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辯論隊伍上百支,為什麼特別厲害的就那麼幾個?


這是這個問題的其中一個回答,也是很多學校的想法,但我今天要澆一盆冷水,那就是「大神在民間」這個說法,從來是扯淡的,沒有大賽經驗的隊伍是很難打過大賽經驗豐富的隊伍的。

很多沒比賽機會的隊伍總覺得自己學校卧虎藏龍,要是給個機會就能一舉奪魁,這其實是意淫。辯論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經驗的積累,這恰恰是新隊伍所欠缺的,你們在學校內部、城市內部的低水平比賽所積攢的經驗,在大型比賽是完全沒有用處的。我不否認這些學校需要平台和資源,如果給幾次機會,有些隊伍可以在幾年中慢慢積累和沉澱、厚積薄發,但這是沉澱的功勞。如果本身沒有什麼大賽經驗,直接衝過去打大賽,就是送死的份。

特別說明下,北京的隊伍除外,因為北京內部比賽的烈度高,所以北京隊伍衝出去經常能拿好成績,當然我想「大神在民間」這個說法肯定說的不是北京隊伍。

09年的時候,CDA喊出了一個口號,說國辯只邀請傳統名校,不給非名校話語權,如果非名校有了機會,他們也能打得更好。當時這個口號很吸引人,於是CDA吸引了很多新隊伍報名參加。然而幾屆以後,大部分的新隊伍悲哀地發現,即便在CDA,他們也越來越拿不到成績了。CDA在2013年大擴軍,這幾年的冠軍北師大、大連理工、南京審計、中國人大,都是辯論圈的老牌隊伍。

而傳統強隊和非傳統強隊的差距,在世錦賽體現得更加明顯。世錦賽都是開放報名的,每屆全國都有200多所大學參加,不可謂沒有機會了吧。但各地的選拔賽的結果,主要城市基本還是原本的豪門或者名校奪冠。有些新隊伍確實能靠著一些運氣和天賦在地區賽奪魁,但這些隊伍到了全國賽基本都是一輪迴家,比如13年的礦大就一輪迴家,兩年後,積累了無數大賽經驗、重新變樣子的礦大重回世錦賽,才打出了還不錯的成績。而其他大部分的新隊伍,除了北京隊伍以外,即便能地區賽奪冠也打不到總決賽,即便少數一兩隻打到總決賽的隊伍,基本都是三連敗回家。

所以這幾年一直有老辯手感慨:以前沒有選拔賽,大家都抱怨怎麼只有邀請賽,現在有了選拔賽,大家發現最後打到總決賽的還是那幾個以前打邀請賽的隊伍。

這幾年突然崛起,並且能夠長期保持強大水準的新隊伍,其實就大連理工一個。但大連理工本身,也是一個有教練、有積累和沉澱的隊伍。

我說這麼多並不是想表達新隊伍就活該弱、不會有發展,而是想表達,辯論賽作為競技活動,對於經驗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而這是急不得的,新隊伍一定要戒驕戒躁、沉穩進步。喊口號對於打辯論是沒有用的,只有正視經驗的差距,才能克服它、消解它、超越它。

我不否認有一些學校有很多有天分的辯手,但沒有大賽的歷練,這些辯手所能掌握的實力是很有限的。即便在校內四處秒殺,但到了大型比賽,就是被秒殺的份。優秀的辯論隊,都是靠打出來的,而沒有一支是天生就強大的。所以對於新隊伍來說,不要老是抱怨「我們很強,只是缺個比賽機會」,這句話要是在十年前或許成立,但在現在這個選拔賽非常多(世錦賽、捭闔、黃金聯賽、CDA、華語網辯)的時代,這句話就是扯淡了。我見過太多的辯手和隊伍,都表示國辯隊伍不過如此,可惜自己沒機會,否則一定輕鬆拿下,這些隊伍後來真的出來打的時候,都很不咋地。

好好比賽、紮實沉澱,贏了好好總結,輸了好好反思,看到比賽就報名,有了比賽就認真打,這樣早晚會越變越強的。我知道很多新隊伍,認真學習老隊伍的模式、經驗,然後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慢慢消化、穩定發展,現在成功成為了新的豪門。打辯論不是演電影,這裡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穩紮穩打才是真正的王道。


原因很簡單,就兩個字:傳承

我這幾年經常看到一些新人,會很崇拜一些個人能力很強但不能帶動學校發展的明星辯手。確實這些辯手在役的時候,會把隊伍成績帶到很好,但他們一畢業,這個學校辯論又立刻萎靡了。

相反辯論圈有另一類的隊伍,他們或許不是每年都最強,但他們保持了良好的傳承和刻苦的訓練,這使得他們最差的年份也不會弱,最壞的情況下傳承也不會斷。國內一流的強隊武大、法大就是如此,他們也經歷過成績的低谷期,比如武大08-09年各種一輪游,但他們的底子在,隨時可以爆發。類似的還有這兩年的中山,很多人說是薇薇姐帶起來的,其實不是,他們底子一直在。

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表達,傳承才是一個辯論隊最重要的東西只要傳承還在,你低落了也會重新起來,傳承不在了,那就什麼都沒了。傳承的範圍很多,除了常規的理念和技巧外,還包括辯論的氛圍、訓練的傳統、求勝的意志、奪冠的野心。

我看題主是江蘇的,不自謙了,江蘇辯論傳承最好的兩個學校,是河海和南審。這兩個學校都是九十年代初就建立辯論隊,然後持續至今,二十多年沒有斷絕。而河海又是江蘇辯論訓練最苦的,自我入學以來,他們的校隊寒暑假都在訓練,甚至沒有海峽賽的時候會全隊自費到福建給海峽賽參賽隊打陪練。常年擁有這種精神的隊伍,能不強么?

我們學校也是,92年以來學校的辯論氛圍一直很好,各種大小辯論賽都很多。雖然我們的生源比不上名校,但是人口基數大,選出來的人也就不會太差。而我們學校的訓練也是很辛苦的,我以前很多答案寫過,打比賽期間一個星期每天討論到凌晨三四點是常事,然後回去洗澡七點起床繼續。

這是晚上十一點,我們校隊的模辯。

這是凌晨三點(圖中有時間),我們院隊在賓館的討論。而我們院隊在全校不算最勤奮的,有很多院隊都是早上五點多起床早訓的。

這就是為什麼,南審和河海兩個學校,能在在2010-2013年輪流拿了5個南京市冠軍、3個江蘇省冠軍、2個全國冠軍、2個國際比賽亞軍的原因。這兩年,江蘇冒最快的隊伍,一個是南師大,一個是礦大。南師大其實也是非常具有傳統的隊伍,仙林杯是南京地區最具歷史的比賽之一。而礦大雖然現在的隊伍是重新組建的,但老礦大的傳承和影響還是留著的。而最重要的是,礦大非常注重隊伍建設,老帶新的模式非常優秀。

下面是礦大一年打比賽的火車票,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辯手有多拚命。題主應該也是徐州的,其實可以找礦大取取經。礦大的優勢,在他們的體系和模式,還有熱情,這為他們迅速崛起提供了保障,也讓他們在之後的日子可以得到傳承

實際一點而不是光說情懷的話,所謂的強隊恆強,其實是因為有了傳承以後,老人們願意留下來帶隊。辯論圈有很多空降教練取得一時成功的例子,但要想長期發展,還是必須走本土化的路子。

河海的教練,最早我不熟悉,後來是金林楠老師,後來是石總,後來是帥哥胡駿立歐巴....

南審的教練,最早是夏惟桐,後來加入了方驪洲,現在加入了王彤...

我就不說武大和馬來亞的教練團有幾十人之多,都是本校畢業生。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傳承的問題....

說得有點亂,感想差不多就這麼多啦,希望能給題主幫助。


贊同李文琦師姐的回答。

補充一個個人看法:

除了一隻磨合默契、實力強勁的「即戰力」隊伍(辯手、教練)。

一個善於調解、處理人際的領隊對於傳承而言,意義非凡。

明星辯手,離不開於團隊的培養和配合,天降奇才的畢竟太少。有一批熱心隊伍,卻不刻意刷存在感的「前輩」,一批不辭辛苦的幕後團隊(隊長、領隊),一批勤快參訓,默默打模辯提升自己的隊友。

才能讓正賽辯手準備比賽時,不受干擾,心無旁騖。

一代又一代,決定隊伍水平的,是這些「里子」們。


額,強迫症表示沒有第一時間看明白題主的意思。你到底是問全國為什麼只有幾個特別厲害而不是普遍厲害,還是問為什麼這麼多年特別厲害的始終是武大等幾個呢?因為即使是NBA,你也可以說特別厲害的為什麼就那麼幾隻

贊同 @李文琦和 @盧科岩的答案。

說點題外話....

我00年開始打辯論,累計看了十六年了,其實大陸豪門的強弱變動是很大的。比如人大,本世紀初非常強,後來有一陣成績不好,這幾年又非常強。大陸大部分的隊伍,其實都是這個狀態,武大的穩定性好一些,但武大也有很長一陣子成績非常糟糕,連續一輪。

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就像足球一樣,雖然傳統豪門就這麼幾個,但傳統豪門的成績起伏也都是很大的不是么?辯論圈並不存在絕對的霸主,比如馬來亞曾一度拿了二十多個世界冠軍,但之後多年風格被針對,長期一輪。武大也是因為風格被針對,花了好久才調整了打法。

「流星」隊伍也是很多的,很多隊伍像世界盃的非洲球隊一樣,突然崛起橫掃一片,然後說消失就消失了。許多在校生眼裡非常牛逼的隊伍,其實拉到五年、十年的長度看,不過如此。

所以其實,特別厲害的其實並不始終是那幾個,只是你們關注的這兩年,某幾個特別厲害。

至於一個隊伍怎麼變強,看盧科岩的答案就好了...

至於一個隊伍怎麼長期保持穩定的強,看文琦女神的答案就好了...


這個因素有很多啦,文琦和盧科岩同學的回答我都特別贊同。我還在役的時候覺得決定辯論實力的最大因素在於辯論氛圍和傳承。

但是我近兩年覺得,影響辯論成績的,恐怕和生源也有很大關係,包括學校的專業設置等,而且恐怕關係還不小,這某種程度也是我覺得為什麼名校只要肯好好搞辯論,基本上都能起得來的原因。

別的不說,以我們學校為例,最好的生源集中在一個從大二開始就無數個考試大三就出國一堆的專業,基本上這些專業的辯手,辯齡時間平均2年,2年在辯論中,還只是入門都不到的時間。

再比如一個學校是否擁有穩定的研究生辯手群體,大四辯手能否還能打的了比賽,也會影響這個學校的辯論水平,我每次看人家武大出來個比賽各種研究生加大四,轉頭再想想自家大四狗們沒法打比賽,自家沒有研究生辯手,主力大二大三,就各種羨慕嫉妒恨。

而且辯論真正入門後往下打,知識底蘊就越發重要,文史哲法不受重視的學校,別名考研考證技術專修學院的學校,選人方面也很難,比如我近兩年一直很頭疼的辯手文化水平,文科院校女孩子多一點的話,打哲學類時事政治類的題目也會很吃虧。比如昨天吃飯聊天我們無意中聊起來說陳水扁辯論水平可以的,然後某小朋友來了句陳水扁是國民黨嗎?當時我只想把桌上那盆大盤雞扣她頭上。

生源絕對是一個很重的因素,一個優秀的高材生不見得打得好辯論,但是辯論打到後來,你肚子里沒點貨是真不行。


全國踢足球的人那麼多,為什麼特別厲害的那幾個出了國還總是被人草虐?

參與一項活動的人的基數和素質決定了它的發展空間。而在這個空間里專業化程度決定了相互間的實力高低。


相當多的學校的辯論參與者沒有辦法投入足夠的精力在辯論活動中,就這麼簡單。


一個隊的實力提升涉及很多方面吧

外部的訓練就表示你們可能需要一個好教練,起碼是一個有過大賽經驗並且有自己的辯論理論的人,最次也得是個打過辯論的人,這也就表明你們學校得有參加大賽的機會,以及有打的出彩點的人再加上這個人畢業以後還願意帶隊,不管是全職還是兼職,都得有一個這樣的教練

其實一個學校大賽經驗的積累就會牽扯更多的因素,比如地區性,東南沿海地區的辯論隊實力普遍屬於較高的,華北好像只有北京的部分院校和天大這些值得一戰的辯論隊,西部有西交大,東北只記得大連理工,說實話這就是現在大陸辯論資源分配極其不均,實力參差不齊,更何況還有港台和海外的隊伍,並且一年華語的世界大賽就那麼多,參賽名額就那麼幾個,即使加上黃金聯賽這樣的民間比賽,把這些極有限的名額分配到全國數不盡的高校辯論隊里,大賽機會對於大部分地區的非一流院線來說,少到可憐


可能是我審美疲勞了吧,所謂強隊,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屬於癮大技術差的……

在爛的辯論隊,好好帶一年,到不說強行五五開,和一些地方性強隊打個三七開還是能做到的……

只要有這個三七開三的實力,多打比賽,瞎貓碰見死耗子,總能拿出一些成績來的……

至於武大、人大、法大、南審這些,不是一朝一夕能煉成的了,更不是光靠時間就能煉成的了……


我說一點個人不成熟的想法吧.

大學的相關校領導對於辯論賽以及辯論隊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影響了辯論隊可以獲得的資源的多少,側面影響了辯論隊發展的水平。

而對於大多數學校的相關領導來說,辯論隊如果不出成績,沒有什麼可以宣傳的事迹,很難讓校領導有利可圖。於是也就不太會下太大力氣去支持,提供給他們發展的資源也是相當有限的。而有些相對水平較差的學校每年出成績的機會又比較渺茫。水平也就與其他學校逐漸拉開。


說一個不太相關的吧。

原來在外面打大學生羽毛球比賽的時候,有一個來自亞洲某國的留學生,他是該國國家青年隊的退役運動員,跟一群非專業半專業的大學生較量。

你們猜發生了什麼?一個非體育類專業的選手跟他打得難解難分,還差點贏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大家什麼樣一個道理?一個曾經國家青年隊的退役專業運動員,差點敗給了一個大學生。中國羽壇像這個大學生這樣的高手何止上百?但為什麼國家一隊只有那麼幾個人?

再看題主的問題,為什麼辯論隊伍上百隻,厲害的只有那麼幾個?

原因很簡單,上百隻隊都很厲害,但「厲害」的更厲害╮(╯▽╰)╭可以說「厲害」的隊伍打不那麼厲害的可以順利拿下,但絕對不會說一帆風順風平浪靜和氣生財談笑風生的拿下的,總要費點功夫。

既然是辯手,圈內的人,看問題就不要太片面太絕對(lll¬ω¬)

故事歸故事,要是有朋友發現類似的經歷的話純屬巧。


「特別厲害」這個詞,本就是用來描述最強的「那幾個」。


NBA有30隊,然而除開湖凱其他隊也就那樣……(還好喬丹不在湖凱)。

這還是NBA有工資帽,選秀一整套制度壓制豪門的結果。


全國大學幾百所,為什麼特別厲害的就幾個


其實大神在民間,很多大學的辯論隊需要一個環境,一個平台和一次機會。

倒是沒想到回答還被直接拉去辯駁了,可能前輩所說的機會跟我不是同一所指,前輩說許多大學參與了,有了機會一樣沒有能如何,而我所指的機會是學校的原因我們甚至接觸不到這種機會,每年的新生賽,校賽,院賽,同城高校的友誼賽都是在一邊跟校方扯皮一邊進行,因為學校原因中途斷賽、棄賽司空見慣,所以我們沒有大神們所說的傳承,不是沒有有天分的選手,不是沒有熱愛辯論的人們,這是我們的悲哀,乃至於我畢業對孩子們最後的希望只是能保住這支隊伍。

誠惶誠恐,但不會匿名。


很簡單,因為不管有多少支辯論隊,「特別厲害的」永遠只有幾個

水漲船高 如此而已


越辯越厲害,越厲害越辯。

辯論是日積月累的文化經過話語的加工。


推薦閱讀:

大家是否遇到過操縱比賽結果或者強行兼并賽區的主辦方?
師兄總是想你們自己去弄,從來不直接教我們,結果一年後我們成師兄師姐了,我們該拿什麼教師弟師妹 ?
你準備辯論賽時最好的『伴侶』是什麼?
怎樣看待夏惟桐 915 發在知乎專欄的文章?
近幾年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結辯?

TAG:辯論 | 華語辯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