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融行業這麼累大部分人還趨之若鶩?
我朋友一個做證券的,一個做保險的,二線城市加班都加成狗。
一位前輩曾經說過,想賺錢有三個地方:
離權力最近的地方;離市場最近的地方;離金錢最近的地方。金融,如果把範圍放寬一點的話,他的優點很多:
不需要倉儲和物流;如果不想面對勞資糾紛的話一個人就能幹;如果只是做個掮客的話連一丁點的固定資產投資都不必有;資金永遠是有成本的,任何一次正常的流動都能帶來利潤。入門的門檻可以低到識字。暫時想到這麼多吧。金融之所以能賺錢,主要是因為它離「大額的」錢最近,叫槓桿也可以,一個人可以靠本不屬於自己的巨額的資金來為自己賺取一定比例的錢。
另一個可以有這種效應的是互聯網,一個人利用網路,可以為無限槓桿化的人來提供產品或服務,然後從這個無限槓桿化的產品或服務的收益當中為自己賺取一定比例的錢。
金融的本質在於信用。
互聯網的本質在於信息。
兩者當中,信息的地位更基礎一些,所以互聯網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至於這個問題本身,是因為現代社會大家做選擇最主要的衡量標準是市場經濟法則,貨幣化衡量的財富是第一位的。先實名支持一下 @煙鬼 同學的答案。近水樓台先得月嘛。而且他說的「金融掮客」確實是存在的,當然正式場合以及合同上說的比較好聽,叫「中介」。
另外一點就是,搞金融其實挺勵志的,看著那些龐大的數額,可以時刻激勵自己要努力。我雖然不是專業搞金融,但是因為開了個作為兼職的諮詢顧問公司,前段時間幫客戶做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的時候,接觸了一些銀行票據方面的東西。真的,挺勵志的。
下圖是我上星期在自己微博貼過的。原文:「哇咔咔,清文件夾清出來一張這個。前段時間幫客戶看過的東西。滙豐銀行倫敦總部開出的本票。當然,"Pay to:"上面不是我的名字。以後要不要把它列印出來貼在洗手間鏡子旁邊激勵自己呢?哈哈哈哈...」
因為金融行業可以真正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付出與回報成正比,已經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了
因為金融帶著個金字啊,人不拜金枉為人啊
一人干保險,全家不要臉,
一人干證券,全家都受騙。一人干銀行,全家跟著忙,保險:insurance
證券:security銀行:bankI+S+B=?
THIS IS THE FINANCE !
什麼最賺錢?拿錢賺錢才是最賺錢的!
資本,永遠是食物鏈最高的一層。如果基建和實業是一個國家的血肉的話,那麼金融就是靈魂。作為銀行從業兩年不到的人來說,當初畢業確實沒想好什麼路子發展,就稀里糊塗考到銀行了,工資確實比其他行業高些,畢竟我學的是文科專業,同學做本專業的工資都低的可憐。我個人感受,在銀行業呆了兩年,確實對裡面的裙帶關係很無奈,總想著跑出去,現在已經報了公務員考試,有機會還是跳出去,實在不行,攢點錢出國一邊打工一邊讀研了。金融業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是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
因為大家都覺得你負責處理和錢有關的事,那些錢看上去就屬於你一樣。。。
世上有兩種工作,一種是拼了命能賺到錢的,一種是拼了命還賺不到錢的(不考慮各種資源戶)
做金融的有兩種,1.我忽悠你借錢給我可以賺到錢,2.你忽悠我借錢給你可以賺到錢。
當然是因為收益可觀我覺得題主未必是比起金錢更喜歡「輕鬆的生活」,只是屁股決定了腦袋
推薦閱讀:
※四大還是考博?煩請各位指點!
※短線投資里的聖經級別的書籍是什麼?
※為什麼阿里巴巴要在 IPO 大規模融資前還要簽署 30 億美元的「小規模」循環貸款協議?
※銀行營業網點如何提升客戶體驗?
※金融交易除了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