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四代戰機走隱形化的道路總覺得是跑偏了,能不能在三代機的基礎上加強電子對抗,直接致盲而不是減少反射?

比如F-22和F-35項目,國家花了大本錢,耗了十幾年終於成軍服役,然而天朝和毛子早就做好各種反制措施,比如米波雷達等。我想未來毛子的T-50和天朝的殲-20服役後也會面臨類似的命運。

為什麼寧願造這些價格極高,限制也多,開發至服役周期也很長的戰機,不以三代半戰機為平台,配備超強力的電子戰吊艙,直接致盲對方的雷達和干擾通信系統,為編隊提供掩護?這樣即使敵方開發出反制措施,那我只需要升級電子戰吊艙本身即可,並不需要考慮升級甚至重新設計戰機本身。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種形式可以為轟炸機和運輸機這類非隱身大型軍機提供掩護。


本代戰機最主要的性能並不是隱身性能,只能說是之一。

本代戰機最主要的關鍵點是音速附近以及以上的機動性能,包括機動性能配套的機體強度都會有很大的提升,像J-20,F22和F35都不是直接圍繞隱身性能設計,而是在機體的設計基礎之上提升隱身性能。

比如F-35雖然極速不高,翼載很高,推重比還沒有0.9,狗斗性能未必很強,但單就是內油極大,中空加力帶彈能飛的比任何一架三代機快,還隱身就有很強的實用價值了。

F22的翼載荷和推重比照樣不如F-15,但沒人否認實際性能和可用包線遠好於F-15。

隱身只是一個部分而已啊,否則米軍只要出F117加強或者出純戰術轟炸機就行了,反正別人也看不到你不是么。

這個是f15的裸機(沒有帶彈)性能包線,10000ft是3048米。

f15在這高度上的機體結構強度極限也就只有m1.4而已,而且是發動機夠不到的區間(發動機極限並且在某些條件下也就只有1.2略高一點),95%推力的話,只有在溫度比較低的時候跑出速度,還真有人以為全程都能M2.5么。

而且速度包線數據和能用的是有差距的,因為都是測的極限狀況,鬼知道他們用了多少時間加速。


隱身是固有屬性,在目前,以及可預見的未來,對抗隱身都是要付出相當的代價的,比如體積不能塞進飛機,比如重量影響武器性能。這樣的代價,足以深刻影響戰鬥力。

並且,很多對抗隱身所需求的技術,同樣會作用於非隱身戰機且加倍。

比如雷達相控陣,雷達波束功率匯聚技術發展,原來能發現20公里外的F22,現在提升到40公里,那麼,對於非隱身設計的F15,發現距離就從100公里,提高到200公里。隱身機優勢從80公里的差距,提升到160公里,優勢更大了。

並且,這一代隱身技術,是基本不犧牲飛機的性能實現的,和早期的F117不是一個概念。

F22在隱身的同時,超音速機動性,機頭指向能力,都比上一代有質的飛躍,換句話說,狗斗都能壓倒上一代。

另外,在敵方空域作戰,尤其是技術水準沒有代差的敵方領空,隱蔽自己比發現敵人更重要,保持沉默,只接收預警機的信息,臨到開火前再開啟雷達,才是有效的手段。

大張旗鼓的用電子戰壓制對手,無異於黑夜中用手電筒亂晃,對手只要沒有代差,就是撲街的命。

你覺得,戰鬥機能背得動的,用電池或者小風車驅動的干擾機,能壓制住大型發電車或者工業380v工業用電供電的,幾十噸拖車拖得動的大型地面雷達站?2010年代的干擾機對1970年代的雷達都不見得壓的住。


扯一段?

——

很久以前扯的,現在沒這個激情了,隨便寫寫。

你們隨便拍

——

Super Sonic Cruise(超音速巡航)

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機動)

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戰場感知能力及作戰效能)

Stealth(隱形)

我把傳統4S/5S的順序重排了一下,不是為了權重,而是待會好解釋。

——

我以前回答問題的時候,曾經開玩笑地說,飛機的追求目標和奧林匹克格言是一致的——更高、更快、更強。

三代機發現片面追求極速沒有意義,主要是超音速下可用g值掉的太狠,於是討了個巧,強調跨/亞音速短的可用g值,再加上自身探測能力的提高(這點很重要),一登場便把二代機各種捆綁調教。

到了四代機,人類技術的進步終於能夠把可用g值的範圍擴大到超音速了——你看,又走上了更高、更快的老路。

四代機憑藉著較好的超音速特性與超音速環境下的高g值可用機動性,實現了 Super Sonic Cruise與Super Maneuverability。

有知友可能會問說Super Maneuverability不應該是航展上面的各種扭嘛?

那種扭不過是低空低速下的體現,算是年三十晚上的拍黃瓜,不靠它過年。

——

下面兩個S就很有意思了,Stealth,大家都很熟悉,我現在要用一個大家不太熟悉的詞語來描述它——看好了,我要開始裝逼了——超低可感知性。

這個詞熟悉么?

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強調的是己方對敵方的感知能力;Stealth強調的是己方被敵方的感知能力。

相輔相成的一對屬性。

舉個例子,我看的越遠我就越安全,我越難以被看見我也越安全。

可能有知友會問,我不隱身但是雷達探測距離特別遠可以么?

這個嘛……雷達可探測距離受雷達截面的四次方根影響,還是不要瞎鬧的好。

——

歸結來看,雖然說效能可以就是好飛機,並沒有四代機的硬標準,而且,球電也就是這麼做的。但是呢,每個S都有一個收益曲線,放在一起綜合衡量才是每家設計師需要考慮的。

我們且看個熱鬧。


波音聽完題主一番睾論,表示:「我真TM機智,洛克希德·馬丁藥丸,諾斯洛普·格魯曼藥丸!」


電子對抗又不是萬金油。這個效果通常是全或無的:模式不一樣,可以一點卵用都沒有。


題主對SA的重要性一無所知


不可能靠電子戰致盲F22雷達與通信系統,

F22的一部分,機身上30多部天線,有一套長基線干涉測量儀,能在185 km以上距離為 APG77雷達提供精確的目標方位指示,近距離能直接提供火控數據引導導彈攻擊。

這已經導致空戰極不對等。

F22的通訊系統很複雜,其中就有低可截獲性的IFDL數據鏈,


電子對抗的話,無論是壓制、欺騙還是燒毀,無論怎麼玩,必然是個輻射源,而且非常明顯,幾乎是敲鑼打鼓的前進,只能欺負別人沒辦法打我。遇到同級別的對手,非常危險。現在的戰場上,發現即被摧毀,只要被敵人發現了,總會有辦法摧毀的。

比如反輻射導彈……現在有超遠程的反輻射導彈,200km的射程……還有複合制導的導引頭(紅外、無線電、可見光)等等,想壓制並不容易

還是讓敵人看不到看不清看不遠,來的保險

老毛子的技術驗證機米格 i44,據說就有等離子體隱身

說是在機身表面覆蓋了等離子體發生器,讓雷達波束全被吸收掉,達到隱身的效果

對氣動影響要小的多

估計是以後的方向

老美的咆哮者和徘徊者,都是專職的電子戰飛機。南海就調入了4架咆哮者。

作用是壓制干擾電子設備,有欺負弱者的意思。


舉著盾牌面向敵人20防,和盔甲被動扛能一樣嗎?


其實就是一個簡單道理,一個是零時解決方案,一個是真正的解決方案

翻開武器裝備史,很多武器雖然誕生了眾多的改型,但是初始平台的能力決定了武器改造的上限,你再改進的同時,對手也沒有手軟,再終極的改型也終將被更加先進的新平台所代替

未來的空戰究竟是什麼樣,都只是專家的預測,歷史已經證明專家的預測不總是對的,但更先進的武器平台是不容否認的

其實樓主的思維是好多小國空軍面臨的困境(加拿大空軍),因為能力有限無法判斷未來的空戰趨勢,只能裝備一種型號戰機,又有美國保護,是為了追求短時的效果,採購3代機改型還是更先進的平台,歷史經驗證明跟著美國空軍走基本不會錯,畢竟城裡人就是比鄉下人會玩。

F-16 已經停產,F-18也停產,只有F-15還在僥倖的吃些小國的訂單,三代機的能力已經被掏空了,剩下的換代需求全被F-35搶了,換F-35才是王道。


雷達有個燒穿距離的概念,當回波的功率足夠大,超過主動電子對抗干擾波的功率時,目標即可被探測到。這個概念的核心前提就是相比地面雷達,主動電子干擾源提升功率代價更大、難度更高。實際上,俄式遠程防空系統號稱抗干擾能力強,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俄式雷達雖然傻大粗笨,但是功率足夠高。而現在咆哮者號稱最先進的電子戰飛機,就是咆哮者具有電子情報分析能力,可以把功率集中在某一個特定頻率,


隱身技術對電子對抗也有巨大意義,因為它極大地減少了電子對抗所需的功率。

飛機發電功率是有限的,飛機對機載電子設備的總冷卻能力也是有限的,減少電子對抗所需的功率就意味著可以把這些能力運用在其它方面。


直接致盲??exm?直接致盲對方的雷達和干擾通信系統,這已經不是一架飛機能幹的事兒了


隱形的意義是在突擊敵重要軍事目標,而不是去空戰。


反輻射蛋表示,你越壓制干擾老子看你越清楚


波音舉手表示贊同並高呼電戰蟲大法好

諾格和洛馬對此表示一派胡言,非常氣憤


超大上已經炸鍋了。有人爆料,在這兩天西北軍演中,兩隻殲20做藍方,紅方則是各種三代機,三代半機和預警機組成的一個體系。結果直接中距離敲掉預警機,三代甚至被近程彈敲掉都沒發現誰打的。。。。

呵呵,當年八爺挑娘娘。。。。。。也是勇氣可嘉。。。。,。。

慶幸的是咱們也有了。


隱形和電子戰能力同時發展,並不是二選一,看自己實際需求來決定戰機性能傾向。

並且,四代機因為隱形而聞名,但隱形只是他的其中一個特點而已,根據需求不同,隱形,機動性,載彈量,載油量等都會各有取捨。


戰鬥機做為刺客,不練隱身反而練詛咒,明顯是藥丸。

隱身機可以突防,直接干預警機或其它關鍵節點,電戰機不行,而且電戰設備占空間太大,嚴重影響戰鬥力。並且在技術無代差的情況下,電戰機對地面雷達和軍艦毫無勝算。


題主說了這麼多,除了對四代機理解有誤以外,還忽略了很嚴重的問題。

1.玩電子對抗的飛機本身就是巨大的輻射源,不僅無法做到隱蔽性,對空導彈導引頭加上反輻射模式也不是多難的事情。相反隱身飛機在主動信號的控制上也是煞費苦心。

2.為了對抗高速隱身目標(利用摩擦發熱、陽光照射等的光源),各國都在研發紅外成像導引頭等等不依賴雷達的攻擊手段。而四代機也花了功夫抑制紅外信號(至少陽光反射量已經控制了很多)。在這方面上一代戰鬥機也仍然是劣勢。

3.大功率干擾機需要良好的視野、強大的供電能力,還往往需要掛載多個吊艙覆蓋多個頻率,嚴重拖累載機的性能。而第四代戰鬥機從F35開始就強調安裝分散式光學系統等新型探測手段,而且這些系統耗能小,空間不大,可以安排在機身內,哪個更有前途?


推薦閱讀:

幻影2000戰鬥機機翼下很大的像炸彈一樣的東西是什麼?
空戰時應如何利用/避免跨音速陷阱?
J-20的這種座艙設計是幹嘛用的,特別是那些曲線?
如何看待J-20 J-31宣稱是五代機?
沈霍伊總是被黑,那麼,把沈霍伊送給印度如何,印度會接受嗎?

TAG:飛機 | 殲-20戰鬥機 | 戰鬥機 | F-35戰鬥機 | F-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