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辯論話語權?掌握話語權有何益處?是因為強所以掌握話語權?還是因掌握話語權所以強?
本人辯論小白一人算是老殭屍粉絲當然也粉幾個現役辯手,看了最近辯論知乎回答中大家都會提到辯論話語權這一詞,有幾個疑問1:比如大多數人說老殭屍掌握辯論話語權,那他是怎麼掌握的?評委?(我看了現在比賽評委構成多樣且人數較多,今年老殭屍評的比賽就更少了,)比賽?現在比賽較多,且大多已有了比較完善的組織機構,新國辯?宣揚競技辯論,邀請制,評委老殭屍老恐龍?我看新國辯的比賽邀請的一般都為辯論強隊,且評委3輪打分,需說明評判理由,評委在場上本身也算撕得比較厲害,且現在比賽一般都有視頻我看到有人對黃執中去年站中大有疑問但我也看到圈內人評論前幾場中大確實稍勝一籌,對台灣黃可能腦補過度但那場比賽中大確實是輸了,且黃之前對其他隊也有過腦補過渡場景出現這算不上是什麼內幕幕,利益?我不覺得當前辯論賽或辯論有什麼經濟利得,奇葩說辯手手靠的也是自身實利,另外辯論華語權的掌握標準是什麼? 掌握工具?掌握條件? 本人誠心討論思考問題,請不要把其他撕逼題目帶入本題,
題主圈了這麼多人都沒有邀請我啊,看來我還是不夠活躍,哈哈哈。
從題主的問題可以看出,題主非常單純,你接觸的辯論賽,可能只是你身邊的那些比賽,辯手參加比賽、評委評比賽,判准相對單一,結果無論如何也有一定的規律。但放諸到全國,辯論賽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了。我這裡不討論任何黑幕,據我所知這幾年的幾大國際賽都是組織非常嚴謹公開的,網路上傳的那些所謂黑幕,基本都是有人別有用心的陰謀論而已,包括但不限於去年新國辯黃執中被質疑吹黑哨、今年世錦賽連環告狀風波,以及世界盃的吉人之戰等爭議,等等。要說辯論圈完全純潔乾淨那肯定是胡扯(畢竟有很多社會比賽),但民間幾大國際賽的主辦方,據我所知都是一片赤子之心,或有顧慮不周,但都儘力維持公平。那麼,辯論圈的話語權到底是什麼,又體現在哪裡呢?一、理念與判準的話語權爭奪(評委的話語權)
不到國際賽,辯手是感受不到這個問題的,而打過國際賽的辯手都知道:同一場比賽,不同的評委,完全會吹出截然不同的結果。這裡舉兩個案例,都發生在2014年。一個是2014年世錦賽小組賽,中國政法大學VS香港大學;第二個是2014年新國辯,香港中文大學VS中山大學。這兩場比賽賽後都引發了巨大的爭議,這個爭議並不涉及黑幕,而是判准。坦白說,這兩場比賽,輸的那個隊伍被判贏也毫無問題(可能還更合理一些,純粹個人感受,勿撕);或者說,這兩場比賽,換一撥評委,結果就不一樣。雖然這麼歸類有些不嚴謹,但整體上,越往北的評委,越注重立論和心證(不是腦補的那種心證,而是看你的內容是否能說服人),越往南的評委,評判越注重攻防而對內容偏向於白紙。你很難說哪種判準是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但這就出現了一個現象:就像網球比賽一樣,同一個隊伍在不同的比賽,評委的接受度就截然不同。同一個荒謬的論點,在北京評委那邊你可能會被直接判負,在南方評委那邊他們會默認你成立然後看對手是否攻擊。那些經常當辯論賽的評委們,一般碰到多麼荒謬的論點會直接判負?大概標準是什麼?能舉幾個具體的例子嗎? - 新加坡式辯論,看下這個問題,北京、南京、上海、廣州的評委,判准截然不同。所以這裡就存在了第一個話語權衝突,判準的衝突。你不要小看這個,高水平的辯論隊,都是需要根據評委的判准調整打法的。而主辦方選擇哪一種評委,也體現了主辦方的態度。上世紀,老派的評委注重辯論賽的美感的時候,那時候脫稿和文筆甚至比邏輯更重要。而2000-2005年的辯論賽之所以詭辯那麼多,和當年的評委默認甚至欣賞詭辯密切相關。而現在的辯論賽之所以偏重攻防而不是立論,也是因為現在的評委偏好「辯」超過「論」。強如武大、法大這種隊伍,如果不在意評委的判准,也會在各大比賽告負,因此這些強隊都不得不調整打法。主流大賽的評委固定化的某一個時間段內,判准掌握在誰手裡,直接決定了那幾年整個辯論圈主要強隊的訓練重點,也決定了那幾年辯論賽的走向。老殭屍今年由於活動較多,確實在各大比賽出勤率沒有以前那麼高了,但在13-15年,辯手們經常要做的就是反覆研究老殭屍的點評,從而調整隊伍的打法,這就叫話語權。當然在2008-2011年,辯論圈評委的權威是韓鵬傑、李琦等名辯盟教授團,所以那時候的比賽和現在也是不同的。二、主辦比賽的話語權
在沒有捭闔和世錦賽之前,一切的實體辯論賽都是邀請制的。這意味著什麼呢?一個學校的辯論隊無論多弱,都可能年年被邀請參加全國大賽;反之,一個非常優秀的辯論隊,可能因為學校的招牌不夠響,永遠沒有大賽的機會。當然實際上沒這麼理想,實際情況是,由於有些好學校年年能被邀請參加大賽,所以他們的辯論隊也在大賽經驗中越變越強;而一些小學校由於沒有大賽參賽機會,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自身有不知道怎麼訓練,就越來越弱;最終,馬太效應顯現。
在辯論圈只有邀請賽的時候,主辦方擁有至高無上的話語權,因為他決定了你能不能打比賽。那時候的辯論隊為了能打到比賽,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這裡就不多說了。世錦賽與捭闔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們實際上主動削弱了主辦方的話語權,而把話語權分割給了各地的承辦方以及參賽隊。由於採取了報名選拔的制度,參賽隊無需任何門檻就可以獲得比賽的機會,自然也不需要討好主辦方。但也因此,世錦賽和捭闔的組織壓力異常巨大,你們自己感受一下,全國幾百個學校報名參加的比賽,主辦方也多辛苦。也正因此,參賽隊對主辦方的尊重度遠低於邀請賽,想必知乎上題主也見多了,就不多談了。也正因為選拔制辯論賽的倒逼,現在即便是邀請制的辯論賽,更多也是看辯論賽的戰績邀請,而不是學校的招牌或者和主辦方的關係。題主你說主辦比賽的話語權不高,這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選拔制辯論賽的主辦方主動削弱自己的話語權而帶來的。而這些主辦方,卻也是最吃力不討好的。對了,不要默認主辦方都是完善專業的。如果你接觸過2014年央視的全國大學生稅收辯論賽,以及今年央視的所謂「世界聽我說」,你就能感受到那久違的來自主辦方的霸道、業餘和傲慢。而各地的一些小比賽,如一些行政省賽等,由於評委普遍的業餘和漠視公平,結果都是很讓人尷尬的,在這些小比賽中,常常會出現誰主辦誰奪冠的現象,這個就不需要我多講了吧。三、經濟利益的話語權之爭
所以說題主你還是太單純了。早在有奇葩說之前的很多很多年,辯論就是可以盈利的。老辯手或許會記得,曾經有兩個全國冠軍級的知名強隊(不敢說名字),為了一個企業辯論賽而在人人網撕逼。以前也有老辯手批評過,某強隊成績下滑是因為他們的教練忙於走穴,一年賺了六位數,而疏於帶隊。楊皓當年宣布開淘寶網店,引發了激烈的爭議,但他其實只是把大家一直在做卻不敢說的東西說出來了而已。在此之前,國內知名辯手帶隊一個下午收四五千的現象,比比皆是。在某個富庶地區,打一場模擬賽四千塊、培訓一個大賽兩三萬(甚至四五萬),當一場評委三千塊的非常多。(與之相對應的,是王磊和夏惟桐每年倒貼自己的工資幾萬塊來辦比賽,還要被黑)辯論市場,是一個相當混亂、信息不充分的市場。在一些小地方,一些江湖騙子壟斷了培訓市場,大城市相對好一些因為可以找到足夠多的優秀辯手帶隊,但也會出現利益分歧。
奇葩說走紅後,辯論市場蛋糕被做大了很多倍,但也變得更加混亂了。以今年某地的比賽為例,由於比賽主辦方壓根不懂行,他們找來的評委都是某985學校的大三辯手,評一場3000元。而這個985學校,在當地的省賽也就是二輪游三輪游的水平。正是基於類似這種信息不對稱,話語權的爭奪才變得更加激烈,只是大多數沒被暴露在網路上而已。但網路上也是有相關跡象的,比如之前的一次撕逼就有關。而這幾年還有另一個趨勢,就是辯手逐漸開始上奇葩說、超級演說家、暴走法條君等各種節目,而能不能上節目、上節目能得到多少支持,其實更多地依託的是娛樂圈的規則和人脈。而辯手如果想要打入娛樂圈,必須依託已經打入娛樂圈的辯論人,這個話題我就不展開了。從辦賽層面,而由於民間比賽的踴躍,資本對於辯論賽主辦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幾年的大型比賽,有資本支撐和沒有資本支撐的比賽出現了明顯的區別,BP能打入市場,除了曾老師的專業外,其實很大程度上依託的就是資本的力量。有獎金和沒獎金、有贊助和沒贊助、管落地和不管落地,在比賽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日益影響著各大辯論賽的存續。四、強隊/知名辯手的話語權(參賽隊的話語權)
這是從參賽隊的角度來說的。有一個事情是大家常常忽視的,那就是如果一個隊伍或者一個辯手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那麼對於辯論賽這樣一種主觀性比較強的比賽來說,這個隊伍就會同時存在因為品牌效應而額外產生的利益和負擔。負擔就是,大家可能會更期待這個隊伍/辯手的表現,如果沒打好,就會產生落差;而利益則是,由於品牌效應,評委會天然更傾向於這個強隊和知名辯手,主辦方也會更希望這個隊伍能夠晉級,只要他們打得不算太差,評委基本就會給面子。而另一個方面,強隊和知名辯手在圈中的人脈也會更廣一些,雖然大部分的評委不會因此吹黑哨,但「55開照顧強隊/熟臉」也很常見。就我的觀察而言,強隊和知名辯手在各大比賽,收取的利益整體是大於負擔的。換言之,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的是,人脈和品牌本身就是一種資源,這種資源是會帶來好處的。即便不討論人情哨,就如樓下所貼的《洛陽集:光環的虛與實》所言,一個知名辯手或者強隊打比賽,即便有時候論點有些偏激和欠缺,評委們也常常會腦補他們的意思,因為在評委看來,他們說的東西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小辯手在面對老辯手的時候,不但要面對對方經驗和實力上的壓力,還經常要面對對方光環的壓力,這些都是客觀存在。五、一些其他
當一個圈子在短期內形成一些固定的話語體系的時候,對下面的辯手來說,也是會產生其他的影響的。打個比方,江蘇辯論圈的老大是羅斌,那麼江蘇地區的小辯手如果要在網上質疑羅斌,隊長們就會教育他說:「你不要說話,整個江蘇的比賽的評委都是羅斌的朋友!」固然羅斌是個大度的人,其實完全沒有打擊報復這個小辯手的念頭,但參賽隊這種顧忌,也逐漸形成了一種「規矩」。再往大,我就不敢說了。其實我一直覺得,辯論圈應該是一個兼容並包、能接受許多不同意見的地方,畢竟打辯論的人,總是站在什麼角度都能思考問題。
但是看來確實是我理想主義了。
話語權這種東西,毫無疑問是每個領域都存在的,也是每一個人在心裡會去追求的。辯論話語權,體現大概小到一場比賽中的評價,大到用自己的價值影響整個圈子的價值觀,說白了就是一定程度上主導這個圈子言論的權力。
其實很容易想,在一個領域擁有權力,你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資源傾向,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隨,一個良性循環,大概就是最大的益處,想來抱團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擴大這個良性循環的,當然這個益處只針對個人。
掌握話語權其實原因很多,你要強,你也要有資歷和機遇,單純的強可能能掌握部分話語權但影響沒那麼大。只有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你才有可能擁有這個圈子的話語權。如我們的老殭屍。
擁有話語權的人對一個圈子真的很重要,因為他們與這個圈子的走向息息相關。很難去評價目前辯論圈擁有話語權的人,他們優秀,但不一定能帶領整個辯論圈走向更好的方向。【想來對這個圈子最好的事是擁有話語權的人,不濫用話語權。】還是理想主義的希望辯論圈是一個比賽中針鋒相對,現實中理性思考、謹慎討論的圈子。
論言論謹慎我只服胡漸彪,感謝黃執中,因為他真的能給愛辯論的人帶來很好的影響。
沒有什麼利益相關,只是打過幾場辯論,真心喜歡辯論但完全沒有入圈的小透明而已。
勿忘初衷啊,赤子之心啊,自從辯論有了圈以後,都沒了……
記得大三時候造了個詞叫礦大辯論屆,被師傅和師兄笑了6年了……
話語權?我看與其說是那些大神在爭,不如說是跪舔的人太多,搶著送……
思辯精神是什麼?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你贏了多少比賽,不是你拿了多少冠軍,不是你出去看個比賽下面黑壓壓一片跪著喊你學長大神。那麼既然不是這些,在你們學習辯論,培養思辯精神的道路上,你們幹嘛畏懼你們被黑了比賽,被黑了冠軍,在圈內無人所識呢?
一個自信的人,一個強大的人,一個真正對自己思辯理解深刻的人,為什麼你的強大、你的成功需要別人給你證明?需要平台給你證明?
如果所謂辯論圈內的所有大小辯手,都秉持著這份自信,那麼就不會有跪舔的姿態。因為根本不怕關起門來練辯論。關起門來,真正的能激發全校的辯論氛圍,能夠做到比肩甚至超越金秋的校內賽事,對於辯手本身的培養,不見得需要有那麼多外戰外賽。
有這份自信與洒脫,沒人給他們話語權,自然就不需要怕他們的話語權啦……
為什麼你們會怕?為什麼你們在圈內待人接物不敢釋放天性?為什麼你們需要戴上面具去跟主流、隨主流?因為你們忘記了你們學辯論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們自己的驕傲需要別人來證明,那這是傲氣啊,不是傲骨啊……一個小團隊,他掌握話語權,因為能力足夠,且影響力足夠。而影響力,因為付出了能讓大家感受到或受益的貢獻。 一個 辯論隊,肯定也有人掌握話語權,不管是水平超過很多隊員的教練還是兢兢業業培養隊伍的隊長。 因為你的能力和作為,大家記住你。 而當,團體中的成員需要導向,需要決定的時候,除了他,大家想不到別人。 話語權沒什麼不好的。因為我們想不到別人,所以主動相信這些人。 而掌握話語權的人,存在的價值,在於,示範給你看,如何成為他們那樣掌握話語權的人。 因為,責任,總要人來擔,而他們總有擔當不動的一天。並不是專業水平過硬就能掌握話語權的。 那你就努力嘍!
斗膽邀請幾位知乎辯論活躍前輩回答@ares@羅斌@herolandis@陳典@夏惟桐@馬恪思@木川請問目前辯論圈處於一家獨大掌握話語權的時代,還是只是萌芽?百家爭鳴的時代? 我們可以做啥?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辯論比賽中被評委黑的現象?
※3月底要參加外研社英語辯論華東賽區的比賽,怎麼準備,什麼細節要注意,跪求大神支招。初次參加真心各種不安?
※如何看待華辯北京賽區對外經貿對傳媒、北大對中財兩場比賽的爭議事件?
※辯論對你們的學業帶來了什麼影響?
※如何看待《奇葩說》中顏如晶打辯論時的犯懵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