的埃里希·科赫(沒錯,就是那位臭名昭著的科赫)簽訂協議,重新恢復德烏同盟關係。

而在德軍里服役的波蘭警察不幹了,也像之前那些烏克蘭警察一樣發起叛亂,成立了波蘭家鄉軍第二十七師,後遭德、烏聯合剿滅(1944年5月)。

1944年2月28號的Huta Peniatska事件後,納粹德國也開始出兵協助烏克蘭滅絕波蘭人,沒收之前給波蘭人的自衛武器,並允許烏克蘭人保留所有搶劫自波蘭人的財物,而德國人不參與搶劫。

所以劇情沒到44年,是只到43年,真到1944年就會出現Zosia遭到德軍姦殺的戲碼

圖為1944年在捷爾諾波爾的一處德烏協防據點

電影里也提到波蘭人報復,而關於這點,俄羅斯人的資料與波蘭人的顯然不同, 俄羅斯人經常只提「1944波蘭報復」作為警示。

而波蘭人則引用當時家鄉軍的資料來表示當時戰況極其艱難(當時波蘭差點滅種,如果不是巴拉頓湖德軍反攻被挫敗,波蘭將永遠無法復國),當時屠村戰波蘭人不復1943年時的優勢,因為真實情況就是1944年以來,在德軍的空中支援下,烏克蘭法西斯已經打到波蘭腹地,並摧毀了波蘭家鄉軍大量據點,他們光1944年6月就殺死了1.5萬名波蘭人,迫使波蘭家鄉軍對其求和,並請求其參與對抗納粹德軍|(1944年8月),但遭到拒絕,並參與了華沙屠城的外圍作戰,因此不要為為什麼波蘭家鄉軍只在華沙暴動而感到奇怪。

烏克蘭人支持納粹的行為使得蘇聯撕毀了與波蘭人達成的恢復1921年邊界的協議(1944年七月)。

並且使得希特勒釋放班德拉和烏克蘭前總理斯捷茨科,成立「烏克蘭國家委員會」作為烏克蘭的流亡政府, 很多人眼裡的巴拉頓湖之戰的目的是「救匈牙利」和「讓同盟國和蘇聯在巴爾幹陷入紛爭」,

而實際上,那是錯的,因為在1945年2月,希姆萊就告訴桑德魯克(烏克蘭解放軍司令):「不久後你們將會以自己國家軍隊的名義打回去」,所以巴拉頓湖的真正目的是奪回巴爾幹、黑海西岸和西烏克蘭,讓德國重新獲得石油和鋼鐵,也把支離破碎的東歐各親納粹武裝的地盤重新連成一片。(匈牙利並不是德國的最後一個盟國,匈牙利完蛋後還有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完蛋後還有烏克蘭)

可惜後來希特勒太急了,不等援軍到就盲目進攻,使得功敗垂成,德國最後一次反敗為勝的機會就此喪失。巴拉頓湖失敗後的3月17日,希特勒承認烏克蘭獨立,成立烏克蘭國民軍,桑德魯克繼續作為首腦,烏克蘭因此既成了納粹最後一個盟國(匈牙利在4月就投降了,5月4日烏斯塔沙滅亡),也成了一個政府不在領土上的盟國(當時舒赫維奇在西烏克蘭的20萬軍隊拒絕接受投降命令,並拒絕流亡到西方)。

歷史也沒有過去,2014年1月21日烏克蘭新納粹暴動後,西部地區新納粹的幾個師封鎖了與波蘭的邊界,並驅逐了邊境上的波蘭人,波蘭媒體前來要解釋時,

納粹領導人塔拉森科恐嚇道:烏克蘭要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加入歐盟。波蘭至今佔據著一些原屬烏克蘭的領土,包括普熱梅希爾和一些州縣。他們沒有權利統治,烏克蘭應該從西方國家奪回自己的領土。而1943年烏克蘭反抗軍對波蘭人的大屠殺——這是胡說八道。


今天剛看這個電影,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慘!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血淋淋的片段,比如那個中尉說完就開槍自殺,摔進了那個挖好的坑裡,絲毫猶豫都沒有!然後是那群逃兵里的三個中的一個被活活剝了手皮,再然後是砍頭、砍手、機槍屠殺、燒人、車裂…不得不說,二毛他們那邊實在太會玩了。

一箱伏特加就可以要你命你信嗎?

據說這部電影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導演展現出的血腥畫面只是其中百分之一!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還是不要看這部電影了,因為實在太血腥了,如果忽略掉那些性、婚禮和種地的畫面,你甚至可以把它當恐怖片看…

看完這部電影,你就會發現,人真的是世界上最殘忍的動物,活在亂世的人,命真的如草芥一般賤…狗也一樣,那條狗前一刻還被人逗著歡,後一刻就上了烤架,還被贊好吃…所以,愛狗什麼的都是和平年代的矯情,真遇上亂世,你的愛寵也不過是一份可愛的儲備糧(看過1942吃貓嗎?那還是好的,最後你不知道會吃到什麼…)。

其實,中國也是有一段歲月和這部電影展現出的種種黑暗、荒謬類似,只是卻不是因為種族仇恨,而是階級仇恨之類的…天下亂世一般慘,無權無勢的P民尤其慘。

…可惜,我們此生是看不到一部關於那段歲月的電影了,要真拍出來,除非變天了——如果真拍出來,估計比這部電影還要黑暗、血腥一百倍!

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好時代、一個好地方,無論你再怎麼憤世嫉俗,再怎麼不滿、不如意,都不得不承認,活在這個時代的中國,比活在亂世或者其他戰亂小國好一百倍、一千倍!

說點政治不正確的話,看完這部電影,身為非主體民族的X族,我忍不住想,有沒有那麼一天,我們會被電影里的那種種族仇恨吞噬?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微乎其微。

為什麼?

因為我看了看自己,發現除了三月三有假放之外,我們跟漢族真沒有什麼區別!要擔心的,是某些不合群的…咳咳…大家領會精神。

最後再說點題外話,現在這個世界似乎又走到了一個拐點,和平也不知道還能持續多久,歐洲那邊如果再次上演電影里的一幕幕,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只是這次被屠的對象應該不是某一族,而是某一綠…咳咳…領會精神!

[關閉評論了,因為實在不喜歡撕逼,在這個世界裡,無論你說什麼,總會有人反對你的:說你破壞民族穩定和諧的(excuse me?說實話也有錯么?我還說的那麼隱晦的!)、說你不了解歷史那些殺人者納粹和殺人者xxx是不一樣的(excuse me?殺人者也分好人壞人么?除了納粹以外的兇手都是好人是吧?給清奇腦迴路者跪了…)、還有裝傻追問那段歷史時期是什麼時期的(真的是裝傻,也不知道是想拉我進反動組織還是什麼,反正不是好鳥!),總之呢,眼不見為凈,大家看了權當消遣,也不求贊,能博君一笑便好,就醬。]


睡前看完加長版的《沃倫》,一部斯拉夫人群眾斗群眾,波蘭與烏克蘭民族之間的無差別大屠殺的故事。這是真實的歷史。

被還原的歷史總讓人難以接受,真相總是給人痛苦和不適。

共產主義來了殺波蘭人,納粹來了殺猶太人,游擊隊來了殺烏克蘭人,最後烏克蘭人殺波蘭人,波蘭人殺烏克蘭人,相互之間都是無差別的屠殺…..。最後連德軍也看不懂:不是很懂你們斯拉夫人,互殺起來比我們還狠啊。

但這場大屠殺並不是出自法西斯之手,而是源自波蘭和烏克蘭這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剜眼、剝皮、剖腹、剁手......導演超逼真還原了歷史上那些殘忍至極的血腥場面,觀影過程觸目驚心……老人、小孩、孕婦一個也不放過…

這讓我想起我奶奶的故事,小時候奶奶家是地主成分,父母被GCD殺害,奶奶跑到爺爺家做童養媳婦。因身份不好,在他鄉受到村中惡霸欺負,後GCD跑了,她哥哥當上國民黨保長,哥哥帶人帶槍幫她出了口惡氣,漲了臉、撐了腰。後國民黨跑了,哥嫂被殺,只保全了侄兒,殃及爺爺家,貧下中農發動群眾斗群眾,爺爺受群眾揭發,被整得很重,落下了一輩子的病根——嚇到除了在課堂教書時敢說話,平時老實本分,落下一個「不說話的老實人」名號。假話不說,真話也不說。

出門在外行走江湖時,有人經常問出生地的事。「你來自哪裡?」每每問起我,聽後有人會說,「哦、革命老區,」隨後我條件反射般會補充一句: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地方。

從本地老人哪裡打撈過一些歷史,聽說了不少故事。人性的惡在某種階級矛盾里被釋放到最大。分田、分地、打土豪,第一次聽說「點天燈」、「挖心」、「十指釘竹籤」…我聽到過很多陌生的名詞,一些無法展開想像的事實,這次通過《沃倫》里展現的鏡頭,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腦補了很多心中的鏡頭。當人類展示他們的無底線時,比一切極端主義有過之而無不及。

星移斗轉,人類文明像是進步不少,但回顧惡的恐怖史,今天離昨天不過十載、數十載,有些只是發生在不同的土地上而已。

互聯網時代,部分惡通過符號得以釋放,肉體的折磨少了,但精神上的卻加強了。水軍、五毛,人肉、污名化……,手段狠起來一點也不含糊,躲在虛擬世界背後的齷齪之心,讓這些人做起惡來更加肆無忌憚。打著愛國的旗號,打著民族大義的旗號,打著公平正義的旗號……扛起所有大旗,發起群眾斗群眾。

歷史的弔詭在於,它不斷在重複過去的災難,人類是好了傷疤忘記疼的動物。我們這個民族,與斯拉夫人有某些相似處,一些習俗比較接近(電影開頭婚禮的幾處…

「民族主義就是人類的麻風病」。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再加上愛國主義也不為過。

一場戰爭不僅僅屠殺掉幾千或者幾萬年輕人。它還屠戮掉一個民族心中的某種東西,這種東西永遠不會失而復得。如果一個民族經歷了太多的戰爭,很快,剩下的就全都是殘暴者了,動物,那些我們——你和我以及其他像我們這樣的人——在這種污穢中培養出的動物。——約翰·威廉斯 《斯通納》

電影中很多畫面會引起人的不適!


極端民族主義害人不淺,民族平等才是未來


真實的也沒什麼驚訝的,說自己發冷的還可以再看看歷史書。東歐那筆帳都是幾百年壓下的,全部因素都卷進去了,這事誰也沒法管誰也管不了誰也不想管。要不這事那麼冷門?


其實東歐那塊這類事情很多,近代更嚴重的還是曾經南斯拉夫地方,巴爾幹火藥桶。互相殺的更多鐵托上台後才壓制下來,但是後面又亂了,內戰中又開始互相屠殺了。


民族對立很少能說清楚是非,但是政治上又必須有一個是非。所以就誕生了兩種片子,一種是一邊倒的站在一方的立場上,另一種就是盡量保持中立,但是探討人性。前一種至少對世界上贊同自己的人,是有積極意義的。後一種,拍攝的人覺得自己是反戰,探討人性,我覺得只不過是揭示了人都隨時準備變成狼這個事實。如果變成狼的條件實在遙遠,那麼不過是杞人憂天,如果變成狼的條件已經很近了,那效果會不會適得其反,其實很難講。比如南斯拉夫還在的時候,塞爾維亞人似乎也沒有意識到幹掉自己的穆斯林鄰居,強姦他們女兒的必要性。南斯拉夫不在了,你拍這種電影,不過就是告訴塞爾維亞人,你不殺人,人家就要殺你了,先下手為強。至於下了手,犯下了罪行,你覺得後人會怎麼說?你猜如果是西門慶的後代寫金瓶梅,西門慶會是什麼形象?至少我覺得西門慶經商比川普成功多了,泡妞半斤八兩,很容易寫成一個可愛的人物。

再說具體這段歷史,烏克蘭人反抗波蘭統治可是源遠流長了。十四世紀開始烏克蘭就一直在波蘭立陶宛王國的統治下。直到後來金帳汗國衰落,俄羅斯國家興起,到了十七世紀,終於爆發了烏克蘭地區哥薩克人的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但是終於在十八世紀,波蘭滅亡,被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三家瓜分。從此烏克蘭歸於俄羅斯。在俄羅斯人看來這是民族解放。今天的波蘭人雖然沒有底氣再說烏克蘭應該是波蘭的一部分,但是看得出來,對於歷史上那些波蘭人出於對這個結果不死心而做出的各種努力,都是正面歌頌的。一戰俄國戰敗之後,波蘭從新建國,又短暫的對原來屬於西烏克蘭的一些地區從新佔領。然後二十年之後納粹和俄羅斯同時入侵波蘭。烏克蘭的民族主義者認為這是一個驅逐波蘭侵略者的機會。於是組織了《沃倫》裡面描述的這場屠殺。看到最後我就是覺得中國人實在善良,在東北的屯墾的日本人,二戰結束之後和平送走了,留下的遺孤還給撫養。倒是這裡面的加害者烏克蘭人,其實就是哥薩克的後裔。俄羅斯開發遠東,一路屠殺,製造比如江東六十四屯之類的慘案,用的就是這群人的祖先和表兄弟。


這片子從思想上,可以說是垃圾片。

因為,這片子是挑起,波蘭人和烏克蘭人,俄羅斯人歷史仇恨。

在烏克蘭的土地上,猶太人第一有錢,波蘭人第二有錢,窮人都是烏克蘭人。

其次就是他們的宗教信仰不同。

這2點為他們互相屠殺提供著借口。

但並沒有深刻反思。只是著重刻畫烏克蘭人對猶太人和波蘭的迫害。

而在烏克蘭土地上,為什麼富人都是猶太人、波蘭人。

為什麼會被烏克蘭人仇恨,猶太人和波蘭人,沒有過多的說明。

這方面只有,有良知的觀眾下去自行腦補與思考了。

不腦補與思考的人,就會覺得烏克蘭人(二毛子)殘忍。

這片子我看完後,沒任何感覺。

更何況這電影就是波蘭拍攝的。

中國人拍攝南京大屠殺,好歹是日本人跑到中國的土地來屠殺中國人。

而這部電影,我真是醉了。

在烏克蘭的土地上,猶太人和波蘭人卻成了哪裡的有錢人和貴族。

波蘭人把持哪裡的土地,好工作。

而烏克蘭人是哪裡的窮人,也無法獲得好的工作機會。

然後,哪裡的烏克蘭人屠殺波蘭人。

屠殺是不好,但是烏克蘭人是在烏克蘭的土地上屠殺波蘭人啊。

不是烏克蘭人跑到波蘭的領土上去屠殺波蘭人啊。

而且,為什麼,電影沒有具體說明。

這電影的視角,我真是醉了。

赤裸裸的煽動仇恨,還有醜化烏克蘭人。

這部電影又名仇恨。

這個命名牛啊!一針見血的指出這部電影的中心問題。

仇恨這東西啊,一巴掌拍不響的。

就好像波蘭人報復烏克蘭人的時候,同樣殘忍,把女主的姐姐,還有孩子殺了,只不過電影用的相對烏克蘭殺波蘭人時間太少太少。

這片子明顯的三觀不正。

片中有個細節

一個烏克蘭窮人偷波蘭富農家中的雞就被剁手。

如果,波蘭人真的長久以來,就那樣在烏克蘭的土地上那樣對烏克蘭人。

那麼,影片中所反應出烏克蘭人對波蘭人屠殺也就情有可原了。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讓我想到另外一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波蘭影片過多的描寫波蘭人在烏克蘭土地上被烏克蘭人殘殺。

就讓一些有婦人之仁的人不淡定了?

波蘭編劇、導演無比雞賊的玩了一把,只說賊挨打,不說賊吃肉的把戲。

————————————————【分割線】——————————————

看到有人專門回復了一個,就是針對的我。

辯論了一會。

那麼,我再補充一些。

說女主的老公看到一隻手偷他的雞

舉起斧子就把手砍下來了。

沒有任何血腥場面

波蘭人以女主姐姐嫁給烏克蘭人是婊子

女主姐姐的孩子是烏克蘭的雜種都殺害了

也沒有任何血腥場面

而烏克蘭人屠殺波蘭人卻都是赤裸裸的血腥場面。

波蘭導演玩了一把哈哈鏡的把戲啊!

把烏克蘭人屠殺波蘭人的場面放大

把波蘭人的殘暴縮小啊。

面對一個哈哈鏡非說鏡中的事物是正常的,其心必邪。

面對一個哈哈鏡指出鏡中的事物被扭曲的,其心必正。

————————————————【分割線】——————————————

新感悟

編劇是騙子,導演是瘋子,絕大多數觀眾是跟著騙子和瘋子起舞的傻子。

這種套路,讓我想起了希特勒。

————————————————【分割線】——————————————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孔子

————————————————【分割線】——————————————

《大護法》是2017動畫電影《大護法》的同名印象曲,由戴荃創作並演唱。該歌曲是戴荃繼音樂作品《悟空》後,又一次「以歌寫人」。

這兒的仁慈只剩愚昧

到處是亡靈的異味

不是麻木難道是麻醉

是非從來沒錯對

看看這段歌詞

真是世人真實的寫照啊!


這電影我還沒看,但已經給劇透了個乾乾淨淨。因為是波蘭的片子,肯定會一定程度上妖魔化烏克蘭。針對波蘭的屠殺肯定是有的,但如果不知道前因後果,肯定會以為烏克蘭人都是喪心病狂的人。

烏克蘭和波蘭是世仇,波蘭立陶宛公國之前統治烏克蘭的時候,不管是政治上還是文化上,鎮壓的都比較厲害;當時大多數烏克蘭人都是農民啊,如果你不會波蘭語還想當官,根本門兒都沒有,可能也正是因為農民太多了,烏克蘭語一直能夠得以保存在鄉下。

1612年,波蘭吊打俄羅斯,一路大勝直接攻克莫斯科,可他們又怎麼能想到,40年之後烏克蘭哥薩克公國跟沙俄聯合,反過來揍得波蘭國力一蹶不振,後面更是被三次瓜分,直接亡國。

一戰結束後,波蘭民族復興運動興起,復國之後,波蘭趁德,奧實力不濟,沙俄政府易幟之際,準備拿回很久前屬於自己的土地,奪了一部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土地。新上任的蘇俄不高興了,跟波蘭新政府打了一架,迫使其承認烏克蘭,白俄羅斯獨立(同年兩個國家加入蘇聯)。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蘇德瓜分波蘭,波蘭再度亡國,蘇德開戰後,班傑拉一心只想烏克蘭獨立成國,試圖聯合納粹,一個勁地殺波蘇兩邊的人。沃倫這部電影就是說的烏克蘭反抗軍在納粹所佔的沃倫州屠殺波蘭人的故事。
中東歐俄國,烏克蘭,波蘭之間的歷史很難說清誰錯誰對,三方都可以說自己有理,指責對方,但電影里,動手的是烏克蘭人,很殘忍,這點無可否認。烏克蘭同樣也可以拍一部以往波蘭侵略烏克蘭的片子,我相信也會是一般的殘忍。

我寫的中英文雙語的關於烏克蘭生活的微信公眾號(sywukelan),歡迎大家關注,會與大家分享我對這個東歐國家的認知!

http://weixin.qq.com/r/9ERje3fECSp2rTMY9xHm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這個片子,儘可能忽略掉波蘭人,烏克蘭人,俄國人,德國人,猶太人。試圖去弄清楚那段時間的態勢,就正中導演和編劇的意圖。

影片展現在同一片土地上不同種族在特定時期的行為,殘酷血腥,卻符合基本的人性。

比這更大規模的屠殺,迫害,種族清洗,在世界範圍之內多的是。中國歷史上比這更殘忍的災難無數。看過影片,慶幸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英國M4謝爾曼螢火蟲坦克?
獨立編製的空軍相較於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的優勢是什麼?
二戰期間,蘇聯紅軍的伙食怎麼樣?
是不是丘吉爾坑了英國和歐洲,最終導致歐洲為主導的世界體系崩潰的?

TAG:電影 | 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波蘭 | 沃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