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箱體理論的幾個疑問?

我仔細看過達瓦斯的兩本書後 對箱體理論還有幾個疑問?

1 書中反覆說明 先要確定上軌後才能確定下軌,是否只是因為達瓦斯關注的都是上漲階段的股票,還是說箱體不能在下跌階段的股票圖形中畫出來。在下跌階段先確定最低點然後確定上軌,這樣的箱體是否還是達瓦斯的箱體?

2 書中所說達瓦斯本人只關注創新高的股票,他所說的新高是指兩年內(或某一段時間內)還是某隻股票上市以來的新高? 如果是後者那A股是大部分股票是不是不適用達瓦斯的箱體理論?

3 達瓦斯說股票一旦突破箱體上軌 很難再回到這箱體里 所以在箱體上軌一點買入 並在上軌下面一點設置止損。 這個很難再回落到前個箱體里是不是不適用於A股?

4 達瓦斯說自己從來不預測新箱體的上軌和下軌因為沒人能預測。但是現在很多書籍和電視上都是以翻箱體等看似是箱體理論的理論來預測新箱體的上軌。 這是否和達瓦斯的箱體理論背道而馳。

5 箱體之間是否可以有空缺?(不是跳空缺口,我說的是不存在箱體的情況) 並非股價走勢一直要用箱體來堆砌。

6 箱體理論是否已經過時?

7 達瓦斯在華爾街另一個拉斯維加斯前面幾章幾乎駁斥了股票和基本面的相關性,他認為 股票只是籌碼 購買股票等於購買美國企業的份額就是個華爾街欺騙投資者的宣傳語 一隻股票 無論它和它的發行公司已經所處的行業是什麼樣的關係 其內在價值都不會超越它從供求法則所決定的市場中帶來的金額

但他同時也說自己是技術-基本面相結合分析者。他在兩本書里也說過一隻股票公司的持續盈利遲早會體現在股價上。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自己會選擇與其盈利最具吸引力的功股票成為押寶對象,因為很多投資者都想買入它嗎,他們的集體行動一定會抬高價格。

這看似矛盾的發言又該如何解讀?


謝 @Meow邀!

很好的一個問題,就我知道的情況簡單回答一下。

首先關於達瓦斯對於基本面極其不信任,但是有在文中講到一些關鍵判斷要技術走勢和基本面情況相結合的矛盾之處。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達瓦斯本人的身份和經歷。

舞蹈演員,股票走勢的箱體理論的創立者。尼古拉斯·達瓦斯1920年出生在匈牙利,1951年來到美國,鬼使神差進入炒股行業。在進入股票市場六年半的時間內,賺到的利潤超過了200萬美元。專著《我如何在股市中賺到200萬元》8個星期內賣出20萬本,達瓦斯被尊封為散戶王。

國際職業舞蹈團的一員,尼古拉斯·達瓦斯在1952年的一次演出中,主辦方的經費見緊,用一隻股價在1美元以下的股票共6000股作為酬勞。兩個月後,達瓦斯發現股價上升到了每股1.90美元,賣出股票凈賺8000美元。他驚訝於這種交易的獲利潛力,開始迷上了股票市場。

他的投資經歷和大多數散戶基本一致,先是因為偶然的機會被股市吸引,之後開始在沒有分析基礎的情況下,很隨意的買入和賣出股票。

出現虧損之後開始反思,然後通過財經消息,股市諮詢等內容為依據,進行分析的操作。這些消息基本都是市場上人盡皆知的N手消息,其效果可想而知。甚至他還購買過專家薦股服務,但是這個階段依然是連續的虧損。

最後自己總結出了一套箱體理論,作為技術分析的主要操作依據,在折騰了6年多之後,終於修成正果,在18個月時間裡賺到了200萬美元。成為當時的市場風雲人物。

所以達瓦斯對基本面的很多不滿甚至是厭惡的言辭有兩方面原因,

一個是畢竟是金融行業的外行出身,即使在資金收益上有很大成功,但是金融學和經濟學方面的知識水平有限,難免對基本面分析有很多誤解之處。

一個是迷信基本面導致虧損的經歷讓達瓦斯對基本面信息有不信任感和反感。

一個投資者在市場中賺到了錢,只能說明他將他最擅長和正確的東西發揮到了極致,並不代表他對市場所以的理解和敘述都是正確無誤的。

另外他又說基本面和技術走勢結合才能最終採信,這個想法其實和對基本面的質疑,本質上來講也並不完全矛盾。在他的理解中,基本面信息真真假假,是忽悠散戶的工具之一。但是一隻股票前期有良好的技術走勢,之後在關鍵時刻出現了一些基本面的利好,這個基本面利好可能並不是真實可靠的,但是可能是市場主力釋放出來配合拉升上漲的。基於這個邏輯,前期走勢良好的個股,遇到基本面信息在關鍵時刻放出利好,是對前期吸籌走勢的一個印證,不論基本面信息的可靠性如何,這很可能是一個藉機拉升的借口,所以即使是假的,也證明這個個股有炒作機會。

這個例子在A股市場中也有過,當年網路概念爆紅A股市場的時候,有一家做自行車的公司,在前期吸籌完成之後,宣布公司建立了互聯網主頁輔助銷售,正式「觸網」,其實這個網頁做的非常簡陋,也並沒有給公司帶來大量訂單。但是藉助這個消息的操作,把這隻個股的股價直接抄上了天。

他在兩本書里也說過一隻股票公司的持續盈利遲早會體現在股價上。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自己會選擇與其盈利最具吸引力的功股票成為押寶對象,因為很多投資者都想買入它嗎,他們的集體行動一定會抬高價格。

同時我們通過達瓦斯的一些敘述和言論中也能看出,達瓦斯所說的基本面情況,和我們日常理解的基本面情況有不一樣的地方,只是他沒有直接而明確的說明這一點。其實細分來看,在達瓦斯的概念和理解之中,他對基本面信息的劃分是兩個大類。一個是有關基本面的中短期信息,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行業性利好或者個股利好,這個內容並沒有被公司的經營業績實際證實過。比如說我們前文說到的自行車公司「觸網」概念,或者某公司的戰略性新產品發布等等。這些東西會給市場炒作話題,但是難以判定為對業績改善真實有效。一個是已經發生的,實實在在的經營業績和財務數據變化,這個東西造假在美國造假是重罪。所以大多數情況下,財務數據和經營業績的水分很小。所以達瓦斯的思路是,他反感直接的基本面話題炒作,但是信任有法律效力的基本面數據。

回頭說技術,預測和確定這個敘述是否存在矛盾。

在我看來如果嚴格界定這兩個詞的區別的話,達瓦斯的敘述並非矛盾。

我在之前的專欄里,也預測過一個底部位置,比如說2015年10,1之前,藉助深成指觸及日線級別MA888均線,預測當時上證指數在2850左右可能形成一個中期底部。

但是注意,這只是預測,真正確定這個位置的箱體整理和底部形成,也是在兩次觸及上軌和下軌的K線折返運動之後才真正確認這個位置可能是一個偏三角形走勢的整理箱體。

在K線第一次下跌到預測中的位置時,只能預測到這個位置會有抵抗和整理,是否能形成箱體,以及箱體整理之後是否會出現中期上漲行情,都是K線在這個位置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一點點逐步確認的。

所以說,預測和確認完全是兩回事,可以做事前預測和猜想。但是不能因為預測和猜想就馬上大舉行動,直接進入按照猜想為依據的操作環節。而是要等待一些關鍵信號,進一步增加這個預測有效性,直到可以被確認為預測有效之後,才能相應的開始進行操作。

對於達瓦斯的敘述和現在很多市面上所謂的專家利用箱體理論來做的分析這個矛盾,我比較支持達瓦斯的論述,還是以去年10,1之前的行情為例,

這次下跌之後,一是有我剛才說過的深成指關鍵均線做支撐,同時又對應一個之前的成交密集區,這樣的話,我們可以說我們預期在這個位置,會最少出現一個止跌企穩的情況,短期止跌之後可能是一個下跌中繼,也有可能是一波中期反彈的起點。之後到底是前者還是後者,需要後續行情走勢的逐步證實和確認。這種思路和想法是比較和情理的,也是客觀而且實際的。

而像那段時間一些所謂的市場分析人士,早早就喊出中期大底到位,現在不買將來後悔等極其確認性的說法和行為時不負責任的,也是不理智不客觀的。

所以,達瓦斯要表達的實際意思是,沒有人能完美的預測箱體上下軌,所以不要把預測當成事實,而直接跳過確認這個關鍵步驟。

對於箱體連續性這個疑問,其實翻一下上證指數的歷史就知道,在歷史上最暢快淋漓的上漲或是下跌過程中,當時可能在中期出現很長時間的箱體空缺,但是仔細觀察的話,要麼對應一個很久遠的前期歷史箱體,要麼多年後會有一個大箱體把欠賬還上。

但是這個理論的籌碼分布和市場情緒解釋不太好對應,很難講出形成這個情況的一個原因和道理。

同時這個情況可以用來協助預估未來走勢中比較有可能形成箱體的位置,有一定的空間性判斷作用,但是實際意義並非特別巨大,因為用好均線系統或者是BOLL系統等帶有空間效果的指標也是可以做到的。

箱體理論可以適用於周線,

我在2014年底寫《策略為先》的時候講過跳空缺口脫離箱體上沿的走勢,當時用的例子就是後來多次成為券商股龍頭的西部證券。

在完成一個數以年計的大箱體之後,西部證券完成跳空缺口脫離箱體上沿+創下歷史高價。

之後一路上揚,走出一波驚人的行情。

但是股價是否能再次回到箱體內部的情況,也要看箱體的大小和力度。去年10,1之後很多券商股也有一個中短期的箱體走勢,短期衝出箱體上沿之後也走出了很漂亮的中期行情,但是畢竟這個箱體的大小和時間長度有限,最終還是回落到箱體範圍以內。

總之箱體理論並非一個完美無缺的理論,但是他反應是市場籌碼的堆積和分布,在各國的證券歷史走勢中也發揮過很大的作用,可以用,但是不要迷信。

最後要說的是,我在專欄和答案中都說過這個問題,其實散戶炒股,不要對所有行情都能做到預知和預判,也不需要完美無誤的分析方式和操作規則。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種自己熟悉,適用,合拍的特定形態,專精於這個形態的分析和判斷,同時做好風險收益比的分析,合理控制倉位。在沒出現自己熟悉形態的情況下,可以看市場起起落落,不參與所以大大小小,熟悉或者不熟悉的行情。而是把自己的專精和擅長發揮到極致,遇到一次符合自己習慣和經驗的行情,牢牢抓住。大幅獲利之後,邊休息邊等下一次自己熟悉的行情。也就是所謂的不熟不做。

達瓦斯以一個舞蹈家的完全金融外行身份都能做到這一點,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只要放棄對隨時隨地獲利的過度要求,和對操作的盲目和衝動,其實都有機會完成自己的投資預期。

先從低點到高點做的箱體不就是支撐點和壓力點的平行線嗎? 我一直認為達瓦斯的箱體理論里先上後下這點正是和支撐壓力互換理論里最大的差別。 這難道只是因為他從不關注下跌途中的股票造成的嗎?

最開始的例子,是我為了方便說明預測和確認之間的關係而舉例的,所以加入了利用均線系統判斷的方式,這是我們現代人能直觀看到的信息。但是達瓦斯成名於1960年之前,均線系統的正式登場是1962年葛蘭威爾出版《葛蘭維爾投資法則--對付股價變動最有效的策略》之後的事情。

看待一種投資理論或者分析方式,也要注意他的年代特徵,也就是說,達瓦斯時代看到的股價圖表還是裸K線年代。

裸K線走勢圖,

所以達瓦斯的箱體理論不是和壓力支撐有什麼巨大的差異,只是那個年代的判斷壓力和支撐的手段非常少,而且不論達瓦斯本人怎麼說,箱體理論其實就是一種空間劃分理論,而股價走勢或者指數走勢中,決定空間的就是各種類型的壓力支撐判斷。

而且箱體內部的上下往返運行就是支撐和壓力的一種體現。

在箱體和箱體之間的關係上,也是很明顯的壓力和支撐的體現。

上沿曾經是壓力線,之後轉化為支撐線,下沿曾經是支撐線,後來轉變為壓力線。

證券技術分析,四大要素——價量時空,其中涉及空間的問題,除了相對位置判斷之外,絕大多數細節處理和空間分割,都是支撐和壓力的作用。不可能有一種理論在描述走勢圖空間問題上可以脫離壓力和支撐。這是技術分析本質決定的。所以箱體理論的定位是,技術分析方式中,空間位置分析的一種形式,手段是以箱體上下沿,以及上下沿的延長線對走勢圖做出空間分割,來判斷行情可能運行的區間和K線趨勢轉折發生的位置。


謝邀,談談我自己的體會,我是草根股民,從未接受過任何系統的金融理論的學習,當然技術指標還是學過一點的,基本上是實用主義,並不會特彆強調某一種模式,因為市場永遠都在變化,我們只能適應。就技術分析而言當然是有用的,但我認為千萬不要過度相信任何一種指標或理論,比如波浪理論,我以前也看過,同一隻股的走勢讓100個人去數就可能有100種結果,這怎麼能作為判斷的依據呢?

箱體是股市中常見的形態,因為無論在長周期還是短周期個股和指數的波動往往都在一個階段內呈現箱體的形態,放到日內看都成立,無非是分時上攻是否新高突破分時下探是否新低等等,個人認為應該靈活應用,一個高點或低點出現後如果再次接近這個位置就應該觀望是否形成突破?突破後是否有回踩或反抽確認?結果如何?我自己感覺現在的市場和10年20年前都有很大的變化,走勢轉折變化節奏都快了很多,所謂箱體實際上就是在階段的高低點劃線來觀察股價是否持續在這個區間運行,回踩低點不擊穿進場,上沖高點不突破離場,實際應用中就是這樣,在日內交易中這種情況更多,建議不要死板的去劃分箱體,盯住重要的高低點觀察,在實際應用中應該針對市場不同階段做區別對待,上行趨勢中突破高點要跟進,而下行趨勢或震蕩趨勢中突破高點卻往往是高拋的機會。

再次提醒不應死板的套用任何指標或交易模式,一定要在實踐中學習體會,而且要不斷的修正錯誤,不能改變自己的人是不能做好股票的。一點淺見,個人水平有限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諒解。


"理論"這個詞好高大上。。。

價格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無非就是一個統計和概率問題,不應該用某種理論來解讀這種概率問題。

對於價格問題尤其是糾結於短期的表現,結合參與者心理來說明更合適

但無論如何總結所謂的箱體理論也終究只是一個概率問題

你無非預測其突破的時間,方向和過程方式,嚴格來說用所謂的理論來盈利效果未必比簡單的拋硬幣加止損止盈強

研究這個東西,無非是想在市場中賺錢

而價格波動的本質不去挖掘,非要圍繞著表象去研究

這無疑是走的歪門邪道而不能自拔~


不客氣的說,題主您繞進死胡同了。這也是多數所謂技術派人士的通病,所謂死讀書不如不讀書。手機粗略回答一下。

1.不是由上軌決定下軌,而是由趨勢決定上下軌。一個上升的趨勢,由該級別趨勢次頂點決定上軌道。反之亦然。

例如一個上升趨勢造成頂點A,一個小回調造成回調低點B,回調上升造成次頂點C(C必小於A,不然就是趨勢延續),此時確認C為箱體上軌。

2.所謂的創新高,因按照自己的操作級別確定。一個30分鐘的頂點在日線級別毫無意義。

3.一旦突破上軌很難回到箱體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一個30分鐘的箱體可以無限延伸造成一個日線級別箱體。突破箱體上軌,同樣可以回到箱體當中繼續盤整甚至無限延伸下去。突破箱體上軌,一個小級別回調刺探箱體而不跌破箱體,才是買點。

4.箱體不用預測,只需要看。

5.箱體之間可以有缺口,缺口的意義在於其是最小級別的趨勢。

6.什麼理論都會過時,但市場的本質從來都是一樣的。

評論中 @王超 指出:

「任何創出新高的頂點必須是放量的,那麼這個創出新高的點就是箱體上軌,只要是圍繞這個第一次創出新高的點激烈爭奪但沒有擺脫這個點震蕩範圍的點都不是箱體上軌。」

應該說王先生之所以會這樣認為,原因還是實際操作比較少。

舉例說明

下圖為 鄭棉1609 這幾天的走勢(日線)

1.2016.03.01創新低,並沒有王先生指出的放量,但目前來看是一個底點,毫無疑問。

2.圖形並沒有圍繞這個創新低的底點激烈爭奪,但箱體正在形成中。

-

那麼我個人愚見是這樣看待的:

2016.03.01圖形構建底點A,一個小回調創造回調高點2016.03.08的B。

這是一個正在構建中的箱體,它的操作意義在於,一個次級別反彈不升破2016.03.08的B點,從而確認箱體。

也就是在今天2016.03.23,走到了10610,我在上午9點早餐時間入場做空。我的建倉點是10540,止損點是10650。

-

簡單說一下操作思路了,那接下來我便面臨3種情況。

1.上破10650,箱體破壞趨勢反轉,以極小的代價止損出場。

2.構建箱體,在9890-10640之間來回震蕩,那我無疑佔據了一個極佳的空頭位置,依據操作系統來回操作,在箱體中反覆做短差。

3.跌破9890,箱體破壞趨勢延續。那麼我今天早上的頭寸10540將是一個回調高點。

-

以上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箱體操作,在實際交易中也十分常見。

隨手附上其中一個鄭棉帳號近期幾筆交易。


就以你說鄭棉1609 這幾天的走勢(日線)來分析箱體理論,你標註的3月1日9890為箱體下軌是錯的,因為只有放量創出新低才能構成箱體下軌,你標註的最低點只是圍繞箱體下軌震蕩而已,最終有明顯支撐,多方開始上攻。應該這樣標註:

希望對你有用,箱體絕對不是在最低點和最高點畫出平行兩條直線這麼簡單,為什麼必須放量創出新低才能是箱體下軌,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我不想講的太明白。


人們總願意以線性的方式看待事物 只要有因為就有所以 但是這種邏輯在市場中不奏效 因為市場是非線性的 箱體也好 三角形 各種以線性方式看待市場的方式都合乎人性 卻違背了市場 最有意思的是 許多人偏執的想要用這種線性的方式總結價格波動的規律 然後以此來預測市場趨勢 其結果不言而喻

太多的時候 我們看待市場的同時 看到了我們自己


推薦閱讀:

炒股真正穩定盈利的人多嗎?
如何高效讀寫(VBA)千餘個Excel文件?是否必須藉助其他工具?
20151106股票市場分析?

TAG:股票 | 股票市場 | 技術分析 | 股票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