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到底怎麼玩出商業模式?


專欄提到了一部分,http://zhuanlan.zhihu.com/p/20701545

這裡單獨針對「學習型」付費社群這種模式再補充一些內容,就不單獨寫專欄了。

這類社群很多,我還是拿羅輯思維做例子吧,誰讓它最大呢。

首先,學習型社群的興旺有其天生的土壤。作為中國人,我們都覺得教育很重要並且覺得教育體制問題很大。我們看過很多被教育毀掉的人的故事,跟很多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而成功找到、自我實現自我的人的故事。這些都是真的,但也都不是全部。

教育雖然很重要,但到了關鍵時期,也就是當一個人想要實現自我,找尋另外的方向時,更需要獲得家庭或社群的支持。多半是因為這些角色不存在,以至於當教育無法給予協助時,出現了問題。家庭和社群(包括網路社群)的支持才是那些在教育體制受挫離開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如今這個網路時代,欠缺的不是教育資源,而是激勵與動機。

我們想像中優秀的教育,也許是那種光是靠著教育就可以替所有人找到方向、給予支持,讓每個人都發揮的那種(不管現實世界中是否真的存在),但起碼我們當前的教育離這樣的目標還有很遠的距離。所以,把期望全部寄托在教育上不切實際。

就像上班一樣,在一家公司做不下去了,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跟人生,那就換工作或者創業,不用一直把自己人生的失敗都怪在公司上頭。但當一家公司過度地承諾了,同時工作者也沒有其他選項時,那當公司出問題,工作者就會無法適應。我們的教育往往如此。正因為我們的家庭和社群支持糟糕已成常態,所以大家都把賭注放在教育上。一旦不理想,於是當社群出現時,必定會極度認可。

但需求歸需求,能運作好,則是另一回事。要想打造成功,首先要有一個會洗腦術的組織者,無論是用哪種媒體形式,重點是建立起權威。讓我們打開《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任意選擇一段——

十幾年前,巴西有一家企業,老闆叫塞姆勒。

……

前不久,我遇到一個廣州的企業家,他從事的是傳統製造業,一直渴望能完成互聯網轉型。?

可是他琢磨來琢磨去,覺得靠自個兒可能沒戲,所以就想了一個招:「員工們不都嫌製造業沒錢賺,想跳槽嗎?那就在公司里搞個創業PK大賽,跟那個《贏在中國》是一樣一樣的,每年兩次。全民投票,如果這屆大賽你贏了,你去創業,我就支持你,白給你個人股份,我控股就行。」

對於那些有創業計劃的人,這個思路就很有新鮮感,也很有吸引力。結果幾年之後,這家傳統製造業企業居然控股了幾個具有強烈互聯網基因的子公司。

很多人都說變革難,關鍵你要知道你變革的是什麼,你以為變革產品就行了?你以為搞一搞市場調研就行了?不行的,組織得變。

既然世界是不確定的,那怎麼辦呢?其實終極的答案是,用不確定性對抗不確定性。?

?我還記得當年吳伯凡老師講過一句話,他說什麼是健康?健康就是指在得病和不得病之間的那種搖搖欲墜的狀態。

?對啊,世界上哪有絕對的好和絕對的壞?也許你自認為是健康的,可是從頭到腳去想,你會發現你渾身都是毛病。不說別的,誰敢說自己所有的牙都是標準的、完整的、好的???整個世界都是不完美的,可是傳統的管理,都是想把事情往完美去做,這是工業社會在確定性的時代,想要用控制的方法來達成的一個目標。??但是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在互聯網讓每一個個人都崛起的時代,如果你再用確定性的、可控制的思路去面對你的競爭對手,你可能就會面對大象被螞蟻吃掉這樣的結局。??怎麼辦?用不確定性對抗不確定性。什麼叫不確定性?其實就是一個「人」字。

?我們還會說到戰爭,戰爭是最具有不確定性的,尤其是在古代戰場上,沒有那麼多的偵察設備,也許連敵方在哪兒都不知道,所以古代的名將不見得一定是大儒,很多名將一個大字都不識。

?高陽先生筆下的清代名將鮑超就不識字,但是有很好的直覺,他站在山頭一看,時候差不多了,就喊:「兄弟們,沖啊!」大部隊就衝下去了。

?但是什麼時候喊這句,這就是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只有在直覺非常好的將領的心中才會有。

?所以岳飛有一句名言:「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請注意,「一心」就是說只有一個人的心裡可以掌握這個秘密。

柳傳志先生曾經講過一句話,可能要被西方管理學笑話死,他說,在中國做企業要「因人設事」。事兒得靠譜,更重要的是得找到靠譜的人,我覺得這人能夠控制這個事,這事就可以幹了,這就叫「因人設事」。?

所以喬布斯故去之後,你罵庫克有什麼用???

他不是喬布斯,你希望他達到喬布斯用他的不確定性和創造性完成的那種創新,可能嗎???

他根本就不具備喬布斯那種不確定性,自然不可能帶來令你驚訝的結果。??「舊時代的全球秩序搖搖欲墜,傳統的精英們束手無策,現在是輪到我們登場的時候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創造我們的社會。」正是如此,以不確定性對付不確定性,那我們就具有了不確定性。??有很多人在問,《羅輯思維》有確定性嗎?萬一你羅胖哪天出車禍死了呢?或者你哪天厭倦了不想幹了,這個商業模式不就垮了嗎???我的答案是兩條。??

第一條,垮了就垮了,那它就是回歸了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生物就像草一樣,一歲一枯榮,有生有死,這難道不正常嗎?為什麼要追逐那種控制,一定要基業長青呢???

「老而不死,是為賊」,如果沒有了生命力卻還苟延殘喘著,那叫吸血殭屍。何必要追求長久???

第二條,如果它很長久怎麼辦?還是回到生態系統。??總之,請參與到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重建中來,我們等著你。

嗯,道理說的都蠻不錯,但這種讓你忍不住想點贊的衝動是從何而來。我拆解開你就懂了。因為……因為……這整個就是一篇廣告啊。用口語以敘述事情的方式,來做為整個廣告的主軸,在最後再引出要推廣的服務。

說實在的,像這樣看似平凡、但卻頗具深度的手法,才是真正的營銷。我甚至覺得辦講座推課程建社群的講師(尤其是成功學的),都應該把羅胖(或者其他曾經大量吸粉的演講者)的演講多看幾遍。

首先,這篇「廣告」因為來源於宣講內容,所以和很多類似的文章不同,不僅僅是在描述故事,而是在和觀眾對話,有點像所謂打破「第四面牆」的影視拍攝手法,就像《紙牌屋》一樣,在影片進行的過程里,角色直接與觀眾對話和交流,並帶領觀眾進入他設計好的框架和情境里。

具體內容上,先從塞姆勒的故事開始說起,然後轉移到「遇到的企業家」,敘述的焦點先圍繞在別的地方,讓觀眾的焦點,有時間先從生動的故事,慢慢轉移進這個廣告,像這樣的動作,用相聲和演講來解釋的話,就叫做開場前的「定場」,意思是先留白一些些時間,讓聽眾把焦點轉移到主講者身上,好讓主講者可以開始他的講題,也好讓主講者的位置能夠站定。

接下來羅胖用了一句非常輕描淡寫、但卻是富含深度的話——

很多人都說變革難,關鍵你要知道你變革的是什麼,你以為變革產品就行了?你以為搞一搞市場調研就行了?不行的,組織得變。

「你要知道」、「你以為」……這些屬於「知覺用詞」,即預先假設了接下來任何會發生的事,所作出的一個知覺上的語法。

知道、明白、了解、注意、覺察等等,這些都是屬於「知覺用詞」的範疇。

「知覺用詞」一般人會覺得好像很平常、甚至一點也不起眼,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很常會使用,但它恐怖的地方在於,當有人對你使用「知覺用詞」時,你不管回答是 YES 還是 NO ,你都會中招。比如說那些似是而非的詭辯,往往是這套原理:

「你知道他多努力嗎?」

「你知道我的粉絲都覺得我很客觀嗎?」

「你知道點贊是最大的支持嗎?」

「你知道那些人有多無恥嗎?」

「你知道我並不想這樣做嗎?」

「大家知道那種感受嗎?」

……

「你知道你正在看這些文字的同時,你就已經深深的被我影響了嗎?」

是的!以上這些「知覺用詞」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不管你的回答是「知道」還是「不知道」,你都會受這些文字敘述的影響,而逐漸的踏入我為你鋪設好的「格局」里。

之後,立刻使用了「普遍經驗」和「連續贊同」的話術,並且加入了「絕對」、「誰敢說」這類有特別加重語氣的詞:

對啊,世界上哪有絕對的好和絕對的壞?也許你自認為是健康的,可是從頭到腳去想,你會發現你渾身都是毛病。不說別的,誰敢說自己所有的牙都是標準的、完整的、好的???整個世界都是不完美的,可是傳統的管理,都是想把事情往完美去做,這是工業社會在確定性的時代,想要用控制的方法來達成的一個目標。??但是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在互聯網讓每一個個人都崛起的時代,如果你再用確定性的、可控制的思路去面對你的競爭對手,你可能就會面對大象被螞蟻吃掉這樣的結局。

……

他不是喬布斯,你希望他達到喬布斯用他的不確定性和創造性完成的那種創新,可能嗎???

「普遍經驗」,意思是大部分人都會有過的經驗,比方說我們小時候的經歷,或從喜歡到討厭的感受,等等,這些都是「普遍經驗」。「從頭到腳去想,你會發現你渾身都是毛病。」……「誰敢說自己所有的牙都是標準的、完整的、好的」……「傳統的管理,都是想把事情往完美去做,這是工業社會在確定性的時代,想要用控制的方法來達成的一個目標」……「在古代戰場上,沒有那麼多的偵察設備,也許連敵方在哪兒都不知道,所以古代的名將不見得一定是大儒,很多名將一個大字都不識」……

嗯,就是這樣。

至於「連續贊同」,指的正是連續獲得對方「潛意識」認同的,即利用普遍經驗讓對方內心產生多個 YES 的語句。

你看,這麼簡單的一段話里,不簡單吧。

舊時代的全球秩序搖搖欲墜,傳統的精英們束手無策,現在是輪到我們登場的時候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創造我們的社會。」正是如此,以不確定性對付不確定性,那我們就具有了不確定性。??有很多人在問,《羅輯思維》有確定性嗎?萬一你羅胖哪天出車禍死了呢?或者你哪天厭倦了不想幹了,這個商業模式不就垮了嗎???我的答案是兩條。??

第一條,垮了就垮了,那它就是回歸了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生物就像草一樣,一歲一枯榮,有生有死,這難道不正常嗎?為什麼要追逐那種控制,一定要基業長青呢???

「老而不死,是為賊」,如果沒有了生命力卻還苟延殘喘著,那叫吸血殭屍。何必要追求長久???

接下來就是講「不確定性」的「好處」,以及運用了多個「你」和「我們」,來試著讓觀眾的潛意識「對號入座」。這是營銷的常規手法,會讓產品和服務與消費者產生聯繫,畢竟每個人在意的都是自己、以及在意關心自己的人。

當然,以上這段話還用上了一些「臆測」、「名詞化」、「刪減」以及「扭曲」等技術,讓你在還沒搞清楚到底怎麼回事時,潛意識就不知不覺的認同他的說法了。

最後總結——

總之,請參與到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重建中來,我們等著你。

通常廣告結尾都是讓消費者去購買產品、撥打熱線或是上網搜索,但這裡什麼都沒有,只是給出「我們是同一類人,而且是先行者」的暗示,來影響消費者的潛意識做出最後的決定。

什麼決定呢?當然是加入社群了。

以上只是一個小例子,除了以上這種正面營銷,還有一些甚至是付諸恐懼。也許你討厭「每天喝杯牛奶就可抵抗輻射,不過喝法要對才行」這種狗屁文章,但你是否會反感「如果不了解系統思維你將無法迎接時代變革,不過理解方式要對才行」這種乾貨文章呢?

你是否被振振有詞給迷惑了?無知使人恐懼,面對一無所知的事物,你的心中缺少可以比較的基準,只能任人擺布。比如說你今天要買一瓶紅酒,你沒有喝過,更沒有產地,年份、原料、釀酒的相關知識,看到一瓶兩千塊的高檔貨,要下手前心中那股怕被欺騙的不安感,總讓人感覺不踏實。但只要你有了基礎的正確認知,以後再看到這種毫無根據的「捷徑」,你就會從心底發出一個微笑。

當讀者感覺到了不安,同時演講者(或作者)也表現出不安時,呈現出來的便是用同理心的態度去配合和同步對方「當前」的情緒。情緒一旦同步了,再搭配一些導引的後續技術之後,就漸漸讓對方掉進你設下的「局」里,不知不覺的受你影響了。

這就是為何當你心情不好時,就算別人再怎麼鼓勵你都沒用,唯有一個同步你心情的人陪伴你時,你的情緒才會受到真正的釋放。

這就是為何在「貧窮是什麼體驗」的問題下,改變貧窮的教導得不到認同,而開頭就說「我曾經一貧如洗」會得到更多的贊同。

真正擺脫貧窮的辦法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讓自己成功的好習慣,也有讓自己經常遭遇失敗的壞習慣,如果你能夠把過去舊有的失敗壞習慣改掉,並從現在開始增加好習慣的話,那麼你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幅提升!

(嗯……以上這段話是廢話,但……如果你有仔細看的話,就會知道它是個非常好的「同步」語句,這也是你可以開始去鍛煉自己去揣摩的。)

--------------

這時候你恐怕要說,我不是催眠大師,沒有這等功力,怎麼辦?人類天生的能力,是模仿,你說你做不到,很多時候只是你不願意罷了。付費社群並不是騙錢或者傳銷,只是一種打破過去傳統形式的新的學習型組織,不應該妖魔化。

每個人從小到大的教育、環境、家庭背景、信念都不同,這一切種種累積起來的知識、眼界的差距必然很大,相比起來,那種號稱一個月改變你人生的培訓班,才是更騙人的東西。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才行,就好像小孩如果還不會走路,你也不可能立刻要他參加奧運馬拉松賽跑吧?

另外,金錢是一個「交換」的工具,你如果想要得到金錢,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到「更大的交換」或是「與更多的人做交換」。 因為這個世界就是每天都有無數的「交換」,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無數的「金錢」流動。

喬布斯用他製作的iPhone來和全世界的人做交換,才能從全世界人的口袋裡換來金錢;精選總統的特朗普也是蓋了無數的高級大樓、高爾夫球場、賭場,來與全世界的人做交換,他才能當上億萬富翁。

社群經營者也只是把成長經驗、總結的知識以及自己積累下來的「解決方案」,與大家做價值與價格的「交換」而已,跟世界上的每個人,做的都是同樣的事情。

至於針對潛意識的營銷,你也許會說:「如果你的東西真的那麼好,那你幹嘛要做營銷?應該大家自動就會來找你才對。」很顯然,正是因為我的東西夠好、能真正幫助到人,所以才要做營銷讓更多人的知道啊。就像iPhone產品那麼好,但如果喬布斯不做營銷的話,會有那麼多人知道嗎?

這也正是喬布斯之所以會花么多時間,製作PPT、流程、講稿、製造驚奇、不斷演練……來設計一場「世界級」的發布會來宣傳他產品的原因了。

當然,也可能有人問:「如果社群提供的東西真的那麼好,那為什麼不免費呢?」問這種話的朋友,就好像是在問餐廳老闆:「如果你的食物那麼好吃,可以餵飽人的肚子,那為什麼不免費讓我吃呢?」很顯然,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是這樣運作的啊。如果給予的價值和價格沒有「一致」的話,那就會破壞彼此間的「交換」了。試想想,是免費得到一樣東西你會珍惜?還是自己花錢去買的東西你會比較珍惜呢?

所以,如果有變現的機會,我想我一定願意參與,同時想對錢卻不夠的朋友說:「如果你現在沒有錢沒關係,建議可以先從我之前免費提供的文章開始看起。」畢竟每一個階段都是循序漸進的,每一個交換都是有價值的,這才是這個世界的運作模式啊。

省錢其實是很錯誤的思維習慣。如果你要用的一切東西,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適時的出現在你面前任你使用,那你還會需要去購買它們嗎?就是因為你的內在覺得「匱乏」,認為自己不是豐盛富足的,所以才會想要去省錢。 真正內在豐盛富足的人,他可以只用內在的「豐盛富足」,就能夠與任何人做到價值上的「交換」了。

信息是開放的,很多時候只是你剛好沒看到而已,你在哪一個層級,就只能接觸到那個層級的人,接觸到那個層級的信息,所以付費,有時候不是為了獲取你無法擁有的知識,而是讓你擁有你本該重視卻沒有重視的知識。

看到這裡,你是否被我打動?是否有想付費加入我的社群的微小念頭(假如我有的話)?

所以,只要你會模仿,一切就這麼簡單。

--------------

接續社群的話題,有了厲害的組織者,還需要什麼呢?需要獎勵、責任和習慣。

付費社群和課程有很多共通之處,讓社群成員能夠彼此分享和競爭進度,並且產生某種類似積分的「社群貢獻值」,用於兌換物質或精神獎勵,這是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常見的技巧。乍看起來只是建立條件引誘,但其實別有用意。當我們花費時間與資源給商業夥伴寄送手寫的信函與紀念品時,我們是為了讓對方感受到他們的重要及我們的誠摯感謝。如果你獲得社群專屬的定製物,也一定會了解有人注意到你的努力。關於賞罰的力量,裡面的技巧實在太多,在這裡很難一次全部都介紹,比方說賞罰前要先建立你和對方之間的一樣東西,如果沒有這個東西的話,那你的賞罰根本不會產生效果……

另外,你要正確使用制約,在你的社群成員做出你要的行為時,給予最適時的賞罰,這些都是強化社群的重要關鍵。

責任感無需多言,任何社群都需要靠共同的意識及責任感維繫。通過社群的儀式,社群成員會在活動中產生一些難忘的體驗,演化為共同的意識和責任感。部分被納入核心的成員,由於承擔了組織的使命感,則具備了更強的歸屬和動機。

最後,是讓社群成為習慣,當社群成員累積了足夠時間和精力在社群之中,難免會產生一種「都已經努力到這個程度了,現在放棄就白費了」的感覺,讓人不會輕易放棄現下的習慣。而不管做多作少,總之做了些什麼,那也說明了社群證明了你可以有所突破,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會產生這種「對自己有所交代」的心態就是沉沒成本所造成的效益。

其實社群的機制相當複雜,由參與者的內在及外在、自私或利他的各種動機組織而成。一個健康、長遠的社群源自於這些因素不同比例的組合,某些來自於社群的自我驅動,其餘則需有心的社群經營者澆灌。那些最神秘的處方,往往與構成我們人性的成分相同。

--------------

最後是題外話,與社群無關。首先你可以試著回答這幾個問題——

你相信你是理性的嗎?

你相信你是不輕易被操控的嗎?

你知道要怎麼樣才不會被別人影響呢?

現在正在看這篇回答的你,也可以好好想一下,你每次在為一件事情做決定時,是不是都很理性的呢?或者你覺得你是個不會輕易受別人影響的人呢? 其實,當你點進來看這篇回答時,你就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響了!

如果你是看到問題點進來的,那你就是受了問題的影響;如果你是從別人的贊點進來的,那你就是受了你那位關注對象的影響;如果你是看到朋友分享而點選進來的,那你就是受了你朋友的影響……沒錯!我們其實都是「無時無刻」都受到各種事物的影響,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被影響後而決定去做的,並不是我們理性判斷後的產物。

所以,你如果想要讓外在這些「影響物」減弱的方法,你只能隨時去注意你身上的一個「反應」,因為這個「反應」決定了你受影響的程度大小。 這個「反應」就是我們人類都會有的——情緒

對!任何事情只要有帶給你喜、怒、哀、懼、愛、惡、欲的反應,那你就是受到影響了!而如果這些情緒反應很大的話,那你被影響的就會很深。

那麼,我們該如何才能夠不受情緒的影響呢?我們該如何受到外在的批評、責罵、關心、引誘、讚美的時候,能不輕易的被影響,而去做那些想要影響我們的人要我們做的事呢?

也許你會說:很簡單啊,我隨時隨地處在高度警覺的狀態,這樣就不會受影響了。然而,當你處在越不想被人控制的狀態、並且防衛心越強時,那就等於是另一種的被控制,也可以說是一種「反控制」了。

所以,該如何不被人控制、也不受反控制的影響呢? 當你對於每件事都以「平和」的狀態去面對時,也就不容易被控制了。這也就是「無欲則剛」,當你對於事情的發生,都以抽離的旁觀者角度看待的話,你就不容易掉進情緒的陷阱里,也不容易受外在世界的影響。 在知乎上我對任何時事的評價往往被人認為相對客觀(當然,也不免少有人贊同),有人問如何做到總是有自己的見解?原因便是因為我基本沒有情緒,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理性到無趣。

當然,我們人不是修道人士,沒辦法每個事件發生時,都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或是抽離以更大的高度看世界,這樣不僅過於冷血,也失去了俗世生活的意義。因此,我們可以用選擇的方式,去看待身邊發生的一切。比方說跟自己家人朋友交流時就不必以抽離,可以深刻的體驗與他們相處的當下,這樣也比較有人味。 而當遇到陌生人、外來事件、不熟悉的事物來臨時,沒必要情緒激動,而是以抽離平靜的心態去面對,這樣就比較不容易受影響。

另外,你也可以在每次有情緒來臨時,問一下自己:剛剛是什麼事情讓我有這樣的情緒呢? 用這樣自問自答的方式,去觀察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你自我的覺察力就會提升,而你也就不容易被人操控了。

我們每個人對於一件事的看法,並不等於事件的實際情況,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戴著一副「眼鏡」在看待這個世界,所以每個人對於一件事情的角度會不同,而詮釋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簡單的說,每個人談論的都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他們對於事件的看法而已。

而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經驗和想法、以及從小到大的教育和環境等等所累積起來的。每個人看到、聽到、感覺到的世界都不同,我們要如何將這個態度吸收和內化到我們的身體里,變成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呢?你可以試著從今天起,帶著這個「看到的不是真相」的想法和念頭,去與人溝通和交流。

有時候我覺的真應該收點錢,你才會感受到理性的「珍貴性」和「稀有性」。你說呢?^o^


作者:李傑

鏈接:如何運營好一個社群? - 李傑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社群無法變成你所想像需要建立的商業帝國,僅作為冷啟動的一個環節,故社群的商業模式是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會員收費機制,這個就是所謂社群的商業模式,而商業模式的成立需要視你的社群成長程度而定,是否已經成熟同時是否具備一定的用戶基數,故需要完善社群的各環節才有辦法將商業模式推出。

以下是細節的內容:

一、
社群的定義

社群(community是互聯網時代前的產物,理想狀態趨勢應該是自治化,現時IT圈流行「去中心化」,在維持互聯網交流社群的發展過程中,也一直保留這個理念,社會學家瑞格爾德在1993年率先提出了「虛擬社區」概念,意指由「一群通過計算機網路連接起來的突破地域限制的人們,通過網路彼此交流、溝通、分享信息與知識,形成具有相近興趣和愛好的特殊關係網路,最終形成了具有社區意識和社區情感的社群圈。」

1

1.1 社群就在身邊

去掉限制-------社群不是標籤

下列哪些屬於社群?(當你在沒有看答案,做對這題你已經對社群有一定理解)

A、黑馬會B、第一批去台灣旅遊的人C、賓士車的車主D、星巴克的會員E、學生會

分析BCD是一群用同一個標籤的人,他們具備關聯的前提,不過要麼缺少關聯的場景,要麼缺乏持續關聯的工具,總而言之並未經過群體持續聯繫的過程,故並未形成社群。意識到社群這點(關聯)很重要,因為互聯網技術本質上就是降低了溝通的成本,所以在互聯網出現後社群未來才有機會井噴發展。

所以答案是AE

例子:老闆要求下屬組織一個全國總監級的圈子,下屬立馬拉起周邊的總監朋友,把他們都拉到了微信群內,然後定製定群規,同時保持一定交流,時不時線下吃個飯,聊個天,噴噴產品,談談商務,這就是社群。

1.2 社群、社交、社區的區分

同姓社-----但不是一家

下列哪些屬於社群?

A、李毅吧

B、 B站

C、拼團微信群

D、你的微博

E、社區會所

分析互聯網再一次讓社群火箭式增長,正因為互聯網我們才重新注意到這個存在已久的概念。另一點需要提示的是,社群和社交、社區是不同的,這也正是ABC和D、E的決定性區別。從表面上看,社群的氛圍是有目的,而社交、社交的氛圍是交流、交換資訊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答案:ABC

社群:社群滿足的是人尋找共性的歸屬感!

社交:社交滿足的是人尋找差異性的存在感!

社區:社區滿足的是人尋找合適的舒適感!

社群、社交、社區的對比分析

二、
社群的操盤

2

2.1
社群需要規則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咱們建設社群當然也需要,但這個規則看你想要嚴還是松,個人覺得對於初級用戶社群需要一個相對要嚴謹的規則去篩選社群的群員。

2.2
社群7不得

NO叔在這裡提醒各種有在建立社群的過程中7個不得做的事項:

1、不得學別人家的「社群」

指的是:不能照著別人家的社群然後把別人的社群情況照搬自己將要組建的社群,自己的社群應該按照自己的方法、觀點、目的進行組建。

2、不得建成賣貨、微商群

指的是:往往很多社群都會成變賣貨或者銷售性質的群,特別是一個群內只要存在一個商家,那麼整個群就會變了味,這需要管理人員及核心社群成員的監督。

3、不得無止境的拉人進群

指的是:好多社群主都是無目標性的拉人,是個微信朋友圈的都往群裡面搬,不管阿貓阿狗,進群的人也蒙逼,個人建議進群收一定的費用,讓整個群有質感起來。

4、不得亂花費用投入到社群

指的是:經常看到好多人社群主動不動就在群內送蘋果手機、手錶等產品來活躍社群,其實這並沒什麼卵用,最終結果是拿了手機就跑,後續的事還是這樣,不要盲目的投入過多的資源。

5、不得讓社群成員自生自滅

指的是:社群主經常性的把人加滿後就放羊似的讓社群成員自由活動,這個是最大的禁忌,除非你的社群成員的活躍度已經形成非常強的粘性,如果沒粘性,這個是找死的節奏。

6、不得忽略線下活動

指的是:講道理的話,線下的見面會啊、頒獎會啊、茶會等線下活動是要開展的,這有利於增進社群成員的之間的交流及認知,產生一個交流的橋樑,就像談戀愛,天天在線聊,也不知對方是誰,就知道聊得開心,但這個還是會欠缺的。

7、不得不思考如何盈利

指的是:任何的社群最大的忽略就是這個社群無法產生經濟效益,對沒錯,不敢收費或者不知如何收費,其實各位社群主可以大膽的收費,收費不丟人,當然,前期要提供好的服務、先包裝好的產品內容給到你的成員,成員才會願意資助你,這個跟買東西一樣的,沒給我東西就收我費用,我是傻子嗎?

2.3
打造社群就是打造企業

打造豪華社群就像打造企業一樣,,需要5個核心要素:

1、價值觀:認可社群,就是認可品牌,樂於奉獻,樸實的參與到社群中去,每個人不是獨立的而是共和的!

2、規則:班委選舉制,公平、公正、公開,社群永遠都會有那麼一個人願意跳出來舉個手說:「我來」!

3、架構:以簡單、簡約、不遺漏任何一個角色為主。總部定個點-市長-區長-市民。

4、榮耀:要想辦法讓社群成員我加入這個社群是具有榮耀感的,是非常自豪的。

5、利益:組建一個「世外桃源「式的社群,需要更多的思考,需要把賺到的利益進行平均分享。

2.4
社群需要因人設角

角色分別為:

培養者:能在團隊內部進行經驗與知識的分享與交流 。

執行者:了解所社群的產品內容及社群狀況,能夠在指導下完成相關任務。

資源挖掘者:在沒有資源情況下,請動尋找資源支撐。

創新者:在原有的方法進行微創新,使得任務的整體效果要大於原有的方法。

專家:作為導師,主動關注並培養社群成員能力顯著提升;能夠主導開發任務、通道課程並針對社群成員進行授課培訓。

定分機制:

制定一定的成員定分機制,我做的社群打分是圍繞我們社群成員特別定製的,僅作為一個參考,不是所有人都要學我這樣。

「現在不做社群 十年後無商可談」


我的社群「笛友會」上限不到一個月,也加了幾百付費會員了,相信我還是比較有資格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社群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

說到底,就兩種:收費/賣貨。

我做的事收費群,主要是靠培訓價值和社群的雲信息連接起每個人。你只有不斷往社群里注入資源,社群才能長久運營下去。

另外,賣貨也是一種形式,但是要注意受眾和實際消費者的匹配度。

有興趣可以詳細看一下答案:

社群的本質是什麼? - 吳寒笛的回答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社群的乾貨內容,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也可搜索whdkad)


 第一、製造話題性事件才有營銷性,才能讓人記住。比如你與一個圈子裡的人互動,把這件事用文字記錄下來,用圖片記錄下來,傳播出去,大家對你的記憶力就夠深刻。

 第二、要在大庭廣眾之下點名表揚人,只有你經常點名表揚這個人,這個人才會記住你,才有營銷效果。

 其他人也會記住你,也會記住你表揚的那個人。

 第三、要敘述你為什麼表揚這個人,為什麼講這件事。習慣性的講因果關係,講原因,更能讓你被記住。人們總是希望知道一件事情的原因,人們天生就喜歡八卦。

 第四、持續性的講故事,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講你圈子裡的人的故事。要把所有人鏈接在一起,如果你能跟你的粉絲用故事鏈接在一起,那麼你們這個社群就會越來越有前途。明星就經常用這一招。我們一定要用起來。

 第五、一定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而且只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千萬要經得起誘惑,不要覺得其他的主題好,你就去講,就去引導粉絲做。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主題的後果就是粉絲對你的關注度降低,粉絲不知道你是幹什麼的了。你自己也會分散你自己的精力,最終一個都做不好。

 太陽光只有經過聚焦才能點燃木頭。沒有聚焦的太陽光毫無威懾力。

 第六、製造讓你的粉絲付費的話題,只有付費的愛才是真愛,畢竟,我們都是要養家糊口的,賺錢天經地義,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只要我們不斷的釋放價值,對得起粉絲就行了。


在度度里隨便搜索關鍵詞社群,就會蹦出來諸如社群營銷、社群運營、社群眾籌、關係型社群、產品型社群、魅力型社群、社群XX等等的術語...今天我們就聊一下社群,看看【90後小伙時如何通過微信社群年賺82萬的?】。

《朱子語類》卷九《論知行》篇中說:「不可去名上理會。須求其所以然。事要知其所以然。」

分析案例之前,我們先看一下什麼度度對社群的定義

社群,廣義而言是指在某些邊界線、地區或領域內發生作用的一切社會關係。它可以指實際的地理區域或是在某區域內發生的社會關係,或指存在於較抽象的、思想上的關係。

換個角度闡述,社群是基於同好,需求、興趣建立的組織,有參與感、有期待、有評價、有建議的組織,能產生商業獲利的渠道。

聽過很多大師在培訓互聯網營銷、運營工作的教程,說來說去,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大多數都體現在2個問題上:

1、渠道的有效使用

2、內容展示的方法

一個人的知識進步,絕不是在3天或者7天的培訓課上練成的,而是靠常年的學習+實操累積出來的,只有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才能練出一手好本事。

社群運營利用的是波紋模型,從需求、搜索、興趣、購買,利用口碑營銷的方式解決信任問題,通過完成1個付大錢,帶動100個人付小錢,完成對1000的認可。

而漏斗模型是通過讓1000個人認知,100人了解,1個人付錢。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產品在啟動之初,就做社群運營的原因。

下面我們說說案例,因為是朋友的項目,所以對項目整體運營工作進行復盤:

項目名稱:XX花茶交流群

運營思維:某寶+個人號+社群+內容+公眾號

定位人群:上班族、女性

產品功能:美容養顏,喝出好皮膚;

準備工作:花茶+銷售單頁+轉化話術

定向渠道:某寶+某吧+某Q群

利潤演算法:產品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辦公成本

做任何企業、產品或者項目,第一步解決的就是種子用戶,只有擁有了種子用戶,才能準確的驗證生意模型是否能走的通,這個項目值不值得做。

第一步,產品篇

1、在1688找到產品花茶廠家,批發價平均在4塊;

2、上線某寶店,售價40元;

3、附帶感(fa)謝(chuan)信(dan)。

形式:圖片+文案+二維碼

圖片找朋友設計的,沒有花錢,文案自己撰寫的,也沒有花錢,文案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嗨,茶友您好!

首先感謝您選購我們的xx花茶。為了更好回饋各位老客戶的支持,我們準備任性一次,把您正在享用的XX花茶再次免費送給您,品質和您現在享用的一模一樣。

現在只需要您掃描下方的微信二維碼添加好友,就可以免費領取XX花茶了。

此致敬禮

茶小二

經過1個月的時間,就發出了280多單,根據隨機包裹的感(fa)謝(chuan)信(dan),陸陸續續的轉化了近200人的好友添加,而這200人就是種子用戶,如何裂變種子用戶變成了急需的事情。

第二步,營銷篇

1、市場工作

①準備花茶的功效內容;

②根據關鍵詞搜索某吧、某Q;

③在渠道內放內容進行引流;

④急需鞏固某寶渠道銷售;

⑤準備銷售話術-就是免費送;

⑥設置轉化路徑-留個人號

2、運營工作

①準備社群裂變方案-拉人進群免費領取;

②準備社群運營規則-在群里可以做什麼吧,不可以做什麼;

③產品免費定期領取;

④內容準備:主要以吃喝玩樂、電影、段子、新聞為主要討論話題。(其中吃的話題討論下最多);

⑤啟動公眾號

我們對現有的200個用戶進行建群,統一運營,因為用戶是花了錢購買的,信任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當碰到免費的時候會很興奮(人的新鮮感一般都在3個月),所以要趁熱打鐵,鼓動大家拉人進群免費領取花茶,很快社群就裂變到2群、3群、4群、8群,每個群都滿員。

3、轉化工作

滿足免費領取的前提條件是:

①花茶免費,但是不包郵,郵費20元客戶承擔;

②免費領取時,需要在朋友圈裡轉發及宣傳一次;

不麻煩用戶提前準備好宣傳素材,形式為:圖片+文案+個人號

③每個ID,每次只能免費領取1次;

④公眾號後台設置關鍵詞回復;

主要分3塊:

回復1 了解XX花茶的產品品質

回復2 了解免費領取花茶的方式

回復3 免費領取花茶,填寫收貨地址;

人性是貪婪的,在信任問題解決的情況下,免費領取當然都搶著去做,所以在免費目前沒有免疫力,運營到5個月的時候,基本上每天要發2000個包裹,運營了1年多的時間用戶積累到29000;

第三步,迭代篇

根據現有客戶群體進行用戶調查,對產品進行更新迭代,根據季節不同上組合產品,進行打包銷售;

①繼續維護現有客戶,做好服務工作

②上新產品,保證三天一大活動,一天一小活動;

這是一個真實案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對執行力的要求很高,運營邏輯簡單,生意模型也很簡單,也有很多企業採取這樣的方式與方法進行銷售本企業的產品,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當你在準備做的項目之前,要遵循PDCA制定自己的計劃-執行-檢查-反饋,對每一個目標進行分解,找到項目的瓶頸突破點。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產生思考自己的目標,也算是對你有幫助了,你可以在文章底部點贊,好的東西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可以將本篇文章,轉發到你的朋友圈。

回復關鍵詞【0418】免費送你38節社群運營課程。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


社群運營,社群營銷,社群經濟到社群電商這些社群細分的研究領域,我做了個兩個PDF電子書,在我的公眾號 "社群那些事" (ID: wenbin-pr)里可以下載:

  • 回復關鍵詞「案例」,可下載搜集到的各類社群商業模式以及跟小米社群營銷類似的品牌社群營銷成功案例,教你如何變現你的社群,最成功的社群有哪些等等
  • 回復關鍵詞「手冊」,可下載從定位到變現的社群營銷及實操手冊,教你如何從0到1打造一個微信網路社群,教你如何玩轉社群營銷。
  • 回復關鍵詞「引流」,可下載微信公眾號的推廣技巧

當然,也可以至我的博客"社群那些事"分類查看: http://www.51shequn.net

社群的商業模式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幾種:

  • 會員費:這個不解釋,但是很多社群提供的價值遠遠抵不上這個會員費。
    我的專欄文章里有比較詳細的內容: 社群商業模式探秘系列之一:會員制 - 知乎專欄

  • 眾籌:通過社群發起的眾籌,有增加的趨勢,天然聚集精準人群的特性,便於一些小眾產品開始眾籌
    我的專欄文章: 社群商業模式探秘系列之二:眾籌 - 知乎專欄

  • 社群電商:通過社群銷售產品和服務,只要社群成員願意買單,還是可以嘗試的。

  • 換另一種思維,當精準人群聚集後,圍繞這個人群的上下游產業,均可以思考商業變現的可能。例如,當我把喜歡看球的人組成社群以後,至少這些生意可以考慮: 足球裝備電商 足彩 遊戲 賽事營銷 直播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社群專欄: 一碗梁粉 - 知乎專欄


抖個猛料吧,首發微信公眾號:daai1024,老徐有話說。歡迎勾兌。謝絕轉載。

付費社群裂變連環陣,千人群碾壓大號10萬粉

在互聯網上耕作,流量就像農民兜里的種子,沒這玩意兒就沒收成,任你陽光燦爛鳥語花香,白瞎。

最常跟流量綁一塊的幾個動詞是「引」,「吸」,「導」,這意味著流量的面前吊著一塊讓人口水直流的「肉」。

「肉」就是五花八門的好處,陌生人之所以跟你建立某種聯繫成為你的粉,人家是指望從你這持久地獲取更多的好處。

因此引流的要訣在於恰當地設計好處(價值),以及儘可能廣泛地讓人知道你這有某種好處。

好處(價值)的承載體可以是無形的服務,也可以是實實在在的商品貨物,也可以是無形物和實物的組合。但顯示你價值點的「介紹信」在目前網路空間傳播的形式無外乎文章,音頻和視頻三種介質。

拓展一點,人購買商品實質上是買你產品能給他帶來的好處,而不是產品本身。

OK,做完基本的鋪墊,自然而然引申出社群好處設計和推廣套路。

不言而喻,玩套路前先要明確你有啥東西可以給到別人也就是先要設計好價值拿去引流拿去交易。安慰你一下,就算你啥特長的沒有,起碼還有錢和腦子,有這兩個東西,什麼好處都能設計出來。

就社群引流這環的具體套路來講,極其豐富。但放到互聯網大背景來講,歸根結底還是內容引流——通過寫很牛逼的文章,錄各種精心設計的語音和視頻去分發,去吸引人關注。真正能做文章的地方只在於如何驅動人去傳播你內容。

從驅動方式可以分兩大類,一類是用錢解決,最典型的就是付費推廣;第二類是所謂的「免費」,常見的就是炮製各種乾貨文章引流。

而本篇文章野望頗大,披露的方法不但不用出錢,還能賺錢,只需藉助社群這個場景。

操作大致步驟:

1,構建打動人心的價值點,如做培訓的設計好課程培訓內容,分享項目的擬好操作手冊,收代理的提煉好玩法,賣軟體的就準備好軟體。

2,打磨推介內容,文字是最常使用的傳播介質,吹牛逼烘托氣氛可以用音頻,覺著自己美艷不可方物可以露臉錄視頻,善於拿捏哪種形式就用哪種。有條件的話最好全覆蓋,因為特定渠道對傳播介質是有要求的,如視頻網站沒法給你發文章。

3,推廣你的內容,實際上不管是付費還是免費推廣,都是一種付出,不存在絕對的免費,精力也是一種成本。算好投入產出比,描繪好用戶畫像,有針對地選擇渠道去給到你的潛在客戶。

4,引流到微博、微信公眾號或QQ號、個人微信號,把流量引到微信公眾號,QQ號是最優選項(QQ公眾號跟微信公眾號差異較大),一方面可以放置內容轉化成交,另一方面藉助社交分發可以進一步引流,QQ可以單項好友藉助QQ空間,也可以實現內容分發引流,一箭雙鵰。

5,微信公眾號+微信個人號+朋友圈+微信群,QQ單項好友+QQ空間+QQ群+QQ公眾號,利用這兩套工具完成內容鋪墊,轉化成交,搭建付費群A(各種平台工具可以有機組合,上面只是兩個常用工具套裝)。想成交兇狠切記一定要做付費群,收費根據流量的消費能力設置。不建議太高,這筆費用不是讓你發財的關鍵,它們只是過濾流量的門檻。

6,付費群A搭建起來之後,可以另建具體項目分享收費群B再次變現,而攪動這批付費用戶為你拉新的話,再引入代理群C。即付費群成員再付一定費用就可加入代理群C,代理群C享有推廣付費群A,B等具體項目群的許可權,利益分配上,推廣所獲收益甚至可以全部給代理,就是你拉人來,我來伺候,錢全歸你。那靠啥變現?這些付費流量相當精準而且具有較強付費意願,可以為新的項目群和代理群供血,甚至可以直接賣貨,想像空間巨大。

看到這也許有人明白為啥付費群A的會員費更大程度只是起過濾作用了吧,真正高明的手法是讓這批付費成員成為你的推廣員。恰當的利益分配機制最終的結果會讓所有的付費群成員成為你的推廣員。一旦引爆,賺得太多恐怕你連出門都時刻擔心被搶。

為啥要付費?這裡不透露太多,舉個簡單例子,假設你給老徐交了10萬,請問你會在群里打廣告搗亂嗎?請問你們會因為老徐一天不管你們退群嗎?請問一夥能給老徐交10萬的人會沒付費能力加我其他項目群嗎?

點到為止,有緣人多看多想幾遍,自能得其大妙。

7,付費群日常維護的話,還是要靠價值,以做培訓為例,天天發發乾貨,貼貼行業消息,給學員介紹工作機會。做項目分享的,教會大家賺錢套路就直接解散唄,有人哭著喊著不要散越好。

8,另闢一個新付費群的時候,常用的一個策略就是入群時間越晚費用越高,這可以有效促進成交。

9,限量策略也常用,例如本期付費群限100個,如果你是101,不好意思,你上吊也不給進。等你下次發布另外一個付費群的時候,你要還不收他肯定跟你急!

10,這個模式下,一個搞網路營銷培訓的山東草莽漢子,在一個小縣城年入數千萬。他在YY裡頭歇斯底里地說要帶領大家上火星搞流量,但對他自己的吸金套路從來隻字不提。

不少所謂大V都玩起社群,很多基本都玩成一坨屎,10幾萬粉還抵不上山東農民一個千人QQ群。


如同前兩年整個圈子人都在談互聯網思維,如今談的都是社群,如果把2015年定位為社群的元年,2016年社群才是爆發點,社群這個概念走入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也成了談商業模式時離不開的一個詞,而如筆者熟悉的羅輯思維,秋葉PPT,混沌研習社等社群目前都算作整個業內的領頭羊,而本文想聊聊,如何讓社群產生產生經濟價值,把社群經濟真正落地。

  社群簡單認為就是一個群,無論載體是QQ群還是微信群,但是社群需要有一些它自己的表現形式。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到社群它要有社交關係鏈,不僅只是拉一個群而是基於一個點、需求和愛好將大家聚合在一起,我們認為這樣的群它就是社群。而社群經濟的基礎就是需要有這麼一個社群,一個夠垂直,夠細分,並且具有一定特色的社群組織,有了群之後才有下一步商業運營。一個社群體系一般有領袖,管理者,活躍分子幾類,我們需要找到不同的運營對象,潛在目標客戶群體,社群經濟想要落地一定需要能夠去實現商業閉環。等到社群運營到一定階段,各種管理工具都是需要借用的,需要一個載體,可以是一個APP,去適應這個社群的屬性。

  一個社群,同一類人,主要有著兩大需求,一個是社群內人員連接的需求,一個是人員和相應的產品服務連接的需求。人與人的連接我們很好理解,現在很多人有著數百個各類群,想著擴充人脈,認識志同道合的人;而人與服務,產品連接的需求,則是社群經濟產生商業模式的主要點。我們之前基本上是生產出產品,利用渠道,推送到用戶眼前,後來有著「用戶至上「的論點,售後服務回訪被重視,從中進行產品或服務的調整。而如今社會和十年前,幾十年前最大的區別是,商品的多樣性已經遠遠多於我們可選擇的,由規模經濟產出的基礎標準化的商品已經逐漸得不到特殊消費者的青睞。我們越來越追求著個性化,如二次元文化,從把大眾鄙視看不慣,而逐步走進公眾視野,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型,去滿足這批二次元人群的喜好,因為我們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世界永遠是屬於下一代人的,你看不看的慣不重要,十年後,二十年後,他們將是主流,而你則被邊緣化。正是由於這種非標準化的,甚至是某一熱點事件帶來的突發性需求,越來越多,而且能夠直接帶來消費和商業活動的開展,所以被引起重視,讓各家企業虎視眈眈,但能滿足這類需求的並不是傳統的商超,而是社群。

  2015年還有一個特別火的詞是IP,每一個IP可以說對應的一類社群,這一類群體的最大的需求,從整個社會層面來看,可能是很小的一點,但有著極強的爆發力,越大的社群,凝聚出越大的消費能力。去挖掘社群成員的核心需求,並提供願意付費買單的產品或服務,才是社群經濟落地的辦法。社群運營我們要做的一定是順勢而為,野蠻生長,並不是提前有各種假設,並預謀性的誘導,從發現需求,滿足需求而實現閉環。筆者此前幾篇文都談過精益創業,這也是個人很推崇的一種創業方式,以MVP(最小可行產品)為原則去開展業務嘗試,不斷測試,確立方向,加大投入,針對不同類型需求,配上滿足需求的產品。

  打造一個垂直細分,充分自主的社群,順勢而為推出產品和服務,滿足這類人群的需求,形成商業閉環,讓社群經濟真正落地,2016年開始,我相信社群經濟將會大行其道。

  作者微信:sunoling


微信公眾號想要盈利的前提

就是要有足量的粉絲

這個涉及到你會不會做公眾號了

如果內容夠好,宣傳渠道比較多,相對粉絲增長就會容易一點

在這裡就多不累述,總之要知道這一點

沒有粉絲的公眾號是不可能盈利的

如果你的公眾號做到一定程度,粉絲夠多了

那麼,就會有微信自帶的盈利模式

就是流量主,收益也比較可觀,就是稅收的有點多。。。。

此外,比較簡單的,你可以接廣告

就是收費幫人家做推廣,無論是公眾號還是消息

方法比較簡單,來錢快。

另外,粉絲粘性比較高的也可以選擇去賣東西

這個呢又麻煩一點,自己要去進貨發貨

而且有把公眾號做臭的風險

並不是特別建議哦~

如果說,你的公眾號知識技術壁壘比較高

可以選擇做知識付費

這個也是不少知識類大號的選擇

自己設計課程,樹立起自己的品牌

雖然前期投入會比較多,但是勝在穩定

粉絲認可度也會比較高。

當然這個勢必會藉助一些工具、

我這裡推薦粉絲圈,這個工具

除了自帶社群聚合的功能,(比如熱議話題,投票,活動等等)

還有豐富的變現手段,

付費入圈,付費話題,紅包,付費微貼等等

此外還有語音微課幫助知識變現。

可以說是幫運營主在省心地運營自己的粉絲的同時

也可以穩定的得到不菲的收益~

老鐵們可以去玩玩看哦


分享一個有意思的微信群變現案例:

最近我根據一款APP上的提示加入了他們的一個兒科交流群。因為孩子正好咳嗽我想有沒有經驗可以學習。我根據提示添加一個機器人微信為好友,緊接著被通過,然後自動收到一條信息,詢問是否加入交流群,我回復是的。緊接著又收到入群邀請連接。

就這樣我正式加入進來,同時受到入群公告。我們可以在這裡諮詢兒科問題,會有醫生解答,群里公開解答10塊錢一次,也可以選擇一對一私聊,每次20元。我再想這會有多少人參加。事實出乎我意料。

不到一天時間人員新增了100多,群里未讀消息將超過千條信息。我翻了一下聊天記錄,付費回答的還真不少。我粗略算一下群里每天應該可以回答50個問題,即便每單15塊錢。也是750塊,30天下來就是2.2萬左右啊。況且我加的已經是第34個群了。粗略一算。這小60萬了。

這個APP知名度也不算小,他為什麼要做微信群付費諮詢呢?它本身APP上也能付費諮詢啊,難道就為了賺錢變現。會不會有更大的價值呢?我觀察了2天也許找到了答案。

就這麼個微信群的事,它背後的意義是是什麼?我想至少有2點:

1、第一,這確實是一項變現收入。並且還蠻賺錢,因為成本不高。整個群里2個機器人,1個管理員,3個老師。我看主要就是管理員服務,並且是9號管理員,就是說一個管理員可以管4個號沒問題。那就是8.8萬一個個月。一年也是700多萬。

2、第二,我發現群里活躍度很高,並且都是有價值的交流。現在app本身也要運維保持活躍度,微信群也是不錯的方式。相比很多其他商家只維護不賺錢,他們這一定是賺了。以前維護人員是成本,現在變成賺錢,這也算是創新。反正這些人早晚要維護。

一舉兩得的美式。我還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放著APP不用,還願意在群里花錢找答案,這是怎樣的心態。最後發現用戶總是懶的,總是尋找最便捷的方式得到答案,這種需求你可以理解為追求效率。事實正是如此。

個人微信成為很高效的互動溝通工具,它的價值遠不止聊天。我覺得很多企業都可以把忠實用戶通過微信管理起來,也必須必公眾號,CRM系統更便捷。當然還有職業教育,心理諮詢,技能培訓都可以參考這樣的方式變現。

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第一, 其實就是說微信的價值很大,而且很高效你可以有意的思考如何為你所用。

第二,有償服務未嘗不是一種用戶運營的方式。把服務價值化這也是一種創新。

關注「三壽頻道」,回復「營銷資料」,領取2G營銷學習資料包


1

共享經濟、粉絲經濟、網紅經濟,各種經濟串列,那麼,現在流行的社群經濟又是什麼呢?

社群這個概念,早兩年已經被提出並興起了。社群,簡單來說就是一群有同好的人聚集一起的社交空間。

2

社群由5個要素構成:同好、結構、輸出、運營、複製。

同好--決定了社群的成立(產品、行為、標籤、空間、情感、三觀)

結構--決定了社群的存貨(優質成員、自願加入、平等互動、規範管理)

輸出--決定了社群的價值(知識乾貨、諮詢答疑、信息諮詢、利益回報)

運營--決定了社群的壽命(組織感、儀式感、歸屬感、參與感)

複製--決定了社群的規模(自組織、核心群、亞文化)

由社群帶動了社群經濟,社群經濟是說一群有共同興趣、共同價值觀或有共同特點的人抱團取暖,建立情感關聯,從而創造價值的行為。社群經濟有別於與粉絲經濟。

粉絲經濟是成立的前提有三個:

一是你要有足夠多的粉絲;

二是粉絲願意參與你的活動;

三是你和粉絲都在一個活躍的平台上玩。

而社群經濟是圍繞「同好」去做事、去成長、去尋找價值,而不是圍繞某一個誰轉。

3

那麼,社群營怎麼銷、運營應該怎麼做呢?

社群線上線下活動必不可少。線上的圍繞「同好」建群,建群容易,但社群的維護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首先弄清楚別人加群的動機。

下面這六種群,分別說明了不同的加群目的:

1,聯絡的需要--同事、老鄉、同學、家長保持互相聯繫;

2,工作的需要--對內信息通報,對外客戶服務;

3,交友的需要--找到同行、同好、同城等;

4,這學習的需要--尋求比自己更專業的人的幫助;

5,宣傳的需要--加入群是為了宣傳自己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6,生活的需求--吃飯、聚會、旅遊需要臨時有一個圈子。

這六種群中,基於聯絡的需要的群事維繫時間最長的,但這種群未必能保持活躍度;能夠長期保持活躍度的群要麼是有共同興趣的交友群,要麼是有共同成長的學習群。

但是不管你怎麼維護,群是有生命周期的。這一點,我們只要接受就可以,不必太在意。社群的生命周期也給了我們啟示:

1.不要過度投入,群走到生命周期尾聲了,不騷擾別人就是美德;

2.要設計一個在群生命周期結束前就能完成營銷的產品。

建立群的人員時候要先建立核心群(核心人員),為建群打好人員基礎,方便日後管理。金字塔群還有一個變形,就是成立一個核心管理群,規模不大,但是這個管理群每個人都去維護一個小群,形成一個群的遞歸金字塔管理模式。

4

總結了社群的運營方法:

一,加人要有節奏,不要一股腦引入太多;

二,加人要有門檻,得來不易才懂得珍惜;

三,加入要守群規,正是無規矩不成社群;

四,老人要帶新人,將社群文化進行傳承。

? end ?


首先得明白何為社群

一群人沒有相同的使命,目標,願景,在一起就是烏合之眾,拉攏湊班子。所以必須得必須明白一點,社群是為什麼而聚,圍繞哪一個點讓大家集中在這裡。市面上有很多社群,相信絕大多數人手機內存佔用最大的就是微信和QQ,沒錯,大家會跟風互聯網,會憧憬互聯網裡所存在的各種商機和藍海。也許很多人會YY,是不是進了這個社群,就會認識一些大佬,他們也許可以帶我裝逼帶我飛,也許進了這個社群就可以知道一個項目,從此領取白富美。可這些都只是想像,太多社群沒過多久因為管理不善就會淪為垃圾群,廣告群。進去除了看廣告,占內存沒別的用途。

2

那麼什麼樣的社群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呢?

首先得有一個主導者,KOL意見領袖。是他將大家聚集到一起。其次,大家是抱著同一個愛好,同一款產品,亦可以是對某人的個人崇拜,也可以是對某種商機或者方法感興趣。

其實說白了,就是有一個凝聚點,將大家目光全部聚集在一起的點。這類社群才是真正能滿足「好」社群的初步定義。

3

什麼樣的社群才是永遠不會衰退?

第一,社群必須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和方向第二:社群要有變現策略,為什麼付費社群不會有廣告?第三:社群規則的搭建,誰來管理第四:社群的推廣運營基本方案第五:群成員獲得了什麼?同時你又獲得了什麼?任何事情都是互惠互利的,沒有一件事情是只有一方付出,另一方只會獲得而長久的。

社群清晰的定位是關鍵因素,KOL們在引導社群成員討論,這個方向不要越走越遠。最牛逼的社群是KOL很久不說話,群內氣氛還是非常活躍且有價值。

在建立不會被滅亡的社群,建造者需要明白,你的社群是盈利還是非盈利組織。盈利是想聚集這群人為你做些什麼還是通過輸出價值而變現。非盈利組織是個人愛好還是想聚集一群相同愛好的人交流什麼。在做非盈利社群,有準備深耕想法的時候需要根據自身經濟情況來做考量,如果自身經濟情況一般甚至不好,建議還是不要操作此類,原因很簡單,非盈利組織內的成員絕大多數都是事業有成才會來討論一些與金錢無關的事,多花點時間想辦法成為他們或許更有意義...

下面舉幾個市面上較常見的社群來驗證下我的觀點

購物群現在市面較多的購物群

核心KOL:群主和管理成員他們的核心點:獲取比天貓、淘寶還要便宜的羊毛產物他們的共同願景、愛好:省錢,花比之前更少的錢買同等的商品建群者如何變現:通過阿里媽媽後台來獲取傭金規則的搭建:不許發廣告、有需求聯繫群主獲取相關商品大額優惠券,商家推廣可聯繫我群推廣政策:不斷有新鮮血液融入到群內,讓群內更有生機。邀請10個人(非微商、非廣告黨)送精美禮品一份(將圖片和價格發到群內)群內人員獲取的價值:群成員,買東西更便宜,更方便。群主獲得了他的勞動報酬所得。互惠互利才能更長久。

早起打卡,乾貨分享群

KOL:群主,發起者,分享者核心點:通過一群人的互相監督和營造早起氛圍來促使大家早起讀書和鍛煉,共同的求知慾,改進現狀的心態規則搭建:未早起未曬照且未說明情況,打賞6.66紅包,依次翻倍群推廣政策:邀請好友進群獲取X金額獎勵群主,群成員獲取價值:群主保管每人群費,用於獎勵表現優異者和請大咖來群內分享更大獲取價值。群成員,保持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的乾貨。

以上兩個舉例,是向大家說明,想很好的搭建並運營成功一個社群需要遵循的幾大原則。

同時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付費群,我想和大家講一下緣由。第一:確實有很多有價值的群存在,很多剛開始以免費形式建群,運營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群內會有很多人並不重視這件事情,會讓群內產生一種假象,人數多群質量就高,其實並不然,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多的關聯。所以就導致給群設坎,付費提高進群的門檻,目的是過濾掉很多進來加人打廣告,打醬油的,從而提高了群質量,可以更好的吸引更多高質量相同愛好的人進群。第二:謀利打著付費和乾貨項目分享的幌子來收取大額費用的社群太多太多,在這就不一一舉例了。一個現狀,很多群主和分享者會去付費參加一些大V的分享活動,然後將資料總結後再講給自己的付費會員聽,因為自身實力有限,持續輸出容易導致身體被掏空,看著大趨勢下這個賺錢想撈錢又想在群內分享乾貨,不得以才出此下策。因此追求上進的你,在選擇社群的時候一定得充分考量推廣社群者的實力和人品後再做決定。給個建議,與其參加一些亂七八糟的社群,不如狠下心來一次投資個大的,一些名人收徒,真正在業內就有名氣的。一些在簡書,知乎,博客小有名氣的分享者的社群,比如盧鬆鬆(不是打廣告,我從中深受意),與我簡書互相關注走了一個的秋葉大叔。安慰的話我也要說一下,如果沒錢也沒關係,至少你還有聰明的大腦和極強的悟性,把他們的文章和分享的知識多看多讀。一個人持續寫文,文字里每個字都是由千萬個腦細胞構成的。

4

社群營銷到底怎麼玩?

首先講到營銷,很明顯的「盈利組織」。

營銷的前提是有人,有項目,有方法。

人從何而來,裂變,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利用裂變機器人做邀請查詢統計,邀請者,在群內發送「邀請查詢」一目了然,規則剛才講過,邀請10個人送禮品。通過發布對用戶有誘惑力和殺傷力的產品和具有價值的東西來驅使群內成員幫你拉人。比如微商群,分享軟體,有價值和實操的加精準粉,如何打造好朋友圈和成交話術、策略的方法。針對人群的需求來定禮品的種類,如果是寶媽群,就送育兒經,或者嬰兒用品,現在很多90後的寶媽太多,寶媽小白挺多的。講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會考慮到幾個問題,如果東西送出去了,人也退群了怎麼辦?邀請進來的都是微商進來都是打廣告的沒質量又該怎麼辦?

先說第一個問題,東西得選最便宜的,例如送一些淘寶,天貓的物品,去阿里媽媽利用鵲橋申請高傭金產品或者利用一些淘客軟體,實惠豬等等,一些原價30,40的商品,冬天了,比如暖手寶質量好點的,大家都感興趣,高傭金產品的好處就是商家內部會有大額優惠券這個看你找了,高的有滿30-20,再加上70% 的傭金返利,成本也才2-3塊錢,會在群內有幾個好處是,你在群里送的原價是30塊的產品,讓成員節省了20塊錢只花了10塊就買到了平常的30塊的商品,實際上你只會花了3塊錢,一舉三得。這類商品挺多的,不難找。

3塊錢,10個認即使退了一半也是賺的,因為市面上現在拉一個精準粉絲,價格基本上是3塊甚至更高。如果還是擔心,定一個預防規則,定時間送,比如今天拉的人,明天幾點送,防止一些人進來混禮品。

第二個問題:進群的是微商也沒事,因為微商是活人,他們平時肯定要買東西的吧,而且微商基本都是寶媽,敗家娘們的戰鬥力我就不過多描述了,微商服務的對象不是微商吧(非代理),這麼說就明白了。

人有了,再就是項目,市面上項目多的不能再多了,隨便百度一個就是一個項目,這裡就不廢話了。

方法: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培訓,建議以圖文並茂的形式,PPT、思維導圖授課是比較讓人通俗易懂的,且適合小白。工具用QQ群:群視頻。純語音的授課方式適合於老手的項目討論,不適合小白的入門,如同在學校那會,老師的授課方式就是正確,很多成功的模式照搬就好,避免走彎路也避免打擊信心,從而讓新手產生放棄的念頭。

如何保持群成員的積極性和參與感?

這就需要藉助我上面所提到的,持續輸出價值,引導成員參與話題後,但是要記住,重要的事情說幾遍?三遍!不要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要讓群內人員自行討論從而自行產生很多KOL。
這樣做既可以省心,也有精力去創造更多的社群出來,但前提做好第一個。

6

如何讓群成員持續輸出價值?

這個講起來恐怕會有人認為我是搞傳銷的,隨便你們怎麼看啦,反正我不是。很久之前我是小白的時候也走過很多社群的套路,分享者每次分享的時候讓人感覺不是在竭盡全力,全程投入,意思就是每次話題都只講一半,有所保留,多次參悟後得到一個結論:大多數人,都想把社群做的更長久但迫於知識有限,持續輸出知識悟透又需要很長時間,還有一點原因是怕群成員學習到了超越自己,從而帶走自己的學員,聽起來很可笑,但是大多數分享者都是這樣的。因此在做社群KOL的時候,千萬不要進入這個誤區,社群的長久不是靠這樣的方法做出來的,輸出內容的好壞,傻子都能聽出來,其實大多數人的智商都相差不大,差的只是信息、經歷,年齡。要想讓群發展起來,只需要做到你會什麼,全部教給群成員就好,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信任,趕他們走,恐怕他們都不幹。心留住了,人也自然在,後續的價值恐怕就不用多說了,口碑的宣傳,影響力,你去哪,粉絲就會跟著你去哪,跟隨者也會越來越多。銷售講究的就是消除信任,這道坎沒了...此處省略N個字....

總結一點:群人數寧缺毋濫,千萬不要為了拿「500」充門面,而弄一些不相干的人進來,你需要明白有種職業叫「換群」,一旦濫邀請時,被你碰上一個"高玩",估計這群怎麼死的你都不知道。其實我就是「高玩」,哈哈,趕快慶幸不要碰到我或者偽裝號。

社群營銷這麼玩,執行了,相信再白的紙也會有滿是精品內容的一天....


一個成功的社群,最關鍵的是要輸出價值。你能給他人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者服務,自然就會有人願意為之買單;反之,如果你不能在社群中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那麼這個社群最終只會走向死群。

一個社群成功與否的關鍵主要在於三點

A. 利他 一個社群,不論是做產品,做服務,還是做內容,都需要一個利他的心態。網路經濟下,信任是最昂貴的,但是失去信任也是最容易的。信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但是信任的崩塌只需要短短几秒鐘。只有始終堅持利他的心態,才能贏得鐵粉,進而產生裂變。有句老話:「人心都是肉長的」,再小的利他,持續下去,鐵杵也會被你磨成針的。

B. 輸出價值 試問一下你自己「你願意為什麼買單?」,口渴時候的礦泉水,天冷時候的羽絨服,美女約會時候的法式大餐,子女教育的各種培訓,生病時候的打針吃藥.... 那麼你為什麼願意為之買單?因為他們有價值,因為他們滿足了你的某項或某幾項需求,滿足你的需求越多,越重要,越迫切,你就越願意為之支付越高昂的費用。

C. 與顧客的關係

產品可以模仿,店鋪可以模仿,但是你與顧客的關係是無法被模仿的。那麼要與客戶達到什麼樣的關係才能避免他們流失呢?

陌生人----&>粉絲----&>鐵粉

當你的顧客成為你的鐵粉,試問他們還有什麼理由離開你去選擇別人呢?

建社群容易,如何將社群經營好,就是一門需要修鍊的技能了。


此為臨時鏈接,僅用於文章預覽,將在短期內失效 關閉

社群運營之道:激活

2017-09-13 唐曉涵 唐曉涵

深圳有個自媒體大v,叫龔文祥,他在微博有四百萬多萬粉絲,個人品牌定位是微商第一意見領袖,他做了一個社群叫做觸電會,入會門檻是每年每個人交兩萬,會員權益也就是線上培訓,線下活動,資源對接等。

他用了一天時間,收了兩百多萬,目測再過幾天,可以輕鬆收滿500人,也就是通過一個社群,他一年至少千萬營收。

這麼多人願意付費進入他的圈子,肯定和他這些年的積累分不開,同時,付費進去的人,也多少獲得了價值回報,也許是人脈,也許是資源,或者直接的項目合作。

我也算半個自媒體人,更多的是做企業的新媒體營銷服務,研究了下觸電會的模式,再加上,我近期運營曉涵plus新媒體社群,積累了不少心得,細思之下,明白了三個核心。

第一,創業一定要做可持續的事情,客戶口碑好,始終對他們有價值,這事就可以一直做,相對而言,賣產品比做具體的專業服務要簡單,服務的滿意度很難特別高,你看深圳的餐館服務態度絕對全國一流,可是我們還是這裡那裡不滿足,人性就是貪婪,永不滿足,這點永遠改變不了,做服務就是做很重的運營,溝通成本高。

賣產品的話把握好產品質量,不傷害身體,基本不會很難做,而且這些客戶資源每年可以累積,口碑相傳,做的越久越輕鬆。

龔文祥的定位也是只做平台,資源人脈對接,不做具體的落地服務,我朋友基平也說:如果你在做一件很天上的事情,就不要同時做很地上的事情,值得深思。

第二,新媒體營銷,接下來的風口和重頭戲在社群。優質的社群運營,精細化運營,社群的價值巨大,以後每個企業,打造自己的自媒體IP,都會有至少一個自己的標配社群,針對經銷商的,針對用戶的,不同人群玩法不同。

然而,大部分企業現在做社群運營,還停留在很初級的階段,做著做著就死了是常態,社群運營將會是一個很熱門的創業領域,群主將會成為一個熱門的職業,隨著微信對微信群的管制,群主實名,輿論監督,個人以為這都是好事,要管制,才不會有惡意營銷,正能量營銷,高質量聊天互動才是企業打造品牌,真正需要的東西。

現在我身邊的客戶,很多做新媒體營銷比較超前的公司,基本都在花大力精力人力在做自己的用戶社群,靠社群的口碑引流,推廣,互動,找需求,改進產品,搞活動,造話題,做營銷,這其中的價值太大了,在哪個年代,廠家,品牌方,可以如此近距離和自己的終端用戶直接無距離無縫互動對接?以前這中間隔著經銷商,隔著各種媒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F2C也將成為企業發展的趨勢。

第三,要紮實做好一個社群,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也沒想像中那麼難,曉涵發現,制定好遊戲規則,熟悉社群的本質,和對人性的營銷,這事是有章可循的,昨晚凌晨,我們社群還在探討這個話題,看到龍菲發布的一張圖,特別有意思,也很中肯,這是大白話透露了一個社群運營的秘密。

看看龔文祥的社群,乾貨+紅包+美女,他運用的淋漓盡致,這背後都是任性,都是利益的滿足,乾貨是專業上收穫,紅包是對錢的慾望,美女是對生理的訴求,除此之外,我也有一些接地氣的思考和總結。

我認為社群運營還是回歸到新媒體營銷的本質:激活。

激活社群領袖,這個人是不可複製的,任何一個社群沒有這個領袖,就沒有靈魂,領袖要給人的感覺很近,似乎有點遠,有神秘感,保持合適的距離,和權威性,其實對群主挑戰蠻大。

龔文祥的策略就是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給大家充分自由,有張有弛才是王道。

在幕後,發發紅包,宣傳啦人,把有價值的聊天內容整理成素材對外宣傳,看大家裝逼或者撕逼,制定並維護好遊戲規則即可,畢竟群主的核心價值就是讓大家產出有價值的內容和鏈接。

激活頭牌,除了領袖,需要設置幾個活躍分子,也就是頭牌,喜歡分享,有料,好玩,喜歡出風頭,能活躍氣氛,這種人也可以是托,但非常有價值。

激活鐵粉,也就是忠誠粉絲,社群做的是歸屬感,認同感,我的讀者裡面有不少主動希望我去各地舉行線下聚會,還要做橫幅,做主持,送禮物,這背後就是一個人對一個人的信任,對一個圈子的認同,不管是逼格,還是喜歡,鐵粉是一個社群的中流砥柱。

激活小白,很多不敢講話,想提問不敢說,想聊天害怕沒人理,他們需要的是自由輕鬆的聊天氛圍,會提問是一種學問,我的社群就有很多每天私聊問我問題,不敢在群里發言,這類人需要鼓勵,把他們拉到身邊,感召,釋放歸屬感,群不是只有大咖才能講話的地方,這是我們共同的家,這是一個有愛的地方,能幫助到你成長的地方,是你每天忙碌工作的港灣。

激活逗逼,一個群不能永遠只有乾貨,多累,我每天寫乾貨也累,也必須切換寫散文小說詩歌,除了理性,我們也有情感和煩惱,畢竟我們是人,不是機器。一個群也是,要有生活味的人間煙火,要有人情味,有一些趣味性內容。表情包就是個好東西,十分符合我們東方人的心理文化和個性。

總結,社群運營之道:激活。

本文作者唐曉涵(個人微信:tangxiaohan008),新媒體營銷專家,深圳沖格新媒體創始人,伯虎影視創意總監,服務過多家上市公司/五百強/行業龍頭。

沖格新媒體--專業的新媒體整合營銷服務商,為企業提供系統的新媒體營銷諮詢,培訓,平台開發及運營推廣服務。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來自社群口碑,來自參與感

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提出「口碑的鐵三角」,即發動機、加速器和關係鏈。

社群同樣需要口碑去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可以這樣理解:

一個社群圈子想擁有好的口碑,好的話題(或產品)就是口碑的發動機,是基礎。話題品質是1,社群推廣宣傳都是它身後的0,沒有前者,一切無從談起。

社群的建立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話題內容的流動是信任的傳遞。社群建立的成員關係信任度越高,口碑傳播越廣。


內容,社群,產品相輔相成。請看圖。


個姑娘都屬於平面型網紅,做服裝電商。2015年的新浪網紅節上,我坐在小辣椒的後排,我的好朋友宗寧老師問我,謝老師你認識這個姑娘嗎,我說不認識啊,他說:這個姑娘上一次貨就是1200萬的流水,而這僅僅是電商類的網紅。

2016年,我們都知道進入了直播元年,除了papi醬以外,更多的直播網紅橫空出世,每天陪粉絲嘮嗑就日進斗金。所以,「網紅經濟」開始被很多人追捧,隨之而來的,是去韓國機票價格翻倍了,你們懂的。

但是我想在這裡做一個小小的調研,買過網紅推薦的產品的人請舉手?看網紅直播付費送過禮物的請舉手?我相信大部分人沒有參與消費,而這就是有趣之處。

雖然網紅一直在紅,紅到發紫,但實際上我們身邊因網紅而消費的人卻所見不多。那麼,到底什麼人在消費網紅,網紅又為什麼這麼紅呢?

其實,說起這個話題,我們還要對網紅這個概念稍作梳理。奧運網紅是網紅,直播間里的「直播網紅」也是網紅,甚至馬蓉最近也成了網紅,再往前數,芙蓉姐姐之流都是,總之,網紅其實就是「網路紅人」而已。

「人們會關注網紅,本質上是因為太閑」

現在,我們從網紅話題談到了一個其實和每個人都有關係的話題,那就是創業者如何打造自己的IP,讓自己成為某個圈子當中的「網紅」。這可以用一個有趣的方法:歸因法。

先問一個問題:人們為什麼會關注網紅?再換另一個問法:如果你正在看一個小鮮肉網紅直播,此時董事長打電話叫你過去一下,你還會再看嗎?你肯定不會再繼續了對吧。

所以,人們會關注網紅,本質上是因為太閑,或者乾脆就一個字:閑!大家不要小看這個閑字,在經濟學當中,有一類人群叫「有閑階級」,有一本很著名的經濟學著作,叫《有閑階級論》!

有閑階級,是指擁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的人,他們的閑暇時間要用來消磨,從而產生的消費會形成一類經濟形態,叫閑暇經濟。而自由時間,會隨著生產力的解放、科技的發達、社會分工的明確越來越多。也就是說,社會越進步,有閑階級就越多,閑暇經濟就越發達。

我們想一下,近幾年,我們是不是看電影的次數多了?旅遊的次數多了?了解咱們的,徒步次數是不是多了?

這些都屬於閑暇經濟,而在《有閑階級論》當中白紙黑字寫了這樣一番話:閑暇經濟當中有一部分人群會率先崛起,那就是面容姣好的女性。看,網紅的「紅」是書上說的。

所以,要打造個人IP成為自己小圈子的網紅,首先要成為有閑階級——至少要混入有閑階級,因為他們是你的目標受眾。

那麼,要如何讓有閑階級喜歡上你並且成為你的粉絲呢?IP當然要有內容,但是內容從哪裡來呢?這個時候,社群書院的登登老師華麗麗的推出一本書,叫《認知盈餘》。

克萊舍基的《認知盈餘》是社群書院有書共讀分享過的書籍,這本書告訴我們,其實在今天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每個人其實都有一個半專業的愛好,又特別期待分享,這部分內容的盈餘就是我們的認知盈餘。

它可以理解為是我們的某一愛好、經驗、甚至是某些特殊精力,這部分認知盈餘,是在社交網路當中最好的輸出內容,也容易被標籤化、IP化。

今天移動互聯網上有很多個成功的項目,比如之前很多院長愛玩的「芬達」,就是典型的利用認知盈餘與碎片時間傳播,以及塑造IP的經典產品。

所以,要塑造自己個人IP的第二步,是你得對自己的認知盈餘進行梳理,找到一個穩定的內容標籤和運行機制,開始持續傳播、分享、創造內容。

這樣持續傳播、分享、創造內容的結果是什麼?如何變現?擁有了一群粉絲然後賣廣告嗎?

這裡,我們要把網紅的變現和我們今天談的個人IP的變現分成兩個話題來看,首先我們來看下網紅的變現。

今天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網紅的變現似乎都是通過社交電商,但實際上隨著網紅的工廠化生產,網紅(特別是直播)的流量要直接轉化成電商的流量,它的轉化率是非常可憐的。我曾經在花椒上作過測試,8w在線人流量引導到一個公眾號上才關注了40個人。

所以,在現階段,對於網紅而言,其變現模式和草根明星無異,多是廣告、代言、走秀、活動、飯局……

但同時我們又不可忽視IP本身的價值,我們說回前面提到的笑楚,她2014年剛開公司的時候,沒有打一分錢廣告,全年收入8000萬,就是靠笑楚這個IP,這就是IP的價值。

回到創業的個人IP變現的話題上,我們通過認知盈餘積累下來的標籤,一定有一個對位的人群。換句話來說,我們的粉絲一定都有共同點,找到他們共性的需求,深度服務並滿足他們,這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就能變現。

然而在變現的過程中,由於要深度服務利基市場,還得繼續應用線上線下的社群運營手法,才能完成對利基市場用戶對深度服務。

我們理解一下,什麼是深度服務?為什麼利基市場的用戶需要深度服務?因為這部分用戶主要的需求,不是對物質化的產品的,而是對IP的精神情感情懷的需求,那麼就一定需要人、甚至是群體的共識去滿足他。

所以,網紅從社群中誕生,形成IP後,依然要運營一個社群來服務好用戶,以實現變現,這種「網紅」進化的路徑是可複製、可習得的。

http://weixin.qq.com/r/cmuWjl-EoALfrRvt9z5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更多社群學習請關注


社群的蛋糕這麼大,為什麼你就是分不到一杯羹?

作者:蘆楠(聯繫本人私信即可),現任職美通社, 長期關注新媒體運營和社群運營領域,曾在時趣互動、樂視控股任職,為IBM提供社交媒體服務,文章轉載於《哈佛商業評論》公眾號2月23日文章

  在當下資本寒冬中,社群逆勢生長。2016年社群商業規模達1800億元,預計到2020 年將達到 2.4 萬億,成為繼平台電商之後,下一個踏上風口的企業營銷方式。社群種類從親子、知識培訓、戶外旅遊、到講座等領域遍布,尤其親子及知識培訓類社群在2016年社群版圖中格外搶眼。

  雖然社群營銷的市場蛋糕很大,但做好社群運營仍然是讓人頭痛的事情。目前,有93%的社群還是主要基於免費活動或運營,僅7%的社群有收入行為。免費的永遠是用戶最喜歡的,但是當社群發展到一定的量級之後,如何變現及盈利成為社群生死存亡的重大課題。

社群讓隱秘的人性需求找到歸屬

  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時,如果發現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歡迎,就會積极參与發聲。反之,當發現觀點受冷落時,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如此便進入螺旋循環,優勢意見愈發強勢,其他意見則逐漸消失。這就是傳播學中「沉默的螺旋」理論所描述的現象。

  但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人們努力擺脫"沉默的螺旋"。無論觀點多麼怪僻,總能找到擁有同樣聲音的人,甚至意見領袖。例如在豆瓣平台上,你能看到一些非常小眾的歌手、導演社群,甚至"Anti-Parents (父母皆禍害)"小組,而且其人數超過10萬。

  在移動互聯網上,隨著用戶人群的聚集網路效應(net effect),用戶逐漸模塊化、組織化,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社群。社群可以演化出各種形態,其邊界可清晰,亦可模糊。

  • 精準化社群

  社群邊界清晰的社群可稱之為「精準化社群」。在這樣的社群中,社群成員擁有高度的認同感,對外的排斥性和排他性極強,有可能會對外部環境產生相對極端的行為和言論,對社群內成員的包容度要遠高於對社群持否定和懷疑態度的人。如小眾明星社群,社群內全部是明星擁躉,對這個明星不感興趣的人很難進入圈子。

  又如關注女性成長的社群荔枝匯,這是不僅是一個勵志女性社群,同時是一個作為整合傳播的新媒體,也是為女性提供自我修養、子女教育、親子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方面的服務平台。它針對性強,用戶粘性大,女性之間天生的交流需求和才能讓社群自生長成為現實,同時社群對女性個人成長提供的正能量也讓更多女性用戶加入。

  • 泛生活化領域社群

  社群邊界在某些特定領域內是相對模糊的,我們稱之為泛生活化領域社群。諸如代購、母嬰、健身等社群,雖然目標人群亦有所針對,但只要有代購需求、正在或即將或打算做父母的年輕夫妻、對健康和身材在意的各行業人群都是上述社群的參與者。這樣的社群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所涉及的領域具有普世性的價值觀認同和極強有相同性的群成員屬性。

  社群邊界的模糊源於現代人們生活中不同領域界限的模糊。每個人的手機里一定有很多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社群組織,我們在每個社群中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某個社群中我們可能是低調且談吐修養非常優秀的傾聽者,但在另一個社群我們可能會變成激進、充滿幽默感及創造力的刺兒頭,這也是模糊的另一層定義,社群成員角色屬性的模糊。

鎖定用戶真實需求是成功第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反映了人類從古至今都在極力尋找的社會歸屬感。社群的核心價值也是如此,把相同屬性、價值觀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1+1&>2的效果。但我們往往忽略一個事實是,人類是一個擁有複雜情感和內心需求的物種。我們在和動物交流中,可以通過動物的行為、聲音和眼神去判斷動物的情緒、想法、息怒等,但即使是最優秀的心理學家和人類行為學家,也很難保證每一個個體的行為即需求。

  社群雖然火,但可以說是最複雜的社會化媒體運營模式之一。如何挖掘用戶需求、如何選擇社群平台、如何調動用戶參與熱情、如何實現社群自生長、如何培養社群關鍵先生這些問題是社群運營中的最大痛點。而社群運營的這些痛點,歸根結底就是我們是否真的了解鎖定的目標用戶,是否對用戶的需求做到理性正確判斷。

  因此,企業在進行社群運營時需要首先明確一點,何為用戶需求?何為真正的用戶需求?此處的重點落在「真正」上。

  • 首先,搭建社群的企業要提前把握大致的用戶需求範圍,也就是 「圈地」。

  圈地的目的不在於設定邊界,而是在於讓需求不會天馬行空,脫離公司實際情況和對社群價值的定位。

  做到這點並不難,只要想做社群,老闆必定在腦海中已經有大致的 「海市蜃樓」,營銷官要做的就是把海市蜃樓中的合理部分的框架描繪出來,不合理的部分果斷刪掉,避免後續的社群斷層。如何描繪?公司以往的銷售數據、用戶註冊信息、線上線下活動的報名情況、網站瀏覽pv/uv、各類報告下載情況、公司技術部門的日常監測數據、APP等產品的註冊/使用/活躍度等等信息都將成為圈地依據。需要強調的是圈地的關鍵在於數據,數據的關鍵在於精準分析,精準分析的關鍵在於不盲目得出結論。錯誤的結論會導致錯誤的開始,最終胎死腹中。

  • 其次,調研在獲取用戶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的調研形式無外乎大批量的用戶調研和精準化的邀請機制調研。二者的區別在於企業屬性是2B還是2C,前者目標明確,把握住基本面就把握了整個市場。但需要注意的是2B企業在社群的前期定位上需要牢記從自身產品特性與客戶需求的交集出發,切忌自嗨和拋棄產品基本屬性的野蠻生長;2C企業的用戶群體輻射範圍廣,每一個普通用戶都有可能成為企業產品的使用者,但問題在於眾口難調的用戶需求將嚴重干擾企業對社群的定位和具體執行。

  比較成功的一個學習類社群案例是秋葉PPT。秋葉觀察到職場人有不少機會接觸到優秀PPT,可要自己研究並做出卓越的PPT有一定難度,因此自然形成了用戶的強需求——和秋葉一起學PPT。其在網易雲的在線課程較好的滿足了人們的學習需求,通過社群的學習過程滿足用戶學習需求,自然形成對秋葉專業度的認可,進而達到社群的商業化嘗試,通過售賣課程和出版教材達到盈利目的。同樣類型的還有主打知識培訓吳曉波上海書友會。

  秋葉的案例給2C企業最大的借鑒在於,面對複雜的用戶需求,企業更要有所取捨和判斷,哪些是產品的拳頭功能,哪些是自己區別於對手的核心競爭力,哪些又是圍繞產品能提供給用戶的增值服務。很多社群運營者總是喜歡無休止的問自己「如何才能吸引用戶消費我們的產品?」,最後答案沒想到,自己對社群運營更加迷茫。莫不如此時換個角度問自己,「我能為用戶一天24小時內的痛點提供什麼解決方案」。

成功社群運營的三個妙招

  孤鹿Grouplus評選除了2016年最為成功的十大社群。縱觀這些社群的成功,我們不難發現其中隱藏了3大核心運營法則。

  • 信服力:移動互聯網時代,時間成本決定了用戶的關注度會向更有信服力的組織靠攏。社群屬性標籤化帶來的最大優勢就是體現社群的信服力,植根於用戶的意識層面,通過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加以體現。

  秋葉PPT就是成功地為自己打上了學習、分享、職場進階…這一系列標籤化社群屬性,用戶通過自己在內容中獲益和長時間基於標籤的意識層面強化,對品牌專業度和美譽度逐漸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如同條件反射一樣,提到秋葉PPT,我們自然而然的和某些標籤化屬性產生聯繫。

  • 協作力:角鬥士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你手上最強大的武器,就是產品和服務。在品牌的社群之中,必須讓用戶參與到關於產品、服務和營銷過程中,讓他們告訴企業用戶真正需要什麼?企業可以給用戶提供什麼?用戶哪裡對企業不滿意?

  協作力還強調從企業內部營銷運營團隊和其他部門之間的協作,內容、創意、技術、設計、資金預算、系統化思維等流程要素之間的相互協作,單兵作戰的社群運營起來就像背著石頭一樣,舉步維艱;同時,社群內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同樣重要。交流、分享、資源置換、線下強關係的建立、思維和價值觀的重構與互補,不僅對個人成長有很大幫助,對社群粘性和用戶認同感的提升也都大有裨益。

  旅行屬於用戶剛需,並且是最能挖掘用戶情感需求的領域,窮游沙龍從熱門線路到冷門目的地攻略通過用戶自發創造內容,自發互動、自發補充完善。既做到聚攏一批旅行發燒友,另外用戶之間的雙向互動,不斷輻射圍觀用戶,變圍觀為參與,變普通參與為深度參與。

  • 創造力:正如《引爆點》里的打造產品爆款的三大原則「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法則和環境威力法則」一般,在社群運營中,強大的信息源、令人過目不忘的創意、與符合傳播條件的環境這三點缺一不可。

  關注親自生活的樂親子,依靠不斷為家庭提供出遊,職業體驗,體育競技,手工製作等內容,通過高質量的親子陪伴,讓家長在與孩子共同參與,一起挑戰,一起經歷,建立用戶之間的強關係,把這種強關係轉移到線上提供用戶間的親子經驗交流平台。

  社群運營者需要將信息用更有傳播力的方式傳遞給用戶,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增強在用戶中擴張的程度。任何社群都無法離開信源——持續的內容輸出、創意——有趣的傳播爆點、環境——用戶活躍環境這三點,同時,信息的形式、價值都可以成為在創造力上下手的側重點。

  有人稱2015年為社群元年,草根社群比比皆是,微商、自媒體風起雲湧。企業也正式開始嘗試內部社群化,如海爾、韓都衣舍就是細胞化管理的優秀案例。但縱觀2015年,大浪來得快,退的也快,社群更新換代的速度如同過山車。

  2016年是社群運營走向專業化的開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社群運營行列,市場上出現大量關於社群運營思路、更多有所側重的方法等內容,各類型社群層出不窮。與此同時社群分化日益加劇,流量、用戶、資金開始向更穩定、成熟的社群轉移;我們預測,2017年將成為社群商業化的爆發期,希望在此之前,你和你所在的企業都已經做好準備。


商業知識互聯網學習交流QQ群208686435,經常組織培訓,有免費的課程


社群的時代早已到來了,只不過大多數人只會玩,卻看不到裡面的機會。對商業來說,社群完全可以讓你跳出傳統的競爭模式!作者——趙廣偉。

社群基於互聯網,互聯網可以讓每一個人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同類,有共同愛好,共同標籤的同類。這一群人通過互聯網自由的鏈在一起,這就是社群!

我來做一種假設,假設你是一個賣足球用品的,你在體育館旁邊有個不錯的門店,你每天賺個千八百的問題不大,這是傳統的思維。

再假設你是一個賣足球用品的,你是一個足球貼吧的吧主並且是一個足球專家(嘴上的專家也算),你們每天都在討論有關足球的事情及賽事。你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話題,大家喜歡聽你講足球及預測賽事,那麼你的商品會不會好賣?你每天賺個萬八千的也很正常,而且你的店面成本要節省很多,這是社群思維!

前面的一種假設是一種較為傳統的做法,如果體育館旁邊有兩家店的話,它的競爭壓力就會很大!第二種假設是互聯網思維的一種,叫社群思維,大家發現了沒有,它的模式里不存在競爭,它跳出了傳統的競爭模式!

社群是商家連接用戶的最短途徑和最經濟的方式。

社群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基本就是幾個原則:

  • 圈共同標籤的人;

  • 聊共同的話題;

  • 你是磚家;

社群的形式有:微信群、公眾號、今日頭條、微博、貼吧、直播……

想玩轉社群就要抓住人的幾個心理:人們心中的部落情節依然存在著、人們需要歸屬感、人們恐懼孤獨感、人們需要多一點安全感少一點焦慮感,當你與他們建立了這些信任感以後你的商品還愁賣嗎?


推薦閱讀:

中國的電影院線都有哪些?主要的商業模式分為哪幾種?
市場上有哪些空手套白狼的商業模式?
廣告業有哪些創新的商業模式?
有哪些今人敬佩的金融商業模式?
單從商業化的角度來講,LOL和DOTA2哪個的商業模式比較優秀?

TAG:商業模式 | 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