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遭遇變故,是否應該堅持讀理論物理?

個人情況:

自己現在在深圳的某科技大學讀大二,成績在物理系尚可,單看GPA的話大約是系裡前五。英語水平尚可。大二的課雖然感覺有點困難但不覺得很痛苦。大一暑假為了入門量子信息看了點Sakurai的Modern QM來入門量子力學。

目前家庭遭遇了一些比較大的變故,積蓄基本清零,還剩下江浙地區三線小城一處房產。收入來源是母親的退休工資還有離異後父親每個月給自己的生活費。

以上是自己家庭目前的經濟情況。

旁聽了幾次組會和報告之後覺得不喜歡量子信息,更喜歡凝聚態理論。打算做強關聯、Tensor Network相關的方向。自己也在為以後申請北美的PhD準備,明年(2017)年三月考GRE,大二暑假開始和導師算一些小題目。

我知道做理論物理是一個投入產出不太成比例的事情,只是想知道這樣的家庭背景如果還堅持自己原來的人生規劃會不會顯得有些任性或者不現實?自己該不該堅持讀理論物理並兩年後去申請北美的PhD program?(考慮到自己的學校在國內沒有直博)還是轉去一個計算機或者金融數學之類的專業替母親分擔經濟壓力?(自己本科的學校轉專業很方便)


面對這種低谷,相信樓主已經思考過很多了。有一些問題我覺得樓主需要思量再三,才好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 喜歡理論物理,是指喜歡學習,還是研究理論物理?如果某一刻失去現有資料、前輩的帶領,陷入對未知物理的探索中失去方向,或者研究結果雜亂無章,是否還喜歡研究下去?

  • 堅持理論物理,是指堅持多久?是否願意在某一個節點放棄物理,轉向其他專業、職業?當前的經濟條件下,能夠堅持到哪個節點?

  • 母親是支持你,還是不反對你,還是反對你從事理論物理學習、工作?

  • 家裡的正常生活,在沒有你的經濟輸入的狀況下能夠維持嗎?有親戚能夠提供幫助嗎?

有許多人混淆了「喜歡學習物理/某個學科」和「喜歡研究物理/某個學科」,這使得許多人在進入研究階段(甚至早在學習階段)後悔不已。

理想狀態下,一般從業者都會想終身堅持理論物理,但現實中這無法做到。到了某一道坎,總得放棄或者被迫放棄,否則將會被拖進經濟泥潭。單從經濟上說,有幾個節點、階段需要仔細提前思考。

1、當前到大學畢業。鑽研理論物理就放棄了大學畢業立即就職的機會了。

2、申請國外 Ph.D. 可能需要幾萬的投入,包括申請費、資料寄送、GRE、GRE sub、托福的培訓和考試。

3、相信樓主只會在拿到全獎才會出國。但是剛出國的頭兩個月工資沒發下來,就需要一兩萬塊的投入。包括單程機票($700?開學季機票不便宜)、頭兩個月房租($500)、吃飯和置辦生活用品($700+)。

4、博士畢業,是否繼續做博後?博後之後是否繼續做博後?是的話又失去了一次就職的機會。

博士和博後期間的工資,一般夠個人生活,還會有存款。換為人民幣的話,每個月可能有幾千到一萬剩,可以一定程度幫助家裡的經濟。但是下一個經濟節點很快就會到來,收入不穩定。

若真要從事理論物理,我覺得必須有割捨的決斷,到了某一個坎,跨不過去,應該能夠從容地放棄理論物理,轉向其他專業、職業,並且對自己說,這幾年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對這個領域做了一些貢獻,值了。糾結不放手的話,不僅經濟最終崩潰,持續的負面情緒也可能導致研究無法順利進行。我見過一個,聽說過另一個前輩,由於經濟(及其他)原因,生活潦倒,研究進展不了,一直拖著畢不了業,其中一個還精神出現了問題。

如果母親不反對或者不支持你做,那我覺得還是不要從事了,與母親(可能某一刻出現的)對立會極大影響你學習和研究,最終精神、物質、物理都得不償失。如果得到母親支持,那我覺得樓主可以努力走下去,然後如上文所述,走到某一個跨不過的坎放棄,然後儘力回歸社會。

如果家裡的經濟條件在沒有樓主的經濟輸入下沒法正常運轉,也沒有親戚援助,那我覺得還是從事職業前景好的專業吧。

除了理論物理,其實有很多領域也有著大量有趣的問題值得研究,比如計算機科學就是很好的方案,其中人工智慧就是熱門又深刻的領域,深度學習也跟一些物理思想包括重整化群聯繫。樓主喜歡強耦合系統,說不定也會喜歡做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究。樓主可以在本科階段盡情學習研究物理,然後在研究生階段選擇計算機科學(或者金融)說不定物理思維、知識能夠在這些領域有所用。


雖然說條條大路通CS,雖然說你即便堅持原先的道路申請北美PhD,PhD畢業後依然可能轉去做金融(畢竟現在金融和CS是物理PhD畢業後的兩個主要出路,學術圈在日漸飽和,沒有多少tenure position,能留在學術圈的是鳳毛麟角),但是,作為一個很喜歡物理的人,如果連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都沒學過就放棄了,是不是會很遺憾?前面有很多答主在努力告訴你「喜歡學習一個學科」和「喜歡研究一個學科」是不同的,這是沒錯的,很多喜歡物理的人走到科研這一步的時候發現根本不喜歡科研,包括我在內,我喜歡學習理論物理,但覺得科研很枯燥。但是這個道理是要親身經歷才能懂的,你還沒走到科研這一步,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科研。所以「很多人喜歡物理但是不喜歡科研」並不能成為勸你放棄的理由,你得自己嘗試了才會知道喜不喜歡,不嘗試的話,無論有多少勸退的理由,你終究會遺憾的。等你讀了PhD後,發現不喜歡做科研,再放棄。雖然放棄、轉行是痛苦的,但我始終覺得痛苦比遺憾好:痛苦過去了就淡忘了,遺憾是時間越久越刻骨銘心。永遠不要因為一時的困難放棄自己熱愛的東西。如果有一天你放棄物理了,我希望你是因為學夠了、厭倦了、膩味了,而不是因為金錢或任何功利的目的。申請留學最低預算大概要五萬,五萬找親戚朋友借也能湊夠吧?大不了拿獎學金後省吃儉用,要不了多久就可以還了。不過,你原先設想的這條路並不好走,很多人走上這條路,很少有人能一直走下去的。但我不勸你現在放棄,因為「很難走下去」不是放棄的理由,「不想走」才是放棄的理由。人生苦短,儘力做喜歡的事,莫要太功利。


謝邀。這事你該跟你母親商量。


謝邀。讀理論物理博士和計算機碩士不一定矛盾。


重點有兩個;

1.你能不能在家裡不給經濟幫助的前提下在國外讀完博士

2.你能不能在家裡需要錢的情況下,對理想的追求戰勝對家庭的責任,不去管家裡的情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個人的建議是

你要做好家裡不給你多少錢的心理準備

還要堅定信念,自己過得好,學喜歡的東西最重要,家裡怎麼樣無所謂,反正父母還沒退休,在法律上還沒到你贍養老人的時候,你沒義務急著掙錢。自私一點,自我一點,你會開心的多

即使選擇其他行業也一樣,優先自己過得好,再去考慮父母


一度羨慕題主豐富的課餘與篤定的遠志,乍聞此事真的難以相信。

一度處於在象牙塔的庇護下,從未考慮過現實的引力,它終究還是在的。

褪去具體專業的外衣,這還是一個科研與就業的矛盾,進而演變為薪酬亦即物質生活的問題。

題主自己有兩套規劃:

自己該不該堅持讀理論物理並兩年後去申請北美的PhD program?(考慮到自己的學校在國內沒有直博)

【Plan A】繼續按照既定規劃,兩年畢業+申請出國項目,這是一項凈投入的路線,按照題主的情況是會對家庭經濟產生一定壓力的。

還是轉去一個計算機或者金融數學之類的專業替母親分擔經濟壓力?(自己本科的學校轉專業很方便)

【Plan B】立即轉專業,修改規划到就業導向上,以期儘快獲得收入分擔家庭經濟壓力。

雖然我的專業與題主的物理專業大相徑庭,但狀況是類似的,其實這也是最近深深困擾我的問題。

我是武漢某科技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按照傳統的培養路徑,醫學需要本科5年+碩士3年+博士3年+規範化培養3年+專科培養2~4年才能成為住院醫。即使順利申請到專碩,也至少需要11年才能開始獲得薪酬(答主專業比較特殊,還需要額外1年),又即使順利進入工作崗,也是薪水微薄、晉陞無期。同樣漫長艱辛而不見遠方的前路呢。

因為自認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這樣的條條框框實在是一種桎梏,所以我前段時間相當熱衷於從各方面渠道獲得關於更改專業的信息。包括不限於金融、法律、諮詢,甚至藥品銷售。

但是現在我很清晰地摒棄了這些想法,我很樂意與題主分享一下心路歷程。

每每提及醫學,特別是臨床,醫生的職業形象簡直是下意識地浮現在所有人的腦海。所以沒有什麼不容置喙的門檻,無論是菜市口的大爺大媽,還是醫學院的講師教授,對於這樣的一個專業都能品頭論足一番。我所獲得的專業前景預估也大都是基於這些信息。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信息流質量不一、雜亂無章,這對於認知而言很容易產生偏差。雖然大一大二所在的主校區和醫學院隔著一條長江+N個商圈+無數堵在路上的車流,大學至今我也走了不少趟醫學院。或許醫學院真的有種魅力吧,引用一個臨床學長在另外一個問題的回答:

對於一個稀里糊塗,陰差陽錯選擇了臨床專業的學渣來說,同濟醫學院給我最最重要的財富就是讓我逐漸愛上臨床醫學並由衷地尊敬且嚮往醫生這個職業。

改變認知偏差的原因,就是更進一步深入學科內核,全方位感受學科內涵,若是有幸與志向若合一契,那必定會轉化源源不絕的動力

表觀上,這種思緒的出現是現實引力與本初理想的巨大落差導致的。本質上,還是由於一種對於未來的迷惘,以及尚未修鍊強大的內心。在追尋理想的途徑上,有動搖、有掙扎、有徘徊、有彷徨,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必為此自責內疚。對於理想而言,不應作為遙不可及的啟明星僅供觀瞻,而應作為屐齒車轍可感可觸,但始終是一往無前的。說到底,還是口耳相傳的專業前景限制了自己的視野,或許也有那麼一丟丟原因,是自己對它愛得不夠深沉吧~

我一直非常敬佩基礎學科的矢志不渝的研究者們,他們絕不好高騖遠,又何須自怨自艾?

摯友,共勉!

答非所問,見諒。


趁現在賢者模式 寫一點不成熟的感悟

首先,美食家和大廚是不同的角色,關於這點其他答主也有說明,題主自己區分。

然後,淺見以為,什麼樣的人做科研?

1,不愁錢,可以富的不愁錢,可以不在乎而不愁錢,顯然我們絕大多數都是有慾望的普通人。

2,天才,真正的天才,不僅僅是智商上,還在於勤奮。並不僅僅是有點聰明的人就可以的。

滿足任何一點,做科研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這兩點題主自行分辨

再者,個人保守的對題主有幾個建議,說的不中肯了忽略便是。

1,多涉獵其他方面知識,尤其心理學,幫助人調節心態,認識自己,提高情商,提高挫商

2,去試試掙點錢,短期兼職,低端了發傳單也好,高端點婚禮策劃、主持也好,做家教兼職也好,嘗試掙點錢看看

3,注意與自己相似的人,看看他們的未來,人生路這麼多,我們只有一條,總會有人提前走你走的路,也算是別人幫你的一種試錯吧,可參考

4,學好還學的,哪個年齡做哪個年齡的事情,不論學什麼,先學好再說

5,連接他人,吃喝玩樂

好了,就這麼多了

人,總是要花點時間才能找到自己


主要你以後假如找教職,phd不夠的,博後肯定跑不了。尤其是找國外的教職,甚至幾輪博後都跑不了。而且你博士要讀物理也不容易畢業啊。很多學校平均的畢業年限都是8-10年。

讀計算機最大的好處就是短平快。你用一年,甚至不需要讀什麼研究生,把組成原理,數據結構演算法,代碼,離散數學四門課搞定,再學一下資料庫,網路,網頁,軟體工程四門課搞定,在深圳或者杭州保准能找到工作,而且你只要厲害絕對能找到有錢的工作。

做程序員又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比如我現在給大家出兩道題,能做到完美的絕對是優秀程序員。比如,用C實現一個科學計算器。不要覺得這個題很簡單自己做一下就知道了。再比如。用Python搞科學計算,求log函數或者exp函數。搞泰勒級數展開的方法去求值。這種題,或者能閉卷把任何一套三本(不是浙大,是真正的三本)的類似軟體工程或者網頁開發的考試題寫到80分,只要能做的好那肯定是優秀程序員了。

做程序員本來就是一個不需要學歷,背景之類東西的職業。你所需要的就是一種勤奮刻苦的精神和專註事業的態度。而且這個玩意難么?我也只覺得系統編程,編譯原理,操作系統等少數問題的確比較難,難度也只是接近物理和數學罷了。我本科還是失敗專業,不過我目前都沒有遇到過一個需要我思考兩個小時以上的演算法(包括非常複雜的量子模擬類的演算法)。我過去學固體物理什麼的時候一個公式想一周是正常現象。天天一堆碼農神吹C++如何難,可是說白了,C++有數學難么?並沒有。這行性價比真的不錯。而且去研究計算機也未必是個壞事。我要是還在本科絕對去搞機器學習了。

人工智慧一種現代方法(AI最經典的一本書)的作者,Norwig本科是學牛津學物理的。他有一句話很有意思:在這個年代,大多數有趣的物理思想已經被創造,所以,新的思想,在於機器學習。


作為和樓主同樣學校畢業的過來人(現加州在讀PhD),想告誡樓主一點, 不要把讀PhD搞科研的路看的太簡單。

建議樓主可以試試跟著學校物理系的教授做一大一點的研究項目, 最好是可以發表出來的研究,而不是一些聽聽組會算算題目就完事的小打小鬧,感受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對看論文,找point,推公式,寫paper這些事情感興趣並且享受其中, 再決定是否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在某科大就讀四年最深的體會就是,學校對學生的就業與升學導向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搞科研。 此外,比起工作和考研,出國讀博是一個前期較為燒錢且回報緩慢的選擇, 如果家庭情況實在不允許, 還是不要太任性。


兩個實例:

一個小伙,在我公司實習, 家偏遠, 讀書很好, 想讀博, 導師也看好, 但是因為家沒錢, 簽了一個委託培養的"賣身契", 本科畢業要去工作, 滿5年.

我主動找到他, 就一句話"如果你的父母知道, 因為他們上一代的原因, 讓你放棄了這一代的機會, 他們真心會高興么?"

後來找導師, 協調處理, 與委培公司的人事和主管溝通, 去報道, 工作1年, 然後再次回到學校, 繼續完成博士學業, 期間派出國外學習1年.

實例2:

另一個小伙, 上學期間, 家庭條件不好, 於是大一家教, 大二打工, 大三實習程序員, 大四半工半讀, 學業不拉, 工作不差. 現在大公司IT主管.

窮人孩子早當家, 如果家庭變故是一個男孩走向一個有擔當的男人的開始, 要麼理論物理學的努力在大四前就有篇重量級文章打底拿到獎學金了 , 要麼理論物理學完全不影響開掛的現實世界掙錢.

----

題主的問題, 我覺得, 更像是:

我是一個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 (心理上是孩子), 在博士畢業之前, 還想繼續靠家裡, 不要和我講18歲之後要經濟獨立, 還要回饋家庭?? 我是富人家孩子!

我想理論物理, 我想讀博, 我不想一邊讀書一邊養活自己, 我不想打工, 家庭出了情況, 我想任性, 但是條件不夠了, 我不想像農村大學生一樣, 那麼我是否應該堅持自己曾經的理想, 那樣很累啊!

我不想累, 怎麼辦?

----

以上純屬YY, 題主大可直接忘記,

題主也可以補充情況說明進行反駁, 或者用事實反證,

更強悍的人生就是無視我以上那段話, 如果這些話在你心中沒留下什麼.

更強悍的人生就是, 家庭照顧好, 理想照顧好, 十年之後回頭看感謝這段時間這麼努力的自己 -- 拚命到無悔無怨的人生.


不應該。

很任性。

現在你也只能在南科大排第五,在家庭的影響下基本不可能堅持到tenure的。(這還是假設你很有天賦的情況下)

申請出國這個過程對你的家庭來說其實還是挺花錢的……

金融數學初始投入也挺多,CS對你來說才是墜吼的。講道理CS挺有意思的,計算物理也是可以的嘛……

那些吹比理論phd有得賺或者畢業後能賺大錢的,都是在用漲落來解釋統計規律,不是蠢就是壞。你有那本事自然有,聽別人說兩個漲落例子就覺得自己也行只能證明你不行。

想明白了要麼堅持死扛到底要麼早點跳槽,不要首鼠兩端,搞得和我一樣學廢了……


果斷勸退。

作為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里最拖後腿的博士沒有之一,雖然渣,卻好歹在就讀期間見識過許多優秀的和平均水準以上的科研工作者。

我覺得,你堅持下去未必不能出頭,但是投入同樣的精力大概率可以尋求更好的方向和前途。

————————————

剛發現是一年前的問題。不過結論不變。


在人生規划上,需要多做問答題和選擇題,少做是非判斷題。如果有一道判斷題擺在您面前,也盡量把它變成一道簡答題或選擇題。

比如針對這個問題,也許首先應該問的是:

如果放棄理論物理,你有沒有想好要改選哪個專業呢?

如果我們稱這個計算機或者金融等賺錢的專業為PLAN B,那麼首先,你確定這個PLAN B能發揮改善家庭經濟困難的作用嗎?

或者說,在通過PLAN B改善經濟狀況的路途上,有哪些可能遇到的障礙與挑戰?有哪些能力和方法應對?

接下來,你可以列一張表,左邊是理論物理道路上遇到的困難與挑戰——首當其衝的大概就是你現在已經意識到的——它不但不能減輕、反而可能加重家庭與你本人的經濟壓力。

當然,也會有其他的挑戰和困惑,未必是障礙,也可能是風景的誘惑、岔路口的糾結等等,比如你在題目中提到的專業選擇、出國選擇等。

再把之前關於PLAN B的設想列在右邊。

現在,完成了問答題的部分,兩條道路就擺在了你的面前,你可以開始做選擇題了。

在做選擇之前,再看看你自己吧。

你對於那條路更懷有激情與期待?(你的人生大目標)

你喜歡平坦乏味的高速還是崎嶇而有風景的小路?

(你的價值觀)

你期待在路上怎樣的旅伴?在那條路上更容易遇到這種類型的人?

(你所喜歡的環境特點)

你的「裝備」和「乾糧」是怎樣的?

(你的優勢與資源)

然後,根據你自己的條件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路徑,是的,不是最好的,是最適合的。

最後是幾點小小的提醒:

1.路很長,路上的你會變得越來越高大健壯。

所以當下在你看來非常巨大的石塊(比如你現在面對的經濟壓力),可能走著走著,就變成了可以輕輕踢開的小石子。

2.我們容易看到當下的路的艱辛與枯燥,在想像中誇大另一條路的芬芳與美好。你可能光看到PLAN B上有值錢的玫瑰,卻不知道玫瑰的刺。

所以別輕信自己的想像,去搜集信息;也別輕信走在另一條路上的人給你提供的主觀性信息,因為他們可能有著類似的心態,只對你強調玫瑰的扎手,而忘了或者不願告訴你,自己為什麼寧願扎手也要去採摘它。

3.現在社會的路不是中規中矩的直線,而是交叉縱橫的網路。

也許你走著走著又回到了遠點,也許不知不覺上了第三條新路,也許發現每條路的終點都差不多,有區別的只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在走……

所以,最後,路是走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祝福你。

(關於「選擇題」與「簡答題」的觀點,參考了李笑來老師的得到專欄)


美國物理四大(MIT Harvard Berkeley Stanford)全獎phd,畢業之後做industry起薪大概有20萬到30萬刀左右。

condense matter很理論,phd比較難申請,確定自己想讀的話最好再讀一個math major或者minor,我們這邊做這方面的graduate students基本都是physics math double major

我們學校本科畢業轉去做hedge funds的也很多,一般是數據分析或者模型,起薪大概10萬刀左右。

如果你想做post doc,assistant professor再到professor這樣,報酬就很低了。如果家裡有負擔的話要慎重

順便說一下,國內很多大企業,是有管培生項目的,培養未來中高層的人才,面向所有的專業。你學習能力強,性格比較符合的話,物理專業讀完,不出國讀phd也可以拿到不錯的薪水。

有些人質疑的,我想說,如果你不努力不付出拿低工資也很正常。如果你努力辛苦但沒做你熱愛的事情拿一般的工資也很正常。如果你畢業想去工業做但一直只做理論不去做summer intern不做club advisor拿不到高工資好offer也很正常。


不灌雞湯,直接答,不應該。

一個遭遇家庭變故的前生物PHD留


首先,你先要問自己,你到底想要什麼?

如果你喜歡理論物理,想要大半輩子從事這方面研究工作,那你要問問自己,如果自己26歲還在美國排名20開外的學校讀博不知道何時畢業,畢業也不知道去哪裡做博後,而自己昔日的同學已經在國內拿著50萬年薪事業小成的時候,自己會不會不平衡?你說你母親拿退休工資,那你還要算算你讀博出來母親年齡有多大了,身體是否安康?一人在國內需不需要親人照顧?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

即使這些你都接受,你還要想想你可以申請到什麼樣的學校。是的我承認國外人家教授不知道985 211,可是人家知道清華北大中科大呀,這三個學校物理系的生源已經可以提供足夠多的需求了,現在美本也越來越多,人家科研經驗也很豐富。我不是說其他學校沒有,那你願意賭嗎?

理論物理出路其他人都說了,現在的形勢,大多數領域都是要做不止一個博後。去業界的話,我認識的轉行的都去cs/金融了。如果你想既做理論物理又能站著賺錢,勸你別想太多。至於某樓說的努力一下進industry起薪20-30萬,我只能呵呵地告訴你,除了cs 和對沖基金,其他領域就算有也是鳳毛麟角,那你願意為這個鳳毛麟角賭青春嗎?

現在知乎灌雞湯的太多了,教題主一個方法,以後凡是看到有人說申請博士的時候本科學校不重要/科研不重要/申請文書最重要/GT最重要的,你就想想,人家導師招你去是幹嘛的。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最後一句話真不是膜!


同有變故,正拿著csc的錢在外讀博,也是理論物理。

與其討論要不要讀博,不如先好好想想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踏踏實實的能做好哪些事情。讀物理的目的是拿諾獎呢,還是單純的喜歡研究型的工作。竊以為喜歡做研究型的工作可能比喜歡物理本身更能幫助你堅持下去。而喜歡諾獎,喜歡nature,只會帶來負面的效果而已。

另一方面,物理是要靜下心來才能學好的,尤其是理論物理,需要非常大的閱讀量和練習。家裡的事情會不會成為你的負擔?即使經濟上尚可解決,有沒有其他心理上的壓力?除了物理,是否還有別的追求?這些會不會分散你的注意力?

還有啊,物理不應該也不可能是人生的全部,如果真的到了需要放棄的那一天就放棄好了。不過在此之前試試自己能走多遠也未嘗不可,說不定就堅持下去了呢。其實學術生涯無外乎幾個節點,只要在每個節點到來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找到一個保底的去處,還是可以繼續的。當然這也取決於你能把自己的姿態放的多低。朱棣文也曾四處碰壁,當然人家的背景咱比不了。

最後再吐槽一句,凝聚態是紅海,且行且珍惜。


好好學習,不要想太多,成績真的好是可以在學校賺錢的,你動力看來並不十足啊


你真的特別喜歡嗎?


首先,我很佩服學數學,物理和力學專業人,因為單純的去做研究真得很難,理論體系已經很完善,但是一旦跨學科發展就會凸顯出基礎學科出身的優越性,因為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都很強。所以,我的第一點建議是你可以,繼續深造,但不一定一條道跑到黑!

第二點你為甚麼要讀博和讀博士後?其實博士後只是一種工作。並不是學歷,一個人一輩子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讀好幾次博士後,其實還是相當於換了幾份工作而已。如果你打算以後進高校做老師,那你可以讀博士後,拉長學習時間多投幾篇SCI,增加自己的砝碼。如果打算去企事業單位工作,那就沒必要再多耗兩年,早點進入社會。

第三點,如果本科生出國,拿全獎的可能性是極低的,這是個現實問題,還得看出身!最好的結果估計是半獎,即便如此,家庭負擔也會很重,還是得跟家裡商量,有舍有得。你倒不妨選一條更好走的路,可以先考國內研究生,但最好是名校的,為得是方便你碩士畢業好拿全獎出國,三年時間緩解你家裡的壓力,也增加你實現夢想的可能。


推薦閱讀:

尖端放電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特別細的纖維,或者特別薄的絲帶狀物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容易捲曲成圈,如何從物理上解釋?
壓強是標量還是矢量?
為什麼要收電費?
聲波加高頻率會變成光波嗎?

TAG:物理學 | 人生規劃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